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第四章审美活动的发生1010

合集下载

审美发生优秀课件

审美发生优秀课件
席勒试图从摹仿说的摹仿动力方面再深掘一层。 他认为,摹仿之于艺术固然重要,但还不是产 生艺术的最后动力,最后的动力是游戏冲动, 正是游戏冲动推动了摹仿。
所谓游戏冲动,就是人的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 的融合统一。这种游戏冲动不是动物性精力过 剩的那种纯粹体力的发泄,而是创造力的自由 表现。在席勒看来,审美游戏不仅是达到完美 人生境界的手段,而且本身就是完美的人生境 界。
地址:法国亚眠市郊
年代:年代距今约150万 年 ,最晚的遗存距今约 20万年。
案例5: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
洞穴长270米,大部分壁画分布在长 18米的侧洞的顶和壁上。内容主要 是涂有红、黑、紫色的成群野牛, 还有野猪、野马和赤鹿等,总数达 150多只。这些动物形象描画得细腻 生动,栩栩如生。
其中画一头野牛受伤卧地,低头怒 视前方,把牛的野性表现得十分逼 真,被公认为世界美术史上原始绘 画的代表作。
1:盆内壁用黑彩绘出两组对称 的人面鱼纹:人面概括成圆形, 额上涂成黑色,可能是当时的文 面习俗。嘴旁、耳旁各有相对的 两条鱼,构成形象奇特的人鱼合 体。头顶的尖状角形物可能是进 行某种宗教活动的化妆形象,而 人面鱼纹则可能是代表人格化的 独立神灵——鱼神,鱼是丰产的 象征,表达了原始居民祈求丰产、 种族繁衍的愿望。
综合上述事实材料,我们可以推断,“最迟”在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已确定无疑地形成了一 定的审美意识。那么,人类审美活动何以会发生? 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就必须揭示审美活动赖以 发生的条件和根据。
三,审美发生理论的历史概述
由于艺术活动往往是审美活动,
所以,在美学历史上,审美发生学
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艺术的起源
意义推断: 一般认为,壁画内容可能与原始人
祈求狩猎成功的巫术活动有关。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关系和活动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关系和活动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关系和活动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关系和活动复习要趁早,虽然2017年上半年自考报名尚未开始,但已经有不少的考生已经着手准备了,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学考试《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关系和活动,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审美关系(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因为,在认识关系中,主体的目标是求得对客观事物内在属性和内部规律的人士,形成知识体系。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之间的自由关系。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两个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不可分割。

◆审美活动(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是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是审美关系。

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审美需要。

(3)审美活动一旦发生,便必然要由一般的人生境界向审美境界发展。

1.美与审美形态:审美形态可理解为人对不同样态的美(广义的美)即审美对象的归类和描述,它是审美活动中当下生成的自由人生境界的对象化,感性表现形式和具体存在状态。

2.美感与审美经验: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审美对象)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体验。

(2)审美经验是一种快感体验,但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3)在审美经验中,主体也追求对象,但这种追求是与特定对象展开的精神性对话与交流,而不是实际的占有、利用对象。

3.艺术和艺术活动:艺术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的方式,也是最典型的形态。

文学概论讲义(整理)

文学概论讲义(整理)

第一、第二讲:审美活动的发生一.审美发生原始人类的审美活动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审美活动。

史前艺术证明,原始人类的活动中已经内含审美活动,虽然他们的审美活动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独立的审美活动,绝大部分与劳动生产、巫术活动、生命活动以及游戏不能截然分开。

这说明了审美活动有一个发生的过程。

二.审美发生理论辨析研究文学的起源,不仅能从发生学角度来解释文学产生之谜,而且能由此阐明文学与社会生活、与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关系,历代理论家关于审美活动与艺术活动的发生问题提出了许多假说。

其中比较重要和具有代表性的大约有五种。

1摹仿说2 游戏说3表现说4巫术说5劳动说.6.神示说。

例证:1史前艺术遗迹,史前艺术已经有了按现代分类所说的造型艺术、舞蹈、工艺品、装饰品等。

2史前艺术与人类活动。

(一).摹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

这种学说认为:摹仿说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摹仿说。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首先提出艺术起源于对自然的摹仿说。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也认为诗歌起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摹仿说,而摹仿说的本能植根于人的天性之中。

古罗马的卢克莱修、贺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似。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马佐尼,既把诗看成是摹仿说的艺术,又把诗看作是游戏,实际上把文学的起源归之于摹仿说的游戏。

稍后英国的锡德尼,通过对印第安人原始文学的论述,指出文学产生于含蕴着教育和愉悦意味的摹仿说。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

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

今天,用摹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摹仿说的冲动去解释的。

但摹仿说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

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摹仿说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

