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科德育融合具体办法

合集下载

德育课教学如何与其他学科融合

德育课教学如何与其他学科融合

德育课教学如何与其他学科融合2023年的德育课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德育课教学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日益重要。

而如何与其他学科融合,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这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议题。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德育课教学和其他学科融合是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过程。

只有将德育课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德育教育需要具体的内容来体现,而这种具体内容就可以在融合中得到充分地展现。

在融合中,我们可以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来对德育教育进行补充和贡献,使德育教育更具体、更有实效。

例如,在文化课中,我们可以引入课程设计,让学生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其具备实际且能力需要。

在体育课中,我们可以通过竞技让学生体验比胜负后带来的快感,并从中汲取勇气、坚韧以及团队合作的价值。

在音乐课、美术课中,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在自己的创作中发挥出天赋,同时也将艺术融入到德育教育之中。

还有,在德育课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将其他学科中的方法引入到德育教育之中。

通过采用各种方法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不仅可以使德育教育更加生动有趣、实际有意义,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德育知识。

此外,我们在德育课教学中也可以和其他教科融合,使德育教育更具可操作性、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达到更好的实效效果。

例如在德育课中,适当引入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德育教育,并在实际运用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总之,德育课教学和其他学科融合是一个不断推进和完善的进程,需要教育工作者们通力合作,积极探索,不断创新。

整个社会应该注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提倡德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理念,为德育教育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德育课教学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作出更大的贡献。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步骤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步骤

学校“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实施步骤一、引言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校决定实施“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工作。

本实施步骤旨在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确保五育并举、五育融合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地实施。

二、工作目标1. 德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增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2. 智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3. 体育: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4. 美育:培养学生具有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5. 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工作措施1. 德育工作措施:- 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

- 加强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

-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发挥教师德育引领作用。

2. 智育工作措施:- 优化课程设置,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开展智能教育。

- 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各类科技创新活动。

3. 体育工作措施:- 完善体育锻炼制度,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 开展丰富多样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 加强体育课堂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4. 美育工作措施:- 开设美育课程,涵盖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领域。

- 举办美育活动,如艺术展演、美术展览、文艺比赛等。

- 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美育教学质量。

5. 劳动教育工作措施:- 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实践能力。

- 加强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开展校内劳动实践。

- 举办劳动竞赛,激发学生的劳动热情和创造力。

四、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学生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确定工作重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情感态度。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融合的方式:
1.文学作品的选择: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和积极价值观的文学作品,
如寓言故事、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等,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课文内容的挑选:在编写教材和设计课程时,可以选择一些涵盖道德、情感、人生等方
面的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美、学会善、树立信念。

3.课堂教学的引导: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课文、展示相关图片、进行讨论等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背后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并引导他们用所学的知识去感悟、去体验、去表达。

4.作文教学的引导: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给学生一些有关生活、友情、家庭、责任等方面
的写作题目,通过写作让学生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感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情感和道德修养。

5.口语表达的引导: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朗读、表演、演讲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表达
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以上方式的融合,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帮助他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情感和道德修养。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德育课程融合方案德育课程融合是指将德育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结合,形成有机的、综合的教育方案。

德育课程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下面是一个德育课程融合方案的详细介绍:1.确定融合课程:首先需要确定融合的课程内容,选择与德育目标相契合的学科课程。

例如,数学、语文、物理等课程都可与德育课程进行融合。

2.制定目标:明确融合课程的目标和要求,确保德育内容能够贯穿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

比如,通过数学融合德育课程,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

3.设计教学活动:针对融合课程,设计具有德育特色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可以设计团队合作的数学问题解决活动,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交技能。

4.教师指导与评价:教师需要充当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德育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教师可以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同时,教师还需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以确定学生是否达到了目标。

