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合集下载

掌子面地质素描表格-圆形隧道

掌子面地质素描表格-圆形隧道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26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30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35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40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45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50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55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60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65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70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XXX项目隧道
掌子面地质素描记录表
施工里程:k0+475 地质预报单位:
编写:复核:监理:日期:。

地壳运动观察记录表

地壳运动观察记录表

地壳运动观察记录表日期: [填写日期]
观察地点: [填写地点]
观察者: [填写观察者名称]
天气状况: [填写天气状况]
观察目的: [填写观察目的]
观察记录
1. 地震
- 时间: [填写地震发生时间]
- 强度: [填写地震强度]
- 震源深度: [填写地震震源深度]
- 震中位置: [填写地震震中位置]
- 影响范围: [填写地震影响范围]
2. 火山活动
- 时间: [填写火山活动发生时间]
- 火山类型: [填写火山类型]
- 火山喷发类型: [填写火山喷发类型]
- 喷发强度: [填写火山喷发强度]
- 喷发物: [填写火山喷发物]
3. 地质变化
- 变化类型: [填写地质变化类型]
- 变化描述: [填写地质变化描述]
- 影响范围: [填写地质变化影响范围]
结论与建议
根据以上观察记录,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地震活动频繁,需要加强地震防灾措施。

2. 火山活动剧烈,需要密切监测火山喷发情况,确保公众安全。

3. 地质变化较大,可能影响附近地区的环境和人类活动,需要
进一步研究和评估。

备注
[填写其他观察记录或重要信息]。

掌子面地质编录表

掌子面地质编录表
高地应力
偏压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它
围岩级别






备注
记录:审核:时间:
〈0.06
延伸性
极差

中等

极好
粗糙度
明显、台阶状
粗糙、波纹状
平整光滑
有擦痕
张开性(mm)
闭合
〈0.1
部分张开
0.1~0.5
张开
0.5~1.0
无充填张开〉1.0
粘土充填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剧风化
其它说明
的问题



岩面干燥
岩面有湿斑
整体湿润
局部渗水
滴水
线状滴水其它说ຫໍສະໝຸດ 的问题初始应力状态埋深H=(m)
土砂状
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b=(Mpa)
抗风化能力
抗水软化能力
浸水后状态
岩石
基本
特征
揉皱发育情况
颜色
力学特性
粘聚力C (MPa)
摩擦角φ(°)
岩体完整状态
地质构造程度
轻微
较重
严重
很严重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松散





结构面
产状
(1)(2)
(3);
间距(m)
〉1.5
0.6~1.5
0.2~0.6
0.06~0.2
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隧道名称
掌子面位置
里程桩号
评定
距洞口位置(m)
掌子面状态
毛洞状态

掌子面围岩观察记录

掌子面围岩观察记录
工程
名称
隧道
位置
里程:
评定




岩石类型(名称)
中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岩性描述:
岩体完整状态
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轻微
较重
严重
极严重
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极破碎
地质构造面
间距
(m)
>1.5
0.6-1.5
0.2-0.6
0.06 -0.2
<0.06
延伸性
极差

中等

极好
粗糙度
明显台阶状
粗波纹状
平整光滑有檫痕
平整光滑
张开性(mm)
密闭<0.1
部分开张0.1-0.5
张开0.5-1.0
无充填张开>1.0
黏土充填
风化程度
未风化
风化轻微
风化颇重
风化严重
风化极严重
简要说明
地下水状态
渗水量
L/(min·10m)
<10干燥或湿润
10-25偶有渗水
25-125经常渗水
干燥/湿润/偶有渗水/经常渗水
初始应力状态
埋深
H=m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围岩级别






