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5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宫外孕

临床路径—宫外孕

1、医生查房, 2、体格检查,重点为腹部情况。 3、观察伤口情况,换药; 4. 完成病程记录,
1.抗生素:
;
2.根据病情决定液体量;
3.液体量:
ML
会阴檫洗;
1.术后基础护理 2.术后保健指导 3.观察病情 4.协助生活护理. 5.保持会阴部清洁. 6.伤口护理指导
1、医生查房, 2、体格检查,重点为腹部情况。 3、观察伤口情况; 4. 完成病程记录,
月 BP: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第8天

月日
费 用 生命体征:T:
内容 P:
R:
BP:
费 用
一般状况:□差 □一般 □良好
全身重要脏器评估:□差□一般□良好
护理级别:□一级□二级□三级
1、医生查房, 2、体格检查,重点为腹部情况。 3、观察伤口情况; 4. 完成病程记录,
白班:
小夜:
大夜: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普通间□双人间□单间
□有
□无
□一般 □好转 □良好 □恶化 □治愈
白班:
小夜:
大夜: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普通间□双人间□单间
□有
□无
□一般 □好转 □良好 □恶化 □治愈
□通畅□未解□腹泻 □不受限制□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普通间□双人间□单间
第4天(术后第3天)
月日
费用
内容
生命体征:T: P: R: BP:
第5天(术后第4天)
月日
费 用 生命体征:T:
内容 P: R:

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临床路径(试行)

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临床路径(试行)一、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临床路经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不孕病(TCD编码为:BFZ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输卵管炎性不孕(ICD-10编码为:N97)。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罗颂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2)西医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临床常见证候:湿热瘀结证寒湿凝滞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肝郁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9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不孕病(输卵管炎性不孕)的患者。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年龄≤20岁或≥45岁不进入本路径。

4.由输卵管近端阻塞或输卵管积水等引起的不孕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子宫输卵管造影、妇科检查、白带常规、支原体、衣原体检查、病毒四项检测、妇科盆腔彩B 超。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宫腔镜、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心电图、腹腔镜、输卵管镜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内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寒湿凝滞证:温经散寒,化瘀通络。

(2)湿热瘀结证: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4)肾虚肝郁证:补肾活血、行气止痛。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妇科中医临床路径

精心整理妇科中医临床路径1.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2.盆腔炎中医临床路径3.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中医临床路径4.痛经(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中医临床路径绝经前后诸证(更年期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的患者。

1(1)(2)2009年)。

212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绝经前后诸证(TCD 编码:BFY220)和更年期综合征(ICD-10编码:N95.101)。

2.年龄大于40周岁。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3个月内使用性激素治疗的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5.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2)(2)妇科检查(3)妇科超声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甲状腺功能、心电图、乳腺B超、TCT、骨密度等。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肾虚肝郁证:补肾疏肝。

(2)心肾不交证:滋肾宁心。

(3)阴虚火旺证:滋阴降火。

(4)肾阴虚证:滋肾养阴。

(5(623(1(2(341231234)时间第1天年月日第2-14天年月日第15-30天年月日第31-45天年月日第45-55天年月日第56天主要诊疗工作□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进行患者病情程度评估□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FSH、E2□妇科检查□妇科超声□完成初步诊断□中医辨证□确定治疗方法□辨证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无□有,原因:1.2.医师签名:1(1(22007年212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盆腔炎(ICD-10编码:N73.901)的患者。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

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以及子宫残角妊娠。

宫外孕则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

因此异位妊娠含义更广。

标签:异位妊娠;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妊娠时,受精卵着床于子宫体腔以外又称宫外孕。

是常见的妇科急腹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异位妊娠中90%以上是输卵管妊娠。

分类:①输卵管妊娠,以间质部、峡部、壶腹部、伞部,壶腹部最多,其次峡部;②腹腔妊娠;③阔韧带妊娠;④卵巢妊娠;⑤宫颈妊娠等。

病理:受精卵在输卵管发育特点,输卵管腔窄,管壁薄,蜕膜形成差,不利胚胎发育,输卵管血管分布不利于受精卵着床,胚胎滋养细胞穿破输卵管血管,血液自破口流入绒毛间,输卵管肌层薄,胚胎滋养细胞容易穿透管壁,引起输卵管破裂。

输卵管妊娠流产(tubal abortion):多见输卵管壶腹部,发病多在妊娠8~12w,由于输卵管妊娠时管壁蜕膜形成不完整,发育中的囊胚常向管腔突出,囊胚與管壁分离,易发生流产。