5.学校资源整合:学校可以整合德育和学科课程的教师力量和资源,形成合作团队,共同推进德育课程的融合。

例如,德育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进行合作,共同开展融合课程的研讨和教学活动。

6.家校合作:家庭和社区的力量也是德育课程融合的重要支持和补充。

学校与家庭、社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发展。

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活动,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德育课程融合方案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通过融合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能够在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

德育课程融合方案需要学校、教师、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融合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融合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的近年来,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实施已经成为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

为了有效推进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融合实施,完善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品德培养,特制定本方案。

该方案的目的是提高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果,加强学生各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实施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培养,注重学生的思维、情感、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2.全员参与:全体教师和管理人员应积极参与德育教学工作,形成合力,推动德育教学的有效实施。

3.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特长,采用差异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指导。

4.内外结合:德育教学工作要与学生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德育教育主题。

5.科学评价:运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三、工作内容与措施1.设计德育教学课程:结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标准,设计符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德育核心课程,确保德育教育贯穿学生整个学习过程。

2.建设德育教学资源:增加德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共享,建立德育教学资源库,提供丰富多样的德育教学资料和教具。

3.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组织各类德育教学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学水平和行动能力,增强教师德育教学的自觉性和专业性。

4.开展德育教学活动:组织学校德育教学活动,如德育主题讲座、德育活动周等,营造浓厚的德育教育氛围。

5.建立德育教学评价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德育教学评价标准和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成果进行评价和反馈。

6.加强家校合作: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渠道,加强德育信息的互通共享,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教育。

四、实施与监控1.成立德育教学融合实施工作小组,负责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和安排实施进度。

2.定期组织德育工作小组成员开会,交流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

学校“德育教育--德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教育--德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德育教育--德育融合”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与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修养,我校决定开展“德育教育--德育融合”工作。

本方案旨在通过在课程设置、体验活动、家校合作等多个方面的创新举措来促进德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德育水平。

二、实施内容1. 开展德育课主题教育- 制定德育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结合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内容,设计德育课程;-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德育主题教育,如公民素养、志愿服务等;- 加强德育课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2. 丰富课外德育活动- 组织“德育活动日”,通过开展各类德育主题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引导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联合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实践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 加强家校德育合作- 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定期召开家长会,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交流;- 邀请家长参与德育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增强家长的参与感;- 组织家校联谊活动,营造良好的家校关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

4. 开展德育评价与奖励制度- 制定德育评价指标和评估方法,定期对学生的德育水平进行评估;- 鼓励学生参加德育竞赛和评选,激发他们对德育的兴趣和热情;- 设立德育奖励制度,通过表彰和奖励优秀学生,树立榜样。

三、实施计划1. 第一阶段:制定德育课程目标和教学大纲,开展德育课题研究;计划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2. 第二阶段:推动德育课程的开展和实施,组织课外德育活动;计划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3. 第三阶段:加强家校德育合作,建立家校合作机制;计划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4. 第四阶段:建立德育评价与奖励制度,推进德育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计划时间:XX年X月至XX年X月。

四、实施效果评估1. 设立专门的德育工作评估小组,定期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2. 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表现评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德育水平和进步情况;3. 结合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德育工作,提高实施效果。

德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德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德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跨学科教育则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模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将德育与跨学科教育相融合,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还能够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创新。

二、德育跨学科融合的意义。

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德育跨学科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知识的综合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获取知识,还能够培养道德情操和创新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德育跨学科融合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思考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解决问题时不仅仅是依靠知识,还能够运用道德准则进行判断和决策。

3. 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

德育跨学科融合能够帮助学生将道德理念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和应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三、德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1. 制定融合教学计划。

学校应当制定德育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计划,明确融合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将道德素养和学科知识相结合,安排合适的教学活动和任务。

2. 教师团队建设。

学校应当加强德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师资培训,培养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和德育教育意识,建立专业的教师团队,共同推动德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实施。

3. 设计融合教学活动。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计划,设计融合教学活动,将道德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思考道德问题,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创新思维。

