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方程方框图与传递函数
合集下载
线性控制系统工程主要内容
递函数
2.阶跃响应
欠阻尼的,也就是说 1 ,阻尼自然频率 d 可定义为
d n 1 2
过阻尼( 1 )情况下
(4.29)
d n 2 1
图 4.16
二阶阶跃响应
图 4.16 所示为在 n 1 rad / s 的特定情况下,阻尼比 取不同值时的阶跃响应。现在,关键是要了解 1 时 的响应,此图形表明: (1)系统以频率 d 振荡; (2)响应以指数 n 衰减; (3)超调量取决于 值。
图 6.5 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图 6.6
有干扰的开环速度控制系统
闭环系统干扰的影响 Km K v R/ N m d d R( Js c) K m K v R( Js c) K m K v
(6.17) (6.18)
( m )CL lim
s 0
R N 1 R( Js c) K m K v Nc NK m K v R
(5.29)
t Tp
处,代入式(5.29)得峰值为
(5.30)
c(Tp ) 1
因此百分超调量为
1 1
2
e
n Tp
sin 1 e
1 2
(5.31)
PO 100e
1 2
(5.32)
第 6 单元 二阶系统:干扰抑制和速度反馈
除了能够改进开环系统的动态响应之外, 利用反馈控制的另一个优点是使系统在受到称为干扰的不期望 输入时响应较小。系统忽略不期望输入的能力常常被称为它的干扰抑制能力。 如果一个多输入的系统是线性的(由常系数的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那么输出可通过依次把其中一个 除外的所有输入设为零,并算出这个剩下的非零输入作用下的输出来得到。 于是系统的总输出为各输出的总 和。
2.阶跃响应
欠阻尼的,也就是说 1 ,阻尼自然频率 d 可定义为
d n 1 2
过阻尼( 1 )情况下
(4.29)
d n 2 1
图 4.16
二阶阶跃响应
图 4.16 所示为在 n 1 rad / s 的特定情况下,阻尼比 取不同值时的阶跃响应。现在,关键是要了解 1 时 的响应,此图形表明: (1)系统以频率 d 振荡; (2)响应以指数 n 衰减; (3)超调量取决于 值。
图 6.5 电机转速控制系统
图 6.6
有干扰的开环速度控制系统
闭环系统干扰的影响 Km K v R/ N m d d R( Js c) K m K v R( Js c) K m K v
(6.17) (6.18)
( m )CL lim
s 0
R N 1 R( Js c) K m K v Nc NK m K v R
(5.29)
t Tp
处,代入式(5.29)得峰值为
(5.30)
c(Tp ) 1
因此百分超调量为
1 1
2
e
n Tp
sin 1 e
1 2
(5.31)
PO 100e
1 2
(5.32)
第 6 单元 二阶系统:干扰抑制和速度反馈
除了能够改进开环系统的动态响应之外, 利用反馈控制的另一个优点是使系统在受到称为干扰的不期望 输入时响应较小。系统忽略不期望输入的能力常常被称为它的干扰抑制能力。 如果一个多输入的系统是线性的(由常系数的线性微分方程来描述) ,那么输出可通过依次把其中一个 除外的所有输入设为零,并算出这个剩下的非零输入作用下的输出来得到。 于是系统的总输出为各输出的总 和。
第2章(4)传递函数方块图及其化简
G(s) 1 G(s)H (s)
G(s) 1 Gk (s)
B(s)
H(s)
前向通道传递函数、
反馈通道传递函数、
开环传递函数、
正反馈、负反馈;
2.方框图的变换与化简:(1)串、并联的化简; (2)分支点跨过环节的移动规则; (3)相加点的拆并及跨过环节的移动规则; (4)反馈与并联交错的化简
Xo(s)
G1(S)
G2(S)
Xi(s) G1(S) G2(S)
Xo(s)
G(s)
X X
o(s) i(s)
X o(s) X (s)
X (s) Xi(s)
G2
(
s)G1(
s
)
n
G(s) Gi (s) i 1
负载效应问题
i1 R1 i2 R2
G1(s)
1 R1C1s
1
G2 (s)
Xo(s)
C
略
H1
jik 04
16
X (s) 0 求 Xo(s) 。令
Xi2(s)
i1
Xi 1(s)
H3
+
-
-
G1 B +
G2
,
Xi
2(
Xi1(s)处的相加点取消,
H1 变成(-H1)。原图改画成:
s)
Xi 2(s) +
G3
Xo(s)
+
+
-A +
+
-
G3 Xo(s) A +
H2
C
H2
G2
+
-
B G1
复习:
1.微分方程的拉氏算子解法; 2.系统的响应就是微分方程的解 总响应x(t) =零输入响应xZ(t)+零状态响应xs(t)
第二章传递函数案例
解:
系统的结构图为
3. 结构图化简 (结构图的等效变换)
化简目的:
将结构图化简为一个方块,即传递函数。
化简原则:
保证化简前后的代数等价关系不变
等效变换法则
环节串联
环节并联
反馈回路化简
负反馈
正反馈
相加点移动
分支点移动
前移
后移
