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克传统与20世纪“新史学”

合集下载

当代西方史学思潮变迁——从新史学到后现代主义

当代西方史学思潮变迁——从新史学到后现代主义
然而,新文化史的兴起是与年鉴学派的衰败紧密相 关的。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布罗代尔的逐渐离去, 年鉴学派陷入发展危机。人们对于年鉴学派中缺乏历史 主线,造成历史的破碎,以及过度科学化,缺乏人物分 析等问题提出了批评意见。以“叙事史学”[ii]为代表的 后现代史学的复兴,开始逐渐取代年鉴学派的分析史学 的传统。其中,新文化史的发展尤为受人关注。
除了埃里克森以外,心理史学中还有一些非常 经典的作品,如:彼得·洛温伯格所写的《纳粹青 年追随者的心理渊源》,深入分析了二战中纳粹 追随者的心态由来。科胡特所写的《德国的影 像——对德皇威廉二世的研究》,则是从威廉二 世缺乏安全感的病态心理出发,对第一次世界大 战的起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4 )其他 除了上述的这些领域以外,新史学的研究领域仍在不断地
当代西方史学思潮变迁— —从新史学到后现代主义
一、新史学及其研究的主要领域
新史学是20世纪初以来,西方历史学界的一个新的 发展潮流,新的发展趋势。它对国内外的历史学研究都 产生了重要影响。
1.新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由兰 克开创现代史学的传统,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于 是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新史学。
然而到20世纪70、80年代以后,人们重新认识到政治的重要 性,政治毕竟是人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于是,新政治史又重 新回到了学术界的主流。目前,西方政治史研究的重点领域有: 政党政治、议会选举、传记和以权力为纽带的各种政治行为的研 究。在新政治史中大量地使用了数据统计、图标公式等一系列计 量史学的方法。总之,新政治史是以政治学的理论模式和计量分 析的方法研究一定历史时期的下层群体的政治行为。但是,必须 要指出新政治史并没有完全取代传统的政治史学。

高二历史有关学派的知识点

高二历史有关学派的知识点

高二历史有关学派的知识点历史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过去事件的学科,其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了解不同的历史学派及其特点,对于学生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个重要的历史学派,以及它们对历史研究的贡献和影响。

一、兰克学派19世纪中叶,德国历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创立了兰克学派,这是近代历史学派的开端。

兰克学派的核心理念是追求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强调历史学家应当基于原始资料进行研究,以揭示历史事件的真相。

兰克学派的方法论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历史学科逐渐从文学和哲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严谨的学术研究领域。

二、分析历史学派20世纪初,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分析历史学派应运而生。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法国的费尔南·布罗代尔,他们认为历史研究应当超越单纯的事件叙述,更加注重对历史现象背后深层次结构的分析。

分析历史学派的研究方法强调跨学科的综合,将历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相结合,以揭示历史的长期发展趋势和社会变迁的内在逻辑。

三、文化历史学派文化历史学派的兴起与20世纪的文化转向密切相关。

这一学派的学者如美国的克利福德·格尔茨,他们关注历史中的文化因素,认为文化传统、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非物质因素在历史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文化历史学派的研究视角拓宽了历史学的研究范围,强调对不同文化背景下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解释。

四、后现代历史学派后现代历史学派是20世纪中后期兴起的一个学派,其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于后现代主义哲学。

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如法国的米歇尔·福柯,他们对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提出质疑,认为历史叙述是权力的产物,是由特定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叙述者所构建的。

后现代历史学派的挑战促使历史学家更加关注历史知识的生产过程和叙述的多样性。

五、全球历史学派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全球历史学派在20世纪末开始受到关注。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利奥波尔德.冯.兰克是19c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史学大师,是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

热爱古典语言学和神学的他于1818年应邀去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担任古典文学教师。

在这里,他才开始从语言学转向历史学。

德国历史学家尼泊尔波尔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和他教学上的需要促使兰克最终转向历史。

兰克晚年回忆这一转变时曾说“我经过比较,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要有趣味的多,要美得多。

于是,我摒弃了小说,决心在我的著作里避免一切虚构和幻想而坚持写实”。

19c初,浪漫主义思潮风行,它唤醒了历史的独立意识,竭力要求摆脱历史与哲学、历史与道德的依附关系。

而且,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取得了惊人发展,这给迷茫中的历史指明了一条鲜明的道路。

在这种时代精神氛围的孕育下,产生了以兰克为代表的19c西方史学。

兰克一声著述颇丰,1824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他的史料批判态度集中表述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一书后面的目录——“近代史家批判”中。

这个附录比正式著作更著名,以致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近代史学批判的开端在1824年。

在这里,兰克第一次吧尼泊尔倡导的治史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

尔后,兰克依据在柏林大学档案馆里的16c 和17c的外交文件写成了《西班牙君主国》一书。

尔后,相继写成了《塞尔维亚革命史》、《历史政治评论》、《教皇史》等,晚年仍坚持创作。

然而,兰克的成功和巨大应先并不全在于他身后那些卷帙浩繁的著作,还在于他通过柏林大学的专题研究班所配演出的一大批弟子,从而形成一个代表时代历史学主流的学派——“兰克学派”。

在研究班中,兰克不仅对弟子教授了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他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系统的传授下来。

他通过研究班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卓越学者,他们任职于德国各主要大学,事实上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多数出自于兰克的研究班。

兰克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曾说过“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史学概论考试复习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一、名词解释1.历史观: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是对历史的系统认识,同时它是世界观的有机组成部分。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根本观点,主要指人们对社会的起源、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历史总体运动和一般规律的理论性概括。

它是史学的灵魂,是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

历史观作为社会文化观念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生活的产物,分为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

1.《史通》:史评类史书。

唐刘知几撰。

成书于710年,共二十卷,分内篇、外篇各十卷。

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与编撰方法,而外篇主要论述史籍源流与前人修史之得失。

强调史家须兼具“史才”、“史学”、“史识”三长,“良史以实录直书为贵”,“不掩恶,不虚美”,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史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性的史学理论专着。

2.《文史通义》:清朝史学家章学诚的史学着作。

出版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分内篇五卷、外篇三卷。

全书内容广泛,包括易教、书教、诗教、经解、言公、史德、方志等。

章学诚在书中提出“六经皆史”说;还提出整理“方志”的主张,即编修一地的历史演变,主张方志要立三书:记载大事和人物的“通志”、记载典章制度的“掌故”和记载文献诗文的“文征”。

3.古史辨派:又称疑古派,以顾颉刚、钱玄同等为创始人和主要代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以后出现的一个以“疑古辨伪”为特征的史学、经学研究的学术流派。

《古史辨》,共七巨册,是“古史辨派”研究成果的汇集。

他们主张用历史演进的观念和大胆疑古的精神,吸收西方近代社会学、考古学等方法,研究中国古代的历史和典籍。

“古史辨派”的古史辨伪工作,对于推翻旧的臆造的古史体系,探求科学的古史系统,推进中国史学的近代化,建立了巨大的功绩。

4章学诚:清代史学家。

字实斋,浙江会稽人。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中进士,曾官国子监典籍。

毕生精力用于讲学和着述,曾主讲定州定武书院、保定莲池书院、归德正文书院。

年鉴学派

年鉴学派

浅析法国年鉴学派的发展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史一个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转变的时代。

