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路桥)课程标准

合集下载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数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描述,进而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且进行广泛应用的科学。

数学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息。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明的进步,特别是二十世纪中叶以来,数学自身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与计算机的结合愈来愈紧密,使得数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数学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并对现代社会中大量繁杂的信息作出最优的判断和选择,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而简捷的手段。

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

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高等数学是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

它将为今后学习工程数学、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为适应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公司企业输送相应层次的技术人才,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第二部分课程基本任务一、优化课程结构,适应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

因此,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突出“应用”的主旨,从而与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国际化趋势相适应,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衔接。

二、以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它为其它学科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从而数学的基础性地位无可替代,更不能偏废。

6.《高等数学》(高技能型)课程标准

6.《高等数学》(高技能型)课程标准

项目/章 序号

知识点
课程内容 目标要求
授课形式
1.函数及其性质
第一章
1
函数
2.初等函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经济函数及举例
能在理解函数、初等函数及其性质 的基础上
讲练结合
1.极限的概念
第二章 2.无穷小量、大量
2
极限与连 3.极限运算
续 4.两个重要极限
5.函数连续性
理解极限与连续等相关概念,掌握 极限的简单运算,初步渗透极限思 想,初步具备运用于实际问题分析 的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 适用类别
0120004 各专业 高技能型
课程类别 公共必修课
学分
3
理论学时
52
总学时
52
实验/实践学时
考核形式 考试 执笔人 胡永才 审核人 罗萍
二、课程性质
《高等数学》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各专业高技能型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课程主要讲授极限与 连续、导数与微分、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等内容,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提高学生的微积分运算能力和利用微积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用微积分思想,初步养成 用微积分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素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良 好的数学基础。
讲练结合
1.导数概念
2.导数的运算
第三章 导
3
3.微分的概念
数与微分 4.微分的计算
理解导数与微分的相关概念,掌握 其相关运算,初步建立微积分思想, 讲练结合 具备初步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隐函数求导
1.罗必塔法则
第四章 2.单调性与极值

4《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80学时

4《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80学时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萝岗校区广州市天河金领技工学校《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名称高等数学二、课程性质、学分、课时数学是反映客观世界的科学,是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描述,进而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且进行广泛应用的科学。

数学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是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信息。

高等数学是高职高专院校中各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后继专业课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影响到学生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

它具有综合性高、逻辑性强和应用性广等特点,对于理解专业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本课程80学时。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教学内容考虑技工学校理论课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加强应用。

1.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运算能力为目的,强化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以解决学生日常接触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讲解数学概念和理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数学学校的难度3.以现实问题的解决为落脚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在不影响数学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适当删减了部分理论的繁杂证明过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课程教学目标学生学完本课程之后能够:1.使学生掌握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为学习各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工具;2.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简单的实际应用能力3.培养学生用数学原理和方法消化、吸收专业知识的能力。

4.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将辩证法寓于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六、课程考核办法本课程为学期考查课,采用百分制形式计分。

该课程考核内容与所占比重如下表:七、课程建议(1)教学建议: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从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征,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保持,学习信心的坚持与增强,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包括思维参与和行为参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要根据不同的数学知识内容,结合实际地充分利用各种教学媒体,进行多种教学方法探索和试验。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高等数学”教学大纲“高等数学”是我院的一门公共必修课。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获得一元函数微积分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运算技能,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和进一步扩大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熟练的计算能力、应用能力。

并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应该具有三角知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及初等代数基本知识。

第一部分函数与极限1.基本内容函数的概念,函数的简单性质,反函数,函数的四则运算与复合运算,基本初等函数,初等函数。

数列极限的概念、数列极限的性质,函数极限(左右极限及其与极限的关系),函数极限的定理(唯一性定理、四则运算定理),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定义、关系、性质、比较),两个重要的极限:1lim(1)xxex→∞+=,sinlim1xxx→=函数连续的概念,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定理及介值定理。

2.基本要求1)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掌握求函数的定义域、表达式和函数值的方法,会求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和函数值,并会作出简单分段函数的的图象。

2)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有界性。

3)了解函数与其反函数之间的关系(定义域、值域、图象),并会求单调函数的反函数。

4)理解和掌握函数的四则运算和复合运算,熟练掌握复合函数的复合过程。

5)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简单性质及其图象。

6)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7)会建立简单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