前方围岩情况判断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掌子面围岩观察记录表

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他
围岩级别

V
Ⅳ√


I
备注
掌子面位于××路下方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分组号
地质1
照片
编号
YX-01
摄影者
××
拍摄
时间
××
摄影
××
项目名称
××地铁××期××号线
工程地点
右线大里程方向YK7+477.8上台阶
地质描述
中风化花岗岩,锤击成片状,左侧拱部有岩斑岩岩脉挤入,宽约30cm,节理、裂隙发育且不规则,成碎镶结构,右侧拱腰出露一小股涌水,围岩自稳性差,爆破后掉块,需超前支护。
应力状态
埋深H=18.2m
极高地应力
高地应力
一般地应力√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他
围岩级别

V
Ⅳ√


I
备注
掌子面位于××中路下方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分组号
地质1
照片
编号
ZX-01
摄影者
××
拍摄
时间
××
摄影
××
项目名称
××地铁一期××号线
工程地点
左线小里程方向ZK7+359.45上台阶
地质描述
中风化花岗岩,锤击成片状,左侧拱部有1明显节理构造面,呈张性,裂隙间平整光滑,掌子面湿润,围岩自稳性差,爆破后掉块,需超前支护。
原设计情况
Ⅱ级围岩,A0断面,支护参数为喷射砼厚5cm
变更建议
建议围岩等级为Ⅳ级围岩,工程措施选用A8断面,支护参数为钢架间距75cm,单排小导管,小导管长度3m,每1.5m一环,3m砂浆锚杆,环向间距1m,纵向间距1.5m,喷射砼厚25cm。

掌子面记录表

掌子面记录表

调查记录人
复核人
调查日期
隧道开挖掌子面地质调查原始记录表
第 页 共 页
隧道名称 地层 岩性 掌 层理 子 面 围岩 节理 岩体 裂隙 结构 特征 断层 层理 侧 壁 围岩 节理 岩体 裂隙 结构 特征 断层
地下水
涌水 位置 洞室稳定性
秭归县铲子岩隧道 掌子面桩号 埋深(m) 原设计 饱和极限抗压强度 极硬岩 硬岩 较软岩 软岩 极软岩 取样编号 试验编号 围岩级别 现场判断 ﹥60 30-60 15-30 5-15 ﹤5 Rb(MPa) 单层厚 与隧轴夹 与隧道关系(平面示意图) 产状 层面特征 度(m) 角 间距 长度(m) 缝宽(mm) 充填物 与隧轴夹角 组次 产状 (m) 1 2 3 4 产状 破碎带宽度 与隧轴夹角 破碎带特征 纵波速度 左侧壁 右侧壁 单层厚 与隧轴夹 单层厚度 与隧轴夹 产状 层面特征 层理 产状 层面特征 度(m) 角 (m) 角 间距 长度 缝宽 长度(m) 缝宽(mm) 充填物 与隧轴夹角 组次 产状 组次 产状 间距 充填物 与隧轴夹角 (m) (m) (mm) 1 1 节理裂隙 2 2 3 3 4 4 破碎带 与隧轴夹 破碎带特 破碎带宽 与隧轴夹 破碎带特 产状 断层 产状 宽度 角 征 度(m) 角 征 无水 含泥沙情况 浸蚀类型 取水样编号 滴水 线状 股状 试验编号 涌水量(L/min.10m) ﹤10 10-25 25-125 ﹥125 3 边墙坍塌﹤20m3 大塌方: m3 开挖后掉块或坍塌的起止时间 塌方﹤10m 左侧壁描述: 右侧壁描述:

2019年度地质观测记录表

2019年度地质观测记录表
0.06~0.2
<0.06
延伸性
极差

中等√

极好
粗糙度
明显、台阶状
粗糙、波纹状
平整光滑√
平整光滑、有擦痕
张开性(mm)
密闭<0.1
部分张开
0.1~0.5
张开
0.5~1.0√
无充填张开>1.0
粘土充填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剧风化
说 明
层理完整
地下水
渗水量
(L/min·10m)
<10
干燥或湿润√
10~25
偶有渗水
25—125
经常渗水
干燥或湿润√
偶有渗水
经常渗水
初始
应力状态
埋深H=520m
极高地应力
高地应力√
一般地应力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他
围岩级别

