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次作业
南开17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2
南开17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答案217春学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50道试题,共50分)1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适合于()A.任何历史时代B.奴隶社会以后C.资本主义社会以后D.当代新科技革命以后满分:1分正确答案:D7.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劳动者的分工形式C.产品的分配方式D.商品的交换方式满分:1分正确答案:A1.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的是()A.血缘亲族关系B.政治思想关系C.阶级压迫关系D.社会生产关系满分:1分正确谜底:D4.社会改革实质上是()A.社会经济制度的根本变革B.社会政治制度的根本变革C.社会体制的改善与革新D.社会风气的改善与进步满分:1分正确答案:C12.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改动的C.可以任人创造的D.完全与人无关的满分:1分正确谜底:B6.人脑是()A.思维的机器B.思维的源泉C.思维的物资器官D.思维的物质外表满分:1分正确答案:C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满分:1分正确答案:B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C.事物的活动、变化、发展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满分:1分正确谜底:B5.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是()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创造物质B.意识决意物资,物资对意识有反作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D.物资决意意识,意识决意人脑满分:1分正确答案:C10.经济基础是一定社会中()A.生产力系统各要素的总和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满分:1分正确答案:D11.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A.国度政权的性质决意的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意的C.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的D.生产力的性质直接决定的满分:1分正确谜底:C12.真理与谬误的本质区别在于()A.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B.真理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谬误是自己头脑里存在的C.真理是相对的,谬误是绝对的D.是否正确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满分:1分正确谜底:D3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A.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为现实的生产力B.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C.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D.科学技术是间接现实的生产力满分:1分正确答案:A14.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是否显著、激烈B.是否迅速明显C.是否超出度的界限D.是否引起事物变化满分:1分正确答案:C15.矛盾是反映()A.事物之间互相对立,互相排斥、互相否定关系的范畴B.主体和客体之间互相对立的范畴C.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对峙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基本哲学范围D.对峙面之间互相联系、互相转化关系的范围满分:1分正确答案:C16.假象是指()A.正面地间接地表现本质的现象B.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C.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D.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的现象满分:1分正确答案:B17.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归根到底是()A.生产劳动发展史B.阶级斗争发展史C.国家政权更迭史D.宗教变迁史满分:1分正确答案:A18.哲学的基本家数是()A.古希腊哲学和古印度哲学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C.历史主义和机会主义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满分:1分正确答案:D19.一切以条件为转移,这是()A.否认客观能动性的观点B.机械唯物论的观点C.形而上学绝对主义的观点D.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满分:1分正确答案:D3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现象表现本质的规律满分:1分正确答案:A21.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理论前提是()A.社会存在决意社会意识B.社会历史是不断进步的C.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D.社会历史是人们的活动创造的满分:1分正确答案:A31.根据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可以把社会意识划分为()A.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B.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C.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D.先进意识和落后意识满分:1分正确答案:C32.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一般变化B.运动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量变满分:1分正确谜底:C49.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整体和部分的关系C.共性和本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满分:1分正确谜底:A25.下列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A.自然科学B.哲学和宗教C.政治思想D.道德和艺术满分:1分正确答案:A26.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人口因素C.天文环境D.社会风气满分:1分正确答案:A2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满分:1分正确答案:D21.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北语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满分答案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
正确答案:C
11.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体制
?
正确答案:C
1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正确答案:ABD
5.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
A.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
正确答案:ABC
三,判断题
1.资本积累是推动资本主义灭亡的物质条件
A.实践特点决定的
B.主观需要决定的
C.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
D.真理本性决定的
?
正确答案:AD
3.资本主义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固定资本
?
正确答案:ACD
4.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取垄断利润
?
