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篇目梳理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复习备考——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中考语文总复习——部编版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九年级语文文言文梳理(一)《岳阳楼记》【主旨归纳】这篇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所产生的不同情感,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也借以劝勉滕子京。

【写作特色】(1)剪裁繁简得当作者胸有全局,布局统一,把文章的重心放在说理申志上,因而写巴陵胜状只用几笔带过,惜墨如金。

用“前人之述备矣”一句加以总结,文辞不过于铺张,枝蔓不旁逸斜出。

两类登楼者的所见所感,虽纵情铺叙,泼墨如注,实用贬抑之笔,目的是反衬下文的“古仁人之心”,抑此而扬彼。

详略得当,则中心突出,不致因平均用墨而湮没主旨,又不致因轻重倒置而喧宾夺主。

(2)结构层层深入由事入景,由景生情,由情化理,在对湖景的描绘后,涌起情感的波澜;在情感的前浪中,再卷起议论的后浪。

最后归结到作者的人生观,规勉老友,激励自己,警策后人(3)文字整齐对称本文大量使用赋体,四字句如珠走玉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浮光跃金,静影沉壁”,工于对仗。

“明”“惊”“顷”“青”等,合辙押韵,增强了文章的韵律感,读来舌端润畅,听来耳中清晰。

【问题探究】1、朗读课文第3、4段,结合具体语句谈一谈它们各自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心境。

第3段写阴雨连绵不断时迁客骚人在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萧条景象,蕴含着迁客骚人由阴雨天气、悲凉气氛而生发的悲伤之情。

第4段写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日子里登临岳阳楼时所见到的明丽景色,蕴含着迁客骚人因天气美好、景色明丽而产生的愉悦之情。

2、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结合具体语段,加以分析。

文章第2段概述岳阳楼的风光以及第3、4两段分别写阴雨天气和睛好天气登楼所见的景色属于写景,紧跟着写景抒发了迁客骚人在这两种情形下登楼的感受属于抒情,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第5段是抒情兼有议论,抒发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七至九年级课内重点文言文》考点梳理(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七至九年级课内重点文言文》考点梳理(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七至九年级课内重点文言文》考点梳理(含答案)七至九年级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题汇总三峡一、重点词语解释1.至于夏水襄陵(襄:漫上)2.或王命急宣(或:有时)3.则素湍绿潭(素:白色)(湍:急流的水)4.良多趣味(良:很)5.属引凄异(属:连接)6.不见曦月(曦:阳光或日光)二、重点语句翻译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轻风,不认为快。

2.回清倒影回旋的清波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

3.绝巘多生怪柏极高的山峰上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

4.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有很多趣味。

5.两岸连山,略无阙处峡谷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

6.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重叠的山岩和屏障似的山峰遮住了天日。

7.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是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三、课文内容理解1.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

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

2.文末以渔歌作结有什么作用?进一步突出三峡秋天的凄异。

3.本文的中心是: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表达了祖国山水风光的热爱,寄予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5.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也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

理由一:水流急原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理由二:落差大原句:悬泉瀑布,飞漱其间陋室铭一、重点词语解释1.谈笑有鸿儒鸿:大2.无案牍这劳形形:形体、身体案牍:官府公文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这里指弹。

5.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灵:灵验,神奇6.斯是陋室斯:指示代词,此,这7.往来无白丁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阅金经金经:佛经9.无丝竹之乱耳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10.有仙则名名:有名(出名、闻名)11.无丝竹之乱耳乱:干扰(扰乱、使……乱)二、理解性默写1.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人教中考必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中考必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

人教中考必背语文古诗词文言文人教版中考语文必背的古诗词和文言文是学生在备考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篇目,供同学们参考和学习:# 古诗词部分: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5.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6. 《水调歌头》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7.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8.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文言文部分:1.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2.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3.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4. 《出师表》 - 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5. 《岳阳楼记》 - 范仲淹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6.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7. 《小石潭记》 -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8. 《赤壁赋》 -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这些古诗词和文言文作品不仅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而且它们本身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同学们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更要理解其深层含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注意掌握文言文的句式结构和常用词汇,以便在考试中能够准确翻译和理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一轮复习:17篇课内文言文逐篇过关考点汇编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一轮复习:17篇课内文言文逐篇过关考点汇编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一轮复习:17篇课内文言文逐篇过关考点汇编11、《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复习一、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二、生字注音论(lún)语不亦说(yuè)乎愠(yùn)三省(xǐng)传(chuán)不习乎逾(yú)矩(jǔ)罔(wăng )殆(dài)哉(zāi)箪(dān)陋巷(xiàng)堪(kān)肱(gōng)笃(dǔ)志陬邑(zōu yì)三、重点字词解释及翻译第一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字词解释: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朋:志同道合的人愠:生气,发怒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2.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3. 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字词解释:日:每天三省:多次反省。

