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估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环境质量状况:

评价适用标准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环境影响分析

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公众参与

结论与建议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专章

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本项目位于县团结镇内东新荣屯、西新荣屯境内,距县80km,评价区内生态环境结构单一,主要生态环境要素为草地,场区周围生态环境见图4,因此现状评价将主要针对草地生态系统进行评价。

1.向海自然保护区区域生态环境及功能分概况

(1) 向海自然保护区概况

吉林向海自然保护始建于1981年,1986年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目前我国被列入拉姆萨尔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七个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位于吉林省县西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2°05′~122°31′,北纬44°55′~45°09′之间。东西宽42km,南北最长45km,总面积10.55×104hm2,其中芦苇、沼泽2.37×104hm2,草原3.04×104hm2,水域1.24×104hm2,林业用地2.98×104hm2。

保护区水资源极其丰富,南有霍林河,西有额木太河,均为嫩江支流。由于蒸发、渗漏,两条河流流入本区后,无明显河床,呈扇状分布,雨季时形成季节性河尾湿地或沼泽地,沼泽湖泡星罗棋布。北有引洮(洮儿河)分洪形成的向海一、二场水库,此外,区内还有自然泡沼20多个:洪根敖包北泡、查干代西泡、高家烧锅泡、邵家泡、爱国泡、黑鱼泡、兴隆水库、尖底泡、大青山泡和周大骡泡等。向海水库正常蓄水水面6650hm2,最大水面7100hm2。向海水库与黄鱼泡、大肚泡、小泡、兴隆水库、小香海泡等相连通,水深一般在0.5~1.5m,最深处10m以上,保护区总水域面积为12441hm2。此外区内还有沼泽23654hm2。区内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较好。

保护区内天然植被类型有水生植被,草原植被和榆林一沙丘植被。水生植被主要为芦苇、灯心草、苔草、香蒲、草蒲、水葱等,草原植被主要为羊草、针茅、碱茅、碱蓬、小叶樟、蒿等,榆林—沙丘植被类型中的乔木主要为蒙古黄榆、榆树、蒙桑、山杏、小叶杨、柳等;草本植被有黄蒿、草白剑、唐松草、毛茛等。植被覆盖度70%左右。三种主要植被类型占地面积分别为23654hm2,30396hm2和129824hm2。

保护区内有野生植物600多种,其中药用植物200余种,尤其是以蒙古黄榆为主的沙丘榆树天然次生林,是目前我省唯一集中成片、生长较好的。羊草草原除羊草外,还有贝加尔针茅、碱茅、芨芨草、碱蓬、萎陵菜、小叶樟、星星草、车前子、苜蓿、蒿等;沙丘上为榆树稀树灌

丛,以蒙古黄榆为主,树高平均7m,胸径8~16cm,疏密度0.4~0.6,林相比较单一,此外,还有春榆、蒙桑、山杏、小叶杨、白城杨、小叶锦鸡儿、柳及差巴嘎蒿、黄蒿、草白剑、甘草、麻黄、毛莨、沙葱、唐松草、远志、山茴香等;沼泽湿地中,主要生长芦苇、灯心草、苔草、香蒲、草蒲、水葱、泽泻、慈菇、黑三棱等;水域中,浮生植物有莲、菱角、眼子菜、狐尾藻等。

保护区景色开阔,人烟稀少,村屯分散,水草茂密,蚌螺、虾和昆虫、土壤动物丰富,由于生存条件较好,保护区野生动物种群比较丰富。兽类有普通刺猬、短刺猬、大麝、狼、狐、貉、獾、香鼬、黄鼬、艾虎、狍、黄羊、蒙古兔、达呼尔鼠兔、旱獭、草原黄鼠、五趾跳鼠、黑线仓鼠、莫氏田鼠、草原鼢鼠、麝鼠等8目15科29属37种。两栖、爬行动物有大蟾蜍、花脊蟾蜍、黑斑蛙、丽班麻晰、黄游蛇、蝮蛇等2目4科4属8种。湖泊、水库有鲤、鲫、鳙、鲩、鲶、白鲢、乌鳢、鲈塘鳢、棒花鱼、泥鳅等20多种鱼。鸟类有环颈雉、斑翅山鹑、鹌鹑、毛腿沙鸡、长尾灰伯劳、黑尾蜡嘴、翅鼻麻鸭、赤麻鸭、白眉鸭、青头潜鸭、攀雀、普通鳾、黑卷尾、喜鹊、大嘴乌鸦、绿啄木鸟、大杜鹃、鸿雁、鸬鹚、斑嘴鸭、黑翅长脚鹬、翠鸟、白骨枯、红骨顶、斑头秋沙鸥、短耳鸮、纵文腹小鸮、雕鸮、鸢、鹗、灰背隼、草鹭、苍鹭、百灵、云雀、风头麦鸡、灰沙燕、金腰燕、燕鸥、白翅浮鸥、须浮鸥、白尾鹞、松雀等17目53科132属286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8种:丹顶鹤、白鹤、白头鹤、金雕、白尾海雕、大鸨、白鹳、秃鹫等。二级保护动物有白枕鹤、灰鹤、蓑羽鹤、大天鹅、燕隼、灰背隼、红脚隼、黄爪隼、红隼、鸳鸯、长耳鸭、短耳鸮、黄羊等30余种。