V
Ⅳ√


I
备注
记录:苟宇
复核:陈永强
日期:2014.9.12
XXX县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
地质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720m西底板抽排巷
XXX县XXX煤业有限责任公司XXX煤矿
地质观测记录表
工程名称
+720m西底板抽排巷
位置
长 度(m)
350
评 定
距开口距离(m)
5




岩石类型(名称)粉砂岩
粘结力c=12MPa; φ=65°
硬 岩
中硬岩√
软 岩
极软岩

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b=24MPa

掌子面地质素描指导手册

掌子面地质素描指导手册

掌子面地质素描指导手册内容介绍随着隧道施工日益精细化,地质素描作为地质预报最有效的首段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

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地质判识能力是隧道各种决策的基础和依据,因此围岩判识能力是隧道技术人员的基本业务能力之一,也是必备能力之一。

今天【思考隧道】来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地质素描的基本操作过程及要领,以便于大家更好的开展工作。

01 准备工作进洞进行地质素描工作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1)熟悉了解已有勘察资料,掌握掌子面所处地段的地层岩性、构造特征、不良地质及水文地质特征;2)熟悉了解其他预报手段探测成果,分析判断掌子面所处地段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可能出现的差异(与勘察成果比较);3)准备好洞内素描所需要的工具:外业包、罗盘、地质锤、笔记本、数码相机等;02 现场素描现场素描,首先应对掌子面及掌子面附近开挖段进行详细观察。

首先从岩性、岩体完整性、出水量大小等方面进行大范围、前后左右对比,宏观把握地层岩性等的变化。

对于地层颜色、软硬程度、节理裂隙发育状况、出水量与周围岩体发生明显差异的部位,进行重点详细观察,通过手触、锤击、采集样本详细观察查明差异的性质,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

地质素描应记录以下信息:工程地质信息①地层岩性:描述地层时代、岩性、产状、层间结合程度、风化程度等。

②地质构造:描述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等。

断层的发育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的宽度、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褶皱的性质、形态、地层的完整程度等;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特征,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体完整程度。

节理裂隙的描述首先应根据其产状特征进行分组归类,一般产状差异不大的节理应划分为一组。

对于成组出现的节理,应示意性地标示在图纸上,图纸采用的节理倾角应为换算的视倾角,标注的产状为真实产状,图示节理间距应能表明其真实发育程度(即不同发育程度的节理组,在图纸上显示节理间距应不同)。

对于零星发育的节理应作为随机节理描述,贯通性好、对岩体稳定性影响大的随机节理(包括岩脉)应重点描述,并按其实际出露位置标示在图纸上。

隧道掌子面地质素描

隧道掌子面地质素描

4.4、裂隙宽度(mm)
1)填写内容:密闭节理、微张节理、张开节理、宽长节理、 其它。 2)填写依据:依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节理宽度分级表》正确填写。 节理宽度分级表
分级名称 密闭节理 微张节理 张开节理 宽张节理
节理宽度 单位(mm) b< 1 1≤b<3 3≤b≤5 b> 5
裂隙形态 填写内容:密集、部分张开、开口、夹有粘土、其它。充 填有软弱介质的节理如实填写。
节理(裂隙)3组以上,杂乱,以风化型和构造型为主,多 节理很发育 数间距小于0.2m,微张或张开,部分为粘性土充填,岩体被 切割呈碎石状
b岩溶 描述岩溶规模、形态、位置、所属地层和构造部位,充填物成分、状 态,以及岩溶展布的空间关系。 c塌方 应记录塌方部位、方式与规模及其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产生塌 方的地质原因及其对继续掘进的影响。
4.3、风化程度
1)填写内容:微风化、弱风化、强风化、全风化、其它。 2)填写依据:依据下表《风化程度分级表》正确填写。 风化程度分级表
野外特征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岩质新鲜,未见风化痕迹 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 微风化 有少量风化裂隙 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节理面附近的矿物 中等风化 风化成土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20~50cm的岩块, 锤击易碎,用镐难挖掘,岩心钻方可钻进 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含大量粘土质 粘土矿物,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被切割成碎块,干时可用 强风化 手折断或捏碎,浸水或干湿交替时可较迅速地软化或崩解, 用镐或锹可挖掘,干钻可钻进 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已全部改变并已风化成土状, 全风化 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
风化程度分级表风化程度野外特征未风化岩质新鲜未见风化痕迹微风化组织结构基本未变仅节理面有铁锰质渲染或矿物略有变色有少量风化裂隙中等风化组织结构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节理面附近的矿物风化成土状风化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2050cm的岩块锤击易碎用镐难挖掘岩心钻方可钻进强风化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含大量粘土质粘土矿物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被切割成碎块干时可用手折断或捏碎浸水或干湿交替时可较迅速地软化或崩解用镐或锹可挖掘干钻可钻进全风化组织结构已全部破坏矿物成分已全部改变并已风化成土状锹镐易挖掘干钻易钻进具可塑性44裂隙宽度mm1填写内容

