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学案7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1如何读懂诗歌课件
(2)解析:颈联的意思是,诗人以写诗抒发内心的悲 愤,躁动只能依靠参禅降伏;愁肠百结,欲借酒为兵,来 冲击愁阵。 句中的“愁”字直接揭示了诗人的感情。 尾联 的意思是, 保存好官帽不要让它遭受污损, 擦拭干净朝簪 等待明天到来。 借助动作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大唐的一片忠 心。
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 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 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 冠期待“眼明” ,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
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 “ 吹 ”, 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 故没有半点伤春 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 答案: ①构思巧妙, 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 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 ②用词巧妙, “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 得非常自然。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读标题 读正文 挖掘暗示信息 读作者
1/24/2018
先从整体上(宏观上)读懂诗歌
我们细读完一首诗歌后,可针对该诗 歌追问三个问题,从而初步读懂诗歌:
“写什么” (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
“怎么写” (语言、表现技巧)
“为何写” (情感、主旨、观点态度)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
表达技巧考题中,较少直接设题考查。
设题方向 围绕三方面设置试题: (1)诗歌形象、主要内容(意境、意象) (2)语言、表现技巧。 (3)情感、主旨、观点态度。 分值较稳定 分值均为11分,设置两个小题。
学案 1 如何读懂诗歌
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 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
答案: ①画工如山貌不同: 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 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 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 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 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2018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含解析答案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古代诗歌鉴赏(含答案)
专题十九古代诗歌鉴赏训练一鉴赏形象1.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送邹明府游灵武①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说明】①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归纳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做简要剖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 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悢② 使心伤。
【说明】①商风:秋风。
②怆悢 (li ng)à:伤心。
诗中“清代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表现了“凤凰” 如何的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下边这首诗,而后回答下列问题。
与歌者米嘉荣①(唐 )刘禹锡唱得《凉州②》不测声,旧人唯数米嘉荣。
近来时世轻前辈,好染髭须过后生。
【说明】①米嘉荣:中唐有名的歌唱家。
②凉州:是拥有奇异之调的曲子。
归纳米嘉荣的形象,并简要剖析。
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单元测试 诗歌鉴赏Word版含答案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测试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曲江①对雨②杜甫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
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谩焚香。
何时诏此金钱会③,暂醉佳人锦瑟旁。
【注】①曲江又名曲江池,位于长安城南朱雀桥之东,是唐代长安城最大的名胜风景区;玄宗、杨贵妃经常来此春游。
②本诗写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
杜甫时任左拾遗,此时安史之乱还在继续。
③金钱会,唐玄宗开元时,宴王公百寮於承天门,令左右于楼下撒金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描绘了春云遮断苑墙的景象,营造出沉重压抑的氛围,“覆”为全诗诗眼。
B.“林花著雨胭脂湿”景中含情,既描绘出桃林著雨之态,也有触景伤情之感。
C.诗人不说风吹水荇,却言“水荇牵风”,赋予水荇人格化动作,可谓用笔精妙。
D.本诗先景后情,从雨前、雨中写到雨后,细腻地表现了诗人曲江所见所思所感。
E.本诗多处用典,暗含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抚今追昔中有深沉的感慨。
15.本诗表现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1分)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①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②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③。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
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
③《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水路,离家渐行渐远。
“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颔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图中景象“有日”“江阔”“浪生”表现诗人虽觉远行艰辛,但前途光明,将劈波斩浪,一展身手的心志。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学案5+Word含答案.doc
