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学总复习资料.doc

合集下载

人口社会学,复习精品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精品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精品资料1、人口:一般用来表示具体的规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生活生产方式下,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内,由一定生活(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生活群体。

人口的双重属性(1)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人口的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受生物规律的支配。

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2)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进化过程中,人口数量、质量、人均寿命等生物属性受社会影响发生巨变,即人口具有社会属性。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在: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①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物质生产资料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人口的生存和发展。

②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社会成员的生活方式,包括语言、习俗、信仰等影响人口的生物属性。

③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表现为社会的政治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性的规范和控制力量影响和制约人口的生物属性。

2、人:是一个元概念,包括对个人和总体的理解,指的是能够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生产物质财富的高等动物;3、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

4、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它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5、生育力:是有关人类再生产的能力,指妇女生殖能力和潜能。

是一个生物学概念。

6、生育率:是指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数量。

是指人类现实的生育水平。

7、A、粗出生率是指某地某年平均每千人口中的出生人数。

CBRB、一般生育率(GFR) 亦称总生育率,是指一年内每1000名育龄妇女(15-49岁)生育的孩子数。

育龄妇女是指具有生育能力年龄段的妇女,国际上一般以15~49岁作为育龄妇女的界限。

人口学复习大纲

人口学复习大纲

人口学复习大纲第一章人口与人口社会学1、人口的概念: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领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人口的特征:(1)人口的双重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2)人口结构:自然结构:性别结构和年龄结构空间结构:人口密度社会结构:阶层不同、婚姻状况等3、人口变动:人口状况受社会、经济和人口自身各方面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变动。

(自然、机械、社会变动)4、人口与社会的关系:(1)人口系统对社会的影响:(2)各种社会因素对人口系统的影响:5、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产生的标志:狭义人口学:指对人口变量、以及人口变量和人口变量相互关系的研究产生时间:17世纪中叶到十八世纪产生标志:英国的约翰·格兰特于1662年发表《一句死亡表所做的自然和政治的观察》广义人口学:含义:用人口学的角度,使用人口学的指标和研究方法研究复杂的社会现象。

产生时间: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产生标志:1798年,马尔萨斯发表《人口理论》6、人口思想和人口理论:(重点为马尔萨斯的理论研究)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两个前提:(1)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

(2)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保持恒状。

两个级数:人口的增殖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的关系是不平衡的。

在不加抑制的前提下,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而生活资料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

土壤肥力递减规律三个命题:(1)人口增加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持续不断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有力的抑制。

(3)抑制人口增长的力量使现实人口与生活资料相平衡。

两个抑制:积极性的抑制预防性的抑制7、全球人口增长趋势:(1)世界人口增长不断加快(2)人口增长主要来源于发展中国家(3)世界人口分布将发生重大改变(4)人口大国格局重新排序8、人口平衡公式:年末人口=年初人口+(本年出生人口-本年死亡人口)净增人口数=人口的自然增长+人口的迁移增长9、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年初人口)/年平均人口10、人口自然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年平均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口/年平均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出生人口—死亡人口11、世界人口增长的四个阶段:(1)采集狩猎时期人口的增长特点: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增长率的原始的静态人口状态(2)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增长特点: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增长具有不稳定性。

人口社会学重点[资料]

人口社会学重点[资料]

人口社会学重点注:以下资料是老师划的重点,由于没有相应的PPT做参考且划的内容比较广泛,所以没有对重点内容做详细的说明,需要大家以重点为方向,具体内容参考书本,全面而仔细的复习,由于老师说过复习这些内容最多只有70多分,所以请同学们也要看看其他老师没有划的内容。

另外,14号考试的时候请带好计算器。

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1.论述人口的双重性P4自然属性:是人类个体的出生,生长,繁衍,死亡和衰老的生命历程受到生物规律的支配。

社会属性:人是社会行动者,他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社区,家庭等一系列社会组织,社会文化和他人,这表明人类的生物属性深受社会属性的影响和制约。

人口的社会属性表现为三个方面:(1)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2)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产生的(3)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中产生的2.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P6(1)认识和分析人口过程(2)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3)认识和分析人口变迁内容较多较杂,具体需要大家到书中寻找了解3.简述中国的五次人口普查P21 (是五次都要,不是只要第五次)本重点需要同学们结合书本理解第二章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1.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P29 注意其背景,内容,以及正反面的评价背景:马尔萨斯的时代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的时期,人口迅速增长,人民生活日益贫困,阶级冲突越来越激烈。

内容:(1)建构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必须的。

二是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2)两个级数的理论,马尔萨斯认为人口的增值力与土地的生产力之间是不平衡的。

