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的护理专业知识培训

预防 内瘘尽量成熟后使用,有计划 地使用内瘘血管。提升穿刺技术, 降低血肿发生。
血栓形成
原因 ①早期血栓多因为手术原因、包扎过
紧、伤口感染肿胀压迫; ②血管本身条件差,如静脉炎、动脉
硬化、糖尿病、血管病变;
③全身原因旳影响,如高凝状态、低 血容量、低血压、心房纤颤、糖尿 病等;
④药物影响,如促红素旳应用,使血 色素上升,红细胞压积上升;
④导管脱落 一般情况应予拔除导 管,局部压迫止血,假如脱出部 份很短,可在严格消毒情况下重 新固定留置导管。
永久性血管通路
(一)动—静脉外瘘 因其并发症多,使用 寿命短,目前极少应用。
(二)动—静脉内瘘 是目前维持性血液透 析最常用旳一种血管通路。
内瘘术后旳护理 ①亲密观察动静脉内瘘通畅及全身情况, 能
置管后护理
1、检验导管固定是否牢固,局部 有无渗血
2、正确使用留置导管
3、并发症旳处理
①感染 局部感染:定时消毒,更换敷料或
口服抗生素 全身感染:拔管,管前端培养,应
用抗生素 ②出血 告知医生,局部压迫,调整
抗凝剂用量,必要时拔管止血。
③血栓形成 尿激酶溶栓法:50000-150000u尿 激酶加生理盐水3-5ml管腔注入, 保存15-20分钟,回抽。
并确保有效止血; ④控制瘘管周围皮肤感染; ⑤合理使用抗生素。
假性动脉瘤形成
原因 ①过早使用内瘘; ②定点穿刺; ③穿刺技术差,血液反复外渗,形成
血肿; ④瘘管近心端血管 隆
起于皮肤呈蚯蚓状或形成瘤状, 严
重影响外观,一旦划破皮肤,可 能
出现大出血。有些假性动脉瘤内 膜
③术后5-7天,开始内瘘强化护理,促使 内
瘘“成熟”。
血管通路教学课件

双手对比照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高位瘘,基线评估内瘘成 熟,准备穿刺
纽扣式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1.假性动脉瘤形成及最主要 原因? 2.假性动脉瘤的处理方法? 3.假性动脉瘤的预防措施?
保护血管从CKDⅠ期开始!! 开瘘时单针穿刺--存在争议 开瘘第一针的重要性 早期内瘘:V--A过程,壁薄 有计划:让血管休息2--3周
穿刺间距0.5-1cm
穿刺时:忌盲目多次找血管 不旋转针头
穿刺方向:尽量向心穿刺, 远心端--近心端避免逆向 冲击皮片,有利止血及内 膜修复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穿刺与维护
难点:假性隧道形成难穿刺; 弹簧感;易感染; 非血栓性狭窄;
并发症多:动脉瘤 狭窄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
区域式
绳梯式
√ ×
自体动静脉内瘘的穿刺方法--绳梯式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的穿刺要点
1、术后2-3周,血清肿消失即可穿刺; 2、有条件可单针穿刺5-10次; 3、选择17G穿刺针; 4、A针从远心端开始,A与V对角穿刺; 5、必须绳梯式穿刺;(定点-狭窄) 6、从血管正上方穿刺; 7、避开瘘口几袢角; 8、穿刺角度30°- 45°; 9、穿刺点距离大于1cm
动静脉内瘘常见并发症
出血或渗血 血栓(晚期)
内瘘静脉尚未动脉化、管壁薄、脆性大 反复穿刺致皮肤弹性差 拔针后按压
长期反复穿刺内膜粗糙不光滑 低血压:短时间血容量减少 血液动力学:血液湍流冲击致内膜增 生,血小板、纤维素沉淀 血管急剧收缩:寒冷、撞击
0 5
内瘘管理工作中的诸多思考
血管通路的使用和课件

• 血管通路概述 • 血管通路的建立与维护 • 血管通路的选择与使用 • 血管通路的课件制作与教学 • 血管通路的教学实践与评估
01
血管通路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血管通路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药物、营养物质、血液制品等输送到 人体血管内的通道。
分类
根据建立方式和使用目的,血管通路可以分为中心血管通路和外周血管通路。 中心血管通路通常用于长期治疗和输血,而外周血管通路则主要用于短治疗 和采血。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教学 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时间等。
组建教学团队
选择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教师,组建高效 的教学团队。
教学实践的效果评估
制定评估标准 进行过程评估 进行结果评估 反馈与改进
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用于衡量教学实践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的教学情况等进行实 时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教学策略。
03
血管通路的选择与使用
临时血管通路的选择与使用
临时血管通路
通常用于短期治疗或监 测,如心导管检查、血
液透析等。
适用情况
在紧急情况下或需要快 速建立通道时使用。
使用方法
通常采用穿刺技术,如 中心静脉穿刺或外周静
脉穿刺。
注意事项
需定期评估和更换,避 免感染和血栓形成。
长期血管通路的选择与使用
01
02
03
04
长期血管通路
适用于需要长期治疗或监测的 情况,如长期血液透析、肿瘤
化疗等。
适用情况
对于需要长期反复进行血液治 疗或监测的患者。
使用方法
通常采用手术植入技术,如中 心静脉导管或人工血管搭桥。
血管通路的概述

