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可编辑修改word版)

合集下载

网络课程教学评估指标

网络课程教学评估指标

网络课程教学评估指标引言网络课程的发展日益普及,教学评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网络课程教学评估的指标,以帮助教育从业者评估和改进他们的网络课程。

教学内容和设计- 内容完整性:评估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概念是否具备全面性。

内容完整性:评估课程中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概念是否具备全面性。

- 教学目标清晰性:检查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并且与课程内容相符。

教学目标清晰性:检查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并且与课程内容相符。

- 课程设计合理性:评估课程结构和组织是否合理,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研究和参与。

课程设计合理性:评估课程结构和组织是否合理,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参与。

教学交互和研究体验- 交互性:检查课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

交互性:检查课程中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情况。

- 研究资源:评估课程中提供的研究资源是否充分、多样化,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学习资源:评估课程中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充分、多样化,并且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研究体验:考察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研究体验,包括课程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学习体验:考察学生在网络课程中的学习体验,包括课程设计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学生研究成果评估- 评估方法多样性:评估课程中采用的学生研究成果评估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评估方法多样性:评估课程中采用的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方法是否多样化,能够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 评估准确性:检查学生研究成果评估的准确性,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评估准确性:检查学生学习成果评估的准确性,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 反馈机制:评估课程中提供的学生研究成果反馈机制,包括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及时评价和建议。

反馈机制:评估课程中提供的学生学习成果反馈机制,包括教师对学生表现的及时评价和建议。

技术支持和故障排除- 技术支持:评估课程提供的技术支持是否及时有效,以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参与课程。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V1.0-(1)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V1.0-(1)

网络课程评价标准V1.0
1、说明
本标准由“天天评课网”教学设计团队制定,旨在为网络课程的评价、开发提供指导和借鉴。

2、指标分数设定方法
指标分数满分100分。

从对各项指标的要求、指标对学习效果的重要性和实现难易度三个维度设定分数。

首先设定一级指标分数,再设定二级指标分数。

操作流程:
教学设计团队讨论确定各级指标项目→团队讨论确定各项指标的要求度、重要性和实现难易度→各人分别打分→计算平均分→团队讨论确定各项指标的最终分数例如:录播课程一级指标分数
所谓“基本要求”,就是必须要做到的,例如课程内容必须与学习目标相关,否则课程就彻底失去学习的价值。

3、评价标准
3.1录播课程评价标准
注:
1、课件与板书共存时,只评价课件。

2、“教学方法的运用”、“满足学习目标”、“学科水平”三项指标的中间分仅为参考,在评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打分,但不能超过该项分数的上、下限。

3.2直播课程评价标准
注:
1、课件与板书共存时,只评价课件。

2、“教学方法的运用”、“满足学习目标”、“学科水平”、“互动”四项指标的中间分仅为参考,在评价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打分,但不能超过该项分数的上、下限。

3.3flash课程评价标准
4、课程等级划分标准
2014-9-26。

优秀网络课程评分标准

优秀网络课程评分标准
自动计算
学生活跃度
(6)
(学生登录次数/学生人数)*(6/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相应学生人数)
自动计算
教师活跃度
(6)
教师登录次数*6/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通知数量
(3)
通知数*3/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其它情况
(15)
资料完整度
(5)
包括师资情况、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评审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教学研究
(2)
公开发表了与该课程网络教学相关的论文(评优结束前报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认定)
人工计算
扣分多个部分发布
人工计算
课程管理
(3)
发布大量与教学无关的教学课件、课外资料、课堂讨论等内容
人工计算
(45)
讨论主题数
(10)
主题数数*(10/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讨论学生回复数(10)
(回复数/学生人数)*(10/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相应学生人数)
自动计算
作业数量
(5)
(作业数量)*(5/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
自动计算
学生提交作业(5)
(学生提交作业数/学生人数)*(5/全校课程中该项最大值/相应学生人数)
人工计算
教学效果
(5)
学生及教师对该网络教学对教学效果提升的评价(评审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自制资源
(5)
网络教学资源中自制资源的数量(评审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加分
(5)
合理建议
(1)
为系统的升级、改造提供好的建议或意见(教务处提供数据)
人工计算
课程模板
(2)
制作了适合本课程的课程模板(教务处提供数据)