红掌的观察记录卡

红掌的观察记录卡

红掌的观察记录卡
1、植物名称
2、生长地点
3、当地气候特点
气温:

湿度:
土壤的水分:
阳光:阴、雨、晴天
施肥:个月次
4、植物的哪些特点适合在上述的环境生存
根:泥土里
茎:根上
叶:茎上
5、我的结论或感想
资料展示区
(在观察中,你也许拍摄了植物的图片或者查找过相关的资料,你可以在此粘贴图片或者收集来的文字资料等,它们将成为你交流展示的重要依据)如果是学生做记录:
物观察研究记录表
年级

姓名
观察地点:
观察对象:
观察方法:
观察记录:
形状
颜色
气味
动静变化情况
一年四季变化情况
作用(本身的功能及给予人们的好处等) 观察中的发现。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及说明(网络版)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及说明(网络版)

描述点上及周围地貌,如:山顶平坦开阔;山顶呈圆形;山脊平缓宽阔;山脊呈窄长刃形;山坡平 缓、中等、陡峻;山谷宽阔平坦;山谷狭窄深切;峡谷;点东为平缓山麓,点西为悬壁等。
地 质 描 述
全交代,部分角砾亦被交代,剩余角砾成分较复杂,主要为梓山组的灰白色石英砂 岩、灰黑色页岩,茅店组的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以及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的绢云母 千枚岩等。角砾形态呈棱角状-次棱角状,大小2-50mm不等,含量约30%;角砾间 为硅质,硅质为细粒晶质石英,粒度0.2-1mm不等,局部见细小晶洞,晶洞大小12cm,硅质含量约60%。岩石局部见团块状重晶石,团块大小10-20cm,形态呈不规 则状,重晶石呈白色,见三解理,解理面玻璃光泽,比重大,含量约10%。岩石中 有少量赤铁矿,可能为黄铁矿风化形成。岩中未见其它蚀变矿化。 在硅化断层角砾岩取拣块化学样:D1-H1,分析Au、Pb、Zn。
路线照片 编号 内容 D1LZ 1~2 断层
路线地质描述
路线补充描述
路线补充: 35m处的断层面 上可见近水平擦 痕和近垂直阶 步,据此判断为 扭性左行平移断 层。
路线往北行进,0-12米岩性同点北,12-30米为灰黄色薄层状粉砂岩与灰黄色粉砂 质页岩互层,粉砂岩:页岩约3:1;页理产状160∠30。点北35米处见一小断层,破碎 带宽约1.5m,产状230∠72,断层岩为碎粒岩和断层泥,断层面平直。点北30-55m D1LZ 断层擦痕 为灰黄色中薄层状粉砂岩,层面可见不对称波痕,层理产状170∠20。55m处为下一 分界点(梓山组中段与上段分界点)。 3~4 阶步
照片编号补充描述照片内容全交代部分角砾亦被交代剩余角砾成分较复杂主要为梓山组的灰白色石英砂岩灰黑色页岩茅店组的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以及中元古界双桥山群的绢云母千枚岩等