整个19世纪,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称霸西方史坛。

传统史学宣扬影响史观和神学史观。

兰克学派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不是客观的,而是神意的体现,而神意是由精英的思想和行动贯彻的。

”(1)因此历史学家只关注于杰出人物的思想和行动,将历史等同于伟大人物的传记,从而妨碍了史学家对史学客体作科学的界定。

这种忽略社会大众是历史的决定者的言论,忽略社会、经济、文化等对历史的推进作用的理论,必然导致传统史学陷入困境。

20世纪初,一个以宣称“历史学是关于人的科学,是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

”(1)的学派悄然崛起,这个学派要求冲破英雄史观和神学史观的束缚,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旧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领域。

它就是年鉴学派。

所谓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

年鉴学派缘起于1929年在斯特拉斯堡大学任教的吕西安·费弗尔和马克·布洛赫所发行的《社会经济史学报》,他们承接贝尔的《历史社会杂志》与涂尔干的《社会学报》,创立了一份新风格、新内容的史学杂志《经济与社会史年鉴》,这标志着年鉴学派的诞生。

这是年鉴学派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学派开始萌芽,到40、5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

这个阶段其经历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是以费弗尔为中心的《年鉴》杂志改组,把杂志更名为《经济、社会和文明年鉴》,学派的研究视野进一步扩大。

第二件事是,在年鉴学派的努力下,法国政府在1947年于国内高等研究实验学院内设立了独立的第六系,即经济和社会科学系,由费弗尔任主任,主要开展经济、社会、历史等跨学科研究。

60年代后发展为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学派。

这一阶段是年鉴学派的分化和扩散阶段,它已由第三代学者执掌。

新一代的学者力求突破学派的局限,将学派扩展为运动,1978年,勒高夫正是提出“新史学”这一名称,并主编了《新史学》百科辞典。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

兰克及其史学流派利奥波尔德.冯.兰克是19c的德国历史学家,在西方史学界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史学大师,是传统史学的集大成者。

热爱古典语言学和神学的他于1818年应邀去法兰克福高级中学担任古典文学教师。

在这里,他才开始从语言学转向历史学。

德国历史学家尼泊尔波尔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和他教学上的需要促使兰克最终转向历史。

兰克晚年回忆这一转变时曾说“我经过比较,发现真实的历史比虚构的小说要有趣味的多,要美得多。

于是,我摒弃了小说,决心在我的著作里避免一切虚构和幻想而坚持写实”。

19c初,浪漫主义思潮风行,它唤醒了历史的独立意识,竭力要求摆脱历史与哲学、历史与道德的依附关系。

而且,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相继从哲学中独立出来并取得了惊人发展,这给迷茫中的历史指明了一条鲜明的道路。

在这种时代精神氛围的孕育下,产生了以兰克为代表的19c西方史学。

兰克一声著述颇丰,1824年写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

他的史料批判态度集中表述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一书后面的目录——“近代史家批判”中。

这个附录比正式著作更著名,以致西方史学界很多人认为近代史学批判的开端在1824年。

在这里,兰克第一次吧尼泊尔倡导的治史原则应用到近代史方面。

尔后,兰克依据在柏林大学档案馆里的16c 和17c的外交文件写成了《西班牙君主国》一书。

尔后,相继写成了《塞尔维亚革命史》、《历史政治评论》、《教皇史》等,晚年仍坚持创作。

然而,兰克的成功和巨大应先并不全在于他身后那些卷帙浩繁的著作,还在于他通过柏林大学的专题研究班所配演出的一大批弟子,从而形成一个代表时代历史学主流的学派——“兰克学派”。

在研究班中,兰克不仅对弟子教授了大量知识,更重要的是将他一整套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系统的传授下来。

他通过研究班培养了一批有一批的卓越学者,他们任职于德国各主要大学,事实上德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大多数出自于兰克的研究班。

兰克在他的成名作《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曾说过“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批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年鉴派和兰克派之争

年鉴派和兰克派之争

年鉴派和兰克派之争年鉴派和兰克派之争姓名:罗睿学号:100201115 班级:历史1001 内容提要:年鉴学派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萌芽、40年代中期开始形成的一个法国史学流派,60年代时开始有世界性影响。

年鉴派创始之前,其创始人的思想不过是倡导反对兰克模式的“新史学”思想的一部分,是反兰克模式的前驱。

那么年鉴学派到底跟兰克学派有着怎样的“恩怨”呢?本文将做出简要的分析。

关键字:年鉴学派兰克学派实证主义史学事件历史总体的历史20世纪初,社会的变迁,科学的进步,人们观念的改变,在史学界也掀起了一波变革,提倡新史学的年鉴派一问世就把矛头指向了以兰克学派为代表的传统史学。

在比较这两个学派之前的矛盾所在,我们理应先概括下它们各自的史学理论。

兰克学派以其创始人兰克的观点为代表,兰克在《拉丁和条顿民族史》的序言中写下了他一生中最有名的一句话:“历史指定给书本的任务是: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可是本书并不敢期望完成这样崇高的任务。

它的目的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而已。

”这句话被后人千百次地引用,似乎就是这句话首次揭示了客观主义史学的宗旨,即“如实直书”。

1兰克认为,史学家的任务是据事直书,不偏不倚,如实客观。

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首先对史料进行批判检验,去伪存真,由此重现历史,1《成才之路》 2010年第33期亦由此历史学可以被抬入科学之列。

英国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哲学家R.G.柯林武德对兰克观点的归纳是:通过历史批判以确定史实,凡是作为历史研究对象的事实都是单一的,即不重复的,从而历史家仅仅据事直书,而不对事实进行任何价值判断。

他把兰克学派归为“实证主义”,认为其深深受到19世纪的实证主义精神的影响2。

实证主义是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又称实证哲学。

它产生时间于19世纪30~40年代的法国和英国,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 A.孔德等提出。

1830年开始陆续出版的孔德的6卷本《实证哲学教程》是实证主义形成的标志。

法国年鉴学派

法国年鉴学派

19世纪最有影响的西方史学流派应该说属于德国兰克学派尽管到20世纪下半叶它的影响已经逐渐地被西方的新史学所取代。

兰克学派的理论和方法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曾经被傅斯年等著名学者所倡导,在中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但是兰克史学对中国的真正的影响,是在建国以后长期地被当作资产阶级“客观主义”的典型,并对其“反动思想”加以批判所造成的。

即使到了80年代初,有的史学史当中提到兰克也还是把他的“客观主义”当作他的主要方面。

有一部史学史的教材在介绍了兰克的大量学术著作之后说:“然而,最值得注意的倒不是朗克的这些著作,而是他所标榜的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

”但是在世纪之交,兰克在中国学者的眼中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比如,张广智主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西方史学史》教材当中,就对同一个问题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张广智认为,兰克的那句话被后人千百次地引用,似乎就是这句话首次揭示了客观主义史学的宗旨,也就是“如实直书”。