美学审美心理过程

美学审美心理过程
审美注意就是一种特殊得情感指向,就是对于对象得一 种情感上得渴求。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11
4、审美态度得完全形成
当审美注意产生时,一切与审美无关得事物都退居为背 景,只有审美客体孤离出来。
主体排除种种功利目得得骚扰,把客体变成自己观照得 对象。
第二节 初始阶段:审美感受得获得
真正得审美活动就是从审美感知活动开始得。当人 们得审美注意力集中到对象上之后,紧接着便就是对对 象得形式、形象进行感觉知觉活动。
1、审美感觉与通感现象
作为享受器官会全力选择符合自己要求得对象属性,审 美感觉活动中得通感现象更为普遍,因此所获得得心理 快感也更为全面。
所谓通感,就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得感 觉得挪移、转化、渗透现象,也称作通觉、联觉。
由审美知觉得特点所决定,一些在认识和科学活 动中需要纠正和防范得特殊得知觉,如“错觉”、 “幻觉”等等也属于审美知觉。
错觉就是一种对对象得不正确得、歪曲得知觉。
幻觉就是一种与外界物象并无直接关系,但对于幻觉产 生者却具有客观真实性得知觉。
3、审美感知得过程
审美感知过程就就是运用审美感觉与知觉对审美客体形 成知觉完形,建构起一个心灵中得审美对象得过程。
作为这种“接受”得心理反应,主要就是一种感性得愉 快,形象地说,就就是“悦耳悦目”。
5、审美感知中得审美对象
在审美感知活动中,主体建构起一个新得审美对 象,她与实存客体相似而又不相同。
知觉完型:加工、转换、构建
加工:去掉与审美无益得因素,主体按内在得审美图式加工。 转换:如听觉向视觉得转换。 构建:审美知觉特别就是幻觉得创造。
1、审美超越得涵义
审美超越有广义狭义之分。

美学概论(第二版) 第四章 美感经验的形态

美学概论(第二版) 第四章   美感经验的形态
著《意大利文艺 复兴时期的文化》中,曾说幽默和讽刺是解放和 自由时代的标志。从你对喜剧的理解谈谈你对布 克哈特这一论断的看法。
7.美学史上对喜剧的解释主要有哪些理论?你最服膺 于哪一个解释?在同学中间可进行辩论。
8.在人生的逆境中,一个保持幽默感的人是否比一 个因紧张而变得太严肃的人,更清醒并易于找到 摆脱困境的途径?查阅相关心理学资料,写一篇 短文。
第四章 美感经验的形态
第一节 美感经验诸形态及其形成 第二节 优美与崇高 第三节 悲剧与喜剧 第四节 丑与荒诞
美感经验是审美活动所形成的感性体
验,这些感性体验虽然都是审美活动所达 成的感性的和心理的体验,但它们却会呈 现为不同的面貌。美学上把这些不同的面 貌称作美感经验的诸形态,或称作审美范 畴、美感经验类型等。
4.王国维曾把《桃花扇》与《红楼梦》比较,认为 后者是真正的悲剧。根据你对悲剧的理解,你认 为中国传统的文学作品中,哪一部作品具有真正 的悲剧精神?
5.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艺术传统,主要是由悲剧的、 崇高的、荒诞的甚至是丑的美感经验构成,如古 希腊神话作品、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 《哈姆莱特》、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 世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和《卡拉 马佐夫兄弟》以及中国屈原的《离骚》、曹雪芹 的《红楼梦》等,很少有作品因为单纯描写优美 而跻 身于伟大作品的行列。思考这个现象,并 在课堂上讨论。
一、丑
第四节 丑与荒诞
审美的丑,在人类审美史上,其地位是
变化的。它经历了从最初的作为美的陪衬的 地位,到独立的作为美感经验形态的丑的演 变。
1.作为美的陪衬的丑 2.作为形式的丑 3.作为独立的美感经验形态的丑
二、荒诞
荒诞作为一种美感经验形态,比起丑 来,向人的存在的否定性方面做了更大的 迈进,探索也更为深入。荒诞作为一种美 感经验形态,完全是现代西方审美活动发 展的结果。

