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无线电通信系统中的电磁兼容的概念
一、电磁兼容研究发展史
在无线电通信和电报通信的早期,人们就已经知道火花隙能产生谱分量(频谱分量)很丰富的电磁波。这种电磁波能在各种不同的电子和电气设备中产生干扰和噪声,如影响收音机和电话等。很多其它的电磁发射源,如闪电,继电器,直流电动机和荧光灯,也能产生频谱分量丰富的电磁波,并在这些设备中产生干扰。除此之外,也存在窄带电磁发射源。高压电力传输线产生工频电磁发射,无线电发射机有意发射载波频率上的编码信息(声音,音乐等)。无线电接收机截取这些电波,放大后提取包含在电磁波中的信息。随着国际无线电干扰特别委员会1934年第一次会议提出可以接受的无线电骚扰限制和测量无线电骚扰的方法,开始了对电磁干扰及其控制技术世界性的有组织研究,于20世纪40年代初提出了电磁兼容性的概念,于1966年我国第一个电磁兼容标准制定。国外发达国家早在60、70年代就已将电磁兼容分析技术应用于无线电频谱管理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积累了大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资料。1984年,中国通信学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在重庆召开了第一届全国性电磁兼容性学术会议,1992年5月,中国电子学会和中国通信学会在北京成功地举办了“第一届北京国际电磁兼容学术会议(EMC‘92、Beijing)”,标志着我国电磁兼容学科的迅速发展并参与国际交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国民经济和高新科技产业的迅速发展,在航空,航天,通信,电子,局势等部门,电磁兼容技术受到格外重视,并投入了较大的财力和人力,建立了一批电磁兼容试验和测试中心,引进了许多现代化和敏感度自动测试系统和试验设备。随着无线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仿真技术已经成为电磁兼容分析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出现了不少专业化的制作公司以及成熟的电磁兼容分析软件产品,如法国ATDI公司的ICS软件、CRIL公司的ELLIPSE软件、德国LS公司的通用EMC软件、瑞典Aero techTelub公司的WRAP软件等,为频谱管理和网络规划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解决
二、通信系统电磁兼容的界定及分类
电磁兼容是指在给定的空间和相应的时间里,运用合理的措施使各种设备、物体、人体等互不引起电磁干扰、电磁污染和电磁危害;从广义上讲,电磁兼容除了电磁能量通过辐射和传导造成的设备间相互影响外,还应考虑电磁辐射对人员、物品影响。即一个电子设备如果能与其它电子设备相兼容的工作,既不产生干扰也不对外界干扰敏感的话,就称该电子设备与其环境电磁兼容。当一个系统如果满足以下三个准则,就认为与其环境电磁兼容:
1.不对其它系统产生干扰;
2.对其它系统的发射不敏感;
3.不对自身产生干扰。
社会经济发展,通信系统在现代化运输,工业许多生活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新技术、新业务和新产品层出不穷,各类台站数量高速增长,许多大功率、高灵敏、高精技术的电子设备日益更新,设备安装拥挤,通信电缆密如蛛网,电磁环境日益复杂。为了使设备在一定工情下同时工作,发挥各自的性能,实施有效管理的难度愈来愈大。对通信系统管理工作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利用传统的手工方式管理台站,凭借传统的经验审批频率以及被动式查找干扰等管理行为,已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因此将电磁兼容措施应用到通信领域中,正是提高信号传输、管理科学化、自动化水平的重要技术手段,也是适应无线电通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设计把通信系统的电磁兼容分为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两大部分进行研究。分析出各种干扰源及其危害影响。通信系统内部中的干扰源进行归类总结,针对不同的干扰源,根据通信系统兼容原则,给出针对不同抗干扰方案;对通信系统间强电线路产生的干扰问题,找出产生干扰的原因,危险影响和干扰影响,提出防护措施和测量参数的方法。当传统方案不能满足干扰消除时,又提出两种设计预案。以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有效的减少或消除干扰危害,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
