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阅读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治通鉴阅读分析

冬,十月,曹操东击孙权。董昭言于曹操曰:“自古以来,人臣匡世,未有今日之功;有今日之功,未有久处人臣之势者也。今明公耻有惭德,乐保名节;然外大臣之势,使人以大事疑已,诚不可不重虑也。”乃与列侯诸将议,以丞相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荀以为:“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操由是不悦。及击孙权,表请劳军于谯,因辄留,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参丞相军事。操军向濡须,以疾留寿春,饮药而卒。行义修整而有智谋,好推贤进士,故时人皆惜之。

臣光曰:孔子之言仁也重矣,自子路、冉求、公西赤门人之高第,令尹子文、陈文子诸候之贤大夫,皆不足以当之,而独称管仲之仁,岂非以其辅佐齐桓,大济生民乎!齐桓之行若狗彘,管仲不羞而相之,其志盖以非桓公则生民不可得而济也。汉末大乱,群生涂炭,自非高世之才不能济也。然则荀彧舍魏武将谁事哉!齐桓之时,周室虽衰,未若建安之初也。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管仲不死子纠而荀彧死汉室,其仁复居管仲之先矣!而杜牧乃以为「彧之劝魏武取兖州则比之高、光,官渡不令还许则比之楚、汉,及事就功毕,乃欲邀名于汉代,譬之教盗穴墙发匮而不与同挈,得不为盗乎!」臣以为孔子称「文胜质则史」,凡为史者记人之言,必有以文之。然则比魏武于高、光、楚、汉者,史氏之文也,岂皆彧口所言邪!用是贬彧,非其罪矣。且使魏武为帝,则彧为佐命元功,与萧何同赏矣;彧不利此而利于杀身以邀名,岂人情乎!(摘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这两段的大意如下:

冬季,十月,曹操率军东征孙权。董昭对曹操说:“自古以来,人臣拯救国家的功劳,从来没有您今天的功业这样大;有您今天功业的人,没有长久居于臣属的。现在,您以惭愧为耻,乐于保持名节;然而您处在大臣的地位,会使人为这件大事怀疑您,实在不可不多加考虑。”于是,与列侯及将领们商议,认为丞相曹操应该进爵为国公,由皇帝赐给他表示特权的九锡,来表彰曹操的特殊功勋。荀认为:“曹公原来是为了拯救朝廷,安定天下而发起义兵的,怀有忠贞的诚心,严守退让的实意。君子以德爱人,不应当这样。”曹操因此很不高兴。到东征孙权时,曹操上表请求献帝派荀到谯县来慰劳军队。荀到后,曹操就借机留下他,让他以侍中、光禄大夫的身份,持符节,参预丞相府的军事。曹操大军向濡须进发,荀因病留在寿春,喝下毒药而死。荀品德高尚,行为端正,而且有智谋,喜欢推荐贤能的士人,因此,当时人对他的去世都很惋惜。

臣司马光说:“孔子对于评价仁德是非常重视的。即使是子路、冉求、公西赤这些杰出的门人,令尹子文、陈文子这些诸侯的贤能大夫,都不够资格,而唯独称赞管仲的仁德,岂不是因为他辅佐齐桓公,对百姓有很大的恩德吗?齐桓公的行为像猪狗一样,但管仲并不以为羞耻而辅佐他,是因为他知道,没有齐桓公,百姓就不能得到拯救。汉末天下大乱,百姓灾难深重,假如没有绝顶的才能,便不能拯救百姓。既然这样,那么荀舍弃曹操,还能去辅佐谁呢?齐桓公的时代,周期王室虽已衰败,但还没有像建安初期的汉朝王室那样。建安初期,全国大乱,汉朝朝廷连一尺土地、一个百姓都没有。荀辅佐曹操而使他兴起,推荐任用贤能的人才,训练军队,裁决机要,制定策略,征伐四方,连续获胜。于是转弱为强,化乱为治,占有了天下的十分之八,荀的功劳难道还不如管仲吗!管仲没有为子

