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数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数集(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都对应到另一个数集(值域)中的一个唯一元素。
2. 函数的表示方法:函数可以用表达式、表格、图像等方式表示。
3.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等。
4.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运算。
5. 函数的复合:两个或多个函数的复合运算。
6. 函数的反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输入和输出可以互换,那么这个函数就是其自身的反函数。
7. 函数的极限:当自变量无限接近某个值时,函数值无限接近的值。
8. 函数的连续性:如果一个函数在某一点的极限存在,那么这个函数在这一点就是连续的。
9. 函数的导数:描述函数变化率的概念,可以用来研究函数的增减性、极值、凹凸性等性质。
10. 函数的积分:描述函数积累效果的概念,可以用来计算面积、体积等。
11. 一元二次方程:形如ax²+bx+c=0的方程,其中a≠0。
1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求根公式等。
13.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求最值、求解实际问题等。
14. 一元一次不等式:形如ax+b>c或ax+b<c的不等式,其中a≠0。
15.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移项、消去系数、求根等。
16.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求解实际问题等。
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一组数。
2. 数列的性质:单调性、有界性、收敛性等。
3. 等差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相等的数列。
4. 等比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之比相等的数列。
5. 等差数列的性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等。
6. 等比数列的性质:求和公式、通项公式等。
7. 数学归纳法:通过证明一个命题对某个自然数成立,然后证明它对下一个自然数也成立,从而证明对所有自然数都成立的方法。
三、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1. 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点、线、面、体等。
2. 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
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算法初步。
1. 算法的概念。
- 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
- 算法的特点:有限性(步骤有限)、确定性(每一步都有确切定义)、顺序性(步骤有先后顺序)、可行性(每一步都能有效执行)、不唯一性(解决问题的算法不唯一)。
2. 程序框图。
- 程序框图的基本图形符号:- 终端框(起止框):表示一个算法的起始和结束。
- 输入、输出框:用来表示数据的输入或结果的输出。
- 处理框(执行框):赋值、计算等操作。
- 判断框:判断某一条件是否成立,成立时在出口处标明“是”或“Y”,不成立时标明“否”或“N”。
- 流程线:连接程序框,表示算法步骤的执行顺序。
- 三种基本逻辑结构:- 顺序结构:是最简单的算法结构,语句与语句之间,框与框之间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的。
- 条件结构: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
- 循环结构:在一些算法中,经常会出现从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反复执行某一处理步骤的情况。
有当型循环(先判断条件,满足条件执行循环体)和直到型循环(先执行一次循环体,再判断条件)。
3. 基本算法语句。
- 输入语句:`INPUT“提示内容”;变量`,用于向程序中输入数据。
- 输出语句:`PRINT“提示内容”;表达式`,用于输出程序的运行结果。
- 赋值语句:变量 = 表达式,将表达式的值赋给变量。
- 条件语句:- `IF - THEN`语句(单分支条件语句):- 格式:`IF 条件 THEN`。
语句体。
- 当条件满足时执行语句体。
- `IF - THEN - ELSE`语句(双分支条件语句):- 格式:`IF 条件 THEN`。
语句体1。
`ELSE`.语句体2。
- 当条件满足时执行语句体1,不满足时执行语句体2。
- 循环语句:- `FOR`循环语句:- 格式:`FOR 循环变量=初值 TO 终值 STEP 步长`。
循环体。
`NEXT 循环变量`。
- 用于已知循环次数的循环结构。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函数和极限1、函数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数学关系,即将一个变量与另一个变量的幂次方律或以其他形式表示的函数表达式相关联,使其中一个变量可以通过另一个变量确定。
它是将一个数量变化到另一个数量的过程。
例如,y=x²定义了函数y与x之间的关系。
在数学中,函数的定义一般表示为 f(x)=y。
2、极限极限是数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它是描述一个函数沿某方向无限接近某一点的过程。
3、函数的运算性质(1)可加性如果函数a(x)与函数b(x)定义域上存在,那么a(x) + b(x) = a(x) + b(x),其中a(x) + b(x)定义域为定义域a(x)与定义域b(x)的交集。
(2)可乘性如果函数a(x)与函数b(x)定义域上存在,那么a(x) × b(x) = a(x) × b(x),其中a(x) × b(x)定义域为定义域a(x)与定义域b(x)的交集。
(3)绝对值函数的特性绝对值函数的定义域为R,其表达式为 f(x)=|x|,该函数为单增函数,其定义域上单调性为单调递增,又有f(-x)=f(x)成立。
二、坐标系1、什么是坐标系坐标系又被称为图形坐标系,是一种定义坐标位置的系统,可以用于表示,定位和绘制一个点,线或者面的几何形状。
2、极坐标、直角坐标和笛卡尔坐标(1)极坐标极坐标系中只有一个圆形坐标区域,其中x轴和y轴均在同一圆上,整个坐标系定义在一个圆环内,由一对极坐标来表示任意点的坐标,公式为(ρ,θ),ρ表示从原点到点的距离,θ表示从x轴正半轴向给点旋转的角度。
(2)直角坐标直角坐标是一种两个方向平行、正交的坐标系统,它也称为二维坐标系。
直角坐标系均有x轴(横轴)和y轴(纵轴)两个轴来表示,它们垂直于彼此,x轴从原点向右为正向,y轴从原点向上为正向。
每个坐标点都可以用两个坐标值(x, y)来描述。
(3)笛卡尔坐标笛卡尔坐标系是一种基于三个平行、正交的空间坐标系统,也叫三维坐标系,它有x 轴、y轴和z轴,三条轴均正交,x轴、y轴和z轴垂直于彼此,x轴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y轴从原点向上为正方向,z轴从原点朝外为正方向。
初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初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实数与代数式1.1 实数- 实数的定义及分类:有理数和无理数。
- 实数的性质:相等、不等、大小比较。
- 实数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1.2 代数式- 代数式的定义:用字母和数字表示的式子。