美学第四章审美活动的发生1010

美学第四章审美活动的发生1010

▪ 当人们加工的石器一旦超出功利需要的 对称、光滑、工整,这已经隐藏了审美 的意识和动机,包含着原始的审美内涵。
▪ 在工具的制作过程中,因受实用需要的 制约,人类审美意识的表现有很大局限。 随着装饰的发明,就为原始人在物质领 域施展自己的审美创造提供了相对自由 的活动空间。
▪ 所谓装饰,就是在不改变生产工具或生 活器物实用功能的前提了对其进行精心 的修饰和打扮,使实用器物充满灵气和 富有情趣。
▪ “什么现象标志着野蛮人达到了人性呢?不 论我们对历史追溯到多么遥远, 在摆脱了动物状态奴役的一切民 族中,这种现象都是一样的:即 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 爱好。”
▪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 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 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 这种自由活动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只 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即只是 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 赏和玩味。因此,所谓游戏,其实就是 一种审美活动。
▪ 审美活动不同于人类其它活动的突出 特点就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的、 是从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 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
▪ 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厢记》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戚继光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 (一)生物本能说 ▪ 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是
▪ 研究审美的发生,逻辑上就包含三个 相互联系及相互区别的问题,即: 审美活动何时发生? 何以会发生? 怎样发生?
▪ 通过对考古发现的原始文化遗物的分析 和研究,确证、推断、重建早期人类审 美活动的发生过程。
原始文化遗物本身的状态不仅是早 期人类生存斗争和生活世界的一种历史 浓缩,而且这些器物在形态上从简单到 复杂、从粗糙到精致的巨大演变也是人 类审美意识发生和发展的一种有力确证。

00037《美学》笔记

00037《美学》笔记

00037《美学》笔记1.绪论1.美学的学科属性1.美学的诞生与学科发展1.美学的发展历史1.美学发展经过: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美学学科三个阶段。

2.审美意识审美意识(识记):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3.美学思想1.美学思想(识记):奠基于审美意识,但有进一步的发展。

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关系(重点)(领会):1.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是一些不自觉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

2.不再像审美意识那样依靠具体的审美活动来体现,而是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4.美学学科1.美学创立的标志(识记):1.有专门、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

2.有独立、区别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美学之父:鲍姆加通。

1750 年出版《美学》。

创立感性学(即美学),对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既有积极的意义,也存在某些负面作用。

2.美学是一门研究审美现象的综合性人文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应用)1.我们认为,人类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学科。

2.把美学划归于人文学科,而不划归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有如下理由:1.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2.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2.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领会)(1)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作孤立的研究,它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

2.美学的研究对象(重点)1.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识记)1.美学是一种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1.代表人物:柏拉图。

2.代表思想:他认为存在着这样一种美本身,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分有”了美本身。

美学原理第4章 形式美

美学原理第4章 形式美

第四章形式美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感,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称为美的形式。

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孔、声音和色彩。

第一节美的形式和形式美一、美的形式: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形态特征被人的感官所感知,使人产生美感,并引起人们的想象和一定的感情活动时,就成了人的审美对象,称为美的形式。

如:各种曲线,各种对称图形、各种富有变化而和谐的形体、面孔、声音和色彩。

二、形式美:是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反映,是各种美的形式的一种规律及共同特征。

如:比例、对称、均衡、和谐、韵律、富有变化等。

第二节形式美的要素一、形态及其分类:自然形态:生命力、运动感、力度感人为形态:抽象形态:几何形态:点、线、面、体直线:力量、稳定、生气、刚强曲线:优美、柔和曲面:温和、飘逸平面立体:严格、率真、坚硬曲面立体:柔和、富有弹性自由形态:自由曲线、曲面:自由、奔放流畅模仿形态:是人类对自然界各种形态的模仿,美观实用飞机、潜水艇、轿车的流线、建筑物上述各形态分别展示画面。

二、色彩及其审美特征:色相图:分别根据该图说明色彩的分类、色相、明度、纯度以及不同色彩给人的不同的心理生理、和心理联想。

可依据不同色彩的审美特征展现相应的画面(服装?建筑物?或者各种标记?)第三节形式美的规律一、整齐一律:各构成要素保持高度的一致性,色彩单一,给人以秩序感。

画面:阅兵仪仗队等二、对称与均衡对称:以一条线为中轴,左右(或上下)两侧均等。

画面:故宫全景、艾菲尔铁塔、凯旋门等审美特征:庄重、稳定、可靠;但静止、生硬、单调、呆板。

均衡:组成整体的两个部分在形体、色彩、质地诸方面大致相等。

画面:盆景五针松审美特征:动中有静,单一与丰富并存。

三、比例与尺度:比例:是对象各部分之间,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以及个部分与细部之间的比较关系。