信号的分支点与相加点不可以互换
例:化简结构图,求取传递函数
阶跃响应曲线
七、比例积分环节 (P-I)
定义:环节输出正比于输入信号和它对时间的积分。
微分方程
1 c( t ) K r t Ti
0 r t dt
t
传递函数
1 G( s) K 1 T s i
阶跃响应曲线
八 、延迟环节
四、惯性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不能立即复现输入,而是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复现输入的变化。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dc( t ) T c( t ) Kr ( t ) dt
K G( s) Ts 1
运算放大器
1 1 Rf Rf Cf s Cf s U 2 ( s) U1 ( s ) R1 Rf R1 K Rf Cf s 1 Ts 1
dr ( t ) c( t ) K r ( t ) TD d t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G( s)
c s r s
K 1 TD s
在放大器上加以 RC 网 络 反 馈 , 当 增益K足够大时
U 2 ( s) U1 ( s ) K 1 1 K RCs 1 K RCs 1 RCs 1 K RCs 1 RC 1 s 1 K K RCs 1 s1
2.第二章方框图及简化(new)
多个输入同时作用于线性系统时,分别考虑 每个输入的影响
• 如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
• 只考虑给定输入时:
• 只考虑干扰输入时:
• 如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
• 只考虑给定输入时:
• 只考虑干扰输入时:
• 系统总的输出量
扰动的影响将被抑制!!!
若 G1 ( s )G2 ( s ) H ( s ) >> 1 且 G1 ( s) H ( s ) >> 1 ,则:
X o ( s) ≈ 1 X i ( s) H ( s)
• 上式表明,采用反馈控制的系统,适当选 上式表明,采用反馈控制的系统, 择元部件的结构参数, 择元部件的结构参数,可以增强系统抑制 干扰的能力。 干扰的能力。
• 结论 • 闭环系统具有抑制干扰的能力; • 闭环系统输入、输出的取法不同时,其传 递函数不同,但传递函数的分母不变,而 开环系统则不然。
反馈连接及其等效原则前向通道传递函数反馈回路传递函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前向通道反馈通道开环传递函数都只只是闭环系统部分环节或环节组合的传递函数而闭环传递函数才是系统的传递函数
第二章 系统的数学模型
2.3 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 将组成系统的各个环节用传递函数方框表示,并将相应的变 量按信息流向连接起来,就构成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
• 例2-10
• 一定要注意梅逊公式的两个条件; • 若系统不满足两个条件,可先将其方框图 化成满足使用条件的形式,然后再利用梅 逊公式。
多个输入同时作用于线性系统时,分别考虑 每个输入的影响
• 如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
• 只考虑给定输入时:ຫໍສະໝຸດ • 只考虑干扰输入时:• 如考虑扰动的反馈控制系统:
机械控制工程-传递函数与方框图
d xK dt
X ( s) G(s) Ks ( s)
测速发电机
d u (t ) K dt
• 一阶惯性环节
dxo T xo Kxi , dt
X o ( s) K G( s) X i ( s) Ts 1
特点:输出不能立即跟随输入的变化
F
dx F B Kx dt X (s) 1 G ( s) = F ( s ) Bs+K 1/K = B s 1 K
2 N 1
阻 尼
惯 性
转 矩
J1 c1 m ( J m 2 )m (cm 2 )m N N m J m cm
惯性负载
1 c Js Js c
阻尼负载
• 转矩和转速之间关系
m
1 Js c
m
电机传递函数
1 ur (t ) Ri (t ) i (t ) dt C U c ( s) 1 G ( s) U r ( s ) RCs 1
R-C串联电路与直流电压接 通,电容上电压建立过程
C(t)
1.0 0.95 0.632 0.5
0
T
3T
t
• 振荡环节
d xo dxo T 2 xo Kxi 2 dt dt
R
L
ui(t)
i(t)
C
uc(t)
uR (t ) Ri(t )
di(t ) uL (t ) L dt
1 uC (t ) i (t )dt C
di(t ) 1 ui (t ) Ri(t ) L i(t )dt dt C 1 u0 (t ) i (t )dt C
