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度土地沙漠化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什么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治理沙漠化要预防、要治理、要恢复。这是一项浩大而艰辛的过程,属于全民性的活动。我们生活在这个共同的大家园里,每个人都该尽自己该进的一份力、一份心,共同去维护这个脆弱的家园!
参考文献:刘拓《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第一版2006年中国林业
中国的土地荒漠化分布范围很广,其荒漠化土地因所处自然地带的不同,其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1)湿润及半湿润地带的荒漠化土地。
主要分布在中国三江平原、嫩江下游、黄淮海平原的中部和北部、江西南昌及鄱阳湖区、近3000km的沿海地带和海南岛西南部等地,约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9%。该区的荒漠化土地仅出现于沙性物质丰富、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与河流沉积物及海岸沙质沉积物受风力吹扬有关。其特点是分布零散,面积不大,影响范围小,风沙景观一般只出现于干旱多风季节。
我国干旱区地域辽阔,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别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日益加剧的土地荒漠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吞噬着人们的生存空间,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现代的沙漠化土地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以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沙漠化更以年均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加速扩展,进入90年代后,沙漠化土地的蔓延又有加速的趋势,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形势更为严峻。据报载,我国土地沙漠化现今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相当于每年被沙漠吞并一个县。纵观我国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可将其主要归于两大类:即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干旱缺水是土地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加剧了干旱程度,在客观上加速了沙漠化的发展。二是年降雨量分布的更加不平衡,春旱时间加长,春旱连接夏旱的现象增多,影响了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恢复。三是降雨量总体趋减,加剧了土地沙漠化。人为原因: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和生产方式的落后,再加上长期缺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造成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出现了草场超载放牧、陡坡开荒、过度樵采、乱砍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问题。这些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造成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消退,从而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以引起土壤成分破坏,使土质恶化,进而引起土壤沙化。例如,使用持续性时间长的农药或其有毒有机化学物,工业有毒废物向土壤排放等等,最终使土壤毒化,不能耕种,而土壤结构的破坏和人为废弃就有可能导致土壤沙化。
关键词:荒漠化形成原因严重危害治理方法
什么是土地沙漠化?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事实上,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地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化的景观。
虽然沙漠化的产生是从植被破坏产生土壤风蚀开始的,但沙漠化的治理却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而是要从解决沙漠化土地上过重的人口压力出发,从经济学、生态学和沙漠学相结合的角度,把沙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沙漠化治理应该按照降低土地上的人口压力和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有层次、按时序进行。
近百年来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沙漠化现象在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发展尤为迅速。近100年内,自然条件的变化很小,不足以造成大的环境改变。因此在同期内人口压力的激增和大量破坏环境的经济活动,才是造成大面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沙漠化的人为成因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那就是由于人口压力的持续增长和滥垦、滥牧、滥樵等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植被破坏、沙漠化迅速发展。事实上从20世纪中期我国就已开始重视土地沙漠化问题,然而沙漠化速度在90年代不见减缓反而有加快的趋势,同时与土地沙漠化有直接关系的沙尘暴现象相对比以往更加活跃,这都是环境恶化的征兆。实际上这是大自然对人类以前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而实施的报复。那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这种沙漠化进程呢?
(1)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通过施用高新技术、改生产要素组合条件,提高未沙漠化土地粮食产量,使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发生跃升,从而减缓或消除人口压力。实行施行退耕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技术,初步建立起防沙体系,使沙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可调节水肥因子在技术上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可操作性,从而为沙漠化治理开发中新技术的使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对作物的优质高产提供了保障。(3)保护、恢复与重建荒漠生态系统。(4)工程建设:防风固沙,设置沙障,学习以色列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5)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沙漠中的水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区降水量不稳定,主要可以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
当然做到这些远远还不够,我们还要加强预防沙漠化的进程。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现代科技发展较快,利用遥感技术建立和完善土壤沙化监测体系,认真搞好风沙动态监测,全面了解土壤沙化现状,为防治风沙提出科学依据;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沙。加大执法力度,推行禁垦、禁牧、禁樵措施,坚决打击毁林、开荒、开垦草原等破坏植被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认真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计划,科学利用现有草原,要有计划采草,科学轮牧、放牧、加强草原鼠害管理;要对重点草原区域周边产量低的耕地退耕还草,对沙化极其严重的草原实行禁牧;进一步投入资金、技术,通过植树、种草等措施加快现有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工作,要积极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并与发展特色经济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双赢;推广和应用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做到防沙科学化;抓好防沙治沙重点工作,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点带片,构建防沙治沙发展的新格局;减少环境的人口容量,减轻人口压力,实施必要的移民政策,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逐步将超过环境容量的人迁移出来,转移至小城镇。
