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比较法的概念及优缺点-精选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1 引言顺序量表是一种比较粗略的量表。
它没有等距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
建立顺序量表时,要求被试将事物按照某一标准排出一个顺序即可。
心理物理学中,建立顺序量表的主要方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比较法。
等级排列法(或等级法)是建立顺序量表的直接方法。
该方法让许多刺激同时呈现,由多个被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这些刺激进行排序;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一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自平均等级赋予数值,即成为顺序量表。
对偶比较法(或配对比较法)是把所有需要比较的刺激配对,然后逐对呈现,让被试对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判断:配对的刺激中哪个在这种特性上感觉更为明显。
由于各种刺激都需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若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则配对的个数是n(n-1)/2。
最后依它们各自更明显于其它刺激的百分比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需要注意的是,同一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行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的呈现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方法进行安排。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5种图片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用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心理量表。
2 方法2.1 被试某大学本科生五名,一男四女,20岁。
2.2 材料5张不同的图片2.3 程序(一)对偶比较法1 按台阶式排出呈现刺激的顺序,见表1 。
表1 n=5时台阶式的排列顺序A B C D EA *B 1 *C 2 3 *D 8 4 5 *E 9 10 6 7 *2 给被试如下指导语:“每次都给你看两张图片,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一张。
”3 按预定的顺序呈现各对图片,每次要将两张图片同时呈现给被试。
将被试的反应记录到相应的位置上。
做完十次后休息3分钟,然后再用相反的顺序比较十次,这十次两张图片呈现的左右位置与前十次相反。
(二)等级排列法1 排定呈现5种图片的顺序,A、B、C、D、E。
2 给被试如下指示语:“请你将这五张图片按自己的喜爱的程度排一个顺序:将自己最喜欢的图片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的放在最右边,其余3张按自己喜欢程度一次排在两者之间。
运筹学对偶理论
动态规划的对偶性
动态规划的对偶性是指对于给定的动态规划问 题,可以构造一个与之对应的对偶问题,这两 个问题的最优解是相互对应的。
在动态规划中,原问题通常关注的是多阶段决 策的最优解,而对偶问题则关注的是如何将原 问题的最优解转化为一系列子问题的最优解。
对偶理论在动态规划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 如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等领域。
运筹学对偶理论
• 对偶理论概述 • 对偶理论的基本概念 • 对偶理论在运筹学中的应用 • 对偶理论的局限性与挑战 • 对偶理论案例分析
01
对偶理论概述
对偶问题的定义
对偶问题
在运筹学中,对偶问题是指原问题的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保持不变,但变 量的约束方向被颠倒的问题。
线性规划中的对偶问题
在线性规划中,原问题为最大化问题 ,其对偶问题则为一个等价的线性规 划问题,目标函数变为最小化问题。
对偶理论面临的挑战
算法优化
01
对偶理论在求解大规模优化问题时,算法效率和稳定性面临挑
战。
多目标优化问题
02
对偶理论在处理多目标优化问题时,难以权衡和协调不同目标
之间的矛盾。
动态环境适应性
03
对偶理论在应对动态环境和不确定性因素时,需要进一步改进
和优化。
对偶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
拓展应用领域
进一步探索对偶理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金融、 医疗、交通等。
详细描述
在金融风险管理问题中,动态规划对偶理论可以用于确定 最优的风险管理策略,以最小化风险并最大化收益。通过 构建动态规划模型,可以找到最优的风险管理方案,提高 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