输卵管妊娠破裂(rupture of tubal pregnancy):多见输卵管峡部妊娠,发病在妊娠6w左右,受精卵着床于输卵管粘膜皱褶间,当囊胚生长发育时绒毛向管壁侵蚀肌层及浆膜,穿破浆膜,形成输卵管妊娠破裂,短期内即可发生大量腹腔内出血陷于休克。

输卵管间质部妊娠:较少,后果严重,结局几乎全为输卵管破裂,由于管腔周围肌层较厚,可以维持妊娠到3~4个月才发生破裂,间质部血运丰富,往往短期内发生大量腹腔内出血。

陈旧性宫外孕: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有时内出血停止,病情稳定。

时间久,胚胎死亡或吸收,长期反复内出血形成盆腔血肿。

若不消散血肿机化变硬并与周围组织粘连临床上称为陈旧性宫外孕。

异位妊娠中医临床路径

异位妊娠中医临床路径

输卵管妊娠中医临床路径一、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输卵管妊娠(ICD-10:O00.101)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ICD-9-CM-3:66.6201/66.6202/66.0101/66.0102/66.0201/66.02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停经后腹痛、阴道流血。

2.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附件包块。

3.辅助检查:尿hCG阳性或血hCG值升高,超声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支持治疗:输液、输血(必要时)。

2.手术方式: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

3.手术途径:开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O00.101输卵管妊娠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功能、肾功能(必要时)、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血β-hCG(必要时)和尿hCG;(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盆、腹腔B超,心电图,胸部X片或胸透。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阴道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1-2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2-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

输卵管妊娠(经腹腔镜单侧输卵管开窗术)临床路径

输卵管妊娠(经腹腔镜单侧输卵管开窗术)临床路径

输卵管妊娠(经腹腔镜单侧输卵管开窗术)临床路径一、输卵管妊娠(经腹腔镜单侧输卵管开窗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输卵管妊娠(ICD-10:000.1)行经腹腔镜单侧输卵管开窗术(ICD-9-CM-3: 66.02002)(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停经后腹痛、阴道流血。

2.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附件包块。

3.辅助检查:尿hCG阳性或血hCG值升高,超声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支持治疗:输液、输血(必要时)。

2.手术方式: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

3.手术途径:经腹或经腹腔镜。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000.1输卵管妊娠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血β-hCG和\或尿hCG;(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盆、腹腔B超,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阴道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1-2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II类切口增加抗生素使用。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2-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β-hCG、血常规、尿常规。

2.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

异位妊娠诊疗方案一、病名异位妊娠(ectopic pregnancy)是孕卵在子宫腔外着床发育的异常妊娠过程,俗称“宫外孕”。

以输卵管妊娠最常见占95%,病因常由于输卵管管腔或周围的炎症,引起管腔通畅不佳,阻碍孕卵正常运行,使之在输卵管内停留着床发育,导致输卵管妊娠流产或破裂。

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20XX)本病临床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根据异位妊娠体征,结合B超检查即可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20XX1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7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20XX)。

1.症状:常有停经史、腹痛、阴道不规则出血;2.体征:育龄期妇女有停经、下腹单侧隐痛,不规则阴道出血,妇科检查:宫颈举痛,后穹窿饱满触痛,子宫后方或患侧附件扪与包块,边界多不清楚,其大小、质地、形态随病变差异而不同。

3.辅助检查:(1)超声检查:子宫内不见妊娠囊,子宫内膜增厚,宫旁一侧见边界不清、回声不均的混合性包块。

(2)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阳性或阴性,血β-HCG高于正常或阴性,β-HCG倍增在48小时内常不足66%。

(3)腹腔镜:适用于早期与诊断困难病例,可见表面紫蓝色,腹腔内无血或有少量血液。

(二)证候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国医药科技,20XX)1.未破损期主症:患者可有停经史和早孕反应,或有一侧下腹隐痛,或阴道出血淋漓;妇科检查可触与一侧附件有软性包块、压痛,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舌脉:舌正常,苔薄白,脉弦滑。

具备以上主症,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本证。

2.已破损期(1)休克型:输卵管妊娠破损后引起急性大量出血,有休克征象。

主症:突发性下腹剧痛,肛门下坠感,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或冷汗淋漓,恶心呕吐,血压下降或不稳定,有时烦躁不安,脉微欲绝或细数无力,并有腹部与妇科检查体征。

输卵管妊娠临床路径表单患者版告知单

输卵管妊娠临床路径表单患者版告知单

XXXXXXXX 医院输卵管妊娠临床路径输卵管妊娠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输卵管妊娠(ICD-10: 000.101)行腹腔镜下或开腹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ICD-9-CM-3:66. 6201/66. 6202/66. 0101/66. 0102/66.0201/66. 02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症状:停经后腹痛、阴道流血。