正确答案:D
15.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
正确答案:D
16.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练习题第二章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单项选择题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A .只要参加、实践活动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 .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B .每个人的认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D .书本上的常识不是从实践中得来的2.当代,自然科学的开展日新月异,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
这是由〔A .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决定的〕B .正确的科技政策决定的C .环境和资源状。
况决定的D .出产实践的需要决定的3 .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不雅反映C .认识是主体头脑中固有的D.认识是绝对不雅念在头脑中的显现4 .感性认识的形式是〔A .概念、判断、推理C.阐发和综合〕B .感觉、知觉、表象.总结和概括D5.理性认识的形式是〔A .感觉、知觉、表象C.概念、判断、推理〕B .感觉、阐发、$合D 、识记、联想、判断6 .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需要颠末两次飞跃。
以下各项属于第二次飞跃的是〔〕A.查询拜访研究,了解情况C .精心安排,制定方案7.一个认识的完整过程是〔B .深入思考,形成理论D .执行方案,付诸实践〕A .感性认识一理性认识一感性认识B .实践—认识一实践C .认识一实践一认识D .概念一判断一推理8. 整个人类的认识是〔A .有限与无限的统一C .感性与理性的统一〕B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D .正确与错误的统一9 .两条底子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 .可知论与不成知论B .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 .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 .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10 .驳倒不成知论最有力的论据是〔〕A .指出物质是可以通过感觉感知的B .指出感性认识可以上升到理性认识C .指出人的认识可以透过现象揭示本质D .指出社会实践可以证明人能够正确认识客不雅世界11.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最底子的关系是〔A. 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B. 反映与被反映的的关系C. 彼此依存的关系〕D.彼此作用的关系12.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掉臂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类似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错误B.类似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了C .类似唯理论的错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13 .有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才是可靠的,抽象的理论是不成靠的,这在认识论上犯了〔〕A .唯理论的错误C .形而上学的错误B .经验论的错误D .主不雅唯心主义的错误14.真理和谬误的区别在于〔〕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 .真理是不变的,谬误是可变的C .真理来源于实践,谬误是主不雅自生的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15 .任何科学理论都不克不及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竭斥地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14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核心是【A】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参与的C反对帝国主义D反对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B】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A武装斗争B农民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D土地革命3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D】A开展工农运动B开展地下斗争C开展合法斗争D开展武装斗争4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起点的不平等条约是【A】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D】A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B它是以工农为主的人民大众革命C它以反帝反封建作为两大革命任务D它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6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是【C】A党指挥枪,保证党的绝对领导B依靠人民群众,为群众服务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为人民打仗,为人民扛枪7“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革命根据地建设D党的领导8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到【B】A100万人B200万人C300万人D400万人9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B建立工农专政C推翻资本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10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把“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B】A民族共和国B人民共和国C中华共和国D自由共和国11中国共产党决定人民军队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游击军和游击战的会议是【B】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2奠定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基础的是【A】A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B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三湾改编D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13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的体制是【D】A领导和群众相结合B军队和地方相结合C军官和士兵相结合D正规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14消灭敌人和夺取或收复失地的主要手段是【A】A战略进攻B战略防御C打阵地战D打游击战151927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A】A工农共和国B人民共和国C民主共和国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6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著作是【C】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将革命进行到底》D《论人民民主专政》17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18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时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B】A刘少奇B毛泽东C周恩来D任弼时19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下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这是从【A】A九·一八事变变开始的B华北事变开始的C七·七事变开始的D八·一三事变开始的20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主要根据是【A】A在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B人民军队主要是农民,战争主要在农村开展C游击战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D中国的地理环境便于开展游击战,不适合大规模的阵地战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北交14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二答案
北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
A. 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
B. 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
C. 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
D. 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正确答案:C
2.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B