网络课程教学评估指标

网络课程教学评估指标

网络课程教学评估指标
摘要
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和
培训机构开始采用网络教学模式。

而如何对网络课程的教学进行评
估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该文档旨在提供一些网络课程教学评估
指标,以帮助高校和培训机构评估网络课程的教学成效。

指标一:研究效果
研究效果是网络课程教学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从学生学
业成绩的改善、学生的满意度、以及教学过程的反馈等方面来考量。

指标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网络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
评估,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的质量、教学中的问题及时纠正等情况。

指标三:教学效率
教学效率是指在相同教学周期内,利用网络课程教学模式所实
现的教学工作量与研究效果之间的关系。

该指标可从课程组织与设
计的完整性、授课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等方面来考量。

指标四: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是评价网络课程教学的综合性指标。

该指标可从教学
目标达成度、教学资源的优化利用、人文关怀和反馈等方面来考量。

结论
综上所述,网络课程教学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学习效果、教学过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四个方面。

选用合适的指标进行评估,可
提高网络课程教学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学生在线课程评分表

学生在线课程评分表

学生在线课程评分表
为了确保在线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效果,我们制定了一份详尽的评分表,用于评估学生在在线课程中的表现。

以下是我们的评分标准和评分表。

评分标准
1. 出勤率 (10%)
- 按时参加课程,不迟到、不早退
- 缺课次数不超过2次
2. 课堂表现 (20%)
-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
- 能够与老师和同学良好互动
3. 作业完成情况 (30%)
- 按时提交作业,无迟交现象
- 作业质量高,回答准确
4. 期中期末考试 (各占15%)
- 考试成绩达到课程要求
- 能够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5. 自我评价 (10%)
- 能够真实、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过程和成果- 提出自己在中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评分表
请根据学生的表现,填写相应的得分。

总分达到80分以上,视为通过该课程。

网络课程评价Word版

网络课程评价Word版

浅谈我国网络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网络课程是决定网络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要素,随着网络教育的发展,网络课程的数量也在迅速增长。

目前国内除少数人正在研究针对网络课程实施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外(如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规范》、《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这些规范的出台给网络课程的评价提供了理论支持),尚无成形具体的评价标准。

国外的一些研究者和网络教育机构在远教育质量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从比较宏观的角度对整个远程教育质量保证问题进行的探讨,对于面向具体的网络课程的评价问题,还没有更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来提供现实依据。

因此,如何网络课程评价有待进一步发展。

一、我国网络课程的现状第一:课程内容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同其他课程一样,网络课程制作的过程中学科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完整性永远是第一位的。

己验收的项目中,大部分课程开发的主持人是国内知名专家。

学科内容科学、严谨,覆盖而广,跟踪了学术发展的前沿,反映了最新的动态在这方而,名牌大学尤为突出。

这表明“新世纪网络课程建设工程”提出的“名校、名师、名课程”的建设原则是正确的。

第二:表现方式多样化,技术手段运用充分网络课程是基于网络新技术的一种教育方式,只有媒体手段运用充分、恰当,才能展示网络课程的优势。

本次验收中绝大多数的网络课程对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再拘泥于静态的文本、图片和PowerPoint 的讲稿,而是趋于多媒体化的综合运用文本、图片、动画、声音、视频等。

表现手段得到广泛运用,极具表现力。

交互技术的使用,使学习者可以方便的与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的学习和练习。

有些网络课程嵌入了数学模型,可以进行仿真运算,使网络课程的优势和可用性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虚拟实验己经从初期的尝试走向更加完善的开发和应用。

第三:注重网络学习的特点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不同,网络教学是一种非面授的教学方式,是以自主学习为其学习特征。