以黄金分割比例为标准设计的希腊雅典女神庙、巴黎圣母院、艾菲尔铁塔等分析比例美及其在不同时代的变化。

大学美育课件:审美活动

大学美育课件:审美活动

目 录美
审美活动 第一节 审美活动概述 第二节 审美活动表现 第三节 审美活动的意义

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类实践活动,包含的内容较为广 泛,如欣赏美的事物、创造美的作品、研究美学理 论以及鉴赏美的案例等,这一实践过程能让人获得 美的感受。
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概述 一、审美活动的概念
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类实践活动,包含的内容较为广泛,如欣赏美的事物、创造美的 作品、研究美学理论以及鉴赏美的案例等,这一实践过程能让人获得美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欣赏着春天傍晚的彩霞红云、夏日夜晚的虫鸣鸟叫、秋天午后 的片片落叶、冬日清晨的一抹暖阳,一幕幕景象如诗如画,平添浪漫意趣;在艺术鉴赏 中,从商周铜器到唐宋陶瓷,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还能感受到“器以藏礼”的礼法精神, 如器皿、舟车、宫室、衣冠等文物,无不给予着人们精神上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在影视 艺术中,人们欣赏《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河西走廊》这类节目,走进了工 匠、文物和文化背后的历史故事,人们在欣赏文化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文物所承载的 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这些实践活动,正是人类审美活动的最佳见证。 【视频欣赏】我在故宫修文物——总有一天,我会让它复活。
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意义 四、唤起人对生活的热爱
生活中不缺少美的事物,但却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在物欲横流、竞争激烈的社会, “摆烂”“躺平”“内卷”等关键词频频出现,人们容易机械地重复着奋斗的生活,面 对社会现实只能发出无力的呐喊,甚至被迫接受物质社会的同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 下,审美活动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促使人们积极发展兴趣爱好、观察美好的生 活环境、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寻得心灵上的慰藉。
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概述

美学 各章节概要

美学  各章节概要
3、全面、准确地理 解美学研究对象。
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 美学思想。
-第 1 Leabharlann 共 13 页①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是普遍存在着的客观现象,美学必须以它为出发点开展研究。 ②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是人类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其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上的各种审美现 象,对以往的美学思想传统有一全面把握。 ③应当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第二、对艺术的欣赏是一种不涉及直接功利性的审美 行为,通过研究艺术欣赏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人类美感经验的本质和特点。第三、通过艺术能更好地抓住审美对象的基本特征。 第四、通过审美艺术研究审美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5、理解在美的可定 义性问题上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
①前列的种种说法都是在肯定美是可定义的这一逻辑前提下作出的,但有肯定就有否定,否定一直存在:中外美学史上的相对 主义美学,就是否定美的普遍性或绝对价值的。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古希腊智者派、文艺复兴时期丢勒、18 世纪 A·阿里 生和托马斯·李德等。 ②虽然由于给美下定义存在种种困难,但是由于如前所述,对美的本质的哲学探讨的必要性,因此,如果我们能够超越传统的 简单下定义的方式,扬弃否定思潮,对美作出新的解释,从而得出更为系统化和更具合理性意味的命题。应该说,这在求解策 略或思维品格上也将构成一种否定之否定的逻辑追求。
一、美的问题的性质
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是西方美学史上最早专著。
1、了解美和美的东 西之间的基本差异。
①任何美的东西都只能说明它本身的美,却不能说明其他东西的美。美是从各种各样美的东西中所总结出来的普遍规律,它从 现象上升到本质,它能说明任何美的东西之所以为美的原因,但它本身却不就是美的东西。 ②美的东西都是相对的,随着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③美的东西不仅是漫无边际的,而且是自相矛盾的。 ④美不是事物的某种物质属性 ,本来就不是一种” 东西”,因而无法把 美当成是某种美的东 西。美必须具有一定 的物质条件, 但它又不仅仅是某种固定的物质条件。 ⑤在现实生活中,美的东西往往与可欲的东西有某种联系,但仅仅是可欲绝对不能成为美。

(完整word版)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完整word版)美学概论复习重点

美学概论复习重点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文献记载表明,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是最早的开始思考美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因之成为西方从形式角度研究美和艺术的滥觞。

◆2.柏拉图的对话《大希庇阿斯》,是西方历史上第一篇企图给“美”下定义的文章,代表作《理想国》。

3.维柯提出“诗性智慧”。

◆4.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1750年出版了以“美学”命名的书,从此开始了美学的学科史。

◆5.康德主要著作是著名的“三大批判”:《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趣味判断就是它的美学。

6.如何理解“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首先美是与人相关的,是属人的现象,没有人也就不会有美。

“美的现象是属人的现象”是研究美学必须恪守的第一底线,这就意味着:①在没有人之前,世界上不会有美的现象,一个物理事物如果不与人发生关系,也不可能具有任何审美意义。

②美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其他非人类的活动领域,如一只蝴蝶在花丛中嬉戏,但它却绝不会感受到花的美。

同样,一只蜜蜂虽然在建巢方面,可以与最伟大的建筑师相媲美,但它筑巢时绝不会使用“美的尺度”。

③凡是说到“美”时,都意味着它是指一种人与对象之间所形成的独特的“关系”,除了这个独特的“关系”领域外,美不可能出现在别的任何关系。

◆7.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的审美活动。

所谓审美活动,就是人在其历史性的生存展开中所形成的生存境况的形式表达,即“存在性境域的显现活动”:它包括:审美活动的起源、审美活动的经验形态、审美活动的本质以及审美活动的形式呈现(符号形式、艺术)等主要方面。