3.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 人类需要和欲望的日益增长
B. 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C. 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D. 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正确答案:D
4. 在唯物史观看来人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
A. 物质利益关系
B. 血缘亲情关系
C. 道德关系
D. 友情关序
正确答案:A
5.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 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正确答案:D
6. 一切哲学都是
A.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 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北交20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二_44582答案
(单选题)1: 人口的最优化是指
A: 人的素质高
B: 人口越多越好
C: 人口越少越好
D: 人口同社会生产的发展保持最恰当的比例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2: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A: 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
B: 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
C: 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
D: 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3: 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A: 概念、判断、推理
B: 感觉、知觉、表象
C: 抽象性、间接性
D: 形象性、直接性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4: 宗教的作用在于
A: 人民的精神支柱
B: 个人身心健康的保证
C: 麻痹人民的鸦片
D: 民族团结的纽带
正确答案: C
(单选题)5: 人猿相揖别的根本标志是
A: 直立行走
B: 手脚分工
C: 抽象思维
D: 制造工具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6: 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
A: 发现真理
B: 改造世界
C: 揭示客观真理
D: 创立科学理论
正确答案: B
(单选题)7: 实践是指
A: 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姓名:吴远林学号:1205116141、如何理解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答:(1)认识的发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发生的自然史因素和社会因素结合起来,从实践出发,认为以工具性为主要特征的劳动在认识的发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首先,劳动实践的发生和发展为人类认识活动的发生提供必要性和可能性。
从认识的发生可以看出,人的认识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
而对于有认识能力的人来说,他的认识的产生和发展仍然是由实践决定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动力。
(2)认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立了能动的反映论,科学地揭示了认识的本质,其主要内容是:第一,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认识是以客体为原型的,认识一定含有反映或摹写客体的内容。
第二,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性过程。
包括一定的选择性、重构性,而不是简单的、直接的摹写。
第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它是通过主体能动地改造客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
2、如何理解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答:(1)认识过程的多次反复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仅仅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循环,是不能达到的,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原因在于人的认识总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
其一,受到客观事物发展程度的限制。
其二,受到生产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
其三,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性格特征等主体因素,也影响和限制着人们正确全面地认识事物。
(2)认识过程的无限性。
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符合,认识运动就基本完成了。
然而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又没有完成。
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在空间上,客观世界存在的事物是无限多样的,层次和联系是没有穷尽的;在时间上,事物发展的这一过程向另一过程的推移转变也是无限的,旧过程结束了,又开始新过程,新事物层出不穷。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作业题2答案及解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业题2答案及解析(课程代码:03709 )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 )A.英国古典哲学B.古罗马哲学C.德国古典哲学D.古希腊哲学知识点章节:绪论-1P40难度: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产生最直接、最重大影响的,是德国古典哲学。
2.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D)。
A.解放思想B.求真务实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知识点章节:绪论-2P49难度:易解析:选D。
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3.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在于如何回答(C )A.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可否被认识的问题C.世界的存在是怎样的问题 D.世界有否统一性的问题知识点章节:1-1P61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区别。
与哲学基本问题相联系的,还有世界如何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以联系、发展的状态存在,还是以孤立、静止的状态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区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4.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知识点章节:1-1P62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C。
本题考查的是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意识决定物质,意识决定一切,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5.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A)。
A.时间具有一维性B.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C.时间具有有限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知识点章节:1-1P65难度:中等偏易解析:选A。
本题考查的是时间的特征。
时间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总是朝着一个方向向前发展。
即具有不可逆性。
如“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讲的就是不可逆。
6.朱熹提出的“理在事先”,“理”乃是“天地万物之根”等观点是(D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知识点章节:1-1P62难度:中等偏难解析:选D。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二次作业
姓名:159****2022班级:202209学期成绩:100分∙A、科学性∙B、革命性∙C、实践性∙D、阶级性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2.5分2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A、物质的观点∙B、运动的观点∙C、实践的观点∙D、发展的观点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方向和道路∙B、形式和状态∙C、结构和功能∙D、源泉和动力正确答案:A我的答案:A得分:2.5分4有这样一道数学题:“90%×90%×90%×90%×90%=?其答案是约59%。
90分看似一个非常不错的成绩,然而,在一项环环相扣的连续不断的工作中,如果每个环节都打点折扣,最终得出的成绩就是不及格。