总结词
动态规划对偶理论在电力系统优化问题中具有重要应用。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绪论心理实验中的各种变量一、实验背景心理实验和其他学科的实验一样,都是在控制的条件下观察某种现象产生和变化的规律。
心理实验所要观察的是心理活动的规律,由于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不可能被他人直接观察到,只有从他的行为表现和言语反应间接地了解,因此,心理实验往往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记录被试的反应来探讨心理活动的规律。
做心理实验之前,必须明确这个实验的目的,也就是要明确它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
例如,对时间的估计是否受时间长短的影响,或者说时间知觉与被估计时距的关系。
根据这个问题就可以确定这个实验的各种变量。
自变量,又叫刺激变量,它是由实验者在实验中按研究问题的需要有意加以操纵和改变的变量,一般自变量的变化应为连续或非连续的变化,且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水平,变量的不同水平称为实验处理,所谓实验处理即主试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可能有一定影响刺激条件的变化。
因变量,又叫反应变量。
它是主试要观察的指标,是被试心理特征变化的反应或表现,它是随着自变量或其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实验中通常假设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小),可用一定的数量指标来表示,如反应时、皮肤电位等。
额外变量,又叫控制变量,它是与实验目的无关,但又对被试的反应有一定影响的变量。
总之,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既要有定义良好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同时也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排除额外变量对研究变量产生消极的影响,保证实验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使实验结果具有较高的解释率。
二、实验目的1.通过测定有无反馈对画线准确性的影响,确定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2.学习和掌握如何对自变量、因变量下操作定义,并进行严格和有效地控制。
3.如何有效控制额外变量,避免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
三、实验方法(一)被试以大学生为被试4人一组,其中2个被试知道每次练习画线结果(有反馈),2个被试不知道每次练习画线结果(无反馈)。
(二)实验材料1.一张10cm310cm的白卡片,上面画有一条2cm长的直线,将画有直线的白色卡片放入镜框内,直线与水平面平行、居于镜框中间,作为实验的标准刺激。
对偶分析
对பைடு நூலகம்偶
表达效果: 1、内容: 正对相互补充映衬,内容更丰富;反对对比鲜 明,揭示事物关系。使内容更精炼、集中、缜 密。 2、形式 效果:整齐美观,引人注意;节奏鲜明,便于 记诵。
例句分析
• 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 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带著苦痛往坟墓里去。 • 分析: • 形式上:采用对偶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引人 注意,便于记诵。 • 内容上:上句从一日(短)、下句从一生(长)的两个时 间角度,阐述了人如不尽责任何时间都会感到苦痛,有力 地证明了“人生最苦的事是未尽责任”的观点,语言凝练、 语意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偶的种类
• • • • • • •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 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 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
对 偶
定义:指两两相对、字数相等、句法相似、平仄相对、 意义相关的两个词组或句子。 特点: 1、内容: 前后密切关联,相互补充映衬;凝练集中,有很强的 概括力; 效果:正对相互补充映衬,反对对比鲜明,揭示事物 关系。 2、形式 前后整齐匀称、音节和谐、具有节奏感。 效果:整齐美观,引人注意,节奏鲜明,便于记诵。
例句分析
•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 任,就得小快乐。
形式上:采用对偶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引人 注意,便于记诵。