4. 建立评价机制。

学校应当建立德育跨学科融合教学的评价机制,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科知识进行综合评价,激励学生注重道德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四、结语。

德育跨学科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校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德育跨学科融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应用,是一种有益的教育创新模式。

小学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

小学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

小学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学科德育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和教育机构的重视。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和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阶段实施学科德育融合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实施目标1.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2. 促进学科知识与道德观念的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三、实施内容1. 课程设置:在各学科课程中融入道德教育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2. 活动开展: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如主题班会、德育故事分享、道德模范评选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师生互动:教师要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通过课堂讨论、思辨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责任感。

四、实施方法1. 整合资源:学校要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包括课程资源、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为学科德育融合提供有力支持。

2. 多方合作: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合作,形成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德育融合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

3. 注重实效:实施学科德育融合教育要注重实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行动能力和道德品质,而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宣传和教育。

五、实施效果1. 学生道德品质的提高,学生的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感得到增强。

2. 学生的学科知识得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3. 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得到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六、总结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学校和教育机构应该高度重视学科德育融合教育,不断完善方案,提高实施效果,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生和家长也应该积极配合,共同努力,为学科德育融合教育的实施贡献力量。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改革也日新月异。

小学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德育学科的融合实施方案,更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而提出的。

因此,本文将就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二、融合实施方案的意义。

1.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可以促进学校德育教育和学科教育的有机融合,使德育内容更好地融入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各学科知识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

3. 提高教学效果。

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注重道德情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融合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

1. 教师角色转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课程设置调整。

学校可以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中,如在语文课上讲述感恩故事,在数学课上讲述诚实故事等。

3. 评价体系改革。

学校可以通过改革评价体系,将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纳入评价体系中,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四、融合实施方案的保障措施。

1. 完善培训机制。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教师的德育培训,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从而保障融合实施方案的顺利进行。

2. 建立监督机制。

学校可以建立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实施情况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融合实施方案的有效进行。

3. 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中来,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教育。

五、总结。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的提出,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一、实施方案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德育教育愈发受到重视。

学科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理念,旨在打破学科界限,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小学德育学科建设,提高德育教育质量,我校决定开展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二、实施方案目标1.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德育教育质量。

2.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3. 深化课程改革,实现德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融合。

三、具体措施1. 加强德育课程建设(1)整合德育课程内容,将德育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之中。

(2)开展德育主题活动,丰富德育教育形式。

2.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1)组织德育学科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鼓励教师开展学科融合教学实践,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

3. 优化课堂教学方法(1)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情境式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德育课堂教学效果。

4. 深化课程评价改革(1)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全面发展。

(2)将德育学科融合教育教学成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激发教师积极性。

四、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学生德育现状,明确融合教育目标。

2. 制定方案: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可行的德育学科融合实施方案。

3. 组织实施:加强教师培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德育主题活动。

4. 监测评估:定期对实施方案进行监测评估,及时调整优化措施。

5. 成果总结:总结德育学科融合教育教学成果,推广典型经验。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德育学科融合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方资源。

2. 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对在德育学科融合教育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3.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德育学科融合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六、预期效果1. 学生德育素养全面提升,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2. 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

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一、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模式近年来,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它既满足了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又把德育教育的理念和学科教育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为了探索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模式,我们需要从多方面下手,努力实现“德育与学科教育的有机结合”。

首先,在课堂上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将学生的品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作为课堂的小主人。

课堂教学不仅要延伸到现实生活,而且要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因为课堂本身就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次,要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帮助学生克服畏难心理,使学生掌握该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

要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第三,利用多媒体等物质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课件等辅助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通过课堂互动,加深学生的思考,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德育教学中可以丰富和丰富教学方法。

运用信息技术,不仅能使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提高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和实用性,而且还能通过线上线下的多种形式呈现教学资源,从而达到比传统课堂更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分析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效果近年来,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已成为教育界的热点话题,研究者们纷纷投入到深入分析这一现象的性质、机制及其效果的研究中。