8.研究美学所适用的方法:①哲学的和逻辑的分析方法②符号学和语言学的方法③心理学的方法。

9.美学的目的是成就人自身。

①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自由②从审美活动认识人的完善③培养审美能力,创造美的生活。

10.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曾说过:只有感性的人是野人,只有理性的人是蛮人,而真正自由的、完善的人则是理性与感性完美结合的和谐的人。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四章)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四章)

自考《美学原理》精华要点(第四章)第四章审美范畴论崇高作为美的一种范畴,有成壮美。

它主要之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其实,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是人惊心动魄,心潮澎湃,即呢柔道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西方最早讨论到崇高的石毕达哥拉斯正式提出崇高这一范畴,并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的,一般认为是穿罗马时代的朗基诺斯的《论崇高》在《论崇高》中,朗基诺斯认为,文学作品的崇高风格包罗五个方面:庄严伟大的思想,慷慨激昂的感情,辞格的藻饰,高雅的措辞和尊严的结构朗基诺斯还进一步把崇高的范畴拓展到对人格的评价,这就远远超出了文学作品风格的范围,成就了现代审美意义上的崇高的先声和萌芽英国经验主义者们对于崇高感的重视,首先是以对自然的重视开始的。

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且把他与优美兵力起来,是两者成为美学商量个基本范畴的,还是博克,1757年出版《论崇高与美两种不雅念的起源之哲学的研究》一书。

康德的崇高不雅:(1)他继承了英国经验主义的崇高不雅,并从理性的角度对崇高进行了探讨(2)他把关与美和崇高的思考,纳入了它的先验论的领域(3)美育崇高都能引起我们的快感,都一块与不快的感情作为判断的宾语(4)把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数学的崇高是指体积的大小。

力学的崇高,主要指威力而言(5)主不雅的抵抗力量是来自理性不雅念的力量,他统一个人的道德清朝和文化修养有关黑格尔的崇高不雅:(1)冲他的绝对理念的辩证发展不雅除为,把崇高看成是绝对精神运动和历史进程的阶段,认为崇高是表示在作为“艺术前的艺术”的古代的象征性以书中德。

(2)他不满于康德单纯从主体方面来说明崇高的见解,把康德所讲的理性力量与它的绝对理念联系在一起,认为崇高一般是一种表达无限的企图,而在现象领域里又找不到一个恰好能表达无限的对象(3)崇高的乡长医书本质,在于优先的感性形式容纳不了无限的理念内容,造成感性形象的变形和歪曲,从而在优先的形式中显示了理念的无限的力量,于是引起崇高感。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为帮助考生们更有好、更方便地进行自学考试复习,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学考试《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供参考学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篇1重点解析1.审美需要、审美理想、审美趣味等构成的动力机制建筑了审美活动得以存在的根基和控制平台。

(1)审美需要:就是指人作为一种有生命、有意识的社会存在物所内在具有的,渴望在对象化的活动中能动地实现自己、肯定自己,并按照他的人生理想去自由而完整地发展自己的精神要求,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审美需要具有的两个显著特征:首先,审美需要是人所独有的一种具有内在必然性的生命需要,它根植于人的生命活动本身的独特性质;其次,从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相互区别和联系的角度看,审美需要属于人的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而不仅仅是感官欲求的享受。

(2)审美理想:是主体心目中关于完善的美的观念,是主体通过想象在头脑中构造出来的理想形态的美。

审美理想在审美活动中的主要作用:首先,审美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主体对于审美对象的选择以及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具有导向性、规范性的作用;其次,审美理想作为一种人生修养,直接使审美活动成为主体人生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

(3)审美趣味:是个人在审美活动和审美评价中所表现出来的主观爱好和倾向。

能力或鉴赏力是审美趣味的内在方面,而兴趣和品位则是审美趣味的外在表现。

审美趣味呈现的两方面的特征:首先,审美趣味具有明显的个性差异;其次,影响主体审美趣味的主要因素仍是他所面临的后天因素或社会条件。

审美趣味的这两重性决定了我们在承认其个体性的同时,还必须注意防止那种把审美趣味相对化的观点。

判断一种审美趣味是否健康的标准:首先,必须把审美趣味联系于具体的审美对象,看看依据这种趣味所做出的判断是否充分反映了审美对象的客观特点;其次,审美趣味作为主体审美心理结构的组成部分,必然要受到主体审美理想的制约,以此可以判断审美趣味的好坏高下。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

自考《美学》重要知识点审美活动审美活动是指人们通过感悟美的方式,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进行欣赏、赏析和评价的过程。

它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审美活动的定义、内容和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审美活动的定义审美活动是指人们通过感官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进行观察、感受、思考和评价的过程。

