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朗读习惯培养
有感情的朗读
小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习惯的培养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课程标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
朱教仁说过:“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使人知道,朗读使人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通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欣赏力、想象力,丰富学生的感情,陶冶学生的人格。
1、在朗读训练中,引导学生注意句中的大停顿与小停顿,即在朗读一个长句时,主语与谓语。
动词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长一点,即大停顿,而修饰语与中心语(即定语与主语中心语,定语与宾语中心语、状语与谓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与补语)之间的停顿时间应稍微短一点,即小停顿,当然,不要对学生讲这些术语,应多作示范,让学生模仿,而且这种方法不可过分机械地训练,否则学生会把课文读得干巴巴,毫无味道。
2.教师可采用范读的方式来进行朗读指导。
通过“范读”可以让学生领会句子的停顿,重音及语调的变化,对于那些字数较多的长句子,“范读”是最好的方法。
3.我们教学生一点方法,学生能自然而然地读出语气语调来,比如让学生动手划划词,读读句子,随后让他们找找哪里是词与词连读的地方,划出来,再读读句子。
1.在布置朗读任务时,应强调朗读的时间和朗读的质量,不宜强调朗读课文的遍数。
2.加强品味性朗读训练,指导学生边读课文边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感情,品味语言,总之,朗读是语文教学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我们在克服学生朗读弊病的同时,教师自身也得加强朗读基本功的训练。
只有教师的朗读水平高了,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正确地指导和点拨,才会对学生提更高的要求,还语文课堂一片朗朗的书声。
一、激发兴趣,端正朗读的态度。
1. 提出要求,端正朗读态度。
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地告诉学生朗读在语文学习的重要地位,学会朗读的就是掌握了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让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教师本身的教学语言是直接用于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所以,教师的示范作用不容忽视。
这就要求教师范读时做到姿势正确,声音宏亮,吐字清晰、准确,语调生动、有感情,节奏合理,停顿恰当,特别是对话多的课文,范读时要像舞台上的演员那样自己首先进入角色,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的欲望和朗读兴趣,学生才能学到朗读方法,使他们有试一试、比一比的念头。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循序渐进,培养朗读习惯学生朗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朗读效果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训练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应循序渐进。
首先,要训练朗读的姿势。
读,一般是坐着的,要求学生两手稍曲拿书,人坐端正,两肩放平,眼睛看课文;听读或朗读后书再放下。
有时也可以请学生装站起来或到讲台前读。
站起来读,声音容易响亮;在讲台前读,可以锻炼学生当众朗读和说话的胆量。
其次,要培养学生大声朗读的习惯。
一些性格内向、文静的学生往往说话、读书声音很轻,一经形成定势,纠正是很难的。
因此,课堂上应多叫这部分学生朗读,要求他们大胆张大嘴巴读,做到声音响亮,让全班同学都能听清楚(但不能吼叫),一旦有了进步,及时给予表扬。
久而久之,学生就能树立信心,养成大声朗读的习惯。
第三,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
朗读课文,不仅要口到,还要眼到、心到。
不少学生朗读中的错误,与他们看书马虎、不动脑筋有关。
因此,要注重培养学生朗读时用心思考的习惯,在朗读的同时,想想词句意思,全文内容等。
三、注重指导,教给朗读方法大纲要求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总结(共7篇)
培养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总结(共7篇):朗读小学生培养能力农村小学朗读能力的技巧影响朗读能力的原因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篇一: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一、课题研究背景:朗读是进行阅读训练的基本技能之一,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基本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小学阶段朗读的总体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不仅是感悟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也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
苏轼也曾经说:“三分诗,七分读”,可见朗读的重要性。
二、课题研究界定:“提高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的研究”是指调查研究农村小学生朗读能力低下的现状与原因,通过强化语音、发音训练,强化朗读技巧指导,强化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与把握,通过教师范读、听录音读等形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小学阶段主要是让学生具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
“正确”是:能够使用标准普通话朗读文本,声、韵、调读得清楚准确;没有添字丢字、错读回读的现象,对儿化音、轻声、音变把握准确;停顿断句准确恰当。
“流利”是:学生朗读文本时气息顺畅,吐字清晰;没有指读、顿读、唱读、回读的现象,不读破句;语言流畅自然,语速恰当适中;节奏感好。
“有感情”是:能够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并以此为据准确定位朗读基调;朗读真挚自然,不矫揉造作;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能够根据不同文本读出重音、语气;入情入境,朗读时抑扬顿挫、声情并茂,有美感。
三、课题研究现状:我校地处农村,学生大都习惯说本地方言,他们能说一口流利的方言,但普通话表达却很差。
学生的朗读兴致不高,朗读水平一般,朗读中还存在诸如多字、丢字,声音放不开,语气、停顿掌握不好,情感表现力不强等一系列问题;课堂教学中学生用于朗读的时间少之又少,大量的时间被教师的讲解占用,语文课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的理念难于贯彻;教师缺乏必要的朗读技巧和方法,难以有效指导学生朗读;学生课内朗读机会少,课外朗读的机会更少。
通过课文朗读提升小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
通过课文朗读提升小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课文朗读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提升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课文朗读来帮助小学生提高语音表达能力。
