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题
系统分析与设计考试试卷09(OK版)abc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提纲.一. 判断题(每题1分,共15分).1,(√)文档是软件产品的一部分,没有文档的软件就不称其为软件。
.2,(×)企业管理的组织职能是为各级组织确定目标和拟定为达到此目标的行动方案,并制定各种计划。
.3,(×)需求规格说明书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也可以作为软件可行性分析的依据。
.4,(√)数据处理一般不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
.5,(√)文件与数据库在数据组织中并非属于同一层次。
.6,(×)计划工作的首要任务是用计算机进行反复计算。
.7,(√)计划指标指的是在计划中规定的、用数字表示的企业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各方面的预期目标。
.8,(×)系统设计阶段的任务是按照系统分析阶段提出的逻辑模型的要求进行具体的逻辑设计。
.9,(√)为了达到系统灵活性的目的,在系统设计中应尽量采用模块化结构。
.10,(×)功能模块是程序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它总是比程序小。
.11,(×)操作员在键盘上按单据输入数据,如发现单据上数据有错应立即改正后输入。
.12,(√)系统设计阶段的信息系统处理流程图是信息系统流程图的进一步具体化。
.13,(×)程序调试时应当用正常数据进行调试,不应用错误数据去调试。
.14,(×)一个成功的项目唯一提交的就是运行程序。
.15,(×)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若能推迟暴露其中的错误,则为修复和改正错误所花费的代价就会降低。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 共10分).1,数据( B ). A.就是信息B.经过解释成为信息 C..必须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 D.不经过加工也可以称作信息.2,通常高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与基层管理提出的决策问题相比,在结构化程度上(B )A. 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高于基层的. B. 高层管理的决策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低于基层的. C. 两者在结构化程度上没有太大差别 D. 以上A,B,C.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大作业
NANCHANG UNIVERSITY小组概况组号:第 组 学号姓名班级 分工组长 8000113177 高爽超 软工133班 ERP 系统的架构,UML 绘制 组员 8000113166 罗崇飞 软工133班 设计模块的负责 组员 8000113174 方赖杨 软工133班 类间关系模块的负责 组员8000113136李根华软工133班 用例模块的负责课程名称: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题 目: ERP 系统 任课教师: 刘老师提交时间: 2015年 6 月 21 日 学 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目录一、前言 (5)1.背景说明 (5)2.需求分析 (5)二、系统模块划分及功能 (5)1.模块划分 (6)1.1基础数据维护模块 (6)1.2信息查询模块 (6)1.3生产管理模块 (6)1.4销售管理模块 (7)1.5采购管理模块 (7)1.6仓库管理模块 (7)1.7数据库管理模块 (7)2.各子系统的功能 (7)2.1管理者子系统 (7)2.2财务子系统 (8)三、用例图 (8)1.主用例图 (8)2.ERP系统界面 (8)3.系统管理模块 (9)3.1数据库管理模块 (9)3.1.1员工信息管理 (10)3.1.2客户信息管理 (10)3.1.3订单信息管理 (10)3.1.4产品信息管理 (11)3.1.5报表信息管理 (11)3.2基础数据维护模块 (12)4.信息查询模块 (12)5.生产管理模块 (13)6.销售管理模块 (14)7.采购管理模块 (14)8.仓库管理模块 (15)9.财务管理模块用例图 (16)四、活动图 (16)1.数据库管理 (16)2.基础信息维护 (16)2.1添加员工信息 (17)2.2修改员工信息 (17)2.3添加订单信息 (18)2.4修改订单信息 (19)2.5添加产品信息 (19)2.6修改产品信息 (20)3.信息查询 (21)3.1订单信息查询 (21)3.2客户信息查询 (22)3.3员工信息查询 (22)3.4产品信息查询 (22)3.5报表查询 (23)4.生产管理 (24)5.销售管理 (25)6.采购管理 (25)7.仓库管理 (27)五、序列图 (28)1.数据库管理 (28)1.1信息添加 (29)1.2信息修改 (30)1.3信息删除 (31)2.基础数据维护 (31)2.1添加员工信息 (32)2.2修改员工信息 (33)2.3添加订单信息 (34)2.4修改订单信息 (35)2.5添加产品信息 (36)2.6修改产品信息 (37)3.信息查询 (38)4.生产管理 (38)5.销售管理 (39)6.采购管理 (39)7.仓库管理 (40)六、类图 (41)1.基础数据维护 (41)2.数据库管理 (42)3.信息查询 (43)七、状态图 (44)1.基础数据模块 (44)2.数据库模块 (45)3.信息查询模块 (45)八、组建图 (46)九、布局图 (47)十、数据模型图 (47)1.基础数据维护 (47)2.数据库管理 (48)十一、设计模式 (49)1. 创建型设计模式 (49)2. 结构型设计模式 (49)3. 行为型设计模式 (49)十二、用户界面 (50)一、前言1.背景说明企业资源计划或称企业资源规划简称ERP(Enterprise ResourcePlanning),由美国著名管理咨询公司Gartner Group Inc.于1990年提出来的,最初被定义为应用软件,但迅速为全世界商业企业所接受,现已经发展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之一。
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一(上午试题)
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一(上午试题)系统分析师考试是软考中一项高级资格考试科目,考试一共分为三门:基础知识、案例分析及论文。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系统分析师历年考试上午真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试题 1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_?_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不应包括_A_。
进行需求分析可使用多种工具,但_B_是不适用的。
在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是_C_。
需求规格说明书的内容不应包括_D_,该文档在软件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作用不应包括_E_。
A:①问题分解②可靠性与安全性要求③结构化程序设计④确定逻辑模型B:①数据流图(DFD)②判定表③PAD图④数据字典C:①要让软件做什么②要给该软件提供哪些信息③要求软件工作效率怎样④要让软件具有何种结构D:①对重要功能的描述②对算法的详细过程描述③对数据的要求④软件的性能E:①软件设计的依据②用户和开发人员对软件要做什么的共同理解③软件验收的依据④软件可行性分析的依据试题 2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_?_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高级语言编译程序常用的语法分析方法中,算符优先分析法和LR 分析法属于_A_分析方法;递归子程序法属于_B_分析方法,它要求文法不能含有公共_C_和_D_。
编译程序中代码优化的目的之一是提高目标程序的执行效率,对_E_中的代码,通常可采用代码外提和运算强度削弱等技术实施优化。