他说:“如果认为客观主义史学是由此产生的话,那么我们只能说对兰克的误解造成了客观主义史学。

事实上,虽然兰克与客观主义史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却既不能将兰克史学当作客观主义史学的代名词,也不能将对客观主义史学起源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兰克的史学成就内。

”这是张广智的西方史学史和对兰克的新的看法。

对兰克的那句名言的评价,张广智的著作他的观点也有了根本的不同。

他说:“从兰克的那句名言中,我们便能够确信他认为历史学理想的目的在于评判过去,教导现在,以利于未来。

兰克说自己的写作只不过是说明事情的真实情况,这在表面上是一种谦虚之辞,其实对于兰克来说,它同样是一项真正艰巨而伟大的任务。

”毫无疑问,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对西方史学史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化,即便那些看来似乎已经成定论的事情,由于研究的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和他的12卷的巨著《历史研究》无疑是20世纪中期最有影响的史学著作,这部著作所体现的“文化形态史观”也得到西方学术界的极大的关注。

20世纪西方史学主要思潮

20世纪西方史学主要思潮

20世纪西方史学主要思潮一、法国年鉴学派1、定义20世纪30、40年代在西方史学界兴起的一种主张将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相结合的史学思潮。

由于法国史家布洛赫与费弗尔创办了跨学科的史学杂志《经济与社会史年鉴》,而此杂志随后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持相同主张的史学家们的主要阵地,所以称这一学派为年鉴学派。

2、核心观点(1)历史客体建构论:人不仅是历史研究的主体,也是历史研究的对象,由于人的意识的复杂性,历史客体的产生离不开历史学家的分析与解释。

(传统史家认为历史客体埋藏在史料之中,是一种可以脱离人的客观存在。

)(2)问题史学:问题是建构历史客体的有效方法。

能够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就能建构什么样的历史客体,没有问题便没有史学。

(3)时限的辩证法与总体历史:时间的两极分别是瞬时性与长时段。

在历史研究中,瞬时性指向事件以及以重大事件为重心的政治史,长时段指向趋势、周期以及呈现他们的文明史、社会史等。

历史研究既要注重长时段也不能否认瞬时性;而总体历史则指历史研究应侧重社会整体而非细微的个别事件。

3、年鉴派史家年鉴派史家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创立者是布洛赫和费弗尔;第二代代表人物是布罗代尔;第三代领袖是勒高夫和勒华拉杜里。

4、突出成就(1)对集体心态的研究代表:布洛赫《国王的奇迹》费弗尔《拉伯雷的宗教》勒华拉杜里《蒙塔尤》勒高夫《圣路易》(2)借助地理环境的主题来阐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次阐述人类社会的变迁、节奏与处境。

代表:费弗尔《莱茵河》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3)开风气之先代表:历史比较研究——布洛赫《封建社会》描述15-18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布罗代尔《15-18世纪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家庭史、儿童史、书籍史、想象史等成果二、历史人类学1、定义历史学、人类学和社会学三个学科相互渗透、相互结合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史学思潮(学科)。

2、研究特点3、追求将各个学科的理论、方法与历史学建立起更密切的联系,从而弥补其各自的不足。

新史学 名词解释

新史学 名词解释

新史学名词解释
“新史学”有不同层面的含义。

一方面,“新史学”可以指20世纪初开始萌动,旨在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的史学新潮流,这是史学领域的一个重大变革。

这个潮流的倡导者包括法国学者西米昂、亨利·贝尔、乔治·勒费弗尔,美国学者鲁宾逊、比尔德等人,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合作,强调史学家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功能等。

他们反对那种狭隘的外交政治史,倡导一种“总体历史”观念。

另一方面,“新史学”也可以指20世纪初出现的以“进化论”为指导的中国史学新思潮。

其代表是梁启超、夏曾佑等,标志是梁氏于1901、1902年相继发表的著名论文《中国史绪论》和《新史学》。

梁以“新史氏”自号,呼吁“史界革命”,以鲜明立场批判中国旧史学(传统史学);通过输入西方近代史学理论,以明确论点倡言“新史学”,旨在改造旧史学,建立新史学,以全新的史学事业激发人们的爱国思想、提高民众掌握国家民族命运的责任感。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新史学”的资料文献,或者咨询历史学家,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信息。

兰克史学名词解释

兰克史学名词解释

兰克史学名词解释兰克史学,即运用现代社会科学方法研究和解释历史事实和历史发展规律的史学派别。

它的特点是用定量分析和因果推理代替历史叙述和传说材料。

兰克史学是美国史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兴起的一个学派。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安德鲁·卡耐基和威廉·多伊兰等。

兰克主义的原则之一是:既不依靠传统文献来建立历史知识,也不依靠个人学术传统。

这些原则都与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相吻合,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经验主义原则。

“兰克主义”这个名称是由亨利·兰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提出来的。

他的弟子和门生所创立的史学流派称为兰克主义史学。

他们以兰克及其弟子和门生的著作为史学主要根据。

同时,他们重视利用和发掘新发现的文献资料,用以补充和丰富他们所信奉的历史观点。

因此,他们被称为新兰克主义者。

第一位真正的新兰克主义者是费城学派的马库斯·奥里维尔(Marcus。

奥里维尔是亨利·卡特莱特·兰克的外甥和同事,他最早采用历史研究的“质的分析”和“定性研究”等社会科学方法,成为当时受到注目的年轻社会学家。

他的主要著作《白人在美洲》(1900)是美国兰克主义的奠基之作,此书的特点是注意把历史事件和社会制度区分开来,认为政治史和军事史应该按历史上的地理条件进行分类,而其他各部门的历史只是专门的研究对象,不需要专门的研究方法。

但是,他仍坚持了“他的教条”,那就是反对把研究历史的社会科学方法套用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中去,尤其是他所倡导的历史科学中的因果推理的形式主义方法。

兰克主义史学还承袭了自然科学“通过证据的归纳方法”的传统,要求论证时必须先有明确的论点,并提供可以考察的证据,以达到对一个问题或某个事件的正确理解。

在研究中采用严格的控制论的态度,即只记录和搜集能得到充分证据支持的陈述。

但是兰克史学却强调在解释事实时,要注意历史的连续性,强调历史演变的阶段性和继承性,要求综合地、全面地评价历史事实,摒弃了教条的、片面的和简单化的态度。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

兰克客观主义史学与后现代主义史学的比较分析作者:王新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15期摘要:在各种史学流派中,有两种史学的特点大相径庭,一种是以兰克为代表的客观主义史学;另一种是以离经叛道、抨击传统为特点的后现代主义史学。

这两种史学对历史编纂和历史思想产生很大的影响。

兰克史学主张著史应该遵循客观性和真实性原则,作者在编撰时应该抛弃所有个人因素。

后现代主义史学显得激进甚至偏激。

后现代史学抨击传统史学的客观性原则,甚至认为文史应该不分家,是对传统史学的一个反叛。

它们既不尽相同,又相互影响。

关键词: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后现代主义史学异同比较一、兰克客观主义史学内容概要史学史作为历史学重要的分支,一直是一大热门。