它具有主观性、客观性和创造性的特点,是人类对美的主体体验和表达的方式之一。

在审美活动中,人们通过感官、理性和情感的综合作用,建构起与美有关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二、审美活动的内容1. 感知与观察:审美活动首先包括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的感知与观察。

人们通过感官(视觉、听觉、触觉等)与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进行接触,获取感知的初始印象和观察的细节特征。

2. 情感与体验:审美活动还包括情感与体验的过程。

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时,会产生各种情感体验,如美的愉悦、惊叹、震撼等。

这种情感体验是审美活动的核心内容之一。

3. 评价与判断:审美活动涉及对艺术作品或自然景观的评价与判断。

人们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和比较,对作品进行评判,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价值判断。

三、审美活动的意义1. 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审美活动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与感受,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

通过欣赏杰作、赏析艺术和感悟自然,人们可以超越日常生活的琐碎,获得内心的宁静和心灵的满足。

2. 促进人与艺术的互动:审美活动是人与艺术作品之间的一种互动过程。

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赏析和评价,人们不仅能够理解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还能够从中获得思想和情感的启迪,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艺术的发展。

3. 培养审美情趣和能力:审美活动能够培养人们的审美情趣和能力。

通过不断进行审美活动,人们可以提高对美的敏感性和鉴赏能力,培养对艺术作品和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并能够更好地欣赏和创作美。

4. 推动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审美活动对社会文化的繁荣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作为一种精神追求和文化体验,审美活动与社会的文化建设和艺术创作相互交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注入了新的能量和动力。

第四章审美范畴

第四章审美范畴

第四章审美范畴审美范畴指概括地表述美的呈现形态的基本概念。

以下基本概念在中西美学中具有特色和深远意义,应该理解和掌握:优美、崇高、悲剧性与喜剧性、丑、荒诞。

第一节审美的基本范畴一、优美1、什么是优美优美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常常以小巧、光滑、柔和等特征令人愉悦。

优美作为社会实践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实践中目的和现实的一致,是真与善的统一,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2、优美的特征(1)优美的最根本的特征在于和谐,从中显示了主体和客体所达到的平衡、统一状态。

(2)这种和谐具体表现为:a.主体与对象的和谐。

b.对象的外观形式与内蕴的协调。

c.这种和谐体现在自然、社会人生和艺术等各个层面。

(3)优美的对象在感性形象方面具有小巧、柔和等品格。

优美作为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优美的本质属性是和谐。

在它的内涵中,必然和自由、主体与客体之间均处于协调和完善状态。

在外在形式上,它呈现为柔媚、优雅、纤巧、秀丽、飘逸、安宁、淡雅的美。

优美能给人轻松、愉快和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

从自然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的角度看,优美是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画面:自然景色:杭州西湖人物形象:唐代舞俑、蒙娜丽莎、椅中圣母、优美作为一种美的形态表现于各个领域。

在不同的领域它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自然领域的优美偏重于形式。

多样统一的形式美,是自然领域中的优美的重要构成因素。

它以形式的优胜显现于具体的现象形态之中。

优美的自然景物体现着人类的实践活动与自然规律之间的和谐、一致。

优美所具有的和谐自由的形式特征符合人的心理常态。

因此,它引起的美感属于顺受形式。

它的具体心理状态是亲切、舒适、愉悦。

社会生活领域中的优美,偏重于内容,突出地体现着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行为是社会美的主要对象。

美的人或美的举动行为应是外在形式美与内在心灵美的和谐统一。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

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第一篇: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的基本性质审美活动不同于人类其他活动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的,因而也就是以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审美活动具有鲜明的主体性和充分的个性化特征.审美活动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

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流和对话,是一种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所谓存在,是指此时此刻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自我的觉察和自我的体验,以自我的个体意识出发,来表达个体自我对世界、对他人的认识虎郸港肝蕃菲歌十攻姜.审美的本质是我们自己心理意识对外界事物的感受,它的主要意义就在于心理状态与外在世界的一种协调对应、共通的感受.所以说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感受”的一种表达.2.最具个性化的精神活动。

审美是一种最具有个性化色彩的精神活动,他所建构的是一个具有独特生命一位的诗意世界,根本上是超越现实功能和物质需求的一种自由的心灵体验.是人类生活与生产劳动的静态成果,以其美的外在形式、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相统一的内容,感性地显现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从而使人能够以愉快的心情对这一成果进行审美观照。