隧道掌子面地质素描

隧道掌子面地质素描

③节理裂隙 岩石受力作用形成的破裂面或裂纹,称为节理,它是破裂 面两侧的岩石没有发生明显位移的一种构造。 节理裂隙要描述节理裂隙的组数、产状、间距、充填物、 延伸长度、张开度及节理面特征,分析组合特征、判断岩 体完整程度。 节理裂隙的描述首先应根据其产状特征进行分组归类,一 般产状差异不大的节理应划分为一组。对于成组出现的节 理,应示意性地标示在图纸上,图纸采用的节理倾角应为 换算的视倾角,标注的产状为真实产状,图示节理间距应 能表明其真实发育程度(即不同发育程度的节理组,在图 纸上显示节理间距应不同)。对于零星发育的节理应作为 随机节理描述,贯通性好、对岩体稳定性影响大的随机节 理(包括岩脉)应重点描述,并按其实际出露位置标示在 图纸上。
岩体完整程度的划分
完整程度 完整 结 构 面 特 征 结构类型 结构面1~2组, 以构造型节理 巨块状整体结 或层面为主, 密闭型 构 结构面2~3组, 以构造型节理、 层面为主, 裂隙多呈密闭型, 块状结构 部分为微张型,少有充填物 岩体完整性指数(Kv) Kv>0.75
较完整
0.75≥Kv>0.55
4.6、描述的基本内容
1)围岩级别划分:按设计填写。 2)岩性:地层时代及岩性;风化程度。 3)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岩溶;塌方等。 a褶皱、断层、节理裂隙特征 ①褶皱 岩层在形成时,一般是水平的。岩层在构造运动作用下, 因受力而发生弯曲,一个弯曲称褶曲,如果发生的是一系 列波状的弯曲变形,就叫褶皱。 要描述褶皱的性质、形态、地层的完整程度等。 ②断层 岩层或岩体在构造运动影响下发生破裂,若破裂面两侧岩 体沿破裂面发生了明显的相对位移,这种构造就称为断层。 断层要描述断层的发育位置、产状、性质、破碎带的宽度、 物质成分、含水情况以及与隧道的关系。

地下工程开挖掌子面顶板安全检查范本(二篇)

地下工程开挖掌子面顶板安全检查范本(二篇)

地下工程开挖掌子面顶板安全检查范本地下工程开挖是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中掌子面顶板安全检查至关重要,因为如果掌子面顶板存在安全隐患,将对工人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下面是一个____字的地下工程开挖掌子面顶板安全检查范本:一、掌子面顶板的结构检查\t1. 检查掌子面顶板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规范要求;\t2. 检查掌子面顶板的施工记录。

确认是否按照设计要求施工。

二、掌子面顶板的坍塌防护检查\t1. 检查掌子面顶板是否设置了足够数量和适当位置的支撑和撑杆;\t2. 检查支撑和撑杆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损坏和变形;\t3. 检查掌子面顶板上有无下沉或凸起的现象;\t4. 检查掌子面顶板上有无脱落或裂缝。

三、地下水影响检查\t1. 检查掌子面顶板下是否有积水或渗水现象;\t2. 检查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t3. 检查排水系统和排水泵的工作情况。

四、开挖过程中的支护检查\t1. 检查掌子面顶板的支护工程是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支护结构是否合理;\t2. 检查支撑和撑杆的布置是否规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t3. 检查支撑工程的质量,包括支撑材料的强度、完整性和稳定性;\t4. 检查支撑工程的施工过程,包括支撑材料的安装、拆除和调整过程。