这里蕴含的辩证法道理是()∙A、肯定中包含否定∙B、量变引起质变∙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D、可能和现实是相互转化的正确答案:B我的答案:B得分:2.5分5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身监禁。
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4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伽利略平反。
这说明()∙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得分:2.5分6“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A、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B、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C、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D、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8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A、唯心主义的观点∙B、折中主义的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正确答案:C我的答案:C得分:2.5分9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作业2
综合作业21.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分)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标准答案:C2.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本题分)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标准答案:C3. (单选题)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本题分)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标准答案:B4. (单选题)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本题分)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标准答案:D5. (单选题)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本题分)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标准答案:C6. (单选题)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本题分)A、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的水平标准答案:C7. (单选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本题分)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标准答案:A8. (单选题)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本题分)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标准答案:C9. (单选题)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本题分)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标准答案:A10.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1.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满分:2分正确答案:D2.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最高标准B.唯一标准C.必要标准D.价值标准满分:2分正确答案:A3.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C.国体D.意识形态满分:2分正确答案:B4.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阶层生理和民族生理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满分:2分正确答案:C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满分:2分正确答案:C6.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C.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D.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满分:2分正确答案:D7.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思想关系D.家庭关系满分:2分正确答案:B8.现象是()。
A.事物内在的联系B.事物稳定的接洽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满分:2分精确答案:C9.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宗教思想B.政治思想C.艺术D.道德满分:2分正确答案:B10.历史上良好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满分:2分精确答案:C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理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满分:2分精确答案:B12.以下现象属于因果接洽的是()。
川大16年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2答案
川大16年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2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5 分,共5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 C )。
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况怎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 C )。
A.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B.事物在联系中运动变化C.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事物的客观实在性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 A )。
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普遍联系的规律4.唯物辩证法的范畴是( D )。
A.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B.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C.内容是主观的,形式是客观的D.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5.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 A )。
A.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物B.它是正确区分事物的基础C.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基础D.它是科学分门别类的客观依据6.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或然率就是对( B )。
A.可能性在质上的科学说明B.可能性在量上的科学说明C.可能性在质量结合上的科学说明D.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科学说明7.包含在现实事物之中的,预示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现的东西,称之为( D )。
A.偶然性B.必然性C.现实性D.可能性8.现象和本质是揭示( B )。
A.事物的外部矛盾和内部矛盾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B.事物的内在要素和表现方式的一对范畴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的一对范畴D.事物的先后相继,彼此制约关系的一对范畴9.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 C )。
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10.一切现象都是必然的,客观世界不存在偶然性,这种观点是( D )。
A.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B.相对主义的诡辩论C.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D.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11.假象是指( D )。
四川大学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2附标准答案
B.直线性、循环性和盲目性
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不彻底性
D.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看问题
正确答案:C
7.意识是“客观存的主观映象”是指( )。
A.意识是沟通客观和主观的桥梁
B.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
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它的内容是主观的
D.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它的形式是主观的
四川大学2020年春季《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核作业2附标准答案