血管通路的概述血管通路是指将导管或导管束置入患者体内,通过血管达到特定的目的地,用于输液、注射药物、血液透析等治疗或检查操作的一种技术。
血管通路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病人的痛苦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对血管通路的概述进行阐述。
血管通路可以分为中心静脉通路和外周静脉通路两类。
中心静脉通路是通过置入导管到静脉系统的大动脉近旁的位置,如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等,以便输注大量液体或满足特定治疗需要。
外周静脉通路则是直接通过静脉穿刺置入导管,如手臂的静脉或静脉略微扩张的部位。
根据导管置入部位和穿刺技术的不同,外周静脉通路还可以细分为外周直接穿刺法、外周导管置管法等。
对于中心静脉通路,常见的方法包括经锁骨下静脉置管、经颈内静脉置管和经股静脉置管三种。
其中,经锁骨下静脉置管是最常用的方法,其置管位置稳定,操作相对容易。
经颈内静脉置管适用于锁骨下静脉无法置管的情况,操作难度较大。
经股静脉置管适用于颈部静脉无法置管的情况,但由于操作部位较远,医护人员护理较困难。
外周静脉通路相对而言操作较简单,常见的方法包括外周直接穿刺法和外周导管置管法。
外周直接穿刺法是利用针头直接穿刺静脉并置入导管,适用于短时间内输液需求较大的情况。
外周导管置管法需要经过穿刺皮肤和浅表静脉,在导管管道的插入过程中,导管远端的尖端靠近静脉入口,突融入到静脉管腔内,使血液能够直接经导管进入体内循环。
这种方法适用于长时间或长期需输液的患者。
血管通路的建立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血管穿刺时可能出现出血、血肿等情况;导管置管时可能引起血管损伤、感染等并发症。
因此,在建立血管通路前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血管状况和可能存在的并发症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在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如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巾等。
同时,还需定期对血管通路进行护理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总之,血管通路是一种常用的医疗技术,通过将导管置入患者体内的血管中,实现输液、注射药物、血液透析等治疗或检查操作。
血管通路的使用及维护医学课件

血管通路的清洁消毒
消毒前的准备
在进行清洁消毒前,应先彻底清洁穿刺部位周围 皮肤,保持干燥。
消毒方法
使用碘伏或酒精等消毒剂对穿刺部位及周围皮肤 进行消毒,注意消毒范围和次数。
消毒后处理
消毒完成后,应使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保 持干燥和清洁。
血管通路的更换及注意事项
更换时机
当血管通路出现堵塞、感染、破损等情况时,应及时更换。
置管后及时进行血管超声检查,确认导管 位置合适,避免过度抗凝治疗,加强患肢 活动等。
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预防及 处理
定期检查导管位置,避免导管打折或移位 ,避免过度抗凝治疗,出现血栓后及时溶 栓治疗等。
05
血管通路的教育及培训
血管通路的教育培训内容
基础知识
01
讲解血管通路的基本知识,包括定义、分类、适应症与禁忌症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 术的引入,血管通路的评估 、预测和维护也将更加智能 化和精细化。
未来,血管通路的教育和培 训将更加普及和规范,提高 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 技能。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血管通路的目的
确保医疗操作过程中的血液供应,以及进行血液成分治疗、血液净化治疗等。
血管通路的作用
提供稳定的血流
对于需要频繁采血或接受血液成分治疗的患者,血管通路可 以提供稳定的血流,避免反复穿刺静脉带来的痛苦和不便。
保护外周静脉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的患者,如肿瘤患者,血管通路可以保护 外周静脉,避免药物刺激和外渗引起的静脉炎和局部组织损 伤。
并发症处理
掌握各种血管通路相关的并发症处理方法, 包括出血、血栓形成、感染等。
03
血管通路的维护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
各种血管通路的护理