2.妇科检查:宫颈举痛、附件包块。

3.辅助检查:尿hCG阳性或血hCG值升高,超声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支持治疗:输液、输血(必要时)。

2.手术方式:输卵管切除术或输卵管切开取胚术。

3.手术途径:经腹腔镜或开腹。

(四)标准住院日为W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 000. 101输卵管妊娠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1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3)血p-hCG 和尿hCG;(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盆、腹腔B超,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阴道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 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1-2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2-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B-hCG、血常规、尿常规。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1(1)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1(1)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

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以及子宫残角妊娠。

宫外孕则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

因此异位妊娠含义更广。

诊断一、中医诊断(一)未破损型1、病史多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可有盆腔炎病史或不孕史。

2、临床表现多无明显腹痛,或仅有下腹一侧隐痛。

3、检查(1)妇科检查子宫颈举摆痛,子宫稍大而软,与停经时间不符,一侧附件可触及薄壁边界多不清之囊性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B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

(二)已破损型1、病史同未破损型2、临床表现(1)停经:多有停经史,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外,大多在6周左右。

亦有无明显停经史者。

(2)腹痛:在早期不明显,有时仅一侧少腹隐痛。

当输卵管破裂时,患者突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痛,持续或反复发作。

腹痛可波及下腹或全腹,有的还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

(3)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黯。

有时可排出蜕膜管形或碎片。

(4)晕厥与休克:腹腔内急性出血及剧烈腹痛可导致晕厥与休克,其程度与腹腔内出血量与出血速度有关,但与阴道出血情况不成正比。

3、检查(1)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以患侧明显,腹肌紧张不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

(2)妇科检查:阴道后穹隆饱满,触痛,宫颈摇摆痛明显,子宫稍大而软,但比停经天数小;出血时子宫有漂浮感,子宫一侧后后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

陈旧性宫外孕的肿块边界稍清楚,但不易与子宫分开。

(3)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B超提示宫内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破损时子宫直肠陷窝有液性暗区。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

异位妊娠诊疗规范

异位妊娠诊疗规凡孕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俗称“宫外孕”。

中医学古籍中未见有异位妊娠的病名记载,但在“妊娠腹痛”、“经漏”、“癥瘕”等病证中有类似症状的描述。

异位妊娠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以及子宫残角妊娠。

宫外孕则仅指子宫以外的妊娠,不包括宫颈妊娠和子宫残角妊娠。

因此异位妊娠含义更广。

诊断一、中医诊断(一)未破损型1、病史多有停经史及早孕反应,可有盆腔炎病史或不孕史。

2、临床表现多无明显腹痛,或仅有下腹一侧隐痛。

3、检查(1)妇科检查子宫颈举摆痛,子宫稍大而软,与停经时间不符,一侧附件可触及薄壁边界多不清之囊性包块,压痛明显。

(2)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B超提示宫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

(二)已破损型1、病史同未破损型2、临床表现(1)停经:多有停经史,除输卵管间质部妊娠停经时间较长外,大多在6周左右。

亦有无明显停经史者。

(2)腹痛:在早期不明显,有时仅一侧少腹隐痛。

当输卵管破裂时,患者突感下腹一侧撕裂样剧痛,持续或反复发作。

腹痛可波及下腹或全腹,有的还引起肩胛部放射性疼痛。

(3)阴道不规则出血:阴道不规则出血,量少,色黯。

有时可排出蜕膜管形或碎片。

(4)晕厥与休克:腹腔急性出血及剧烈腹痛可导致晕厥与休克,其程度与腹腔出血量与出血速度有关,但与阴道出血情况不成正比。

3、检查(1)腹部检查:下腹部有压痛及反跳痛,以患侧明显,腹肌紧不明显,可有移动性浊音。

(2)妇科检查:阴道后穹隆饱满,触痛,宫颈摇摆痛明显,子宫稍大而软,但比停经天数小;出血时子宫有漂浮感,子宫一侧后后方可触及肿块,边界不清,触痛明显。

旧性宫外孕的肿块边界稍清楚,但不易与子宫分开。

(3)辅助检查:妊娠试验阳性或弱阳性。

B超提示宫未见妊娠囊,于一侧附件区可见混合性包块,或包块中可见胎心搏动,破损时子宫直肠陷窝有液性暗区。

后穹隆穿刺可抽出不凝血。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

异位妊娠异位妊振开腹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异位妊娠(宫外孕)(ICD10:0.901)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GG年1月第1版)。

