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特点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特点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ac08a2a4b35eefdc8d33325.png)
2.&uot;十二阶层说&uot;:零点调查基于数据提出当前中国社会的十一个分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人员(0.6%)、私营企业主(1.4%)、企业管理人员(0.6%)、专业技术人员(5.2%)、高级行政人员(2.8%)、初级教育文化工作者(2.5%)、办事人员(4.9%)、工商服务人员(10.4%)、个体户(14.3%)、工人(14.7%)、农业劳动者(31.8%)、无业、失业人员(10.7%)。
社会位置,从社会分层的意义上讲,社会地位具有更具体的含义,它是指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位置。同时,因为个人的大部分生活是以社会等级为基础的,所以识别人的社会地位也就十分重要。确定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就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目的。
是什么决定了阶层的划分?有二种最基本的经典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一是马克思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来界定阶级;二是马克斯?韦伯认为分层体系中除了经济之外,还有二个重要的维度:权力和声望。
3.“七阶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培林、张翼将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作为消费分层的划分依据,划分了七个阶层:最富裕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7.2%、富裕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10.6%、中上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17.7%、中间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2
当代中国社会的分层研究,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十大阶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中国城市的社会等级结构正在向橄榄性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而乡村地区或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的社会阶层结构要转变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则还要走很漫长的路的基本判断。课题组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十个社会阶层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约为2.1%)→经理人员阶层(1.5%)→私营企业主阶层(0.6%)→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办事人员阶层(4.8%)→个体工商户阶层(4.2%)→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2%)→产业工人阶层(22.6%)→农业劳动者阶层(44%)→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1%)和五种社会等级: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
关于社会分层现状分析报告
![关于社会分层现状分析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e061a9d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c.png)
关于社会分层现状分析报告引言社会分层是指一个社会群体在经济、职位、财富等方面的不平等分布。
社会分层一直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现象,不同的社会分层状况能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对当前社会分层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了解社会分层的特征和问题,为未来的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一、社会分层的特征社会分层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本积累差距社会分层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是资本积累的差距。
富人和穷人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中产阶级的比例则在不断减少。
富人的财富不断增加,他们可以投资于更多的领域,实现更多的财富增值;而穷人往往被困在生存的边缘,难以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2. 教育机会不平等另外一个体现社会分层的重要特征就是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富裕家庭通常能够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子女,使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占据优势;而贫困家庭的子女则需要通过努力才能有更好的上升机会。
这种教育机会不平等使得社会分层更加固化,使得贫富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 职业差距社会分层还体现在不同职业之间的差距。
高收入职业如医生、律师等往往被社会更高度认可,薪资也较为丰厚;而低收入职业如清洁工、服务员则往往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艰苦。
不同职业的薪资和地位差距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层的现状。
二、社会分层的问题社会分层所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不公平社会分层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社会精英阶层凭借自己的财富和资源,能够享有更多的权益和机会,而底层人群面临着相对困境。
这种社会不公平会使得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容易引发社会动荡。
2. 社会流动性下降社会分层也导致了社会流动性的下降。
富人的财富和资源积累得越来越多,而底层人群往往由于教育机会和资金的限制,很难获得上升的机会。
人们越来越难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种流动性的下降将阻碍社会的发展。
3. 反社会行为增加社会分层还导致了反社会行为的增加。