-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分式。
- 代数式的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二、方程与不等式2.1 方程- 方程的定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方程的分类: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多元方程。
- 方程的解法:代入法、移项法、因式分解法、公式法。
2.2 不等式- 不等式的定义:表示不相等关系的式子。
- 不等式的性质: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 不等式的解法:同向相加、反向相减、乘除法、绝对值法。
三、函数与图形3.1 函数- 函数的定义: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关系的式子。
-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 函数的图像:直线、抛物线、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3.2 图形- 点、线、面的基本性质和运算。
- 三角形、四边形、圆的基本性质和运算。
- 几何图形的证明:全等、相似、相交、平行。
四、统计与概率4.1 统计-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
-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4.2 概率- 概率的定义: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 概率的计算:古典概型、条件概率、独立事件。
五、综合与应用5.1 数学建模- 用数学语言和工具描述现实问题。
- 建立数学模型,求解问题。
5.2 数学竞赛- 初等数学竞赛题型和解题方法。
- 国内外数学竞赛介绍。
5.3 数学文化- 数学历史、数学家和数学著作。
- 数学在科技、经济、社会中的应用。
以上就是初中数学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三篇)
2024年高一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 函数的自变量和因变量- 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函数图像与坐标系上的点的对应关系2.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的方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解的方法- 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应用3.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的方法-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的应用4. 分式方程与分式不等式- 分式方程的定义和解的方法- 分式不等式的定义和解的方法- 分式方程与分式不等式的应用5. 指数与对数- 指数的定义和性质- 指数与幂运算的关系- 对数的定义和性质- 对数与指数运算的关系- 指数与对数的应用二、三角函数1. 弧度制与角度制-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定义和换算关系2. 常用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在坐标系上的图像-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周期性的特点3.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三角函数之间的基本关系式- 三角函数的奇偶性4. 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特点- 正切函数的图像特点5. 三角函数的应用- 广义正弦定理和广义余弦定理- 三角函数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三角函数在物理问题中的应用三、数列与数列的和1. 数列的概念与性质- 数列的定义和表示- 数列的有限项和无限项- 数列的公式与递推关系- 数列的等差和等比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 等差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 等比数列的定义和性质-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3. 数列的应用- 数列在数学游戏中的应用- 数列在数学推理中的应用- 数列在等分数列和等比数列中的应用4. 常用数列公式与技巧- 数列求和公式的推导与运用- 常用数列的特殊性质和技巧总结:____年高一数学必修三主要涉及函数与方程、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的和等知识点。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高中必修三数学知识1一.随机事件的概率及概率的意义1、根本概念:(1)必然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必然事件;(2)不可能事件:在条件S下,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不可能事件;(3)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统称为相对于条件S确实定事件;(4)随机事件:在条件S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叫相对于条件S的随机事件;(5)频数与频率:在一样的条件S下重复n次试验,观察某一事件A是否出现,称n次试验中事件A出现的次数nA为事件A出现的频数;对于给定的随机事件A,假如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事件A发生的频率fn(A)稳定在某个常数上,把这个常数记作P(A),称为事件A的概率。
(6)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络:随机事件的频率,指此事件发生的次数nA与试验总次数n的比值,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总在某个常数附近摆动,且随着试验次数的不断增多,这种摆动幅度越来越小。
我们把这个常数叫做随机事件的概率,概率从数量上反映了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频率在大量重复试验的前提下可以近似地作为这个事件的概率二.概率的根本性质1、根本概念:(1)事件的包含、并事件、交事件、相等事件(2)假设A∩B为不可能事件,即A∩B=ф,那么称事件A 与事件B互斥;(3)假设A∩B为不可能事件,A∪B为必然事件,那么称事件A与事件B互为对立事件;(4)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假设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那么A∪B 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2、概率的根本性质:1)必然事件概率为1,不可能事件概率为0,因此0≤P(A)≤1;2)当事件A与B互斥时,满足加法公式:P(A∪B)=P(A)+P(B);3)假设事件A与B为对立事件,那么A∪B为必然事件,所以P(A∪B)=P(A)+P(B)=1,于是有P(A)=1—P(B);4)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的区别与联络,互斥事件是指事件A与事件B在一次试验中不会同时发生,其详细包括三种不同的情形:(1)事件A发生且事件B不发生;(2)事件A不发生且事件B发生;(3)事件A与事件B同时不发生,而对立事件是指事件A 与事件B有且仅有一个发生,其包括两种情形;(1)事件A发生B不发生;(2)事件B发惹事件A不发生,对立事件互斥事件的特殊情形。