A 、B :①自左向右 ②自右向左 ③自底向上 ④自顶向下⑤自内向外 ⑥自外向内C 、D :①递归②左递归 ③右递归 ④因子 ⑤左因子 ⑥右因子E : ①基本块 ②循环③子程序 ④分支试题 3从供选择的答案中,选出应填入下面叙述中_?_内的最确切的解答,把相应编号写在答卷的对应栏内。
关系数据库的规范理论是针对_A _的问题设计的,这种理论适合于_B _,到目前为止规范理论已提出了多种范式,但实际应用中,一般只要达到_C_,数据库模式就有较好的性能。
2022年职业考证-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AB卷(带答案)试题号:64
2022年职业考证-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AB卷(带答案)一.综合题(共15题)1.单选题各种线性规划模型都可以将其标准化。
线性规划模型标准形式的特点不包括()。
问题1选项A.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化(或最小化)B.约束条件都是线性等式C.约束条件中的常数系数均为非负D.所有的决策变量均为非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线性规划相关知识。
线性规划的标准型(standard form of linearprogramrmng)是线性规划模型的标准形式。
其主要特征为:(1)目标函数为极大化类型;(2)所有的约束条件都是等式;(3)所有约束方程右端的常数都是非负的,C选项描述不够准确;(4)所有决策变量都是非负的。
2.案例题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某软件企业拟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开发一套体育用品在线销售系统,在系统分析阶段,“提交订单”用例详细描述如表1—1所示。
【问题1】(9分)面向对象系统开发中,实体对象、控制对象和接口对象的含义是什么?【问题2】(10分)面向对象系统分析与建模中,从潜在候选对象中筛选系统业务对象的原则有哪些? 【问题3】(6分)根据题目所示“提交订单”用例详细描述,可以识别出哪些业务对象?【答案】【问题1】(1)实体对象:用来表示业务域的事实数据并需要持久化存储的对象类型;(2)控制对象:用来表示业务系统中应用逻辑和业务规则的对象类型;(3)接口对象:用来表示用户与系统之间交互方式的对象类型。
【问题2】(1)去除具有相同含义的对象;(2)去除不属于本系统范围内的对象;(3)去除没有特定独立行为的对象;(4)去除含义解释不清楚的对象;(5)去除属于另一个对象属性或行为的对象。
【问题3】会员、商品、购物车、订单、配送信息、支付记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面向对象分析与建模相关知识及应用。
【问题1】面向对象系统开发过程中,按照对象所承担的职责不同,可以将对象分为实体对象、控制对象和接口对象。
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
2019年系统分析师考试真题(上午)1、面向对象分析中,一个事物发生变化会影响另一个事物,两个事物之间属于()。
A、关联关系B、依赖关系C、实现关系D、泛化关系2、关于用例图中的参与者,说法正确的是()。
A、参与者是与系统交互的事物,都是由人来承担B、当系统需要定时触发时,时钟就是一个参与者C、参与者可以在系统外部,也可能在系统内部D、系统某项特定功能只能有一个参与者3、在线学习系统中,课程学习和课程考试都需要先检查学员的权限,“课程学习”与“检查权限”两个用例之间属于();课程学习过程中,如果所缴纳学费不够,就需要补缴学费,“课程学习”与“缴纳学费”两个用例之间属于();课程学习前需要课程注册,可以采用电话注册或者网络注册,“课程注册”与“网络注册”两个用例之间属于()。
A、包含关系B、扩展关系C、泛化关系D、关联关系A、包含关系B、扩展关系C、泛化关系D、关联关系A、包含关系B、扩展关系C、泛化关系D、关联关系4、非对称加密算法中,加密和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下面的加密算法中()属于非对称加密算法。
若甲、乙采用非对称密钥体系进行保密通信,甲用乙的公钥加密数据文件,乙使用()来对数据文件进行解密。
A、AESB、RSAC、IDEAD、DESA、甲的公钥B、甲的私钥C、乙的公钥D、乙的私钥5、用户A从CA获取了自己的数字证书,该数字证书中包含为证书进行数字签名的()。
A、CA的私钥和A的公钥B、CA的私钥和A的私钥C、CA的公钥和A的公钥D、CA的公钥和A的私钥6、数字签名是对以数字形式存储的消息进行某种处理,产生一种类似于传统手书签名功效的信息处理过程。
数字签名标准DSS中使用的签名算法DSA是基于ElGamal和Schnorr两个方案而设计的。
当DSA对消息m的签名验证结果为True,也不能说明()A、接收的消息m无伪造B、接收的消息m无篡改C、接收的消息m无错误D、接收的消息m无泄密7、甲公司委托乙公司开发一种工具软件,未约定软件的使用权、转让权及利益分配办法,甲公司按规定支付乙公司开发费用。
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备考习题40题解析
《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备考习题40题解析》软考高级系统分析师考试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认证考试,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考,我们精心准备了40 道典型的备考习题,并进行详细的解析。
一、需求分析与建模1. 在进行需求调研时,以下哪种方法最适合获取用户对系统性能的要求?A. 问卷调查B. 面谈C. 观察D. 原型法答案:B解析:面谈可以直接与用户交流,深入探讨系统性能等方面的需求。
2. 以下哪项不是用例图的主要元素?A. 参与者B. 用例C. 关系D. 类答案:D解析:类不是用例图的元素,用例图主要由参与者、用例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
二、系统设计3. 在系统架构设计中,以下哪种架构风格最适合高并发的在线交易系统?A. 分层架构B. 微服务架构C. 事件驱动架构D. 管道-过滤器架构答案:B解析:微服务架构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容错性,适合处理高并发的交易场景。
4. 数据库设计时,为了提高查询性能,通常会建立索引。
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建立索引?A. 经常作为查询条件的字段B. 数据量少且更新频繁的字段C. 外键字段D. 唯一性约束的字段答案:B解析:数据量少且更新频繁的字段建立索引可能会降低性能,因为更新操作会频繁维护索引。
三、项目管理5. 项目进度管理中,关键路径法的主要作用是?A. 确定项目的最短工期B. 识别项目的关键活动C. 计算项目的总时差D. 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关键路径法可以确定项目的最短工期、识别关键活动和计算总时差。
6. 风险管理中,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不包括?A. 头脑风暴法B. 德尔菲法C. 检查表法D. 蒙特卡罗模拟法答案:D解析:蒙特卡罗模拟法主要用于风险定量分析,而不是风险识别。
四、算法与数据结构7. 以下哪种排序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最低?A. 冒泡排序B. 插入排序C. 快速排序D. 归并排序答案:D解析:归并排序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其他三种算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O(n^2)。
《系统分析与设计技术》练习题(选择)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第一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一、选择题A.单选题1.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信息化是指( D)。
A.计算机和网络的应用规模与效益不断增长的过程B.计算机硬件产业、软件产业、信息服务产业不断发展的过程C.社会上进行交换的信息量不断增长的过程D.人们的信息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以致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过程2.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应参与( D )。