贫困和不公平的环境使得一些人失去信心和希望,更容易陷入犯罪和违法行为。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13c6b13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94.png)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
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现状,盛行多元、层次繁多的社会分层分布模式。
社会分层分布
模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人们的文化教育程度、家庭状况及地理位置等。
当前中国社会的分层结构主要由两个层次组成,即财富分配和社会资源分配。
经济水
平差异大、收入变化大是中国当前社会分层最突出的特点。
其中,中国人口最多的是中等
收入人群,他们是主体,占全国总人口的53%。
此外,中国还有较高收入群体、较低收入
群体,他们通常处于贫富差距较大的状态。
中国当前社会分层也体现在文化教育程度方面,即文化素养、学术水平以及技术水平。
大学文凭是中国社会精英人士的“共同财富”,占总人口比例居高不下,远高于全球平均
水平。
大多数中国人具有中学以上学历,对于家庭状况及地理位置等因素下,有部分人已
取得更高学历。
家庭和地理位置是中国当前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
家庭状况会重大影响个人的收入、
文化教育程度及其他社会地位。
家庭状况越优越,就越有潜力成为高家庭收入群体。
而地
理位置则会直接影响到政府对社会的关注,不同地区的发展程度不同,也会影响到个人的
发展空间,从而产生家庭收入的差距。
中国当代社会分层现状多元、层次繁多,因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文化教育程度、
家庭状况及地理位置等各种因素制约,形成贫富差距较大的分层社会。
通过大力开展社会
救助及扶贫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共生,消除分层现象,有利于国家、社会以及每一位公民
未来的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读书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读书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18f739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9.png)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读书报告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话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
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不同层级的组织和群体,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社会地位、经济能力和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差异。
下面是我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读书报告:1. 《中国社会发展报告2020》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20年出版的一本关于中国社会发展的报告,其中包括了中国社会分层的相关内容。
报告中提到,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结构,其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差距较大。
在社会阶层结构方面,从收入角度来看,社会中上层阶级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中下层阶级则人数较多。
2.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这是由美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书籍,作者是美国学者詹姆斯·布洛克。
这本书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主要包括了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各个社会群体的特点和差异、社会问题和社会变革等方面的内容。
3. 《当代中国的分层与流动》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流动的书籍,作者是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林茂。
这本书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的问题,包括社会分层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流动的概念、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4. 《分层与流动: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这是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彼得·德纳赫于2006年出版的一本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和流动的书籍。
这本书主要研究了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和流动的问题,包括分层的概念、特征、影响因素、流动的概念、机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话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以上四本书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这个问题的不同视角和思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的城乡社会分层
![当代中国的城乡社会分层](https://img.taocdn.com/s3/m/f14e9f244028915f814dc25f.png)
当代中国的城乡社会分层社会分层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地位或位置的排列. 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
形成社会分层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社会分化和社会分工;二是个体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和机会不同;三是社会制度因素.“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
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所谓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在社会生活中由于获取社会资源的机会和能力不同,在社会地位上呈现出高低有序的不同层次的现象和过程。
社会分层结构的定型化具有下列几重含义:第一,阶层之间的边界开始形成。
阶层之间边界的形成,是阶层结构定型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而阶层之间的边界,往往是通过多种方式建构起来的。