五、掌子面顶板的探测检查\t1. 检查掌子面顶板上是否设置了足够数量和适当位置的测量点;\t2. 检查测量点的布置和设置是否合理,是否符合设计要求;\t3. 检查测量点的监测设备是否正常工作,是否准确测量到掌子面顶板的位移和应力变化;\t4. 检查掌子面顶板的位移和应力变化是否在合理范围内,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六、其他安全检查\t1. 检查施工现场是否存在明火、易燃和易爆物品;\t2. 检查施工现场的通风状况,是否存在有害气体的积聚;\t3. 检查施工现场的灯光照明是否充足;\t4. 检查施工现场的道路和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可用;\t5. 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标志和警示灯是否设置正确和醒目;\t6. 检查施工人员是否佩戴了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具;\t7. 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安全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隧道洞内外观察记录表

隧道洞内外观察记录表
是否有底鼓现象
洞外观察
地表的变异、开裂的分布等
植被状况
水系状况
主检:记录:校核
掌子面观察岩石种类和产状岩性特征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方向断层及破碎带宽度特征地下水情况掌子面稳定状态已施工区间观察渗漏水情况喷层裂缝状况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锚杆有无破坏屈现象二衬表面裂缝状是否有底鼓现象洞外观察地表的变异开裂的分布等植被状况水系状况记录
SJSY-SY-0
洞内外观察记录表
表号:SJSY-SY-001第页共页
基本
信息
项目名称:委托编号:
设施名称:里程桩号:
检测方位:□左幅□右幅检测日期:
围岩等级:开挖方法:
检测依据:
பைடு நூலகம்掌子面观察
岩石种类和产状
岩性特征
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方向
断层及破碎带宽度、特征
地下水情况
掌子面稳定状态
已施工区间观察
渗漏水情况
喷层裂缝状况
喷层与围岩接触状况
锚杆有无破坏
有无钢拱架被压屈现象
二衬表面裂缝状况

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描述表格

隧道掌子面地质情况描述表格
微张性
2
106<67
2—5
1—3
<0.5
泥质
微张性
3
工作面
稳定性
较稳定
4断层破碎带宽 Nhomakorabea(m)破碎带
特征
瓦斯情况
纵波速度(m/s)
松弛带软弱带
厚度(m)
充填物
类型产状
充填物主要以泥质填充物为主
与隧道关系
地下水
涌水情况
涌水
位置
涌水量
(L/s.m)
无水
滴水
(<0.04)
线状
(0.04~0.21)
股状
(>0.21)
硬质岩Rb=30~60MPa
软质岩Rb=5~30MPa
极软岩Rb≤5MPa
距离洞口
里程(m)
施工
鉴定

围岩岩体
结构特征
层理产状
单层厚度(m)
层面特征
与隧道的关系(平面示意图)
主要岩石
次要岩石
节理发育程度
组次
产状
间距(m)
长度(m)
缝宽(mm)
充填物
性质
白云岩
方解石
1
128<65
1—3
1—2
<0.1
泥质
含泥砂
情况
侵蚀
类型
取水样
编号
试验编号

左侧壁素描
左侧有较大的岩石层状分布,节理较为发育,围岩比较稳定
右侧壁素描
右侧有泥质填充物,层状分布。
掌子面素描
净高10.5m
宽15.1m
工程(支护)措施及有关参数
记录者:复核者:
编号:隧道***标右线进口隧道开挖地质观测记录卡日期:2010年5月10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他
围岩级别

V
Ⅳ√


I
备注
掌子面位于××路下方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分组号
地质1
照片
编号
YX-01
摄影者
××
拍摄
时间
××
摄影
××
项目名称
××地铁××期××号线
工程地点
右线大里程方向YK7+477.8上台阶
地质描述
中风化花岗岩,锤击成片状,左侧拱部有岩斑岩岩脉挤入,宽约30cm,节理、裂隙发育且不规则,成碎镶结构,右侧拱腰出露一小股涌水,围岩自稳性差,爆破后掉块,需超前支护。
原设计情况
Ⅱ级围岩,A0断面,支护参数为喷射砼厚5cm
变更建议
建议围岩等级为Ⅳ级围岩,工程措施选用A8断面,支护参数为钢架间距75cm,单排小导管,小导管长度3m,每1.5m一环,3m砂浆锚杆,环向间距1m,纵向间距1.5m,喷射砼厚25cm。
××地铁一期工程××号线
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工程名称
××地铁一期××号线××区间
变形模量E=12.57Gpa
泊松比=0.308
天然重度γ=24.5kN/m3
其他