(3)较少人口的途径,一是积极性抑制,二是预防性抑制(4)人口波动理论与三个命题评价:积极方面:(1)首次揭示了稀缺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首次建立人口与经济增长的理论关系模型(3)提出人口增长制约与生活资料的增长(4)人口增长与生存资料的关系的调节机制(5)人口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极限(6)首次区分了人口增长抑制因素的不同作用机制和环境,最早将现代西方社会与非西方社会进行比较并将富余程度的差距与特定人口过程联系起来负面评价:(1)完全从生物学角度看待生育行为而现代社会的性爱,婚姻与生育不存在必然联系(2)没有看到人口增长与生活资料增长之间关系复杂性具体阐述见书本2.马寅初的《新人口论》P37基本思想:中国人口繁殖太快,人口多、资金少,影响工业化的进程,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应该控制人口。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关键概念1.人口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的人口过程,研究人口的自然变动,人口的机械变动,人口的变动过程,人口变动规律,人口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及其实际应用科学的总称。

2.狭义人口学:是指研究人口的自然形成、自然变动、人口再生产过程以及及规律性。

3.广义人口学:逼近研究人口再生产过程和由人口自然构成所引发的各种自然变动,还要研究人口的机械变动和人口的社会变动。

4.人口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领域,是一门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5.人口学体系:人口学体系是人口学及其分学科的总和。

包括的学科很多。

复习思考题一.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人口再生产和人口自然变动情况及自然变动的社会经济、文化、思想、观念、意识形态等社会中间变量2.影响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的各种构成(年龄、性别、民族、文化、婚姻、职业、行业等)变化的各种社会因素3.人口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劳动年龄期、育龄期、老年期)及由于每个阶段的人口各种构成变动所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4.各种人口的社会结构、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状态及其发展变化5.各种特殊人口群体(育龄人口群体、妇女人口群体、老年人口群体、贫困人口群体、残疾人口群体等)的基本状况、特征、基本需求、社会问题及其有关的社会工作6.婚姻制度、婚姻类型、婚姻状态以及以婚姻为基础的家庭类型及其划分标准,家庭在社会会生活中担负的职能及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7.人口迁移流动的类型、原因、流向、距离、时间、人员构成及由于人口迁移流动对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一系列的社会问题8.民族人口成分及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民族成分变化,民族人口的数量、质量、婚姻家庭、各类型民族人口的社会构成及其变化,各个民族的特点,文化和生活习俗9.人口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不同社会状态下的人口特征与人口问题比较研究10.人口与社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简述人口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原则2.一般与个别相结合的原则3.整体与局部相结合的原则三.简述人口社会学的主要研究方法:1.社会调查法包括:实际调查、统计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回顾性调查、跟踪性调查统计调查包括:普查、抽样调查、经常性登记调查2.个案研究法3.比较研究法包括:纵向比较法、横向比较法、整体与局部比较法、指标比较法4.因素分析法5.相关分析法6.宏观与微观分析研究法7.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法四.简述人口学与社会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区别:1.人口学比较注重定量分析方法、计量技术和建立各种数学模型;社会学比较注重定性描述和推断2.人口学注重通过大量的数字统计资料和数理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人口现象,社会学注重通过实地调查研究社会现象3.人口学的基本要素:人口数量、出生、死亡、性别、年龄;社会学的基本要素:角色、类型、范围、社团群体等4.人口学注重各类人口的变量及其构成分布,社会学则利用这些变量和分布同社会变量结合起来揭示社会现象5.人口学一般侧重人口规模、构成的变化和人口预测,社会学则利用人口学中可用的模型和规律研究社会现象、现状与发展趋势。

人口学

人口学

人口学复习提纲完结版人口:一般用来表示具体的规模,即一定地域、一定时点的个体的总数。

总体之意,强调一定的规模,是个体的总数。

包括生物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

生物属性是社会属性的基础,社会属性是人口的本质。

人口学: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变动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人口变动,即人口出生、死亡、迁移人口过程变动,人口年龄、性别等自然结构变动,人口城乡、地域、文化、职业、婚姻、家庭等非自然结构变动;二是人口发展。

即人口在与资源、环境、经济、社会相互作用下的发展,包括可持续发展。

人口质量:指人口总体上的质的规定性,实际考察的,是一定时间和地域的总体人口的素质。

人口素质最根本的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人口结构:指一定时间和地域内按一定的质的规定性来划分的组合人口总体内部的比例关系,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人口结构可分为三大类,即人口自然结构、人口地域结构和人口社会结构。

人口年龄金字塔:是形象地表示某一人口的年龄和性别构成的图形。

水平条代表每一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数字或比例。

金字塔中各个年龄性别组相加构成了总人口。

人口金字塔可以用1岁年龄组的数据绘制,也可以用分年龄组的数据来绘制。

人口普查:指的是“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表和颁发一个国家或国内一个地区所有人口在某一段特定时间内的人口、经济和社会数据的全过程”。

换句话说,人口普查是在统一的时间、按照统一的方法、根据统一的项目,对标准时点上所有人口进行的全面调查、登记。

人口数据:通过不同的调查或者登记方法,收集有关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变化的信息,再经过系统的分类、整理、汇集、与储存的过程,就产生了人口数据。

分为静态数据和动态数据。

前者又称为时点数据,反映的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点的状态和特点;后者也可称为时期数据,反映的则是人口事件在某一时间长度内发生及变化的频数与强度。

出生率:又称为粗出生率,是指某一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活产婴儿数与同期总人口的生存人年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人口学复习重点

