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语文阅读题满分精练:诗人与酒

合集下载

新课标——诗歌阅读与语言运用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

新课标——诗歌阅读与语言运用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

新课标——诗歌阅读与语言运用2012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l6.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

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

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6分)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钢,以为器。

”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

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

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达古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铜器时代,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

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

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1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5分)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2013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2012年高三年语文高考模拟卷二

2012年高三年语文高考模拟卷二

2012年高三年语文高考模拟卷(二)2012.4.23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不吾知其亦已兮,。

(屈原《离骚》)(2)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3),师不必贤于弟子。

(韩愈《师说》)(4)浮光跃金,。

(范仲淹《岳阳楼记》)(5)舞榭(xiè)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6),吟鞭东指即天涯。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二)文言文阅读 (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周恭帝幼冲①,太祖英主有度量,将士归心。

将北征,京师喧言:“出军之日,当立点检为天子。

”富室或挈家逃匿,独宫内不知。

太祖惧,密以告家人曰:“外间汹汹若此,将如何?”太祖姊面如铁色,方在厨,引面杖逐太祖,击之曰:“大丈夫临大事,可否当自决,乃来家内恐怖妇女何为耶!”太祖默然出。

陈桥驿在陈桥、封邱二门之间。

艺祖②拥戴之初,陈桥守门者拒不纳,遂如封邱,抱关者望风启钥。

逮及帝位,斩封邱而官陈桥者,以旌.其忠于所事。

太祖皇帝初入宫,见宫嫔抱一小儿,问之,曰:“世宗子也。

”时范质与赵普、潘美等侍侧,太祖顾.问普等,普等曰:“去之。

”潘美与一帅在后,独不语。

太祖问之,美不敢答。

太祖曰:“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

”美曰:“臣与陛下北面事世宗,劝陛下杀之,即负世宗;劝陛下不杀,则陛下必致疑。

”上曰:“与尔为侄。

世宗子不可为尔子也。

”美遂持归。

太祖后亦不问,美亦不复言。

后终刺史,名惟吉,潘夙之祖也。

艺祖受命之三年,密镌一碑,立于太庙寝殿之夹室,谓之誓碑,用销金黄幔蔽之,门钥封闭甚严。

因敕.有司,自后时享及新天子即位,谒庙礼毕,奏请恭读誓词。

独一小黄门不识字者从,余皆远立。

上至碑前,再拜跪瞻默诵讫,复再拜出。

群臣近侍,皆不知所誓何事。

自后列圣相承,皆踵故事。

新高考语文-酒与月意象-诗歌拓展资料

新高考语文-酒与月意象-诗歌拓展资料

2022年10月14日提示:阅读勾画积累酒能助兴,酒能激发灵感,活跃形象思维。

酒后吟诗,常有佳句。

“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这是诗人孟浩然在《过故人庄》中的诗句,浅斟慢饮中既欣赏了农村特有的自然风貌,又学会了事农桑的有关知识,酒成了最好的载体。

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描写出农家人的憨厚纯朴无私。

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过门辄呼,无须士大夫之间拜会邀请的虚礼;态度村野,更觉来往的随便。

大呼小叫,毫不顾忌言谈举止的风度,语气粗朴,反见情意的真率。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如梦令》中早年的李清照生活得那样无忧无虑,郊外野游也能开怀畅饮。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描绘了秋高气爽,大雁振翅,登楼吟咏,怎么能缺少那激发豪性的玉液琼浆呢?苏轼开一派豪放词风,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酒中可见其过人的豪气!二、解愁忘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李白,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世称“诗仙”,又由于饮酒成性,又称“酒仙”。

李白仕途坎坷,官场失意,现实中,他常常借酒消愁,因此,他的许多作品中都有酒气冲天,怒发冲冠的形象,如《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题中一个“独”字,道出了李白的孤寂,引出的便是他饮酒的情节,酒便是诗的一个线索,酒因、酒前、酒时、酒后,一个个片断似被“酒”字串成了串珠。

《把酒问月》也是诗人孤苦失意处境的写照,诗中写道:“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在现实中李白感受到的多是冷遇,极度失望、孤独的情绪在诗中可见一斑。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这首《雨霖铃》写离愁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语文(二)