高中数学必修3全册知识点
第1讲算法初步一.算法的概念1.算法的概念1、算法定义: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2. 算法的特点:(1)有穷性:一个算法在执行有限个步骤之后,必须结束.(2)确定性:算法的每一个步骤和次序应该是确定的.(3)可行性:原则上算法能够精确地元算,而且人们用笔和纸做有限次即可完成.(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算法.(5)输出:一个算法有0个或多个输入,以刻画运算对象的初始条件.所谓0个输入是指算法本身已经给出了初始条件.(6)输出:一个算法有1个或多个输出,以反映对输入数据加工后的结果,没有输出的算法是毫无意义的.3.算法的描述: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程序语言。
例1、写出1×2×3×4×5×6的一个算法.解:按照逐一相乘的程序进行第一步:计算1×2,得到2;第二步:将第一步的运算结果2与3相乘,得到6;第三步: 将第二步的运算结果6与4相乘,得到24;第四步: 将第三步的运算结果24与5相乘,得到120;第五步: 将第四的运算结果120与6相乘,得到720;第六步:输出结果.例2、写出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重新排列三个数值的算法.,,x y z 解:(1).输入三个数值;,,x y z (2).从三个数值中挑出最小者并换到中;x (3).从中挑出最小者并换到中;,y z y (4).输出排序的结果.二.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一)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大全一、集合1. 集合的定义集合是由确定的、互不相同的对象组成的整体。
例如:{1, 2, 3} 是一个集合,表示包含数字 1、2 和 3 的集合。
2.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如 {a, b, c}。
描述法:使用描述性语言来表示集合,如 {x | x 是自然数且 x < 5}。
3. 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表示两个集合中所有元素的集合。
交集:表示两个集合中共有的元素的集合。
差集:表示一个集合中有而另一个集合中没有的元素的集合。
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关系,它将一个集合(定义域)中的每个元素唯一地对应到另一个集合(值域)中的元素。
例如:f(x) = x^2 是一个函数,表示输入 x 后,输出 x 的平方。
2.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增大或减小。
奇偶性:函数关于原点对称或关于 y 轴对称。
周期性:函数值在一定的周期内重复出现。
3. 函数的图像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值与自变量的关系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函数的性质。
三、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是描述角度与边长关系的函数,包括正弦、余弦、正切等。
例如:sin(θ) 表示角度θ 的正弦值。
2. 三角函数的性质周期性:三角函数的值在一定的周期内重复出现。
奇偶性:正弦和余弦函数是奇函数和偶函数。
3. 三角函数的图像三角函数的图像是函数值与角度的关系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函数的性质。
四、立体几何1. 空间几何体的定义空间几何体是由平面或曲面围成的几何形状。
例如:球体、长方体、圆柱体等。
2. 空间几何体的性质表面积:空间几何体外部面积的总和。
体积:空间几何体内部占据的空间大小。
3. 空间几何体的计算利用公式计算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五、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定义概率是描述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取值范围在 0 到 1 之间。
例如:抛掷一枚硬币,出现正面的概率为 0.5。
2. 统计的基本概念总体:研究对象的全体。
必修三数学考试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数学考试知识点总结一、集合与函数1. 集合的概念、表示方法2. 集合的运算:并集、交集、差集3. 函数的概念、表示方法4. 函数的性质:定义域、值域、单调性、奇偶性5. 函数的运算:复合函数、反函数6. 初等函数与反常函数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等差数列与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2. 等比数列与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3.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思想和应用4. 数列的求和公式三、三角函数1. 弧度制与角度制的相互转换2.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 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4. 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与变形四、解析几何1. 坐标系的概念与性质2. 点、直线、圆、抛物线、椭圆、双曲线的基本性质3. 直线与平面的方程4. 空间几何中的点、直线、平面、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概念与性质五、图形的变换1. 平移、旋转、翻折、放缩的概念与性质2. 图形的对称性与对称中心、轴、面的判定3. 图形的变换公式六、导数与微分1. 导数的概念与性质2. 导数的运算法则3. 高阶导数、隐函数与参数方程的导数4. 微分的概念与性质5. 函数的增减性与极值、凹凸性与拐点6. 常用函数的导数与微分七、积分1. 频数和频率的概念2. 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3. 统计图表的组织与分析4. 概率的概念与性质5. 概率的计算公式6. 事件的相互独立性八、统计与概率1.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概念2. 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性质3. 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应用4. 牛顿-莱布尼兹公式5. 函数的定积分总结:以上是必修三数学考试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希朇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加强练习,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归纳一、函数与方程1. 函数的定义与性质- 函数是一个或多个变量间的依赖关系。
- 定义域、值域、图像、奇偶性、单调性等。