人口学复习重点

人口学复习我国人口的特点一、人口基数大二、人口转变快三、育龄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数多、比重高四、人口素质低五、人口分布不均匀六、各地区人口状况差别大英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马尔萨斯(1766—1834年)于1798年发表了他的著作《人口论》(《人口原理》)。

马尔萨斯的“两个级数”和“两种抑制”的人口理论,后来被称为马尔萨斯主义。

马尔萨斯及其《人口原理》对以后的人口理论研究乃至进化论思想的发展,都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人口普查:人口普查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表格、统一的时间对全国(或地区)人口普遍地、逐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是对人口数量、特征、结构等数据进行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布的全过程。

人口普查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

人口学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一、从实际出发探寻人口规律从客观存在着的人口事实和人口周围环境的实际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探寻其固有的规律性。

二、运用矛盾分析方法从人口本身各种因素、人口周围各种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内在矛盾中揭示人口的本质和运动。

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研究人口科学,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联系历史上更替出现的各个社会形态以及不同的历史条件,分别研究不同社会制度的人口规律,研究人口发展的历史过程。

马克思主义正是把人口放到各个具体的社会生产方式下去研究,才揭示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人口规律,为人口变动作出科学的解释。

人口统计的基本指标:1、出生率;2、死亡率;自然增长率;3、一般生育率(总生育率);4、总和生育率人口再生产的分类(1)、家庭人口再生产。

指以家庭为单位的人口世代更替和不断延续的过程。

一个家庭成员数量由于新生命的诞生而增加,由于原人口的死亡而减少,以此形成家庭人口再生产过程。

(2)、社会人口再生产。

指社会总人口不断更新,世代不断更替,人类自身不断延续和发展的过程。

社会总人口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龄性别的、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自然变动必然带来总人口的增加或减少,其世代不断更替,规模与结构都不断变动,这样就形成了社会人口再生产的过程。

人口学复习笔记

人口学复习笔记

出生性别比:100名出生女婴对应的出生男婴(一年)分年龄(组)的性别比:该年龄组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

5.性别比的特征及性别比失衡1.性别比的特征出生性别比基本稳定青壮年性别比基本平衡老年性别比降到100以下,说明老年女性偏多2.性别比失衡是指出生性别比失衡,不在人为干预下,一般在103-107之间。

偏离这个数值,就是失衡。

5.中国性别比失衡的原因和对策1.现状1982年以后,性别比开始失衡。

2.原因1.性别选择技术滥用2.男孩偏好,传统观念3.社会经济落后,“男性优势”明显4.政策法律不完善3.对策1.新型生育文化,提高妇女地位2.加快发展,拓展女性发展空间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新的养老模式4.加强对卫生医疗机构监督,加大执法力度第六讲人口年龄结构1.人口年龄结构及其表示方法1.人口年龄结构是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各年龄组人口在全体人口中的比重,百分比表示。

2.表示方法- 列表表示(x岁就是组距)1岁年龄组5岁年龄组特殊年龄组(0-14(少年儿童)、15-64(劳动人口)、65及以上(老年人口)) - 人口年龄金字塔1.年轻型2.成年型3.老年型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1.反映人口年龄结构特征的指标- 老年系数又称老年人口比重,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60或65岁)- 少年儿童系数又称少年儿童人口比重,是指少年儿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0-14岁)- 老少比- 年龄中位数年龄排序后的中位数。

(越大,高年龄人口比重越大)- 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

是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反映劳动力人均负担的非劳动人口的数量。

- 老年人抚养比老年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 少年儿童抚养比少年儿童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之比2.人口年龄结构类型的划分- 划分的标准数值- 不同结构特征1.年轻型(与老年型相反)青少年比例大,老年人小。

处于生育年龄人口多,人口增长势头旺盛。

故又称增长型人口。

2.老年型青少年比例小,老年人大。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中文整理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中文整理

Session 2: Population reproduction 人口再生产一、人口过程统计分析(一)、人口生育统计1、人口学的的基本分析方法1)同批人分析(cohort analysis,队列分析)同批人(队列),Cohort,在某一时期经历了相同起始(人口)事件的一群人。

出生、结婚、迁入、迁出等。

年龄相同的队列如出生队列,年龄不同的如结婚队列、入学队列等。

同批人(队列)分析:对某同批人陆续经历的人口事件进行数量上的观察、描述和分析。

例如,观察和描述同年出生的一批妇女进入育龄期以后,在各年龄结婚和生育的状况。

同批人分析的局限:1)资料不易获得,需要几十年甚至百年跟踪记录观察。

2)所得结果不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情况。

2)同期人分析(period analysis,时期分析)同期人分析:对某一时期的人口状态或人口变动进行数量资料观察和分析,实际上是对某一时期内观察到的多个队列进行分析。

例如,某一年的出生率、死亡率等。

同期人所观察和分析的是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的人口,而这个人口是不同队列构成。