内容上:上句从大、下句从小的两个角度,相互补充,阐 述了人如尽责都能得到快乐的观点,激励读者不逃避推卸 责任而应该主动尽责、积极尽大责任从而获得更大快乐。 语言凝练、语意丰富,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偶、对比的区别
《实用汉语修辞》中说:“对比是把两个对立的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对照的修辞手法。
”而“对偶是把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放在一起,表达相近、相关、相对或相反意义的修辞手法。
”从上面定义来看,对比与对偶确实有相似的一面,因为都有一个“对”字,说明都是两两相对而存在。
但毕竟是不同的修辞格(修辞手法),差别自然也是明显的。
现对此做简要分析。
首先,结构特点不同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形式“对称性”,要求字数相等或者相当,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
而对比主要讲求内容上的“对立性”,要求意义的相反、相对,不一定要求句子结构形式对称。
如(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这上下两句构成对偶,在结构形式上讲求对称的,字数相同,词性相同,意义相关。
如(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上下两句所构成的对偶,在句子的句结构相同,词性也是相同的。
如(3)男人是突然老的,女人是逐渐老的。
这上下句构成对比,把男人和女人加以对照,在句子中还出现了相同的词语,如果按照“严对”的要求来说,这是对偶所不能有的。
其次,表达的作用不同对偶的作用在于通过整齐的形式、对立而和谐的声音及其鲜明的节奏去感人、打动人,引发人的思考,提高表达的审美境界。
而对比的作用是通过展示事物间的差异,在对比中突出所要表达事物的本质特征。
如(1)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里就是通过对偶的形式,提高表达效果,引发人思考。
如(2)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这里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突出了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人,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崇敬之情。
但是,在对偶中的“反对”中,从形式上看是对偶,而从意义上看却是对比,这我们应该分清,把它列入辞格的兼用中去。
第四节 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
第四节对偶比较法与等级排列法一、对偶比较法对偶比较法又称比较判断法。
这个方法由费希纳(1896)的实验美学选择法发展而来,由寇思(工blrnl894)在其颜色爱好的研究报告中介绍出来,后来又经瑟斯顿进一步发展完善,因此,该方法又称瑟斯顿第五型比较判断法。
这个方法类似恒定刺激法,按照恒定刺激法的方式,应让被试比较标准刺激相变异刺激。
但用这个方法比较美感和态度时,标准刺激要屡次出现,会使人看腻了而影响正确判断,从而改成两刺激对偶比较,这样可以克服恒定法的不足,但其结果又能转化为恒定刺激法的结果。
1、对偶比较法的具体步骤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两两配对,然后一对一对地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做出判断:两个刺激中哪一个刺激的某种屑性更明显,如甲物比乙物好看,受欢迎……它要求每一个刺激都要分别与其它刺激比较一次。
如果用n代表相比较刺激的数目,那么比较的总次数就是:n(n—I)/2。
例如10个刺激,若每一个刺激都与其它的刺激比较一次,则需比较10(10一1)/2=45次。
为了控制空间误差、时间误差等系统误差,要求每对刺激随机呈现,用AB法平衡空间和时间误差,即每对的两次比较中某刺激先呈现,在另一次比较时,则后出现等。
记录方式有两种(I)用字母表示,即当A与B比较时被试觉得A比B好(即某一属性明显)就在A行B列的交叉处写上“A”,如果B与G比较时,被试报告G比B好,就在B行G列的交叉处写上G,最后统计得分时,记录表上4的个数即为4的分数,同样,B的个数为B的分数,依此类推。
这个得分,称作选择分数,用字母c表示。
所有各刺激所得选择分数的总和应该是比较的总次数,即c=n(n一1)/2.最后可用这一点,对选择分数的计算是否有误进行核对。
(2)用“1”表示某一特征明显,“o”表示不明显。
c分数的计算很简单,纵列“o”的个数或横行“1”的个数,就是该项的得分数。
关于对选择分数进行核对,前面所讲是在只进行一轮比较,即每一个刺激与另外的刺激只比较一次时c=n(n一1)/2。
有关对偶的知识点总结
有关对偶的知识点总结一、对偶的概念1. 对偶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哲学,最早由柏拉图提出。
柏拉图通过对立的概念,强调了现实世界与理念世界之间的关系,认为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对立的。
2. 在逻辑学中,对偶是指针对命题形式P↔Q,当P为真时Q也为真,当P为假时Q也为假。
P与Q的真值相同,称为对偶。
对偶是逻辑推理中的重要概念,有助于推理过程的简化和逻辑等价的判断。