纠而死,但荀却为汉朝王室而死,他的仁德又在管仲之上了!可是,杜牧却认为:“荀在劝曹操攻取兖州时,把他比作高祖刘邦与光武帝刘秀;在官渡之战时不让曹操撤退回许都,则比作楚汉相争。等到大事已经完成,荀才想在汉代留下尽忠的声名。这就好比教小偷去挖墙破柜而不与小偷分赃,能说他不是小偷吗?”臣认为,孔子说:“文胜质则史。”所有撰写历史的人,在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语时,都会加以修饰。那么,把曹操比作刘邦、刘秀以及楚汉相争等,只是史学家的文字,怎么会都是荀所说的话呢!根据这些话来贬低荀,是冤枉人。而且,假使曹操称帝,那么荀将成为最大的开国功臣,会受到与萧何一样的赏赐。荀不贪图这样的富贵,而牺牲生命换取的名声,难道是人之常情吗!

前文提到董昭进言提议曹操进一步提升地位,但是荀彧表示反对,搞到曹操很生气,于是曹操给小鞋荀彧穿。荀彧看懂了曹操的意思,于是饮毒自杀。

司马光的意见是荀彧是个十分有仁德的人,就算是管仲也比不上,同时他还严正反驳了杜牧认为荀彧是沽名钓誉的说法。认为荀彧不可能舍弃开国的荣誉而用生命去换名声。

我们来分析一下司马光的观点是否客观可靠。

首先,我们看看荀彧是在什么情况下跟随的曹操,已经他在曹操的心中是怎么样的一个地位。

荀彧是曹操陈留起兵之后,进入曹营中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名士。在此之前,荀彧因避乱率宗族北上,依附袁绍。虽然袁绍待荀彧以上宾之礼,但荀彧却预测袁绍成不了大事,而认为新掌东郡的曹操有雄略,便舍绍从操。曹操起兵之初,势单力孤,也基本上是要“仰人资给”度日,时人选择曹操确实是需要有几分勇气的。而落魄之时在一起共事的人,我们则认为他们是属于患难之交,感情是经得起推敲的。

那么曹操又是怎么对待这位在他很艰难的时候投奔他的荀彧呢?荀彧的兄弟子侄大都在曹操手下供职,有的已经成为曹操的左膀右臂,像荀彧的四兄荀谌,以监军校尉,都督河北事;荀彧的侄子荀攸,是曹操最为器重的谋主,二荀在曹操的心目中的地位,几乎无人可以取代,曹操就曾明言:“中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荀彧字文若)是也。公达(荀攸字公达)其次也。”在曹丕为魏太子的时候,曹操对他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此外,荀家和曹家还缔结了秦晋之好,曹操的女儿嫁给了荀彧的长子荀恽。这样看来,荀彧完全进入了曹氏家族的核心了。那么曹操又怎么可以单单因为荀彧的反对就欲置之死地呢?荀彧又怎么会单单因为曹操的贬用而自杀呢?

我们看回荀彧用来反对的言论:“曹公原来是为了拯救朝廷,安定天下而发起义兵的,怀有忠贞的诚心,严守退让的实意。君子以德爱人,不应当这样。”也就是说,荀彧是从汉朝的角度来说话的,但是此时曹操已占有半个天下,而作为曹操的心腹,他怎么会不知道曹操的心思?所以这番话的真实性就有质疑的地方了。哪怕荀彧真的是个忠心的拥汉党,敢为了汉朝公认叫板曹操的进爵,那么司马光的观点中的分析也有问题。司马光说“荀辅佐曹操而使他兴起,推荐任用贤能的人才,训练军队,裁决机要,制定策略,征伐四方,连续获胜。于是转弱为强,化乱为治,占有了天下的十分之八,荀的功劳难道还不如管仲吗!”管仲是辅助齐桓公打天下的,那么将荀彧于管仲相比就应该默认为是曹操打天下,所以才有辅助曹操使他兴起这种说法,不然就应该是帮助曹操安定汉朝了。但是紧接着他说:“管仲没有为子纠而死,但荀却为汉朝王室而死,他的仁德又在管仲之上了!”这样就又把荀彧的伟大建立在捍卫汉朝之上了,前后矛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