从古到今,有很多史学派别,如浪漫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兰克的客观主义史学、年鉴学派,等等。

其中,兰克史学代表客观主义史学,长期处于史学研究的正统地位,对后世史学研究影响深远。

在看待史学的功用这一方面,兰克学派一反以往浪漫主义史学流派将情感流露于史学编撰及推崇直觉感悟的习惯。

在浪漫主义史学盛行时期,某些浪漫主义史学家习惯于运用深奥的修辞和抒情的手法,对历史过程做细致的详尽的描写,甚至是对中世纪的田园风光做一系列情景再现,以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激发读者走近历史的兴趣。

兰克学派作为反思浪漫主义史学弊端而产生的产物,其主张史学家著史的职责就是如实还原历史真相。

在兰克《1494—1514拉丁民族和日耳曼民族的历史》一书中,他强调:“有人认为历史的任务是判断过去并且为了未来世代而启迪现在,本书不敢期望这样崇高的任务。

它仅仅要求表现出事情曾经真正是怎样的……”①兰克以一种纯粹的客观主义态度对待历史学及其功用,认为历史事实的陈述应该绝对的严谨,虽然历史编纂必然是枯燥无味的。

在编撰历史著作方面,兰克主张绝对的如实、客观。

他认为其实历史撰写中主观性很大程度来自作者自身。

因此,他主张“历史学家要摆脱一切先入之见,避免个人的、民族的、宗教的、政治的各种偏见,仅仅依靠确凿的史料依据,如实地叙述过去真正发生的事件”②。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