3. 在数学中,对偶的概念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代数学中,对偶空间是指给定向量空间V上的对偶空间V*,表示了V中的线性函数构成的空间。
在几何学中,对偶性可以表示为对偶几何,即在平面几何中,对偶可以对应于点与线的对偶关系。
在范畴论中,对偶由自然变换定义,在范畴理论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 在物理学中,对偶的概念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例如,在粒子物理学中,粒子-波对偶原理指出了粒子和波具有双重性质,在不同条件下会呈现出不同的行为。
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中,对偶的原理也有着深远的意义。
二、对偶的类型对偶的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包括逻辑对偶、数学对偶、物理对偶、文学对偶等等。
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对偶进行详细介绍。
1. 逻辑对偶在逻辑学中,对偶是指一个蕴涵式的两部分,一般都是以“如果……那么……”的形式出现。
逻辑对偶是一个很重要的逻辑等价关系,在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命题逻辑中,对偶是指P↔Q的真值表达式为真。
换言之,当P为真时Q也为真,当P为假时Q也为假。
例如,“如果今天下雨,那么地面会潮湿”与“如果地面不潮湿,那么今天没有下雨”就是一个对偶关系。
在谓词逻辑中,对偶是指量词的对偶,即∀xP(x)与∃x~P(x)的对偶关系。
其中∀表示全称量词,∃表示存在量词,P(x)表示一个关于x的命题函数。
2. 数学对偶数学中的对偶概念涉及到多个领域,例如代数学、几何学、范畴论等。
在代数学中,对偶空间是一个重要概念。
对于一个向量空间V,它的对偶空间V*是由所有从V到其定义域中的标量域的线性函数组成的。
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偶的修辞手法
《对偶的修辞手法》是一种古典文学手法,它是一种组织思想的方式,通过对比和对比来表达作者的思想。
对偶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有力,更加有深度,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对偶的修辞手法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比喻,即把比喻作为对比的手段,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另一种是对比,即把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对比,以表达作者的思想。
例如,“沉默是金,多言是累”,这是一句对偶的修辞,它把沉默和多言作为对比,以表达作者认为沉默
比多言更有价值的思想。
对偶的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有力,而且可以使文章的内容更加丰富,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此外,对偶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对偶的修辞手法是一种古典文学手法,它是一种组织思想的方式,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加有力、更加有深度,使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传达作者的思想。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测量阈上感觉1、引言对偶比较法最早由科恩(Cohn,1894)在他的颜色爱好的研究中介绍出来。
这个方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的呈现,让被试依据刺激的某一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
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的哪一个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因为每一刺激都要分别和其他刺激比较,假如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那么配成对的个数是n(n-1)/2。
然后依它们各自明显于其他刺激的百分比的大小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一个顺序量表。
为了避免空间和时间误差,则需要再次实验,第一次实验中A先于B,第二次则B先于A。
所以每个单元格都有两个结果。
C为两次结果各刺激的和,C’为对C的调整,C指每个刺激在两轮实验中,与其他刺激比较胜出的次数,而事实上,每种刺激和它本身也应比教,只不过是不分胜负,故在每个C分数上都加0.5,因其比较两次,所以要加两个0.5,即1。
在有些情况下,实验者认为对偶比较空间和时间效应的干扰并不明显,也可以采用简化的程序,即每对刺激之间仅比较一次。
取P=C/(N-1),C’=C+5,P’=C’/N。
实验目的:正确的掌握对偶比较法对阈上感觉的测量。