最显而易见的是不同居住区域的分离。
如果说由居住分区形成的阶层边界是可见的,那么,由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成的阶层边界则是无形的。
但这种无形的边界,不仅可以作为阶层边界的象征,而且,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所说,还是阶层结构再生产的机制。
因为甚至像品味和审美等这样的因素,都可以因为专属于某一个阶层而起到强调和维护阶层之间边界的作用。
近些年来,在一些城市,特别是大城市涌现了一批贵族俱乐部。
第二,内部认同的形成。
阶层内部认同的形成是与阶层之间的边界联系在一起的。
因为人们正是从这种边界中萌发“我们”与“他们”的概念和意识的。
第三,阶层之间的流动开始减少。
在80年代,包括在90年代初期,阶层之间的流动是相当频繁的。
在农村,大约上亿劳动力进入乡镇企业,由过去种田的农民,成为农民身份没有改变的工人;还有上亿的农民,直接进入城市,或是从事小规模的经营活动,或是打工。
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农民,在一面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以部分时间从事多种经营。
应当说,在任何社会中,从一种职业到另一种职业,从一种社会地位到另一种社会地位流动都要经历某种门槛。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b53311a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f4.png)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新兴社会阶层和知识分子四大社会阶层。
本文通过对这四大社会阶层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居民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的挑战。
新兴社会阶层代表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新方向,而知识分子则是社会思想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文章还分析了跨越各阶层的现象及四大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章探讨了这些社会阶层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新兴社会阶层、知识分子、互动关系、社会政策、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越发多元化,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也更加多样化。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对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居民阶层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农村居民阶层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农村地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新兴社会阶层则代表着中国发展的新力量,他们的出现使得社会阶层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平衡。
知识分子阶层则承担着传承文化和引领时代发展的使命,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对四大社会阶层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在当代社会中,四大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方向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部分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
1.2 研究意义研究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的分布和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及其影响机制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及其影响机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660d0d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67.png)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及其影响机制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分层现象在中国不断加剧。
社会分层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根据其社会地位、财富、教育、职业等因素被分成不同的层次。
本文将对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现象及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一、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现象介绍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当代中国社会分层可以分为五级:富豪阶层、中高层阶层、中产阶层、下中层阶层、底层阶层。
根据有关调查数据分析,中国社会分层的现象在城市化的进程中逐渐加剧:底层阶层和下中层阶层的人数不断增加,中高层和富豪阶层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富豪阶层是社会分层的顶端,他们拥有庞大的财富,大多数人来自于国营企业的高管、民营企业主等。
在当前的基尼系数中,这一阶层所占的比例已经超过了百分之二。
中高层阶层侧重于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个阶层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中产阶层是社会分层的中间层,该层占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左右。
下中层和底层阶层则包括蓝领、农民工等人群,他们的财富和社会地位都相对较低,占总人口的大部分。
二、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原因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形成与多重因素相关。
首先,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处于各个产业中的企业规模化,甚至全球化的发展模式是社会分层加剧的主要因素之一。
大进大出的市场淘汰很多小企业,这加速了社会分层的发生。
其次,教育和职业就是影响个人社会地位和收入的重要因素。
教育程度的不同会导致个人技能的不同,从而造成个人工资的不同,进而导致社会地位的不同。
再者,中国的户籍制度也是导致社会分层的原因之一。
户籍制度的不公平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得很多农民工处于底层阶层,缺乏医疗、住房和社会保障。