限时训练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的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的异同。
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
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的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的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秦中吟·歌舞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 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诗歌的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的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的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的场面。
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的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
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5篇)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5篇)第一篇: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Ⅱ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橫飞溅。
15.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全国卷Ⅲ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王建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2018届高三语文浙江专版高考大一轮总复习:语用、古诗
语用、古诗文加餐练7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坊.间(fānɡ) 苔藓.(xiǎn)黑黢.黢(qū) 令人发.指(fā)B.涮.洗(shuàn) 叨.扰(dāo)抹.桌子(mā) 席不暇.暖(xiá)C.契.合(qì) 挫.折(cuò)牛皮癣.(xuǎn) 渐臻.佳境(zhēn)D.谂.知(rěn) 窨.井(yìn)歼.击机(jiān) 大谬.不然(miù)解析:选C A项,“发”应读“fà”;B项,“叨”应读“tāo”;D项,“谂”应读“shěn”。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不同时代的熨斗尽管造型多样,用途迥异,但无一例外的黝黑、沉实,仿佛被它熨平的,不光是峨冠博带,还有隐藏在时间缝隙里的各种褶绉。
B.持续5年的战乱使叙利亚社会陷入瘫痪状态。
物资匮乏导致物价飙升,儿童健康状况堪忧,绝迹多年的小儿麻痹症也在叙利亚重新出现。
C.针对多地出现环保局局长被“邀请”下河游泳事件,浙江决定以“重整山河”的雄心和“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铁腕治水攻艰战,奏响“五水共治”三部曲。
D.因长期形单影只,再加上一直生活在由偏执、暴戾的师父和“长舌如剑”的师姐构成的双重精神枷锁环境下,周芷若形成了隐忍妥胁的生存能力。
解析:选B A项,“褶绉”应为“褶皱”;C项,“攻艰”应为“攻坚”;D项,“妥胁”应为“妥协”。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思浩,因为一幅“拾荒老人酷爱上图书馆”的照片而走红网络,更令人感动的是,这位简朴..的老人,几十年中一直坚持利用拾荒所得资助贫困学生。
B.美国五角大楼一直在担心,一旦..在北约东部与俄罗斯接壤的地方发生战争,美国和北约部队将很快被该地区部署的、规模大得多的俄罗斯部队所打败。
C.在这冰封千里的冬季,中国的楼市却呈现一派春意阑珊....的景象,尤其是上海、深圳,房价涨幅像火箭发射直窜云霄,让不少人离买房的梦想越来越远。
江苏省2018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鉴赏学案教师版
第一节 如何读懂诗歌诗歌鉴赏能全面而深入地考查考生的语文素养和鉴赏能力,古代诗歌阅读作为高考阅读必考题也就成为一种必然。
但是考生在考试中诗歌鉴赏题得分率普遍较低,甚至很低,究其原因,在于考生读不懂诗歌,思路不清晰,答题不规范,而读不懂是根本的、主要的原因。
一、懂点诗歌基本常识(二)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 诗⎩⎪⎨⎪⎧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 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 句抒情(主)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词⎩⎪⎨⎪⎧上片(阕)⎩⎪⎨⎪⎧⎭⎪⎬⎪⎫首句渲染气氛主句写景尾句过渡写景(次)下片(阕):抒情(主)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对乐情,哀景对哀情。
(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
二、读懂诗家语,方悟诗歌情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
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一)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一首诗词往往因一两处词性的改变而韵味无穷。
1.名词活用作动词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锦帽貂裘”等于说“戴锦帽”“穿貂裘”,这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雨”,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下雨”。
东边的太阳出来了,西边还在下雨。
2.名词活用作形容词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春”,名词活用作形容词,意为“茂盛的”。
在沉船的旁边千帆竞发,在病树的前头有众多茂盛的树木。
②“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高适《别董大》)“曛”,日落时的余光。
这里是“昏暗”的意思。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专题9 第1讲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教案高三全册
古代诗歌鉴赏选择题考情分析①2018年全国卷客观题变化有二:一是由“5选2”改为“4选1”,考查面较为广泛,涉及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等诸多方面;二是关联了课本,如全国卷Ⅰ与《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全国卷Ⅲ与《观刈麦》(白居易)的关联命题,令人耳目一新。
②主观题题目设置直问直答,不拐弯抹角,考查点明确。
备考建议①强化诗歌的读懂训练,读懂是做题的前提。
②强化主观题答题规范训练,向规范要分数。
———————读文指导———————Ⅰ聚焦文本,读懂诗歌要想做好诗歌鉴赏题,首要的是读懂诗歌。
只有读懂了一首诗歌,才能有针对性地组织答案。
因此,诗歌鉴赏的关键是读懂诗歌。