网络课程的开发者对这一点的认同感有了新的提升。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六)教学交互
对某些重难点或案例、网址等都做了多种形式旳链接
视频旳交互控制播放
人与人交互活动设计
(七)练习设计
练习类型:每一章都有形成性练习、研究实践、测试题 目,整门课程有总结性考试 题目类型:选择题、填空题、匹配题、判断题、简答题 等 数量:200道
(八)学习评价
练习、测试反馈及时、有效、可靠。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辅助教育评价研究旳环节时,采用动画旳形式,形象 地显示出五个环节。
在讲解与情境展示有关旳内容时,多采用视频图像旳形式。 例如:在讲解计算机作为情境创设工具时,采用一段视频图像进行阐明。
在第七章讲解计算机辅助学习反应信息分析时,综合利用了图片、 曲线。
六、文档资料
有关文档涉及: (1)课程书稿; (2)学习指导用书; (3)课程阐明材料; (4)技术文档;
课程内容(网页) 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研究成果(网页) 精选研究个案(网页) 协作学习平台 研究工具 研究案例(网页) 研究课例(多媒体软件) 研究论文 有关图片 有关网址 参照书目 练习测试
12章 2个 2个 15个 1个 6个 34个 8节 137篇 100幅 54个 25本 200题
50M 200M 600M 600M
《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网络课程
(教育部当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三、可用性 四、技术性 五、信息呈现 六、文档资料 七、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一、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二)学习动机鼓励 (三)学习目的 (四)学习向导 (五)组织构造 (六)教学交互 (七)练习设计 (八)学习评价 (九)实践
七、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一)在内容体系方面
全新旳课程体系,与教育研究措施有机联络,但又自成体 系;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精编版共41页文档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精编版共41页文档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精编版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谢谢你的阅读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幻灯片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幻灯片
(01)课程定位——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和基础要求说明 (02)学习目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 (03)教学交互——有人人交流、人机交互 (04)练习设计——提供练习题 (05)科学性——教学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 (06)引用说明——说明网络课件所使用素材或资料的来源
2
(07)内容规范——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08)知识覆盖面——教学内容覆盖教学基本要求 (09)导航——导航清晰、明确 (10)链接——链接准确、无死链 (11)程序响应——响应及时有效 (12)插件——提供课件运行时所需的特殊插件
7
(一)课程定位 《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是一门面向中小学教师继
续教育的教育技术学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要求具备计算机辅助教学和计算
机辅助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教育研究的特点、过 程与方法。
8
(二)学习动机激励
每章都有学习指导,在学习指导中教师根据学习内容,采用 不同的策略,如设置问题、情感激励等,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学习欲望和动机,从而巧妙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5
《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网络课程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项目)
一、教学设计 二、教学内容 三、可用性 四、技术性 五、信息呈现 六、文档资料 七、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6
一、教学设计
(一)课程定位 (二)学习动机激励 (三)学习目标 (四)学习向导 (五)组织结构 (六)教学交互 (七)练习设计 (八)学习评价 (九)实践
9
(三)学习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中小学教师开展计算机辅助教育 研究打下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培养中小学教师从事计算 机辅助教育研究的能力,提高中小学教师应用计算机辅 助教育的水平。
每章均有明确具体的学习要求。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方案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方案
(二)兼容性 支持跨平台使用,可以安装在Windows、Linux等操作系统上运行。
(三)安全性 课程系统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设计有用户管理、系统登录日志等功能
(四)规范性 所有资源按照规范保存。
五、信息呈现
(一)媒体选择有效性 各种媒体表现与学科专业内容有机结合; 各种媒体使用协调。
50M 200M 600M 600M
1000M 16M 10M
三、可用性
(一)导航
(二)链接
经过十多名研究生、本科生数十 次的测试,暂没发现有死链接。
(三)程序响应
参见具体的演示过程。
(四)定位
学习内容定位快捷,清晰。
(五)帮助 (六)插件
• 本网络课程不需要特殊插件; • Flash动画播放插件,提供下载
(01)课程定位——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和基础要求说明 (02)学习目标——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 (03)教学交互——有人人交流、人机交互 (04)练习设计——提供练习题 (05)科学性——教学内容正确,无科学性错误 (06)引用说明——说明网络课件所使用素材或资料的来源
(07)内容规范——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08)知识覆盖面——教学内容覆盖教学基本要求 (09)导航——导航清晰、明确 (10)链接——链接准确、无死链 (11)程序响应——响应及时有效 (12)插件——提供课件运行时所需的特殊插件
链接; • 视频播放插件(Media Player
),操作系统已包含。
(七)可控性
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播放、暂停和停止。
四、技术性
(一)可靠性 提供安装程序;包括有详细的安装文档说明; 课程稳定性高,部分性的破坏不影响其它部分的使用。(如协作工具 被破坏,但不影响网络课程的学习。