各种血管通路的护理血管通路的护理是指对插入人体内的血管通路进行维护和保护的一系列措施,目的是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确保通路的畅通和有效使用。
不同的血管通路包括中心静脉导管(CVC)、外周动脉导管(A-line)、中心动脉导管(A-line)和中心静脉压力导管(CVP)等。
以下是对各种血管通路的护理的详细介绍。
1.中心静脉导管(CVC)的护理:-使用无菌操作进行置管,经常更换敷料和固定装置-每日检查导管插入口周围的皮肤,观察有无红肿、渗出物或感染的迹象-每更换一次敷料,消毒导管插入口周围的皮肤,以减少感染的风险-定期检查导管插入口处是否有松动或脱落的固定装置,并及时更换-注意维持导管通畅,避免阻塞和血栓的形成,定期冲洗导管并注意引流管的通畅情况-检查导管固定包扎是否过紧或过松,避免导致皮肤损伤-严格遵守消毒、手卫生、穿戴个人防护用品等操作规范,减少感染的风险2. 外周动脉导管(A-line)的护理:-每天检查A-line穿刺部位是否有局部肿胀、红肿、疼痛等异常情况-保持活动部位的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感染的发生-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穿戴手套进场,定期更换穿刺针和固定装置-避免活动部位的擦伤或拉扯,保持导管的稳定-设定适当的动脉压力监测的值,避免血管损伤-观察动脉压力波形的变化,判断A-line的插管位置是否准确-避免导管的堵塞和血栓形成,定期冲洗和检查引流管的通畅情况3.中心动脉压力导管(CVP)的护理:-每天检查导管插入口周围的皮肤,观察是否有红肿、疼痛、渗液等感染的迹象-保持导管插入处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和固定装置-定期测量和记录体温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判断导管是否处于合适的位置-定期冲洗和检查引流管和连接装置的通畅情况,避免阻塞和感染的发生-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呼吸短促、面色苍白、肢体浮肿等-避免导管的牵拉和移位,保持导管的稳定性-进行正确的操作和无菌技术,避免导致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综上所述,各种血管通路的护理都需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规范,保持通路的清洁干燥,定期更换敷料和固定装置,并定期检查和测试通路的通畅性和位置准确性。
血管通路课件

血管通路在基因 编辑中的应用: 用于研究基因编 辑、基因治疗等
血管通路在教育中的应用
教学演示:通过血 管通路模型,展示 血管结构及功能
01
实验操作:利用血 管通路模型进行实 验操作,提高学生 动手能力
02
04
创新设计:鼓励学 生设计新型血管通 路,培养创新思维 和实践能力
03
案例分析:通过分 析真实病例,让学 生了解血管通路在 疾病治疗中的作用
演讲人
目录
01. 血管通路概述 02. 血管通路的建立 03. 血管通路的应用血管进行药物、 营养物质、血液等输送的通道。
血管通路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 疾病,如输液、输血、化疗等。
血管通路包括静脉通路、动脉通 路和混合通路。
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需要专业 的技术和设备。
03
药物治疗:通过血管 通路进行药物注射, 快速起效,提高治疗 效果
04
血液透析:通过血管 通路进行血液透析, 清除体内毒素,治疗 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血管通路在科研中的应用
血管通路在动物 实验中的应用: 用于研究药物、
生理、病理等
血管通路在人体 实验中的应用: 用于研究药物、
生理、病理等
血管通路在细胞 实验中的应用: 用于研究细胞、
2019
维持血液的正 常流动和循环
2021
帮助诊断和治 疗疾病
01
02
提供药物和营 养物质的通道
2020
03
04
支持器官和组 织的正常功能
2022
建立血管通路的方法
介入治疗:通过导 管插入血管,建立
血管通路
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通过支架植入血管,
建立血管通路
外科手术:通过手 术切开皮肤和血管,
血管通路的使用和

适用于长期血管通路需求的患者, 包括单腔、双腔和多腔导管等。
动脉导管
用于监测血压、采集血样和进行有 创压力监测等操作。
肺动脉导管
用于进行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急 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
临时起搏导线
用于临时起搏治疗,包括心房和心 室起搏。
血管通路使用的注意事项和安全措施
严格消毒
在接触导管和周围部位时,必 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
预防血栓
采取适当的抗凝措施,预防血 栓形成和血管栓塞。
常规检查
定期检查导管的位置、通畅度 和功能,以及周围组织的健康 状况。
正确固定
导管应牢固固定,以避免移位 和脱落。
记录详细
对每次操作进行详细记录,包 括操作目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等。
03
血管通路的维护和并发症处理
血管通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
清洁
更换敷料
导管脱落
固定导管,避免剧烈运动,如脱落及时就 医处理。
血管损伤
立即停止使用,局部冷敷,严重者手术治 疗。
血管通路维护的安全操作规程
培训
医护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了解各种 血管通路的构造、使用及维护方法 。
消毒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防止交叉 感染。
操作规范
按照厂家提供的操作指南进行维护 和使用,不得随意更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监测血流动力学
对于急诊危重患者,通过血管通 路监测血流动力学参数,如中心 静脉压、肺毛细血管楔压等,有 助于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指导治疗 。
05
血管通路的未来发展
血管通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血管通路技术的迭代更新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如纳米技术、生物相容性材料等,将进 一步提高血管通路的性能和安全性。
血管通路

