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全球气压带风带成因及分布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05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移动规律
赤道低气压带
全年位于赤道附近,随季节变化南北移动。
副热带高气压带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影响区域的气候变化。
副极地低气压带
夏季南移,冬季北移,影响温带气候的季节 变化。
影响因子
日射量
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造成太阳直射点在回归线之间 移动,影响气压带风带的移动。
大气环流
信风带
总结词
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稳定风带
详细描述
信风带是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赤道低气压带的稳定风带,其风向主要为东北风和东南风。由于空气 自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因此温度逐渐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成云雨,所以信风带天气晴朗,降水稀少 。
副热带高气压带
总结词
受重力作用下沉形成高气压
详细描述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南北纬30°附近,由于空气在向极地方向流动过程中受重力作用下 沉,形成高压。由于空气下沉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成云雨,因此副热带高气
风带。
分布规律
极地高气压带和极地东风 带
高纬度地区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
中纬度地区
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低纬度地区02低纬度地区的气压带风带
赤道低气压带
总结词
受热上升,形成低气压
详细描述
赤道低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由于受到太阳辐射的加热作用,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低压,吸引周边地区的空气向 该地区流动。
特点
全球气压带风带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 季节性,不同地区的气压带和风带会 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形成原理
自转效应
01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不同纬度上的线速度差异,进而形成气
压带和风带。
初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说课稿
初中地理《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说课稿一、说教材本课介绍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改变及其对气候的影响,是对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实际运用,又是讨论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的基础,在教材上中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内容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紧密联系,高考题常常涉及,属于地理教材中的主干学问。
该节课内容较多,分为三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其次个课时学习"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第三课时学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二、说学情本课涉及的内容规律性较强,而同学地理规律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尚未得到进展,学习困难较大。
热力环流、风的受力或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太阳直射点的时节性移动这些都可以作为同学已经控制的学问;同时本课涉及一些气候名称、涉及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的推断,这些内容集中在一起,同学容易感到困窘,所以我们除了补充须要的学问,梳理学问联系外,必需弱化详细气候分布、名称、特征的记忆,突出用逻辑分析推断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目标】1.控制大气环流的概念;2.能够说出三圈环流形成的过程,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逻辑;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时节移动逻辑。
【过程与办法目标】通过制作三圈环流模型,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暗示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逻辑性。
【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用运动、改变、联系的观点认识事物,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看法,激发同学亲手探索地理问题的爱好和动机。
四、教学重难点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逻辑。
五、说教学办法1.通过作板图,实行由简洁到复杂,层层深化的办法化解难点学问举行教学;2."问题导学'、多媒体实物投影;3.留意结合实际,多举例帮忙同学理解;4.引导分析法、假设推理法、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发散同学思维,巩固学问;5.借助比较法、探索法、案例分析法,提高同学动手、探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气压带和风带 说课稿 教案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课标要求】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天气、气候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想】用大气环流的形成前提(假设条件)的变化贯穿教学过程:1、第一次假设,在3个前提下分析理想地球单圈环流图,为后面三圈环流做好铺垫2、第二次假设,强调前提条件有变化(地球自转带来地向偏向力的影响),绘制三圈环流图,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说出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3、第三次假设,强调前提条件又有变化(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解释三圈环流的季节移动规律。
4、第四次假设,强调前提条件还有变化(地表不均匀),预告季风环流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大气环流的概念、意义和成因;2、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规律;3、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4、理解气压带、风带与天气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通过从理想假设出发不断附加条件,使模型逐步贴近复杂的实际情况。
2、学生动手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理清气压带风带名称、分布、移动规律。
3、补充降水条件,学生探究分析气流运动与降水的关系,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与天气的关系,为后面学习气候打好基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学习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与季节移动。
