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论下教案应如何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论下教案应如何处理
公开课后,反馈信息栏中有这么一条:没有把《教案》中设计的要点处理好。
看到这一点,
我不禁心存疑惑,难道《教案》中涉及的要点必须都要处理吗?新课程理念下,我想从以下
几种方式浅谈一下对语文教案处理的认识:
一•对于《教案》,教师应勇于明辨是非,敢于大胆取舍。
《教案》虽是权威性的资料,但也难免出现纰漏。
对于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我们教师绝
不可音圈威尔盲从,而应大胆地进行订正。
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延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
版的教案第二页中的错误:《谈骨气》中的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答案
是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不能调换,因为它们的顺序与孟子的话的顺序是一致的,这能使前后
照应,结构严谨。
三个事例又是按时间先后排列,先列举\古代,再列举现代,顺理成章,又证明“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
乍一看,太有道理了,可仔细一想,不对啊,贫者
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发生在齐国,时间上远远早于元朝,怎么能说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的呢?因此,无论多么权威的教案,我们都要勇于怀疑。
二•抛开教案上的结论,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案》中的思想感情只是一个参与,我们不能把它强加到学生身上,不能先设计一个个问题,把学生从通天的大道上引导到一个狭隘的死胡同里,逼着他们去领悟去体验根本不属于
他们的感情。
抛开教案上的现成结论,把手放开,把心也放开,相信孩子们对文章的敏感度,你会发现教案以外的另一番天地。
《曹刿论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鲁庄公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
教案中把他和曹刿对比,说他“鄙”。
我没有把教案中的答案塞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自
由讨论。
大多数学生认为他急功近利,目光短浅。
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我觉得鲁庄公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是一位圣明的贤君。
因为曹刿虽然是一个身份地位的平民,鲁庄公却接
见了他,并真诚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而且还好与他乘坐同一辆车,并听从了他的建议。
”他的观点让我吃惊,他的理由让我拍案叫绝。
试问,如不放开教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文章,怎
么能达到这一“柳暗花明”的境界?
三•淡化话教案的作用,仔细阅读课文,深入的探讨文章的生成。
有的语文教师根本不看课文,或者根本不动脑筋,他们把从现成教案中抄来的东西一股脑的
塞给学生,强制学生掌握住这些难以理解的东西,以为这样做,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和表达能力。
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
现实中,我们的学生从一出生就在学说话,上了那么
多年的语文课,竟然一提作文就头疼,原因何在?如果语文老师只扶着教案走,不自己去独
立思考文章,不懂文章的形成,怎么能教出具有独立思维,能写出好文章的学生呢?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能死盯着教案不放,而应把教案当作参考资料,从中找寻出新的方法
路子,这样我们才能在充满着智慧与激情的境界中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