A.系统规划 B.系统设计 C.系统分析 D.系统开发和运行全过程B.多选题1. IT项目风险识别的方法有(ABCD )。
A.专家调查法 B.面谈或访谈法 C.鱼骨图法 D.风险分解结构法第二章信息系统工程体系一、单选题1.用户开发应用系统的主要手段是(A )。
A.生命周期法 B.原型法 C.第四代语言D.面向对象方法2.系统规划的主要任务是( A )。
A.明确组织的信息需求、制定系统总体结构方案B.对系统进行经济、技术和使用方面的可行性研究C.选择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方案D.确定软件系统的模块结构3.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在时间上被分解成四个顺序的阶段,分别是初始阶段,细化阶段,构造阶段和交付阶段,每个阶段结束于一个主要的里程碑,构造阶段结束时的里程碑是( B)。
A.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 B.初始功能里程碑C.产品发布里程碑 D.生命周期结构里程碑4.RUP中的软件生命周期中初始阶段结束时的里程碑是( D)。
A.初始功能里程碑 B.生命周期结构里程碑C.产品发布里程碑 D.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5.在原型法中,原型是开发系统的( A)。
A. 反映用户最基本需求的可以运行的实验模型B. 某一主要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物理模型)C. 反映用户需求的逻辑模型D. 反映用户全部需求符合系统开发规范的应用软件程序6.信息系统开发方法有哪些( A )。
A. 原型法B. BSP法C. CSF法D. CASE法B.多选题1. 对于结构化设计思想的描述( ABC )是正确的。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选择题1.D2.C3.D4.C5.B6.D7.C8.B9.D10.A11.B12.A13.B14.D15.A16.B17.A18.D19.C20.A21.D22.B23.B24.D25.D26.B27.B28.A29.A30.C31.A32.B33.A34.B35.B36.A37.B38.A39.A40.C41.A42.C43.C44.D45.A46.B47.D48.C49.D50.C51.C52.A53.D54.B55.A56.A57.D58.A59.D60.A61.B62.D63.C64.A65.A66.C67.C68.A69.D70.A71.D72.A73.C74.A75.D判断改错题1.(√)2.(×)有“泳道”概念的是活动图。
3.(×)题目中描述的是CORBA。
4.(×)水平坐标表示一组对象,垂直坐标表示时间顺序。
5.(√)6.(×)UML是建模语言,不是方法论。
7.(√)8.(√)9.(×)两者没有明显分界,需要反复迭代的进行。
10.(×)OOCASE通过外部接口可以方便的调用其它工具软件。
11.(×)定义不同。
12.(√)13.(√)14.(×)完成使命的对象可以被销毁。
15.(×)由图和文字描述组成。
16.(√)17.(×)描述的是白盒复用。
18.(√)19.(F)它不能直接调用EJB构件,而是通过使用代理来调用。
20.(F)不能有嵌套的动作或递归的动作表达式。
21.(T)22.(F)需求模型也是可复用的软件制品。
23.(F)构件图主要用于建立系统的静态实现模型。
24.(F)OOCASE通过外部接口可以方便的调用其它工具软件。
25.(F)“对象+消息”的程序设计模式。
26.(F)通过频繁使用设计样式来设计更大更复杂的系统。
27.(T)28.(T)29.(T)30.(F)协作图强调对象之间的关系,而时序图强调一组对象之间错作调用的时间顺序。
系统分析与设计试题
五、设计题( 本大题共3小题,1题15 分、2题5分、3题3分,共23分) 若页面空间不足,请将答案填在试卷背面,并标明题号。
1. 根据下面给出的背景、流程和逻辑的文字描述,运用系统分析工具完成下述问题。
问题背景概述港口是为各类南来北往货物提供物流功能的设施与场所。
经港口运输的货物一般分为集装箱和散货两类货物进港后一般存放在露天堆场或由港口提供的仓库中,为此所进行的装卸和堆存将产生相应的物流费用。
所进行的各种装卸活动均可以反映在各类理货单中,理货单的填写是由理货员来完成的。
货物由汽车运进港内,理货员要填写市入理货单;从港内用汽车运出要填写市出理货单;货物由船上卸下或装到船上要产生卸船或装船理货单;货物由火车运进港口或用火车运出港口要产生卸、装火车理货单;如果货物需要在港口内由一个堆场(或仓库)移向另一个堆场(或仓库),则要产生倒载(或转栈)理货单,等等。
所有理货单要正确反映货物在港的数量及在岗作业情况,港口物流计费系统则主要依据各类理货单来完成货物在港物流费用的计算任务。
一个货主所要进行装卸的一种货物称为“一票货”。
港口物流计费系统将依据各类理货单,并参照各类物流活动的费率计算每票货物在港物流费用,并填进相应的表格中,审核后交财务部门按表格内容进行收费。
货物进港的物流计费流程描述由船舶运输经由港口进入内陆(以下简称进港)的散货物流计费业务流程如下:船舶到港卸船后,计费员将船主提供的货物交接单、理货员记录的卸船理货单收集到一起进行验证,货物交接单中的货物数量和重量应该等于卸船理货单中该票货的数量和重量。
核对正确后再根据卸船理货单中的实际作业情况,并依据货物进出港费率来计算卸船费,并将该费用写进港口物流费用收据。
货主依据提货单来提取进港货物,如果是由汽车运出堆场(或仓库)则产生装火车理货单,计费员则要将提货单与市出理货单(或装火车理货单)进行比对验证,提货单中的货物数量与重量应与理货单中的该票货的货物数量和重量一致。
2022年职业考证-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第52期
2022年职业考证-软考-系统分析师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剖析B卷(带答案)一.综合题(共15题)1.单选题在软件逆向工程的相关概念中,()是指借助工具从已有程序中抽象出有关数据设计、总体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等方面的信息;()指不仅从现有系统中恢复设计信息,而且使用该信息去改变或重构现有系统,以改善其整体质量。
问题1选项A.设计恢复B.正向工程C.设计重构D.重构问题2选项A.再工程B.需求工程C.正向工程D.逆向工程【答案】第1题:A第2题:C【解析】第1题:与逆向工程相关的概念有重构、设计恢复、再工程和正向工程。
(1)重构(restructuring)。
重构是指在同一抽象级别上转换系统描述形式。
(2)设计恢复(design recovery)。
设计恢复是指借助工具从已有程序中抽象出有关数据设计、总体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3)再工程(re-engineering)。
再工程是指在逆向工程所获得信息的基础上,修改或重构已有的系统,产生系统的一个新版本。
再工程是对现有系统的重新开发过程,包括逆向工程、新需求的考虑过程和正向工程三个步骤。
它不仅能从已存在的程序中重新获得设计信息,而且还能使用这些信息来重构现有系统,以改进它的综合质量。
在利用再工程重构现有系统的同时,一般会增加新的需求,包括增加新的功能和改善系统的性能。
(4)正向工程(forward engineering)。
正向工程是指不仅从现有系统中恢复设计信息,而且使用该信息去改变或重构现有系统,以改善其整体质量。
第2题:与逆向工程相关的概念有重构、设计恢复、再工程和正向工程。
(1)重构(restructuring)。
重构是指在同一抽象级别上转换系统描述形式。
(2)设计恢复(design recovery)。
设计恢复是指借助工具从已有程序中抽象出有关数据设计、总体结构设计和过程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3)再工程(re-engineering)。
2024年软件资格考试系统分析师(高级)(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合卷试卷与参考答案