2012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语文(二)
(2012·浙江)7.阅读以下新闻材料,根据要求答题。(5分)
不久前,某地一所高中对700名学生做了以“你觉得你离父母有多远”为主题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69%的学生认为与父母有代沟,其中6%的学生觉得离父母很远。很多学生说,与父母沟通时,除了学习再无别的话题。
(1)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2分)(2)就此现象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80字)(3分)
【答案】示例:与屈子上下求索,与李商隐灵犀一点
【解析】所选名人、文人应为古代的,同时结合其思想和作品来写。
【考点定位】修辞运用、仿写句式等、语言表达连贯、准确、鲜明、得体
【备考建议】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做到内容符合要求,尽量写得新颖,有深意,带文采。修辞手法要符合事理和情理。总之,句式仿写要抄录句式,寻找对象,遣词造句,连贯得体。注意仿写的三个条件:内容相关、句式一致、修辞方法相同。 (2012·天津)23.SOS儿童村是一个以家庭方式抚养孤儿的国际慈善组织,天津儿童村是我国首批建立且规模最大的一个。儿童村中每个“家”都有一个“妈妈”,她既要照料七八个孩子的生活,还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妈妈们用青春和无私的爱,使一个个孤儿享受到家的温暖。6月23日是“国际SOS儿童村日”请你写一段话,向儿童村妈妈表示敬意和祝福。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48字。(4分)
【答案】示例:妈妈,是你的关心给了孩子无限的支持,相信这无私的爱,最终会汇成绵延
的爱的海洋,流进孩子们的心他田。
【解析】注意审清题意要求:感情真挚,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方法,不超过48字。内容上,
向儿童村妈妈表示敬意和祝福。形式上,注意修辞手法和运用,如比喻等。文
专题05 扩展语句和压缩语段
(2012·天津)22.请补写出空缺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4分)

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诗人与酒

高考语文阅读题精练: 诗人与酒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人与石头的厮磨梁衡①中国人对于石头的感情久远而又亲近。

人类开始生活,利用它为工具。

等到人类有了文字后,这冰冷的石头就这样与人类携手进入文明时代。

历史在走,人情、文化、风俗在变,这载有人类印痕的石头却静静地躺在那里,为我们存了一份真情、真貌,总会让我们从心底泛出一种崇高,一缕温馨。

②于是以石记史、以石为文,于是“入石三分”,人以文化心理刻石,那石面石纹里就浸透着人文的痕迹。

石头每时每刻都在人类的怀抱里温暖着,一代代传递着。

③敦煌、麦积山、云岗、龙门、大足,佛教一路西来,站站都留下巨型的石窟。

这都是积数代人的力量才能成。

像乐山大佛那样,将一座山刻成一个大佛,用了九十年的时间,这需要何等惊人的毅力,而且必须有社会的氛围,这只有宗教的信仰力才能办到;但也有的是为了宣扬其他。

冯玉祥好读书,他住庐山时心有所悟,就将《孟子》的一整段话刻在对面的石壁上。

身临文化的山谷之中,你会感到一股石头文化特有的磅礴之力。

④那一年我到镇江,在焦山寺碑林里见到一方石头,上面刻有一幅地图,名《禹迹图》,是大禹治水,天下初定后的版图。

上面有山川河流及551个地理名称。

这是我见到的最久远的地图,英国人李约瑟说这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古地图。

现在长江大坝已经蓄水,又谁能想到百米水下将要永远淹没一段石上的文化。

原来在涪陵城的江面上有一道石梁,水枯时现,水丰时没,古人就用它刻记水文的变化。

考古学家习惯将地表数米厚的土壤称为文化层。

人们一代一代,耕作于斯,歇息于斯,自然就于这土层中沉淀了许多文化。

那么,突出于地表的石头呢,自然就更加首当其冲地记录文化,它不仅是文化层,而且是文化之碑,历史之柱。

⑤人对石头的崇拜,是因为那石上所浸透着的文化汁液。

石虽无言,文化有声。

记得徐州汉墓刚出土,最让我感动的是每个墓主人身边都有一块十分精美的碑刻,今天都可用作学书法的范本。

但这在当时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丧葬配件,平常得如同墓中的一把土。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诗人与酒