那么,怎样去读懂诗歌呢?具体到每一首诗歌,应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读。
一、从“4角度”入手,读懂诗歌大意抓标题信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读”:①“读”标题揭示的写作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读”标题交代的写作缘由或目的;③“读”标题暗含的情感或奠定的作品感情基调;④“读”标题揭示的作品线索;⑤“读”标题表明的诗歌题材;⑥“读”标题暗示的诗歌表达技巧。
[即时训练]1.请指出下列标题中的重要信息。
卷别标题重要信息(1)2018·全国卷Ⅱ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2)2018·北京卷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3)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4)2017·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5)2017·全国卷Ⅲ元九、李二十答案:(1)①表明了对象(醉中所作的草书卷);②表明了事件(在醉中所作的草书卷上题诗)。
(2)①交代友人及官职(李正之提刑);②交代事件(送友人到蜀地);③明确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
(3)①交代地点(礼部贡院);②表明了事件(阅进士就试);③暗示作者身份(主考官)。
(4)①点明了送别的人物(子由);②点明了出使的地点(契丹);③明确了诗歌的题材(送别诗)。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学案3含答案
限时训练题组一对点练1.(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①,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②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
解析:第一首诗中直接描写陈居士的是第一句和第四句:喝酒喝到大醉三日,站在亭角临风寻诗。
第二首诗中前三句都直接描写陈居士:饮酒喜欢用天然粗陋的酒器,烦恼时喝酒大睡,醒来推窗赏着月色寻诗。
从陈居士喜爱饮酒,可见出其性格中的洒脱;“亭角寻诗”和“推户寻诗”则表现了诗人高雅的志趣。
答案:(1)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2)①“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②“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和君贶题潞公东庄①司马光错误!注] ①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作者自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至元丰八年(1085),退居洛阳,本诗即作于此段时期。
君贶(ku ng),司马光的朋友,二人多寄赠唱和之作。
潞公,即北宋宰相文彦博,潞国公是其封号。
东庄,文彦博洛阳宅第。
②丕构:大厦。
③名相萧何辅佐汉高祖,曾被视为左右手,殊荣加身,然而终遭猜忌,于是他“置田宅必居穷处".诗歌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诗句简要描述.答案:一幅辽阔恬静的田园山水画.(2分)远处嵩山重峦叠嶂,覆盖着皑皑积雪,茫茫的伊水水天相连,浑然一色;近处辽阔平整的土地连接着楼台,低垂的柳枝轻拂着清泉。
(5分;答出一联给2分,答出两联给5分;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6分)野蚕〔唐〕于错误!错误!春蚕〔明〕刘基错误!注] ①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
2018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复习题.doc
2018年高考诗歌鉴赏复习题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雪(唐)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简析之。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南歌子贺铸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
阴阴夏木喈黄鹏。
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
日长偏与睡相宜。
睡起芭蕉叶上自题诗。
注:贺铸(1052-1125),字方回,北宋词人。
自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作者志向远大,才气纵横,但仕宦四十年,一直沉沦下僚。
词的下片写了哪些生活细节?蕴涵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青州兴龙寺老柏院张在南邻北舍牡丹开,年少寻芳日几回。
唯有君家老柏树,春风来似不曾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回答。
5\.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渡黄河谢榛①路出大梁城,关河开晓晴。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
倚剑嗟身事,张帆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
注:①谢榛,明代诗人,终身未能入仕。
“空外棹歌声”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週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云来鹄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7. (2014安徽8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
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花褪雨,絮沾泥。
凌波②寸不移。
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
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
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1).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4分)答:(2).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4分)答:8\.(山西省忻州一中、康杰中学、临汾一中、长治二中四校高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
2018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复习2018年高考语文复习:最新诗歌鉴赏与名句填空练习10套(答案)一、安徽省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始安秋日宋之问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①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①注:世业:犹世事。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想象,进而表达作者满怀的喜悦之情。