表3网络课程评价指标

表3网络课程评价指标
8
技术规范
标准性
课程的技术指标符合国家《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和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规范。
5
兼容性
课程的开发采用主流技术,能够在常用的网页浏览器中正常运行。
5
运行状况
导航清晰、明确,链接准确,操作便捷,响应及时有效,稳定,流畅,容错性好。
5
界面效果
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切合教学主题,和谐协调,配合适当,界面设计简明、布局合理、新颖、活泼、有创意,整体风格统一,色彩搭配协调、重点突出,视觉效果好,符合视觉心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权重
教学内容
完整性
课程内容覆盖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知识体系结构完整,内容组织及其结构合理,知识关联清晰。
20
适用性
课程内容划分为合适的学习单元或模块,内容目标一致,符合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0
教学设计
目标定位
目标层次清晰,包含课程、章节、知识点目标,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启发性强,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8
组织结构
按照知识点的逻辑关系合理地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8
媒体应用
多媒体技术运用恰当,采用相应的控制技术,操作方便、灵活。媒体呈现形式多样,能够有效支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过程。
8
交互设计
提供有效的教学反馈,学习导航清晰,满足内容展示、教学评价等需要。
8
学习评价
包括课程作业、练习反馈、在线测试等课程评价设计,评价及时、有效、可靠。
5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教育部网络课程评价标准
一级指标(共6项)
1、教学设计,9个二级指标, (28分) 2、教学内容,8个二级指标, (26分) 3、可用性, 8个二级指标, (21分) 4、技术性, 4个二级指标, (10分) 5、信息呈现, 2个二级指标,(1分) 6、文档资料, 8个二级指标,(4分)
较重要二级指标(共17项)
(九)实践
每章均设计综合实践,让学生联系教学与研究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利用提供的研究工具和平台进行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实践。
二、教学内容
(一)科学性 (二)引用说明 (三)内容规范 (四)知识点覆盖面 (五)知识点讲解 (六)先进性 (七)支持教学的资源
(一)科学性 教学内容准确无误
(二)引用说明
链接; • 视频播放插件(Media Player
),操作系统已包含。
(七)可控性
学习者可以完全控制多媒体信息的播放、暂停和停止。
四、技术性
(一)可靠性 提供安装程序;包括有详细的安装文档说明; 课程稳定性高,部分性的破坏不影响其它部分的使用。(如协作工具 被破坏,但不影响网络课程的学习。
• 提供一批反映当前研究前 沿的优秀案例
(七)支持教学的资源
课程内容(网页) 专题学习网站 专题研究成果(网页) 精选研究个案(网页) 协作学习平台 研究工具 研究案例(网页) 研究课例(多媒体软件) 研究论文 有关图片 相关网址 参考书目 练习测试
12章 2个 2个 15个 1个 6个 34个 8节 137篇 100幅 54个 25本 200题
六、文档资料
相关文档包括: (1)课程书稿; (2)学习指导用书; (3)课程说明材料; (4)技术文档;
七、主要特色与创新点
(一)在内容体系方面