高考语文阅读训练:诗人与酒

《诗人与酒》阅读原文: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

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

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梁慢慢给醺了出来。

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

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

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

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

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儿。

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

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

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

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

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养生之道,必须戒掉。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将近酒》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将近酒》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将近酒》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小题。

将进酒〔唐〕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

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琉璃钟”表明酒器精美名贵,“琥珀浓”“珠红”用借代表现醇香明净的酒色。

B.烹煮佳肴,欢歌曼舞,钟鼓馔玉,美妙至极,诗人展现了一幅美好生活的画卷。

C.“坟上土”与前文绚丽斑斓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意境变得忽而凄凉幽冷。

D.本诗多选用珠、玉、花、雨等细美之物,有别于李白《将进酒》中的奇伟景象。

【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用借代表现……”错。

“琥珀浓”“珠红”借喻酒色,用的是借喻修辞。

故选A。

16.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生命悲剧意识,请分析是如何表现这种意识的。

(6分)【答案】①从酒具、美酒、佳肴到罗帏、歌舞,诗人用华丽辞藻夸张描绘了酒宴的华贵丰盛,烘托了及时行乐的情景。

②落花是悲凄人生的象征。

美好春光即将逝去,桃花如雨般片片凋落,寄托了诗人对人生苦短的感叹。

③用刘伶的典故,表达苦涩幽怨的意绪,用人间乐事极力地反衬出死的可悲。

(每点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①“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开篇诸多意象密集搭配,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琉璃”“琥珀”“真珠”从器皿、色泽、斟酒的过程层层渲染酒的名贵,满目琳琅的豪华盛宴就此展开。

“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进一步用华丽的意象体现宴席的奢靡。

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采用夸张、借喻的修辞手法渲染了欢乐沉醉的气氛。

其物象之华美,色泽之瑰丽,令人沉醉。

“吹龙笛,击鼍鼓;皓齿歌,细腰舞”,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妙写得尽态极妍。

美酒佳肴,欢歌曼舞,诗人用华丽辞藻夸张描绘了酒宴的华贵丰盛,烘托了及时行乐的情景。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2012届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专项训练题(含答案)1.(2011•滨州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潘阆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

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

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有人说“长忆西湖”的“忆”字是全词的关键,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解析:本题选材是宋代著名词人潘阆的一首《酒泉子》,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

本题考查“炼字”,属常见题型。

答题时先答出该字的意义,再结合词句进行解释,最后总结该字的使用对情感抒发的作用。

答案:一方面显示西湖风景十分美好,令作者念念不忘;另一方面,全词围绕“忆”展开对西湖美景的描写。

2.(2011•济南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风□王安石一马春风北首燕①,却疑身得旧山川。

阳浮树外沧江水,尘涨原②头野火烟。

日借嫩黄初着柳,雨催新绿稍归田。

回头不见辛夷③发,始觉看花是去年。

【注】①北首:向北。

燕:今北京市,时为辽国都城。

②原:原野。

③辛夷:木笔花,又叫迎春花。

颔联“阳浮树外沧江水”中的“浮”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答案:春风吹拂,江面水波荡漾;阳光普照,江水波光粼粼。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17套真题汇编诗歌专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新课标卷)思远人 [宋]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译词]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菊花晚秋意绪,闺中人不禁思念行客远隔千里。

看遍天际云来云去,也不见鸿雁飞归带来游子信息,满怀思念,想要寄上书信,又怎么知道寄送到何处?眼泪兀自流淌不尽,面对着窗子,一滴滴涌弹飘洒,就着砚台,将溅落的泪水,当即研磨成离愁的墨汁。

便蘸着泪水研磨的墨汁,细细书写分别以来的思绪,这离情写到深处,泪水把信笺的粉红色都浸湿淡去。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参考答案”硬伤:⑴混淆了诗人的感情和诗中人物的感情;⑵首句本身也是情语,未答。

] 【备考答案】这首词通过表现闺中人深切思念远方行人,又难以传达思念的抑郁之情,寄托了诗人内心悲苦难诉的感情。

首句写景,景中传情。

一方面,“红叶黄花”,是晚秋特有的景物,从空间角度渲染亲人远隔的背景色彩;“晚”,从时间角度暗示别离久远。

另一方面,红叶黄花,晚秋意绪,也是离愁别绪的形象写照。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硬伤:⑴“就砚旋研墨”并非“暗指”也没有“和泪作书”的意思;⑵只写出了“红笺为无色”的字面原因。