2024年软件资格考试系统分析师(综合知识、案例分析、论文)合卷(高级)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综合知识(客观选择题,75题,每题1分,共75分)1、软件工程的基本目标是()A. 提高软件质量B. 提高软件生产效率C. 降低软件成本D. 提高软件可维护性2、在软件需求分析过程中,以下哪个不属于需求验证的范畴?()A. 用户访谈B. 实际运行C. 演示验证D. 确认测试3、题干:在软件工程中,以下哪个阶段是用来确定软件需求的?A. 需求分析B. 系统设计C. 编码D. 测试4、题干:在UML(统一建模语言)中,以下哪种图用于展示系统的静态结构?A. 类图B. 序列图C. 状态图D. 活动图5、以下哪个选项是UML(统一建模语言)中用于描述系统内部组件之间交互的图?A. 时序图(Sequence Diagram)B. 类图(Class Diagram)C. 构件图(Component Diagram)D. 用例图(Use Case Diagram)6、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SRS)的作用不包括以下哪项?A. 确保软件系统的需求是完整、一致和可验证的B. 为软件开发团队提供清晰的开发方向C. 作为项目验收的唯一依据D. 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关于系统功能和性能的详细信息7、题目:在软件工程中,以下哪个阶段是需求分析的主要任务?A. 系统设计B. 系统规划C. 系统测试D. 需求分析8、题目:以下哪种方法不是软件测试中的静态测试方法?A. 检查B. 代码审查C. 单元测试D. 模块测试9、题干:以下哪个技术是实现数据加密的一种方式?A. RSAB. MD5C. HTMLD. TCP11、题干: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需求分析阶段的主要目标是?A. 确定软件系统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B. 设计软件系统的总体架构C. 实现软件系统的核心功能D. 测试和验证软件系统的质量13、在面向对象设计中,以下哪一项不是设计模式?A. 单例模式B. 命令模式C. 观察者模式D. 工厂方法模式15、关于面向对象的设计原则,以下哪一项陈述是正确的?A. 开闭原则表明一个模块应该对其接口开放,对其实现封闭。
华南理工大学系统分析与设计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2010研究生华南理工大学《软件需求分析、设计与建模》试卷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注:所有的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最符合题目要求,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所选的答案依照题号对应填入下表。
1. Which kind of diagram in UML can be applied to describe external system events that are recognized and handled by system operators in the context of a use case ?A. Statechart Diagram. BB. Activity Diagram.C. Sequence Diagram.D.Collaboration Diagram.2. Why do we model? DA. Helps to visualize a system.B. Gives us a template for constructing a system.C. Documents our decisions.D. All of the above.3. What phrase best represents a composition relationship(组成关系)? AA. Is a part of.B. Is a kind of.C. Is an only part of.D. Is an inheritance of.4.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good practice to use while designing for reuse? FA. Define a persistence framework that provides services for persisting objects(持久对象).B. Use design patterns, wherein(其中)complete solutions are already defined.C. Use controller objects to control the flow of processes in the system.D. Assign responsibilities to classes such that coupling between them remains high.E. A and B.F. A, B and C.G. A, B,C and D.5.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 is Not TRUE? DA. A subsystem is a package that has separate specification and realization parts.B. A subsystem is a discrete entity that has behavior and interfaces.C. A subsystem can be identified by the stereotype <<subsystem>>.D. A subsystem is a package that has specification part only.6. In an OO system, it is NOT desirable(可取)to assign responsibilities: FA. relatively evenly across the classes.B. more heavily in a few controlling classes.C. according to interaction diagram(顺序图和协作图)messaging.D. according to the use case diagram.E.A and BF.B, C and D7. For showing how several objects collaborate in single use case,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OOAD artifacts(构件)is the MOST useful? AA. Interaction Diagrams(交互图:包括时序图和协作图)B. Activity DiagramsC. State DiagramsD. Class Diagrams8. What methods MUST be implemented by the Credit Processor class in the payment sequence diagram? CA. checkCredit, generateConfirmationCode, displayCofirmation.B. checkCredit, generateConfirmationCode.C. checkCredit, generateConfirmationCode, reserveSeat.D. checkCredit, reserveSeat, displayCofirmation.9.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about a deployment diagram? BA. Since there is always some kind of response to a message, the dependencies are two-way between deployment components.B. Dependencies between deployment components tend to be the same as the package dependencies.C. Deployment diagrams are NOT to be used to show physical modules of code.D. Deployment diagrams do NOT show physical distribution of a system across computers.10. When using OOAD artifacts to organize and assign team responsibilities ona project, it is BEST to: CA. evenly distribute use cases among team members and have them work as independently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minimize