一、激发学生兴趣在进行课文朗读之前,我们需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实现:1. 创设情境:在介绍课文内容的时候,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将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述的场景中,激发他们的兴趣。
2. 提出问题:在介绍课文前,提出一些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让他们对课文内容产生好奇心。
3. 使用道具:可以准备一些与课文相关的道具,让学生在朗读时进行配合,增加趣味性。
二、培养正确的发音习惯发音是语音表达能力的基础,因此,在课文朗读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正确发音习惯。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教学方法:1. 模仿朗读:老师可以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然后让学生模仿。
可以采用逐字逐句的方式,让学生注意每个音节的发音。
2. 倾听模范:播放一些优秀的课文朗读模范,让学生聆听并模仿。
可以找一些名人朗读的音频,让学生感受到正确的语音表达。
3. 配许朗读:组织学生进行配许朗读,让他们分角色进行对话朗读,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和表达自信心。
三、训练语调和语速除了正确的发音,语调和语速也是语音表达能力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一些方法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调和语速:1. 朗读训练: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让学生尝试不同的语调和语速演绎同一个课文,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2. 范文对比:播放不同语速和语调的课文朗读范文,让学生对比并分析其中的差异和优劣。
3. 情感诠释:引导学生在朗读时融入感情,通过调整语调和语速来表达课文中的情感,从而使语音表达更加生动有力。
四、增加朗读时间和次数只有经常进行朗读,学生的语音表达能力才能得到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时间和机会进行练习。
1. 朗读练习:安排专门的朗读练习时间,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朗读训练,提高他们的语音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是很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艺术修养。
以下是一些方法和建议,可以帮助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
一、培养兴趣:1.鼓励孩子多读好书,了解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培养广泛的兴趣。
2.引导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诵材料,例如诗歌、散文、童话等。
让孩子从中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动力去朗读。
二、提高发音和语调:1.强调正确发音,并进行相关练习。
可以通过朗读标准的语音材料来帮助孩子纠正发音错误。
2.学会运用不同的语调和声音表达,让孩子体验到语言的丰富性。
可以通过模仿老师或其他有经验的朗诵者的表演,学习如何运用声音表达情感。
三、训练语速和停顿:1.培养适当的语速,让朗诵更加流畅。
可以通过朗读不同的文本,掌握适合自己的朗读速度。
2.引导孩子学会合理的停顿,提高语句表达的清晰度和韵律感。
四、注意身体语言和姿势:1.注意身体语言的配合,使朗诵更具表现力。
例如适当运用手势、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2.教导孩子正确的站姿和手势,使其在朗诵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形象和仪态。
五、合理安排练习时间:1.制定合理的练习计划,每天坚持进行朗诵练习,保持对朗诵的持续兴趣。
2.注重持续的反馈和指导,及时纠正孩子的发音、语调等问题。
六、进行朗诵小组活动:1.组织小组活动,供孩子进行相互朗诵。
通过互相观摩和评价,让孩子从中学习和改进自己的朗诵技巧。
2.进行朗诵比赛,激发参与和竞争的热情,提高孩子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七、参加专业培训:1.鼓励孩子参加专业朗诵培训班或夏令营。
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朗诵训练。
2.参加朗诵比赛和演出,提供更广阔的舞台机会,让孩子展示自己的才华。
总之,提高小学生的朗诵技巧需要持续的练习和指导。
家长和老师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支持和鼓励,并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学习材料和培训机会。
通过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相信他们的朗诵技巧一定会不断提高。
浅谈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
放一些范 文朗读带 ,他们的模仿 能力 很强 ,朗读水平 明显得到提高。课后 , 我会布置 “ 给爸爸妈 妈讲故事 ”的作
业 ,进一 步训练他们的 朗读水平 。
会课 文 中的生动字词 和优美句子 ,甚 至个 别学 生连 生字生词都 不认识 。所
评。马上有孩子说 :“ 他没有把疑问句
读好 ,没读 出疑问的语气。 ”还有孩子
说 :“ 他的表情 不生动 。 ”也有孩 子指 出 “ 他读得太快 了。 表扬 了他们评 ”我
得好。然后说 :“ 你觉得 应该 怎样读? 你来试 试看?”这 样 ,让 孩子通过评 议 ,自己发现 朗读 中的问题 ,自己解
; i 1 学生朗i 习惯的培募 l  ̄] L 卖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 区梁村 乡张坪 学校 路 小莉
培养小 学生的 朗读习惯是小 学语
文教学 的重要话时 ,
声音 要细一 点儿 ,天真一 点儿 。还有 《 荷叶圆圆》这一课 。文 中有小水珠 、 小蜻 蜒、小青蛙 、小鱼儿 四个角色 。 可 以让学生用 不同的语调 和动作来体 现 四个人物 的不同个性 。以便他们 更
以,培养学 生养成 良好 的阅读 习惯 尤 为重要 。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实践的。
一
、
引领学 生入情入境 。激发 朗
四、开展读 后评论 。让学生在 交
读情感 只 有 引 导 学 生 进 入课 文 中 的 境 界 ,让他们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 内容 ,
才能很 自然地用正确 的语气来 表达 课 文中的感情 。比如在 《 雪孩子 这 篇 课文 中,读到雪孩子 和小 白兔玩 的时 候 ,引导 孩子们体会 到高兴的情 感 ;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反思)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学反思)有感情地朗读是体会课文内容和思想的重要方法,也是增强学生体验加深感悟的重要的训练方式.通过朗读训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发展语言,陶冶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激发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必须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主动性。
为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我主要采取了以下办法:1、引导学生认识到有感情朗读的重要性,有感情的朗读是理解课文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背诵课文的基础,要达到背诵就必须反复诵读。