股经脉置管理想位 置-下腔静脉内
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股静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插管比较
股静脉
保留时间 2周 活动受限 受限 透析地点 住院 技术难度 易 并发症 轻、少 感染率 高 血流量 低
锁骨下静脉
? (数周) 不受限 可门诊 难 严重、血气胸 低 较高
颈内静脉
6周 不受限 可门诊 中等 较轻、血气 低 高
. 临时性血管通路的使用策略
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失衡,MODS/MOF;
急性中毒; 慢性肾功能衰竭还没有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或内瘘血管尚未成熟; 动静脉内瘘失功,或其它原因(感染或栓塞等)暂时不能使用; 腹膜透析患者因腹透管感染或腹膜失功,或病情需要的临时血液
透析替代过渡;
肾移植排异等病情发生,需要临时性血液透析、CEBP 替代过渡; 其它紧急或临时性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 CEBP、HP、TPE、IA 等。
1. 直接动静脉穿刺
多选用周围动静脉,如足背动脉、挠动脉、股静脉、大隐静脉等;
重复性及稳定性差,血流量不足;
病人多感痛苦或恐惧; 护士精神压力大; 拔针后止血困难、血肿,且易损伤血管或周围组织、神经等; 严重影响以后动静脉内瘘的建立; 强烈建议避免使用。
2. 经皮穿刺中心静脉临时性置管 (/no cuffed) 首选。
● 一种完全埋置于皮下的血液透析通路(subcutaneous access devices); ● 此类通路仍需要在皮肤定点反复穿刺,而且也需要肝素封管,因此仍然 不可避免的存在感染与血栓形成等问题,。 ● 装置复杂,费用高。
近10年来血管通路进展较快,最为显著的是长期性留 置中心静脉导管(cuffed)在各国使用均有所增加。 总体仍以自体AV内瘘为主,但存在明显国家和地区差 异。
血管通路的使用和维护

在创伤患者的救治中,血管通路可以快速建立,为患者及时补充血容量,维持生命体征 的稳定。
血管通路在其他临床领域中的应用
手术室的应用
在手术室中,血管通路可以用于手术中的输 液、输血等治疗,同时也可以用于监测患者 的生命体征。
肿瘤治疗的应用
在肿瘤治疗中,血管通路可以用于化疗药物 的输注,同时也可以用于监测患者的生命体 征。
使用原则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对血管通路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通畅和安全 使用。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使用方法。
02
血管通路的使用方法
血管通路的建立和维护流程
建立流程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如中心静脉导管、外周静脉导 管等,并进行置管操作。
维护流程
血管通路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导管堵塞
定期冲洗血管通路,避免药物残 留和血液凝固导致导管堵塞。如 发生堵塞,可使用生理盐水或肝
素盐水进行冲洗。
导管感染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定期更换 敷料和消毒导管接口。如发生感染 ,应立即停止使用导管,并进行抗 感染治疗。
导管移位或脱落
定期检查导管位置,确保导管固定 良好。如发生移位或脱落,应立即 重新置管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血管通路技术将不 断发展和完善,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舒适的 治疗体验。
研究方向
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血管通路技术的改进和创 新,包括新材料、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等方面,以 提高血管通路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降低并发症的发 生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THANKS
密。
严格消毒
对穿刺部位和血管通路 装置进行严格消毒,遵
血管通路的建立