全国新课标卷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诗.范文

全国新课标卷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诗.范文

全国新课标卷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诗.范文第一篇:全国新课标卷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诗.范文全国新课标卷2004-2012年9年高考真题分类汇编:诗歌赏析专题(2012全国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 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 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 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 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2011·新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 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30天直击】2012届高考语文阅读题满分精练:诗意地栖居)

【30天直击】2012届高考语文阅读题满分精练:诗意地栖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诗意地栖居张晓惠我是个疏于跑街的人,可一日上街却惊异地发现,小城那古巷密集的一块地方已夷为平地。

昔日那挤挤挨挨的老房子、古民居已成了碎砖瓦砾,还有数十处断墙颓垣。

那几条有着很好听很书卷气很古雅名字的小巷将她苍白破败的面庞无奈地向着夏日的艳阳。

(1)曾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寻访、叩问过小巷。

这些三、四米宽的小巷,纵横交错如网络,幽静深邃若清谷。

是清砖是黛瓦是粉墙,有黑黑亮亮写满沧桑的旧式木排门,有斑驳如枚枚古钱暗绿色的苔藓,还有不知经历了多少朝代黄了又青、青了又黄却仍在小院墙头上在四季风雨中摇曳出一派袅娜的城市中已罕见的狗尾巴草。

那曾经在小院内向外探出那满面明媚粉红的老桃树呢?那曾经吸引着无数孩子目光到夏日就结满了橙黄橙黄果儿的大杏树呢?那排列整齐、纹理清晰有如图书馆书列的小巷墙壁上那密密的小青砖呢?抚摸着他们曾经想,若是这秦砖汉瓦有记忆的话,怕是会讲出若干鲜明诡谲的过往人事,随便抽出一册泛黄的线装书,怕也写满了唐诗宋词吧!这座小城毕竟是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呢。

在有月亮或是没有月亮布满星星的夜晚,在小巷的石板路上走走,很容易就走进了千百年的历史走进了悠悠的岁月。

(2分)小时候,住在机关大院宿舍的我们是多么地钦羡住在这些小巷中的同学们啊,每家有院子,院子里有天井有大树。

我有一个女同学家中甚至是三进的院落,足够我们捉迷藏打游击了。

到了端午、七夕、中秋这些节日,小巷深院就更呈出现她的诱人风情:垂在门边上的是绿绿的苦艾,飘在门楣上的是红红的带穗的喜迎,粽子的清香在风中送出老远,院子里的小方桌上还有面捏的小白兔是红豆做的眼睛,还有炸得金黄黄的藕饼肥硕硕的老菱 (3)而这一切都成了“曾经”,我的眼前是一块空地,那显现或隐藏着小城历史的砖瓦墙壁尽管破碎却带着两千年的记忆缄默不语,烈日中一群人聚集在那儿正在将哪家大院拆下来的门窗,那雕梁画栋的木片木条论斤处理。

一旧句涌上心头:断碣残碑,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可这儿连半点“渔火”也未曾留下,风乍起,这秋霜再也找不到它多年的栖身之所了。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2012年语文题(大纲版)详解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

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

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

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

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

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

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

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

时间沉淀,时间反复。

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

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

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

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

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

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

2012年高考真题——语文文解析版U

2012年高考真题——语文文解析版U

1.根据课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4 分)【小题1】急湍甚箭,。

(吴均《与朱元思书》)【小题2】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小题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小题4】__________,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小题5】已是黄昏独自愁,。

(陆游《卜算子·咏梅》)【小题6】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2.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古诗名句。

(4 分)一位六十多岁的著名学者在博客中宣称,计划在五至八年内完成36 卷的《中华史》系列丛书,他这种“①1.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11分)说“宽容”“宽以待人”,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

宽容具有强大的感化力。

我国战国时代,蔺相如出色地完成了“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外交重任,维护了赵国的利益和尊严,于是被“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这一下触怒了居功自傲的大将军廉颇。