向海自然保护区由县向海蒙古族乡及四井子镇的2个村、乌兰花镇的2个村、兴隆山镇的4个村和同发牧场的一部分构成,区内除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外,还有向海水库管理处、向海联营造纸林场、向海苇场、向海森警大队等单位。

区内现有人口15000人,其中蒙古族人口占29.1%。生产以农、渔、牧及副业为主。农业种植面积12000hm2,粮豆总产量25000t。渔业养殖水面12400hm2,年产鱼100万kg;牧业以饲养牛、羊为主。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向海对外交通基本畅通,有和白城两条公路,通讯条件较好。

(2) 向海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及近年来保护区的实际情况,1999年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对向海自然保护区的功能进行了重新区划(图5)。

①核心区

向海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是丹顶鹤等珍稀鸟类集中栖息繁殖和稀有植物的生长区域。核心区分为四个部分:鹤类核心区,在保护区西南部的长龙和二百方子,面积为18920hm2,主要为芦苇沼泽地,是鹤类栖息繁殖的主要地带,也是其它水禽类栖息和集中繁殖地;东方白鹳核心区,位于向海水库北部,该处主要为沙丘榆树阔叶林景观,春夏之间各类植物生长茂盛,为鸟类的栖息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环境,除白鹳外,金雕、白尾海雕、大狂鸟、苍鹰等也都在这里集中栖息繁殖,面积为3447hm2;大鸨核心区,位于保护区西部,沙丘榆林灌丛和芦苇沼泽相间,是大鸨的重要栖息繁殖地,面积6327hm2;④蒙古黄榆核心区,在向海水库西南,面积为2496hm2。

②缓冲区

缓冲区是核心区外围的缓冲地带,其作用主要是有效保护核心区,使其不受外来人为因素的干扰。向海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除鹤类核心区东部和白鹳核心区东南部面积较大外,其余是沿核心区外围分布500~800m,总面积为11144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0.6%。

③实验区

向海自然保护区边界以内,缓冲区界限以外的地带为实验区。实验区主要为农田、水面、羊草草原和芦苇沼泽地,面积为63133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59.8%。实验区内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教学实习、参观考察和驯化、培育珍贵稀有动植物等活动;同时,保护区内的居民生活、生产活动也在这一区域。

2. 建设项目区域生态环境特点

1)植被类型及动物资源调查

本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雨量400mm左右,年蒸发量1900mm左右,是降雨量的5倍左右;相对湿度55%~65%,干燥指数为1.2左右,蒸发量大于降雨量,多年平均风速4~5m/s,此类气象条件下,相应地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区典型的生态环境特征。根据景观生态类型划分原则,本区基本上可以划分为5种景观生态类型,即农田景观生态类型、草场景观生态类型、沙丘(岗)疏林杂草景观生态类型、泡沼湖库湿生植被景观生态类型和荒地灌丛杂草景观生态类型。

西部分布有沙拓坨间疏林灌丛草原和沙丘(岗)疏林杂草景观两种类型。本次风电场的建设场就属于沙丘(岗)疏林杂草景观生态类型,地表植被主要有冰草、小白蒿、麻黄、防风等;几乎没有天然乔木,只在低洼地和村屯周围可见少量的人工种植的杨树。植物长势差,生物量低,不能形成集中连片的复合生物群落,乔、灌不能形成层面,孤立、散生居多,与地面上生长的草本植物几乎失去了生物学上的联系,因此表现出植物种群单一,结构简单,物种稀少,抗御外界干扰能力差,生态环境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