code dependencies.B. designate(指派)one team for implementing interaction diagrams related to the "common code path" and another team for implementing interaction diagramsrelated to "code path variations" (for example , conditional or error paths(条件或者错误路径)).C. divide teams according to the layers in the software architecture and have them work as independently as possible in order to minimize dependencies between the layers.D. divide teams according to package diagram dependencies and utilize use cases to schedule the work for the individual team members.11. To MOST effectively manage teams working on different packages within a large project, which one of the following should be TRUE? AA. One technical leader should control the project details and communicate decisions to the different teams.B. The team leaders should focus on which type of database ( DB2 UDB, Oracle, Sybase, or Instant DB ) is used.C. The team leaders should focus on quality designs for the internals of their packages, mentoring their team members.D. Communications between the teams should be minimized to reduce overhead burdens while they work on separate, independent use cases for their packages.12. Use cases CANNOT be used for : AA. modeling the non behavioral aspects such as data requirements, performance and security.B. capturing behavioral aspect of a system.C. capturing functional aspect of a system.D. capturing the business process at high level.13. What kind of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2 classes described in java below? Bpublic class A{private ArrayList _Bs=new ArrayList();public A(_Bs:B){this._Bs.add(_Bs);}}public class B{…;}A.Inheritance B. DependencyC.Composition D. Aggregation14. Referring to the diagram below,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TRUE? BA.Class "Teacher" is a parent class of class "Professor" and class "Lecturer" .B.Instance of "Professor" has to realized all of the behavior s of "Teacher".C.There are instances of "Teacher" in the system.D."Professor" is a kind of "Teacher" and so does the "Lecturer".15.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quirement engineering, the software engineer and the user of the system should work together to define EA. visible context of using the system for the userB.crucial software propertiesC.input and output of the systemD. A and BE. A, B and C二、填空题(共10分)1. A is a(n) 角色.2. B is a(n) 边界object.3. “1.1.3”is a(n) _______自调用_____ message4. “1.1”is a(n) ________调用_______ message.5. The dotted line below the boxes is called the _______对象生命线_____________.6. The rectangle below the boxes is called the _______控制焦点_________7. If this system represented part of a web site, what would B most likely represent?A web page.8. Why is C lower than A, B, D, and E?C is created by B.9. Why are A through G underlined?They are objects of corresponding class.10.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n INV ALID sequence of messages, according to the diagram? ( B )A.1, 1.1, 1.1.1, 1.1.2, 1.1.3, 1.1.4, 1.1.4.1B.1, 1.1, 1.1.1, 1.1.2, 1.1.3, 1.1.4, 1.1.4.1, 1.1.5, 1.1.5.1C.1, 1.1, 1.1.1, 1.1.2, 1.1.3, 1.1.5, 1.1.5.1三、问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5分)1. Please describe the risks of the software developing and the approaches to avoiding them (Score 8).User or business needs not metRequirements not addressedModules not integratingDifficulties with maintenanceLate discovery of flawsPoor quality of end-user experiencePoor performance under loadNo coordinated team effortBuild-and-release issuesAvoiding approaches?2.Please outline the phases and workflows of RUP (Score 5) .Inception (初始阶段): Define the scope of projectElaboration (细化阶段): Plan project, specify features andbaseline architectureConstruction (构造阶段): Build the productTransition (交付阶段): Transition the product into end-usercommunity3. Please name and briefly describe the “4+1view”of software architecture adopted in RUP (Score 5).Use-case view+Logical view+Implementation view+Process view+Deployment view】用例视图,逻辑视图,实现视图,过程视图+部署视图4. Please describe the use case analysis steps in OOA/D (Score 7).补充用例说明。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解析