移植血管内瘘(1)
• 适应症: 1.自身相邻血管相距较远或由于反 复制作内瘘使血管耗竭 2. 由于糖尿病、周围血管病、牛皮 癣等使自身血管严重破坏 3. 原有内瘘血管瘤或狭窄切除后需 用移植血管搭桥 4. 为适应高效透析或高流量透析而 采用牛动脉或人工血管建立高流量内瘘
移植血管内瘘(2)
移植血管种类: 1. 自体血管:大隐静脉 2. 同种异体血管: 尸体大隐静脉、股动脉、脾动脉、 肱动脉、胎盘脐动脉 3. 异种血管:牛颈动脉 4. 人工血管:PTFE聚四氟乙烯
直接穿刺血管路径的护理2
• ④透析结束用创可贴外贴针眼,用无菌纱布卷 置穿刺点上拔出针头后按压局部并用弹力绷带 环压止血,动脉点压迫2~4h拆除绷带,静脉 点压迫1~2h即可; • ⑤透析后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肢体有无肿胀、 皮肤颜色、温度及末梢循环情况,穿刺肢体 24h内避免受压、测血压、穿刺等,发现异常 及时处理,血肿一旦形成,给予局部冰敷后, 用新鲜马铃薯薄片敷于患处,2~3h更换1次, 或者用毛田七草药搓碎湿敷于局部,达到活血 化瘀功效,临床效果显著。
图2:锁骨下静脉的解剖部位
颈内静脉的解剖部位
永久性血管通路选择
首选:自体动静脉内瘘术 其次:移植血管内瘘 最后:长期留置导管
动-静脉内瘘(1)
• 为终末期肾功衰患者创建血管通路的首 选方式,内瘘对透析的效果和患者长期 存活有重要影响。内瘘成熟约需4~6周, 一般术后4~6周才开始使用,以便静脉 端充分扩张,避免吻合口狭窄内瘘闭塞
【四.血管通路的护理 】
• 直接穿刺血管路径的护理 •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 静脉置管的护理
直接穿刺血管路径的护理1
• ①向病人或者家属讲解血透治疗的目的、意义、 必要性; • ②常选用桡A、足背A进行穿刺,每次进针的角度、 方向、深浅完全一样,假性动脉瘤方能形成,假 性动脉瘤血流量充足,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不改 变血流方向,不影响局部微循环,可减少和延缓 心衰的发生,避免局部水肿,以后可以在假性动 脉瘤上穿刺;静脉回路首选双上肢的正中静脉、 头静脉、贵要静脉、大隐静脉; • ③透析过程中观察有无血流量不足,及时调整针 尖位置,如出现血管痉挛时,给予局部热敷,必 要时用血管解痉药;
血管通路(课堂PPT)

35
7、动静脉内瘘相关并发症
• 血栓形成 • 内膜增生 • 非血栓性狭窄 • 瘤样扩张或动脉瘤形成 • 窃血综合征等
36
36
移植血管搭桥造瘘术
移植血管
人造血管
膨体聚四氟乙烯
聚醚-氨基甲酸酯
大隐静脉
生物性血管
同种异体血管
37
人造血管
1. 优点:生物相容性好,血流量大,口径和长度 可任选
透析替代过渡; 肾移植排异等病情发生,需要临时性血液透析、CEBP 替代过渡; 其它紧急或临时性体外循环血液净化治疗: CEBP、HP、TPE、IA 等。
4
1. 直接动静脉穿刺
多选用周围动静脉,如足背动脉、挠动脉、股静脉、大隐静脉等; 重复性及稳定性差,血流量不足; 病人多感痛苦或恐惧; 护士精神压力大; 拔针后止血困难、血肿,且易损伤血管或周围组织、神经等; 严重影响以后动静脉内瘘的建立;
10 4
14
4 11
5 11
3
8 9
7
11
16
9
0
7
11
11
21
10
9
无
93
91
93
89
85
83
84
83
82
76
80
82
79
71
导管 AVG AVF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日本 2156-1723-1124
意大利
德国
556-541-414 476-537-347
法国 538-484-48
认识血管通路血管通路类型、血管通路血栓形成风险因素、导管血栓形成预防、诊断及治疗要点

认识血管通路血管通路类型、血管通路血栓形成风险因素、导管血栓形成预防、诊断及治疗要点遗传性或获得性血栓形成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非常普遍,可能与本身的高凝状态、留置导管或反复穿刺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
透析患者大多存在诸多导致血管通路血栓形成(vascular access thrombosis, VAT)的危险因素,保持血管通路通畅成为亟需解决的临床难题。
认识血管通路血管通路类型1)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 AVF):血液透析患者首选的血管通路。
2)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graft, AVG):作为无法建立 AVF 时的备选方案。
3)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in catheter, CVC):作为无法建立 AVF/AVG 时的最后选择。
4)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unnel-cuffed catheter, TCC):可简称为隧道式导管或长期透析导管,作为患者没有成熟的 AVF 而需要进入透析时的过渡通路。
5)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on-cuffed catheter, NCC):可简称为非隧道式导管或临时透析导管,患者没有成熟的 AVF 而需要进入透析时的过渡通路。
6)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 PICC)。
7)即穿型人工血管(self-sealing graft):指 AVG 成形术后48~72 h 内即可穿刺使用的人工血管。
导致血管通路血栓形成风险因素1)糖尿病慢性高血糖所致的糖化蛋白升高,红细胞变形能力下降,血液黏度增高,增加对血管壁的切应力,有助于动脉硬化;糖尿病患者通常伴有脂质代谢紊乱,体内糖基化产物增多,引起血管内膜基质过氧化物沉积、血小板活性增强等,最终导致血栓形成。
2)吸烟吸烟可显著增加通路血栓形成的风险,有吸烟史的患者内瘘通畅率明显下降。
血管通路概念