省;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忠:尽心竭力信:真诚,诚实传:老师传授的知识2.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3.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道德修养第三章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篇目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篇目梳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篇目梳理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篇目梳理(一)《论语》十二章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可/以/为师矣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灵:神异(3)斯是陋室斯:这(4)惟吾德馨惟:只(5)谈笑有鸿儒鸿:大(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一、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

他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

”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乘一辆战车。

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庄公要击鼓进攻。

曹刿说:“不可以。

”齐军三次击鼓进攻。

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专题六 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6.专题六 文言文知识梳理与阅读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_____探__求___________________

(2)微斯人 微:_______如__果__没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使:__让__,__派__遣________________
• (4)有粮者亦食
(9)觥筹交错 觥:_______酒__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 醉翁之意不在酒 •
古义:__意__趣__,__情__趣____ 今义:意思或愿望。
(2)
至于负者歌于途 ••
古义:__背__着__东__西__的__人__ 今义:失败的一方。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
【乙】初,范仲淹之贬饶州也,修与尹洙、余靖皆以直仲 淹见逐,目之曰“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修乃为《朋 党论》以进。其略曰:“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 此自然之理也。故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 则天下治矣。”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始在滁州,号醉 翁,晚更号六一居士。
(5)及下船

及:____等__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 (1)余住西湖
•古义:____人__称__代__词__,__我__。___ 今义:剩下。 (2)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 古义:__古__人__罚__酒__时__用__的__酒__杯_ 。今义:白色。 (3)是日更定矣 • 古义:____这__。____ 今义:用于判断,或与“非”相对。
食:___吃__,__给__…_…__吃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8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

中考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专题8文言文阅读(考点讲解)

专题08 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桃花源记》一、【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本文选自《陶渊明集》,作者陶渊明,东晋(时期)伟大诗人,字元亮,名潜,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

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

他的诗歌总的概括来分成三类: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

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体,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饮酒》等。

他的诗文,多描写农村生活情趣,表现优美的田园风光,抒发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感情,但也包含了消极遁世的因素。

2、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这篇“记”实际上就是《桃花源诗》的序,或者说引子。

二、【主题解说】《桃花源记》通过叙述武陵渔人游历“世外桃源”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没有剥削压迫、人人安居乐业的生活图景,表达了作者及广大人民群众对和平安乐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抗争。

三、【重点字词】1、字音字形(1)易错读音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间.jiàn隔此中人语.yù云诣.yì问津.jīn(2)易错字形武陵.人缘.溪行缘溪.行豁.然开朗.平旷.俨.然阡陌..垂髫.怡.然具.答之咸.来问讯.邑.人焉.遂.与外人间隔.及郡.下诣.太守太守即遣.人问津.2、重点字词解释(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沿着。

(2)落英缤纷..:繁多的样子。

(3)仿佛..若有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4)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

(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6)阡陌交通....:指老人和小孩。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7)悉.如外人:都。

(8)黄发垂髫(9)具.答之:详尽,详细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高考必背文言文74篇(初中50篇)

部编人教版语文中高考必背文言文74篇(初中50篇)