(完整版)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完整版)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圆满版)网络课程议论指标等级标准1 / 1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值)网络课程议论指标等级标准观察点 评选标准(分值)议论分值得 小分 计1. 讲课 设计( 30 分)2. 课程 内容( 35 分)3. 技术 运用( 20 分)4. 适用 与创新( 15 分)1.1目标和内容( 7 分)1.2策略和媒体( 6 分)1.3 界面设计 ( 9 分) 1.4 讲课过程 ( 8 分) 2.1 内容设计( 8 分) 2.2 内容系统 ( 9 分) 2.3 讲课资源 ( 8 分)2.4工学联合 ( 10 分)3.1讲课管理 ( 6 分) 3.2 交互环境 ( 4 分) 3.3媒体与过程可控性( 10 分)4.1 适用性 ( 7 分) 4.2 创新性( 8 分)讲课目的明确,内容选材适合。

讲课策略合理,讲课媒体采用适合。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一致,师生之间有必需的沟通互动界面。

能供给练习,拥有学习议论与反应功能;讲课过程圆满。

内容丰富、科学,吻合学科要求,表述正确,术语规范。

课程内容系统圆满,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办理适合。

讲课资源内容丰富;表现构造合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生校内学习与实质工作的一致性。

讲课管理功能方便、适用具备优秀的师生之间、 学生之间的交互环境。

媒体(音频、 视频、动画等) 播放可控;讲课过程可控;导航清楚、明确。

可以运用于实质讲课中,拥有推行性。

立意奇异,拥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讲课目的( 4)内容选材( 3)讲课策略( 3)讲课媒体( 3)界面设计( 3) 设计风格( 3) 沟通互动( 3) 供给练习( 4)讲课过程( 4)内容选择( 4)内容表述( 4)内容系统( 5)理论与实践( 4)资源内容( 4)表现构造( 4)项目选择( 5)课 堂与 实习 点一体化设计( 5)管理功能( 3) 方便适用性( 3)交互环境( 4) 播放可控( 5)过程可控性( 3) 导航( 2) 适用性( 4)推行性( 3)立意( 4)想象和表现力 ( 4)制表部门: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 制表时间: 2010-3-10。

对网络课程的评价_网络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对网络课程的评价_网络课程建设评价标准

对网络课程的评价_网络课程建设评价标准网络课程建设评价标准教师姓名:课程名称:所属院部:时间:项目内容评价标准分值课程门户建设 5分教师及团队基本情况(2分)教师姓名、课程建设团队成员的基本资料齐全,学校、院系、专业大类专业、学分、课时等基本信息与教学任务一致。

课程基本信息(3分)能对本课程做详细介绍,包括本课程的课程名称、开课院系、学分数、课程介绍、考核方式、课程资源等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要与教学任务一致。

班级建设 10分按照教学任务完成上课班级建设(5分)所建班级与实际上课班级、与实际上课人数一致。

多个班级合堂,则将多个行政班建在一个班级里,最终人员与实际人数一致。

确认学生正常登陆(5分)在正式授课前,确认学生可以正常登录。

有确认活动记录(发布通知、学生回复等)。

教学内容建设 70分教学计划(5分) 1.在章节目录的1级目录和2级目录内容要与教学任务中周学时对应;2.至少完成前四周教学任务的章节目录建设。

学习任务单(5分)结合网络教育的特点,能对如何学好本章节或本次学时给出指导性意见,如本章节或本次学时学习要求、学习难点、学习特点和具体的学习方法。

教材资料(5分) 1.有完整的教材扫描文档或图片,能帮助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和线下自学;2. 至少提供前四周教材资料。

授课教案和授课PPT(15分) 1.有完整的以教学单元或项目任务为单位的电子教案和PPT,能解决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2. 至少提供前四周教材电子教案和PPT。

授课视频(20分) 1.课程理论部分应有所有教学视频;有典型实践环节操作或指导视频教学视频;软件操作部分有完整的操作过程屏幕录像。

能解决学生网络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重点;2. 每节课视频不少于1个。

作业、习题和试题库(10分) 1.提供与课程各章节/项目模块/任务相应的习题、作业及思考题,习题,体现能力培养。

2.有完整规范的试题库、并提供参考答案,试题库以考核学生能力为主;3.每次课均有作业或思考题发布。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V101