2、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徐州师范大学本科生一名,21岁,男生。
2.2仪器七张带有不同图案的电话卡2.3程序(1)将七张电话卡分别标上A、B、C、D、E、F、G以示区别。
(2)主试以斜线式将七张卡两两配对,如图所示:(3)如图所示,按照顺序将两张图片呈现给被试看,让被试报告两者中较好看的一张,主试记录下来。
(4)在实验过程中,主试不对被试做任何干扰。
3、结果表1 七对样品对偶比较数据整理4、讨论(1)通过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被试对电话卡G的喜好程度较大,最不喜欢电话卡D上的图案,根据比较结果分布可以清楚的得出结论被试对电话卡图案喜好程度。
这是被试可以感受到的,顺序量表能够建立。
(2)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注意到几张电话卡的喜好程度只由被试来判定,而被试的审美观存在差异,就会引起不同的结果。
对偶修辞手法的意思
对偶修辞手法的意思对偶修辞手法的意思导语: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以下是店铺搜集的关于对偶修辞手法的意思的文章,希望大家喜欢!一、什么是对偶修辞手法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
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
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
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二、对偶的几种划分形式:1.根据内容通常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
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根据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
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3.根据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
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
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三、对偶的分类形式上1.单句对偶用一句对一句叫单句对。
例如:天有多高,山有多高。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诸葛亮传》----再小的善良之事和功劳都给予褒奖,再微不足道的过错都予以处罚.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 岳坟对联)……----青山感到荣幸的是坟里埋着抗金名将岳飞的忠骨,白铁感到耻辱是坟前跪着的是用它铸造的秦桧等人的像。
2.偶句对偶用两句对两句叫偶句对。
例如:六王毕,四海一。
蜀山兀,阿房出。
《阿房宫赋》----六国结束,四海统一。
蜀山树木砍光了,阿房宫才建造起来。
各种考核方法的优缺点
一、直接排序法直接排序法是一种相对比较的方法,主要是将员工按照某个评估因素上的表现从绩效最好的员工到绩效最差的员工进行排序。
是一种定性评价方法。
1、作法:将所有参加评估的人选列出来,就某一个评估要素展开评估,首先找出该因素上表现最好的员工,将其排在第一的位置,再找出在该因素上表现差的员工,将他排在最后一个位置,然后找出次最好、次最差,依此类推。
评估要素可以是整体绩效,也可以是某项特定的工作或体现绩效某个方面。
2、优点⑴比较容易识别好绩效和差绩效的员工;⑵如果按照要素细分进行评估,可以清晰的看到某个员工在某方面的不足,利于绩效面谈和改进;⑶适合人数较少的组织或团队,如某个工作小组和项目小组。
3、缺点⑴如果需要评估的人数较多,超过20人以上时,此种排序工作比较繁琐,尤其是要进一步细分要素展开的话。
⑵严格的名次界定会给员工造成不好的印象,最好和最差比较容易确定,但中间名次是比较模糊和难以确定的,不如等级划分那样比较容易使人接受。
二、对偶比较法针对某一绩效评估要素,把每一个员工都与其他员工相比较来判断谁“更好”,记录每一个员工和任何其他员工比较时被认为“更好”的次数,根据次数的高低给员工排序。
和直接排序法类似,也是一种相对的定性评价方法。
1、优点:因为是通过两两比较而得出的次序,得到的评估更可靠和有效。
2、缺点:和直接排序法相似,仅适合人数较少的情况,且操作比较麻烦。
三、强制分配法该法是按事物“两头大、中间小”的正态分布规律,先确定好各等级在总数中所占的比例。
例如若划分成优、良、劣三等,则分别占总数的30、40和30;若分成优、良、中、差、劣五个等级,则每等级分别占10、20、40、20和10。
然后按照每人绩效的相对优劣程序,强制列入其中的一定等级。
四、书面描述法一种由评价者按照规范的格式写下员工的工作业绩、实际表现、优缺点、发展潜力等,然后提出改进建议的定性评价方法。
——优点:简单、快捷,适合人数不多,对管理要求不高的组织。
对偶比较法——精选推荐
对偶⽐较法对偶⽐较法和等级排列法1 引⾔顺序量表是⼀种⽐较粗略的量表。
它没有等距的单位,也没有绝对零点。
建⽴顺序量表时,要求被试将事物按照某⼀标准排出⼀个顺序即可。
⼼理物理学中,建⽴顺序量表的主要⽅法有等级排列法和对偶⽐较法。
等级排列法(或等级法)是建⽴顺序量表的直接⽅法。
