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导学案练习及答案#精选
《归园田居(其一)》 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素养目标1.积累基础知识,品味诗歌语言,熟读成诵,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
2.理清思路,理解诗歌的主旨,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
3.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培养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
4.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风格,积累陶渊明名句,培养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培养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
1.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主旨,了解陶渊明的创作风格。
2.掌握鉴赏古典诗歌作品的方法,提高鉴赏能力。
一、走近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
东晋文学家。
浔阳柴桑人。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
后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
他去世以后,友人私谥为“靖节”,故后世称“陶靖节”;因曾任彭泽县令,后人又称为“陶彭泽”。
陶渊明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他的出现不仅成为中国士大夫精神的一个象征,而且在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树立了一座里程碑,他所开创的田园诗以及“平淡自然”的诗风,把诗歌艺术提高到一种美的至境,标志着汉魏以来古典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二、了解田园诗:田园诗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多以农村景物和百姓、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
他的田园诗为中国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
他开创的诗歌传统,被后代许多诗人继承和发扬。
如唐代的王维、孟浩然、储光羲、韦应物、柳宗元等人,都是他的这一传统的继承者。
而李白、白居易、辛弃疾、苏轼等大诗人,也都直接或间接地受到陶渊明的影响。
三、了解背景: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导学案+课时作业
第三单元第7课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短歌行课前自主预习生平曹操(155~220),即“魏武帝”,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曹操是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封为魏王。
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
曹操一生征战,为尽快统一全国,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他精通音律,善作诗歌,抒发政治抱负,诗风慷慨悲凉。
作品《蒿里行》《观沧海》《薤露行》《短歌行》《苦寒行》《碣石篇》《龟虽寿》等。
后人辑有《曹操集》。
此外,他还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评价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曹操巩固了北方割据势力后,在建安十三年回到邺都,立刻着手改革官制,自任丞相,将军政大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此时,孙权统一了江南,建立东吴政权,刘备在荆州积蓄扩展力量,伺机活动。
曹操深感今后的对手更强更难对付,必须广招贤才,迅速扩大自己的力量,方有取胜的把握。
南征的战事迫在眉睫,曹操的这层忧虑也日益加深。
终于在一次宴会上,他使用“短歌”的形式将自己的思虑公布于众。
1.古体诗文学史习惯上把唐以前出现的所有诗歌体裁称为“古体诗”。
最古远的,当属创作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后经孔子编修成集的《诗经》;然后是战国末年屈原等楚地诗人创作的带“兮”字的“骚体诗”(又名“楚辞”),屈原的《离骚》是其代表;汉代出现了朝廷官署采集整理的“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以及诗人仿乐府民歌而创作的“乐府诗”(分为“歌”“歌行”“引”“曲”“吟”等小类),如《短歌行》(曹操);汉、魏、晋、南北朝诗人们还创作有大量的四言、五言、七言及杂言等诗,如《古诗十九首》,《归园田居》(陶渊明)等。
2.建安风骨建安(汉献帝年号)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创作诗歌,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同时又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杰出成就被称为“建安风骨”,也叫“魏晋风骨”,被后人尊为典范。
归园田居优秀教案附同步练习及答案
《归园田居》(其一) 教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陶渊明其人及其文。
2.背诵《归园田居(其一)》。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师生共同把握诗人心情的转变。
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体会田园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通过诗中意象的分析体会诗人归隐田园的心境。
【教学过程】他曾饮酒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曾为世人描绘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他曾如数家珍般描绘了“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乡村美景……他的名字是?(陶渊明)由上可知,他最美的诗情来自田园,下面我们来学习他归隐田园之后的《<归园田居>其一》。
一、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因作《五柳先生传》),谥号“靖节先生”。
被后世人称为“百世田园之主,隐逸之宗”。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几做个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往返于官场与田园之间,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直到他63岁去世,终老乡村。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家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而充实的隐居生活,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
《归园田居》导学案