综合分析表明,德育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校教育水平的提高。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自身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深入分析学生的多元智能,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多角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促进的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促进的策略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促进的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是我国小学德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德育是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有力手段。

如何让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促进学生德育全面发展,是当前小学德育工作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拓宽教学内容要融合文化德育,首先要拓宽“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

不仅仅是注重道德规范和法治知识的灌输,更应该注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通过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儒家道德,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使学生懂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塑造的重要影响。

二、注重德育实践教师应该注重德育实践,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注重学生的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和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集体,服务他人的精神。

三、开展德育主题教育开展德育主题教育是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的有效途径。

在教学中融入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友爱互助等。

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如德育演讲比赛、德育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踊跃参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加强家校合作家庭是学生情感、道德、性格、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环境。

要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需要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应该与家庭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并积极参与共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五、创设良好的文化德育环境学校是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文化德育环境。

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对学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打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文化德育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文化艺术节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德育教育。

六、注重德育评价促进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与文化德育融合,需要注重德育评价。

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

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

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一、课程教学融入德育元素为全面提升学生德育素养,我校在课程教学中充分融入德育元素,通过以下方式实现:1. 制定德育教学目标:根据各学科特点,明确德育教学目标,将知识传授与品德教育相结合。

2. 整合德育教学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相融合。

3. 改进教学方法:运用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良好道德品质。

4. 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二、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是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我校从以下方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1. 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学生爱国情怀。

2. 环境文化建设:打造优美校园环境,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3. 活动文化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4. 制度文化建设: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强化学生自律意识。

三、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通过以下措施加强家庭教育指导:1. 开展家庭教育讲座:提高家长德育素养,引导家长科学育儿。

2. 建立家长学校:定期开展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3. 加强家校沟通:搭建家校互动平台,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 家庭教育实践活动:组织亲子活动,增进亲子关系,提升家庭德育氛围。

四、社会实践锻炼社会实践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我校通过以下方式开展社会实践:1. 组织志愿服务: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2. 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研学旅行、社会调查等活动,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3. 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加强与企事业单位、社区等合作,拓宽学生实践渠道。

4. 社会实践评价:完善社会实践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德育素养的提升。

五、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从以下方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1. 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2. 心理咨询与辅导: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心理辅导,解决心理问题。

3. 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培养专业心理教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

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

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学科德育融合是指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理念,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

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就学科德育融合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明确目标。

学科德育融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因此,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明确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学科教学目标和德育目标的融合,学科教学内容和德育内容的融合,学科教学方法和德育方法的融合,以及学科教学评价和德育评价的融合等方面。

其次,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是学科德育融合的主体和执行者,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对学科德育融合的实施起着决定性作用。

因此,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对教师进行德育理念的培训和引导,对教师进行学科德育融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培训和指导,以及对教师进行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评价和反馈等方面。

再次,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科德育融合不是简单地在学科教学中添加德育内容,而是要求学科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发展,以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

最后,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加强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综合素质。

学校要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共识,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和德育发展。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贯彻执行,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德育融合实施方案要明确目标,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课程建设中的德育融合

小学课程建设中的德育融合

小学课程建设中的德育融合在小学课程建设中,德育融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德育融合是指将德育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德素养,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的发展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通过德育融合,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的道德意识和公民意识,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创造力,使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德育融合在小学课程中的具体实施,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一、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道德品质;在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在科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

二、开设德育课程,加强道德教育。

在小学的课程设置中,应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德育课程可以涵盖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如待人接物、守时守信、尊师重道等;也可以涉及到社会问题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内容,如公平正义、环境保护、人权尊重等。

通过德育课程的开设,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系统的道德教育,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规范。

三、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德育融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道德的力量。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帮助他人,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和友善乐善的品质;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等,让他们了解历史和文化,培养他们的尊重和包容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获得德育的成果。