3.有限无功利性和最高功利性的统一,说美即是客观的,因为美是客观存在的,甚至有各自不同的客观标准.如有的民族认为大双眼、高鼻梁、有的民族认为单眼皮为美;有的民族认为黑皮肤为美.甚至世界上计算出公认的“腿与上身比例”多少为最好看.另还有人体、物体、布置、设计的所谓黄金比例.说美是主观的.因为由于主观感觉感受,可以把原本客观存在的美与观存在的不美,发生感受变化,甚至相互交替成完全相反的感受.如原本客观存在的美女随地吐痰,我们对她的主观感觉为丑.原本客观存在的不美男生,下水救人,我们对他的主观感觉为美.原本客观存在的不美,由于一些原因,产生喜欢、喜爱、可爱的主观感受,转而认为感觉为美.4.审美活动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第二篇:基本性质教案分数的基本性质教案二小:李大连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利用它改变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而使分数的大小不变。

论美学中的审美活动

论美学中的审美活动

《论美学中的审美活动》美学是哲学的一部分,美学研究其重点是在艺术,不同的作品会给人不同的情感感受。

每个人的审美标准是不一样的,是不断发生变化的,是随着时代背景、年龄增长、自身品味等多方位因素不断变化的。

美同时因为感性认识、人的知觉等等多方面因素,美因此也是主观的。

那么研究审美活动研究者就可以从无功利的态度、适当的心理距离、移情三个审美活动产生的因素出发来分析它们的心理因素及其逻辑关系。

三者关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

当然,三者因素也有其独特的特殊性,作为研究者对其概念进行层层分析。

标签:无功利的态度;适当的心理距离;移情;审美活动审美活动产生的三种心理因素艺术作为人们主观欣赏世界万物的特殊角度,在其审美活动发生时所产生的心理因素对于研究者来说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在审美活动的过程中,欣赏者对于客观事物的看待角度所产生的心理因素主要有无功利的态度、适当的心理距离、审美移情三种。

其中,无功利的态度是指欣赏主体面对客观事物时,不以功利性的实用主义为目的的看待事物,不以现实欲望作为对待事物角度的推动;适当的心理距离是指欣赏主体在欣赏客观物象时,自身与对象之间所保持的距离,只有保持适当的、特定的距离时,才能对事物产生美感的欣赏;审美移情是指欣赏者将自身的情感注入到外物之上,赋予外物以情的状态,并将自身的情境与外物的品质相呼应。

这三者同为审美活动中重要的心理因素,但并非逻辑演变中的线性关系,而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但又彼此无法替代的。

无功利的态度美是感性的,是在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当中存在产生的。

当带有一种无功利的目的去发现美看待美,人的自我感受会是根据欣赏眼前的客观对象所带来的感受的,是一种直观感受。

感受者根据自身的情感特点感受愉悦或满足,而当观者带有实用性目的来欣赏美,那么美就变质了,就不是无功利的了,是带有实用性关系存在的。

当观者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空间带给他的感受或愉悦或兴奋或悲伤,都是没有实用性关系引起的情感波动,不怀着实用性目的、功利性的心就是无功利的态度。

审美美学知识点总结

审美美学知识点总结

审美美学知识点总结审美美学是文化和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体系,它对于人们对美的认知、判断和鉴赏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审美美学的研究和总结,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的价值和美的意义,从而更好地欣赏和鉴赏艺术作品,提高审美品位和审美能力。

本文将从美的概念、美的特征、美的类别、美的价值、美的鉴赏和美的表达等方面对审美美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美的概念1. 审美的概念审美源于希腊文“aisthesis”,意思是感觉、知觉,后来演变成指有关感觉和知觉的理论。

审美是对人们对美的认知和体验的研究,它涉及到美的概念、美的性质、美的特征、美的规律、美的价值、美的标准等方面。

2. 美的概念美是指对人们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愉悦感受。

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普遍性和共性的现象,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和客观标准。

美不仅是在艺术作品中体现的,还包括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个人行为等方面的美。

美是一种全面的表现形式,是一种在感性和理性上统一的现象。

二、美的特征1. 统一性美是一个整体,是各种感官和感受的统一体。

美是在感性和理性上统一的,是对感官和理智的统一体验。

美是一种完整的、和谐的、统一的系统。

2. 秩序性美是有序的,有一定的规律和秩序。

美包括对感官和理智的统一秩序,对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秩序,对美的统一秩序,对审美体验的统一秩序等方面。