“部编版”中高考必背文言文74篇(初中50篇)目录1. 《论语十则》 (1)2. 鱼我所欲也 (1)3.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4. 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 (2)5. 邹忌讽齐王纳谏(西汉刘向《战国策》) (2)6. 出师表(诸葛亮) (3)7. 桃花源记(晋陶渊明) (4)8. 三峡(北魏郦道元) (4)9. 杂说(四)(唐韩愈) (5)10. 陋室铭(唐刘禹锡) (5)11. 小石潭记(唐柳宗元) (5)12.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 (6)13. 醉翁亭记(北宋欧阳修) (6)14.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7)15. 记承天寺夜游(北宋苏轼) (7)16. 送东阳马生序(明初宋濂) (7)17. 关雎(《诗经国风周南》) (8)18. 蒹葭(《诗经秦风》) (8)19. 观沧海(曹操东汉) (8)20. 饮酒【其五】(晋代陶渊明) (9)21.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9)22.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9)23. 使至塞上 (唐王维) (9)2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 (9)25. 行路难(唐李白) (10)26. 望岳(唐杜甫) (10)27. 春望(唐杜甫) (10)28.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11)29.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 (11)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11)31.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2)32. 观刈麦(唐白居易) (12)33.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12)34. 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13)35. 赤壁(唐杜牧) (13)36. 泊秦淮(唐杜牧) (13)37.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 (13)38. 无题(唐李商隐) (13)39.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14)40. 相见欢(南唐李煜) (14)41. 渔家傲(宋范仲淹) (14)42. 浣溪沙(北宋晏殊) (14)43.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14)44. 水调歌头(宋苏轼) (14)45.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15)46.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5)47. 过零丁洋(南宋文天祥) (15)48. 天净沙.秋思【其一】 (15)49. 山坡羊潼关怀古(元张养浩) (16)50.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16)“部编版”中高考必备文言文50篇(初中篇)1.《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八九年级全)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八九年级全)

部编版中考语文24篇课内文言文考点总结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文学常识】《论语》是__儒__家经典著作,是记录____孔子及其弟子言行____的一部书,共20篇。

它与《__大学__》《__中庸__》《__孟子__》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__丘__,字__仲尼__,春秋时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__儒__家学派的创始人。

【知识积累】1. 通假字(1)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古今异义(1)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每天。

今义:一日。

[三]古义:泛指多次。

今义:数词,三。

(2)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够。

3.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学而时.习之:按时。

(2)动词用作名词传.不习乎: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3)形容词用作名词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文实词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文实词总结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常考文言文实词总结1.爱a i.“爱”繁体字写作“爱”,形声字,据《说文解字》和小篆字形,从攵部,(di)声。

本来是行走的意思,后来假借来表示仁爱、给人以恩惠的意思。

.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②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③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吝惜,舍不得。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④吝啬。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梁惠王上》).2.安a n,“安”是会意字,小篆上边是字,表示屋子,下边是“女”字。

合起来指女子在家安心生活,不必外出担风险。

表不安定。

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孔雀东南飞》)安置,安放。

安营扎寨(成语)②③…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使…;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季氏将伐颛臾》).⑥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 3.被..“被”是形声字,小篆从衣部,皮声。

表示被子。

be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②受。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③表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pi/①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 e i“倍,,是形声字,小篆从人部(即彳),音声(古音相近)。

表示背向、背着。

后引申为数量重叠(一倍)。

,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②更加。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

(部编)新人教版语文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复习(带翻译)(适合七~九年级)(一)涸辙之鲋庄周家贫,故往贷①于监河侯。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③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④!”(选自《庄子·外物》)【注释】①贷:借。

②邑金:领地的租金。

③波臣:海神的臣子。

④肄:店铺。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故.往贷粟于监河侯/彼我盈,故.克之 B庄周忿然作.色曰/一鼓作.气C.周顾.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D.我且.南游吴、越之王/且.焉置土石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3.庄周为什么要给监河侯讲“涸辙之鲋”的故事?(二)钱太守断鹅万历中,钱若赓守临江,多异政。

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寄店中后他往,.还索鹅,店主赖之,云:“群鹅,我鹅耳。

”乡人不平,讼于管。

公令人取店中鹅,计四只,各以一纸,给笔砚,分四处,令其供状。

人无不惊讶。

已退食,使人问鹅供状否?答曰:“未。

”少顷出,下堂视之,曰:“状已供矣。

”守指一鹅曰:“此乡人鹅。

”众人怪之,守曰:“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店鹅食谷粟粪色黄。

”店主伏罪.。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有乡人持.一鹅入市/已持.臣守圉之器B、计.四只/计.日以还C、令其供状./不可名状.D、守指.一鹅曰/争高直指.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盖乡人鹅食野草粪色清鹅食谷粟粪色黄3、店主敢于赖账而占有乡下人的鹅,原因是什么?(三)车翻豆复隋时有一痴人,车载乌豆入京粜①之。

至灞头②,车翻复豆于水便弃而归欲唤家人入水取。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七八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部编教材中篇目)