8)了解极限的概念。

9)了解极限的有关性质,熟练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

10)理解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的概念,掌握无穷小量的性质、无穷小量与无穷大量之间的互为倒数的关系,会进行无穷小量阶的比较,会运用等价无穷小量求极限11)熟练掌握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12)掌握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3.重点与难点函数的概念及性质,初等函数。

对分段函数的理解,对分段点左右两侧变化的认识。

高数课程标准

高数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课程分类:公共基础课建议学时:72--144(学时)学分:4.5学分适应对象:理工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建设团队:数学教研室;一、总论1.课程性质《高等数学》课程是高职高专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是在各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基础上,根据“必须、够用”原则及各专业对各种数学理论、知识、方法以及数学素养需求的基础上设置的。

2.课程价值和功能本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和提升各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和终身学习所必须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必须、够用的数理理论、知识、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科学理论理解能力、解决相关专业问题能力和继续深造的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等。

本课程在各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居于基础服务性的地位,主要为后续的各专业课程教学提供必要的准备,其所服务的专业、课程如下图所示:二、课程目标(一)总目标1.让学生掌握微积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各专业的后继课程学习提供必要的工具;2.让学生初步掌握函数思想、极限思想、微分思想和定积分思想等数学思想;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分目标1.数学知识:函数、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常微分方程初步、空间解析几何、无穷级数等;2.应用能力:极限应用、导数与微分应用、积分应用;3.综合素质:数学建模初步;三、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及建议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72---144,每周4课时,具体教学内容、学习要求安排如下:❖极限与连续:熟练灵活应用极限的运算方法求函数极限。

❖一元函数微分学: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复合函数的求导法,隐函数和参数式所确定的函数的导数,拉格朗日定理及其应用,洛必达法则,函数的极值概念,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函数图形的凹凸与拐点和求极值的方法及函数图形的描绘。

❖一元函数积分学:不定积分的概念、积分基本公式性质、法则,不定积分、定积分的直接积分法、换元法和分步积分法,变上限函数的求导及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课程名称】高等数学【总学时数】50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各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的职业公共课程、工具课程,其思想和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科学技术、社会经济等领域,对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提高和职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等数学》教学内容具有综合性高、逻辑性强和应用性广等特点,对于理解专业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理念《高等数学》着眼于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着眼于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确立以”应用为目的,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贴近专业,为专业课服务。

《高等数学》实行模块化教学,不同专业根据专业需要选则不同教学内容,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高等数学》努力满足学生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诸多方面均有大的发展。

(三)设计思路在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从基础理论到实际应用,从实际问题到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上,与专业相对应,以模块为单位,重组知识结构;在教学手段上,将传统的数学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结合使用,通过多媒体,将抽象的概念、定理和公式、内蕴的数学思想等生动地表现出来;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启发式教学、问题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方法,把学生思维活动引导到实际问题中,把重点放在引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上。

本着知识应用的目的,对高等数学课程经典内容进行整体优化组合、加工与创新,突出数学理念与专业课实际的结合;在考核方面,采取闭卷理论考试和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法,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总目标是要通过对高等数学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工作及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兴趣;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生活、事业的全面充分的发展;使学生既具有独立思考又具有团体协作精神,在科学工作事业中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攻克难题;使学生能敏感地把握现实社会经济的脉搏,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发展,做时代的主人.本课程的总目标进一步阐释为:(一)知识与技能方面1.了解极限的思想理论,掌握函数微分的基本知识与基本运算。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教育部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教育部高等数学课程是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课程标准由教育部制定,旨在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一份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简要介绍:1. 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的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程目标:高等数学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公式;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课程内容:高等数学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极限理论、微积分学、空间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常微分方程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内容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课程实施:高等数学课程的实施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具体措施包括: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开展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5. 课程评价:高等数学课程的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

具体评价方式包括: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

评价内容应涵盖知识掌握、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等多个方面。

总之,高等数学课程标准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评价,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方法,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水平。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高等数学》是许多学科的基础课程,特别是在数学、物理、工程学、经济学等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门课程不仅提供了这些学科所需的基本数学工具,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以下是对《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详细描述。

一、课程目标《高等数学》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理解数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理解并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包括但不限于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数据分析、建模、优化和概率决策等。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包括对问题的表述、分解、推导和总结等。

4.通过团队协作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批判性思维。

二、课程内容《高等数学》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微积分:包括极限、导数、微分、不定积分、定积分和微分方程等。