3. 完整性美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是一种有机的、和谐的、完备的现象。

美的完整性既包括在艺术作品中的完整性,也包括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完整性。

4. 绝对性美是一种独特的、不可再生的、绝对的现象。

美所具有的绝对性包括对客观存在的绝对性、对价值的绝对性、对标准的绝对性等方面。

5. 相对性美是相对的,是根据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个人经验等来判断的。

美是有一定的相对性和多样性的。

三、美的类别美的类别是对美的形式、内容、风格、流派、类型等方面进行分类和归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惊芳心”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 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 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 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 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 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 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 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 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
衣或华丽颜色,同时没有这种装
饰的其他鸟类却不进行这样炫耀,
我们实在无法怀疑,这一种雌鸟
是对雄鸟的美好有所心领神会的。
因为到处的妇女都用鸟类的羽毛
来打扮自己,所以这等装饰品的美是无庸置辩 的。……如果雌鸟不能够欣赏其雄性配偶的美丽颜 色、装饰品和鸣声,那么雄鸟在雌鸟面前为了炫耀 它们的美所做出的努力和所表示的热望,岂不是白 白浪费掉了,这一点是不可能予以承认的。”
他看到了人的审美活动与动物游戏活动的 区别,发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深层联系, 说明审美的发生有其动物性的生理基础, 这符合生命进化的自然历史过程。
忽视了游戏向人的游戏转化的机制以及人 的游戏得以发生和进行的社会历史条件的 探讨。
巫术说
弗雷泽在《金枝》中,对原始巫术活动 作了极尽细致的研究他认为原始巫术活 动分为两种形式: 一种模拟巫术,在这种巫术中, 巫师仅通过模仿就实现任何他想 做的事; 另一种是接触巫术,施行这一巫 术通过曾为某人接触的物体而对 其本人施加影响。通过某种神秘 的感应,使物体不受时空限制而 相互作有。
在席勒看来,人之所以会产生游戏的冲动, 是因为生命力的盈余。
他认为人的审美的游戏根本上是一种想象力 的游戏。
“想象借助于这种游戏,企图创造一个自由 的形式,就最后一跃为审美的游戏了。”— —《美育书简》第二十一封信
在审美游戏中,人只追求自由、享受自由。
席勒试图从人的生命活动的独特性质去探 寻审美发生的直接精神动力,思路及结论 都值得肯定。
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 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 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 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 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 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 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 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 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 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 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一种具有久远历史的观点。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许多重要
的事情上,我们是摹仿禽兽,作禽兽的小 学生。从蜘蛛我们学会了织布和缝补,从 燕子学会了造房子,从天鹅和黄莺等歌唱 的鸟学会了唱歌。”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论崇高与 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中,也把审美活动与人 的本能联系起来,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
达尔文得出的结论 是:
“人和许多低于人 的动物对同样一些 颜色,同样美妙的 一些描影和形态, 同样一些声音,都 同样具有愉快的感 觉。”
“如果你问一个雄癞蛤蟆:美是什么?它会 回答说,美就是他的雌癞蛤蟆,两只大圆眼 睛从小脑袋里突出来,颈项宽大而平滑,黄 肚皮、褐色脊背。……如果你问魔鬼,他会 告诉你美就是头顶两角,四只蹄爪,连一个 尾巴。”
林黛玉由《牡丹亭》中两句唱词所引 发的复杂而细微的情感运动过程,从 感慨缠绵、侧耳细听——点头自叹、 心动神摇——心痛神驰、眼中落泪, 由听戏文过渡到对个人命运的深思, 而且随着对痛苦越来越深地体味和咀 嚼,她也一步步走向了对人生意味和 生命底蕴的深层解悟。这正是审美活 动过程的一种真实而典型的写照。
——伏尔泰《论美》,《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 P124-125
弗洛伊德:
人的本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就是性本能。 人的各种欲望在平常都被社会所压抑,这 种压抑使得人的本能欲望只能通过转移和 升华的方式以求发泄。他认为审美和艺术 的活动,就是人的性本能升华的一种基本 途径,在这中活动中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想 象的替代性满足。
审美活动不同于人类其它活动的突出 特点就在于它根本上是一种整体性的、 是从心灵感知和情感体验为表现的内 在生命活动和独特精神活动。
杜牧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西厢记》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戚继光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
一、审美发生理论概述
(一)生物本能说 认为审美的发生导源于人的某种本能,是
一类是要求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 另一类是要求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 前一种产生于崇高感,由后一种本能产生出
美感。
达尔文
提出了動物也有美感能力 的觀點。在《物种起源》 《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 中认为美是可能先于人类 社会而存在的,论证了对 于美的意识并非人类所独 有。
“如果我们看到一只雄鸟在雌鸟 之前尽心竭力地炫耀它的漂亮羽
“什么现象标志着野蛮人达到了人性呢?不 论我们对历史追溯到多么遥远, 在摆脱了动物状态奴役的一切民 族中,这种现象都是一样的:即 对外观的喜悦,对装饰和游戏的 爱好。”
席勒所说的游戏,是指人在摆脱了物 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 后所从事的一种真正自由的活动。
这种自由活动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它 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即 只是对事物的形象本身无所为而为地 进行观赏和玩味。因此,所谓游戏, 其实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这种研究拓展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 空间,说明审美的发生有其深厚的生 物性基础。
缺点:混淆和抹杀了动物的本能活动 与人的意识的生活活动之间质的区别, 甚至将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 另一方面,审美活动也包含社会性内 容,这就忽视了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 社会根源的探讨。
(二)游戏说
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 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 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