2. 一元二次函数- 基本形式:f(x) = ax² + bx + c (a≠0)- 参数a、b、c对函数图像的影响- 顶点坐标、对称轴- 判别式和根的关系- 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 图像的平移、伸缩、翻转3. 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幂函数:f(x) = x^a (a为实数,a≠0)- 指数函数:f(x) = a^x (a > 0, a ≠ 1)- 对数函数:f(x) = loga(x) (a > 0, a ≠ 1)- 特性和性质- 图像和变化规律4. 三角函数和三角方程-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 周期和振幅- 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正切定理- 三角方程的解法和应用二、数列与数学归纳法1. 数列的概念和性质- 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
-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通项公式、递推公式- 数列图像的性质2. 数列的极限- 数列趋于无穷的极限- 数列的收敛与发散- 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极限- 极限的运算性质3. 数学归纳法- 数学归纳法的基本原理-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三、数学推理与证明1. 几何证明方法- 直接证明、间接证明、反证法、数学归纳法- 常见几何定理的证明2. 合理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归纳推理、直觉推理、假设-验证法 - 合理推理的特点和要求3. 几何证明- 平行线证明- 三角形的证明- 圆的证明。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 3 知识点第一章算法初步算法的观点1、算法观点:在数学上,现代意义上的“算法” 往常是指能够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一定是明确和有效的,并且能够在有限步以内达成.2.算法的特色 :(1) 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一定在有限操作以后停止,不可以是无穷的.(2)确立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当是确立的并且能有效地履行且获得确立的结果,而不该当是含糊其词 .(3)次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好有一个确立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履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正确无误,才能达成问题 .(4) 不独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必定是独一的,关于一个问题能够有不一样的算法.(5)广泛性:好多详细的问题,都能够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如默算、计算器计算都要经过有限、预先设计好的步骤加以解决.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基本观点:(一)程序构图的观点: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正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含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需文字说明。
(二)构成程序框的图形符号及其作用程序框名称功能表示一个算法的开端和结束,是任何流程图起止框不行少的。
表示一个算法输入和输出的信息,可用在算输入、输出框法中任何需要输入、输出的地点。
赋值、计算,算法中办理数据需要的算式、办理框公式平分别写在不一样的用以办理数据的处理框内。
判断某一条件能否建立,建即刻在出口处标判断框明“是”或“Y ”;不建即刻注明“否”或“N ”。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以下:1 、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 、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 、除判断框外,大部分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判断框拥有超出一个退出点的独一符号。
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函数的概念与性质1. 函数的定义:描述变量间依赖关系的一种数学表达方式。
2. 函数的表示方法:符号表示法、图像表示法、表格表示法。
3. 函数的性质: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
4. 函数的基本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函数。
二、指数与对数1. 指数函数:定义、图像、性质。
2. 对数函数:对数的定义、对数的运算法则、对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 指数与对数的关系:换底公式、指数与对数的互化。
4.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的解法。
三、三角函数1. 三角函数的定义: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
2.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和差公式、倍角公式、半角公式。
3. 三角函数的性质:奇偶性、单调性、周期性。
4. 三角方程的解法。
四、平面向量1. 向量的概念:物理背景、基本运算(加法、数乘、数量积)。
2. 向量的几何表示与线性运算。
3. 向量的坐标表示与向量方程。
4. 向量的应用:速度、加速度、力的合成与分解。
五、数列1. 数列的概念:定义、通项公式。
2.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求和公式。
3. 数列的极限:极限的概念、性质、计算方法。
4. 数列的应用:级数、递推关系、数学归纳法。
六、解析几何1. 平面直角坐标系:点的坐标、距离公式、斜率公式。
2.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
3. 圆的方程:标准方程、一般方程。
4. 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与性质。
七、概率与统计1. 随机事件与概率:事件的定义、概率的计算。
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离散型与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分布。
3. 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标准差。
4. 抽样与估计:抽样方法、总体参数的点估计与区间估计。
八、数学归纳法1. 数学归纳法的原理与步骤。
2. 证明方法:直接证明、反证法。
3. 应用:证明等式、不等式、数列的性质。
九、复数1. 复数的概念:实部、虚部、模、辐角。
2. 复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必修3知识点一: 算法初步7: 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1)辗转相除法。