2、抓好范读,以自己精彩的朗读唤起他们朗读的欲望和兴趣.3、朗读过程中,采取多鼓励少批评的教育原则,学生每有一点进步,就及时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如: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加分激励法,抓住学生在有感情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之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继续好好书的愿望。
4、适时开展朗读小比赛活动。
二、引导正确朗读学生在朗读课文时,丢字、加字、读破句子、前后不连贯,停顿不恰当等情况经常发生.那么,如何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教学中,我严格要求,打好朗读的基本功。
首先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做到“四不两要”:不丢字,不加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一要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读准字音正确区分平翘舌,不读错音;二要注意恰当的停顿重音,从而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训练过程中我循序渐进从一点一滴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到.只有这样才能读正确读流利;才能读出感情,真正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其次,教给朗读技巧,注意朗读的停顿、语调、语气词的音变等。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反复引导学生注意“啊”的音变,并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音变,使学生在朗读时更加顺畅.三、朗读方式灵活恰当在朗读过程中,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关注学生差异,所以朗读的组织形式要灵活恰当.第一,想方设法促进全体学生参与.尽可能地给全班学生创造朗读的机会.可采用个人自由读、同座轮流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读、齐读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促进学生全体参与,使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与展示的机会.第二,朗读要求要有层次,步步提高。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
”朗读是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
书声琅琅应当成为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就应该努力地培养学生的朗读水平,增强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体会阅读的兴趣。
现结合我个人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浅谈自己的体会。
1.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要充分激起学生朗读的兴趣,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
为增强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以着手如下措施。
1.1加强学生对朗读作用的认识。
其实,学生在识记理解文章方面,朗读比看文章的效果要好得多。
大声、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触动学生思维,充分地挖掘文章的灵魂所在。
同时,朗读是提高演讲能力的基础。
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能弥补言语的缺陷,锻炼口才,提高自已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师可以向学生讲一些名人在口才方面中的故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1.2注重讲读结合,提升朗读效果。
在教学中,教者要先指导学生理清文章内容。
然后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启发学生通过朗读把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形象地表达了出来。
1.3利用好课文录音,潜移默化地提高朗读的审美能力。
磁带上的朗读准确、规范、声情并茂,与之相配的情境音乐渲染出课文的意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课文融入感情基础,又带给学生美的享受。
因此听课文录音,可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对朗读的审美能力,感受到声音的无穷魅力。
如教学有趣的童话故事《七颗钻石》《小豌豆》等,先让学生听课文录音。
朗读者用绘声绘色的语调把故事的情节起伏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下子被课文吸引住了,不知不觉进入了故事的情境之中,受到了感染,有的不自觉地跟着录音默默地读起来,有的在随后精读课文时模仿录音中语气、语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习惯的方法
一、听要专心,仔细以往,我们一直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一年级学生往往不是很明确。
我是这样对学生说的:听的时候眼睛注视着老师或发言的人;要听清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
当然,在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中,少不了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方式:那就是表扬鼓励。
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学生的每个进步,让他们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
二、说要清楚,完整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语言表达能力差,大多数学生没有说完整的话的习惯,回答问题喜欢用一两个词简单回答。
也有一部分学生心里明白,嘴上却讲不清楚,弄得自己十分紧张,别人也听得吃力。
老师在指导学生把话说完整的时候,可以利用课文中学到过的句式,如一年级的六种基本句式:谁(什么)是什么;谁(什么)干什么;谁(什么)怎么样,就可以帮助学生说简洁而完整的句子。
当然,首先老师自己必须做到说话完整、清楚、有条理,才能起示范作用。
三、读要正确,入情我认为读的正确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读的姿势正确:二是不读错字,不加字漏字,不读破句。
读的入情就要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由于低年级同学的年龄特点,学生读书总是特别拖拉,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尝试先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然后从老师示范,学生跟读开始,慢慢的学生读得入情、读得入境,初步养成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习惯。
四、写要规范,工整在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写字的时候,首先应该教给他们的是正确的写字姿势。
有了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仅有利于写好字,而且有利于身心健康。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