《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题一、填空题1.诺兰模型把信息系统的发展过程归纳为6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起步、扩展、控制、集成、信息管理成熟的资源。
2.系统规划是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的第一个阶段,是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形成时期。
3.系统分析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弄清用户对__信息系统__的需求,完成新系统的设计,规定新系统应当做什么。
4.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活动是:编制和调试程序,进行系统测试和系统转换工作。
5.测试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措施,一般测试过程所产生的文档应包括测试计划、测试过程和测试结果。
6.模块独立的概念是模块化、抽象、信息隐蔽和局部化概念的直接结果。
7.在结构化开发方法中,在开发期前,应形成两个最主要的文档是软件需求说明书和软件设计规格说明书。
8.数据流图是系统需求分析使用的工具,一般由加工、外部实体、数据流和数据存储组成。
9.系统维护的类型有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和预防性维护。
10.详细调查主要包括:组织结构调查、事务处理调查和详细流程调查。
11.系统设计的任务是:在系统分析提出的逻辑模型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进行物理模型的设计。
12.设计编码的校验位的目的是检查输入的__数据_是否有错。
13.管理信息系统切换的方式分为直接转换、并行转换、分段转换。
14.系统测试常采用白盒法和黑盒法。
15.耦合是指一个系统内两个模块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16.系统评价一般从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运行的一般情况、系统的使用效果、系统的性能、系统的经济效益。
17. 业务流程图是描述一个组织内部业务处理活动的内容与工作流程,是进行系统调查使用的工具之一。
18.管理活动一般分为三个层次:战略规划、管理控制、作业处理。
19.面向对象方法中,系统中的所有资源都看成是对象。
20.每一代码对其所代表的事物或属性都必须具有唯一性。
21. 程序调试的内容包括程序的语法调试和__程序的逻辑_检查。
22.软件模块独立性的两个定性度量标准是内聚性和耦合性。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
软件系统分析与设计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的主要特征不包括A.控制结构仅由顺序、选择和重复等结构复合而成B.程序自底向上逐步抽象成一个函数块C.每个函数块都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D.采用“消息+对象”的设计模式2.由开发者“指导”用户对软件进行的测试称为A.单元测试B.组装测试C.alpha测试D.beta测试3.系统分析和设计完成以后,开发者向用户提供的文档资料不包括A.场景/用例图和功能处理模型B.对象静态、动态模型C.体系结构模型D.测试文档资料4. UML的5种视图中对下列对象都适用是A.客户B.分析者C.开发者D.测试者5. UML中不.属于动态模型图的是A.活动图B.用例图C.状态图D.时序图6.关于UML的描述错误的是A.UML是一种可视化建模语言B.UML是完全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方法C.UML独立于特定开发语言和开发过程D.现有的UML没有扩展机制7.在软件开发统一过程(UP)中的设计阶段应切忌的是A.全部文档描述应能明显地看到形成这些文档的基础是什么B.创建简单、完整、一致的接口,使所有构件服务都能易于理解和使用C.在早期就要过分强调性能D.保留开发过程中发生的所有事情的记录8.在系统开发的开始阶段,在确定客户需求过程中建立的用例称为A.系统用例B.业务用例C.主要用例D.关键用例9.关于用例图中的行为者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行为者只能启动一个用例B.行为者一定是人C.行为者之间不能有继承关系D.行为者代表一种角色而不是具体某个人10.通常在UML的类图里面,符号“+”用来修饰A.公有成员B.私有成员C.保护成员D.可继承成员11.关于UML中类图的关联所使用的重数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0..1”表示“0或1”。
B.“0..*”和“*”表示的意思不一样。
C.“1..*”表示“1或多”。
D.“5..11”表示“5-11”。
12.关于时序图中对象排列原则错误的是A.对象纵向排列在时序图的左边B.交互密切的对象尽可能相邻C.交互中创建的对象,应放置在其创建的时间点上D.每个对象有一个下垂的生命线13.在UML中,用来表示状态的图符是A.一个矩形框B.一个带圆角的矩形框C.一个椭圆D.一个圆14.一个结构良好的状态图应排除下面的情形A.能准确描述系统动态模型的一个侧面B.图中只包含描述该侧面相关的重要元素C.附加对于理解状态图含义必要的特征信息D.一个状态图应可以单独描述出系统的全貌15.关于构件和类具有相同点的是A.构件和类都可以有实例B.直接拥有自己的属性和操作C.可以拥有多个实例D.都是逻辑抽象16.数据流图(DFD)主要应用于A.面向对象分析方法B.结构化方法C.模块化方法D.面向数据结构方法17.以下不属于封装的特征的是A.具有唯一的标识名B.一个清楚的边界C.一个接口D.受保护的内部实现18.需求分析工作不包括A.软件功能需求B.软件性能需求C.软件运行环境约束D.定义模块接口19.UML中构件视图的作用是A.描述系统的功能需求;找出用例和行为者。
系统分析与设计-期末考试
10。
在一个课程注册系统中,定义了类CourseSchedule和类Course,并在类CourseSchedule中定义了方法add(c:Course)和方法remove(c: Course),则类CourseSchedule和类Course之间的关系是:( )A。
泛化(generalization)关系 B.组合(composition)关系C.依赖(dependency)关系 D。
包含(include)关系13. 进行企业系统规划,哪种规划方法使目标识别比较全面A、企业系统规划法B、关键成功因素法C、战略目标集转化法D、成本效益分析法14. 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中不包括下列哪个阶段()A。
系统规划 B.系统分析 C.系统设计 D。
系统实施19.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将描述事物的数据与 ( )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来处理。
A。
信息 B. 数据隐藏 C. 对数据的操作 D. 数据抽象22。
属于系统设计阶段的工具是():A.数据流程图B. 处理流程图C.系统流程图D. HIPO图23.进行企业系统规划,哪种规划方法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信息系统结构方案( )A。
企业系统规划法 B。
关键成功因素法C。
战略目标集转化法 D。
成本效益分析法30. 导出模块结构图的基础是()A。
业务流程图 B.数据流程图 C.处理流程图 D。
层次结构图32。
( )是从用户使用系统的角度描述系统功能的图形表达方法。
A。
类图 B. 对象图 C. 序列图 D. 用例图35. UML中,对象行为是通过交互来实现的,是对象间为完成某一目的而进行的一系列消息交换。
消息序列可用两种图来表示,分别是( D )A.状态图和顺序图B.活动图和协作图C.状态图和活动图 D。
顺序图和协作图36. 用例(Use-case)用来描述系统在事件做出响应时所采取的行动。
用例之间是具有相关性的.在一个“订单输入子系统”中,创建新订单和更新订单都需要检查用户帐号是否正确。