B. 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隐现,碎石可见江水磷磷,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 诗歌七、八两句写自己平日为官做事信奉黄老,与人无争,但最终还是遭遇贬黜流放。
D.整首诗前几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向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E.该诗是作者晚期作品,写景物用语简洁概括,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15.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展现了李白对达到理想彼岸的乐观自信情怀。
(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了与友人夜晚泛舟赤壁时把酒吟诗的快哉乐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周必大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E.诗人在真实描摹客观景物的同时,又把某种独特感受倾注在景物描写之中,使读者也受到感染。
15. 赏析嫌中“穿”“数”二字的妙处。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学案4+Word含答案.doc
限时训练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减字木兰花·春怨朱淑真①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春寒著摸②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③,剔④尽寒灯梦不成。
注] ①朱淑真是一位容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乐交游的才女,但婚姻不美满,婚后抑郁寡欢,故诗词中“多忧愁怨恨之语”。
②著摸:撩拨、沾惹。
③仍:重复。
④剔:剪剔灯芯的动作。
请就上片中的“独”字作简要赏析。
答案:①独,孤独。
无论是行走静坐还是吟唱应和,以至卧倒于床塌,都是凄楚孤零、独自一人,揭示了其婚姻不美满的现实。
②五“独”连用(重复使用),充分表现出女词人的孤独与寂寞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女词人的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长安夜雨薛逢①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 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喻昂贵的柴米。
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忧”。
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宿洞霄宫注]林逋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注] 洞霄宫:在今浙江余杭区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道家认为大涤洞是第七十二福地。
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此诗颔联是写景佳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答案:①色彩绚丽。
用了“碧”“红”“青”“白”四字,浓墨重彩地描绘了一幅彩绘画。
②充满生机。
涧水载着红叶奔流,白云点染着树林。
③对比强烈。
涧是碧色,却流红叶;树是青色,却映白云。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学案7
限时训练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
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的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的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
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
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
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示例二)“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
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的就是药物,似乎再别无所求。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C.诗中的“春蚕食叶声”是一种比喻,暗示着考生在考场上的紧张和焦虑。
D.诗人XXX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但却有群公们的精准评判,使他感到欣慰。
E.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群公们的感激之情,他们的评判是公正而精准的。
改写)这首诗描写了礼部贡院的进士考试场景,作者XXX通过写景、写人、写心理等手法,表达了自己的喜悦、自卑和感激之情。
其中,诗的第一句以“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XXX”形象地描绘了考场的肃穆和怡人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则将考生比作战士,表现了他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
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群公们的感激之情,他们的评判是公正而精准的,使得作者感到欣慰。
C.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对身后文章的期望。
D.作者在诗中批评了社会上的富贵之人,认为他们无法得到真正的文学成就。
E.作者在诗中展现了对朋友的感激之情,以及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努力和成果的自豪。
C.礼部考试选送的考生都来自各地,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标准。
D.朝廷对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寄予了极大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身体虚弱,无法参与选材工作,需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诗中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被后世广为称道,其精妙之处在于生动地描绘了春天蚕食叶子时的声音和场景。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XXX的代表作品,展现了他的诗歌创作水平。
B.XXX常常私下模仿XXX的诗歌,这反映了XXX的创作水平很高。
C.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对自己诗歌创作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望。
D.作者在诗中批评了社会上的贵族,认为他们无法真正获得文学成就。
E.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感激之情,同时也自豪地展示了自己的诗歌成果和努力。