第二部分 通信系统内部电磁兼容应用及其工作原理
2.1 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干扰分析
图2-1 无线电发射机发射的频谱
(一)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及拟制措施ﻫ 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S pu rious em ission)是指:必要带宽之外某个或某些频率的发射,包括谐波发射、寄生发射、互调产物和变频产物,但带外发射除外, 如图所示。杂散发射和带外发射统称为无用发射(Unwa nte d emission s)。 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是一种十分有害的干扰,规定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功率限值,有助于确保无线电发射的质量,降低系统之间的干扰。国标G B13421-92和国际电联建议书ITU -R S M 329-7中都给出了无线电发射机的杂散发射功率限值及测量方法。
1.必要带宽 (Ne ces sa ry bandwi dth)
对给定的发射类别,恰好足以保证所要求的速率和质量的条件下信息传输的频带宽度。对于多通道或多载频发射机或转发器,几个载频可能同时从一个末级放大器输出或从一个天线发射,此时必要带宽为发射机或转发器的频率带宽。
2.带外发射 (Out-of-band e mission)ﻫ 由调制过程产生的,刚超出必要带宽的一个或多个频率的发射,但杂散发射除外。频率落在刚超出必要带宽~离开发射中心频率2.5倍必要带宽频带范围内的任何不需要的发射,都被看作是带外发射。ﻫ 3.谐波发射 (Harm onic emi ssions )ﻫ 频率是发射中心频率整数倍的杂散发射。一般说来,在H F频段内,使用简单的低通滤波器,可以将谐波的幅度
无用发射
无用发射 f 0-0.5NB f 0+0.5NB
降低到相对于有用发射大约为-60dB。在大功率发射机中,有必要加装调谐滤波器降低某些谐波的幅度。可以把滤波器安装在发射机的输出端,以便衰减所有的谐波。
4.寄生发射 (Parasiticemissions)ﻫ由于电路中的寄生参量
或自激引起的杂散发射,既不依赖于发射机的载频或特征频率,也不依赖于产生载频
或特征频率的振荡频率。
抑制的办法如改善高低电平电路之间的屏蔽;在发射机的不同环节注意布线;
在射频电路部分采用电缆线或采用具有滤波功能的引线;尽量克服为了消除一种频率振荡插入一电路后,反而又增加了一种新的频率振荡;尽量避免由于晶体管放大器极间电容的变化,在低频不能满足退耦条件时,产生与基波无关的高频振荡。
5.互调产物 (Intermodulation products)
引起互调产物发射的原因通常是发射机内的非线性组件所致,如混频器、调制器等。当若干个信号加至非线性器件上,将生成大量的互调产物。例如:①发射的载频与特征频率或其谐波频率的互调、载频与特征频率的互调。②与来自本发射系统或其它发射系统的一个或几个有相同特性的其它发射的振荡频率之间的互调。③
一台发射机的输出信号与另一台发射机的输出信号相互耦合,也会产生互调产物。④在无线电通信系统之间及系统之内,尤其在频分制的情况下,由于频率分配不当,各电台的布局和覆盖系数不合理也会产生互调产物的发射。⑤如果几个系统在同一地区,机间距离又较近,当具备非线性的条件时,也会形成相互调产物的发射。
如果在同一个系统中,采用多频道共享技术,由于频率配置不合理而使互调产物落人其中工作的频道之中,形成假发射,特别是在本频道不工作的情况下,还有发射存在,干扰接收台的正确接收。例如一部发射机有10个频道,若1、3频道有互调,其产物落入5频道,就影响了5频道接收台的正常工作。在互调产物中,奇数阶互调产物造成的干扰影响最大,在发射机内部和系统之间三阶互调在杂散发射分量中占主导地位。
(二)多径干扰ﻫ在接收点接收到的信号多径反射(地面、建筑物、大型广告牌等)和多径衍射(建筑物垂直棱边和垂直棱边等)信号的叠加。无线电波以不同的时延从不同方向通过多条路径到达接收机,通过矢量叠加得到振幅或大或小的合成信号,这取决于多径信号叠加是相互加强还是相互抵消。其结果是在某一个位置上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强度和相隔不远的另一位置上接收机接收到的信号强度相差几十分贝,这种起伏称为衰落。对于移动用户,从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信号强度大幅度的变化严重地影响通话质量。
(三)多址干扰(多用户干扰)
多址干扰是由于多个用户要求同时通信,而又不能将它们完全隔离开而引起的干扰。一般来说,在传统的频分多址和时分多址技术中,由于频分、时分划分的正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