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氯专项风险评价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项评价2-
环境风险评估
环境风险评估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析污水处理厂运营期内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及其影响程度和范围,以确定开发建设及生产项目什么样的风险是社会可以承受的,从而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污水处理厂具有一定的事故风险性,需要进行必要的环境事故风险分析,提出进一步降低事故风险措施,使得污水处理厂在生产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确保污水处理厂内外的环境质量,确保职工及周边影响区内人群生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1环境风险识别及分析
1.1物质危险性识别
(1)本项目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的物质
本项目存在的主要的危险、有害原料及中间产品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见表1。
表1 主要危险、有害原料及物质的理化性质及毒理性质
(2)危险特性识别
本项目存在的风险主要为:
①氯酸钠与有机物发生氧化反应放热,引发火灾;强氧化剂氯酸钠遇酸反应产生大
量氯,氯酸在40℃以下就会发生爆炸。
②盐酸泄露对周围的物体造成腐蚀或对人员的灼伤。
1.2生产、辅助设备风险性识别
结合本项目生产工艺的特点,本项目可能存在风险主要有:
①锅炉除尘、脱硫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大气造成污染。
②污水核心处理设备发生故障时,对地表水造成的污染。
2环境风险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及风险保护目标
2.1评价等级
结合以上环境风险识别分析,项目所在地位于通辽市边缘,周围居民、企业稀少,所以为非环境敏感区;本项目主要原辅材料基本无毒,储存量没有超过导则规定的贮存场所临界量,因此本项目风险源为非重大风险源。
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
则》中的要求,本环境风险评价为二级,见表2。
根据导则要求二级评价可进行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和对事故影响进行简要分析,提出防范、减缓和应急措施。
2.2评价范围
本项目风险评价等级定为二级评价,根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为距点源4×6Km2范围内。
地表水风险评价范围为排污口下游30km内,选择COD
cr 为预测因子。
和BOD
5
2.3环境风险保护目标
根据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包括:水体、陆域生态特征、社会经济状况、城镇及人口分布、工农业分布。
见工程分析专项)确定风险评价的重点保护目标,见表3。
表3 风险保护目标表
3源项、源强分析
3.1最大可信事故概率分析
根据工程分析,确定本项目风险源为生产装置区以及原材料和产品储存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锅炉除尘设备发生故障,导致粉尘直接排入大气;
➢锅炉脱硫设备发生故障,导致烟气直接排入大气;
➢污水核心处理设备发生故障,导致污水未经处理而外排;
➢氯酸钠、盐酸贮存库发生火灾事故;
➢由于火灾而产生的消防废水。
3.2一般事故统计资料
查阅近几年国内污水处理厂运营期间发生的事故,其发生概率很低,2004年3月19日深圳龙岗布吉污水厂,由于一根污水管脱落,使污水厂周围被污水淹没。
所以全国污水处理厂按600家计,则近5年污水厂发生事故的概率为0.03%。
其它污水厂事故包括2005年12月16日正在建设中的石家庄桥东污水厂发生坍塌,以及2006年6月1日河北唐山污水处理厂发生的落水事故,则不属运营期发生的范畴。
通过对国内类似化工行业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统计,化工行业以设备、管道、贮罐破损泄漏等引起的事故出现比例最高,而造成设备破损泄漏的直接原因多为管理不善、未能定时检修造成。
以违反操作规程、操作失误以及不懂技术操作等人为因素引起的事故出现的比例较高。
表4给出我国化工企业一般事故原因统计。
表4 我国化工企业一般事故原因分类
结合本项目生产工艺的特点,估计本项目环境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如表5:
表5 本项目一般事故原因统计
从表5中可以看出,本项目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设备发生故障和废气处理设施发生故障,其发生概率分别为60%和4%。
3.3事故风险源项源强
污染物事故排放源强详见表6。
4事故风险预测
4.1废水处理事故排放影响分析
(1)预测模式
采用河流完全混合模式如下:
式中:C o—河水完全混合后河流中污染物浓度,mg/L;
C
p
—污水排放浓度,mg/L;
Q
p
—污水排放量,m3/s;
C
h
—河流对照断面污染物浓度,mg/L;
Q
h
—河流上游流量,m3/s。
非持久性污染物充分混合段预测模式如下:
式中:C x—河流下游X处污染物预测浓度,mg/L;
K—污染物自净系数,1/d;
X—充分混合点至预测点河段距离,m;
u—河流流速,m/s;
C o—充分混合点河流中污染物浓度,mg/L。
计算公式同上。
(2)污水事故排放影响分析
污水处理厂废水事故排放可认为是由于设备事故或能源事故,使污水未经处理直接
排放,以COD
cr 和BOD
5
作为预测因子进行预测,则出水水质为COD
cr
:880mg/L,BOD
5
:530
mg/L,以角干为预测断面,预测结果见表7。
表7 废水事故排放影响预测单位:mg/L
到地表水水质标准。
因此,若污水处理厂废水处理设备发生故障,应排入污水事故储池,经处理后再排放。
4.2大气污染事故影响预测
(1)预测模式
采用非正常排放模式进行预测,预测模式为:
式中:t为扩散时间;T为非正常排放时间。
(2)燃煤烟气事故排放影响分析
主要预测事故状况下的影响和超标范围,详见表8。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表明,废气处理设备发生故障导致事故排放时,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正常排放时影响严重很多,建设项目周围居民点在超标范围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事故排放持续时间在20min左右,事故排放发生30min后,环境质量可恢复达标水平,事故影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但建设单位须加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4.3火灾爆炸事故影响分析
(1)火灾爆炸分析
本项目火灾事故主要为氯酸钠发生火灾事故。
火灾事故的燃烧半径D和持续时间T可由下面公式计算:
D(m)=2.66M0.327
T(S)=1.098M0.327
式中:M为燃烧物质的质量(Kg)。
该项目污水设计加氯量为8mg/l,再生水加氯量为14mg/l,当生产1g有效率要消耗氯酸钠0.65g,则日处理11万t污水和3万t 中水,每日共需氯酸钠941.6kg。
该项目原料的储存周期小于10天,则氯酸钠的储量最大为10t。
目前,对于辨识化学危险源的化学物质阈限量国内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1982年6月欧共体颁布了《工业活动中重大事故危险法令》,该法令列出180种物质及其临界量标准。
如果工厂内某一设施或互相关联的一群设施中聚集了超过临界量的危险物质,则将这一设施或这一群设施定义为一个重大危险源。
OECD该法令对于氯酸钠的限量为250t。
所以本项目氯酸钠的储量远小于该临界量,不属于重大危险源。
经计算,其燃烧半径分别为54.06m,燃烧时间分别为22.3秒。
爆炸是突发性的能量释放,造成大气中破坏性的冲击波、爆炸碎片等形成抛射物,造成危害。
发生火灾时,火场的温度很高,辐射热强烈。
且火灾蔓延速度较快,如果不及时抢救,极易造成大面积火灾。
火灾、爆炸事故对环境的危害是热辐射、冲击波和抛射物造成的后果。
此外,火灾燃烧过程产生的烟雾和有害气体可造成较大范围的环境污染。
根据上述计算,火灾燃烧的最大范围为54.06m,因此,发生火灾时,如果不引发周围的物品燃烧,则仅限于库房范围内,所以在氯酸钠库房范围内,不要堆放易燃、易爆的物品。
(2)水体污染后果评述
当发生火灾时,为迅速控制火势,消防设施用水进行灭火,将产生消防废水。
根据消防用水量按15l/s计算,发生火灾时消防用水量约为335m3,根据类比调查分析,消防废水产生量约为用水量的90%,因此本项目消防废水产生量为300t。
即使不经过收集与处理,也基本上可将消防废水滞留在厂区内,待火灾过后,经自然蒸发即可消除,所以消防废水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
4.4事故影响评价
(1)大气事故影响评价
由以上分析结果可见,本项目发生的废气处理事故虽较正常排放情况下影响严重,但在短时间内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但也应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急措施,最大程度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
(2)污水处理厂事故影响分析
污水处理厂出现事故,按最不利因素计算,废水直接排入水渠。
本项目废水主要特
征污染为COD
cr ,废水中COD
cr
浓度为880mg/l, 严重超过排放标准,会引起地表水环境的
恶化,所以应加强防范,尽可能杜绝事故的发生。
(3)火灾爆炸事故影响分析
该项目的氯酸钠储量较小,一旦发生火灾,其影响面积可控制在厂区范围之内。
由于该化学品本身不能自燃,所以应严格杜绝该物品与有机物、金属粉末、浓硫酸、盐酸、及其它还原性物质等共同贮存。
5事故的预防措施及应急计划
我国在安全生产上一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工作重点应放在预防上。
在事故救援上实行“企业自救为主、社会救援为辅”的原则。
事故的应急计划是根据工程风险源风险分析,制定的防止事故发生和减少事故发生的损失的计划。
因此制定本项目的事故应急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5.1对化学药品的风险事故管理
(1)对化学物品的管理与使用
●根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按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氯酸钠属甲类产品,该规范规定氯酸钠在厂房或实验内的最大允许量为50kg,每平方米房间体积最大允许量为0.015kg/m3。