xo K xi dt
2.2 传递函数
3、典型环节的形式
G (s) K
( s 1) (T s 1)
j 1 j i 1 n i
m
上式中 τi──分子各因子的时间常数 ; Tj──分母各因子的时间常数 ;
K ──时间常数形式传递函数的增益;通常称为传递系数。
五、传递函数的求取
1、解析法
建立微分方程,根据微分方程按定义求取
介绍一种方法:复阻抗法
i
U R
du iC dt
i
1 udt L
U (s) I (s) R
U (s) I (s) Z (s)
I ( s) CsU ( s) U ( s )
1 Cs
1 Cs
I (s)
U (s) Ls
R
Ls
1 , Ls 分别成为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复阻抗 把 R, Cs
传递函数是经典控制理论中最重要的数学模型之 一。利用传递函数,在系统的分析和综合中可解决如 下问题:
不必求解微分方程就可以研究初始条件为零的系统在输 入信号作用下的动态过程。 可以研究系统参数变化或结构变化对系统动态过程的影 响,因而使分析系统的问题大为简化。 可以把对系统性能的要求转化为对系统传递函数的要求, 使综合问题易于实现。
11/17/2013 8:53:46 PM
3
一、定义
零初始条件下,线性定常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 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记为G(s),即:
L[ y (t )] Y ( s ) G( s) L[r (t )] R( s )
意义:
R( s )
G (s )
Y ( s)
Y (s) R(s)G(s)
1 1 Y ( s) G s) R s) ( ( Ts 1 s
第二章-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GB (s)
X o (s) Xi (s)
由图可知
X i (s) E(s) G(s)
B(s)
H (s)
X o (s)
E(s) Xi (s) B(s) Xi (s) Xo(s)H (s) Xo(s) G(s)E(s) G(s)[Xi (s) Xo(s)H (s)]
G(s)Xi (s) G(s)Xo(s)H (s) 由此可得:
GK (s) G(s)H (s) E(s)
无量纲.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GB (s)
X o (s) Xi (s)
注意:我们所指的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反馈回路的
传递函数和开环传递函数都是针对一个闭环系统而
言的。它们都是闭环系统的一部分。系统闭环传递
函数是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看一个传递函数是什
么具体类型,要从定义出发,而不能只看其符号。
8.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等效规则
X1(s)
X1(s) X2(s)
X 2 (s)
X1(s) X2(s)
X1(s)
X 2 (s)
X1(s) X2(s)
X1(s) X2(s)
X 2 (s)
一般应避免分支点和相加点之间的相互移动
三、方框图简化的一般方法 (法1)
1.确定系统的输入量和输出量.若作用在系统上的输 入量或输出量有多个,则必须分别对每一输入量,逐个 进行方框图的简化,以求得各自的传递函数. 2.若方框图中有交叉连接,则利用分支点或相加点的 移动规则,将交叉消除,简化成无交叉的多回路方框图 的形式.(大回路套小回路) 3.对多回路方框图,按照先里后外的顺序依次对各个 回路进行简化. 4.写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Ua (s) 0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2.3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及其简化
分支点引出的信号不仅量纲相同,而且数值也相等。
X(s) X(s) X(s)
2011年9月
第 5 页/53
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Block diagram establishing
2、系统方框图的建立
建立系统方框图的步骤如下:
(1) 建立系统(或元件)的原始微分方程; (2) 对这些原始微分方程进行Laplace变换,并根据各变换 式中的因果关系,绘出相应的方框图; (3) 按照信号在系统中传递、变换的过程,依次将各传递函 数方框图连接起来(同一变量的信号通路连接在一起),系 统输入量置于左端。输出量置于右端,便得到系统的传递 函数方框图。
X(s)
+
Kq
_
Q(s)
P(s) A Y(s)
1/Kc
ms2 cs