血管通路概念血管通路是指连接心脏与周围组织之间的血管系统。
它是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输送氧气和养分、排除代谢产物的关键作用。
了解血管通路的概念对于理解循环系统的运作原理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至关重要。
基本结构血管通路由动脉和静脉组成。
动脉是高压的血管,负责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静脉则是低压的血管,将含有代谢产物的血液从组织细胞运送回心脏。
此外,还有微血管,包括毛细血管和血窦,它们起到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桥梁作用。
血管的层次结构血管壁由三层组成:内膜、中膜和外膜。
内膜是由内皮细胞构成的,具有平滑的表面,可促进血液的顺畅流动,同时防止血栓形成。
中膜是血管壁最厚的层,主要由平滑肌细胞和弹性纤维组成,能够调节血管的直径和阻力。
外膜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具有保护和支撑血管的作用。
动脉和静脉的特点动脉与静脉有着一些明显的特点。
动脉内的血液呈现鲜红色,富含氧气和营养物质,而静脉内的血液则呈现暗红色,富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
动脉呈现脉搏性的脉动,而静脉则没有脉搏感。
此外,动脉壁较厚,能够承受较高压力的血液流动,而静脉壁较薄,能够容纳较大量的血液。
血管通路的重要性血管通路是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重要性:1.营养输送:血管通路能够将含有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维持它们的正常功能。
2.代谢产物排除:血管通路可以将含有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从组织细胞中运送回心脏,然后通过肺脏排出体外。
3.保持体温平衡:血液通过血管通路可以将体温传递到整个身体,帮助维持正常的体温平衡。
4.免疫反应:血管通路还可以传递免疫细胞和抗体,参与身体的免疫反应,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血管通路相关疾病血管通路的异常功能或病变可能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如: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逐渐变厚,导致血管狭窄,影响血液的顺畅流动,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2.静脉曲张:静脉瓣膜功能障碍导致静脉回流受阻,静脉扩张变形,形成静脉曲张,可能引发深静脉血栓等严重疾病。
血管通路概念(一)

血管通路概念(一)血管通路概念及相关内容血管通路的定义血管通路是指人体内的血管系统,包括动脉、静脉、微血管等,它们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复杂的血液循环系统。
血管通路在人体内起到输送血液、调节循环、供应养分、排除废物等重要功能。
血管通路的分类血管通路可以按血流方向、大小以及作用等多种方式分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分类方式:1.按血流方向:–动脉通路:将氧和养分丰富的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静脉通路:将含有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的血液从组织和器官输送回心脏。
2.按血管大小:–主动脉:体循环和肺循环起始的大动脉。
–细动脉:主动脉分支,与组织细胞相互交换物质。
–毛细血管:位于细动脉和细静脉之间,供氧和养分到组织细胞,收集代谢产物。
–细静脉:毛细血管的汇集通道。
–主静脉:收集全身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
3.按作用:–营养通路:供应和分配养分,包括氧气、葡萄糖等。
–代谢通路:将代谢废物和二氧化碳从组织转运至排泄器官。
–免疫通路:运送免疫细胞和抗体,参与免疫反应。
–调节通路:通过收缩和舒张等调节血管大小和分布。
血管通路的重要性血管通路在人体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营养供给:血管通路将氧、养分和激素输送至组织和器官,满足其正常代谢和生理需求。
•代谢解除:血管通路将组织代谢产物、二氧化碳等废物从组织输送到肺部和肾脏等排泄器官,维持体内环境平衡。
•免疫防御:免疫细胞和抗体通过血管通路运输至感染部位,参与抵抗病原体和保卫机体免疫系统。
•循环调节:血管通路内的平滑肌细胞通过舒张和收缩,调节血管的直径,从而影响血压和血液分布。
•药物输送:通过血管通路可以有效输送药物到全身各个部位,实现治疗目标。
综上所述,血管通路在人体内存在广泛而重要的作用,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理解血管通路的概念及其相关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结构和功能。
血管通路分类