与同批人分析相比,同期人分析具有:1)资料易于获得。

2)能够说明某一时期、某一时刻的人口现象,具有现实意义。

3)便于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比较。

但不易揭示人口现象的一些本质内在联系。

同批人与同期人分析是人口学两种不同重要的分析方法。

互相弥补。

3)假定同批人分析(Hypothetical cohort,Fictitious cohort)把某一时期的分年龄指标或其它标志区分的指标设想为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个同批人口在其不同时期的相应指标,这个设想的同批人即为假定同批人。

如果是一个假定的出生同批人,就称假定一代人(fictitious generation)。

而对应的分析就是假定同批人分析方法。

同批人(队列)分析也应用于在社会科学的其它领域,但是最广泛的应用在人口学,特别是生育和死亡的研究上。

2、生育的概念出生是人口的一个基本要素,出生是指具有生命征兆的脱离母体的胎儿。

人口学复习提纲

人口学复习提纲

人口学复习资料1、 人口: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2、 人口社会学: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和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和人口变迁,以及他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3、 人口的生物属性: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表现为人口的数量、质量、性别结构、年龄结构、人口再生产周期和生命周期等。

4、 人口的社会属性:社会生产方式,社会文化,政治制度。

5、 人口过程: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6、 人口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7、 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度上的变化,它即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塑造着社会变迁,又深刻的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包括结构性变迁和突发性变迁。

8、 人口社会学的研究过程:第一,提出人口社会学的问题;第二,收集资料;第三,提出研究假设,建立理论模型,进行社会学的分析9、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1)时代背景:英国工业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殖民地独立运动(2)构建人口理论的两个前提食物(食物为人类所必需)性欲(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3)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积极性抑制(增加人口死亡率减少现存人口,手段包括战争,瘟疫饥荒和各种疾病)预防性抑制(限制出生人数而控制人口增长,手段包括晚婚,避孕,流产,杀婴等)(4)人口理论的两个级数:人口的增值力级数、土地的生产力级数(详情在教材P4)(5)人口波动理论:详情在教材P4-P5(6)其理论不成立: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造成的劳动群众的贫困和失业说成是适用于人类社会各个历史时期的基于人性的普遍的人口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

反过来用这个所谓的人口规律,来证明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是永恒的的人口规律发生作用而形成的最好的制度,认为只有这种制度才能是人口增加收到自然的限制,才能是人口和生活资料保持平衡。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第一章人口社会学简介一、人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1、人口社会学:社会学的分支学科,用社会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研究人口社会问题的学科。

2、人口原含义:具有一定数量规模的人。

现含义: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生活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是一个社会各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3、人口的双重属性①生物属性表现为个体的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其是人类社会存在的自然基础。

②社会属性人的各种行为,各种生物性活动都受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的制约。

二、人口社会学的研究对象1、人口社会学研究对象: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去认识、分析人口结构、人口过程、人口变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文化、经济和政治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

2、人口过程:是人口的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的总称。

3、人口结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

包括有:人口自然结构、人口空间分布结构、人口的社会结构。

4、人口变迁:是人口过程和人口结构在时间向然的和社会的人口特征分布状况。

包括有:人口制度上的变化,它既是社会变迁的一部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三、人口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四、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与研究方法:人口社会学的理论建构第二章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1、《人口原理》一书产生的背景①时代背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思想界的争鸣时期,经济发展伴随人口增长速度加快。

②具体背景:丹尼尔·马尔萨斯——卢梭——高德文、孔多塞附高德文思想观点:高德文在《关于政治正义的探索》一书中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认为普遍幸福的原则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原则,而财产私有制违反了正义的原则,是人类贫困和罪恶的根源。

为了消除贫困,他主张重组社会,建立乌托邦社会。

2、《人口原理》的主要内容:①两个前提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两性之间的性欲是必然的,且始终保持恒状。

(完整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

(完整版)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人口转变(demography transition) :人口再生产模式的转变,由于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消长带来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呈现出一定规律性的转变过程。

孩子养育成本:微观人口经济学把孩子作为家庭的一种物品。

作为一种特殊的物品,孩子在社会、经济和心理方面对其父母及家庭表现出一定的作用,这就是孩子的价值所在。

或者P81孩子的积极价值表现:情感上的满足、经济上的贡献、对父母的激励、家庭的纽带和传承的载体。

孩子的消极价值表现:情感和心理的付出和损失、经济负担、机会损失、体力付出。

社会养老:P86适度人口:p94经济适度人口:p94人口质量:p97人口质量(population quality)是人口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通常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制度下,人们所具备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劳动技能以及身体素质的水平,也就是说人口质量是与数量相对应的、反映人口质的规定性特征的总和。

PQLI指数:p100HDI指数:p101ASHA指数:p102“人口素质逆淘汰”现象:p104人力资本:p106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 ):指通过投资于教育、培训、健康以及迁移等方面形成于劳动者身上的非物质资本,即投资于人口质量产生的非物质资本称人力资本。

人口结构:p114 人口年龄金字塔:p117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Population ageing ):指在总人口的构成中,少儿人口比重和青壮年人口比重降低,而老年人口相应增加的动态过程。

通常当一国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达到7%时,该人口就被称之为老年型人口,该国也相应地成为人口老化的国家。