【学习难点】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导学案引导、读图绘图、协作探究。
【教学过程】(导入)介绍“马纬度”的由来,设问:为什么马纬度是无风带?一、大气环流学生阅读教材33页,思考问题:1、什么是大气环流?2、大气环流的形成原因?(大气环流的意义放在第二节整体结束后在和同学们共同分析理解,这里不强调。
)二、单圈环流师生共同完成教材33页活动题。
引导学生分析冷热差异、气流运动、气压状况,画出环流模式,强调形成前提。
形成前提:①地球不自转②太阳直射在赤道③地球表面均匀(第一组假设)问题:赤道与极地之间的热力环流是否能够维持?为什么?引入三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极地东风带:位 于 南 北 纬 6 0 °至 9 0°之 间 风向为 东 北风
极地高压带:位 于 南 北 纬 6 0 °至 90°之间 气温低 气 压高
极地低压带:位 于 南 北 纬 6 0 °至 90°之间 气温高 气 压低
极地东风带和极 地低压带之间的 过渡带:位于南 北 纬 6 0 °至 7 0 °之 间风向多变气压 不稳定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移动规律
夏季: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北半球形成高压带南半球形成低压带 冬季: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北半球形成低压带南半球形成高压带 春秋季:气压带风带逐渐向赤道移动北半球形成高压带南半球形成低压带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影响与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气压带风带随季 节变化而移动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 布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形成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分布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影响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移动规律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相互作用
添加章节标题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 形成
地球自转: 导致大气 层中的空 气流动
太阳辐射: 导致地球 表面温度 分布不均
地转偏向 力:使空 气流动方 向发生偏 转
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的 移动:气压带和 风带会随着季节 变化而移动影响
全球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的 影响:气压带和 风带会影响全球 气候如热带雨林 气候、地中海气
候等
气压带和风带的相 互作用:气压带和 风带之间会相互影 响如热带高压带和 热带低压带之间的 相互作用会导致热
带气旋的形成
气压带风带:全球范围内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影响形成了一系列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是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共同作用形成的 气压带风带分为低气压带、高气压带和极地高压带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第一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1.1 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解释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1.2 气压带的分类介绍高气压带、低气压带和赤道气压带的特征举例说明各种气压带的分布和形成原因1.3 风带的分类介绍信风带、西风带和东风带的特征解释风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第二章:全球气压带的分布和移动2.1 赤道气压带的分布和移动解释赤道气压带的分布特点探讨赤道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2.2 高气压带的分布和移动描述高气压带的分布特征分析高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2.3 低气压带的分布和移动描述低气压带的分布特征探讨低气压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第三章:全球风带的分布和移动3.1 信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解释信风带的分布特点探讨信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3.2 西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描述西风带的分布特征分析西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3.3 东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描述东风带的分布特征探讨东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原因第四章: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4.1 气压带和风带对温度的影响解释气压带和风带对地球表面温度分布的影响举例说明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区域气候的差异4.2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的影响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分布的影响分析不同气压带和风带区域降水的特点4.3 气压带和风带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解释气压带和风带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五章: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和模拟5.1 气压带和风带的观测方法介绍气象观测站和气象卫星等观测工具强调观测数据对研究气压带和风带的重要性5.2 气压带和风带的模拟方法解释数值模拟和遥感技术在研究气压带和风带中的应用探讨气候模型对未来气压带和风带变化的预测意义5.3 气压带和风带的研究进展和挑战探讨未来研究的挑战和研究方向教案: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第六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气候变化6.1 气候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解释全球气候变化对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和移动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对气候系统的贡献6.2 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变化的反馈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6.3 未来气压带和风带的预测利用气候模型预测未来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探讨未来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七章:气压带和风带的应用领域7.1 农业领域的应用解释气压带和风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探讨农业气象服务在气压带和风带研究中的应用7.2 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分析气压带和风带对航空和海上交通运输的影响强调气象服务在交通运输中的重要性7.3 