血管通路分类血管通路是指血液在人体内流动的路径,它是构成人体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血管通路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以下将以不同的血管通路分类为标题,介绍其相关内容。
一、按血液流向分类1. 动脉通路:动脉通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动脉向全身供应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路径。
动脉通路包括主动脉、肺动脉等,它们分布于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中,将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细胞,并带走代谢产物。
动脉通路的血液压力较高,流速较快。
2. 静脉通路:静脉通路是指血液从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经静脉回流到心脏的路径。
静脉通路包括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肺静脉等,它们将富含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的血液输送回心脏,再经肺部进行氧合。
静脉通路的血液压力较低,流速较慢。
二、按血管直径分类1. 大血管通路:大血管通路主要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等直径较大的血管。
它们负责将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或将血液从全身回流到心脏。
大血管通路对维持全身循环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小血管通路:小血管通路是指直径较小的血管,主要包括毛细血管和小静脉。
毛细血管是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连接通道,其壁薄且富有弹性,负责实现氧气和营养物质的交换。
小静脉则将血液从毛细血管回流到大的静脉通路。
三、按血管分布分类1. 体循环通路:体循环通路是指血液从左心室经主动脉分布到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再经静脉回流到右心房的路径。
体循环通路负责将氧气和养分输送到全身各个部位,并带走代谢产物。
2. 肺循环通路:肺循环通路是指血液从右心室经肺动脉分布到肺部,再经肺静脉回流到左心房的路径。
肺循环通路负责将血液送至肺部进行氧合,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四、按血管形态分类1. 弓形循环通路:弓形循环通路是指血液从心脏经主动脉进入全身,再经各个器官和组织的动脉分支供应,最后通过静脉回流至心脏。
弓形循环通路的特点是形状呈弓形,血液流经的路径较为复杂。
2. 网状循环通路:网状循环通路是指血液在某些器官和组织中形成网状分布的路径。
血管通路概念