最后,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背景也是一个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
关于这点,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三、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影响机制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影响机制包括权力、财富和文化。
权力是指政治地位和权力资源的获取,财富是指在一定情况下获取的经济财富的大小,文化是指受到教育和动力影响的能力。
当今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特征及原因
![当今中国社会分层结构的特征及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7720943e5a8102d276a22f56.png)
一
、
层之 间的社会经济生 活方式 差异 日趋明显 治身份 户 口为依据 的社会分 层
蔡 昕霖
摘 要 :伴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与进步的是社会 分层 的进行 。在现代化 转型和经济体制 转轨 的社会 背景 下,我 国社会正 经历着深刻的变革,社会分层更加细化并 出现 了一些新的阶层 。新 的社会 分层又对社会现 状产 生反作 用,在 激励社会成 员 的 同时 ,也带来 了一些新 的社会 问题 。本文 阐述 了当今 中国社会 的分层结构的状 况,对阶层分化的原 因及 带来的 问题进行
体制 。 二 、 当今 中 国社 会 分 层 结 构 的社 会原 因 我国 自 1 9 7 9年实行改革开放 以来 ,整个 社会发生 了深刻 的 变化 。总体看来我 国从农业 的、乡村 的、封 闭半 封闭 的传统 社 会 ,向工业的 、城镇 的、开放 的现代性 社会转 变。这一 改变 的 我们需要 明确其范 畴 ,是东部 、中部还 是西部 ,是 在外 打工还 发生有着深刻 的社会 根源 ,总 的说来就 是现代 化转 型和经济 体 是在乡村 务农 的农 民;其次 当今还有一部 分农 民具有双 重身份 , 制转轨 。 ( 一 ) 现代 化 转 型对 我 国分 层 结 构 的 影 响 由于有相当一 部分 农 民在农 闲时 间还会 到 当地 厂矿单 位 打工 , 现代化这一历史 进程 ,主要 体现在 经济 和科技 的迅猛 发展 这些人还在一定意义上具 有 了工人 的身份 。在提 到 “ 工人 ” 这 上 。随着经济 和科 技 的迅 猛发 展 ,劳动分 工体 系发生 巨大而深 样 的概念时 ,我们 往往要 在其前 面加上 修饰词 :国企、乡镇 企 刻 的变化 ,社会分工不 断加剧 ,推 动着原 有 的职业 结构 不断 转 业 、外企 、下 岗、失业 等 ,并且这 其 中的各类工 人会 分属 为不 变 :劳动力从农 业 向工 业转 移 ,产 品生 产者 向服 务行 业转 移 , 同的社会 阶层 ,甚 至有很 大 的差 别 ,而不会 再像 以前一样 是个 增加 了一批劳动强度 弱而技术 含量 较高 的新 兴职业 ,非体力 劳 无差 别的统一体 。除此之外 ,以前 经常使用 的 “ 知识 分子” 这 动者 的比例不断攀升 。职业结 构的改 变就导致 了我 国当前社 会 个名词如今也有 了因是否在市场经济体制 中的差别 。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https://img.taocdn.com/s3/m/c0136a0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5.png)
连试读部分都没读完,内容太水了,总给我一种是硕士论文的感觉!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尤其是指建立在法律、法 规基础上的制度化的社会差异体系。
从社会学家韦伯开始提出了三元社会分层的观点:即财产地位分层、权力地位分层和声望地位分层。
4 第二十三章
贫富差距与社 会公平
5 第二十四章
中国社会学界 关于社会分层 的研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社会结构是指社会各要素或各部分相互之间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关系模式或互动模式。
身份(social status)是社会学的一个专门术语,指由法律、法规、规范等认可的与一套权利义务相的社 会位置。所谓身份制,就是通过法律、法规的规定,将获得某种资源和机会的可能性限定在具备某种资格的身份 群体内部,为此,就会选定某种社会的或自然的属性或条件作为排斥其他身份群体的正当理由。
不均等(不平等)指资源在人们或人群中的分布是有差异的,有的人得到的多一些,有的人得到的少一些。 而不公平指的是,从某一种价值观看,资源分布的格局是不合理的、不公正的。
社会学主张社会走向中产化,即未来中国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用中央文件的语言说,就是扩大中等收 入者比重,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
扩大内需的关键是社会结构的调整。只有提高了广大老百姓的收入水平,扩大了中等收入者在全社会的比重, 社会结构变了,多数人变成了有消费能力的人口,我们的市场过剩问题才能够最终得到解决。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读书笔记模板
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看法
![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看法](https://img.taocdn.com/s3/m/659d5480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cb.png)
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看法1.引言1.1 概述在当前快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中,社会分层问题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社会分层是指社会中的个体或群体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财富积累、职业身份、教育背景以及人际关系等因素的不同而形成的一种层次结构。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也愈发明显。
中国社会分层的现象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首先,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
在城市中,高薪职业、知识精英和企业家阶层聚集在一线城市,享受着丰富资源和发展机会。
而较为落后的农村地区则面临贫困、教育机会不足以及医疗资源匮乏等问题,社会分层的差距逐渐拉大。
其次,教育背景在社会分层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高等教育资源在中国的分布极不均衡,名校和优质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城市。
一个人的教育程度往往决定了其在工作市场中的机会和收入水平,因此,教育不平等也加剧了中国社会的分层现象。
此外,职业身份的不同也是中国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中国,官员、企业高管、金融从业者等职业地位较高,拥有着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
而体力劳动者、农民工和个体经营者等职业则往往拥有较低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不能享受到同等的社会福利和资源。