人教部编版中考语文复习课件:七八九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部编教材中篇目)
课内 文言文 阅读
一、陋室铭 刘禹锡
原文复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注意:下面变蓝色的加点字词为教材课下注释字词。)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出名,有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灵验 )。斯( 这 )是陋室,惟( 只 )吾德馨 (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
内容详解 (1)开头以两个类比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句“斯是陋 室,惟吾德馨”。“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 全篇。 【评析】开头做铺垫,运用类比论证,点明主旨——惟吾 德馨。
C.本文采用类比手法,以两个知名历史人物的名室来类比
陋室,说明陋室不陋是因为主人品德高尚,日后也能像诸
葛亮一样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D.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
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答案:C 【解析】文章没有抒发作者“日后也能像诸葛亮一样为国 效力、建功立业”的希望。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 形。”写日常生活。从正反两面写主人的情趣之雅,表明 “惟吾德馨”,从侧面写“陋室”不“陋”。 【评析】写居室环境、交往人物和日常生活之雅,照应 “惟吾德馨”。

原文复习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简陋 )之有? 内容详解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古代贤人自况,表明“ 陋室”主人和古贤人有相同的志趣和抱负。
④句式上,以骈句为主,骈散结合。这使文章节奏明快、 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简要而生动地描述“陋室”内外的情景,并用类 比和例证的手法,有力地分析证明了“陋室不陋”的原因,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阅读启示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都应有自己高尚的情操, 不应因外界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信仰和高尚情操;我 们应该让自己的生活充满情趣。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注释》考点梳理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冲刺中考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注释》考点梳理

七至九年级文言文注释1《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3《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4《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5《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6《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

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

文言文常考篇目

文言文常考篇目

文言文常考篇目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表达形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中小学教育中,文言文一直是必修课程之一,而且在各种考试中,文言文也是经常出现的篇目。

本文将围绕文言文常考篇目展开讨论,介绍一些常见的文言文题材和写作技巧。

一、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是文言文考试中的重要环节。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需要理解并把握古文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首先要注意的是文言文常使用的句式结构,如“言之不足信,行之不足法”、“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

其次,古文中常使用的词汇和成语也需要熟悉,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欲速则不达”等。

在阅读古文时,可以通读全文,把握主旨,同时注意理解句子和词语的具体含义,这样能够更好地理解整个文段的意思。

二、古文翻译古文翻译是文言文考试中的另一项重要内容。

翻译古文要求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词语的含义,并准确地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先理清句子的结构,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然后逐字逐句进行翻译。

同时,还要注重翻译的准确性和通顺性,尽量避免出现歧义和中式英语的表达。

古文翻译需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有时候还需要借助注释和译文的帮助,多加练习可以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速度。

三、古文写作古文写作是文言文考试中的又一考点。

在古文写作中,我们通常会给出一个主题或一个事件,要求我们以古文的形式进行写作。

在写作时,我们可以先理清思路,确定文体和用词,然后展开文章的写作。

古文写作需要注意的一个要点是虚实结合,既要用到一些虚词和修辞手法,又要注重实际情况的描述和观点的表达。

同时,还要注意文辞简练,尽量避免冗长和啰嗦的表达方式,使整个文章通顺而有力。

四、文言文辨析文言文辨析是文言文考试中的一种题型,要求我们根据给出的两篇或多篇文言文材料进行比较和分析。

在辨析文言文时,我们需要注意文体的特点,如骈文和对偶的使用等。

同时,要对比两篇文章的主旨和观点,并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辨析文言文需要我们具备全面的语言知识和辨析能力,也需要我们灵活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思维。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文言文阅读-九年级(知识清单部编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0文言文阅读-九年级(知识清单部编版)

文言文阅读-九年级知识清单一、部编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之《岳阳楼记》1.文题解读岳阳楼,湖南岳阳西门城楼,扼长江,临洞庭。

始为三国时吴国都督鲁肃训练水师时构筑的阅兵台。

唐开元四年(716)在阅兵台旧址建楼。

唐宋以后此楼多次重修。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标题简洁明了,交代了本文的体裁和写作对象。

2.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力举改革,刚正不阿,并且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

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3.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范仲淹全集》(凤凰出版社2004年版),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

滕子京与范仲淹同为大中祥符进士,因遭诬陷而被贬谪到岳州做太守。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在行将落成时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这篇抒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岳阳楼记》。

4.知识链接“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5.文本解读原文课本注释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