(完整版)系统分析与设计(UML)课程题库
系统设计与分析(UML)题库目录:一、填空题 (8)1.UML提供一系列的图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其中(A )给出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 B 对系统的行为进行组织和建模是非常重要的;( D )和( F )都是描述系统动态视图的交互图,其中( D )描述了以时间顺序组织的对象之间的交互活动,( F )强调收发消息的对象的组织结构 (8)2.可以用()和()两种方法找概念类。
(8)3.领域模型是一组表示真实世界的(),不是()的模型。
(8)4.在协作图中通过()表示出消息的时间顺序。
(8)5.顺序图是由()、()、()和()等构成的 (8)6.在UML的关系中,用来描述弗雷与子类之间关系的是()关系 (8)7.在UML部署图中,具有计算能力的节点、能够执行软组件的节点通常被称为() (8)8.面向对象程序的基本特征是:()、()、()和()。
(8)9.用于对面向对象系统的物理方面建模进行描述图形是()。
(8)10.要表示单个对象在生命期内的状态变化,应采用的UML图为()。
(8)11.在UML中,用例可以进一步使用()来详细描述。
(8)12.软件体系结构是指一个系统的有目的的设计和规划,这个设计规划既不描述(),也不描述(),它只描述系统的()及其相互的()。
(9)13.一个UML模型只描述了一个系统要做什么,它并没告诉我们系统是怎么做。
(9)14.接口是可以在整个模型中反复使用的一组行为,是一个没有属性而只有方法的类。
(9)15.多重性指的是,某个类有多个个对象可以和另一个类的1个对象关联。
(9)16.当一个类的对象可以充当多种角色时,自身关联就可能发生。
(9)17.在泛化关系中,子类可以替代父类。
也就是说,后者出现的地方,前者都可以出现。
但是反过来却不成立。
(9)18.最通常的依赖关系是一个类操作的形构中用到了另一个类的定义。
(9)19.软件体系结构是指一个系统的有目的的设计和规划,这个设计规划既不描述活动,也不描述系统怎样开发,它只描述系统的组成元素及其相互的交互协作。
2021年5月系统分析师考试系统分析设计案例下午真题
2021年5月系统分析师考试系统分析设计案例下午真题姓名年级学号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判断题计算题附加题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问答题1.某软件企业拟开发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运动器材销售系统,项目组决定采用FAST开发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在完成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之后进入了问题分析阶段,分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项,其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器材销售订单处理的时间应该减少20%;(2)移动端支持IOS和Android两类操作系统;(3)器材销售订单处理速度太慢导致根多用户取消订单;(4)后台服务器硬件配置比较低;(5)用户下单过程中应该减少用户输入的数据量;(6)订单处理过程中用户需要输入大量信息;(7)利用云计算服务可以降低50%的服务器处理时间;(8)公司能投入的技术维护人员数量有限;(9)大量的并发访问会导致App页面无法正常显示。
【问题】FAST 开发方法在系统分析中包括了初始研究、问题分析、需求分析和决策分析等四个阶段,请简要说明每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初始研究阶段:1)列出问题、机会和指示2)协商项目的初步范围3)评估项目价值4)计划项目问题分析阶段:1)研究问题领域2)分析问题和机会3)分析业务过程4)制定系统改进目标5)修改项目计划6)阶段确认需求分析阶段:1)定义需求2)分析功能需求3)跟踪和完善需求4)排列需求的优先次序5)修改项目计划决策分析阶段:1)确定候选方案2)分析候选方案3)比较候选方案4)修改项目计划5)推荐一个方案)2.某软件企业拟开发一套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运动器材销售系统,项目组决定采用FAST开发方法进行系统分析与设计,在完成了初步的调查研究之后进入了问题分析阶段,分析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项,其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1)器材销售订单处理的时间应该减少20%;(2)移动端支持IOS和Android两类操作系统;(3)器材销售订单处理速度太慢导致根多用户取消订单;(4)后台服务器硬件配置比较低;(5)用户下单过程中应该减少用户输入的数据量;(6)订单处理过程中用户需要输入大量信息;(7)利用云计算服务可以降低50%的服务器处理时间;(8)公司能投入的技术维护人员数量有限;(9)大量的并发访问会导致App页面无法正常显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内容: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1. 组成UML有三种基本的建筑块是:(?A ),事物和图A、关系??????????????????B、类C、用例??????????????????D、实体2、UML体系包括三个部分:UML基本构造块,(?A )和UML公共机制A、UML规则?????????????B、UML命名C、UML模型?????????????D、UML约束3、UML中的事物包括:结构事物,分组事物,注释事物和( D)A、实体事物?????????? ????????B、边界事物C、控制事物??????????????????D、动作事物4、( A)模型的缺点是缺乏灵活性,特别是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不准确的问题A、瀑布模型??????????????????B、原型模型C、增量模型??????????????????D、螺旋模型5、下面哪个不是UML中的静态视图(A? )A.状态图???????????????????B.用例图C.对象图???????????????????D.类图6、(?A )技术是将一个活动图中的活动状态进行分组,每一组表示一个特定的类、人或部门,他们负责完成组内的活动。
? A、泳道??????????????????? B、分叉汇合? C、分支??????????????????? D、转移7、下列关于状态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A. 状态图是UML中对系统的静态方面进行建模的五种图之一。
B. 状态图是活动图的一个特例,状态图中的多数状态是活动状态C.活动图和状态图是对一个对象的生命周期进行建模,描述对象随时间变化的行为。
D. 状态图强调对有几个对象参与的活动过程建模,而活动图更强调对单个反应型对象建模8、对反应型对象建模一般使用(?A )图A、状态图???????????????????B、顺序图?C、活动图??????????????????? D、类图9、类图应该画在Rose的哪种(B? )视图中?? A、Use CaseView???????????????????? B、Logic View?? C、ComponentView??????????????????? D、Deployment View10、类通常可以分为实体类,(C? )和边界类? A、父类?????? ???????????????B、子类? C、控制类??????????????????? D、祖先类11、顺序图由类角色,生命线,激活期和(?B )组成? A、关系??????????????????? B、消息? C、用例??????????????????? D、实体12、(?D )是系统中遵从一组接口且提供实现的一个物理部件,通常指开发和运行时类的物理实现? A、部署图??????????????????? B、类? C、接口????????????????????? D、组件13、关于协作图的描述,下列哪个不正确(B )A.协作图作为一种交互图,强调的是参加交互的对象的组织;B.协作图是顺序图的一种特例C.协作图中有消息流的顺序号;D.在ROSE工具中,协作图可在顺序图的基础上按“F5”键自动生成;14、组件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实现视图建模,这种视图主要支持系统部件的配置管理,通常可以分为四种方式来完成,下面哪种不是其中之一( B )A.对源代码建模B.对事物建模C.对物理数据库建模D.对可适应的系统建模15、一个对象和另一个对象之间,通过消息来进行通信。