四、加强家校合作,协同培养学生。

德育融合需要家校共同合作,形成合力。

学校应与家长保持紧密的联系,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品质。

学校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德育活动和讲座,与家长交流学生的德育情况;家长也可以在家庭教育中注重培养孩子的道德修养,与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德育的合力。

小学学科融入德育方案

小学学科融入德育方案

小学学科融入德育方案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育素养已经成为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提高德育工作的水平和效果,我们需要在小学教育中将学科融入德育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和行为惯。

目标本方案旨在帮助学校有效地将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实现以下目标:- 提升学生的德育素质;- 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行为规范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方案内容1. 教师培训- 为教师提供相关德育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德育教育水平;- 培训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的能力和方法。

2. 课程设置- 在各学科的课程中增加相应的德育内容,如社会公德、道德情感、生命教育等;-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德育相关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道德判断和思维能力。

3. 评价体系- 设立德育素质评价指标,并将其纳入学生的考核体系中;- 定期对学生进行德育素质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德育发展情况。

4. 学校文化建设- 倡导学校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营造良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开展以德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对德育的兴趣和参与度。

5. 家校合作-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品德修养;-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支持和指导。

实施方法和时间安排1. 教师培训:每学期组织一次培训,由专业德育教育机构或专家进行指导。

2. 课程设置:在每个学科的教学计划中明确融入德育内容,在每周的学科课堂中进行相关教学活动。

3. 评价体系:每学期进行一次德育素质评价,将评价结果纳入综合评价体系。

4. 学校文化建设:每学年开展多次德育活动,如主题演讲比赛、德育故事分享等。

5. 家校合作:开展定期家长会和家校联谊活动,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

总结通过将学科融入德育方案,我们能够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德育意识和品德修养。

各学科德育融合具体办法

各学科德育融合具体办法

各学科与德育有机结合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德育建设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针对这一要求,我校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加强各类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树立“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实践体验”,注重道德体验,促进德育内化,增强社会实践,培育创新精神;坚持“潜移默化”,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德育内涵,体现育人功能;“全员育人”,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措施及要求(一)、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涵的德育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已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1、教师备课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应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应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内容。

4、德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

5、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社会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

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

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

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一、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学校教育已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而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德育和课程教学的融合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德育与课程教学的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培养,更能够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的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目标是通过课程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获得知识,更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实施方案1. 整合德育资源学校应当整合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融入到各门课程中。

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创设德育课堂学校可以设立德育课堂,专门进行德育教育。

在德育课堂上,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道德问题,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3. 强化师生互动教师应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心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

4.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学校应当建立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德育表现进行全面评价。

通过德育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引导和教育。

四、保障措施1. 加强师资培训学校应当加强师资培训,提升教师的德育教育水平和能力。

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德育素养,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2. 加强家校合作学校应当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德育问题。

家长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只有学校和家长共同合作,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3. 建立激励机制学校应当建立激励机制,对学生的优秀德育表现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通过激励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五、总结学课德育融合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德育融合计划活动方案设计

德育融合计划活动方案设计

德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重要途径。

为了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将德育与教育教学活动深度融合,制定以下德育融合计划活动方案。

二、活动目标1. 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2.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升班级凝聚力;3.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4.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三、活动内容1. 德育课程建设(1)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德育课程,如《道德与法治》、《心理健康教育》等;(2)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实现德育与学科教学相融合;(3)开展主题班会、道德讲堂等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德育实践活动(1)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如环保、敬老、扶贫等;(2)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读书节等;(3)举办各类竞赛活动,如科技创新大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等;(4)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生活、增长见识。

3. 德育评价体系(1)建立德育评价机制,将德育表现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2)设立德育奖学金,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德育活动;(3)开展德育工作评比,表彰优秀德育工作者和优秀学生。