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
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横要平,竖要直,撇出尖,捺出脚,这些基本笔画要人人过关,才能帮助学生把字写得规范、工整。
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_朗诵稿_
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朗诵训练与提高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当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那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小学生的朗读技巧指导一、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为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学生认识到朗读的重要性。
2、教师要以自己精彩的朗读打动学生的心,唤起学生朗读的欲望。
3、采取激励机制,抓住学生在朗读时表现出来的成功之处进行表扬,使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
4、经常进行各种朗读比赛。
二、打好朗读基本功要读好课文,首先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打好朗读基本功。
即做到“六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唱读,不读破句子。
学生读书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那么把课文读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范读领路,摹仿入境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范读。
摹仿是儿童的天性,范读能使学生很快入境,有的学生摹仿出来的一点也不亚于老师的“原汁原味”。
摹仿久了,就形成了知识积累,那么读书的能力也就形成了。
教师的朗读水平高,才能正确地指导、点拨学生、感染学生。
教师的表情丰富了,学生才可能做到声情并茂。
所以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提高自身的朗读水平。
范读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讲前范读。
二是讲中范读。
三是讲后范读。
四、迁移体验,感情朗读尽管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丰富,但也不是一张白纸。
如果我们启发学生将生活中已有的表象再现,将已有的某些生活经验转移到我们所指导的课文朗读上来,必定会使学生产生同感,从而化难为易,自然地进入创设的环境,融入自己的感情。
五、掌握技巧,灵活运用要使朗读获得生动感人的效果,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1、停顿合理。
停顿是语调的组织要素,在朗读中有调节气息,显示句意,突出重点的作用。
朗读时在什么地方停顿,应停顿多长,除了标点符号外,还要根据语句结构,感情表达的需要来确定。
小小朗读者——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
小小朗读者——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一年级,是孩子们接触正式学习的起点,也是他们人生道路上一个崭新的开始。
在这个时期,培养孩子们的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为他们的未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小小朗读者”活动,有效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
一、营造阅读氛围,激发阅读兴趣要让孩子们爱上阅读,首先要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这包括学校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双重建设。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安排固定的阅读时间,让孩子们在课堂上进行朗读、默读或者听老师讲故事。
此外,还可以在教室里设立图书角,摆放一些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绘本、科普书籍等,鼓励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
在家庭中,父母也应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可以安排一个专门的小书房或者阅读角落,放置孩子喜欢的书籍,让他们在家里也能随时随地阅读。
同时,家长还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分享阅读心得,以此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二、开展“小小朗读者”活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小小朗读者”活动是一种寓教于乐的阅读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朗读、表演等形式,让孩子们更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
在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时,老师可以邀请学生们轮流上台,为大家朗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或文章。
这样既能锻炼孩子们的胆量和口才,又能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快乐。
此外,老师还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一些有趣的朗读任务。
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时,可以让孩子们分角色朗读,分别扮演小蝌蚪、青蛙妈妈等角色。
这样既能加深孩子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培养语感和表达能力。
三、引导家长参与,共同促进孩子阅读习惯养成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要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家长的参与和支持至关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群等渠道,向家长传达阅读的重要性,并引导家长在家中积极参与孩子的阅读活动。
例如,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家长孩子共读一本书”活动,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挑选书籍、制定阅读计划并分享阅读心得。
论小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论小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策略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对于其语言表达和语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小学生朗读能力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关于论小学生朗读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培养兴趣,激发内在动力小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开始。
孩子们对于朗读的兴趣往往是通过家长和老师的引导与激励而培养出来的。
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通过陪孩子一起读故事书、给孩子讲述趣味性的故事,或是带孩子去听一些有趣的演讲等方式来增加孩子的朗读兴趣。