也叫欧几里德算法, 用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如下:(2)更相减损术我国早期也有求最大公约数问题的算法, 就是更相减损术。
在《九章算术》中有更相减损术求最大公约数的步骤: 可半者半之, 不可半者, 副置分母•子之数, 以少减多, 更相减损, 求其等也, 以等数约之。
翻译为:①任意给出两个正数;判断它们是否都是偶数。
若是, 用2约简;若不是, 执行第二步。
②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 接着把较小的数与所得的差比较, 并以大数减小数。
继续这个操作, 直到所得的数相等为止, 则这个数(等数)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
(3)辗转相除法与更相减损术的区别:①都是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 计算上辗转相除法以除法为主, 更相减损术以减法为主, 计算次数上辗转相除法计算次数相对较少, 特别当两个数字大小区别较大时计算次数的区别较明显。
②从结果体现形式来看, 辗转相除法体现结果是以相除余数为0则得到, 而更相减损术则以减数与差相等而得到8: 秦九韶算法与排序(1)秦九韶算法概念:f(x)=a n x n+a n-1x n-1+….+a1x+a0求值问题f(x)=a n x n+a n-1x n-1+….+a1x+a0=( a n x n-1+a n-1x n-2+….+a1)x+a0 =(( a n x n-2+a n-1x n-3+….+a2)x+a1)x+a0 =......=(...( a n x+a n-1)x+a n-2)x+...+a1)x+a0求多项式的值时, 首先计算最内层括号内依次多项式的值, 即v1=anx+an-1然后由内向外逐层计算一次多项式的值, 即v2=v1x+an-...v3=v2x+an-.......... vn=vn-1x+a0这样, 把n次多项式的求值问题转化成求n个一次多项式的值的问题。
(2)两种排序方法: 直接插入排序和冒泡排序①直接插入排序基本思想: 插入排序的思想就是读一个, 排一个。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數學必修3知識點第一章演算法初步1.1.1演算法得概念1、演算法概念:在數學上,現代意義上得“演算法”通常是指可以用電腦來解決得某一類問題是程式或步驟,這些程式或步驟必須是明確和有效得,而且能夠在有限步之內完成.2. 演算法得特點:(1)有限性:一個演算法得步驟序列是有限得,必須在有限操作之後停止,不能是無限得.(2)確定性:演算法中得每一步應該是確定得並且能有效地執行且得到確定得結果,而不應當是模棱兩可.(3)順序性與正確性:演算法從初始步驟開始,分為若干明確得步驟,每一個步驟只能有一個確定得後繼步驟,前一步是後一步得前提,只有執行完前一步才能進行下一步,並且每一步都準確無誤,才能完成問題.(4)不唯一性:求解某一個問題得解法不一定是唯一得,對於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得演算法.(5)普遍性:很多具體得問題,都可以設計合理得演算法去解決,如心算、計算器計算都要經過有限、事先設計好得步驟加以解決.1.1.2程式框圖1、程式框圖基本概念:(一)程式構圖得概念:程式框圖又稱流程圖,是一種用規定得圖形、指向線及文字說明來準確、直觀地表示演算法得圖形。
一個程式框圖包括以下幾部分:表示相應操作得程式框;帶箭頭得流程線;程式框外必要文字說明。
(二)構成程式框得圖形符號及其作用學習這部分知識得時候,要掌握各個圖形得形狀、作用及使用規則,畫程式框圖得規則如下:1、使用標準得圖形符號。
2、框圖一般按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得方向畫。
3、除判斷框外,大多數流程圖符號只有一個進入點和一個退出點。
判斷框具有超過一個退出點得唯一符號。
4、判斷框分兩大類,一類判斷框“是”與“否”兩分支得判斷,而且有且僅有兩個結果;另一類是多分支判斷,有幾種不同得結果。
5、在圖形符號內描述得語言要非常簡練清楚。
(三)、演算法得三種基本邏輯結構:順序結構、條件結構、迴圈結構。
1、順序結構:順序結構是最簡單得演算法結構,語句與語句之間,框與框之間是按從上到下得順序進行得,它是由若干個依次執行得處理步驟組成得,它是任何一個演算法都離不開得一種基本演算法結構。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优选3篇)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1篇1.一些基本概念:(1)向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2)数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量。
(3)有向线段的三要素:起点、方向、长度。
(4)零向量:长度为0的向量。
(5)单位向量:长度等于1个单位的向量。
(6)平行向量(共线向量):方向相同或相反的非零向量。
※零向量与任一向量平行。
(7)相等向量:长度相等且方向相同的向量。
2.向量加法运算:⑴三角形法则的特点:首尾相连。
⑵平行四边形法则的特点:共起点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2篇一、高中数学函数的有关概念1.高中数学函数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函数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函数B中都有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 →B为从函数A到函数B的一个函数。
记作: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函数{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注意:函数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函数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
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函数。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2.高中数学函数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1)观察法(2)配方法(3)代换法3.函数图象知识归纳(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函数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
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3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导数1.1 函数的基本概念在数学中,函数是一种将一个集合的元素映射到另一个集合的对应关系。
在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称为定义域,因变量的取值范围称为值域。
函数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示,比如f(x) = x^2就是一个函数。
1.2 导数的概念导数是函数在某一点上的变化率,即函数在该点附近的变化趋势。
导数可以用极限的概念来定义,表示为f'(x)或者dy/dx,它表示函数的变化速率。
1.3 导数的计算导数的计算可以用求导法则来进行,包括了基本的求导公式、导数的四则运算、复合函数的导数等内容。
1.4 函数的应用导数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在物理学中,它可以用来表示速度和加速度;在经济学中,它可以用来表示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等。
二、平面向量2.1 向量的概念向量是具有大小和方向的量,它是一个有序对(a, b)。