四、活动实施步骤1. 制定德育融合计划,明确活动目标、内容、实施步骤等;2. 组织教师开展德育课程培训,提高教师德育教学水平;3. 开展德育课程教学,将德育内容融入各学科教学;4. 组织学生参与德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道德素养;5. 建立德育评价体系,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

五、预期效果1. 学生道德素养得到提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2. 班级凝聚力增强,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3. 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热爱生活、关爱他人;4.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活动顺利开展;2. 加大经费投入,为德育活动提供物质保障;3. 加强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4. 定期开展活动总结,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

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德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

我们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知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获得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

下面结合班级的德教融合谈一谈。

一、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科教学内容融合情境教学是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教学方法之一,也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创设历史情境,结合第六单元革命先辈的事迹,在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的同时,感受这些人物的思想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当然,教学内容不同,德育的渗透形式也应有相应的区别。

例如在第四单元教学中,使学生了解和感受到祖国的语言文字美、山河壮丽、人民勤劳智慧,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审美情趣等。

二、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学生作业练习融合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培养,不仅限于课堂上和教材中,也可以融合在学生的作业和练习之中。

我在周三下午语文班本兴趣课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时,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段,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感受文学家、思想家和诗人高尚的情怀和忧国忧民的情操,树立远大理想,树立正确观念。

三、思想道德教育与学科课外活动融合学生课外活动不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延伸。

我们利用板报、展板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与培养。

并结合学校“未来校园”活动,认真组织发动,从选拔到作品成型到讲解,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四、思想道德教育要与学生日常生活整合身教胜于言教。

我在课堂管理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还要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学科与德育有机结合实施方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把德育建设融入到中小学教育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

针对这一要求,我校制定本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加强各类学科德育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符合学生特点的教“以学方法,树立“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人为本”,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教育和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实践体验”,注重道德体验,促进德育内化,增强社会实践,培育创新精神;坚持“潜移默化”,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挖掘德育内涵,体现育人功能;“全员育人”,形成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德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主要措施及要求(一)、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要把各门课程蕴涵的德育价值体系教育资源充分开发出来,把各门课程已有的育人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1、教师备课应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育人要求,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

2、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应融会贯通、深入浅出,自然地进行。

在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始终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弓导,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学习方法与习惯,始终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在各门课程教学中应努力体现并不断拓展具有学科特色的育人内容。

4、德育课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实际循序渐进地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法制、国情、生命、心理健康、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基本内容的教育。

5、在发展道德认知的同时,特别要引导学生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中学习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的关系,帮助解决学生学习生活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用道德、真理的力量和魅力启迪、感染学生,增强学生对社会认同,逐步树立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志向。

课堂教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涵的教育资源,把各门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育人目标和内容具体化,并有机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

6、注重各学科渗透的重点。

学科德育的实施课程改革方案是学科德育实施的依据。

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提出了加强德育的指导思想;在总的培养目标中,规定了提高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社会主义事业需要” 的目标,并相应地规定了思想品德素质在小学、初中、高中的分阶段、有层次的目标;设计了显性与隐性结合的“三线一面”的全方位、多渠道的德育课程体系,要求面上各门学科、各个领域都要渗透在贯穿德育工作,落实到各科课程标准和各科教材中去,使显性德育课程外的各科,都作为德育的隐性课程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

四、学科德育渗透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

学科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

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 ;情不可以显出也, 故借物以寓情” 。

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 ,用爱心 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 ,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

如一次教学中,我发现一个学生 在搞小动作,暗示多次未改,我将他叫上讲台,请他在黑板上左手画长方 形,右手画正方形,并且左右手同时进行,学生试多次后表示画不出来。

我问:这说明什么道理 ?学生回答:一心不可二用。

借事明理,没有批评、 训斥,让学生懂得了道理。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 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 、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