P118城市化:p125过度城市化:p129逆城市化:p131自然资源:p171耗竭性资源:p171可再生资源:p172指资源本身在自然条件下可以通过繁殖、生长而实现自我更替的生物资源和其它一些具有动态自我更新特点的非生物资源。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

人口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人口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范畴一、人口学概念含义:是研究人口发展,人口与经济、生态环境等相互关系的规律性和数量关系及其应用的科学总称。

分类:人口学可分为狭义人口学和广义人口学。

1、狭义人口学:即人口统计学。

研究对象:人口本身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内容:数量,构成,发展2、广义人口学:包括人口社会学、人口经济学、人口生态学等,是跨学科的研究领域。

研究对象: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等发展过程的关系与规律二、人口学的研究对象在一定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条件下人口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

主要包括:A、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B、人口和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诸现象的内在联系;C、人口在一定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规律性。

三、人口变动含义:人口状况随着时间和所处社会经济条件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过程。

分类:1、人口自然变动含义:人口出生和死亡所引起的人口数量的增减和人口年龄、性别构成变化的过程。

内容:人口自然变动受生理因素所制约,同时受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意识等因素的影响。

2、人口机械变动含义:人口机械变动也称人口迁移,是人口在空间上的一切移动,包括改变定居地点的永久性移动和暂时性的移动。

内容:引起人口机械变动的因素是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原因。

人口机械变动,使人口的地区分布可能发生变化。

3、人口社会变动含义:人口在一定社会里从一个社会集团转到另一个社会集团的变动。

内容:人口社会变动改变了人口的社会构成。

四、人口增长,人口发展和人口转变1、人口增长含义:人口数量的变动以及由此反映的人口成长过程。

内容:在封闭人口中,人口增长主要指人口自然增长。

在开放人口中,人口增长包括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迁移增长。

2、人口发展含义:人口发展指作为社会生活主体的人口,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进步,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发生数量增长变化,以及质量,构成和各种外部关系不断由低级向高级运动的过程。

3、人口转变含义:人口转变是指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对演变过程。

人口统计学复习资料

人口统计学复习资料

人口统计学复习资料1、古代人口统计活动的特点(1)目的是为了征兵、徭役、课税等,是一种管理国家的手段,随时代不断完善,(2)欠缺理论的概括,属实务的推行。

2、任何一门学科,必须具备以下两种条件才能成为真正的科学:(1)要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实践)(2)要系统的理论概括或学理研究(理论)3、17世纪人口统计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4、人口统计学就是阐明、收集、整理、分析人口现象、数量资料的方法论科学。

5、人口统计学特点:(1)不是单纯的研究人口数量,(2)方法论科学,有自己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指标体系.6、人口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1)群体性、社会性(2)多变且有规律(3)多层次和多面性7、人口统计学学科性质人口统计学是统计学的一个分支科学,也是人口学的主要学科之一。

它是把统计学方法应用于人口研究的科学。

它的学科性质是有它的特点、研究对象决定的。

8、人口统计学的形成主要来源于哪几个学派?各自的代表人物是谁?(1)国家记述学派:赫尔曼康令,阿亨瓦尔(德)(2)政治算术学派:约翰格兰,威廉配第,英(3)数理统计学派:阿道夫凯特莱,比利时,佛朗西斯高顿(英)9、人口总数的概念必须掌握以下三个要点:(1)人口总数是一个时点指标,(2)人口范畴包括户籍人口、常住人口、现有人口等,(3)人口范围: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把人口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统计登记:军队、华侨留学生、大陆、港澳、台澎金马、西藏间接统计等。

10、常住人口包括以下几部分:(1)户口在本地,人也在本地的人口,(2)户口不在本地,人在本地半年以上的人口,(3)人在本地不足半年,但人已离开户口所在地半年以上的人口,(4)人在本地而没有户籍的人口,(5)户口在本地,在国外短期进修、学习、工作的人。

11、影响人口年龄统计困难、不准确的主要因素:(1)与人口的文化水平有关,(2)与社会机会有关,(3)与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有关,(4)喜欢凑整数.12、分组数据计算平均年龄=∑(X 岁组下限值∗该组人数)总人数+组距213、年龄中位数=年龄中位数所在组下限值+总人数2−中位数组之前各组人数之和中位数所在组人口数∗组距 14、抚养系数=p≥65+p0−14p15−64∗100% 老年抚养比=p≥65p15−64∗100% 少儿抚养比=p0−14p15−64∗100%15、人口老化: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少年人口比重不断下降的过程。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

人口社会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人口指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生活在一定生产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并表现为一定结构有生命的个人组成的不断运动的社会群体。

2、人口结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人口中,各种自然和社会的人口特征的分布状况。

包括人口的社会结构、自然结构和空间结构。

3、人口变动一定时期和区域内人口在数量、质量上的变化情况,包括自然变动、社会变动和机械变动。

4、人口社会学是对社会上的人口事件进行社会学分析的一门学科,他通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5、生育行为导致孩子出生的各种行为以及影响和制约剩余的各种规范。