(c)
As
2011年9月
第 12 页/53
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例2:如图2.1.2所示电枢控制式直流时机,由第2.1节例2的
推导可知其运动微分方程可列写如下:
练习题: Ldia dt
ia R ed
ua
ed kd
输入:Ua(s), ML(s)
Q(s)
(c)
P(s)
1/Kc
P(s) A Y(s) ms2 cs
(a)
Q(s) As Y(s)
输入:X(s) 输出:Y(2s0) 11年9月 中间变量:P(s) Q(s)
(b)
第 11 页/53
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最后,将上述各传递函数方框图按信号的传递关系连接起 来,便得到下图所示的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方框图。
Ur(s) +
I(s)
Uc(s)
1/R
X(s) X(s) X(s)
2011年9月
第 5 页/53
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Block diagram establishing
2、系统方框图的建立
建立系统方框图的步骤如下:
(1) 建立系统(或元件)的原始微分方程; (2) 对这些原始微分方程进行Laplace变换,并根据各变换 式中的因果关系,绘出相应的方框图; (3) 按照信号在系统中传递、变换的过程,依次将各传递函 数方框图连接起来(同一变量的信号通路连接在一起),系 统输入量置于左端。输出量置于右端,便得到系统的传递 函数方框图。
X(s)
+
Kq
_
Q(s)
P(s) A Y(s)
1/Kc
ms2 cs
(c)
As
2011年9月
第 12 页/53
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例2:如图2.1.2所示电枢控制式直流时机,由第2.1节例2的
推导可知其运动微分方程可列写如下:
练习题: Ldia dt
ia R ed
ua
ed kd
输入:Ua(s), ML(s)
Q(s)
(c)
P(s)
1/Kc
P(s) A Y(s) ms2 cs
(a)
Q(s) As Y(s)
输入:X(s) 输出:Y(2s0) 11年9月 中间变量:P(s) Q(s)
(b)
第 11 页/53
机电汽车工程学院
最后,将上述各传递函数方框图按信号的传递关系连接起 来,便得到下图所示的系统的传递函数的方框图。
Ur(s) +
I(s)
Uc(s)
1/R
233控制系统方框图的化简及传递函数
U 2 ( s)
22
两个相加点互相交换移动
U1 ( s )
A
-
-
1 R1
1 sC1
1 R2C2 s 1
R1C2 s
U 2 ( s)
U1 ( s )
A
-
-
1 R1
1 sC1
1 R2C2 s 1
R1C2 s
U 2 ( s)
23
小回路化简
U1 ( s ) A
-
-
1 R1
1 sC1
1 R2C2 s 1
12
结论
下列闭环传递函数
(s)
F ( s)
(s)
F ( s )
具有相同的特征多项式
13
闭环特征多项式:
1 G1 (s)G2 (s) H (s)
14
G1 (s)G2 (s) (s) 1 G1 (s)G2 (s) H (s)
输出对输入 对 比
G2 (s) F ( s) 1 G1 (s)G2 (s) H (s)
R( s )
+
E ( s )
G1 ( s )
G2 (s)
Y ( s)
35
G3 ( s) G1 ( s)
R( s )
+
E ( s )
G1 ( s )
G2 (s)
Y ( s)
小回路化简
R( s )
G1 ( s) G3 ( s) G1 ( s)
G1 ( s)G2 ( s) 1 G1 ( s)G2 ( s)
1 G2 ( s)G3 ( s) 1 G1 ( s)G2 ( s)
E (s)
E ( s) 1 G2 (s)G3 (s) R(s) 1 G1 (s)G2 (s)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方框图
R1C2s
(R1C1s 1)(R2C2s 1) R1C2s
(R1C1s 1)(R2C2s 1)
解法二:
ui (s)
-
1 I1(s) - 1 u(s)
R1
I (s) C1s
-
1
1 uo (s)
R2 I2(s) C2s
ui (s) 1
R1
ui (s) 1
R1
-
1
-
C1s
1 R1
-
1
-
C1s
1 R1
1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方框图自动控制方框图闭环控制系统方框图串级控制系统方框图前馈控制系统方框图控制系统方框图单回路控制系统方框图过程控制系统的方框图自动调节系统方框图控制方框图
传递函数的表达形式
有理分式形式:G(s)
b0 s m a0 s n
b1s m1 a1s n1
bm1s an1s
bm an
H3
相加点移动 G3 G1
G3 G1
向同无类用移功动
G2
错!