2.线性代数:包括行列式、矩阵、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特征值等。

3.概率论:包括随机变量、概率分布、期望、方差、协方差和相关系数等。

4.数理统计:包括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和方差分析等。

三、课程安排《高等数学》课程应按照以下时间表进行安排:1.第一学期:微积分(1-16周),每周4小时,共64课时;2.第二学期:线性代数(17-32周),每周4小时,共64课时;3.第三学期:概率论(33-48周),每周4小时,共64课时;4.第四学期:数理统计(49-64周),每周4小时,共64课时。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应注重实践性和互动性。

具体方法包括:1.课堂讲解:由教师主导,详细讲解课程内容,突出重点和难点。

2.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数学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原理的应用。

3.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作业和阅读指定参考书籍,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定位《高等数学》是我院工科各专业的一门职业能力必修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增强学生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处理和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学习后继专业课程及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了解函数、极限和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微分方程、矩阵与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掌握函数极限、微分、积分、微分方程、解线性方程组的基本运算方法。

熟练掌握一般函数的导数、积分的计算、一般线性方程组和简单微分方程的解法,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教给学生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等内容,达到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为后继专业课程和终身学习打下扎实基础的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微积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函数的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积分学、微分方程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极限、微分、积分的运算法则,能够熟练计算一般函数的极限、微分、积分及解微分方程;掌握行列式和矩阵的基本计算以及解线性方程组的方法。

2、技能目标(1)通过对极限概念的学习,使学生建立无限的思想观,并使学生理解“分割求和取极限”的思想方法。

(2)通过对微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理解最值方面的问题,并能运用最值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应用问题。

(3)通过对积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定积分知识求简单平面图形的面积。

(4)通过对微分方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解简单的微分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

(5)通过线性代数的学习,使学生会用矩阵的初等行变换求逆矩阵和解一般线性方程组。

(6)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将数学思想扩展应用到其它领域的能力。

3、态度目标(1)通过对高等数学的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

最新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最新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码:课程学时:72学时适应专业:会计、计算机、工程造价、经济管理等专业(二)课程定位关键词:课程专业背景、课程地位、课程作用、职业岗位能力本课程是我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

它是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它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必须以“必需、够用” 为原则,服务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必须以突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主线,服务于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的能力为重点,服务于能力培养。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1.课程设计的理念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级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力目标是能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学院示范校建设中示范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服从市场。

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应承担两方面的责任。

一是满足高等教育的必需,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地位,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基础,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企业技术的更新的需要而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满足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后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最新《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最新《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高等数学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课程编码:课程学时:72学时适应专业:会计、计算机、工程造价、经济管理等专业(二)课程定位关键词:课程专业背景、课程地位、课程作用、职业岗位能力本课程是我院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理论课。

它是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它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

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必须以“必需、够用”为原则,服务于不同专业的实际需要;必须以突出数学文化的育人功能为主线,服务于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创新的能力为重点,服务于能力培养。

(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置依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内容选择标准、项目设计思路、学习程度用语说明、课程学时和学分1.课程设计的理念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或操作型的高级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能力目标是能解决职业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具有自我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相当部分学生还应当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而学院示范校建设中示范性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是专业是高职院校的核心,专业服从市场。

而数学课程在高职教学中应承担两方面的责任。

一是满足高等教育的必需,体现数学的基础性地位,使学生通过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较坚实的数学基础,为适应形势的变化和企业技术的更新的需要而具有较强的自我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满足专业的需要,为专业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后继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扫清障碍、做好铺垫,配合专业课程的教学,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高等数学作为大学本科课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提高高等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水平,我国制定了《高等数学》课程标准,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和实施方法,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一、课程标准的背景和意义《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是为了适应大学本科教育改革的需要,提高高等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高等数学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的制定能够统一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规范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系统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二、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1. 教学目标《高等数学》课程标准明确了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深厚的数学基础、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定理和方法;2)培养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的能力;3)培养数学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4)为学习相关专业课程和从事科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2. 教学内容《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了教学内容的框架,包括微积分、数学分析、线性代数和概率论等主要内容。

其中微积分是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包括极限与连续、导数与微分、积分与积分应用等。

数学分析是微积分的延伸和拓展,包括级数、函数序列、多元函数极限与连续等。

线性代数是由n个变量的线性方程组引入的,包括向量空间、线性变换和特征值等。

概率论是高等数学的应用领域之一,包括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理统计等。

3. 教学方法《高等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多样化。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践和研究等不同的教学方法。