1. 停经、腹痛、阴道出血。

2. 尿HCG阳性或血HCG异常。

3. 超声提示宫内无胎囊、附件区有包块。

4. 有或无腹腔内出血。

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GG年1月第1版)。

1. 已除外宫内孕、宫外孕诊断明确。

2. 不适合保守治疗。

3. 有急诊手术指征。

4. 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5天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IO0.901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介疾病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术前准备0或1天花板所必须的检查项目:1. 血尿常规、ABO及RH血型。

2.尿或血HCG。

3.生化全项、凝血4项、肝炎8 项、HIVTP。

4.胸片、心电图。

选择用药:抗生素头饱、甲硝唑、喹诺酮类,预防性用药时间为3天手术日为入院当日或次日麻醉方式:腰应及硬膜处联查手术内置物:术中用药:无输血:自体或异体病理:输卵管妊娠或检材见绒毛组织术后住院恢复:3或4天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1. 血尿常规花板2.必要时查血HCG术后用药:抗生素头饱、甲硝唑、喹诺酮类,用药时间3天(围手术期共用3 天)出院标准:(围绕一般情况、切口情况、第一诊断转归)1. 体温正常、白细胞正常、无感染征象。

2. 伤口如期愈合。

3. 无重度贫血。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 术中发现盆腔炎、贫血、术后发热延长抗生素使用时间。

2. 腹腔内出血多时自体或异体输血。

3. 需要诊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

4. 同时需要进行其他手术,如子宫肌瘤剥除、卵巢囊肿剥除、粘连分解等黔擎臀产异位妊娠异位妊振开腹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异位妊娠(宫外孕)(ICD10:0.901)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一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GG年1月第1版)。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5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5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输卵管妊娠的住院患者。

一、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异位妊娠(TCD编码:BFR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输卵管妊娠(ICD-10编码:000.1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谈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妇产科学》(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病期诊断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

已破损期:输卵管妊娠发生破裂、流产,但病情较轻。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临床常见证候:未破损期:胎元阻络证已破损期:正虚血瘀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的住院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的患者。

2.病期和辨证属未破损期胎元阻络证,病情影响因子积分≤8分,且β-HCG<1000IU/L、输卵管妊娠包块≤3cm者。

或病期和辨证属已破损期正虚血瘀证,病情影响因子积分≤9分,且β-HCG <1000IU/L者。

3.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有血液系统疾患者,或输卵管妊娠合并宫内妊娠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β-HCG定量、孕酮(P)、雌二醇(E2);经腹/经阴道子宫双附件彩超;血常规、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尿常规、生化检查、感染四项、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片。

82妇科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版

82妇科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版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谈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1)多有停经史和下腹疼痛,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

(2)妇科检查:子宫可略大,一侧附件区或可触及包块,有压痛。

(3)β-HCG阳性,或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4)盆腔B超:宫内未见孕囊,宫旁出现轮廓不清的液性或混合性回声区,或该区查有胚芽或原始心管搏动,或腹腔内存在无回声暗区或子宫直肠窝有积液。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妇产科学》(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输卵管妊娠未发生流产或破裂时,临床表现不明显,诊断较困难,需采用辅助检查方能确诊。

(1)血β-HCG测定。

(2)血清孕酮测定。

(3)B型超声诊断。

(4)阴道后穹窿隆穿刺。

(5)诊断性刮宫,适用于无生育要求,且超声检查不能确定妊娠部位者。

(二)疾病分期1.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

2.已破损期(输卵管妊娠已发生破裂或流产)。

(三)证候诊断1.未破损期:辨证分为两证。

(1)胎元阻络证:不规则阴道流血或下腹隐痛,β-HCG阳性,妇科检查或可触及一侧附件区局限性包块。

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滑。

(2)胎瘀阻滞证:胎元已亡,腹痛减轻或消失,可有小腹坠胀不适,β-HCG 曾经阳性现转为阴性。

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2.已破损期:辨证分为三证。

(1)气血亏脱证:多有停经,或不规则阴道流血,突发下腹剧痛,肛门坠胀,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甚或昏厥,β-HCG阳性,妇科检查或可触及一侧附件区包块。

舌质淡,苔白,脉细微。

(2)正虚血瘀证:下腹隐痛,或有不规则阴道流血,神疲乏力,肛门坠胀,妇科检查或可触及一侧附件区包块,β-HCG阳性。

异位妊娠临床路径 (1)