所以在生产过程中,应按此规范进行操作,在二氧化氯发生间内的氯酸钠存放量要始终小于该规范规定的允许量。
●应严格执行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第344号令)的规定。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化学性质相互抵触的化学危险品不能存放在同一房间内。
所以强氧化剂氯酸钠不得用有机物包装,不得与有机物以及盐酸储存在同一库房内,以防造成事故隐患。
●凡有毒及腐蚀性的化学物品,必须建立严格的发放贮存制度,要有专人管理,贮存量有一定限度。
●在使用氯酸钠、盐酸等腐蚀性物质时,为防止灼伤人体,操作时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2)成立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并有明确的职责划分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应由公司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并由责任心强、熟悉化学药品特性的人员为组织机构成员。
●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公司管理人员、药品管理员、运送人员进行预案演练,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利用自身力量进行现场抢救,并向本企业领导报告。
●根据灾情向有关部门报警(消防119、救护120、交通事故122、治安110),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发生易燃、易爆物品事故要在周边50m危险距离内进行及时疏散及清理,对负伤人员及时送就近医院抢救或等待120救护车到来。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采取手机(电话)报警联络方式,公司并保持值班电话24小时通讯联络的畅通。
(3)预案的启动
运送、使用、管理危险物品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企业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相关人员必须切实掌握所运物品的特性和应急措施,一旦发生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4)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
●发生事故后,相关人员应根据化学药品的性质,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防止事故损失扩大,并立即进入临战状态。
●指挥周围车辆及无关人员迅速离开,现场隔离50米范围禁止明火,及时堵漏,防止事态扩大
●疏散事故现场周围易燃易爆物品,防止二次事故发生;
●人员紧急疏散、撤离,相关人员在应急救援时,要按危险品性质和事故严重程度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对人员紧急撤离以及撤离方式;在当地救援部门到来后,人员的疏散与撤离的决定权移交给政府部门。
(5)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
①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
应及时与地方环境保护部门联系,落实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监测工作;测定事故现场环境危害的成分和程度,对可能存在较长时间环境影响的区域发出警告,提出控制措施并进行监测。
在事故现场实施监测时,要穿戴必须的防护用品并有人监护。
在有毒场所实施监测
必须配戴防毒面具;在有严重腐蚀体泄漏的场所实施监测时,应穿防护服,防护靴,戴防护手套。
进入可燃性气体聚集的事故现场,禁止穿化纤等易产生静电的服装。
②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
●典型事故处理方式及防护
有火灾危险时,应尽可能将爆炸品转移或隔离,不能转移或隔离时,应组织人员疏散,扑救时,施救人员应戴防止有毒气体的防毒面具,采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灭火,禁止用砂土等物压盖。
遇湿易燃物品发生事故的处理方式,应根据不同物品妥善收集,转移到安全区域,更换或整理包装,有撒漏物处,不得在上面堆放物品或行走。
腐蚀品发生事故的处理方式,腐蚀品发生撒漏时用干砂、干土覆盖吸收、清除干净后用水冲洗。
大量溢出,视物品的酸、碱性,碱性物质撒漏用酸性稀释,对遇水发生剧烈反应、能燃烧、爆炸或放出有毒气体的,不得用水扑救,当火灾可能危及强碱安全时,应尽可能抢出,以防高温爆炸,碱液飞溅;无法抢出时,可用大量水将其浸没降温。
扑救人员必须穿戴防护用品,对易散发腐蚀性蒸气、有毒气体的物品、必须使用防毒面具。
扑救人员应站在上风处。
人体被腐蚀品灼伤处,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稀释酸碱性,必要时送医院就诊。
该类货物着火时,不得用水柱直接喷射,以防腐蚀物品飞溅。
(6)应急培训计划
●每年通过应急演练的形式,对应急救援人员和在职员工进行培训与教育;
●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技能培训、紧急逃生);