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四个阶段在讨论西方史学思想发展的历程时,我们也很有必要将西方的史学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以利于分析和讨论的进行;在这里,我主要根据陈启能研究员的观点,将其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第二阶段为西方中世纪史学;第三阶段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直至19世纪末,历时600年;第四阶段包括整个20世纪,可以说是现当代史学;1这个阶段又可以二战结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古典史学第一阶段是古典史学,它起源于神话与史诗,创立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希腊时代,包括了古希腊罗马的史学,是西方史学的开创时期;西方古典史学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1、求真探索精神;2 、人文主义观念;3、重视历史的垂训作用;中世纪史学西方史学的第二阶段是中世纪史学;欧洲在进入封建社会后,基督教史学和神学史观占据统治地位,古典史学的传统中断;圣·奥古斯丁354-439和托马斯·阿奎那1255-1274的宗教信条和神学体系被奉为官方哲学,束缚人们的思想; 在这一时期,基本上没有出现著名的大历史学家,但与古典史学思想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必须加以关注,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中世纪史学的几个特点:1、完全摒弃了古典史学的求真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2 、由于基督教是一个普世性的宗教,重视统一性和传教的神圣性,因而在世界史的体系上,其任务便是阐明上帝之命在人类各地区、各民族的实现过程,而不再限于某一地区;这无疑是受了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的影响;3、强调神意,强调上帝的至高无上,人对上帝旨意的服从,压抑了人性;古典史学的人文主义精神丧失殆尽;4、在史观上,基督教史学打破了古典史学的“循环论”和“灾变论”,提出了“千年王国”的说法,是一个单线不断发展的历程; 人文主义史学第三阶段从14世纪的文艺复兴开始,直至19世纪末,历时600年;在这一时期,首先登场的是人文主义史学;它是近代史学的开端,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紧密相关;具体说来,人文主义史学思想有以下的几个特点:1、人文主义史学家继承了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观,重新将人放在中心,认为历史应该反映人事而不是神事,摒弃了天定命运观;反对以教会史和犹太史为中心;2、继承了古典主义的怀疑批判的精神和求真求实的精神,重视对资料的收集和考订;3、注重历史的垂训作用和历史的现实借鉴作用,现实和历史紧密相联;博学派史学人文主义史学先后在欧洲各国流行,对中世纪的封建神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但是随着宗教改革及与之相伴而来的宗教战争,人文主义史学开始衰落,继之而起的是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和博学派史学;对于宗教改革时期的史学思想,这里以宗教改革时的德国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宗教改革时期的德国史学,较之人文主义时期,明显是一个退步;它的主要特点有:1、宗教色彩特别浓厚,把人们的注意力再一次的从现实拉回到宗教史;2、继承了中世纪史学的传统,几乎全盘接受了中世纪的史学理论与方法,但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一些影响;3、民族色彩浓烈,表现出了对政治、民族统一的渴望,反对罗马教廷对德国的干涉;在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表现之一是博学派史学的兴起;宗教改革是博学派史学产生的直接的原因;总体而言,在史学思想上,博学派史学可道之处不多,但是它对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有利于后世史学的发展,这一点还是值得称道的;理性主义史学发生在18世纪的启蒙运动给西方史学思想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它的直接的后果是导致了理性主义史学的产生,并占据了18世纪史学的主导地位;理性主义史学思想有以下几个特点:1、理性史观认为历史的发展是进步的,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2、理性主义史学在本质上可以说是历史哲学,它表现为唯理论;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斗争的过程,其实质是一种主观唯心论;3、理性主义史学拓宽了历史研究的范围,把历史看作是一个综合学科;理性主义史学主张,人类生活的一切范围,一切经验积累都是历史研究的对象;4、理性主义史学试图打破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建立理性主义史学的世界史体系;主张应研究各民族组成的世界史;5、在史学方法,非常注意对历史进程进行抽象把握,擅长分析,重视比较研究,尤6、重视史料的收集、整理和运用;浪漫主义史学在理性主义史学之后,19世纪上半叶流行的是浪漫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思潮是对理性主义的反动;对理性或纯理性的过分强调,无形中成为一种牢笼:非理性的人的情感自然就会受到压制;回到人的自然状态,面向过去,呼唤激情,成为一种需要;浪漫主义也就应运而生了;浪漫主义史学的思想大致如下:1、浪漫主义历史学家撰写历史不再被理性所支配,历史的发展具有个体的和独特的性质,而不存在普遍性和规律性;和国别史;2、他们强调历史现象的连续性和继承性,重视中世纪的历史地位,并将它理想化;3、他们崇尚直觉与情感作用,重在对历史作具体的描述,借以抒发作家个人的情怀;4、他们最大的贡献是提出了历史主义原则;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把人类历史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为19世纪西方史学的腾飞与史学的科学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8世纪兴起的近代历史哲学它是在理性主义的带动下出现的;一般认为,“历史哲学”一词是伏尔泰最早使用的,但通常认为詹巴蒂斯塔·维柯是西方最早提出系统历史理论的人,学术界倾向把他称作为历史哲学的真正奠基者;在这一时代的重要的历史哲学家还有德国的康德、赫尔德,法国的孔多塞等;维柯的主要著作是新科学,他主要论叙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力图将历史改造为与中古思想不同的新科学;他的主要观点如下:1、历史发展的观点;他把历史发展的过程理解为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进化过程,认为每个民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要经过三个阶段:神祗时代,英雄时代,人的时代;时代的更替伴随着社会的变革和阶级斗争;2、提出了人类创造历史,人类也可以认识历史的论断;康德康德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一个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他认为人类历史是有规律的向前发展的;他的主要观点如下:1、在康德看来,历史不是由个人而是由人类集体共同创造的;2、人具有组成社会和促使社会解体的双重倾向;人具有社会化的倾向,同时人又具有强烈的个体化倾向,孔多塞孔多塞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上,他的史观是进步史观;他的主要观点如下:1、提出了人类理性不断进步的观念;提出了科学推动社会进步的卓越观点;他崇信知识的积累和增进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甚至进而认为科学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因;2、孔多塞企图寻求历史发展的规律,并认为揭示社会进步的规律应当成为一门指导人类进步的新科学的基础;19世纪被称为是西方的“历史学的世纪”,这表明此时的西方史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史学思潮是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客观主义—般认为,客观主义史学的始作俑者是尼布尔,兰克将这种史学思想系统化并广为传播,使之成为19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史学思想的主流;这种思潮的兴起,与当时的科学取得巨大的进步,人们倾向于认为科学万能,整个学术界弥漫着科学主义的思潮有关;客观主义史学思想的要点有以下几点:1、标榜客观的研究;历史学的目的在于探索客观存在的真实;这个“真实”指曾经发生过的历史事实,而不是指总括历史事实的抽象概念;2、崇拜材料,轻视理论;要搞清事实发生的真相,必须穷本溯源,研究原始材料;历史一旦超出纯记事范围,就会变成哲学,造成历史的含糊不清而损害历史的真实;3、重视对史料的批判方法;4、不作价值判断;历史学家的任务是判断历史事实的有无与真伪,而不是判断事实的价值,褒贬事实的是非;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史学产生于19世纪50-60年代,是近代自然科学影响到了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表现;它最初流行于哲学界,其创始人为法国哲学家孔德;后来在史学界引起反响,形成了在19世纪末颇有影响的实证主义史学;其主要的史学思想如下:1、史学的科学化;认为人类社会可以向自然科学那样进行研究,而研究的工具便是实证主义;2、关注事物间的有机联系,将历史看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重视文化史、经济史和群众心理史等;3、重视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进行历史研究;4、在史观上持进化史观,有些史家有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思想; 实证主义史学的贡献显而易见,它使史学科学化、职业化,开拓史学的研究范围,对后世影响很大,历史主义在实证主义大行其道之时,历史主义也悄然兴起;历史主义在严格意义上不是史学流派,但它影响了许多史家的思想,故亦简略提及;历史主义认为人性和理性的形成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和具体历史环境,它关注事物生成的历史连续性,并将它当作个体,注意阐释其特殊价值;到19世纪,历史主义在欧洲国家的史学家思想中得到了具体的运用;历史主义史学希望在确定真实的历史事实之后,通过寻找到个体事件中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解释从历史中之所以孕育出现实的原因;从而构成极具历史认识论色彩的历史主义史学;美国史学美国史学发展的总体特点是后发先至,最后引导西方史学的发展;美国史学的早期流派大都受欧洲史学的影响产生,直到特纳的“边疆学派”的兴起,美国的史学才真正走上了独立发展之路;其思想受欧洲正在流行的经济史观的影响,也受到了当时流行的庸俗进化论的影响,片面强调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等;历史哲学这一时期的历史哲学可以分为思辨的历史哲学和批判的历史哲学;前者可以以黑格尔、斯宾格勒和汤因比为代表,后者则以克罗齐和柯林武德为代表;现在先来介绍思辨的历史哲学;黑格尔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历史哲学一书中;斯宾格勒斯宾格勒是文化形态史观的创始人;他的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代表作西方的没落中,概括说来有以下几点:1、反对线性发展观,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不存在普遍的、永恒的东西;2、历史就是文化,历史的发展是通过各个文化的兴衰来体现的;文化是一种有机体,存在着生命周期;任何文化都是独特的、等价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存在一种共同的历史中心;是一种文化相对主义;3、对文化进行形态学的对比研究,找出它们在生命周期中的相似之处,并以此预测西方文化的命运;汤因比汤因比是文化形态史观的集大成者,其史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历史研究一书中;其主要思想有以下几点:1、认为历史研究中基本单位时文明;2、以挑战与应战的模式解释文明的兴起与衰落;3、认为所有的文明都是同时代的、具有同等价值;克罗齐与柯林武德批判的历史哲学以克罗齐与柯林武德为代表;克罗齐的史学思想主要有:1、历史就其本质而言是艺术而不是科学;2、历史就是哲学;历史和哲学是统一的;3、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4、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5、强调历史研究要“追求主观”,他的主观是从思想或精神的角度谈论主观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或精神的主观性”;柯林武德柯林武德的史学思想可以概括如下:1、历史事件是行动的结果,行为取决于行动者的思想,思想赋予行动历史意义,2、历史是一种理性的活动,历史学就是探究理性活动的科学;3、历史知识就是关于历史的系统认识,它实际上是理性实现自我认识的理论形态;第四阶段西方史学的第四个阶段包括整个20世纪,可以说是现当代史学;这个阶段又可以以二战结束为界分为前后两段;战前阶段在这一段时间中,20世纪上半叶,可以说是新旧史学的交替时期;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有:1、西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在取得进展的同时开始遭到越来越多的挑战,与此同时,西方历史哲学从思辨的向分析的或称批判的转变同步;2、新史学强调扩大失学研究领域,主张对历史进行多层次、多方面的综合考察以从整体上去把握,特别是提倡以底层大众的生活为重点;战后西方史学在战后西方史学又有了新的发展;大致在50年代中期起,新史学在西方史坛上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主潮;在此过程中,年鉴学派是影响力较大的一个流派,必须予以提及;他们主要的史学思想有:1、年鉴学派的学者们提出总体史的观念;2、该学派还明确提出了“问题史学”的原则,要求在研究过程中建立问题、假设、解释等程序,从而为引入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奠定了基础,极大地扩大了历史研究的领域;3、重视经济与社会史的研究,认为整个世界历史应从物质生活的角度来进行解释;4、重结构,轻规律;对历史决定论即所谓的历史的内在规律不感兴趣;西方马克思主义派战后西方史学界的另一派势力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派;它的主要史学思想有:1、研究领域不断扩展,不再局限于革命斗争史和工人运动史,而涉及到广泛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2、在方法上,也不再拘泥于单一的阶级分析方法,而趋向于多元,尤其在促使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沟通与交融方面,美国美国的社会科学新史学派被认为是战后与年鉴学派、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学派鼎足而立的三大史学流派之一;它与社会科学的关系密切;它的主要史学思想有:1、采用社会科学或行为科学的方法,史学社会科学化;2、重视量化分析,史学研究对象多元化;后现代主义在战后的西方文化中,后现代主义的崛起是一件引人注目的事情;后现代主义的崛起,对史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和影响;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影响主要在史观上,具体的影响如下:1、后现代主义否认历史学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否定了普遍真理的存在;2、后现代主义从否认历史著叙的形式入手来动摇现代史学研究的基础;认为历史叙述与虚构的话语、历史与虚构完全相同;3、将史学与文学相提并论;历史文本变成了一种文学的制造物,4、后现代主义还突出和夸大语言学的局限性,强调语言的先在性,5、反对文本的确定意义,突出读者的重要作用;6、后现代主义还在否定历史发展的逻辑关系,否定历史的时间观念以及历史事实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论证;后现代主义的一些闪光点却是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吸收的;如话语权等观念;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思想的吸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历史的本质;。