其中,数学建模和问题求解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方式。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1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1

精品文档《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0610005课程名称:高等数学学时:64学时(含实践性教学)适用专业: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各专业一、课程描述(一)课程性质《高等数学》是高职工科类、文科类、医技类部分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服务于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有力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微积分的背景思想,较系统地掌握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必需的基本理论和常用的运算技能,了解基本的数学建模方法。

为学生学习后继课程、专业课程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本课程目标分为:知识教学目标(极限与连续、一元函数微分学、一元函数积分学、专业应用方面的基础知识、数学建模的初步知识、数学软件知识);能力培养目标(逻辑推理能力、基本运算能力、自学能力、数学建模的初步能力、数学软件运用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培养目标(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坚强的意志品格、严谨思维、求实的作风、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重点:使学生掌握一元函数积分这部分教学内容的基本概念、基本定理、基本结论,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体会数学理性逻辑之美,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难点:如何让学生转变观念,正确认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让绝大部分同学对该课程感兴趣,从而发挥《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基础与服务作用就成了我们的教学难点。

(四)与其他课程的关系高等数学将为今后学习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为这些课程的提供必需的数学概念、理论、方法、运算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

基于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为适应迅猛的社会经济发展,为公司企业输送相应层次的技术人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基本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和素质。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平台必修课;课程编号:课程学时:180学时;其中讲授170学时,实验10学时。

开设学期:第1、2学期;一.教学对象本标准适用工科技术类各专业,一年级,本科层次学员。

二.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地位《高等数学》是理工类非数学专业本科学员必修的一门核心公共基础理论课,是我校基础课程中惟一的一门国家精品课程。

该课程以变量为研究对象、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抽象性和应用性。

它是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所需数学素质的基本课程,是培养学员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

学习该课程将为今后学习工程数学、专业基础课以及相关的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数学基础,它直接影响到学员的再学习能力乃至将来的科技创新工作。

(二)课程基本理念《高等数学》教学中应适应新时期军事技术人才的培养模式,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以能力培养为切入点,充分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应用性和发展性。

以学员为主体,充分发挥学员的学习能动性。

加强与物理、电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模型和数学实验教学的有机联系,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构建课程新的评价体系,考察学员应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应充分遵循“学有所用”、“学有所需”的原则,坚持与军队信息化建设、高科技武器装备的科学使用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与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相适应,与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国际化趋势相适应,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衔接。

(三)课程设计思路以本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材施教。

充分调动一切可行的方法手段,激发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员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理论知识、运用技能、思想和方法。

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基础教学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大力开发并向学员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员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员的学习方式,把学员的学习过程融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学习活动中。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高等数学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它涉及到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多个领域,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使学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的解决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函数、极限、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等。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高等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培养数学素养和数学精神,提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1.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函数、极限、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统计、数理逻辑、数学建模等基本内容。

2. 要求:学生应该熟练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同时,学生还应该注重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验教学等。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教学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同时,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

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等,占总评成绩的30%;期末考试采用闭卷形式,主要考察学生对高等数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占总评成绩的70%。

同时,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创新和实践,我们将根据学生在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的表现给予额外的加分。

六、教材与参考书本课程推荐使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教材,同时推荐以下参考书:1.《高等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数学建模》,清华大学出版社;3.《线性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4.《概率统计》,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经典实用模板)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经典实用模板)

《高等数学》课程标准一、课程简介高等数学课程是我校通识教育中心数学教研室承担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总学时54,开设时间是大专一年级第一学期。

数学强则国强,数学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经济管理等诸多领域都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