社会分层的问题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利益的分配不均,还关系到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问题。
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现象的存在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因此,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现象的深入研究和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进行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关的看法和建议,旨在促进社会分层问题的解决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了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了对当前中国社会分层问题感兴趣的基本信息。
正文部分则包括了社会分层的定义和背景以及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表现。
在对社会分层的定义和背景进行阐述后,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表现,包括经济层面的差距、教育和职业层面的不平等、以及社会地位和权力的分配不公等方面。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1b2836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2d86b76.png)
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分析中国当代社会包含了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群体,其特点和问题也各不相同。
以下是对中国当代社会各阶层的简要分析:城市中产阶层:这一阶层在中国的城市中日益壮大,通常包括高级白领、中高层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等。
他们通常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相对高的收入。
这一阶层的生活水平较高,享受着现代城市生活的便利和舒适。
他们可能面临的挑战包括工作压力、高房价、教育成本等问题。
城市中产阶层是中国当代社会中一个备受瞩目的社会群体,其特点和影响力日益显著。
这个阶层的崛起反映了中国长期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和变革。
城市中产阶层,通常被定义为在城市中拥有相对高收入、高学历、较稳定职业的人群。
他们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是中国社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中产阶层的崛起源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这一政策改变了中国的经济体制,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私人企业和外资进入中国创造了机会。
许多城市中产阶层成员是创业者、企业家,他们通过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获得了成功。
同时,改革开放也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这有助于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白领人才。
其次,城市中产阶层的兴起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
中国城市不断扩张,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这为中产阶层提供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他们通常能够享受到现代城市生活的便捷,包括高品质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
这一阶层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他们可以购买房产、汽车、国际旅行等,这些在过去是奢侈品。
第三,城市中产阶层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不仅在经济上贡献巨大,还在社会责任和慈善事业方面积极参与。
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和富豪成立了慈善基金会,支持教育、环保、贫困帮扶等领域的项目。
他们的社会参与度有助于缓解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然而,城市中产阶层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一方面,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引发了贫富差距扩大的担忧。
社会不平等问题逐渐凸显,这引发了一些社会不满情绪。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
![简述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ff433c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61.png)
当前中国社会结构的特点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概述,包括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经济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特点:1. 人口结构:- 人口规模巨大: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 人口老龄化:随着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 性别比例失衡:由于长期存在的性别偏好,导致性别比例失衡,男性人口多于女性。
2. 家庭结构:- 家庭规模小型化:随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家庭平均规模逐渐减小。
- 单身和未婚同居现象增加:社会观念变化和婚姻压力导致单身和未婚同居现象增多。
- 人口流动: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家庭成员分散。
3. 经济结构:- 经济转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
- 创新驱动:政府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活动增多。
- 区域发展不平衡: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相对较低。
4. 社会阶层结构:- 中产阶级壮大:随着经济发展,中产阶级规模逐渐扩大。
- 社会阶层固化:社会流动性相对较低,阶层间流动障碍存在。
- 贫富差距:虽然扶贫工作取得成效,但城乡、地区间的贫富差距仍然存在。
5. 城乡结构:- 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人口涌向城市,城镇化率持续上升。