G2
H1
G(s) G1G2 G2G3 1 G1G2 H1
G2
G1 H1
总的结构图如下:
ui (s)
-
1 I1(s) - 1 u(s)
R1
I (s) C1s
-
1
1 uo (s)
R2 I2(s) C2s
ui (s)
-
C2s
1 I1(s) - 1 u(s)
X 2 (s)
X (s) G(s) Y (s)
X 2 (s)
X1(s)
相加点和分支点在一般情况下,不能互换。
X 3 (s)
X (s)
微分环节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变化曲线方框图
出量有关的各项放在方程的左边;
各导数项按降幂排列; 将方程的系数通过元件或系统的参数化成具有
一定物理意义的系数。
例1 设有由电感L,电容C 和电阻R组 成的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出以输出电 压U2为输出变量和以输入电 压U1为输 入变量的运动方程。
R
L
U1 i
U2 C
解:根据基n 霍夫定律有
对数学模型进行近似而得到的。以后各章所讨 论的系统,均指线性化的系统。
一、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
达式;可有多种形式。在经典理论中, 常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差)分方程,结 构图,信号流图等;在现代控制理论中, 采用的是状态空间表达式。结构图,信 号流图,状态图是数学模型的图形表达 形式。
式的次数N大于等于分子多项式的次数
M ,N M 。
传递函数写成
G(S)
k
(S - Z1)(S (S - P1)(S
Z2)......(S P2)......(S
Zm) Pn )
的形式,则 Z1, Z2 , Z3 Zm和
为G(S)的零点和极点。
P1,
P2
,
P3
Pn
不同物理结构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性微分方程的方法,称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 性化。
小偏差线性化:非线性微分方程能进行线性化的一
个基本假设上是变量偏离其预期工作点的偏差甚小, 这种线性化通常称为小偏差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一、定义
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输出
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称为该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
三、传递函数的求法
工程上,通常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来求解
各导数项按降幂排列; 将方程的系数通过元件或系统的参数化成具有
一定物理意义的系数。
例1 设有由电感L,电容C 和电阻R组 成的电路,如图所示. 试求出以输出电 压U2为输出变量和以输入电 压U1为输 入变量的运动方程。
R
L
U1 i
U2 C
解:根据基n 霍夫定律有
对数学模型进行近似而得到的。以后各章所讨 论的系统,均指线性化的系统。
一、数学模型
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动态特性的数学表
达式;可有多种形式。在经典理论中, 常用的数学模型是微(差)分方程,结 构图,信号流图等;在现代控制理论中, 采用的是状态空间表达式。结构图,信 号流图,状态图是数学模型的图形表达 形式。
式的次数N大于等于分子多项式的次数
M ,N M 。
传递函数写成
G(S)
k
(S - Z1)(S (S - P1)(S
Z2)......(S P2)......(S
Zm) Pn )
的形式,则 Z1, Z2 , Z3 Zm和
为G(S)的零点和极点。
P1,
P2
,
P3
Pn
不同物理结构的系统可以有相同的传递函数。
性微分方程的方法,称非线性微分方程的线 性化。
小偏差线性化:非线性微分方程能进行线性化的一
个基本假设上是变量偏离其预期工作点的偏差甚小, 这种线性化通常称为小偏差线性化。
§2-3 传递函数 一、定义
初始条件为零时,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输出
信号的拉氏变换与输入信号的拉氏变换的比, 称为该系统或元件的传递函数。