(2)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土地
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与乌鞘岭一线以东、白城与康平一线以西,长城以北、国境线以南的呼伦贝尔、科尔沁、鄂尔多斯等地,即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与中部、河北北部、山西西北、陕北与ຫໍສະໝຸດ Baidu夏东南部。其都发生在干草原区及荒漠草原区,是中国荒漠化土地比较集中分布的地区,约占中国荒漠化地总面积的65.4%。它是过度的土地利用和干旱多风沙质地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3)干旱荒漠地区的荒漠化土地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狼山、贺兰山和乌鞘岭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较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沙漠边缘(如阿拉善的中部、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等地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0.7%。其特点是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与河流变迁、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及绿洲边缘过度樵柴活动有关。
沙漠化的扩张进程带来一系列的危害。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现象。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沙漠化国家遭致连年饥荒。整个地区逐渐变成不毛之地。随着中国经济的日趋发展,中国的可耕地资源越来越少,沙漠化的进程增加了农业负担,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越少,粮食类作物产量锐减受风沙危害,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风沙危害,有些甚至成为诱发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生活负担将越加严重。沙漠化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测算,我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年财政收入的3倍,沙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2.7亿吨化肥,沙漠化还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工矿企业。目前全国有13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和5万多公里长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区。其中和沙漠化有直接关系的沙尘暴天气是一种强灾性天气,它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郑重申明,此乃本人该学期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的期中作业,一不小心被我上传了上去,仅供参考,切勿抄袭!当然如果有老师看到,不要误会我的论文是抄袭这份论文啊!一不小心坐了没大脑的事!唉
对中国土地沙漠化问题的思考
摘要:中国是受土地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土地沙漠化仍然呈增加趋势.全篇综述了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发展成因、现状、分布范围、产生的危害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防风固沙和解决水资源是沙漠治理的两个关键问题,其技术措施有工程治理、植物治理和汲水、输水、灌溉等。
参考文献:刘拓《中国土地沙漠化防治策略》第一版2006年中国林业
中国的土地荒漠化分布范围很广,其荒漠化土地因所处自然地带的不同,其特征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1)湿润及半湿润地带的荒漠化土地。
主要分布在中国三江平原、嫩江下游、黄淮海平原的中部和北部、江西南昌及鄱阳湖区、近3000km的沿海地带和海南岛西南部等地,约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3.9%。该区的荒漠化土地仅出现于沙性物质丰富、人类活动强烈的地区,与河流沉积物及海岸沙质沉积物受风力吹扬有关。其特点是分布零散,面积不大,影响范围小,风沙景观一般只出现于干旱多风季节。
我国干旱区地域辽阔,我国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分别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日益加剧的土地荒漠化,致使生态环境恶化。不断吞噬着人们的生存空间,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我国现代的沙漠化土地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平均每年以156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蔓延。从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后期,沙漠化更以年均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加速扩展,进入90年代后,沙漠化土地的蔓延又有加速的趋势,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形势更为严峻。据报载,我国土地沙漠化现今每年以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蔓延,相当于每年被沙漠吞并一个县。纵观我国土地沙漠化的成因,可将其主要归于两大类:即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干旱缺水是土地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加剧了干旱程度,在客观上加速了沙漠化的发展。二是年降雨量分布的更加不平衡,春旱时间加长,春旱连接夏旱的现象增多,影响了干旱、半干旱区植被的恢复。三是降雨量总体趋减,加剧了土地沙漠化。人为原因: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和生产方式的落后,再加上长期缺乏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造成了对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出现了草场超载放牧、陡坡开荒、过度樵采、乱砍滥伐以及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问题。这些现象对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构成了巨大的威胁,造成了土地生产能力的消退,从而加剧了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原因可以引起土壤成分破坏,使土质恶化,进而引起土壤沙化。例如,使用持续性时间长的农药或其有毒有机化学物,工业有毒废物向土壤排放等等,最终使土壤毒化,不能耕种,而土壤结构的破坏和人为废弃就有可能导致土壤沙化。
关键词:荒漠化形成原因严重危害治理方法
什么是土地沙漠化?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事实上,沙漠化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不是简单地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化的景观。
虽然沙漠化的产生是从植被破坏产生土壤风蚀开始的,但沙漠化的治理却不能仅仅限于种树种草,而是要从解决沙漠化土地上过重的人口压力出发,从经济学、生态学和沙漠学相结合的角度,把沙漠化治理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沙漠化治理应该按照降低土地上的人口压力和形成稳定生态系统的总体目标,有层次、按时序进行。
近百年来由于工业社会的发展,沙漠化现象在人类进入20世纪以后发展尤为迅速。近100年内,自然条件的变化很小,不足以造成大的环境改变。因此在同期内人口压力的激增和大量破坏环境的经济活动,才是造成大面积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沙漠化的人为成因有一个比较统一的认识,那就是由于人口压力的持续增长和滥垦、滥牧、滥樵等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植被破坏、沙漠化迅速发展。事实上从20世纪中期我国就已开始重视土地沙漠化问题,然而沙漠化速度在90年代不见减缓反而有加快的趋势,同时与土地沙漠化有直接关系的沙尘暴现象相对比以往更加活跃,这都是环境恶化的征兆。实际上这是大自然对人类以前肆意破坏环境的行为而实施的报复。那么该如何实施有效的措施来缓解这种沙漠化进程呢?