老师也可以通过邀请孩子们参加朗读比赛或者朗读演讲会等形式,激发孩子们内在的朗读动力。
二、多读好书,提升阅读能力阅读是朗读的基础,只有通过大量的阅读才能提升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家长和老师可以多给孩子推荐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这些作品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简洁生动,有利于提升孩子的朗读能力。
家长和老师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阅读的乐趣,提高阅读量和阅读质量。
三、科学引导,提升技巧水平在孩子对朗读产生兴趣之后,家长和老师要对孩子进行科学的引导,并逐步提升孩子的技巧水平。
在孩子朗读的过程中,家长和老师可以对孩子的发音、语调、节奏等进行指导,并及时纠正错误,让孩子在朗读中逐渐形成正确的朗读习惯。
家长和老师还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朗读训练的方法,比如用舌头贴住上颚练习清晰发音的方法,用手指顺着文字跟读的方法等,帮助孩子提升朗读的技巧水平。
四、注重情感表达,提升艺术水平朗读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是机械的文字背诵,更重要的是情感的表达。
在孩子的朗读过程中,家长和老师要注重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让孩子在朗读中表达出自己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还可以鼓励孩子进行一些角色扮演的朗读,让孩子在不同的角色中感受并表达不同的情感,提升孩子的艺术水平。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合适的读物: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阅读水平进行分级。
可以选择一些有趣的故事书、绘本和适合年龄段的小说等。
确保读物内容对学生来说既有趣又能增加阅读的挑战性。
2.建立良好的阅读环境: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让他们感到放松和专注。
可以布置一个阅读角落,里面放置一些舒适的座椅和灯具,供学生自由选择。
3.培养每天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进行阅读。
可以制定一个阅读计划或阅读挑战,激励学生保持阅读的兴趣和动力。
同时,老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自己也每天读书,让学生看到阅读的重要性。
4.提供指导和示范:老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小组朗读或指导学生逐字逐句朗读。
通过示范和解释,教给学生正确的发音、语调和停顿等技巧。
同时,鼓励学生模仿和模拟朗读,帮助他们培养自信和流利的朗读能力。
5.注重阅读理解:阅读不仅仅是纯粹的朗读,更重要的是理解和吸收内容。
在朗读之后,老师可以进行讨论和问答,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情节、角色性格的理解。
鼓励学生进行自由阅读,并进行小组或个人的读后感分享,增加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深度。
6.利用技术手段:借助现代技术手段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可以使用电子书、有声读物、语音识别软件等资源,帮助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和纠正发音。
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录制读书报告、广播剧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
7.鼓励多样化的朗读材料:除了书籍,还可以让学生朗读诗歌、短篇故事、新闻报道等。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戏剧表演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8.定期评估和反馈:定期对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评估,并给予具体的反馈和指导。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学生的进步和不足,根据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提供帮助和支持。
最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为他们创造一个积极的阅读氛围。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将得到提升,同时也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小学生朗读的技巧与方法
小学生朗读的技巧与方法1.提前了解文章内容:在朗读前,让孩子先阅读一遍整篇文章,了解文章中的内容和主要意思。
这样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有助于提高朗读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2.理解并掌握文章的语调和语气:朗读时,孩子要能理解并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语调和语气,正确地表达出文章的情感色彩。
可以通过阅读练习,让孩子学习感知文章的情感和表达方式。
3.培养良好的发音习惯:正确的发音是朗读的基本要素之一、孩子应该学会正确发音,并培养良好的发音习惯。
可以通过反复听音和大量阅读来加强发音训练,纠正不准确的发音,并避免发音懒散或忽略替换。
4.注意语速和节奏:5.合理运用停顿:合理运用停顿可以帮助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更好地表达文章的意思,并给听众提供阅读理解的时间。
孩子可以通过阅读时适当停顿,分段交替等方式进行练习,提高朗读效果。
6.注重语调变化:语调是指声音的起伏和调子的高低,可以通过改变声音的高低和轻重来表达语气。
小学生在朗读时可以通过表情和声音的变化来表达文章的情感,增强朗读的生动性和表达力。
7.注重标点符号的运用:在朗读过程中,小学生应该注重标点符号的运用。
标点符号对于理解文章的意思和掌握语气起到重要作用。
朗读时要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和语调的变化,使得朗读更加准确和生动。
8.多样化的练习方式: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可以采取多样化的练习方式。
比如,可以让孩子朗读一些短文或故事,进行朗读比赛,与同学互相朗读,并相互评价等。
通过多样化的练习,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和自信心。
总而言之,小学生朗读技巧和方法的核心是正确理解和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并通过合理运用语调、语速、停顿和标点符号等方式来表达出来。
通过不断地练习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提高朗读能力,加深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希望以上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生该如何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小学生该如何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朗读是小学语文学习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它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培养语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至关重要。