数学强则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强,它不仅是学生学习专业课必备的工具,而且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一个人的人生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逻辑推理方法、处理问题的技巧,让学生不仅获得必需的微积分知识,更学会应用数学的方法综合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支撑计算机类专业相关课程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本保障,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该课程凸显基础性地位与工具性作用,强化数学课程与计算机专业的融合,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育做事情精益求精、考虑问题缜密、条理清晰的优秀品质.三、课程设计思路高等数学课程要与专业深度融合,依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课程育人优势,通过学习使学生获得专业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运算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去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认识和兴趣,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数学精神,课程设计思路如下:(1)加强数学素养的培育(2)依托专业,设计教学内容(3)信息化进课堂,改革数学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4)重视过程考核,改革高等数学课程评价体系四、课程教学目标通过对本课程中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运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和辩证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学生的数学素养及应用与实践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提供坚实的知识和能力基础,从而实现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用用数学软件求解 微分方程
课时小计
六 无穷
1.描述无穷级数、无穷级数的收敛与发散、无穷 能够描述无穷级数的
级数的和等概念与性质。
概念及性质
2
4
2 实验
2 10 2
级数 及其 应用 ※
2 说明判断正项级数、交错级数的收敛性的方法 能判断正项级数、交
以及判断任意项级数绝对收敛与条件收敛的方 错级数和任意项级数
题驱动法”、“讨论法”、“对比法”、“直观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等。 (1)用“案例教学法”引入数学概念; (2)用“问题驱动法”展开教学内容; (3)用“讨论法”展开习题课、实验课内容; (4)用“对比法”引入新的数学概念与运算法则、运算方法; (5)用“直观教学法”处理抽象的数学概念、结论。
四、教学评价
会利用数学知识解决 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10 其中 实验4Fra bibliotek总课时数
120
三、教学方法
1.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专业案例教学,以提高学 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课程教学的关键是“理论与实践教学一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 分组讨论、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学-练-用” 的过程中,会运用所数学学知识分析解决与数学相关的工程问题。
2
量的分布及其数字特征。
课时小计
8
1.描述总体、样本、统计量的基本概念;介绍几 会计算常用的统计量 2
种常用的统计量。
2.描述点估计、区间估计的概念;解释正态总体 会计算正态总体的置
4
置信区间的计算方法。
信区间
数理 3.描述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解释正态总体的检 够利用 u 检验法、 2
验法 统计
检验法、t 检验法做参 2
3.描述函数的原函数、不定积分的概念及其性 能够描述原函数、不
质;介绍不定积分的基本积分公式和基本法则。 定积分的概念,能够 2
复述不定积分的基本
积分公式和法则。
4.解释用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求不定积分的 会用换元积分法、分
方法和步骤。
部积分法求函数的不 6
定积分。
5. 解释用牛顿—莱布尼兹公式求定积分的原理 会利用牛顿—莱布尼
二、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 号 单元
知识内容和要求
技能内容和要求
参考 课时
绪 通过工程中的实例说明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并

2
论 简要说明数学知识在工程专业中的重要性。
1.描述一元函数和多元函数的概念、一元函数和 能够描述极限的概念
多元函数极限的定义及性质、无穷小量的定义及 及其性质
极限 性质、无穷大量的定义以及与无穷小量之间的关
常 微 程、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和二阶常系数线 分方程、一阶线性微
分 方 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五 程及
其应 3.说明应用微分方程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的

方法和步骤。
分方程、可降阶的二 阶微分方程和二阶常 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会利用微分方程解决 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4.介绍应用数学软件求解微分方程方法。
3.将一元函数与多元函数微分学、积分学的内容整合在一起,既说明了两者之间的
联系,也进一步强化了概念,同时也节约了课时数。 4.教学中注意讲清概念与结论,淡化运算技巧训练,增加数学软件包的使用,使学
生能以计算机为工具,利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计算。 5.线性代数部分,省略了行列式的内容。由高斯消元法引入矩阵、矩阵的秩(最简
7.教学内容和要求中的课时数仅供各院校参考,在具体教学中各院校可根据学生的 学习程度和总体教学安排酌情增减。
8.本教学标准依据 2010 年 6 月 15 日在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举行的全国路桥工程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数学课改研讨会的精神制定。
九 及其
间估计。 4. 介绍建立回归直线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 3.会求回归直线方
应用 进行显著性检验。
程,能够能进行显著 2
性检验。
5.说明应用数理统计知识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
2 题的方法和步骤。
课时小计
12
数学 十 实验