试卷总分:100 得分:0
一、 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显著特点是( )。
A.科学性和阶级性
B.原则性和灵活性
C.实践性和阶级性
D.科学性和革命性
正确答案:C
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 )。
正确答案:ABCE
4.形式对内容的反作用表现为( )。
A.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与之相适应的内容
B.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
C.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就阻碍内容的发展
D.形式对内容起决定作用
E.任何形式都始终有利于内容的发展
正确答案:BC
5.因果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为( )。
E.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正确答案:BCDE
三、 判断题 (共 15 道试题,共 30 分)
1.在哲学史上第一次科学地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完整概括和论证的是恩格斯。
A.对
B.错
正确答案:A
2.对事物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个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
西北大学陕西工运函授站练习作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姓名学号专业年级《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第一次作业一、简答题1,简述哲学及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2,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历史形态。
3.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4,简述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基本观点及辩证法发展的历史形态。
5,简述现代科技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
6,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二、辨析题1.世界统一于存在。
2.电脑能够思维,最终会超过人的思维从而统治人类。
3.意识的本质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4.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5、正确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错误意识不反映客观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概论》作业第二次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A事物的普遍联系B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C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内部矛盾D经过量变过渡到质变(2)在可联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者否认联系的()A客观性B主观性C多样性D必然性(3)“一切以条件、时间和地点为转移”的说法是()观点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唯物辩证法(4)唯物辩证法说的联系是有条件的,这种条件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改变的C可以任人创造的D完全与人无关的(5)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规律A质量互变B对立统一C世界普遍联系D否定之否定(6)新事物是指()的事物A刚刚诞生的事物B形式上的新发展C比较弱小D符合发展规律(7)我国汉朝的董仲舒说,“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
这是()观点A唯物论B唯心论C辩证法D形而上学(8)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联系构成运动和变化,而形而上学则()A只承认联系,否认发展B只承认发展,否认联系C从否认联系到否认运动、变化和发展D只承认运动,否认联系和发展(9)把宇宙中的各种物质运动归结为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五种基本运动形式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黑格尔D达尔文(10)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构成了()A唯物辩证法的全部内容B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C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的主干D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二、多项选择题:(1)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A机械运动B物理运动C化学运动D生物运动E社会运动(2)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认为()A联系是相互区别的具体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B事物之间不存在确定的界限C事物之间的联系以承认具体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为前提D事物之间的界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E事物之间存在固定不变的界限(3)联系的多样性的主要形式有()A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B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C真实联系和虚假联系D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E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4)系统论等横断科学的出现()了辩证法A证实B否定C扬弃D代替E丰富(5)各种运动形式能相互区别,是因为它们()A具有不同的物质基础B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矛盾C具有各自不同的特殊规律D具有统一的物质主体E具有简单运动形式的基础(6)规律是事物或现象的()联系A本质B必然C内在D稳定E客观(7)对改革中出现的新事物的态度是()A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B为它的成长鸣锣开道C全面肯定D促使其日臻完善E放任自流(8)把社会运动形式归结为生物运动形式的是()A唯物辨证的方法B科学的研究方法C还原论的错误方法D抹杀各种运动的区别的方法E利用不同运动形式的联系来研究社会的方法(9)唯物辩证法所讲的联系具有()A普遍性B客观性C条件性D反复性E具体性(10)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的关系是()A规律包含了范畴B规律包含于范畴之中C规律离不开范畴D规律体现了范畴E范畴体现了规律三、论述题1,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2,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7至11章,回答下列问题:一、判断题(判断“正确”或“错误”,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
)1、“吃梨子”也是一种实践活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2、一切唯物主义的认识论都是能动的反映论。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3、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其内容却是客观的。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4、唯心史观的两大缺陷:没有发现思想背后的物质原因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5、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7、群众路线实际上也是一种认识路线。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8、群众路线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请判断:( A )A、正确B、错误9、“自由王国”就是没有任何约束的社会状态。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10、“按需分配”就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请判断:( B )A、正确B、错误二、单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10分)1、人们认识的起点是(C )。
A、客观事物B、社会意识C、感觉D、理性认识2、实践是指(C )。
A、人们主观的活动B、人们的一切运动C、人们改造、保护和恢复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活动D、人们适应环境的活动3、“认识有待于深化、认识的感性阶段有待于发展到理性阶段”这一表述体现了认识论中的( A)。
A、辩证法B、唯物主义C、唯心主义D、可知论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B )。
A、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B、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环境和社会本身的关系问题D、社会经济和社会政治的关系问题5、社会历史观是(A )。