6、人口再生产新一代人不断出生,老一代人不断衰老死亡,这样一个世代更替、不断繁衍的延续过程。

7、生育制度指与人类生育过程相关的生育观念、行为规范和物质文化设备等一整套规则和文化。

8、婚姻制度男女双方按照一定方式结为配偶关系的社会规则。

9、家庭婚姻关系、收养关系或血缘关系组成的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

10、文化狭义的文化包括人们的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各种意识形态的综合体属于精神层面,跟政治、经济处于同一层次。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

11、死亡率人口社会学把人的死亡视为一个生物生命过程的终结,是个体呼吸停止、心脏停止跳动及脑电波消失。

12、人口转变从传统的生产类型,经过过渡型,向现代型转变的过程。

13、人口迁移人口在定居的空间位置上的变动。

14、社会分层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口区分为不同的等级序列,表现为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和不平等状况。

15、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65岁以上)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也别是指年龄结构已属于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16、城市化是人口从农村迁往城市,城市人口比例上升,城市生产和生产方式不断渗透扩张的过程。

二、简答题1、人口发展的方向和要求。

人口学总复习资料.doc

人口学总复习资料.doc

一、人口学关键概念1、人口学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狭义人口学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广义人口学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2、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3.、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4、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5、人口变动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1)人口的自然变动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2)人口的迁移变动: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的移动。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

人口社会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人口社会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实证主义和解释主义。

2.美国社会学家米尔斯提出了一个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的概念——“社会学的想象力”.3。

自我感觉的贫困是指主观贫困。

4.邦加兹模型中提出的四个最有意义的变量是已婚妇女比、避孕、人工流产和产后不育期.5.人口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各种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

6。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前提、两个级数、三个命题和两个抑制.7。

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人口的自然结构。

8。

国际人口迁移的经济学理论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和新经济社会学理论.9。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或育龄妇女的实际生育水平或生育子女的数量是指生育率.10。

1957年,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提出了《新人口论》。

11.一个国家最大的国情调研是人口普查。

12.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解决人口过剩的两种抑制是“积极性抑制”和“预防性抑制".13.“两种生产”的原理是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提出来的。

14.中国第一个明确提倡晚婚的人是梁启超。

15。

戴维斯和布莱克提出了影响生育率的中间变量理论。

16。

同批人出生后平均每人一生可存活的年数是指平均预期寿命。

17。

婚姻挤压是指在适婚年龄的男女两性同期群中出现的数量不平衡现象。

18。

从空间角度看,城市化过程的发展路径分为扩张型城市化理论和全球化的城市化理论。

19.中国六次人口普查的时间分别是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20。

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阿森·杜蒙特认为分析人口变化有三种途径:社会学方法、变迁的方法、文化的方法。

21.我国传统社会的生育模式是由死亡率控制的多育生育模式。

22。

第一个关于人口迁移的理论是由泽林斯基提出来的。

23.一般把家庭生民周期划分为形成、扩展、稳定、收缩、空巢与解体6个阶段。

24。

城市发展的第三阶段是“逆城市化"阶段。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复习重点

人口与人力资源概论复习重点

第一章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导论一、名词解释:1、人口:是指生活在特定社会制度、特定地域、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的总称。

2、人力资源: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智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

二、简答题:1、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人口与人力资源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具有复杂内容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即要联系生产关系,又要联系生产力以及社会其他方面。

但其研究的根本任务,在于通过研究各种纷纭复杂的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揭示各种人口与人力资源现象的本质特征和发展客观必然性,也就是揭示人口与人力资源发展规律。

第二章人口的基本概述一、简答题:1、如何理解人口的两重属性:①人口的生物属性,也称为人口的自然属性;人口现象首先表现为一种生物现象,人口的生物属性是人类社会生存的自然基础。

因此,人口从自然属性来看,人类增殖和其他动物一样,是一种生物现象。

②人口的社会属性。

人类是社会化动物,人类一切生物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影响下进行的,因此人口更重要的是社会属性。

2、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有哪些主要内容:①构成其人口理论的两个原理;一是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二是人类两性间的性欲是必然的。

②两个级数的论断。

;认为人口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生产是以算术级数增长的。

③减少人口的两种途径;一种是“积极抑制”,另一种是“预防性抑制”。

④人口波动规律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核心内容。

二、论述题:1、分析人类增殖与动物增殖的根本区别:①两者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动物是消极地适应自然界,靠自然界提供天然食物,以维持生命和繁殖后代,自然界支配着动物。

而人类不同,人类是通过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运用劳动工具积极地、主动改造自然。

②两者个体间的关系不同;动物的个体相互关系纯粹是生物性的,动物之间雌雄结合与交配、生殖与养育下一代,仅仅是为了生存和延续后代。

而人类个体间的相互关系已形成了一定的社会制度,人类增殖过程建立了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即家庭,是与家庭这种社会制度分不开的。