- 乡村人口空心化: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人口结构发生变化。
6. 区域结构:- 东中西部发展差异: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 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国内外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发展。
7. 社会组织结构:- 政府主导:政府在社会组织和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
- 社会组织发展:民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逐渐增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事务。
8. 文化与价值观:- 价值观念多元化:随着信息开放和文化交流,价值观念趋于多元化。
- 网络社会:互联网普及,社交媒体和移动互联网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这些特点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结构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aeaacdd95022aaea998f0f1a.png)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变迁的加速,当代中国原有的单一化的社会结构正在迅速解体,社会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
新阶层的出现在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的矛盾和冲突。
研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阶层的分化及带来的问题,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阶层结构;阶层分化关于社会阶层问题,在社会学的研究中有两大理论渊源,从而形成了两个理论传统:一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另一个是以马克思·韦伯三位一体分层理论为渊源的理论传统。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的学术界主要坚持的是以马克思阶级理论来对我国的社会阶层进行划分,而且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因此划分阶层的标准主要是政治身份和行政权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的转型,在当代的社会学理论中,学者们更倾向于韦伯的多元分层标准。
一、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特点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通过一系列的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已经基本消灭了剥削阶级,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差距大大缩小。
然而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的社会分层有了一套新的标准,即政治身份与行政权力,围绕这一标准形成了一个新的社会分层结构——政治分层,整个社会被划分为四个阶层:①干部阶层,由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计划地制定者和实施者位居社会的权力中心,因此他们构成了社会的核心阶层。
②专业技术人员和知识分子,随着经济建设时期的开始,他们的作用日益重要,因此虽然在政治上他们经常处于被改造的地位,但是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声望(特别是在下层老百姓眼中)通常高于其他社会成员。
③工人阶层,工人被视为国家的领导阶级,特别是产业工人,他们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是当时社会的中间阶层,但由于工人阶层文化程度较低,所以从事的工作基本上属于体力劳动。
④农民阶层,他们处于社会分层体系的最边远地带,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及国家当时的“重工轻农”政策将他们排斥在中心社会之外,他们在各种资源(权力、社会声望、生存机会等)的分配上处于全面的弱势地位。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https://img.taocdn.com/s3/m/46239e51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05.png)
阅读感受
在阅读《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作者李强对当代 中国社会分层的深入理解和分析所吸引。这本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当代中国社 会分层的独特见解,同时也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提供了重要 的视角。
我对书中对于社会分层的定义和理解印象深刻。作者将社会分层定义为“按 照个体所拥有的包括职业、财富和价值观等特征在内的所有社会特征进行排序”。 这个定义不仅深刻揭示了社会分层的实质,也为我们理解社会分层提供了重要的 指导。
再者,我对书中关于农村土地改革的观点深表赞同。土地改革不仅是为了提 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通过土地改 革,可以释放出更多的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缩小城乡差距, 推动整个社会的均衡发展。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这本书为我们理解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提供了独特的 视角和深入的分析。书中的观点和见解不仅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也为我们解决 现实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尽管书中有些观点可能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不可否 认的是,这本书对于我们理解当代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阅读过程中,我特别了作者对编制和农民工阶层的分析。随着很多编制的 裁撤,这些单位招收的新人更多的是以合同工的形式,即所谓的“临时工”。他 们与有编制的人相比,在待遇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无疑阻碍了他们进入中产阶 层的机会。这一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当前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值得我 们深入思考和解决。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分析造成社会分层现象 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历史、文化、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解决社会分层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包括政策制定、教育投入、职业培训等方 面。