血管通路是指在医学和护理领域中,用于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监测生理指标等目的而建立的通道,通过这个通道,可以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送到患者的血管系统中。
在医疗过程中,常见的血管通路包括以下几种:
静脉通路(Intravenous Catheter):通过在患者的静脉中插入导管,将药物、液体或血制品输送到患者体内。
静脉通路通常用于紧急治疗、输液、输血、给药等情况。
动脉通路(Arterial Catheter):通过在患者的动脉中插入导管,用于连续监测血压、采集动脉血样、以及提供持续的血流动态监测。
中心静脉导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CVC):是插入到颈内或胸前的大静脉或其他主要静脉中的导管,用于输液、输血、持续静脉压力监测、中心静脉压测定、以及药物输送等复杂情况。
动脉导管(Arterial Line):是插入到动脉中的导管,通常用于监测持续性动脉压力和采集动脉血样。
注射通路(Injection Site):通过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
血管通路的选择取决于治疗目的、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监测的生理指标。
在建立和管理血管通路时,医护人员需要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确保安全和有效地进行输液、给药和监测等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净化科 赵哲
1.三维立体知识体系 2.哲学的临床辩证思维方法。
解决问题是王道。 流量是王道。 安全是王道。
外科基本技术
暴露
分离
止血
切口的选择应接近 和暴露手术部位; 有完美的几何图形; 长短适宜;切开和 关闭便捷;创伤小, 失血少。
精确的分离很大程度上 取决于手术者扎实的解 剖知识,经验和洞察力, 快速地辨认神经,血管 等重要结构,特别是当 这些结构还没被解剖出 之前。
Allen’s实验阳性的患者,切忌在对侧供血不良情
况下采取动静脉端端吻合。 内瘘的使用:当瘘管满足“6原则”特性时(流量 >600ml/min,直径>0.6cm,皮下深度<0.6cm)血 管边界清晰可见,瘘管就可以使用;人工血管内瘘
应当在术后2周以上,当手臂肿胀消退,可触到血
管走行再开始穿刺。
内瘘急性闭塞处理:在6小时内可行手法按摩清除血栓。
内瘘器械清单:
止血钳4-6把,小拉钩2把,显 微针持1把,显微剪刀1把,眼科 剪刀1把,眼科镊子2把,刀柄1 把,血管夹4个,探针2-4个, 钝头针2个。
临床可建立血管通路有:常规部位动静脉内瘘、常规右侧颈 内静脉半永久导管、合谷部位动静脉内瘘、肘部高位动静脉 内瘘及动脉浅表化、直视下经颈外静脉永久置管术、股静脉 半永久置管术、股动静脉人造血管移植内瘘等。 血管通路建立时机:K/DOQI提出GFR<25ml/mi•1.73m2
定
位
1.动静脉内瘘尚处于成熟期,而且需等待4周以上;或拟行AVF手术,因病
情需要需要尽快开始血液透析的患者。
2.半年或1年内即可行肾移植的过渡期患者。 3.对于部分生命期有限的尿毒症患者,尤其是晚期肿瘤合并尿毒症患者。 4.不能建立AVF且不能进行肾移植的患者。 5.患有严重的动脉血管病的患者,特别是老年患者。
⑤导管相关性迁移性感染,包括细菌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等。
导管感染或怀疑导管感染时处理:1.立即采血培养2.血常规检查3.留取血培养后立即 使用抗生素治疗,初始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后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抗生素。外周静脉使
用抗生素必须同时采用抗生素封管。涤纶套以上近心端感染的导管积极抗感染72小时
准确的判断出血点 是止血的关键,根 据出血情况可选用
止血剂止血、结扎
止血、电凝止血、 压迫止血。
外科基本技术
结扎
切开
缝合
结扎包括缝扎是手 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切开组织时使用手 术刀腹切割,与组 织平面呈45°角。
要领是依照针的弧度旋 转手腕,使针穿过组织, 针尖从预定的出针部位
穿出。拔针同样需要按
照针的弧度拔出,以免 撕扯组织。
激酶25万i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至50ml缓慢微 量泵静推,时间为3-4h,连用3天。
标准Brescia-Cimino内瘘手术定位:选择在桡骨小头近心端2cm; 合谷部位内瘘的手术定位:第一和第二掌骨交界远心侧0.8-1.0cm; 鼻咽窝内瘘手术定位:第一和第二掌骨交界远心侧0.8-1.0cm。 股静脉置管定位:股三角,上界为腹股沟韧带,外下界为缝匠 肌内侧缘,内下界为长收肌内侧缘。穿刺点:髂前上棘与耻骨结 节连线的中、内1/3段交界点下方2-3cm处,股动脉搏动处内侧 0.5-1.0cm。 颈部置管颈内静脉穿刺点:中位穿刺点,胸锁乳突肌三角的顶点; 高位穿刺点,颈外静脉和胸锁乳突肌外缘交点;低位穿刺点,胸 锁乳突肌三角的顶点下方。常用骨性标志穿刺点:甲状软骨下缘 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内缘交点。
仍不能控制者必须拔管。
带隧道涤纶套导管并发症
PTFE血管移植 -1973 动静脉人工血管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技能的提高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 识以致出现跨越式发展的认知过程,只
有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认真刻苦实践才
能进步!
谢
谢
赏
无隧道导管:右颈内静脉常规选择12-15cm导管,左静内静脉选择15-19cm导管,
股静脉选择19cm以上导管。
Cimino-Brescia-1966 动静脉内瘘
并发症:出血、导管功能不良(纤维蛋白鞘/血栓形成)、感染。 感染分为: ①导管细菌定植 ②导管出口感染 ③导管隧道感染 ④ 导管相关性菌血症(即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透析开始数分钟至数十分钟,患 者出现畏寒、寒战、发热等全身症状,这是血流感染的典型表现。
手法按摩方法:双手拇指依次置于内瘘静脉段血栓近心
端,余手指托在患肢下,双拇指横向相对在血栓局部加 压按摩,以患者感觉到轻到中度疼痛为宜,每次按摩持 续10-15秒,按摩间歇进行,直至内瘘再通,血管震颤 恢复,听诊内瘘杂音恢复或出现鸥鸣声。术后处理:内
瘘再通后,即可给予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尿
或12月内CKD可能进展至透析时建立血管内瘘,史主任的
经验:GFR<15ml/min•1.73m2或6月内CKD可能进展至 透析时建立血管内瘘。人工血管通路在预计透析前3-6周进
行。永久性血管通路选择的一般原则:先非优势侧后优势侧;
先远端后近端;先自体内瘘后人工血管内瘘最后选择半永久 导管。
内瘘制作技术环节:血管条件允许的患者选择合谷 部位、鼻咽窝部位内瘘,可提供更长的穿刺部位。 根据血管条件进行内瘘设计,估计术后内瘘成熟后 血管走行,并适当结扎侧枝,有利于内瘘成熟。
6.低血压不能维持AVF者。
7.反复心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竭发作,制作AVF可能加重或诱发心力衰竭的患者。
带隧道涤纶套导管适应症
导管选择与尖端定位
导管选择:采用seldingger技术穿刺插管,应根据患者的身高和体型选择导管的 长度。 带隧道导管:右侧颈部置管选择36-40cm导管,左侧选择40-45cm导管;股静脉置 管选择45cm以上。 导管尖端位置:颈部留置导管的尖端应在在右心房中上部(位于第3前肋或第3、 4肋间隙水平);股静脉留置长期导管尖端应在下腔静脉甚至右心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