A、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根本观点B、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观念C、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基本观念D、人们关于社会历史的特殊观念6、经济结构是指( A )。
A、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分配关系及消费关系C、生产资料所有制D、经济因素7、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可以表述为( D )。
A、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政治决定经济C、政治和经济互相决定D、政治制度决定经济基础8、社会形态是( D)。
A、社会存在各个方面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和政体的统一D、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总和9、共产主义的实现需要( A )。
A、辛勤劳动B、耐心等待C、事事关心D、大力宣传10、社会基本矛盾中最活跃的因素是(C )。
A、经济基础B、生产关系C、生产力D、上层建筑三、多选题(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将字母写在括号里。
每题2分,共30分。
)1、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D )。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E、实践由认识指导的2、夸大理性认识,否认感性认识,会导致( BE )。
A、唯物论B、经验论C、唯心主义唯理论D、唯物主义唯理论E、教条主义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论,是因为( CD )。
A、它是唯物主义经验论B、它是唯物主义可知论C、它将实践引入认识论D、它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E、它将科学引入认识论4、认识的辩证过程包括(BCE )。
A、从实践到认识B、从已知到未知C、从唯心主义经验论到唯物主义经验论D、从不可知论到可知论E、从认识到实践5、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 BCD )。
A、生产方式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根本标志B、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C、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D、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和社会形态的更替E、生产方式决定自然界的变迁6、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表现在(ACE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B、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创造历史C、是否承认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是否承认社会与个人的关系E、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作用7、马克思主义认为,下列属于社会发展五种形态的是:( CDE )。
A、农耕社会B、阶级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共产主义社会8、国家的对内职能有:( AC )。
A、政治统治B、经济建设C、社会管理D、组织学习E、劳动致富9、有关“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作用机制”是( ABCE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是一个辩证过程D、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是内容E、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基本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适合10、构成社会基本矛盾的因素有( ABD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经济基础)C、意识形态D、上层建筑E、政治11、下面属于“群众观点”的是( ABCE )。
A、相信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D、把人群众当作英雄E、向人民群众学习12、智能化生产力包括:( ABD )。
A、以白领阶层为主的劳动者B、由计算机控制的全自动化制造系统即劳动工具C、全智能的劳动资料D、以“人造物”为主的劳动对象E、全智能的生产流水线13、人的全面发展是指:( AB )。
A、整个人类都得到全面发展B、人的各方面素质和潜能的普遍提高和充分发展C、内部和外部都得到全面发展D、物质利益得到全面提高E、产品分配更加全面14、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包括:( ABE )。
A、以人的依赖关系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B、人、财、物充分发展的历史阶段C、以物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发展阶段D、物质利益得到全面提高的历史阶段E、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历史阶段即共产主义阶段15、共产主义的主要目标包括:( ABCD )。
A、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充分涌流B、生产资料公有制C、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度平等D、按需分配E、共产主义道德水平普遍提高四、思考题(结合工作和生活实际展开论述,每题不少于500字。
每题10分,共50分):1、试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实践第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它要解决的就是“实践和认识”之间的矛盾,要提示“实践和认识”的矛盾运动规律。
“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这个标题去掸子“实践”这个词“实践”是个重要范畴。
那么“实践第一”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和目的,人的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2、实践活动的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活动为认识提供手段。
3、实践使得认识得以生产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从人类的社会实践这个角度来研究人的认识产生的过程,没有实践就没有认识。
4、实践是检验认识直属的唯一标准,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的思维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答: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运动界分享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运动的根本标志,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社会运动的物料承担者。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
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着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智能化”生产力对生产关系产生了哪些影响?答:从企业来看,首领阶层跟企业老板的关系和过去蓝领阶层工人跟企业老板的关系也有很大不同,关系越来越平等,老板对白领工人特别是主要的技术骨干,不仅在态度上要好,还要给他很高的薪水,如果需要的话,还要给他股份,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企业内部也有按劳分配,也有按资分配,是多元化的一种分配体系。
这使得人们的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由这个生产关系决定的整个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合理化、平等化、智能化和生产力对社会关系的影响,主要是生产方面的,以这些关系为基础,会影响到其他的关系,例如:上述经济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政治的变化,政治上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民主,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这是我们政治文化的一个表现。
4、根据唯物史观,社会基本规律有哪些?答:按照唯物史观点,它是由社会基本矛盾来决定的。
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因此叫做社会的基本矛盾。
人类社会的每一个阶段,从原始社会一直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都贯穿这两对基本矛盾,由于这两对基本矛盾的作用,也产生了两条社会发展规律。
那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辩证过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5、如何理解“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历史唯物主义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角度出发,把人民群众看做是社会存在——社会特质条件的最主要的创造者,从这个角度考虑,社会发展的主体动力应该是人民群众。
主要体现:人民群众是社会特质财富和先进生产力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的决定力量,承认群众创造历史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