《归园田居》导学案《归园田居》导学案一、导入一位作家说过,人的一生就是一舍一得的过程,人的分别也就在于有的人知道舍什么,得什么,因此人生的境界也就不同东晋有位著名的文学家也曾经做过重要的人生选择,他选择的是舍弃官场回归田园,他为自己的选择写了一系列的文章《归园田居》。
这个人就是陶渊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归园田居》(其一),学习他的舍与得。
二、出示教学目标三、自读释疑,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疏通诗意。
2、理清思路:(1)为何而归?(2)归向何处?(3)归去如何?四、品读诗文,赏析探究。
(一)诵读、思考:为何而归?——因为热爱田园,厌恶官场。
误落:从一个“误”字中,你能读出什么情感——沉痛、悔恨。
尘网比喻官场,官场是很多人追逐的对象,但诗人却为什么将之比喻成网体现出一种怎样的感情——对官场的厌恶。
而且诗人被网住了多少年三十年,尽管有夸大,但可以感觉到诗人极端的厌恶,不自由的情感。
你能否读出这种感觉应该重读哪些词(再读,齐读) 羁鸟、池鱼:羁是什么意思笼中鸟、池中鱼。
这实际上也是诗人的一种——自比。
鸟和鱼本来应该是自由自在的,但现在却成了“笼中鸟,池中鱼”,所以他们特别渴望自由,所以应该重读——恋,思。
(诵读,齐读)诵读是情感的艺术,所以,同学们首先要设身处地地去感受作者。
追问:诗人既然“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又为何要出来做官?看大屏幕,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当时社会背景。
学习诗歌,也要学会知人论世,知人论世往往是解读诗文的有效突破口!3、他归园田居的`目的是什么呢?为了获得个性的自由,为了保持人格的独立,为了保持品格的高洁!陶渊明一共做官十三年。
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
这十三年,是理想如镜中花、水中月般可望而不可及的十三年。
这十三年,也是他的自由和个性被束缚,人格被压抑的十三年。
最终,405年的一天,他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潇洒回归田园。
《7.2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导学案、同步练习
《7.2归园田居》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归园田居》是新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第三单元中的一首。
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通过这首古诗的学习,可以对我国五言诗的发展脉络有个窥一斑而知全豹的认识。
并且具有一定的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作用。
这首诗在本册古代诗歌单元中也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诗歌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教学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知识与能力目标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审美鉴赏与创造:提炼表现陶渊明思想志趣的语句进行探究式学习。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笔下的田园之美。
2.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教学准备】课前要求学生朗读并背诵,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听羽泉的歌曲《归园田居》,《归园田居》这首歌曲是那种田园乡谣风格的,听起来也许不像是流行歌曲,可是会静静地流淌在听者的心中,正是契合了我们所要追求的回归自然、寻找自我的一首歌曲。
我们知道,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在做官多年后,毅然与官场决裂,归隐田园,这是为什么?他归隐田园之后又是怎样的生活状况?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他的《归园田居》。
二、知人论世:(谈你所了解的陶渊明)1.作者简介: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
又自称作“五柳先生”。
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挚,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文白对译建构鉴赏诗歌的语言基础2.在翻译的基础上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二、重点、难点1.重点:文白对译活动2.难点: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思路三、情境导入曹操和陶渊明,一个是结束一方战乱,为新朝代建立奠定基业的政治家;一个是厌弃官场生活,向往田园风光的隐逸之士。
他们二人在自己的诗作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便有了他们自己鲜明的烙印。
今天,让我们走进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细心体味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学习作品的表达技巧。
四、走近作者陶渊明(约365—427),东晋著名诗人,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qiān hé)思远翥(zhù)”(《杂诗·其五》)的大志。
28岁时,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出任江州祭酒。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因出身庶族(寒门)而受人轻视,不久因“不堪吏职”辞官而归。
辞官回家不久,州里又来召他做主簿,不肯就职,在家中闲居六七年。
35岁时,他到荆州,投入桓玄门下做属吏。
第二年冬天,因母丧辞官回家。
39岁时,他离家投入刘裕幕下任镇军参军。
但是不久,诸多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便又一次辞官隐居。
40岁时到江州刺史刘敬宣门下任建威参军。
同年,刘敬宣辞官,他也随之去职。
当年八月,在叔父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
任职81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又正逢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41岁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愤然辞官归田。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本诗就是其中一首。
五、任务活动一文白对译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六、任务活动二 立足基础,明确思路1.鉴赏诗歌,从思考“写了什么”开始。
——意象、意境与形象思考: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本诗塑造了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鉴赏诗歌,从思考“怎么写”深入。
《短歌行》《归园田居》群文导学案(含答案)