他扬言说“吾见相如,必辱之”。

而相如以大局为重,对廉颇的倨傲无礼采取了退让宽容的态度。

每见廉颇,“引车避匿”,终于感化了廉颇,维护了赵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也为后人留下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是“引车避匿”,而是来个“两虎共斗”,在那种形势下,势必给国家招来灭顶之灾,后人对他的赞誉,也正是由于他有这种包容万物的气量和美德。

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张英的家人修建府第时,因地界不清,与邻居发生争执。

双方都仗着自己家人在朝廷为官,互不相让。

当地官员也惧怕各家势力,无法公断。

张英家人给他修书一封,让他出面干预。

张英接信后,当即赋诗一首答复家人:“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信悟出其中道理,当即让地三尺,以示不争。

对方了解此事后,也觉惭愧,也让地三尺,这便是“六尺巷”的由来。

张英的做法不仅教育了家人,也感化了对方,退让三尺,海阔天空。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题画类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题画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李昭训山水牟融卜筑藏修①地自偏,尊前诗酒集群贤。

半岩松暝时藏鹤,一枕秋声夜听泉。

风月谩劳②酬逸兴,渔樵随处度流年。

南州人物③依然在,山水幽居胜辋川。

【注】①卜筑藏修:择地而住,专心学习。

①谩劳:徒劳。

①南州人物:徐稚,字孺子,东汉南昌县人,隐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画中人物虽然居地偏远,专注修习,但又能与群贤相聚,和诗酒相伴。

B.颈联直言不需清风明月来酬和超逸兴致,人的一生可以像渔夫樵子一样随遇而安。

C.尾联运用徐稚和王维典故,意为画中之地最适合隐居,赞美图画作者画技高超。

D.作为题画诗,全诗无一“画”字,读后却能见画见人,堪称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2.颔联中“藏”与“听”运用巧妙,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黄庭坚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②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③处,松煤浅染饱霜兔。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①此诗是黄庭坚被贬戎州(今四川宜宾)时为黄斌老送他一幅横竹画而作。

①此君,指竹子。

①石泓,砚台的别称。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黄斌老在块垒难平之下讲行创作。

故画出的竹子气势峥嵘,不同凡响。

B.颔联写卧龙一般的竹子屈服困顿在雷霆之下,实际上是隐喻诗人被贬的遭遇。

C.颈联描述黄斌老在明朗的窗下,用兔毫笔饱蘸松烟墨,画出这幅优雅的横竹图。

D.尾联写画上三块石头是防止竹子画好了像龙一样飞去,表现黄斌老画技的高超。

4.诗人借画中之竹抒发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王季友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

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

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注]。

【注】尔为:犹言如此。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看似平淡,实则言简义丰,“野人”既是身份的自谦,又暗含了一种脱俗的品味。

2012年高考真题古诗鉴赏及参考答案汇编

2012年高考真题古诗鉴赏及参考答案汇编

2012年高考古诗鉴赏及参考答案1.新课标卷(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8.【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方法点拨】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可以看出(思远人),可以看出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9.【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方法点拨】通过阅读,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各个意象之间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用什么研墨,用泪水也,以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思念到深处,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饮酒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饮酒诗(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专练之饮酒诗一、简介:以《诗经》为端,中国古代诗歌与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诗仙”李白则更好的继承了这一优秀传统,身体力行,将诗酒相溶的审美精神贯穿于诗歌创作当中,展现出天真自然的生命精神,成为中国诗歌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在诗歌创作过程中,酒是李白进行诗歌创作的重要灵感来源,他借酒这一载体将抽象的情感具体化,借酒将膨胀的个性意识表现得淋漓尽致。

他时而借酒销愁,以诗写酒,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超脱;时而在酒中纵情欢乐,挥洒豪情。

二、分类:1.以酒悲怀,借诗扬志“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这就是酒仙李白的真实写照,酒已成为李白生活乃至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嗜酒如命的个性造就了李白的清心寡欲、洒脱狂放;另一方面,李白受儒家思想影响深刻,有着强烈的出世、济世思想,然而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左右着诗人的命运,使李白的人生经历多了几分伤情悲怀。

也正因此,诗人饮酒当歌,借诗扬志,在诗歌的国度里追寻自己的远大理想。

2.以酒消愁,借诗解忧李白才华横溢,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始终得不到朝廷的重用,长期浪迹江湖,坎坷一生。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在于朝政腐败,官场黑暗;其次是由李白自身性格缺陷所决定的。