军事领域的应用探讨气压带和风带对军事行动的影响解释气象情报在军事战略中的作用第八章:气压带和风带的案例研究8.1 典型气象事件的分析分析热带气旋、寒潮等气象事件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强调气象事件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8.2 区域气候特征的研究以亚洲、非洲、北美等地区为例,研究区域气候特征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关系探讨区域气候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8.3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气压带和风带变化分析全球变暖背景下,气压带和风带的变化趋势探讨气候变化对区域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影响第九章:气压带和风带的科普宣传和教育9.1 科普宣传的重要性强调气压带和风带科普宣传对提高公众气象意识的作用探讨科普宣传在气候变化教育中的意义9.2 科普宣传和教育的方法介绍多种科普宣传手段,如科普文章、讲座、展览等强调教育部门、气象部门和社会团体在科普宣传中的合作9.3 气压带和风带科普宣传的案例分析分析国内外成功的气压带和风带科普宣传案例探讨科普宣传在提高公众气象意识方面的成效强调气压带和风带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10.2 气压带和风带研究的展望探讨未来气压带和风带研究的方向和挑战强调跨学科合作在气压带和风带研究中的重要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气压带和风带的概念介绍:重点关注气压带和风带的定义及分类,以及它们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性。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 ppt课件
3
PPT课件
4
(1)7个气压带的特征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极地高气压 南北纬90°附近 带(2个)
副极地低气 压带(2个)
南北纬60°附近
热力原因 动力原因
副热带高气 压带(2个)
南北纬30°附近
动力原因
赤道低气压 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因
气温气压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气流 性质
下沉 干冷 上升 温湿
PPT课件
10
海平面气压图.swf
PPT课件
11
一月
低副 极 地 低高压 带 低
七月
高 副 热 带 高 低压 带
高
亚洲 大陆
太平洋
北美 大陆
大西洋
一月
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 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七月
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 压)
PPT夏课件威夷高压
高压 冰岛低压 低压 亚速尔12高压
(2011·太原模拟)下图是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 带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第1题。
PPT课件
13
1.图中气压带( C ) A.7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B.1月份被陆地高压切断 C.②是副热带高气压带 D.由热力因素形成
【解析】根据图中风带的风向,可判断出图中气 压带应为北半球由于动力因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 带,①风带为西风带,③风带为东北信风带。正 确的为C项。
PPT课件
14
(2011·浙江新高考研究联盟第一次联考)下图 为“某月沿180°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答:原因: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冬季 受湿润的西风带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 信风控制。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课件
气压带风带带来的风力对农业也有一定影响。强风可能导致土壤侵蚀,对作物生长不利,而适度的风力有助于增 加土壤通气性和促进作物生长。
利用气压带风带预测气候变化
气候预测的重要性
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季节移动对于预测气候变化至关重要。通过对气压带风带的观测和研究,科 学家可以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气候趋势,为农业、渔业、能源等各行业提供参考。
全球气分布和 季移
• 全球气压带风带概述 •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 季节移动规律 • 气压带风带与地理现象 • 案例分析和应用
气压带与风带的定义
气压带
由于地球表面纬度、海陆分布和 地形等因素导致的气压水平分布 带状区域。
风带
由于地球自转、气压差和科氏力 共同作用形成的全球范围内的大 规模风系统。
季节移动对气候的影响
01 02
雨季和旱季的交替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导致一些地区雨季和旱季的交替。例如,南 亚地区的季风气候,夏季气压带北移,南风带来丰沛降水,形成雨季; 冬季气压带南移,北风带来干旱气候,形成旱季。
热带气旋的活动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也影响热带气旋(如台风、飓风)的生成和活 动路径。例如,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季节与季风槽的季节性北移有关。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会导致洋流方向的改变,如季风影响下的洋 流季节性反转。
影响洋流性 质
气压带风带的不同会导致洋流性质的不同,例如赤道低压带影响下的 洋流通常是暖流,而极地高压带影响下的洋流通常是寒流。
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类型的决定作用
热带雨林气候
01
赤道低压带常年存在,导致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其特征是全
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亚洲季风系统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密切相关。低 纬度地区的信风带和高纬度地区的极地东风带在季节变化中 影响着亚洲的季风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分布与移动规律ppt课件
精选ppt
22
(2)根据气压带、风带分布状况可知,此时 无锡的盛行风向是__________;开普敦的气 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亚欧大陆等温线 向______凸出。
精选ppt
23
600N
19900N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夏季,S市主要受 A.季风影响 B.西风带影响 C.低压控制 D.高压控制
精选ppt
20
【例2】下图是以北极为中心的地球部分示意图 (AB为晨昏线,阴影为气压带),读图回答下列问 题。
精选ppt
21
(1) 图 中 甲 所 在 地 的 气 压 带 名 称 应 该 是 ____________。
乙 900N
暖气 团沿锋面 爬升
极锋
来自 高纬的极 地东风( 冷而重)
来自 低纬的盛 行西风( 暖而轻
900N
600N
300
3、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精压选带ppt
7
风带风向
900N
600N
重 力 抬 升
重 力 下 沉
热 上 升
E
盛行西风
300N
W
精选ppt
东北信风 赤道
S
6
练一练 读北半球中高纬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正确的是(A )
A 甲点位于300N附近 C ①是冷性气流
B 乙点位于300N附近 D ②盛行西南风
① 盛行西风(暖而轻)
甲 300N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 ppt课件
A.
B.
C.
D.