《短歌行》《归园田居》导学案教学目标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学会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因声求气——结合注解、找诗眼、抓意象/事件——置身诗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3.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教学重难点重点:1.掌握比兴、化用、白描等手法与熟知质朴刚健、平淡舒缓的诗风。
2.解读诗歌的感情,理解与体会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难点:1.理解不同的诗歌风格2.理解不同诗人的人生追求。
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二、学习任务1.课前预习任务(1)借助课文注解,预习两首诗歌,疏通诗歌大意。
(2)给诗歌划分节奏,找出韵脚,在早晚读时朗读。
2.课中学习任务第一课时学习任务二:置身诗境,以意逆志诵读诗歌时,我们感受到了曹诗的“忧”与陶诗的“悠”,那你是从哪些诗句中感受到这种情感的?诗人又是为何产生这种情感?请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列表格。
诗歌感情(原诗)为何忧?为何悠?(原诗)概括短歌行归园田居学习任务三:文本细读,艺术鉴赏曹诗所抒发之情为忧但整首诗却显质朴刚健,陶诗所抒之情悠然就显平缓舒淡,为何两首诗歌显示出如此大的风格差异?请小组讨论,完成下列的表格。
角度曹诗陶诗音韵,节奏感情意象、事件艺术技巧第二课时任务五:牛刀小试,学以致用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园田居(其二)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①。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轮鞅:指车马。
1 .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四句从侧面写“静”,用“野外”、“穷巷”、“荆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
B.“野外罕人事”与“户庭无尘杂”一外一内,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诗人摆脱官场和世俗束缚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C .《归园田居》(其一)整首诗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之情;而本诗着重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表现诗人恬淡的心境。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隐逸诗人之宗”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生活经历,全面理解陶渊明其人。
2、反复吟咏,运用鉴赏的方法,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3、充分发挥想象力,感受诗歌所描绘的田园风光,用心灵之笔描绘出心中的“世外桃源”。
4、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返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
【学习重难点】1、把握意象,感受意境,体会情感。
2、反复诵读,感受五言诗的魅力,了解其对后世的影响。
3、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的精神。
4、学习其高尚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
【学时安排】1学时【学案内容】一、知人论世1、认知作者陶渊明,又名--------,字--------,---------(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
后人称之为“-------”。
又自称作“------------”。
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
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
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县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 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开创了-----------诗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诗派。
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指出重点: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
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知人论世,理解诗歌主旨;2、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意境,体悟诗歌情感,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及个性、高洁的人格精神;3、赏析叠音词的语言表达效果,赏析动静结合、融情于景等艺术手法,体会陶渊明诗歌纯朴自然的语言风格,提高鉴赏山水田园诗歌的能力。
【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意境,体悟诗歌情感。
2、赏析叠音词的语言表达效果【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知识链接】:1、作者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
东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幼年家道中落,家境贫寒。
29岁出仕,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祭酒、参军等小官。
东晋末年统治阶级热衷的是争权夺利,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
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
陶渊明对现实极端不满,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这一年他41岁,此后终老农村。
2、不为五斗米折腰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
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
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小人。
”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
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课本所选是第一首。
3、作品相关陶渊明的创作包括诗歌和文章两大部分,而以后期的诗歌成就最高。
《归园田居》共5首,约作于从彭泽弃官归隐的第一年,时年42岁。
课文是第一首。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归园田居(其一)》导学案(含部分答案)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归园田居(其一)小组:组号:姓名:【课标解读】本文属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本任务群旨在引导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感情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学习目标】1.回忆、复习陶渊明的相关知识,阅读写作的相关背景。