他恃才傲物,酗酒疏狂,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仕途上很不得志,心中常有“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的愤懑。

愤懑与不得志的愁绪深刻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创作,表现在他的饮酒诗中便是:以酒消愁,借诗解忧。

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

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这句千古吟颂的佳句出自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短短十二句,感情却经几次跳跃,断续无端又一气呵成;该诗以送别为题,却不写叙别,不写楼,直抒郁结,表达了诗人在经历了人生太多的荣辱与打击之后,仍然难忘长安出仕时呼风唤雨的得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是诗中最于精彩的一句,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深刻表现出诗人理想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心情,成就了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极致。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各地试题文学作品阅读试题详解2012年语文题(大纲版)详解五、(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听朗诵孙犁一九八五年,九月十五日晚间,收音机里,一位教师正在朗诵《为了忘却的记念》。

这篇散文,是我青年时最喜爱的。

每次阅读,都忍不住热泪盈眶。

在战争年代,我还屡次抄录、油印,给学生讲解,自己也能背诵如流。

现在,在这空旷寂静的房间里,在昏暗孤独的灯光下,我坐下来,虔诚地、默默地听着。

我的心情变得很复杂,很不安定,眼里也没有泪水。

五十年过去了,现实和文学,都有很大的变化。

我自己,经历各种创伤,感情也迟钝了。

五位青年作家的事迹,已成历史:鲁迅的这篇文章,也很久没有读,只是偶然听到。

革命的青年作家群,奔走街头,振臂高呼,最终为革命文学而牺牲。

这些情景,这些声音,对当前的文坛来说,是过去了很久,也很远了。

是的,任何历史,即使是血写的历史,经过时间的冲刷,在记忆中,也会渐渐褪色,失去光泽。

作为文物陈列的,古代的宗教信徒,用血写的经卷,就是这样。

关于仁人志士的记载,或仁人志士的遗言,在当时和以后,对人们心灵的感动,其深浅程度,总会有不同吧!他们的呼声,在当时,是一个时代的呼声,他们心的跳动,紧紧连接着时代的脉搏。

他们的言行,就是群众的瞩望,他们的不幸,会引起全体人民的悲痛。

时过境迁,情随事变,就很难要求后来的人,也有同样的感情。

时间无情,时间淘洗。

时间沉淀,时间反复。

历史不断变化,作家的爱好,作家的追求,也在不断变化。

抚今思昔,登临凭吊的人,虽络绎不绝,究竟是少数。

有些纪念文章,也是偶然的感喟,一时之兴怀。

世事虽然多变,人类并不因此就废弃文学,历史仍赖文字以传递。

三皇五帝之迹,先秦两汉之事,均赖历史家、文学家记录,才得永久流传。

如果没有文字,只凭口碑,多么重大的事件,不上百年,也就记忆不清了。

文字所利用的工具也奇怪,竹木纸帛,遇上好条件,竟能千年不坏,比金石寿命还长。

能不能流传,不只看写的是谁,还要看是谁来写。

古代诗词阅读-十年(2012-202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

古代诗词阅读-十年(2012-2021)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原卷版
【2020年】
一、(2020·新课标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三、【2019年高考新课标Ⅲ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l题。

诗人与酒洛夫
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降,唯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

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

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梁慢慢给醺了出来。

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

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

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

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

”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

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

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儿。

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

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

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香。

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梁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

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养生之道,必须戒掉。

“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

”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

于是刘伶跪下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

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

《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

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

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

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8.作者说,小时候读《问刘十九》,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

请简要概括作者所体会出来的“味道”。

(4分)
19.第④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是(2分)
20.从全文看,诗人喜欢酒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6分)
21.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有较深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作者较深的文化底蕴。

B.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饮酒的态度。

C.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全是纯感性的文学。

D.“只要听到这两句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很会持家。

E.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18.独酌或对酌的饮酒形式无拘无束的形式(2分),欲醉未醉的境界(微醺的境界)(2分)。

19.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20.(1)酒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2分);(2)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2分);(3)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2分)。

21.AB(C.是某些批评家的观点;D.为知己而感动E.在雪天饮酒有情趣,不说明没雪就没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