异位妊娠临床路径 (1)
临时医嘱:
□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尿常规、大便常规、血β-HCG、尿HCG
□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
□心电图、盆、腹腔B超
□备血
□ 必要时行后穹隆穿刺或腹腔穿刺术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一级护理
□吸氧(必要时)
□流质饮食
□头孢类抗菌药物(必要时)
□保留腹腔引流管,记录引流量
□留置导尿,记尿量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
□复查血常规
□异常指标复查
长期医嘱:
□妇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常规(根据病情)
□抗菌药物(必要时)
□拔除引流管(根据病情)
□ 营养支持(必要时)
临时医嘱:
□切口换药
□根据需要,复查有关检查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
□门诊随诊
主要
护理
工作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护理计划
□观察患者情况
□ 开检查单
□上级医师查房
□完成术前准备与术前评估
□根据检查结果行术前讨论,确定手术方案
□ 完成术前小结、上级医师查房等病历书写
□ 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输血同意书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 手术
□上级医师查房
□手术标本常规送病检
□术者完成手术记录
□完成术后病程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及术后注意事项
□静脉取血、用药指导
□协助患者完成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及病情变化
□疾病相关健康教育,备皮、导尿等术前准备
□通知患者术前禁食水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一般情况
□观察疗效、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临床路径】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

【临床路径】输卵管妊娠手术治疗
□5%GNS 500ML
多种微量元素 3支
静脉滴注qd
□0.4%替硝唑液200ML 静脉滴注qd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500ml 静脉滴注qd
临时医嘱:
□血细胞分析、尿常规自动分析
主要
护理
工作
□入院宣教
□介绍病房环境、设施和设备
□入院护理评估宣教、备皮等术前准备
□通知患者禁食水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术后心理与生活护理
临时医嘱:
□血细胞分析、尿常规自动分析
□尿hCG、肝肾功能、血糖、凝血功能、血型、乙肝五项,梅毒抗体,抗HIV,抗HCV
□床旁盆、腹腔B超,床旁心电图
□后穹窿穿刺液常规
□备血
□行后穹窿穿刺或腹腔穿刺术
□羟乙基淀粉 130/0.4 氯化钠注射液500ml 静脉滴注
□乳酸林格氏液500ml 静脉滴注
□立即在选麻下开腹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或输卵管切除术
□留置针一套
□几丁糖针 2mlX2支 术中用
□术前备皮
□术前留置尿管
术后长期医嘱:
□按选麻下开腹输卵管切开取胚术或输卵管切除术后护理常规
□Ⅰ级护理
□禁食水
□重症监护
□留置导尿管接无菌引流袋
□会阴擦洗BID
□生理盐水250ML
阿莫西林舒巴坦针 3g静脉滴注 q12h
□0.3%左氧氟沙星注射液100ML 静脉滴注 q12h(头孢过敏者用)
□阿莫西林舒巴坦针皮试 生理盐水10ML皮试用
□生理盐水250ml
阿莫西林舒巴坦针3.0术前30分静滴
□0.3%左氧氟沙星(头孢过敏者用)
□阿托品针0.5mg im术前30分
□安定针10mg 肌注术前30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输卵管妊娠的住院患者。

一、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异位妊娠(TCD编码:BFR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输卵管妊娠(ICD-10编码:000.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妇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谈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妇产科学》(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病期诊断
未破损期:输卵管妊娠未发生破裂或流产。

已破损期:输卵管妊娠发生破裂、流产,但病情较轻。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临床常见证候:
未破损期:胎元阻络证
已破损期:正虚血瘀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的住院患者。

2.患者适合并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异位妊娠(输卵管妊娠)的患者。

2.病期和辨证属未破损期胎元阻络证,病情影响因子积分≤8分,且β-HCG
<1000IU/L、输卵管妊娠包块≤3cm者。

或病期和辨证属已破损期正虚血瘀证,病情影响因子积分≤9分,且β-HCG <1000IU/L者。

3.伴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有血液系统疾患者,或输卵管妊娠合并宫内妊娠者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β-HCG定量、孕酮(P)、雌二醇(E2);经腹/经阴道子宫双附件彩超;血常规、血型(ABO血型和Rh血型)、尿常规、生化检查、感染四项、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胸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便常规、肝胆脾B超、双肾膀胱输尿管B超等。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胎元阻络证:化瘀消癥,杀胚止痛。

(2)正虚血瘀证:扶正化瘀,消癥杀胚。

2.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3.其它中医特色治疗
(1)封包疗法
(2)外敷疗法
4.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消失。

2.血β-HCG<50IU/L。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治疗过程中,患者症状、体征或辅助检查提示病情加重,而改为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退出本路径。

2.治疗过程中出现较严重并发症,退出本路径。

3.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