我想说的是,《当代中国社会分层》这本书不仅是一本优秀的学术著作,也 是一本能够启发我们思考现实问题、探索解决途径的重要读物。我相信,通过阅 读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 提供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之社会层面
![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之社会层面](https://img.taocdn.com/s3/m/dbbb5a7ea45177232f60a2ad.png)
1、当前中国社会的特征1)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一一市场经济转化改革以前, 我国商品经济发育程度很低, 基本上是一种产品经济, 或者说是自然经济或变形的自然经济。
农村商品率很低, 基本上是自给半自给状态, 形成了生产以自给为主要目的的封闭经济体系。
改革以后, 商品经济作为新的社会要素导入, 使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2)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从这种意义上说, 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 也就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
我国非农业的劳动力在社会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快速上升,工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称快速增长的态势。
3)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化城市化是工业化的相伴现象,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2015年中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6.1%,已达到世界城市化的平均水平。
4)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当前我国开放过程全面而深入地推进,对外进出口贸易额大幅度上升;外资引进总量居世界第二位, 居发展中国家第一位;出国学习、交流、从事商务甚至是劳务输出的人数已成规模……5)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化一是在所有制方面, 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相容的新结构。
二是社会分工日益精细, 新的职业群体诞生; 三是新的组织管理形式也随之出现; 四是有了不同的利益需求, 出现了新的利益格局。
6)从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转化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同期各地还制定了上千项地方性法规,传统的习惯于以人情、伦理判别是非被法律、法规所取代。
2、社会问题的表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生产力提高,社会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文化繁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和提高。
但是在取得空前成就的同时,我国社会也面临着复杂的社会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问题主要表现为:1)结构性社会问题:人口问题、就业问题、贫富分化加剧问题、官员腐败问题这类社会问题是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由社会结构变迁直接引发的,是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某些强有力的客观因素推动所致。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3e21159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85.png)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结构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社会分层现象的加剧,这些现象具有复杂的原因与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社会分层现象的基本特点社会分层现象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在经济、文化、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差异化现象。
在中国,社会分层主要表现为“三高一低”现象,即高收入、高学历、高职业地位和低社会地位。
第一种分层现象即“高收入”现象,主要表现为富人越来越富,而贫穷人越来越难以立足,这种现象体现在人们的工资、社会福利等方面。
例如,在许多大城市资本热白热化的情况下,高薪的白领随处可见,而劳动阶层的收入却相对偏低,差距日渐扩大。
第二种分层现象即“高学历”现象,主要表现为受教育程度不同的人之间的差距。
是教育资源的不平均分配导致了这种现象,城市的教育资本更加充裕,有更多的高水平学校、更好的教育设施,这意味着城市居民相对受到更好的教育,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
第三种分层现象即“高职业地位”现象,主要表现为个人职业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在社会分层中的职业地位也就不同。
在中国,执政党和政府的权力极大,拥有国家资源的企业家、高管以及背景好、能力强的人士可以获得更高的职业地位。
第四种分层现象即“低社会地位”现象,主要指与社会地位有关的诸多问题。
这种现象表现出在国际、国内、身份认证等多种领域,这些因素的互相影响导致不同人所占据的社会地位不同。
二、影响社会分层的因素1. 教育资源的分配差异在当今中国的社会分层中,受教育程度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如城市和农村、高校和普通学校之间的差异,将直接导致受教育程度不同的群体之间的分层现象。
2. 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政策,无论是分配新能源产业发展机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老年人福利的保障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差异。
政策缺乏公平性和社会正义感,就会加剧分层现象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特点
在现代社会学理论中,阶级或阶层都是指按一定标准区分的社会群体,这些不同的社会群体拥有不同的社会地位,美国著名学者戴维?波普诺教授认为,这种社会地位是指在社会中所界定的社会位置,从社会分层的意义上讲,社会地位具有更具体的含义,它是指在一个社会等级体系或分层系统中的等级位置。
同时,因为个人的大部分生活是以社会等级为基础的,所以识别人的社会地位也就十分重要。