兰克史学的概念

兰克史学的概念

兰克史学的概念兰克史学是德国历史学家莱奥波德·冯·兰克(Leopold von Ranke)在19世纪提出的一种历史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兰克史学的核心理念是“史实”,即历史研究的对象是客观真实的史实,而历史学家的任务是还原史实,并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兰克史学对历史学的影响深远,被誉为“现代史学之父”,其著作《历史学的话语》更是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克史学的核心理念是对史实的还原和客观呈现。

在兰克看来,历史学家的任务不应该是对历史事件进行解释或价值判断,而是通过系统地搜集史料、剖析史实,还原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

兰克强调,历史学家应该摒弃主观偏见,尽可能客观地呈现历史事件,不加以评判或解释,而是尽可能还原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

这一理念在当时是颇具争议的,因为传统历史研究往往会受到其时政治、宗教或思想观念的影响,难以做到客观呈现历史事件。

因此,兰克的这一理念开启了历史学从主观向客观的转变。

兰克还主张历史学家应该尊重史料的真实性,不随意篡改或删改史料,以维护历史的真实性。

兰克史学的方法论上,强调了对史料的系统搜集和剖析。

在兰克看来,历史研究的关键是要有足够的史料作为依据,才能对历史事件进行还原。

因此,兰克规定,历史学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各种史料,包括文献、档案、考古遗址等,进行系统、全面地搜集和整理。

在史料的基础上,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和时间顺序进行叙述,还原历史事件的过程,从而达到客观呈现历史事件的目的。

兰克的这一方法论,深刻影响了后世的历史研究,它强调了历史研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对后世历史学家的史料搜集和历史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兰克史学的理论体系上,为历史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兰克看来,历史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历史学家应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呈现历史事件,不应该对历史事件进行价值判断或解释。

兰克反对以往往往史学家常常在历史事件中投射自己的理念、价值观念,他强调历史事件应该以客观、中立的态度来呈现。

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评价

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 评价

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评价
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评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
1. 古代兰克(约公元前27世纪-公元6世纪):被认为是兰克
文明的起源,以其高度发达的城市和农业经济而闻名。

兰克的法老统治期间,建造了宏伟的金字塔和众多的神庙。

这个时代被视为兰克最辉煌的时期,但也受到贫富差距的加剧和贵族横暴的批评。

2. 中古兰克(公元6世纪-13世纪):这个时期兰克被阿拉伯
帝国征服,伊斯兰教成为主流宗教。

兰克成为伊斯兰文化的中心,发展了科学、哲学、医学和文学。

然而,阿拉伯统治者的内讧和外来入侵导致了政治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3. 现代兰克(18世纪至今):这个时期兰克经历了殖民化、
独立运动和现代化的过程。

兰克成为一些欧洲国家的殖民帝国,被瑞士和法国等国家陆续占领。

随着兰克于20世纪初获得独立,兰克迅速发展为一个多元化的国家,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总体而言,兰克历史上的各个时代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特点。

评价时需要综合考虑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情况,以及对于人民福祉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兰克的史学思想

兰克的史学思想

兰克的史学思想一、背景历史学家兰克(Leopold von Ranke)是19世纪德国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学术生涯始于1824年,在长达六十年的时间里,致力于推进历史学领域的研究方法论。

他主张史学研究应该遵循严谨的历史事实研究和客观分析的原则,并推动了历史学从哲学和文学领域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二、历史学家兰克的思想1. 历史研究应遵循严谨的事实研究兰克认为,历史研究应该遵循严格的事实研究方法。

他指出,历史的真相应该通过对历史事实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得出。

既不能凭借个人主观的情感和偏见来推论历史真相,也不能根据主观意志创造历史。

在他的研究中,他追求的是找到历史的真相,而不是借助于个人意志去判断和确定历史真相。

他认为,历史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追寻真相,就像科学研究一样。

2.历史研究应该遵循客观分析的原则兰克强调历史研究应该遵循客观分析的原则,避免主观情感的影响。

他认为,历史研究工作既是理性的,也是独立的思考过程,需要借助逻辑思考和客观分析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这个过程中,他鼓励研究者采用一些客观和科学的方法来分析历史事实,如纪实、评估史实、比较和结论。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把历史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及时地呈现出来。

3. 追求历史写作的客观性对于兰克来说,客观性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之一。

因此在历史写作中,他鼓励使用最接近于真实的史实材料,避免人们的个人情感对历史事件的臆造或干预,并尽可能地呈现从多个视角、多个因素的历史演变过程。

总之,兰克的研究是深刻的、严密的、充满独立的思考,这使他成为一个非常具有创意和影响力的历史研究家。

三、结语综上所述,历史研究不是单纯的记录过去,而是通过严格的历史学科学方法,挖掘出历史的真相,实现社会的价值共同体。

兰克引领了将历史学作为现代社会主流学科发展的操作性方法和理论构建,其独特的历史研究方法和思想成为了众多历史学者的研究范本,为后来历史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0世纪新史学介绍

20世纪新史学介绍

20世纪新史学介绍定义新史学(New history)一指20世纪初开始萌动、50—60年代空前发展的旨在反对以兰克为代表的传统史学的史学新潮流,一指近一二十年来这种“新史学”的更新变化。

反对兰克学派的客观主义史学的主张。

主要人物:倡于19世纪末的德国哲学家,如狄尔泰、文德尔班等,但真正从史学实践上倡导新史学的,有法国学者西米昂、亨利·贝尔、乔治·勒费弗尔,美国学者鲁宾逊、比尔德等人。

他们的共同特征是提倡广阔开拓史学研究领域,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分支的合作,强调史学家的解释,重视历史学与现实的关系即史学的功能等。

但在30年代之前,新史学的具体研究成果还不多见。

新史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新史学在本体论上把历史学视为一门关于人的科学、关于人类过去的科学,这就是说它是一门科学,又是特殊的科学。

这就决定了它在认识论上既承认历史认识的主观性和相对性,却又尽量避免意识形态甚至历史哲学的干扰,它极力反对汤因比式的宏观史学,而主张从第一手材料出发的扎实研究。

而在方法论上,它一方面倡导“问题史学”,即首先提出问题,然后再围绕问题提出假设、确定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则倡导多学科合作,即吸取其他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心态史学、数量史学、结构史学、地理史学、历史人类学等等便都是这种总体的或综合的方法论的产物。

还需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重视理论概括(比如探索规律),强调阶级、人民群众、经济因素等等思想日益给予历史研究以影响,亦构成了新史学的组成部分。

史学的转型时期20世纪上半叶是西方史学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转移的时期,或者说新旧交替的时期。

一方面,新史学已经形成,方兴未艾,尚未占据上风;另一方面,传统史学的危机已很明显,已不能适应客观社会发展、科学文化变迁的要求和史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但尚未丧失主流地位:正因为西方史学的这种剧变是与客观社会条件的变化分不开的,因而从传统史学向新史学转移的趋势在西方各主要国家都程度不同地、或先或后地有所反映。