C.XXX在诗中称呼XXX为“短李”,暗示他对XXX的诗歌创作不太认可。
D.作者坚信自己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是否在当时得到认可。
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Word版含答案解析)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
考点9 古代诗歌鉴赏1.[2018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9分)野歌李贺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表达技巧的能力,考查审美鉴赏与创造的学科素养。
B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错,“屈穷”并不仅仅指生活贫穷,更偏重个人遭遇,指“不得志,处境艰难、窘迫”。
答案:B(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答: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主要从句子的含意、表达的情感等角度去分析。
最后两句表面上是说寒冬过去将是春暖柳绿,转眼间条条柳枝好像轻烟笼罩;深层次上,“寒风”喻指不遇于时、政治失意的困境,“春柳”喻指希望和光明。
诗人虽然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但始终怀着乐观旷达的心态,以美好的未来勉励自我。
答案: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去,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2018全国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9分)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限时训练题组一对点练1.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扰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 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意红”的英勇气概。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
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木芙蓉的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范诗写了木芙蓉的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
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江村杜甫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此诗第四联“但有故人供禄米”,有的版本作“多病所需惟药物”,你觉得哪一句更好?为什么?答案:(示例一)“但有故人供禄米”更好。
此句表面上虽是喜幸之词,而骨子里正包藏着不少悲苦之情。
说“但有”,就不能保证必有;说“更何求”,正说明已有所求。
诗人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眼前优游闲适的生活,正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之上的。
可见,此句包含着对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强烈控诉。
(示例二)“多病所需惟药物”更好。
此句表面上说自己多病,唯一需要的就是药物,似乎再别无所求。
但稍加揣摩,便能发现其中包含着诗人多少无奈。
现在多病,确实急需药物治病,但药也无从得到。
这点要求都达不到,还能说其他要求么?正是有对现实的绝望,才有后文“微躯此外更何求”的愤慨。
3.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5分)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从军北征李益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这两首诗都描写“雪”“月”,在诗中分别起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高诗:描写冰雪消融,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渲染出和平宁静的气氛。
(2分)李诗:描写雪后的天山,荒漠的月夜,渲染行军道路的艰难,使人倍感环境的荒凉、气氛的悲怆。
(3分)题组二综合练4.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春雪刘方平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注]注]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
(1)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韩诗第一句中的“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
B.韩诗的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的欣喜,一扫遗憾之情。
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强烈表达出作者对社会贫富差异的愤慨之情。
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的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
E.“白雪却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与“雪却输梅一段香”有异曲同工之妙。
(2)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的描绘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6分)(1)解析:B项,诗句中的“初”字,含有春来过晚、花开太迟的遗憾、惋惜和不满的情绪。
C项,刘诗只是隐含了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的感叹,而非强烈的愤慨之情。
答案:BC(2)答案:韩诗写春雪嫌花开得太晚,所以化作飞花,在庭中树间飞舞,表达了作者对春雪的喜爱之情;刘诗写春雪被春风挟带着在空中盘旋,春天已经来临,突如其来的春雪在富贵人眼中似花,却夹杂着作者的嗔怪之情。
5.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1分)临高台萧衍①高台半行云,望望高不极。
草树无参差,山河同一色。
仿佛洛阳道,道远难别识。
玉阶故情人,情来共相忆。
临高台沈约②高台不可望,望远使人愁。
连山无断绝,河水复悠悠。
所思竟何在?洛阳南陌头。
可望不可见,何用解人忧?注]①萧衍:梁武帝。
在位四十八年,年八十六。
有集三十二卷。
②沈约:南朝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济县西)人,与萧衍同属“竟陵八友”。
(1)下面对诗句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两项是(5分)()A.萧衍、沈约二人同登一座高台,采用同一视角观望,同怀念远在洛阳的情人,诗中都有借景抒情的妙笔。
B.萧诗中,作者登高怀远,思念之切竟使眼前的丛莽幻化出一条通往洛阳的道路,延伸到远方的情人身边。