该⽅法让许多刺激同时呈现,由多个被试按照⼀定的标准对这些刺激进⾏排序;然后把所有被试对同⼀刺激的评定等级加以平均,对刺激各⾃平均等级赋予数值,即成为顺序量表。
对偶⽐较法(或配对⽐较法)是把所有需要⽐较的刺激配对,然后逐对呈现,让被试对刺激的某⼀特性进⾏⽐较、判断:配对的刺激中哪个在这种特性上感觉更为明显。
由于各种刺激都需要分别和其他刺激⽐较.若以n代表刺激的总数,则配对的个数是n(n-1)/2。
最后依它们各⾃更明显于其它刺激的百分⽐⼤⼩排列成序,即可制成⼀个顺序量表。
需要注意的是,同⼀对刺激需要⽐较两次,前后两次的呈现要在时间和空间位置上进⾏平衡。
所有的刺激对的呈现顺序也要按照台阶式或斜线式的⽅法进⾏安排。
本次实验的⽬的是通过对5种图⽚的爱好程度的测定,学习如何⽤对偶⽐较法和等级排列法制作⼼理量表。
2 ⽅法2.1 被试某⼤学本科⽣五名,⼀男四⼥,20岁。
2.2 材料5张不同的图⽚2.3 程序(⼀)对偶⽐较法1 按台阶式排出呈现刺激的顺序,见表1 。
表1 n=5时台阶式的排列顺序A B C D EA *B 1 *C 2 3 *D 8 4 5 *E 9 10 6 7 *2 给被试如下指导语:“每次都给你看两张图⽚,请你告诉我你喜欢哪⼀张。
”3 按预定的顺序呈现各对图⽚,每次要将两张图⽚同时呈现给被试。
将被试的反应记录到相应的位置上。
做完⼗次后休息3分钟,然后再⽤相反的顺序⽐较⼗次,这⼗次两张图⽚呈现的左右位置与前⼗次相反。
(⼆)等级排列法1 排定呈现5种图⽚的顺序,A、B、C、D、E。
2 给被试如下指⽰语:“请你将这五张图⽚按⾃⼰的喜爱的程度排⼀个顺序:将⾃⼰最喜欢的图⽚放在最左边,最不喜欢的放在最右边,其余3张按⾃⼰喜欢程度⼀次排在两者之间。
用对偶比较法测定颜色喜欢程度
用对偶比较法测颜色喜欢程度周小囧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应用心理系,南京1、引言制作心理量表的常用方法有对偶比较和等级排列法。
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就是把所要测的刺激配成对,让被试判断每对刺激中哪个刺激的某一特征更明显,或者更喜欢哪一刺激。
如果有n个刺激,配对的数字应为n(n-1)/2对。
在实验中,每对刺激中的两个刺激在先还是在后,或者同时呈现对结果会产生顺序(时间)误差和空间误差,因此每对刺激需要比较两次,互换时间顺序或者空间位置,以排除这两种误差。
因此,总比较的次数应为n(n-1)次。
对偶比较法呈现刺激的方式有台阶式和斜线式两种。
心理量表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域限上感觉的。
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以将心理量表分成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率量表是实验心理学中两种比较常用的量表。
顺序量表是按照某种标志和等级对事物进行排序,如考试名词、某方面评价等级的高低等。
顺序量表没有相对的单位和绝对的零点,但它能够表示某一事物的位置。
顺序量表不能做减乘除等运算,但可以统计中位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肯德尔W系数和U系数,以及进行非参数检验等。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对颜色爱好的测定,学习用对偶比较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
2. 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在校本科生三十名,20岁,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无色盲或色弱。
2.2材料JGW-B1速示器单元;白背景卡一张;10张不同的双色卡片,每张卡片上有两块面积相等的色块;笔;记录纸;Z分数转换表;计算器。
这十张双色卡片的颜色分别为:红橙、红黄、红绿、红蓝、橙黄、橙蓝、橙绿、黄绿、黄蓝、绿蓝。
2.3实验过程2.3.1共呈现五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蓝,可以组合成5*(5-1)/2=10种配对。
为消除顺序误差和空间误差,一共需要呈现20次。
即第一遍呈现完成之后,再将每张卡片的色块交换左右顺序呈现一遍。
2.3.2指导语“请您端坐在注视窗口,观察窗口中呈现的卡片。
对偶比较法
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英文名称:COLORSCALE简介:心理量表是经典心理物理学用来测量阈上感觉的。
心理量表根据其测量水平的不同,可分为四种:命名量表、顺序量表、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
其中等距量表和比例量表分别带来了心理物理学中的对数定律和幂定律。
顺序量表没有相等单位、没有绝对零点,它按某种标志将事物排成一个顺序,从中可以查出某事物在心理量表中所处的位置。
制作心理顺序量表有对偶比较法和等级排列法两种方法,其中,对偶比较法是制作心理顺序量表的一种间接方法。
对偶比较法是把所有要比较的刺激配成对,然后一对一对呈现,让被试对于刺激的某一特性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这种特性在两个刺激中哪个更为明显。
因此,若有n个刺激,则一共可配成n(n-1)/2对。
又因为有空间误差和时间误差,在实验中每对刺激要比较两次,互换其呈现顺序(时间误差)或位置(空间误差),所以一共要比较n(n-1)次。