2.通过划分诗歌题目的层次,找到“诗眼”,根据“诗眼”梳理诗歌的大意和层次。
3.通过诗歌中的意象感悟诗歌意境,分析诗人的思想情感。
4.通过对本诗的赏析,初步掌握“田园诗”的特点。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又名,字,自号谥号。
(朝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陶诗的风格:质朴、平实、清新、自然。
代表作品:《归园田居》《饮酒》《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
名人评陶渊明知识链接青少年时期——“佐君立业”(28岁以前)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曾做过大司马,祖父、父亲也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
但陶渊明的父亲死得早,渊明少年时,家运已衰落,“少而贫苦。
”虽然物质生活贫乏,但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却很丰富。
他学习儒家《六经》,学习《老子》、《庄子》,“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颇有“佐君立业”的政治抱负。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学仕时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彭泽令(29--41岁)“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
”在晋代统治阶级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十分激烈的年代,陶渊明根本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29岁时他进入官场,当了江州祭酒,但不久便不堪吏职自解归家闲居。
以后又先后几次出任小官,不仅无由施展济世抱负,而且于“志意多所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导学案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合作探究,初步形成欣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3、背诵诗歌并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二、学习重、难点】
1、有情感地诵读诗歌,品味诗歌的语言,并熟读成诵。
2、领悟诗人憎恶官场,热爱田园,追求自由的思想倾向。
三、【知识补充】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
它源于古代的“白画”。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学习过程】
一、【自主检测】
1、常识填空①陶渊明:(365—427),又名____潜__,字___元亮___,自号 _五柳先生____ _,谥号__靖节先生___ _。
___晋宋__ (时代)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情感真实,诗味醇厚,风格平淡,语言清新自然。
开创_田园_ 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2、给加横线的字注音:略
(1)羁.鸟()(2)守拙.()(3)荫.()(4)暧暧..()(5)墟.里()(6)樊.笼()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少无适.俗韵.迎合
误落尘网..中此处指仕途
羁鸟..恋旧林笼中鸟
守拙.归园田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榆柳荫.后檐遮挡
暧暧..远人村昏暗、模糊
依依..墟里烟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虚室..有余闲空室久在樊笼..里比喻官场生活
复得返自然..指田园生活
二、【引导鉴赏】
(一)、诵读诗歌,把握题眼。
1、“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
归
(二)、品读诗歌,体会感情。
请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
1、诗人从何而归?
官场生活(尘网、樊笼。
)
2、为何而归?
(1)性本爱丘山(本性)(2)守拙归园田
3、归向何处?
归向田园
4、归去如何?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5、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憎恨之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目标检测】
背诵默写《归园田居》:
四、【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
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
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请谈一谈你的看法。
五、【课外拓展】【课外拓展】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注释:⑴黄鸟:即黄莺(一说黄雀),叫声婉转悦耳。
⑵辛夷:木兰树的花,一称木笔花,比杏花开得早。
1、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谷口怎样的景象?写这样的景象,在全篇中起到怎样的作
用?
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
说春色固然美好,但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
2、谈谈你对“幽竹”这一意象的理解?
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
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
归园田居导学案答案
一、
1、常识填空潜元亮五柳先生靖节先生晋宋(时代)最杰出田园_ 诗派
2、略
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适:俗韵.迎合尘网:此处指仕途
羁鸟:笼中鸟守拙:守拙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荫:遮挡暧暧:昏暗、模糊
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虚室:空室樊笼:比喻官场生活
自然:指田园生活
二、【引导鉴赏】
(一)归
(二)
1、官场生活(尘网、樊笼。
)
2、(1)性本爱丘山(本性)(2)守拙归园田
3、归向田园
4、
“无尘杂”/有余闲/久/复(注意炼字)——自由、安逸、喜悦。
5、诗人抒发了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与憎恨之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五、【课外拓展】【课外拓展】
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
1、写出了谷口暮春之景:黄鸟的鸣唱已稀,辛夷杏花已谢。
说春色固然美好,但
毕竟短暂易改,以此来反衬不改清阴、待“我”始终如一的窗下幽竹。
2、诗中的“幽竹”不慕浮华,不改气节。
朴实而庄重,执著而超拔;深情待“我”,令“我”怜爱,它实际上是诗人厌弃浮华、崇尚气节的心志的写照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