PPT课件
11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太阳辐射
地球自转
高低纬间 热量差异
单圈环流
地转偏向力 三圈环流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PPT课件
太阳直射点移动
?
12
02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 性移动
PPT课件
13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移动规律
北半球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南半球 夏季偏南,冬季偏北
PPT课件
考虑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 考虑地转偏向力
PPT课件
7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垂直气流 地面气流 高空气流
被迫下沉
极锋
PPT课件
8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
1、把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转绘到以北极为 中心的半球投影图
2、根据北半球示意图绘制南半球三圈环流图。
3、绘制南半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
4、归纳气压带风带分布的规律。
HERE COMES THE QUESTION:
日本的气球是怎么样飘到美国的?
美国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还击日本?
PPT课件
1
气压带风带
PPT课件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与分布ppt课件
11
1.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
转方向。读图,回答(1)~(2)题。
12
(1)图例所示的气压带名称是
()
A.赤道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副极地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13
解析:(1)从图中气压带分布的大致位置看该气压带应为副 热带高气压带。(2)P地为北半球的西风带,应为西南风, 故选B。 答案:(1)B (2)B
8
3.气压带、风带特点
1.气压带
气压带
分布
成因 特征 气流 影响气候
极地高压带(2个) 南北纬90° 热力原
附近
因
副极地低压带(2 南北纬60° 动力原
个)
附近
因
副热带高压带(2 南北纬30° 动力原
个)
附近
因
赤道低压带(1个) 0°附近
热力原 因
冷高压 冷低压 热高压 热低压
下沉 上升 下沉 上升
14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带
37
副热带高受压热带 不均
盛行西风带
低纬环流 2 4
东北信风带
低纬环流 赤 道 低 压 带 1
高纬环流
6
(1)三圈环流
1.成因:高低纬度间的 受热不均 和 地转偏向力 共同 作用的结果。
2.组成:a 低纬环流 ,b中纬环流,c 高纬环流。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1.气压带:A_赤__道___低__气__压__带__,B副热带高气压带, _副__极__地__低__气__压__带____,D极地高气压带。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
《气压带和风带》说课稿尊敬的老师们,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的第一课时。
我将从以下方面进行我的说课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这一知识点不仅是上一节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知识的实际应用,也是学习和探讨“季风环流"和“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世界气候类型成因与分布)”的基础,还可为后面分析自然带的形成、分布提供条件,因此本节内容在本章教学中起着核心作用。
“课程标准"中关于本知识点的要求是:“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可以看出课程标准关注的是地球表面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而对三圈环流中高空形势不做要求.结合以上对教材内容的分析,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我确立了本课时的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说出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
(2)能够联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阐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3)通过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绘制地理示意图的技能.(4)通过阅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图与太阳直射点移动关系图,增强学生空间感知与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搜集生活、生产实际中与气压带风带有关的地理现象,自主、小组合作等形式进行分析、探讨。
2、课堂中交流、表达、反思自己的学习体会和见解。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图示分析、活动,多媒体演示等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对三维目标的分析,根据教材和授课对象的特点,我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确定为以下几个内容:教学重点是(1)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2)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首先这两点是课标对本部分内容的具体要求,也对接下来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作了铺垫,具有迁移性.教学难点则是三圈环流的形成机理,因为该部分的内容较为抽象,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需要学生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才能理解,因此难度较大.二、教法和学法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呢?这就要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气压带和风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气压带和风带1. 教学目标(1)结合“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这两部分内容,在教师指导下,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2)在知道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的基础上,掌握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3)了解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4)掌握并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
2.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规律。