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轻微
较重
严重

很严重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松散





间距(m)
>1.5
0.6~1.5
0.2~0.6√
0.06~0.2
<0.06
延伸性
极差

中等√

极好
粗糙度
明显、台阶状
粗糙、波纹状
平整光滑√
××地铁××期工程××号线
掌子面地质观察记录表
工程名称
××地铁一期××号线××区间
位置
××竖井左线小里程
里程
ZK7+359.4
评定
距洞口距离(m)
57




岩石类型(名称)
中风化花岗岩
粘结力c= MPa;φ=65°
硬岩
中硬岩√
软岩
极软岩

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b=24MPa
点荷载强度是=18.5MPa
位置
××竖井右线大里程
里程
YK7+477.8
评定
距洞口距离(m)
57




岩石类型(名称)
中风化花岗岩
粘结力c= MPa;φ=65°
硬岩
中硬岩√
软岩
极软岩

单轴抗压极限强度Rb=24MPa
点荷载强度是=18.5MPa
变形模量E=12.57Gpa
泊松比=0.308
天然重度γ=24.5kN/m3
其他

平整光滑、有擦痕
张开性(mm)
密闭<0.1
部分张开
0.1~0.5
张开
0.5~1.0√
无充填张开>1.0
粘土充填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微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剧风化
说明
左侧拱部存在一张性构造面
地下水
渗水量
(L/min·10m)
<10
干燥或湿润
10~25
偶有渗水
25—125
经常渗水√
干燥或湿润
偶有渗水
经常渗水√
初始
应力状态
埋深H=18.2m
极高地应力
高地应力
一般地应力√
地质构造应力状态
其他
围岩级别

V
Ⅳ√


I
备注
掌子面位于××中路下方
记录者:
复核者:
日期:
分组号
地质1
照片
编号
ZX-01
摄影者
××
拍摄
时间
××
摄影
××
项目名称
××地铁一期××号线
工程地点
左线小里程方向ZK7+359.45上台阶
地质描述
中风化花岗岩,锤击成片状,左侧拱部有1明显节理构造面,呈张性,裂隙间平整光滑,掌子面湿润,围岩自稳性差,爆破后掉块,需超前支护。





地质构造影响程度
轻微
较重
严重

很严重
完整
较完整
较破碎
破碎√
松散





间距(m)
>1.5
0.6~1.5
0.2~0.6√
0.06~0.2
<0.06
延伸性
极差

中等√

极好
粗糙度
明显、台阶状
粗糙、波纹状√
平整光滑
平整光滑、有擦痕
张开性(mm)
密闭<0.1
部分张开
0.1~0.5√
张开
0.5~1.0
原设计情况
Ⅲ级围岩,A5断面,支护参数为局部锚杆+单层网喷砼厚8cm。
变更建议
建议围岩等级为Ⅳ级围岩,工程措施选用A8断面,支护参数为钢架间距75cm,单排小导管,小导管长度3m,每1.5m一环,3m砂浆锚杆,环向间距1m,纵向间距1.5m,喷射砼厚25cm。
无充填张开>1.0
粘土充填
风化程度
未风化
微风化
弱风化√
强风化
剧风化
说明
左侧拱部存在煌斑岩岩脉挤入带,右侧拱腰部位有小股涌水
地下水
渗水量
(L/min·10m)
<10
干燥或湿润
10~25
偶有渗水
25—125
经常渗水√
干燥或湿润
偶有渗水
经常渗水√
初始
应力状态
埋深H=17.9m
极高地应力
高地应力
一般地应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