消息通信在面向对象的语言中即( C)? A、方法实现??????????????????? B、方法嵌套? C、方法调用??????????????????? D、方法定义16、(?D )是可复用的,提供明确接口完成特定功能的程序代码块。
? A、模块??????????????????? B、函数? C、用例??????????????????? D、软件构件17、若将活动状态比作方法,那么动作状态即(C? )? A、方法名???????????? B、方法返回值? C、方法体中的每一条语句???? D、方法的可见性18、事件可以分为内部事件和外部事件。
按下按钮和打印机的中断是(? )事件? A、内部事件??????????????????? B、外部事件19、(?A )是用于把元素组织成组的通用机制?? A、包????????????????????? B、类? C、接口??????????????????? D、组件20、(? B)是被节点执行的事物? A、包????????????????????? B、组件? C、接口??????????????????? D、节点???二、名词解释(4*5分)1、用例用例是对一组动作序列的抽象描述,系统执行这些动作序列,产生相应的结果。
这些结果要么反馈给参与者,要么作为其他用例的参数。
2、UML统一建模语言(UML)是一种绘制软件蓝图的标准语言。
可以用UML对软件密集型系统的制品进行可视化详述和文档UML是一种定义良好、化。
易于表达、功能强大且普遍适用的可视化建模语言。
它融入了软件工程领域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术。
它的作用域不限于支持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还支持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开发的全过程。
UML的作用就是用很多图从静态和动态方面来全面描述我们将要开发的系统。
3、构件构件是系统中实际存在的可更换部分,它实现特定的功能,符合一套接口标准并实现一组接口。
构件代表系统中的一部分物理实施,包括(、或)或其等价物(如或命令文件)。
在图中,构件表示为一个带有标签的矩形。
4、模型?5、抽象三、问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题5分,共35分)1. 什么是项目?他有哪些基本属性? 请阐述。
项目是指一定期限内、依托一定的资源、以实现一定的产品为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基本属性:临时性独特性渐进性2. 列举出6种软件开发模型,并阐述。
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3. 为什么会有软件质量管理?保证软件质量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因为计算机软件是一种复杂、抽象的逻辑实体,它所固有的一些特点:抽象性、复杂性、多样性、易变性、软件开发需求难以把握等。
所有这些软件独具的特点都增强了软件开发的难道。
手段:(1)开发初期制定质量保证计划,并在开发中坚持实行(2)开发前选定或制定开发标准或开发规范,并遵照实施(3)从选择分析设计方法和工具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模型和设计模型(4)严格执行阶段评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5)各个开发阶段的测试(6)对软件的每次“变动”都要经过申请、评估、批准、实施、验证等步骤(7)软件质量特性的度量化(8)软件生存周期的各阶段都要有完整的文档4. 活动图和状态图的比较状态图是描述某一对象的状态转化的,它主要表现的是该对象的状态。
从状态图中可以看出,该对象在接受了外界的某种刺激之后,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描述的是一个对象的事情。
可以说是对类图的一种补充,帮助开发者完善某一类。
活动图是描述系统在执行某一用例时的具体步骤的,它主要表现的是系统的动作。
从活动图中可以看出,系统是如何一步一步的完成用例规约的,主要用于业务建模阶段。
活动图描述的是整个系统的事情。
可以说活动图是对用例图的一种细化,帮助开发者理解业务领域。
5.数据库模型有哪些?请分别阐述。
①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它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用于数据库设计。
②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主要包括:网状模型、层次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等,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
概念模型:信息世界中的基本概念。
用途:数据库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所以,这个了解就可以了;但要考E-R 图!最常用的数据模型:非关系模型,有层次模型和网状模型;关系模型;面向对象模型、对象关系模型。
层次模型:用“树形结构”来表示各类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特点:结点的双亲是唯一的;只能直接处理一对多的实体联系;每个记录类型可以定义一个排序字段,也称为:码字段;任何记录值只有按其路径查看时,才能显示它的全部意义;没有一个子女记录值能够脱离双亲记录值而独立存在。
网状模型:满足下面2个条件的基本层次联系的集合:①允许一个以上的结点无双亲②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于一个的双亲。
特点:优点,能够更为直接地描述现实世界,如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具有良好的性能,存取效率较高。
缺点,结构比较复杂,而且随着应用环境的扩大,数据库的结构就变得越来越复杂,不利于最终用户掌握;DDL、DML语言复杂,用户不容易使用。
关系模型:在“用户观点”下,关系模型中数据的逻辑结构是一张二维表,它由行和列组成。
特点:优点,建立在严格的数据概念的基础上;概念单一(实体和各类联系都用关系来表示;对数据的检索结果也是关系);关系模型的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具有更高的数据独立性,更好的安全保密性;简化了程序员的工作和数据库开发建立的工作)。
缺点,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导致查询效率往往不如非关系数据库;为提高性能,必须对用户的查询请求进行优化,增加了开发DBMS的难度。
6.什么是Jsckon图,为什么还有改进的Jackson图?7. 软件设计中应该遵循哪些设计原则?一、统一性原则。
按照的的法规政策,兼顾各地业务处理的特殊性,制定统一的业务规范。
二、适用性原则。
系统提供灵活的设置,保证各地在不违反基本退税流程规范的前提下,适应其手段和操作方法的不同。
另外,本系统应是一个不断提高完善的系统,系统要能够进行不断的发展,同时能最大限度地适应未来的业务发展的需要。
三、易用性原则。
本系统使用人员范围广,使用人员的计算机水平层次不一,有的基层单位计算机使用水平较低,很多地方缺少计算机专业人员,系统应尽可能的操作简便,维护简单。
四、可靠性原则。
由于操作失误出现的故障,重新使用时,系统应有自举功能,一时的设备故障,系统应可进行恢复,不破坏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五、安全性原则。
系统的用户根据业务的需要,具有不同的安全级别及操作权限,系统要充分发挥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软件三层安全保证措施,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系统内部重要业务操作均留有痕迹。
六、健壮性原则。
本系统接受大量的外部数据,系统应对错误的数据和结构不合理的数据进行识别,拒绝接受错误数据和结构不合理数据。
七、易、易维护性原则。
采用封装技巧,建立稳定的底层工具,文档随系统发布等手段,使具有基本技术水平的人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系统进行较复杂的维护及一般性扩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