首先,要激发小学生对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让孩子们感受到朗读的乐趣是培养习惯的第一步。
老师和家长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富有故事性的读物,比如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等。
在朗读时,可以通过变换声音、语调,模仿不同角色的语气,让朗读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还可以鼓励孩子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文章进行朗读,让他们在自主选择中感受到朗读的快乐。
其次,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也十分重要。
在家里,家长可以为孩子布置一个专门的阅读角,摆放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让孩子能够随时随地拿起书来朗读。
在学校,老师可以在教室里设置图书角,定期组织朗读活动,比如朗读比赛、小组朗读展示等,让孩子们在浓厚的朗读氛围中受到感染和激励。
再者,正确的朗读方法是培养良好朗读习惯的关键。
小学生在朗读时,要做到发音准确、清晰。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纠正孩子的错误发音,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拼音和声调。
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语速和语调。
语速不宜过快或过慢,要根据文章的内容和情感适当调整。
语调要有起伏,能够体现出文章的情感变化,比如在朗读高兴的内容时,语调可以轻快一些;在朗读悲伤的内容时,语调则要低沉一些。
此外,还要注重停顿和重音的运用。
适当的停顿可以让听众有时间思考和理解,重音则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和关键信息。
朗读时的姿势和表情也不能忽视。
小学生应该保持端正的坐姿或站姿,双手拿书,眼睛平视书本。
朗读时要有适当的表情,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容展现出相应的情感,这样不仅能够增强朗读的效果,还能让孩子更加投入到朗读中。
为了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还需要制定合理的朗读计划。
家长和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实际情况,为他们制定每天或每周的朗读任务。
比如,每天早上起床后朗读一篇短文,或者每周朗读一本绘本。
浅谈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
读, 以便 把 正 朗读 的 方 向 。 其次 , 笔 者教 学 生把 词 语 连起 来读 , 一 般词 语 读起 来 都 要稍 微 快一 点 ,这样 避 免 了学 生 一个 字 一 个 字 崩 出来 , 读 起 来更 通 顺 。 还 有 一 个很 重 要 的方 面 就是 减 少 齐读 的 次数 . 因 为反 复齐 读 一来 会 抑 制学 生 朗读 的兴 趣 , 二 来集 体 读 容 易 相互 牵 制 , 不 自觉 地 随大 流 , 使“ 唱读 ” 有 了栖 身 的 土壤 。应 多
第1 0 卷 第3 期
Vo 1 . 1 0 N o . 3
读 与
写 杂
志
2 0 1 3年 3月
Ma r c h 2 01 3
Rea d a nd Ⅵ t e Pe r i o di c a1
浅谈小 学生朗读 习惯 的培养
王 东风
( 河 南 省南 阳市第 二 小 学 河 南 南 阳 4 7 3 0 0 0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不 能 探其 深 远之 趣 , 二 者 并进 . 使 其 声 调拂 拂然 若 与 我之 喉 舌相 习, 下 笔 时必 有 句读 凑 赴 腕下 , 自觉 朗 朗可 诵 矣 。 ” 古 人 更有 : “ 书 读百遍 , 其 义 自见 ” 、 “ 熟读唐诗三 百首 , 不会作 诗也会吟” 等 名 言. 古人 重 视 朗读 的 程度 可 见一 斑 。 而如 今 , 朗 读教 学 更是 当前
针 对学 生 唱 读现 象严 重 的 问题 . 经 过 实践 , 觉得 以下 方 法 对 于改 变 这一 现 象颇 为 有用 。 首 先笔 者 坚持 范 读 。 一 年 级学 生 的 朗 读能 力 较弱 . 他 们 朗读 能 力 的 习得 主要 靠 模仿 。范 读 是 最省 时 , 最有 效 的一 种 教 学手 段 。 老师 可 以借 助 各种 教 学 手段 , 适 时 地 范
朗读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
朗读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朗读是提高孩子语言能力和培养阅读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朗读,孩子可以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提高阅读速度和流畅度,并且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
一、选择适合的读物在培养孩子朗读习惯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读物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兴趣,选择一些故事书、童话书或是有趣的科普读物。
这些读物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够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示范阅读家长在朗读时,应该给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可以大声地读给孩子听,注重语调、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孩子通过观察家长的朗读过程,学习到正确的发音和语调,从而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三、创建阅读环境为了培养孩子的朗读习惯,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非常重要。
家长可以在家中设置一个安静、明亮的读书角落,放置一些适合孩子阅读的图书,并且定期更新。
此外,家长可以带孩子参观图书馆,鼓励他们积极借阅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四、定期朗读时间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家长可以每天定期安排一段时间,专门用来进行朗读训练。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自律性,还能够让他们习惯每天朗读的节奏。
五、互动朗读互动朗读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参与度和阅读兴趣。
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选择一本故事书或是其他感兴趣的读物,轮流朗读。
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讨论故事情节、角色性格等问题,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
六、设立朗读目标为了激励孩子,家长可以设立一些朗读目标。
例如,每个月读完一本书,或者每天坚持朗读十分钟。
当孩子完成目标时,家长可以适当给予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以增强孩子的朗读动力。
七、参加朗读比赛参加朗读比赛是培养孩子朗读习惯的一种有效方式。
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朗读比赛,让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并与其他孩子交流学习。
八、注重表扬和鼓励在孩子的朗读过程中,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不论是孩子的发音、语速还是流利度,只要是有进步的表现,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