历史叙述的复兴:

历史叙述的复兴:

这三类学者当中有许多人认为思 文化、宗教、心理、法律、 想、文化、宗教、心理、法律、甚至 是政治的发展都只不过是外在的现象。 是政治的发展都只不过是外在的现象。 既然经济或是人口决定论主宰着历史 研究的新的文类内容,那么最适合组 研究的新的文类内容, 织及呈现资料的模式是分析的而不是 叙述, 叙述,因为这些资料迄今多为量化性 质的。 质的。
虽然量化方法已经成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虽然量化方法已经成熟也取得了一些成果, 但是对于量化过程中处理数据的方法、 但是对于量化过程中处理数据的方法、取码的细 节等都遭到了怀疑, 节等都遭到了怀疑,并且有时结果还是没有解决 问题, 问题,数学及代数复杂的公式也使历史学家感到 茫然。 茫然。 总的来说, 总的来说,其方法上的精确性远远超过了其 所用史料的可信度, 所用史料的可信度,而其结果之有用性在一定程 度上, 度上,与其所使用方法上的数学的复杂度和史料 搜集的规模成反比。 搜集的规模成反比。 宏观的经济学只是一个梦想,“科学历史” 宏观的经济学只是一个梦想, 科学历史” 是一个神话。 是一个神话。 所以新史学家们返回了叙述的历史。 所以新史学家们返回了叙述的历史。
三层次历史次序: 三层次历史次序:
• 时间:20世纪 及60年代之时在法国 时间: 世纪 世纪50及 年代之时在法国 • 发展一套标准程序: 发展一套标准程序: 经济和人口史实 ↓ 社会结构 ↓ 思想的、宗教的、 思想的、宗教的、文化的以及政治发展 每层以下一层为基础, 每层以下一层为基础,但上层的却对下层的少有 影响及互动。 影响及互动。这种新方法及新问题所产生的研究 成果有些的确令人耳目一新, 成果有些的确令人耳目一新,但是也有一些负面 效果。 效果。
重视历史叙述的原因
• 对历史解释的经济决定论模式,以及对其所造成 对历史解释的经济决定论模式, 的三层式的高低历史次序的普遍失望及觉醒。 的三层式的高低历史次序的普遍失望及觉醒。 • 西方知识分子对意识形态缺乏信心。 西方知识分子对意识形态缺乏信心。 • 人类学取代社会学及经济学,成为社会科学中最 人类学取代社会学及经济学, 具影响力的学科。 具影响力的学科。 • 让更多的大众读者广泛使用、理解历史研究发现, 让更多的大众读者广泛使用、理解历史研究发现, 而不是面对统计表、 而不是面对统计表、枯燥的分析性论证和充满专 业术语的文章。 业术语的文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克传统与20世纪“新史学”——钱乘旦教授在上海师范大学的讲演历史学毕竟有底线,那就是求真,尽管我们都知道历史研究只能尽可能接近真实,而不能够达到绝对的真和完整的真。

正因为如此,使用史料和判断史料仍旧是历史学基本的要求,舍此就无法进行历史研究,因此历史学不等于文学,历史写作也不等于文学创作。

钱乘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家评审组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英国史研究会会长,英国皇家历史学会通讯会士,澳门大学历史学系兼职教授。

研究领域包括现代化研究、世界近现代史、英国史等。

主要著作有《走向现代国家之路》《第一个工业化社会》《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工业革命与英国工人阶级》《英国通史》《二十世纪英国》《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世界现代化进程》《欧洲文明:民族的冲突与融合》等;主编《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丛书》等。

曾获“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国家级“特殊贡献专家”称号。

“民族国家是西方崛起的法宝,因为有了民族国家,西方才走上近代发展的路。

可是当全世界都看明白民族国家的重要性并试图模仿时,西方人却要告诉其他人:民族国家要不得,应当抛弃!当他们高调谈论‘人权高于主权’时,其实是在否定民族国家的当代合法性,也就是否定非西方国家的主权独立身份,从而以另一种方式维护西方的霸权。

在这个背景下,全球史是有可能被西方的意识形态专家们所利用的:当民族国家的历史不存在时,民族国家自身的存在也就成问题了。

但正直的历史学家们并不愿看到这种情况,他们提倡全球史,恰恰出自于对西方中心论的真诚的反思。

”兰克史学传统20世纪“新史学”这个概念在中国史学界、学术界已经不生疏。

但有一个问题:所谓“新史学”的各流派之间是什么关系?它们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人们对这方面的了解并不充分,一般人也很少意识到。

我试图对此进行一下梳理,就必须从兰克说起,因为他是出发点。

兰克对西方史学以至于全世界历史学都造成了很大影响。

但是关于兰克,我们知道什么?很多书都说兰克是“科学的历史”的创始人。

所谓“科学的历史”有两层含义,一是把历史看成“科学”,像生物学、化学、物理学一样。

既然是科学,就是有规律和内在逻辑的,通过科学手段可以发掘这些规律以及历史发展的脉络;另一层含义是从方法论角度谈论历史,运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历史,就能恢复人类历史,做好历史研究。

很多人说兰克是“科学的历史”的创始人,是有一定道理的。

兰克认为,历史有其发展方向,这一点与西方史学界的先辈们没有很大区别,西方历史学很早就把人类历史看作是有发展方向的,从而存在某种规律性的东西。

这种想法在中世纪基督教史学中就存在,认为整个人类历史都是由必然性所限定的,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改变不了历史的发展目标。

按照基督教的思想,人类历史的终极走向是天国,历史是要按上帝意志发展的。

理性主义盛行后,尤其是启蒙运动后,人们开始摆脱神学的束缚,理性主义占据了思想界的统治地位,但人们仍然认为历史是有固定方向的,其路径早就被设定了,背后起作用的就是规律,人类改变不了历史规律,也改变不了历史走向。

兰克在这一点上继承了西方的思想传统。

和黑格尔一样,他认为历史从幼稚走向成熟,最终在西方文明中表现出来。

兰克的创造在“科学地”研究历史上,由此他开创了“科学的历史”。

在兰克之前,历史学都已经有了深厚的基础,但是用一种非常严谨的方法研究历史、规范其研究方式、把历史学当作一个专业,却是从兰克开始的。

之前的历史学著作则比较随意,包括司马迁的《史记》和希罗多德的《历史》都是这样。

你不知道这些记录的来源和出处,无法判断其真实性,也不知道它们运用了哪些史料,或者根本就没有史料、而只是凭道听途说甚至想象。

比如“霸王别姬”,威武悲恸、气壮山河,但后人却无法求证。

英国历史学家马考莱的《英国史》写到光荣革命,也是生龙活虎,但也无法验证。

中世纪的西方编年史有很多是修道院修士们所写,一部分是他们的亲身经历,但也有部分是听说的。

中国古代后来编修“正史”,倒是要用《起居录》这一类文字记载,不过也没有一定的规范。

兰克却提出,写历史要非常准确、完全真实。

为此他制定了一套规范,要找到非常可靠的资料、文书、档案,证明是非常坚实可靠的内容,才可以当做写作素材。

使用可靠史料是恢复真实历史的基本出发点,而判断史料的可靠性,就需要依靠一整套完整的科学方法。

这样一来,历史研究就变成科学了,通过使用科学方法而写出真实的历史。

在兰克时代,有不少历史学家都有类似看法,但兰克是他那个时代的集大成者。

后来很多人说,兰克之前的历史学或历史学著作都是非专业、业余的;兰克之后,历史学才成为学科,历史学家也成了专业研究人员。

因此,兰克不愧是一代宗师,改变了西方史学,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世界史学,随着西方崛起和话语优势,西方的研究方法也传播到了整个世界。