《人口社会学》期末重点 xpq

《人口社会学》期末重点 xpq

《人口社会学》期末复习重点1种文化,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基础。

人口具有双重属性:生物属性、社会属性。

(1)人口的生物属性表现为人类个体的出生,成长,繁殖,衰老和死亡的生命历程有着重要的生物学规律,并以此为基础构成了人类自身的历代繁衍和世代更替。

(2)人口的社会属性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

表现为三个方面。

①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

②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中进行的。

③各个人口过程,人口结构和各种人口变迁都是在一定的政治制度下进行的。

迁,以及它们与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也就是研究人口现象和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3、法国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阿森·杜蒙特是人口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奠基人。

生育过程,死亡过程和迁移过程。

主要是通过对生育制度、死亡制度和人口迁移和转变制度进行研究,对人口过程进行认识和分析。

研究人口过程和人口生物属性中的生物因素,以及人口社会属性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空间结构和社会结构。

以及人口生物属性中的生物因素,以及人口社会属性中的文化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等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分,形塑着社会变迁,又深深地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对人口政策、人口质量、人口资源、人口与环境等进行研究,对人口变迁进行认识和分析。

过对纷繁的人口现象和人口问题的社会学分析来认识和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

等相关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

它是人们认识社会和人类行为的科学链条中的一环,这一环强调对人类生育、死亡和迁移行为的研究;强调社会变迁中人口规模、人口结构和人口过程与社会文化、经济和政治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

指标和理论。

人口学虽然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但它却在人口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上独占鳌头。

人口学分为:形式人口学和实体人口学。

经济人口学、人口地理学、历史人口学、文化人类学等,是分别以人口与某一种现象之间相互关系及其数量联系为研究对象,是人口学与经济学、地理学、历史学等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口学关键概念1、人口学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人口学是研究人口各种变量的现象和过程,研究人口诸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研究人口变量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狭义人口学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人口自身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具体地说,是对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数量、结构和变化进行科学研究。

广义人口学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研究人口发展过程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发展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及客观规律。

2、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人口规模是指人口数量所涵盖的范围和所体现的数量与格局。

3.、人口素质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人口素质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文化教育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4、人口结构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人口结构是人口总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的量上的比例关系。

5、人口变动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人口作为总体而言,总是同一定的时间、地点相连,是一定社会发展中的历史的人口。

这种历史的人口,因受到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不同条件的影响而发生变动。

主要包括三种形式:(1)人口的自然变动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是指由出生、死亡引起的人口数量上增减,以及年龄、性别上的变动。

(2)人口的迁移变动: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的移动。

指人口在地域空间上的移动,包括永久性和暂时以变更居住地为标志的移动。

(3)人口的社会变动指人口在一定的社会里从一个社会群体转入另一个社会群体的运动。

指人口在一定的社会里从一个社会群体转入另一个社会群体的运动。

6、人口过程人口过程泛指人口生存、变动和发展过程。

人口过程泛指人口生存、变动和发展过程。

7、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变动过程。

人口数量增加,称为正增长;人口数量减少,称为负增长。

人口增长指人口数量变动过程。

人口数量增加,称为正增长;人口数量减少,称为负增长。

(1)自然增长:一个没有人口迁移状态的封闭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

一个没有人口迁移状态的封闭人口的增长只取决于人口的出生和死亡,称为人口的自然增长。

(2)机械增长:一个有人口迁移的开放人口,其增长还受到迁移因素的影响。

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称为机械增长或迁移增长。

一个有人口迁移的开放人口,其增长还受到迁移因素的影响。

迁入人口与迁出人口的差额称为机械增长或迁移增长。

8、人口发展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变动的广泛范畴。

是人口数量、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变动的广泛范畴。

9、人口转变人口转变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以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长的不同状态为标志的自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人口转变是指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以人口的出生、死亡和自然增长的不同状态为标志的自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10、人口数据通过不同的调查或登记方法,搜集有关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变化的信息,再经过系统的分类、整理、汇集和储存的过程,就产生了人口数据。

静态数据(时点数据)反映的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点的状态与特点。

动态数据(时期数据)反映的是人口事件在某一时间长度内发生及变化的频数与强度。

通过不同的调查或登记方法,搜集有关人口的数量、结构、分布、各种社会经济特征及其变化的信息,再经过系统的分类、整理、汇集和储存的过程,就产生了人口数据。

静态数据(时点数据)反映的是人口在某一特定时点的状态与特点。

动态数据(时期数据)反映的是人口事件在某一时间长度内发生及变化的频数与强度。

11、人口普查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表和颁发一个国家或国内一个地区所有人口在某一段特定时间内的人口、经济和社会数据的全过程。

收集、汇总、评估、分析、发表和颁发一个国家或国内一个地区所有人口在某一段特定时间内的人口、经济和社会数据的全过程。

12、人口抽样调查按照随机原则,从所研究的人口总体中抽选出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观测,并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对人口总体的相应指标进行估计和推断的一种研究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从所研究的人口总体中抽选出一部分单位(样本)进行观测,并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对人口总体的相应指标进行估计和推断的一种研究方法。