向量可以通过坐标来表示,也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来表示。
2.2 向量的运算向量有加法、减法、数乘等基本运算,通过这些运算可以得到向量的和、差、数量积等结果。
2.3 向量的应用向量在几何中有很多应用,比如用来表示平移、旋转等变换;在物理中,向量可以表示力、速度、位移等物理量。
三、空间解析几何3.1 点、直线、平面的方程在空间解析几何中,点、直线和平面可以用方程来表示。
比如,直线可以用两点式方程、点斜式方程、参数方程等来表示。
3.2 空间向量的表示空间中的向量可以用坐标表示,也可以用平面向量的形式表示,这样可以方便地进行运算。
3.3 空间解析坐标系空间解析几何中有四种坐标系,分别是直角坐标系、面向直角坐标系、极坐标系和球坐标系,每种坐标系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四、概率与统计4.1 随机事件与概率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事件,概率是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比值,概率是一个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
4.2 概率的基本性质概率有加法原理、乘法原理、条件概率、独立性等基本性质,这些性质可以用来计算多个随机事件的概率。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1. 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
-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
- 一元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 指数与对数
- 指数的定义和性质
- 指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对数的定义和性质
- 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指数方程与对数方程的解法
3. 三角函数
- 弧度制和角度制
- 常用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
- 三角函数图像的性质
- 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解三角函数方程
4. 解析几何
- 二维坐标系与平面直角坐标系
- 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和特殊形式
- 圆的方程和性质
-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 解析几何中的一些基本定理
5. 函数与导数
- 函数的定义和性质
- 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 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
- 导数的定义和性质
- 导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 统计与概率
- 统计中的基本概念(样本、总体、频率分布等)
- 统计中的常用方法(均值、中位数、众数等)
- 概率的定义和性质
- 概率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 统计与概率的实际问题解决
以上是高中数学必修三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你将对一元二次方程与函数、指数与对数、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函数与导数、统计与概率有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必修3数学知识点总结
必修3数学知识点总结一、函数与导数函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必修3课程中会学习到一元函数、二元函数、多元函数等不同类型的函数。
在学习函数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函数的定义、图像、性质、变化率等内容。
另外,导数也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函数在某一点的变化率。
学习导数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导数的定义、计算方法、性质、应用等内容。
掌握函数与导数的知识对于理解后续学习的微积分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几何向量向量是另一个必修3课程中的重要概念。
学习向量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向量的定义、性质、运算、坐标表示等内容。
在学习向量的过程中,还需要了解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的夹角、向量的投影、向量的平行与垂直等相关知识。
必修3课程中还会学习到向量的应用,比如力的平衡、力的分解、速度、加速度等概念都与向量密切相关。
因此,掌握几何向量的知识对于理解物理学等相关学科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三角函数与数量关系在必修3课程中还会学习到三角函数与数量关系的知识。
学习三角函数时,需要了解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等标准三角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变化规律等知识。
在学习数量关系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数量关系的定义、性质、图像、变化规律等知识。
除此之外,必修3课程中还会学习到三角函数与数量关系的应用,比如角的辨认、三角函数的应用、数量关系的应用等内容。
掌握三角函数与数量关系的知识对于理解物理学、工程学等相关学科都是至关重要的。
总结以上是我对必修3课程中的一些重要数学知识点的总结。
当然,除了这些知识点之外,必修3课程中还包括了其他重要的数学知识,比如概率、统计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这些知识,扎实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数学必修三:知识点
必修3:知识点一:算法初步 1:算法的概念(1)算法概念:通常是指可以用计算机来解决的某一类问题是程序或步骤,这些程序或步骤必须是明确和有效的,而且能够在有限步之内完成. (2)算法的特点:①有限性:一个算法的步骤序列是有限的,必须在有限操作之后停止,不能是无限的. ②确定性:算法中的每一步应该是确定的并且能有效地执行且得到确定的结果。
③顺序性与正确性:算法从初始步骤开始,分为若干明确的步骤,每一个步骤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后继步骤,前一步是后一步的前提,只有执行完前一步才能进行下一步,并且每一步都准确无误,才能完成问题. ④不唯一性:求解某一个问题的解法不一定是唯一的,但是答案是唯一的。
⑤普遍性:很多具体的问题,都可以设计合理的算法去解决。
2: 程序框图(1)程序框图基本概念:①程序构图的概念:程序框图又称流程图,是一种用规定的图形、指向线及文字说明来准确、直观地表示算法的图形。
一个程序框图包括以下几部分:表示相应操作的程序框;带箭头的流程线;程序框外必要文字说明。
学习这部分知识的时候,要掌握各个图形的形状、作用及使用规则,画程序框图的规则如下:1、使用标准的图形符号。
2、框图一般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方向画。