2.教学难点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原因及其分布示意图的绘制;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过程1、引入唐代诗人崔护的诗《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引出本课主题“风”。
2、风的概念。
风是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作用下,大气由高压区指向低压区的水平运动。
回顾热力环流的知识,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
3、风的方向。
分三种情况归纳。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时,风向垂直于等压线(理想情况);(2)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时风向垂直于地转偏向力(高空);(3)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同时作用时,风向与等压线呈一定夹角(近地面)。
小结。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和风有关的诗词或成语。
播放《风之谷》主题曲。
过渡:(1)给出材料“二战期间日本向美国发出的风战”,思考氢气球炸弹是如何从日本漂洋过海到达美国的?(2)讲解小故事---“马纬度”问题和咆哮西风带的出现,让学生思考原因。
引出课题----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5、大气环流: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6、利用三个假设来分析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过程。
(1)假设1:地表均匀、不考虑地球自转(地转偏向力)和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的受热不均。
形成单圈环流(2)假设2:地表均匀、考虑自转、不考虑公转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形成三圈环流视频播放:“新闻--全球高温都是副热带高压带惹的祸”重点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全球7个气压带6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
气压带风带的知识点详解一、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1大气环流(1)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为大气环流。
(2)意义: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某一地区输送到其他地区,调节了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水热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假设条件:①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②地球静止不动;③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三圈环流(1)低纬度环流:①赤道低压带:因为热力作用形成,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带。
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东南亚的马来群岛)②副热带高压带:因为动力作用而形成,气流在30度纬度上空聚积而下沉,形成少雨带(东亚季风区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区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亚的沙漠、北美美国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鲁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亚大沙漠)③信风带: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压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东北信风,在南半球左偏成东南信风。
(2)中纬度环流:④副极地低压带:由来自低纬的暖气流与来自高纬的冷气流相遇运动上升而形成。
形成温带多雨带。
⑤中纬西风带:由副高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风,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风,习惯上叫西风,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区,在大陆西岸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欧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温哥华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侧、澳大利亚南端及塔斯马尼亚岛、新西兰等)(3)高纬环流:⑥极地高压带:因为热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气下沉,形成少雨带。
不过极地因为气温低,蒸发更少,所以极地属于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地区。
⑦极地东风带:由极地高压带吹向副极地低压带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东北风,南半球左偏成东南风。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说课
四、说重、难点:
地球表面气 压带和风带 形成原因
气压带和风 带分布规律 总结及识记
气压带和风 带对气候的 影响
五、说教法和学法
(一)说教法
建构主义教学 1.情境设疑式教学。 2.演示法、地图法:(通过视频、板图、
2.气压分布规律:高低相间分布,且南北对称 3.风向: 北半球:3撇 ;箭头指向低压
南半球:3捺; 箭头指向低压 4.天气状况:低气压: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高气压:气流下沉、天气少雨 风 带:多雨区(如: )
极地高压 副极地低压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少雨区(如: )
板图练习
梯度练习二
高压
G
A B C D E F 高压
假设一:假设地表均质,地球不运动,太阳直射 赤道。
活动:请同学结
合热力环流的知
北极
识,绘制单圈环
流示意图
转承:
单圈环流是地球在 赤道
赤道
什么条件下成立的?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
思考、自己推导归纳
所需条件
南极
建构设问二
1、假设二:如果地表均质、地球自转,不公转。 (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由赤道出发的高空风 能顺利到达极地吗?会怎么走? 2、在假设二基础上,最终出现了几个气压带和风带? 具体如何分布?请绘图简述。 3、试以假设二前提下形成的气压带风带来解释樱岛 火山灰为什么会吹到关东地区?
FLASH动画、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的 未学生探究学习铺路。
3、活动设置,引导点拨补充。
(二)说学法
自主探究式学习 读图分析 合作探究 自主归纳、演示、表述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引言】你是否曾经注意过,地球上的空气是如何分布的呢?为什么有些地区常年多风,而有些地区则相对较少?这一切都与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密不可分。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既是大气环流的自然结果,也是气候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将全面评估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深度和广度,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一复杂的天气现象。