小学语文低年级诵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低年级诵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一、引言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而诵读是语文学习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诵读,学生可以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增强记忆力,丰富词汇量,培养语感,增强阅读能力,形成正确的语音、语调和语速,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对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诵读习惯进行有效培养,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理论出发,探讨小学语文低年级诵读习惯培养的策略研究。
二、理论论述1. 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是通过口头朗读文字,对文字进行朗诵,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对文字进行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诵读,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语音语调的准确性,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意境感知能力。
诵读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语言文字的记忆和理解能力,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增强阅读理解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诵读对学生的益处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表达能力,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意境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修养。
三、诵读习惯培养策略1. 创设良好的诵读环境小学语文低年级的诵读习惯培养,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合作,创设良好的诵读环境。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诵读环节,鼓励学生朗读课文,展示自己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家长可以在家庭中鼓励孩子朗读课文,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提高孩子的朗读表达能力。
2. 注重诵读方法和技巧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讲解诗词的背景故事和意境,引导学生产生兴趣,提高学生对诗词的欣赏和诵读热情。
教师还可以组织诗词朗诵比赛,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诵读习惯的养成。
4. 制定个性化的诵读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诵读能力和兴趣,教师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诵读计划,针对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和诵读需求,制定不同的诵读任务和诵读内容,帮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得到自我提高和改善。
四、结语小学语文低年级诵读习惯的养成,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非常重要。
小学生朗读兴趣培养的心得体会五篇
小学生朗读兴趣培养的心得体会范文一20__年8月我参加了教研室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培训活动。
在培训过程中,听取了李爱玲老师的《一枝一叶总关情》,而且还有幸听取了其他优秀老师的报告,感觉收获很多。
通过培训让我明白了,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培养学生掌握主动理解课文的学习方法,从而更深入地去理解文本。
因而抓好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教师要做好示范朗读根据课文的不同情况,我把范读分为以下几种:1.范读全文。
叙事性课文有时放在解题后范读,以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时讲完课文后进行总结性范读,给学生完整的印象,使其融会贯通。
2.范读重点段落。
有些课文重点段的语调较难处理,有的是衬托人物内心活动的地方,学生对语速不好掌握,教师应对就选择这样的段落进行范读。
3.范读重点语句和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的难句。
对于关键性的语句,声音重轻强弱难以处理的语句要范读。
4.有些课文可让朗读技巧好的同学范读,但次数不易过多,读前给予提示,读后加以指导,以老师带学生,以学生促学生。
二、朗读的目的1.朗读能使学生吸取和丰富知识,发展智力。
语文课应着重教给学生吸取知识的方法,吸取精华部分,扩大自已的知识视野,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的内容,既有社会科学知识,也有自然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认识生活、社会和历史,学生通过阅读吸取和掌握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
2.朗读能使学生更深刻感受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小学生年龄虽小,但也已有了一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感情朗读,可使自身思想与教材内容产生共鸣,使学生能“走”进教材,设身处地的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朗读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从而受到美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是经典之作,这些作品从各方面表现了人类的创造精神和审美过程。
因而,教师要根据文学的审美特性,通过语言文字反复朗读,将文学作品中具体生动的形象渗入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一种沁人肺腑的情感陶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对语文的热爱和理解。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如何有效地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从小就注重培养他们的兴趣。
在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诵读经典文学作品、诗词歌赋等形式,引导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与朗诵比赛、朗读角逐等方式,激发他们对朗读的热情,从而让他们愿意主动去接触和学习语文朗读。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引导。
老师可以通过引导和示范的方式,教会学生正确的朗读技巧和方法,比如音调、语速、停顿等。