3、除判断框外,大多数流程图符号只有一个进入点和一个退出点。
判断框具有超过一个退出点的唯一符号。
4、判断框分两大类,一类判断框“是”与“否”两分支的判断,而且有且仅有两个结果;另一类是多分支判断,5、在图形符号内描述的语言要非常简练清楚。
3:算法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
(1)顺序结构:顺序结构在程序框图中的体现就是用流程线将程序框自上而下地连接起来, 按顺序执行算法步骤。
如在示意图中,A 框和B 框是依次执行的,只有在 执行完A 框指定的操作后,才能接着执行B 框所指定的操作。
(2)条件结构:条件结构是指在算法中通过对条件的判断根据条件是否成立而选择不同流向的 算法结构。
必修三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二次函数是具有形式f(x)=ax^2+bx+c的函数,其中a不等于0。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
当a大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b/2a, f(-b/2a)),对称轴方程为x=-b/2a。
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具有对称轴方程x=-b/2a。
当a大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小于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b/2a, f(-b/2a))。
3. 二次函数的平移、伸缩和反转对于二次函数y=ax^2+bx+c,若a不等于1,则可以通过平移、伸缩和反转来改变原函数的图像。
平移可以通过加减常数项来实现,伸缩可以通过改变a的值来实现,反转可以通过将a变为-a来实现。
4. 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二次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可以通过建立二次函数模型来描述问题,并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来求解。
第二章三角函数1. 角的概念和弧度制角的概念是平面上由两条射线所夹的部分,而弧度制是用弧长和半径的比值来表示角的大小。
一个圆周的弧长为半径的长度时,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为1弧度。
2. 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
正弦函数的定义是sinθ=对边/斜边,余弦函数的定义是cosθ=邻边/斜边,正切函数的定义是tanθ=对边/邻边,余切函数的定义是cotθ=邻边/对边。
3. 三角函数图像、性质和对称性三角函数的图像是周期性的波形,具有对称性。
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图像在[-π/2,π/2]上关于y轴对称,而在π的整数倍点上关于原点对称;正切函数和余切函数的图像在(-π/2,π/2)上关于y轴对称。
4. 用三角函数解决实际问题三角函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常可以通过建立三角函数模型来描述问题,并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和图像来求解。
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一元二次方程是形如ax^2+bx+c=0的方程,其中a不等于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2sin sin sin a b cR C===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④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A +B +A B .(正弦定理主要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
(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 如:在三角形AB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
具体的做法是:数形结合思想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 有无交点:当无交点则B 无解、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当有两个交点则B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当a<bsinA ,则B 无解 当bsinA<a ≤b,则B 有两解当a=bsinA 或a>b 时,B 有一解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 sin sin 222CS bc ab C ac ∆AB =A ==B . 4、余弦定理:在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2cos c a b ab C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cos 2a b c C ab+-=.(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
2、已知三边求角)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222则90C =o;②若222a b c +>,则90C <o ;③若222a b c +<,则90C >o.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A 、B,但不能到达,C 、D 两点,并测得∠ACB=75O , ∠BCD=45O ,∠ADC=30O , ∠ADB=45O (A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求两目标A 、B 之间的距离。
本题解答过程略附:三角形的五个“心”;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第二章 数列1、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2、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3、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4、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5、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 n+1>a n ).6、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 n+1<a n ).7、常数列:各项相等的数列(即:a n+1=a n ).8、摆动数列:从第2项起,有些项大于它的前一项,有些项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 9、数列的通项公式:表示数列{}n a 的第n 项与序号n 之间的关系的公式.10、数列的递推公式:表示任一项n a 与它的前一项1n a -(或前几项)间的关系的公式.1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差数列的公差.符号表示:1n n a a d +-=。