1.介绍将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的 基本方法; 2.说明利用数学软件求解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 骤。
数)导数以及高阶导数的方法和步骤。
3.说明导数在求极限中的应用(罗比达法则)和 会利用罗比达法则法
在几何中的应用(利用函数特性作图),说明偏 则求函数极限;会利
导数在求多元函数的极值、最值和最小二乘法中 用导数分析函数的特
微 分 的应用,说明导数在偏导数在工程中的应用(曲 性并据此作出函数图
率和其它应用)。 学及 三 其应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根据高职学生培养目标,采用过程性评价、目 标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2.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 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本课程的总评成绩=30%平时测评成绩+40%基础测评成绩+30%应用能力测评成绩。 (1)30%平时测评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纪律、上课出勤、 回答问题、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平时测试等; (2)40%基础测评是对学生基本能力的测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的掌握 和理解,对基本运算公式、运算法则、运算性质、基本定理的运用和理解考核学生数学 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这部分考核采用期末闭卷考试形式; (3)30%应用能力测评主要考核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部分是 实行开放式考核,采用大作业或小论文的形式,为防止抄袭,教师可让学生对大作业或 论文进行答辩,再做最后的成绩评定。
形;会利用拉格朗日 8
乘数法求实际问题中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会利用导数的知识解
决工程专业中实际问
题。
4.描述一元函数微分、多元函数全微分的定义, 会求一元函数的微分 解释元函数微分和多元函数全微分的计算方法 和多元函数全微分。 2 及步骤;说明微分的应用。
5.介绍应用数学软件计算一元函数导数、微分以 会利用数学软件计算
随机事件概率的定义与性质;解释用概率的古典
2 概率 定义、乘法公式、事件的独立性计算概率的方法 八

和步骤。
2.描述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概念,解释用随机变 会利用随机变量的分
4
量的分布计算事件的概率的方法。
布计算事件的概率;
3.描述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解释随机变 会求随机变量的均
量均值、方差的计算方法,介绍几种常用随机变 值、方差
根据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通过《工程实用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 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达到以下目标:
(1)描述数学基本概念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 (2)具备后续课程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的运算能力; (3)具有初步运用数学软件求解数学问题的能力; (4)初步掌握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具备初步数学建模技巧,能运用数学知识和 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6)初步形成以“数学方式”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素养。
2
二 与连 系。

2.解释用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和 会求一元函数和多元
等价无穷小量的替换原理求极限的方法。
函数的极限
4
3.描述一元函数和二元函数的连续的定义及闭 区间(闭区域)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4.介绍应用数学软件计算函数极限的方法与步 骤。
会判断一元函数和二 2
元函数的连续性
会利用数学软件计算 实验
法。
数展为幂级数
课时小计
3
3
2 实验
2 12
线性 方程 七 组及 其应 用※
1.说明利用高斯消元法求解一般线性方程组的 会利用高斯消元法求
方法和步骤;描述矩阵、矩阵的秩和矩阵的初等 解一般线性方程组,
变换概念。
能够描述矩阵、矩阵
的秩和矩阵的初等变
换概念。
2.说明利用矩阵讨论一般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 的方法和步骤。
与步骤;描述无限区间、无界函数广义积分的概 兹公式求定积分和广 2
念,解释计算广义积分的方法和步骤※。
义积分。
6.解释元素法的基本思想,说明定积分在几何、 会用元素法解决几何
4
物理和工程中的应用。
物理和工程中的问题
7.解释利用直角坐标系和极坐标系计算二重积 会在直角坐标和极坐
分的方法和步骤※。
4 标系下计算二重积分
五、教学条件
1.《实用工程数学》实验室:为数学实验提供必需的场所和教学、实习工具。 2.《实用工程数学》课程网站:为学生提供试题库、学习指导等学习资源。
六、相关说明
1.一元函数微分学与概率论初步这些内容在中学已做过介绍,建议在教学安排上只 做简单的复习、归纳和总结。
2.在以“应用为主、够用为度、学有所用、用有所学”的定位原则下,我们打破了 传统高等数学的课程界限和内容体系,省略了向量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内容,依据一元 函数微积分学的概念直接给出二元函数微积分学的概念。
一、课程性质与目标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道桥工程专业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一门重要的工具课。其目标是培养 学生在具备了数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工程专业课程的要求, 利用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将工程专业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数学 知识和数学软件求解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学习方法,为学生后 续课程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课程目标
行矩阵非零行的行数)以及矩阵的初等变换等概念,简单介绍矩阵的运算(只介绍矩阵 的加减、数乘矩阵、矩阵与矩阵相乘,不讲逆矩阵),最后用矩阵讨论一般线性方程组 解的结构。
6.教学内容和要求中带※号的部分为选学内容,课时总计 36 课时;其余部分为必修 内容,课时总计 84 课时,各院校可根据教学课时总数自行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