●其他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岗位应急处理和疏散逃生技能);
●周边地区应急响应知识培训(到负责人)。
5.2污水处理站污染事故防范措施建议
(1)加强污染治理设备的监控
建议污水站配备自动监测仪。
对于废水处理主要工艺单元,应装配流量、水质等自动分析监控仪器,并辅以定期人工取样测定。
对于厂内其它与废水处理有关的分析仪表
信号,必须与处理站数据作同步分析,以便由操作人员参考,并及时进行操作调整。
在制定生产计划和进行生产调度时,必须认真考虑处理的实际状况。
在污水处理站或生产过程中出现异常时,应及时相互通告,并且统一采取处置措施。
对污水站进水和出水水质进行在线监测,随时监控污染治理装置的运行状况,并及时发现超标排放现象。
(2)污水处理站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设备
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废水处理过程中出现超标排放现象,常常是由于人为错误操作所造成的。
如加药量、加药时间等往往要根据待处理废水的水质水量情况而定,人为错误操作如瞬间过量加药或加药不及时不仅达不到应有的处理效果,从而造成废水超标排放污染环境,而且还会导致废水处理运行费用的增加。
因此从污染控制的角度看,废水处理站系统应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设备来代替人工操作,以降低人为错误带来的污染事故发生。
(3)设备故障的应急措施
废水处理站的使用的机泵、阀门、电器及仪表等在运行中发生故障,将会导致废水处理操作事故,这种事故发生概率较高。
此类事故的应急措施主要是,对易损设备采取备用设计。
在运行期间,需要操作人员经常巡回检查,及时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率。
当污水站万一发生设备故障时,对废水的处置,应启动系统缓冲和回流设备,将不合格出水重新处理,直至满足排放标准。
所以,对此类事故应要求在设计上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关键处理机电设备至少应采用一备一用;第二,处理站设计上应考虑留有一定的回流处理缓冲能力和设施。
(4)废水处理应急措施设计
为了防止废水处理过程中出现未处理废水外排事故,本项目水污染事故风险防范设计,需进行下述考虑:
①为了在事故状态下迅速恢复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提高抗事故的缓冲能力,应在主要水工构筑物的容积上留有相应的缓冲能力(如附加相应的事故处理缓冲池),并配有相应的处理设备(如回流系统及仪表)。
②合理确定工艺参数。
对于各处理单元进水量、水质、停留时间、负荷强度等设计对数,进行认真计算和合理确定,必须确保处理效果的可达性。
③选用优质设备。
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处理站各种机械、电器仪表等设备,必须选择品质优良、故障率低、满足设计要求、适于长期运行及便于维护的产品。
对于关键部位,应并联安装一套备用设备,并有足够进行维修更新的备品备件。
5.3废气非正常排放预防措施
本项目废气处理主要采用水吸收处理方法,其中关键的设备(水喷淋装置、动力泵等)设置备用设备,药剂量(主要为碱液)须保证一定的备用量,确保设备运行过程中能够正常运行,杜绝事故发生。
5.4事故救援指挥决策系统
事故救援指挥系统是应付紧急事故发生后进行事故救援处理的体系,该系统对事故发生后作出迅速反应,及时处理事故,果断决策,减少事故损失是十分必要的。
它包括组织体系、通讯联络、人员救护等方面的内容。
因此在项目投产后应着手制订这方面的预案。
(1)组织体系
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及应急救援小组,专人负责防护器材的配给和现场救援。
(2)通讯联络
应保证通讯信息畅通无阻。
在制订的预案中应明确负责人及联络电话,对外联络中枢以及社会上各救援机构联系电话,如救护总站、消防队电话等。
通讯联络决定事故发生时的快速反应能力。
通讯联络不仅在白天和正常工作日快速畅通,而且要做到在深夜和节假日都能快速联络。
(3)安全管理
公司保卫部门负责做好公司内的消防安全工作,贯彻执行消防法规,制定公司消防管理及厂区车辆交通管理制度,做好对火源的控制,并负责消防安全教育。
组织培训公司内消防人员。
5.5事故应急措施
(1)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当发生火灾后,消防队按照灭火方案进入阵地,根据火灾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灭火方式。
(2)事故的后处理
事故的后处理是对发生事故设施维修和事故后现场的清理,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影响到外环境时,要及时掌握对环境破坏程度,为处理污染事故决策提供信息。
发生火灾时主要防止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5.6预防对策建议
(1)公认的预防事故原则:
①预防事故是企业实现良好管理和保证产品质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②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必须在预防事故的活动中通力合作;
③企业最高首长是负责安全的第一责任者,必须组织安全生产,起到表率作用;
④每个生产岗位必须要有一个明确而又能为所有在岗人员熟悉的安全方针;
⑤必须尽可能采用所能得到的最先进的安全生产技术和方法。