注:看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有以下三种方法:① ),2(1为常数d n d a a n n ≥=--②211-++=n n n a a a (2≥n ) ③b kn a n +=(k n ,为常数12、由三个数a ,A ,b 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最简单的等差数列,则A 称为a 与b 的等差中项.若2a cb +=,则称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 13、若等差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差是d ,则()11naa n d =+-.14、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a a n m d =+-;②()11n a a n d =--;③11n a a d n -=-;④11n a a n d-=+;⑤n m a a d n m -=-.15、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差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p q a a a =+.16、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2n n n a a S +=;②()112n n n S na d -=+.③12n n s a a a =+++L17、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的性质:①若项数为()*2n n ∈N ,则()21n n n S n a a +=+,且S S nd -=偶奇,1nn S a S a +=奇偶.②若项数为()*21n n -∈N ,则()2121n n S n a -=-,且n S S a -=奇偶,1S nS n =-奇偶(其中n S na =奇,()1n S n a =-偶). 18、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这个常数称为等比数列的公比.符号表示:1n na q a +=(注:①等比数列中不会出现值为0的项;②同号位上的值同号)注:看数列是不是等比数列有以下四种方法:①)0,,2(1≠≥=-且为常数q n q a a n n ②112-+⋅=n n na a a (2≥n ,011≠-+n n n a a a )③n n cq a =(q c ,为非零常数).④正数列{n a }成等比的充要条件是数列{n x a log }(1φx )成等比数列.19、在a 与b 中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则G 称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若2G ab =,则称G 为a 与b 的等比中项.(注:由2G ab =不能得出a ,G ,b 成等比,由a ,G ,b ⇒2G ab =)20、若等比数列{}n a 的首项是1a ,公比是q ,则11n n a a q -=.21、通项公式的变形:①n m n m a a q -=;②()11n na a q --=;③11n na q a -=;④n m n m a q a -=.22、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m n p q +=+(m 、n 、p 、*q ∈N ),则m n p q a a a a ⋅=⋅;若{}n a 是等比数列,且2n p q =+(n 、p 、*q ∈N ),则2np q a a a =⋅.23、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的公式:①()()()11111111n n n na q S a q a a q q qq =⎧⎪=-⎨-=≠⎪--⎩.②12n n s a a a =+++L24、对任意的数列{n a }的前n 项和n S 与通项n a 的关系:⎩⎨⎧≥-===-)2()1(111n s s n a s a n nn[注]: ①()()d a nd d n a a n -+=-+=111(d 可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数列充要条件(即常数列也是等差数列)→若d 不为0,则是等差数列充分条件).②等差{n a }前n 项和n d a n d Bn An S n ⎪⎭⎫ ⎝⎛-+⎪⎭⎫⎝⎛=+=22122 →2d可以为零也可不为零→为等差的充要条件→若d 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若d 不为零,则是等差数列的充分条件.③非零..常数列既可为等比数列,也可为等差数列.(不是非零,即不可能有等比数列)附:几种常见的数列的思想方法:1、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n S ,在0πd 时,有最大值. 如何确定使n S 取最大值时的n 值,有两种方法: 一是求使0,01π+≥n n a a ,成立的n 值;二是由n da n d S n )2(212-+=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n 的值.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与函数对应关系如下: 数列 通项公式对应函数等差数列(时为一次函数)等比数列(指数型函数)数列 前n 项和公式对应函数等差数列(时为二次函数)等比数列(指数型函数)我们用函数的观点揭开了数列神秘的“面纱”,将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前n 项和看成是关于n 的函数,为我们解决数列有关问题提供了非常有益的启示。
例题:1、等差数列}{n a 中n a m a m n ==,,)(m n ≠则=+m n a .分析:因为}{n a 是等差数列,所以n a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一次函数图像是一条直线,则(n,m ),(m,n),),(m n a m n ++三点共线,所以利用每两点形成直线斜率相等,即mm n n a n m m n m n -+-=--+)(,得0=+m n a (图像如上),这里利用等差数列通项公式与一次函数的对应关系,并结合图像,直观、简洁。
例题:2、等差数列}{n a 中,251=a ,前n 项和为n S ,若179S S =,n 为何值时n S 最大?分析:等差数列前n 项和n S 可以看成关于n 的二次函数n d a n d S n )2(212-+=是抛物线n da n d n f )2(2)(12-+=上的离散点,根据题意,179S S =, 则因为欲求n S 最大值,故其对应二次函数图像开口向下,并且对称轴为132179=+=x ,即当13=n 时,n S 最大。
例题:3递增数列}{n a ,对任意正整数n ,n n a n λ+=2恒成立,求λ分析:1)构造一次函数,由数列}{n a 递增得到:01>-+n n a a 对于一切恒成立,即恒成立,所以)12(+->n λ对一切恒成立,设)12()(+-=n n f ,则只需求出)(n f 的最大值即可,显然)(n f 有最大值3)1(-=f ,所以λ的取值范围是:3->λ。
2)构造二次函数,看成函数,它的定义域是,因为是递增数列,即函数为递增函数,单调增区间为,抛物线对称轴,因为函数f(x)为离散函数,要函数单调递增,就看动轴与已知区间的位置。
从对应图像上看,对称轴在的左侧,也可以(如图),因为此时B 点比A 点高。
于是,,得2、如果数列可以看作是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项乘积,求此数列前n 项和可依照等比数列前n 项和的推倒导方法:错位相减求和. 例如:, (2)1)12,...(413,211n n -⋅3、两个等差数列的相同项亦组成一个新的等差数列,此等差数列的首项就是原两个数列的第一个相同项,公差是两个数列公差21d d ,的最小公倍数.4. 判断和证明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常有三种方法:(1)定义法:对于n ≥2的任意自然数,验证)(11---n n n n a a a a 为同一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