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学案7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训练
题组一对点练
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的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的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示例二)“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的就是药物,似乎再别无所求。但稍加揣摩,便能发现其中包含着诗人多少无奈。现在多病,确实急需药物治病,但药也无从得到。这点要求都达不到,还能说其他要求么?正是有对现实的绝望,才有后文“微躯此外更何求”的愤慨。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塞上听吹笛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高诗: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2分)李诗: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3分)
题组二综合练
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注]
注]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韩诗第一句中的“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
B.韩诗的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的欣喜,一扫遗憾之情。
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强烈表达出作者对社会贫富差异的愤慨之情。
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的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
E.“白雪却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与“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的描绘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6分)
(1)解析:B项,诗句中的“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C项,刘诗只是隐含了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的感叹,而非强烈的愤慨之情。
答案:BC
(2)答案: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的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的嗔怪之情。
5.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临高台
萧衍①
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
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
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临高台
沈约②
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
注]①萧衍: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有集三十二卷。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竟陵八友”。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沈诗颈联以自问自答方式对情人之所在做了明白的交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排解的忧思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6分)
(1)解析:A项,“采用同一视角观望”不当,萧诗是极言高台之高,沈诗则是站在高台远眺。C项,“对情人之所在”有误,沈诗“所思”不一定指情人。E项,萧诗是直抒胸臆,而沈诗则是景中寓情。
答案:BD
(2)答案:萧诗后四句,想象旧时情人也在思念着自己,高台再高、道途再远也不能阻隔他们的共同思念,借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沈诗“所思”却不一定指情人,后四句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难以排解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6.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1分)
咏竹
刘孝先
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