确定不同人群的社会地位,就成为划分社会阶层的主要目的。
是什么决定了阶层的划分?有二种最基本的经典理论模式和分析框架:一是马克思依据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方式来界定阶级;二是马克斯?韦伯认为分层体系中除了经济之外,还有二个重要的维度:权力和声望。
当代中国社会的分层研究,代表性的有如下几种:
1.“十大阶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陆学艺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提出:一个现代化社会分层结构在现阶段的中国社会已现雏形。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与现代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方向转变;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中国城市的社会等级结构正在向橄榄性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演变,而乡村地区或城乡结合的县级行政区的社会阶层结构要转变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则还要走很漫长的路的基本判断。
课题组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理论框架,并据此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十大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的社会分层结构。
十个社会阶层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约为2.1%)→经理人员阶层(1.5%)→私营企业主阶层(0.6%)→专业技术人员阶层(5.1%)→办事人员阶层(4.8%)→个体工商户阶层(4.2%)→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12%)→产业工人阶层(22.6%)→农业劳动者阶层(44%)→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3.1%)和五种社会等级:社会上层、中上层、中中层、中下层和底层。
2.“十二阶层说”:零点调查基于数据提出当前中国社会的十一个分层。
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人员(0.6%)、私营企业主(1.4%)、企业管理人员(0.6%)、专业技术人员(5.2%)、高级行政人员(2.8%)、初级教育文化工作者(2.5%)、办事人员(4.9%)、工商服务人员(10.4%)、个体户(14.3%)、工人(14.7%)、农业劳动者(31.8%)、无业、失业人员(10.7%)。
3.“七阶层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培林、张翼将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消费水平的恩格尔系数作为消费分层的划分依据,划分了七个阶层:最富裕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7.2%、富裕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10.6%、中上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17.7%、中间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22.0%、中下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为19.7%、贫困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12.9%、最贫困阶层,占家庭百分比为9.9%。
4.“四大利益集团说”:清华大学李强、孙立平、沈原教授提出。
根据改革以来人们利益获得和利益受损的状况,将中国人分为四个利益群体或利益集团,即特殊获益者群体、普通获益者群体、利益相对受损群体和社会底层群体。
特殊获益者群体是在改革20余年中获益最大的人,如民营企业家、各种老板、公司董事长、高级经理、工程承包人、市场上的各种经纪人、歌星、影星、球星等明星,以及与外资、外企结合的外企管理层、技术层等等;普通获益者群体是改革以来在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方面获得了明显的利益的群体,包括各个阶层的人,其中既有知识分子、干部,也有普通的经营管理者、办事员、店员、工人、农民等;利益相对受损群体是指在改革的现阶段利益受到损害者,包括在改革前期获益的前两个群体中的一部分,如城镇中的失业、下岗人员;社会底层群体指贫困地区的农民等等。
在此基础上,李强教授将第一个群体称为上层,第二个群体称为中层,第三个群体称为中下层,第四个群体称为底层。
同时,李强教授认为对目前各个社会群体之所以难以命名,恰恰反映
出中国的社会群体分化还远远没有形成,各个利益群体正在分化、解组、重新整合,因此,使用地位相对稳定的阶级阶层概念就不太符合中国的实际情况。
5.“倒丁字形的社会结构理论”。
李强教授提出。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长表”的职业数据计算而得。
数据分析发现,中国的总体社会结构,既不是“橄榄型”的,也不是“金字塔型”的,而呈现的是一个倒过来的“丁字型”的社会结构。
从全国就业人口看,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处在很低的社会经济地位上的群体,该群体内部的分值高度一致的,在形状上类似于倒过来的汉字“丁”字型的一横,而丁字型的一竖代表一个很长的直柱型群体,该直柱形群体是由一系列的处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上的阶层构成的。
根据社会学的理论,“金字塔型”社会结构是一种很不理想的结构,由于底层巨大容易产生社会矛盾。
现在,所发现的“倒丁字型”的社会结构,问题比“金字塔型”结构还要严峻,由于底层更大,社会就更不稳定,更容易产生社会冲突。
6.“社会断裂论”。
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提出。
“断裂的社会”就是在一个社会中,几个时代的成分同时并存,互相之间缺乏有机联系的社会发展阶段。
其基本论点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出现了社会资源继80年代中后期的“社会扩散”而向少数人手中积聚的演变;在向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出现的那些弱式群体,如国企下岗失业工人、进城的农民工等,被甩到社会结构之外,很难实现由传统社会身份向现代社会身份的转变;经济改革的结果并未带来相应的社会发展结果,并未为广大的社会成员所分享,形成了一个断裂的社会。
7.“阶层关系双重再生模式论”。
中国人民大学李路路教授提出。
“再生产”有两个含义:一是阶层的继承关系占据主导地位;二是这一阶层再生产模式在中国城市社会的制度转型过程中依然会被持续地再生产出来,原有的相对流动机会的分布模式被延续下来。
市场机制的发展并没有导致相对关系模式的“重组”或阶层结构的更替。
那些过去占有优势地位的群体,通过不同资本的交换、社会网络和人力资本的优势,使得他们的优势地位在经济体制的变革中得到保持或延续。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5个阶层的分析:权力优势阶层/一般管理人员/办事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工人、农民阶层和自雇佣者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