【主体】一、全球气压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在理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分布规律之前,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气压带的基本概念。
气压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上空的大气压力,而气压带则是指沿着纬度线上的某个范围内,具有相似气压特征的区域。
1.1 主要气压带的分布特征根据地球上的纬度差异以及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全球气压带大致可以分为低气压带、高气压带和赤道低气压带。
低气压带位于地球赤道两侧的30°纬度附近,高气压带则分布在两极附近的60°纬度左右,而赤道低气压带则位于赤道附近。
1.2 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气压带的形成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密切相关。
在赤道附近,太阳辐射强烈,地表受热快,导致空气升温、膨胀,形成低气压带。
随着空气的上升,水汽凝结形成云层,降水增多,使该地区呈现常年多雨的特征。
而在两极附近,太阳辐射较弱,地表受热慢,导致空气冷却,密度增加,形成高气压带。
高气压带附近的空气下沉,相对干燥,降水较少,使这一地区常年较为干燥。
二、全球风带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全球风带的分布与气压带紧密相连,气压梯度引发了气流的形成和运动。
风是由高压向低压的空气流动形成的,因此风的方向和强度直接受气压差异和地球自转的影响。
风带则是指在特定气压带上,出现的主要风向和风速分布的区域。
2.1 低纬度风带在低纬度地区,北半球的气流由东向西偏北吹,形成了副热带高压带的东风,销向赤道。
这个风带被称为“副热带脊线”,因为在这里,大气中的上升和下沉运动相对较弱,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气象环境。
气压带风带说课稿课稿
高一地理《气压带风带》说课稿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中的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使用。
整个说课共分三个部分。
一、教材分析:(一)地位和作用:气压带和风带属于第二章重要的一节,它在第二章中起着关键作用,是承前启后的纽带而三圈环流却是本节重点,是关键之关键;因为三圈环流控制着各种形式的大气运动,它的分布及变化直接影响着天气和气候。
用图表示:大气运动(根本原因)↓全球性大气环流(承前启后)↓天气现象、气候形成(重要影响)↓世界气候类型、自然带的形成及分布(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形成过程。
2、能力目标a 、绘制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b 、通过立体几何图的讲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3、德育目标通过三圈环流的学习,了解大气环流对全球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影响,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
重点: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移动过程.2。
难点:三维空间中的风的方向。
(四)教材处理:讲解三圈环流的形成时,注意知识的迁移及图文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引出赤道和两极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分别形成大气的上升或下沉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方向上:低空由赤道向两极的运动,高空由两极向赤道的运动;当空气沿水平方向运动时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空气运动的方向发生偏转,从而形成三圈环流。
二。
教法和学法分析(一)说学生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是历史与社会,很少接触地理概念,基础较差,再加上高一学生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因此在教学时要制造假设,化繁为简,层层推进,便于学生的理解,再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效果会更好(二)说教法1.设问式探究教学假设一:地表均一,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单圈环流假设二:地表均一,考虑地球自转,但不考虑公转—-三圈环流假设三:地表均一,考虑地球自转和公转-—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2.多媒体演示教学,通过板图、侧视图、立体图等方式多角度的突破三圈环流中的重点和难点(三)说学法1、探究式学习2、创设环境、课堂模拟3、板图练习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全球看获取太阳辐射能量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各是哪里?赤道附近地区获热最多,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极地附近地区终年或热较少,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运动?这种垂直运动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如果不考虑地表起伏和海陆分布,只考虑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大气运动的结果如何?三圈环流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讲授(二)、具体教学过程:1、对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的教学,成败在于如何指导学生边做模型(或边画图),边理解.为此,采用以下教学程序。
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
2、各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成因
南北纬40 ° ~ 60 °大陆西岸
南北纬30 ° ~ 40 °大陆西岸
南北纬20 ° ~30 ° 大陆内部和西岸 南北纬10 ° ~ 20 °之间
南北纬10°之 间
参考优化
北纬35 ° ~ 55 °大陆东岸
南北纬25 ° ~ 35 °大陆东岸
北纬10 ° ~25 ° 的大陆东岸
热季 亚热季
夏季风—雨 ——
夏雨型
温季
冬季风—干
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 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惟一
的因素。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 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
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四、气候
参考优化
P37
1、形成因素 —最—基—本太阳辐射→ 气温
纬度 分布
—— 热带、亚热带、温带、寒带
季节变化
年雨型—— 热雨和温海
⑶根据降水季节判断气候类型(以水定型)
夏雨型:热带草原、三种季风 冬雨型:地中海
年雨型:热雨林、温海洋
少雨型:热沙漠、温大陆、极地
3、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
参考优化 P47
气候特征的描述一般由两方面要素构成:
成因
——