对学生、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

防止从一个极 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一种倾向转为另一种倾向。

不能一说重视德育,对 学生错误就以点带面,抓其一点不及其余,上纲上线,深挖思想根源,严 而无格 ;一强调与党中央在政治上、 思想保持一致, 教学中就“报喜不报忧夸夸其谈,华而不实,只讲国家在学科领域的成就,不谈其差距。

这些做 法都不是真正的重视德育。

客观公正评价学生,客观公正评价社会,才能 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因此,我们既要讲古代灿烂文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 “帽子”,或栽一条德育 “尾巴”,殊不知,台匕明,又要讲当前四化建设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既要宣传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 义,又要强调抵制资产阶级思想侵蚀的必要性;既要赞美祖国的名山大川, 又要指出森林、古迹破坏的严重性等。

让学生既为之鼓舞,又为之忧心, 进而为国家、民族的繁荣、富强而奋斗。

4、注意“四点” ,增强效果。

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 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

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

总之,要民 - 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 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 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

五、结合教学过程,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各学科应根据本学科和学生的特点,找准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学科德育渗透。

思想品德课 进行以“五爱”为中心的社会公德教育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包括热爱祖国、尊敬师长、热爱集体团结友爱、遵纪守 法、努力学习、礼貌待人、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爱护公物、诚实正直、 同情宽容、认真负责坚毅勇敢、惜时守信、知耻自爱、热爱科学等内容, 使学生具有辨别是非能力和健康心理并形成基本的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 社会主义理想和社会责任,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 爱集体的思想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健康向上的 良好心理品质,做好环境教育和时事、法制教育。

语文 根据语言思维密切联系、文道统一的原则,选择文质兼美的文章,使学生在学习语言和文章过程中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结合文章主题思想和形象感染,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良好道德、心理教 育;在指导课外阅读和作文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和审美情操。

每册语文都 文质兼美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思想政治、道德、伦理、历史、生 活的百科全书,给学生以多角度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印象深刻的影响。

英语 通过反复地进行学习英语的目的性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 主义教育;在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语言训练中,渗透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国际主义以及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规范教育。

要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爱成就,又要让学生看到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既要讲改革开放的意一点,国主义、社会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及法制、纪律、安全、心理品质和理想、情操内容的教育。

数学通过数与形、常量与变量、静止与运动、直线与曲线、有限与无限等等进行辩证关系教育;从实际问题引出数学知识,进行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认识论教育。

用有力的数据、百比分说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用我国数学发展史料介绍祖国数学科学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成就,弘扬历代着名数学家的优秀品格,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科学精神教育。

强调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音乐教学与思想情感教育的紧密联系,从音乐认知、操作、情意三方面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爱祖国音乐文化、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教育。

通过编选教材《国歌》、《我爱背景天安门》、《国旗国旗我爱你》等儿童歌曲,进行高尚情操,活泼开朗、爱美弃恶的品德情操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于歌曲的演唱、评述、音乐家的介绍等教学活动之中。

美术通过绘画、欣赏、创作等培养学生爱美、追求美的思想感情,逐步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从爱自然美到爱家乡美、祖国美,为祖国悠久灿烂的绘画文化而自豪。

通过古今中外优秀美术家生平作品的介绍,用他们的创作态度、追求真理、向往光 明、严谨认真、辛勤劳动的精神,启发、教育学生,并在实际的绘画练习 中引导学生向他们学习。

劳动技术“劳动技术”在德育方面担负着劳动教育的任务,其突出的特点除劳动技术的学习,主要是结合劳动操作进行教育训练。

中的德育渗透,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如爱惜粮食,爱 惜学习、生活用品,节约水电,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劳动,自己的事强了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纪律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等 教育。

计算机 通过世界和我国计算机的发展,激发学生开拓进取精神,在教学中选用具有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的文章段落;通过计算机的操作训 练,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作风,遵纪守法(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法) 团结协作等品德行为。

培养学生形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教育。

新民市城区第四小学2012年9月 “生活与 劳动” 情自己做,学会家务劳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等等。

“劳动技术”课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