也可以通过分层次的朗读训练,逐渐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老师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如播放录音、视频等,让学生模仿优秀的朗读表演,以便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朗读的技巧。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结合家庭和学校的教育。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家长学校、家访等形式,向家长宣传语文朗读的重要性,鼓励家长在家里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朗读环境。
家长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读一些好书,或者和孩子一起朗读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培养孩子对语文朗读的兴趣。
要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就需要注重个性化的指导。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问题,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帮助。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老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指导,从而提高他们的朗读水平。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通过多种形式的培养和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朗读水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每个小学生都能在语文朗读中找到乐趣,享受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真正的语文之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196-01
我国自先秦到清代都非常重视朗读,曾国藩在《家训·字谕纪泽》中写道:“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气概,非密咏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二者并进,使其声调拂拂然若与我之喉舌相习,下笔时必有句读凑赴腕下,自觉朗朗可诵矣。
”古人更有:“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等名言,古人重视朗读的程度可见一斑。
而如今,朗读教学更是当前小语教学的主旋律。
因此,课标在各个学段对朗读教学提出了渐进式要求,并把“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朗读教学的总要求。
当今,小学生在课堂上便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画面:(1)读书姿势不正确;(2)朗读的时间不足;(3)唱读现象严重;(4)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读的形式单一;(5)教师对于朗读的指导方式单调。
透过以上现象,笔者认为一年级语文教师当务之急是必须重视朗读习惯的起步教学。
结合课堂实践及借鉴名师的先进经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尝试:
1 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
正确的读书姿势是良好读书习惯的外显形式。
一年级学生首先应该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只有这样,学生的身体健康才能得到保证,读的作用才会充分体现,也才能为学生以后的读书学习打下好的基
础。
笔者用图示法、示范法引导学生进行现场模仿,使学生明白了读书姿势不正确,不仅不美观,而且会变成“小四眼”、“小驼背”,于是从心理上认同了这一学习要求。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笔者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巩固读书姿势。
如“儿歌法”,把读书姿势方法编成歌谣让学生记;又如榜样法,对一节课中读书姿势保持得好的同学授予“读书标兵”的称号,并奖励小星星;又如“言语激励法”。
“xx同学读书的姿势真漂亮,背挺得直直的,老师很喜欢哦!”“xx同学读完了书就把书轻轻放下,小眼睛正有神地看着老师呢!学习习惯真好!”用正面的评价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姿势。
2 还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每节课,笔者都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或是让学生听笔者范读,在听中模仿,并有所感悟;或是学生自由朗读或是分角色读、男女生对读、表演读等。
不管用什么方式读,每节课笔者都至少留给学生15分钟的读书时间,让学生真真正正地读书。
3 纠正学生的唱读现象
针对学生唱读现象严重的问题,经过实践,觉得以下方法对于改变这一现象颇为有用。
首先笔者坚持范读。
一年级学生的朗读能力较弱,他们朗读能力的习得主要靠模仿。
范读是最省时,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手段。
老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适时地范读,以便把正朗读的方向。
其次,笔者教学生把词语连起来读,一般词语读起来都要稍微快一点,这样避免了学生一个字一个字崩出来,读起来
更通顺。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减少齐读的次数,因为反复齐读一来会抑制学生朗读的兴趣,二来集体读容易相互牵制,不自觉地随大流,使“唱读”有了栖身的土壤。
应多提倡多种形式的、富有个性的读。
4 明确读书目的,采用多种读书方法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该明确学生每次读书所要完成的目标,如初读课文时,对学生说:“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认真。
”再读课文时让学生想想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但切记,一次读书不能对学生提太多的要求。
另外,读书形式要丰富多彩。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持久性差。
因此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读更应讲究趣味,使朗读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采用“配乐读”、“表演读”、“分角色读”、“想象读”等多种形式,也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男女赛读、分小组读、齐读、轮读、师生配合读等多种形式。
教师要根据时机灵活把握,注意多种形式的穿插,让学生时时保持新鲜感。
5 理解课文,体会感情
教师的朗读指导如果太单调、浮于表面,那么学生的朗读势必也会单调且生硬,读不出课文的真正内蕴,对课文也不会有很深刻的体会。
所以,除了要有教师的指导,而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对于把课文读好来说更为重要。
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反复读课文,读明白课文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如果作者很高兴,
那我们就要读出高兴的语气;如果作者伤心,就要读出伤心的语气;如果很惊讶,就要读出吃惊的语气……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再来指导,学生朗读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好的结局总有好的开始。
总之,一年级学生的朗读习惯培养不能放任自流,而应高度重视,这样,才能为学生以后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打下夯实的基础。
老师们,让我们把“良好的朗读习惯”这一笔财富送给一年级学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