上述原则涉及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许多重要环节,遵守这些原则,可使企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危害减少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2)制定岗位管理制度,并在应运中不断完善。
(3)加强公司的环境管理,设置专职环保人员,加强污水处理站操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严禁污水超标排放。
(4)在工程设计、建设和今后的管理上应考虑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尤其在设备选型上充分考虑安全措施。
(5)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本项目应根据生产特点和事故隐患分析,针对有毒、有害等物质在储运、使用过程中的事故,按照表9的有关内容和要求制定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6环境风险评价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本项目风险评价结论如下:
①本项目涉及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物质,具有易燃性,基本无毒,贮存系统的储存量一般,根据火灾事故影响分析及火灾事故发生概率,火灾事故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本项目具有潜在的危险性。
②本项目废气处理设备发生故障导致事故排放时,各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正常排放时影响严重很多,但事故排放持续时间在20min左右,事故排放发生30min后,环境质量可恢复达标水平,事故影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③本项目污水处理具有潜在的事故风险,尽管最大可信事故概率较小,但要从建设、生产、贮运等各方面积极采取防护措施,这是确保安全的根本。
为了防范事故和减少危害,需要制定灾害事故的具体应急预案。
当出现事故时,要采取紧急的工程应急措施,如有必要,要采取社会应急措施,以控制事故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工业园区版)
目录
1 适用范围16
2 园区环境应急救援的方针、原则16
3 规范性引用文件16
4 术语和定义17
5 应急预案编制程序19
6 应急预案编制内容21
7 格式和要求30
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导则(试行)
(工业园区版)
1 适用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工业园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以下简称应急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使工业园区能够依据法律、法规和其他相关要求,在强化园区风险管理,有效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园区环境应急管理体系,规定环境应急响应措施,对突发环境事件作出有序响应,及时组织有效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事件造成的损失。
本导则适用于江苏省内涉及环境风险源的工业园区,包括:分布有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生产、贮存、经营、使用、运输危险物质的单位以及产生、收集、贮存、利用、处置危险废物等单位的工业园区。
本导则不适用于分布有存在生物安全事故和辐射安全事故风险单位的工业园区。
2 园区环境应急救援的方针、原则
环境应急救援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全员动手、综合治理、改善环境、保护健康、科学管理、持续发展”的方针,体现以人为本、求实求严的思想,切实加强应急管理,以最快的速度、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实施救援,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对外环境的影响,把事件危害降到最低,维护园区内外企业(或事业)单位及周边居民的安全和稳定。
组织实施环境应急救援活动的基本原则为:集中管理、统一指挥、规范运行、标准操作、快速反应、救援高效。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危险物质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
《剧毒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等8部门公告2003第2号);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腐蚀性鉴别》(GB 5085.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急性毒性初筛》(GB 5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