(1)种树种草与提高农田产量同步进行。通过施用高新技术、改生产要素组合条件,提高未沙漠化土地粮食产量,使沙漠化土地的承载力发生跃升,从而减缓或消除人口压力。实行施行退耕还林还草,推广应用沙地造林和农田防护林带技术,初步建立起防沙体系,使沙漠化土地初步得到治理(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工可调节水肥因子在技术上具备了越来越大的可操作性,从而为沙漠化治理开发中新技术的使用,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对作物的优质高产提供了保障。(3)保护、恢复与重建荒漠生态系统。(4)工程建设:防风固沙,设置沙障,学习以色列在沙面上覆盖致密物。(5)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在沙漠治理过程中最为重要。沙漠中的水主要有地下水、河道水和降水。但沙漠区降水量不稳定,主要可以从汲水、输水和节水灌溉等方面考虑。
当然做到这些远远还不够,我们还要加强预防沙漠化的进程。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现代科技发展较快,利用遥感技术建立和完善土壤沙化监测体系,认真搞好风沙动态监测,全面了解土壤沙化现状,为防治风沙提出科学依据;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制订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强化依法治沙。加大执法力度,推行禁垦、禁牧、禁樵措施,坚决打击毁林、开荒、开垦草原等破坏植被的各种环境违法行为;认真落实《全国防沙治沙规划》,制定行之有效的实施计划,科学利用现有草原,要有计划采草,科学轮牧、放牧、加强草原鼠害管理;要对重点草原区域周边产量低的耕地退耕还草,对沙化极其严重的草原实行禁牧;进一步投入资金、技术,通过植树、种草等措施加快现有沙化土地的植被恢复工作,要积极鼓励企业,个人投资,并与发展特色经济相结合,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双赢;推广和应用防沙治沙实用技术和模式,加强技术培训和示范工作,做到防沙科学化;抓好防沙治沙重点工作,建设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以点带片,构建防沙治沙发展的新格局;减少环境的人口容量,减轻人口压力,实施必要的移民政策,在生存条件恶劣的地方,逐步将超过环境容量的人迁移出来,转移至小城镇。
(2)半干旱地区的荒漠化土地
主要分布在贺兰山与乌鞘岭一线以东、白城与康平一线以西,长城以北、国境线以南的呼伦贝尔、科尔沁、鄂尔多斯等地,即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与中部、河北北部、山西西北、陕北与ຫໍສະໝຸດ Baidu夏东南部。其都发生在干草原区及荒漠草原区,是中国荒漠化土地比较集中分布的地区,约占中国荒漠化地总面积的65.4%。它是过度的土地利用和干旱多风沙质地表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3)干旱荒漠地区的荒漠化土地
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狼山、贺兰山和乌鞘岭一线以西的广大地区,较集中分布在一些大沙漠边缘(如阿拉善的中部、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等地区),占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0.7%。其特点是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与河流变迁、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及绿洲边缘过度樵柴活动有关。
沙漠化的扩张进程带来一系列的危害。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现象。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沙漠化国家遭致连年饥荒。整个地区逐渐变成不毛之地。随着中国经济的日趋发展,中国的可耕地资源越来越少,沙漠化的进程增加了农业负担,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越少,粮食类作物产量锐减受风沙危害,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风沙危害,有些甚至成为诱发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生活负担将越加严重。沙漠化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测算,我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年财政收入的3倍,沙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2.7亿吨化肥,沙漠化还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工矿企业。目前全国有1300多公里铁路、3万公里公路、数以千计的水库和5万多公里长的灌渠常年受风沙危害。每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就有12亿吨来自沙区。其中和沙漠化有直接关系的沙尘暴天气是一种强灾性天气,它可造成房屋倒塌、交通供电受阻或中断、火灾、人畜伤亡等,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作物生长,给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的损失和极大的危害。
郑重申明,此乃本人该学期全球化时代环境问题的期中作业,一不小心被我上传了上去,仅供参考,切勿抄袭!当然如果有老师看到,不要误会我的论文是抄袭这份论文啊!一不小心坐了没大脑的事!唉
对中国土地沙漠化问题的思考
摘要:中国是受土地沙漠化严重危害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土地沙漠化仍然呈增加趋势.全篇综述了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发展成因、现状、分布范围、产生的危害及目前的主要治理方法.防风固沙和解决水资源是沙漠治理的两个关键问题,其技术措施有工程治理、植物治理和汲水、输水、灌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