方法与程序:本实验用对偶比较法制作颜色爱好顺序量表。
计算机能产生不同色调的颜色,而且纯度高,适合于颜色爱好顺序量表的制作。
实验共有七种颜色,它们是:红(Red)、橙(Orange)、黄(Yellow)、绿(Green)、蓝(Blue)、青(Cyan)和白(White)。
实验顺序如下表:为抵消顺序误差,在做完21次后,应再测21次,顺序与前21次顺序相反;为抵消空间误差,在后做的21次中左右位置应颠倒。
实验前,主试应指导被试认真阅读指示语,并说明反应方法(按红、绿键认可,按黄键不认可),然后开始实验。
结果与讨论:结果数据中有每种颜色被选择的次数,即选择分数(C)。
如果要制作等距量表,还需按如下公式计算选中比例P。
P=C/(2*(n-1))=C/12再把P转换成Z分数,按Z分数制图即可制作成颜色爱好的等距量表。
交叉参考:等级排序法-制作心理顺序量表参考文献:杨博民主编心理实验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65-82页。
什么是对偶句,它有什么作用?
什么是对偶句,它有什么作用?什么是对偶句,它有什么作用?什么是对偶句?相信大多数学生写作时不常用到。
它有什么作用?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讲对偶句是什么,对偶句的作用又是什么。
概念介绍对偶也叫做“对仗”,是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词组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俗称“对子”。
对联用的就是对偶修辞方法。
(一)对偶的作用使用对偶这种修辞方法,至少给句子带来四个方面的效果。
形式上:整齐匀称,节奏明快;音调上:音韵优美,音乐感强;表意上:凝炼集中,高度概括;抒情上:情感真挚,酣畅淋漓。
(二)对偶的种类1.正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①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2.反对。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如: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串对(流水对)。
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
例如:③才饮长江水,叉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
严式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仄相对,不重复用字,如例句①。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的五条要求来说只要有一部分达到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③。
(三)对偶的结构1.成分对偶。
例如: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时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舍。
2.句子对偶。
例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四)对偶与对比的区别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从形式上说是对偶,从内容上看是对比,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五)对偶与排比的区别1在形式上,对偶的句子成对,且只有一对,要求语句的字数相等;排比的句子必须有三个或三个以上,在字数要求上不严格。
对偶原则定义范文
对偶原则定义范文
对偶原则是指通过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来寻求解决方案,这个原则被用作灵活地改变问题空间。
这种原则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如梯度下降法、拟牛顿法、凸优化和有限元方法等。
对偶原则是一种数学技术,它被用来的最优解。
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原始问题转换为一个更容易求解的问题。
这种变换将原始问题中出现的变量分别映射到另一个变量中,这样一来,所有可能的变量可以被更好地认识到,更简单、有效的求解方法可以找到更有效的最优解。
对偶原则是一种具有好处的技术,其优势体现在:
首先,这种技术可以实现较快的步骤。
在闭区间上的可以更快地找到最优解,同时节约了计算资源。
其次,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求解多个函数的极小值问题。
此外,对偶原则可以解决多变量问题,同时可以避免微分方程的解析求解过程,减少时间和资源的消耗。
最后,使用对偶原则可以节省许多空间,它可以将原始问题中的几个变量映射到另一个变量中,这样只要一个单一变量的取值,就可以得到所有变量的最优解。
总的来说,对偶原则是一种强大的技术,可以用来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找到最优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