越,到。

2.〔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3.〔具〕同“俱”,全、皆。

4.〔增其旧制〕扩大它原有的规模。

【译文】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务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展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嘱咐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制,规模。

5.〔属〕同“嘱”,嘱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考篇目梳理
(一)《论语》十二章
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可/以/为师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
(2)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
(3)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
(5)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
(6)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
(7)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8)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
(9)人不堪其忧堪:能忍受
(10)逝者如斯夫逝:往、离去
(11)匹夫不可夺志也夺:改变
(12)博学而笃志笃:坚定
(13)切问而近思切:恳切
(14)富贵于我如浮云于:介词,对,对于
(15)必有我师焉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
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

4.做到孔子教导的“人不知而不愠”,对我们处理好人际关系有何益处?
①不怨天尤人,能严格要求自己,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道德规范。

②宽容对待别人,能让人际关系更
和谐融洽。

(二)陋室铭(刘禹锡)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有仙则名名:出名,有名
(2)有龙则灵灵:神异
(3)斯是陋室斯:这
(4)惟吾德馨惟:只
(5)谈笑有鸿儒鸿:大
(6)可以调素琴调:调弄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
室内染上青色。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说说笑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3.文章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自相矛盾?请简要分析。

不矛盾。

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雅,
所以陋室不陋。

4.结合全文思考,文章写“诸葛庐”“子云亭”有什么作用?
【示例】作者采用类比的手法,以历史上两个知名人物
的居室和自己的陋室作比,说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主人品德
高尚。

(三)爱莲说(周敦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蕃:多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独:只染:沾染(污秽)
(3)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涟:水波妖:艳丽
(4)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植:竖立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亲近而不庄重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而不可亵玩焉。

(莲的柄)内部贯通,外部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
茎,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赏玩。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于菊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应当人很多了。

3.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运用衬托的手法,将莲与菊和牡丹对比,突出莲的高洁情操。

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作者感慨世上像“我”一样爱莲的人很少,也慨叹生活中保持高洁品质的人太少,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人生态度。

(四)河中石兽(纪昀)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沧州南一寺临河干临:靠近
(2)山门圮于河圮:倒塌
(3)二石兽并沉焉并:一起
(4)阅十余岁阅:经过,经历
(5)竟不可得竟:终了,最后
(6)尔辈不能究物理究:研究、探求
(7)是非木杮是:这
(8)湮于沙上湮:埋没
(9)沿河求之沿:顺着
(10)不亦颠乎颠:颠倒,错乱
(11)众服为确论服:信服确:正确
(12)转转不已已:停止
(13)遂反溯流逆上矣遂:于是溯流:逆流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
被大水带走呢?
(2)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顺流而下寻找它们,不是颠倒了吗?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
臆断欤?
那么天下的事,只了解其一,不了解其二的情况太多了,怎么能(只)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呢?
3.文章中写到了讲学家和老河兵的“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讲学家的笑,包含了对寺僧的嘲讽和自信;老河兵的笑
是对讲学家自恃博才的否定,也表现了老河兵的自信。

4.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示例】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复杂的原因,我们
要综合分析,不能片面考虑而做主观臆断。

(五)三峡(郦道元)
1.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两处)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略无阙处略无:完全没有
(2)自非亭午夜分自非:如果不是亭午:正午
(3)不见曦月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襄:冲上、漫上陵:山陵
(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6)不以疾也疾:快
(7)则素湍绿潭湍:急流
(8)清荣峻茂荣:茂盛
(9)良多趣味良:甚,很
(10)林寒涧肃肃:肃杀,凄寒
(11)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凄异:凄惨悲凉
(12)空谷传响响:回声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到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
到月亮。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4.文中“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
曦月”一句写出了三峡山的什么特点?作者这样写有何用
意?
写出了三峡的山险峻、陡峭的特点。

为下文写夏水的迅
猛做铺垫。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课文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好处?
渲染秋天悲凉、萧瑟的气氛;与第一段相照应,使人进
一步感受到三峡地区独特的地貌特征“山高、岭连、狭窄、
水长”;从本段看,是对前面写景的补充;从全文看,与前
文“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相呼应;表达
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六)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书:书信
(2)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四时:四季俱:都
(4)夕阳欲颓颓:坠落
(5)沉鳞竞跃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7)实是欲界之仙都欲界:指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