C.沈诗颈联以自问自答方式对情人之所在做了明白的交代,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排解的忧思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D.两首诗的开头都用“望”字,但两人诗中的“望”字却不同解:萧诗中“望”字做仰望解,沈诗中“望”字却做远望解。
E.两首诗的结尾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情人的相思,这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也增加了诗歌的穿透力。
(2)同为登高怀人,两首诗歌的情感却有一定的差别,请你结合诗句谈一谈。
(6分)(1)解析:A项,“采用同一视角观望”不当,萧诗是极言高台之高,沈诗则是站在高台远眺。
C项,“对情人之所在”有误,沈诗“所思”不一定指情人。
E项,萧诗是直抒胸臆,而沈诗则是景中寓情。
答案:BD(2)答案:萧诗后四句,想象旧时情人也在思念着自己,高台再高、道途再远也不能阻隔他们的共同思念,借此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而沈诗“所思”却不一定指情人,后四句在自问自答中流露出难以排解的忧愁和无可奈何的情绪。
6.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咏竹刘孝先竹生荒野外,梢云耸百寻。
无人赏高节,徒自抱贞心。
耻染湘妃①泪,羞入上宫琴②。
谁能制长笛,当为吐龙吟。
注]①湘妃:传说中舜帝的妃子,舜亡后,湘妃泪洒竹上,形成斑竹(又叫湘妃竹)。
②上宫琴:宫廷一流琴师弹奏的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竹生”句既描述了竹恶劣的生长环境,也赋予了竹不图安逸、不慕奢华的品性。
B.“梢云”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竹梢高耸入云的情状,为下文写“高节”做铺垫。
C.“无人”两句意思是没有人赏识它的高风亮节,徒自抱着一颗坚贞之心。
D.“耻染”句表明竹子自感无法与湘妃相比,为不能像湘妃那样痴情而感到羞愧。
E.结尾两句抒写竹子希望能制成长笛高声吟唱的愿望,寄寓了作者奋发向上、不甘人下的豪壮情怀。
(2)这首咏竹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这种写法在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虞世南《蝉》(“垂饮清露”)、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等诗中也有体现,请以本诗或任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另选其他诗作)作为例子,谈谈你对这种手法的理解。
(6分)(1)解析:D项,“耻”是“以……为耻辱”之意,这一句的意思是:耻于染上湘妃的泪迹,羞于制作上宫的宫琴。
E项,“奋发向上、不甘人下的豪壮情怀”有误,本诗托物言志,写出了作者不事权贵的贞亮之节。
答案:DE(2)答案:托物言志是通过对富有特征的物象的描写,将物人格化,赋予事物人的品性,来寄托作者志向、情趣或理想的表现手法,这种表现手法往往能达到形象、委婉、深沉感人的艺术效果。
《咏竹》通过描写竹子身居荒野、高耸向上、外直中空等特点,赋予竹子不慕奢华、不媚俗、高洁、坚贞、追求理想的品性,表达自己要像竹子一样坚贞高洁追求梦想,愿为国家效力的高尚志趣。
这种手法在其他诗人的诗中也常有运用。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借石灰经过“千锤万凿、烈火焚烧”“清白”“粉末”等特点,将石灰人格化,赋予石灰历经锤炼不惧焚烧、不惜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人的品性,寄寓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吟》运用托物言志,把石灰人格化,委婉、形象,深沉动人,极富艺术感染力。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
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
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
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
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
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侍臣值宿所居。
曹植诗云:“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
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
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云“平原客”。
④弹铗:《战国策·齐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
⑤裂帛:指写家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通过标题可以看出诗歌要表达的情感可能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B.“日暖南山石”使用虚写的手法表现诗人远在千里之外内心的情怀,“日暖”属于想象的内容,诗人想象家乡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
C.首联,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写出了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目中,故乡永远是温暖的,永远是值得依恋的。
D.颔联上句中“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表达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的失意落寞;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抒发壮志难酬的慨叹。
E.“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老迈、年岁已高”的意思,诗人通过写自己老迈,表达了年事已高但仍漂泊在外的孤独寂寞之情。
(2)唐代诗人崔涂的《春夕》中有:“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
”崔诗中的“书”指家信,李诗尾联中的“裂帛”也指家信,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7分)(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
C 项,“下句的‘暖’字与上句的‘满’字形成鲜明的对比”错误,应该是“暖”和“悲”形成对比。
E项,颔联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了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表现了诗人羁旅漂泊和怀才不遇的凄楚与痛苦。
答案:CE(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答案:同:二者都借“家信”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分)异:崔诗主要写诗人长期不能回家,所以连家信也常年断绝,春天到来之时看到了镜中的白发,表达了韶光易逝的愁苦。
(2分)李诗主要写诗人想入朝为官而愿望始终得不到实现,于是想写封家信告诉家人自己就要回家了,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悲伤。
(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