网络课程评价规范V101

网络课程评论标准网络课程评论标准1、说明本标准由“ 每日评课网” 教课方案团队拟订,旨在为网络课程的评论、开发供给指导和借鉴。

2、指标分数设定方法指标分数满分100 分。

从对各项指标的要求、指标对学习成效的重要性和实现难易度三个维度设定分数。

首先设定一级指标分数,再设定二级指标分数。

操作流程:教课方案团队议论确立各级指标项目→团队议论确立各项指标的要求度、重要性和实现难易度→各人分别打分→计算均匀分→团队议论确立各项指标的最后分数比如:录播课程一级指标分数一级指标要求重要性难易度分数教课方案高要求特别重要难实现35课程内容基本要求特别重要较难实现20老师高要求特别重要较难实现25课件设计基本要求重要简单实现 5清楚度基本要求重要简单实现 5学习平台较高要求重要简单实现10所谓“ 基本要求”,就是一定要做到的,比如课程内容一定与学习目标有关,不然课程就完全失掉学习的价值。

3、评论标准3.1 录播课程评论标准评论指标评分标准分数一级指标二级指标35 分没有说明课程学习目标。

0 课程内容介绍简要介绍课程内容或课程纲领目录。

2 没有介绍课程内容或课程纲领目录。

清楚说明学员对象的能力水平。

比如:本课程适合有2学员对象一年工作经验的 Java 程序员。

没有说明学员对象;或说明不清楚、不详细。

0 针对不一样种类的知识点采纳适合的教课方法,解说透 15彻,学员简单理解、记忆。

能较好地运用教课方法,但有少量地方运用不适合、 不充足,解说不够透辟。

比如对事例的剖析不充足;不适合的类比、比较;图形不专业;数据过时、不正教课方法的运用确、不威望;动画过程错误、杂乱;设问、思虑利用 10不妥(太多而没必需或太少) ;重、难点内容没有强调;故事内容与教课主题有关性不大或内容太长啰嗦; 协助素材如图片的利用与教课主题有关性不大。

应当运用教课方法的地方没有运用,解说不清楚,学 5员听不太理解。

几乎看不就任何教课方法的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界面设计(3)
设计风格(3)
交流互动(3)
1.4
教学过程
(8分)
能提供练习,具有学习(4)
教学过程(4)
2.课程内容
(35分)
2.1
内容设计
(8分)
内容丰富、科学,符合学科要求,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内容选择(4)
内容表述(4)
2.2
内容体系
(9分)
课程内容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处理得当。
网络课程评价指标等级标准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评比标准
观测点
(分值)
评价分值




1.教学设计
(30分)
1.1
目标和内容
(7分)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材适当。
教学目标(4)
内容选材(3)
1.2
策略和媒体
(6分)
教学策略合理,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教学策略(3)
教学媒体(3)
1.3
界面设计
(9分)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师生之间有必要的交流互动界面。
内容体系(5)
理论与实践(4)
2.3
教学资源
(8分)
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呈现结构合理
资源内容(4)
呈现结构(4)
2.4
工学结合
(10分)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
项目选择(5)
课堂与实习点
一体化设计(5)
3.技术运用
(20分)
3.1
教学管理
(6分)
教学管理功能方便、实用
管理功能(3)
方便实用性(3)
3.2
交互环境
(4分)
具备良好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互环境。
交互环境(4)
3.3
媒体与过程可控性
(10分)
媒体(音频、视频、动画等)播放可控; 教学过程可控;导航清晰、明确。
播放可控(5)
过程可控性(3)
导航(2)
4.实 用 与创新
(15分)
4.1
实用性
(7分)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具有推广性。
实用性(4)
推广性(3)
4.2
创新性
(8分)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立意(4)
想象和表现力(4)
制表部门: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制表时间:2010-3-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