但到此为止,我们对兰克的认识还只停留在“科学的历史”上,这不够、也不完整。

兰克的历史传统还有两个重要方面,一是政治史。

兰克的历史必定是政治史,因为根据他的要求,人们只能写政治史。

什么是坚实的史料?他说得很清楚:档案馆里白纸黑字的档案才是可靠的,用这些确凿无疑的史料才能写出真实的历史。

可是用档案写出的历史必定是政治史,因为档案收藏在外交部、殖民部、政府档案馆,记载的都是与政治相关的活动,所以,如果把兰克作为楷模,按兰克的要求研究历史,就只能写出政治史,当然政治包括军事、外交、战争、殖民等内容。

兰克的历史也是民族国家的历史。

兰克生活在19世纪上半叶,是民族国家在西方如日中天的时代。

西方的崛起是在民族国家形成的时刻开始的。

兰克那个时代,欧洲以及北美的民族国家基本形成,借助民族国家的力量,西方突飞猛进,占取历史优势。

民族国家对西方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它崛起的前提条件。

但兰克又生长在一个特殊环境中,德意志当时还没有统一,他一生希望祖国统一,因此兰克史学一方面体现西方人对民族国家的重视,另一方面又体现兰克自己对德意志民族国家的渴望。

所以兰克的历史是科学的历史、政治的历史、民族国家的历史,这是兰克传统的三根支柱。

兰克和其他人一样,生活在他的时代,表达着他那个时代的愿望和思考。

前面说过:兰克史学一出现就震动学术界,它很新,仅凭一个“新”字就能打动许多人,况且兰克史学充分表达他那个时代的追求和抱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潮流。

但是,兰克史学从形成起就有问题,三根支柱都不可靠。

兰克说:只要有坚实的史料,就能写出真实的历史。

可是,史料真的能“坚实”吗?“科学的历史”是否能存在?一旦这样去思考,就会发现兰克传统问题很大,绝没有把历史学带到无可逾越的顶点。

由此去看20世纪“新史学”“新”在哪里,就一目了然了。

对兰克史学的背离兰克史学出现不久,就开始有不同于兰克的其他史学出现了。

经济史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盛行,这离兰克时代并不远。

经济史的研究对象是经济变化的历史,放到兰克背景下来理解,经济史就是对兰克史学的背离,它不讲政治,只讲经济。

经济史在今天看来已经变旧了,但相对于兰克史学而言,它又是“新”史学。

19世纪末20世纪初,文明史观风行一时,其代表人物是斯宾格勒和汤因比。

他们都把“文明”看作历史研究的客体对象,在他们笔下,历史是文明史,而不是国家史。

文明多种多样,比如汤因比说有21种不同文明,其中6种是原生的,另外15种是续发的。

每一种文明都有兴衰盛亡。

放到兰克背景中去考察,就会发现文明史观突破了民族国家的范围,民族国家在文明史关照下不仅不处于中心地位,甚至不表现出重要性;它研究的内容也不只是政治,而涉及更多方面。

并且,无论兰克还是黑格尔,他们对历史变化都有相同的看法,即人类历史是线性和单向发展的,从低级到高级、从幼稚到成熟。

文明史观却认为所有文明都有始有终,不存在时间先后,也无所谓高低,历史运动的轨迹是转圈——从生到死,这是一种循环史观。

在这些方面,文明史观都是对兰克史学的背离,由此造成很大轰动。

作为一种新思想,文明史观对兰克史学传统形成重大冲击。

但更大的冲击还在后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年鉴学派出现了,这次冲击再次波及整个世界,改变了人们对历史和历史学的看法。

年鉴学派第二代掌门人布罗代尔提出“总体史”的概念。

意思很简单,就是历史包罗万象,而不仅仅是政治史。

按照布罗代尔的说法,历史有三个空间:地理空间、社会空间、个人空间。

地理空间从宇宙行星开始,到气候、海洋等,人类习俗、规范,都是影响历史的因素。

地理空间是一个巨大的范围,它的作用时间是以万年、百万年计算的。

社会空间较小,是一个中间层次,包括人类的经济状态、社会状态、制度变化等,这些也是影响历史的因素,作用时间以千年、百年计。

最小的空间就是个人空间,每个人在历史舞台上表演,而这些表演却让历史学家最感兴趣,所以大部分历史学家包括兰克在内,都津津乐道谈论这些,以为这些就是真正的历史。

但在布罗代尔看来,个人空间最微不足道,对历史发展而言最没有意义,因为它最不能决定也不能解释历史的走向。

个人空间以年、日,甚至小时计,转瞬即逝。

布罗代尔还提出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的概念,这些是我们熟悉的。

布罗代尔的历史是宏观的历史,它试图构筑一个庞大无比、包罗万象的宏观体系,以此来囊括人类整个历史。

可以看出,年鉴学派不仅否定了兰克的政治史,也否定了兰克的民族国家史。

人们对历史的理解被大大扩充了。

在布罗代尔看来,什么都是历史。

年鉴学派对后来的史学发展有很大影响,以后出现的许多“新”史学,包括社会史、环境史、心态史、妇女史、城市史等都受年鉴学派影响,这些都不在兰克的史学传统范围内,是布罗代尔的“总体史”把它们召唤到历史学中来的,“总体史”几乎要把兰克史学淹没。

到这一步,兰克传统只剩下“科学的历史”可以勉强自保,历史学家们仍然相信历史学的方法必须是“科学”的,这大概就是兰克为什么只被看作是“科学的历史”的奠基人的原因所在。

不过,接下来发生的变化却完全改变了这种状态,到20世纪下半叶,从1960年代开始,一些新流派出现了,在更大程度上背离兰克,而和年鉴学派有更多的承继关系。

首先是社会史,在1960年代很受青睐。

社会史有两种形式,一种关注人们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代表人物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屈威廉,其代表作《英国社会史》记述了英国各时代人们的穿衣、进食、居家、出行等,完全是生活历史。

这种形式在社会史刚开始流行时比较常见,后来不成主流;主流是稍后出现的另一种形式,它对人类过去所有的活动都非常关心,尽力发掘,唯独不写政治史,即便写,也是一带而过,并且注重它的社会层面,比如政治运动的阶级构成等。

换句话说,这是一种没有政治的人类历史,可以把英国历史学家阿萨?勃里格斯看作这种形式的代表人物,代表作《英国社会史》就是没有政治的英国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