13、出生人数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活产婴儿的总和数。

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的活产婴儿的总和数。

14、出生率又称粗出生率,是指某一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活产婴儿数与同期总人口的生存人年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又称粗出生率,是指某一人口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活产婴儿数与同期总人口的生存人年数之比,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15、生育率出生人数与相关的育龄妇女人数之比,是一系列指标的一个总称,包括一般生育率、总和生育率、分年龄生育率、已婚生育率等……16、一般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出生人数与同时期内15-49岁全部育龄妇女生存人年数之比。

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17、分年龄组生育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某一特定年龄组育龄妇女生育的活产婴儿人数与同期同一年龄组育龄妇女人数之比。

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18、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在数值上是当年分年龄组妇女生育率之和。

它的人口学含义是如果同一批妇女按照当年的分年龄组生育率度过整个育龄期并且在整个育龄期内无一死亡,总和生育率的值就是该批妇女终身平均生育的子女数。

19、死亡模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下具有明显差异的死亡类型。

它表现为一定的死亡率水平下,年龄别死亡率的分布特征。

工业革命之前的死亡模式:高死亡率、低预期寿命工业革命之后的死亡模式:低死亡率、较高的预期寿命两种死亡模式的差异:1、不同年龄组死亡人口占总死亡人口的比例不同。

高死亡率模式中,低年龄组死亡人口占总死亡人口的比例大;而在低死亡率模式中,高年龄组死亡人口占总死亡人口的比例大。

2、死亡人口的年龄中位数不同高死亡率模式中,年龄中位数低;而低死亡率模式中,年龄中位数高。

3、平均预期寿命不同在高死亡率模式中,平均预期寿命低;而在低死亡率模式中,则平均预期寿命高。

20、粗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全部死亡人数与同期内该地区平均人口总数之比。

它表示该地区该时期人口的死亡强度。

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21、粗死因别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某地区死于某种特定死因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内该地区平均人口总数之比。

一般用万分比表示。

22、分年龄死亡率是指某地区某时期内某一年龄段的死亡人数与该年龄段平均人数之比。

一般用千分比表示。

23、婴儿死亡率是指婴儿出生后在达到1岁前死亡的概率。

24、生命表把同时出生的一批人随着年龄增长而陆续死亡的人数列成表格形式,称为死亡表,它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这一批人的整个生命过程,因此也称为生命表。

25、人口迁移人口迁移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地理流动或空间流动,这种流动通常会涉及永久性居住地由迁出地到迁入地的变化。

这种迁移被称为永久性迁移,它不同于其他形式的,不涉及永久性居住地变化的人口移动。

从广义上讲,人口迁移泛指人口跨越一定的空间地域或社会范围的各种人口移动过程。

从狭义上讲,人口迁移是指人口由一个常住地向另一个常住地的定居性移动。

每一迁移活动,对于输出迁移者的地区而言是人口迁出,对于接收迁移者的地区而言则是人口迁入。

进行迁移的人对于输出迁移者的地区而言是迁出者,对于接收迁移者的地区而言则是迁入者。

迁移活动的起始地点是迁出地,或称出发地。

迁移活动的终点则是迁入地,或称目的地。

在人口迁移的研究中,两者均指永久居住地。

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迁入和人口迁出之和称为总迁移人口迁入与人口迁出之差称为净迁移当净迁移量大于0时,称净迁入;当净迁移量小于0时,称净迁出。

26、人口城市化是指典型的城市生活方式生成、深化、扩大的过程。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

城市化的内涵:(1)城市人口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表现为大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步提高。

(2)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使得原来从事传统低效的第一产业的劳动力转向从事现代高效的第二、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升级转化。

(3)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城市是高消费群体集聚的地方,是一个国家中产阶级形成并占主体的过程。

(4)农村人口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统一(5)城市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6)人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告别自给自足,追求文明进步。

27、逆城市化是指城市人口和部分城市工业或非农产业向城市边缘地区或其他外围地带扩散的过程。

显著特征:市区出现人口流失现象,人口数量负增长逆城市化不是对城市化的否定,而是既保持大城市聚集效应的原有优势,又使城市发展空间得到扩展。

逆城市化的好处:贴近自然,较好的生态环境和居住条件,同时又不放弃对大城市生活的享受。

负面效应:原有城区基础设施使用效率下降,城乡之间交通流量加大增加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8、再城市化是指逆城市化流出的人口回流城市原中心区的过程。

根本原因:逆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促使政府加大对城市化过程的调控力度。

好处:逆城市化所释放出的空间得到开发和利用再城市化不是逆城市化的简单替代,在这个过程中,逆城市化和郊区化仍然进行。

29、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一定空间、一定时间范围内非定居性的移动。

人口流动的含义包含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一定时间内不会改变常住地2、跨越一定的地域空间3、在流入地的居住是暂时性的4、在移动过程中有往返的意愿或行为30、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过程,具体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的过程。

31、老年人口比重又称老年系数,指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32、老化系数又称人口老年化系数或者老年儿童比率,是指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占少年儿童人口(0-14岁人口)的比重,以百分比表示。

33、老年人口抚养比是老年人口(65岁以上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人口)之比,以百分比表示。

社会供养比:65岁以上人口与20岁到64岁人口之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