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 移动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三、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从全球来讲,大气环流把热量和水汽从一个 地区输送到另一地区,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 间的热量和水分得到交换。一般而言,不同的气 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
1、基本规律——影响降水
低压——气流↑ 西风——低纬→高纬 夏季风——海→陆
4、季风环流——东亚最典型
⑴东亚季风(冬季风—西北季风)
亚洲 高压
阿留申 低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分析
说
教材分析
课
教法与容出自湘教版地理必修一第 二章, 课时安排为一课时,本节授课对象 为高一学生。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阶段九年级地理课程开 设的缺失,同时高一还没有涉及立体几何 的知识,在空间想象能力上较欠缺。因此, 在教学中学生理解比较困难。但在技能方 面,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理解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图文结合法)
热力环流
考虑地表受热不均,地表 下垫面均一 单圈环流
考虑地表受热不均,地转偏 向力,地表下垫面均一 三圈环流
气压带、风带形成
教学反思
1、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2、教师引导学生读图认识并逐步分析本课 知识,避免了死记硬背,符合学生的年龄 和心理特征,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 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3、使用课后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效果。
(课堂时间:1分钟)
(1)解答课前创设情境的疑问: (提示:从地理位置、所处气压带风带以及顺风逆风 飞行进行分析)
(2)学习完本节课的知识后,思考下面问题: 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是一成不变的吗?气压带风带的 移动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建 立与下一节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全球气压带风带模型制作] 准备素材:课前分别准备红色带箭头纸条(暖气流), 蓝色带箭头纸条(冷气流),黄色宽纸条(代表气压 带)若干,一个小型地球仪。 活动流程:学生每六人为一小组完成制作北半球三圈 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画出风向)。一名学 生负责红色纸条,一名学生负责蓝色纸条,一名学生 负责气压带风带的粘贴并画出风向,另三名学生负责 南半球同上。
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课堂时间:33分钟)
先对前一小节热力环 流以及大气水平运动 的知识点进行回顾, 同时带领全班同学一 起画出热力环流示意 图,适当请一到两位 同学上台进行绘制。
设计意图:一、帮助学生回顾和加深对前面知识点的 理解。二、顺着知识线索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知识 内容。
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1] 条件:地表均一,不考虑地 球的自转,由于地球太阳辐 射角度不同,各纬度受热不 均。 问题:在地球表面,可能发 生怎样的大气运动?
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2]在上述过程中添加考虑因素, 条件:地表均一,各 纬度之间受热不均, 地球有自转,大气的 运动受地转偏向力。 问题:热力环流会发 生怎样的变化?
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3] 问题:仔细观察示意图,气 流都在哪些地理位置进行上 升或下沉?形成了哪些气压 带?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大 气产生运动,那么大气是怎 么运动的,会在地球表面形 成风带吗?
教材分析
教材 内容
课程 标准
教学 目标
教学 重难点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从教材整体分析,起着承上启下,前后
关联的作用。 不仅是 “热力环流”以及“大气的水平
运动——风”等知识的延伸、综合和运用, 也是学习和探讨“北半球冬夏气压中心” 的基础。
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
《新课标》对本章节内容的要求主要 为“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教材分析
过程与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方法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理解三圈环流 通过引导学生 的过程。归纳 思考大气环流 全球气压带风 的形成过程, 带的不同成因, 培养学生对成 并准确绘制各 因分析法的运 气压带和风带 用以及学会以 的位置分布。 文解图,以图
忆文。
了解大气环流,认 识地理要素间相互 影响、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的辩证关 系,养成求真、求 实的科学态度,进 而树立辩证唯物主 义的观点。
学法
教学过程
新
新
课
课
课
课
堂
后
导
讲
总
探
入
解
结
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创设情境,联系生活(课堂时间:3分钟)
小明将要从北京飞往乌鲁木齐,飞行时间为4小时 10分钟,3天后结束旅行却发现从乌鲁木齐飞往北 京只需要3小时45分钟,同样的路线,所需要的航 空时间却不相同,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通过本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从而引 出本节课学习内容,既激发学生兴趣,又让学生了解地 理是有用的,来自于生活的。
教材分析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气压带,风带的成因,分布以及 示意图的绘制。 难点:单圈环流到三圈环流的变化过程。
教法与学法
教法
1、导入部分采用情境创设教学, 激发学生兴趣。 2、新课讲授部分采用设问式教学, 在并将讲授法与直观演示法相结 合,层层分析,步步深入。
教法与学法
采用探究式学习以及小组活 动,加强对知识点的掌握, 把学习还给学生。
教学过程
新课讲解
[探究活动4]
问题:根据北半球的三圈环流过程以及气压带 风带的分布,同学们尝试补充南半球的三圈环 流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让学生进行合作讨论完成,并邀请一位同学上台画 出,一位同学讲解,其余同学点评,老师总结。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体现将学习还给学生 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提高举一反 三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设计意图:可以增加学习过程的趣味性,激发兴趣,加深学 生的印象,帮助学生记忆并锻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过程
课堂总结
(课堂时间:3分钟)
根据板书简要回顾本课内容,整理思路, 总结本课知识并填充P52表格。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将散乱的知识点进行整 合并回顾,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
教学过程
课后探究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