三、传递函数的求法
工程上,通常采用拉普拉斯变换来求解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第二章-传递函数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典型环节
比例环节 惯性环节 微分环节 积分环节 振荡环节 延时节例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比例环节
1、传递函数函:G(s) K (放大环节)
2、特性:输入输出成正比,无惯性,不失真, 无延迟 X(s) Y(s) K 3、参数:K 4、单位阶跃响应:输出按比值复现输入, 无过渡过程。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4)方框图不唯一。由于研究角度不一样,传递函数 列写出来就不一样,方框图也就不一样。 5) 研究方便。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画出它的方 框图,通过方框图简化,不难求得系统的输入、输出 关系,在此基础上,无论是研究整个系统的性能,还 是评价每一个环节的作用都是很方便的。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n 2
2
p1 p2 n , p1 p2 2n 2 1
n e p t e p t y (t ) 1 ( ) 2 p1 p2 2 1
1 2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p1 p2 ,当 1时, p1 p2
则
n e p t y (t ) 1 2 2 1 p2
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学院
延迟环节
1. 传函
W ( s) e
s
x
y
1
t
1
(t ) 2.单位阶跃响应 y(t ) L1[es 1 s ] 1 3.参数 延迟时间 4.特性:能充分复现输入,只是相差 ,该环节
t
是线性的,他对系统稳定性不利。然而过程控制中,
系统多数都存在延迟环节,常用带延迟环节的一阶
x(t )
1
y(t )
K
t
t
比例环节实例
1)分压器
《控制工程》传递函数
1.系统由单变量非线性函数所描述
df 1 d2 f Dx + Dx 2 f ( x) f ( x0 ) + dx x 2! dx 2 0 x0 1 d3 f + 3! dx 3 D x 3 + LL f ( x0 ) +
y= f (x) y(t):输出 x(t):输入 df Dx dx x 0 df Dx dx x 0
1相加点c前移再相加点交换第二章传递函数2内环简化3内环简化1g1g2h1图2321g1g2h1g2g3h2图2334总传递函数1g1g2h1g2g3h2g1g2g3图2341分支点e前移h2g3h1图230第二章传递函数2内环简化3内环简化g2图236第二章传递函数4总传递函数图238含有多个局部反馈的闭环系统中当满足下面条件时1只有一条前向通道2各局部反馈回路间存在公共的传递函数方块递函数之和每一反馈回路的开环传结论
i
式中:a n…a 0, b m…b 0 均为常系数
x 0 (t)为系统输出量,x i(t)为系统输入量
第二章 传递函数 若输入、输出的初始条件为零,即 (K ) x 0 (0 ) 0 K = 0, 1 ,…, n-1
x i(
K)
(0 ) 0
K = 0, 1 ,…, m-1
a n x(0n)( t ) + a n 1 x(0n 1)( t ) + L + a0 x0( t ) 对微分方程两边取拉氏变换得: bm x(i m)( t ) + bm 1 x( m 1)( t ) + L + b0 xi( t )
( ( an X 0n) (t ) + an1 X 0n 1) (t ) + … + a0 X 0 (t )
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21
一、典型输入信号
1. 阶跃函数:
r(t)
a t 0
a
r(t) 0 t 0
t
单位阶跃函数:
1 t 0 r(t) 1(t) 0 t 0
单位阶跃函数的拉氏变换
R(s) L[1(t)] 1 s
22
2. 速度函数(斜坡函数):
r(t)
at t 0
r(t)
0
t0
at
t
单位速度函数(斜坡函数):
传递函数为: G(s)
1
s
积分环节原理图为:
U2(s) 1/ Cf s 1 1 U1(s) R1 R1C f s Tis
4
空载油缸
流量:
Q
f
(t)
A
dx(t) dt
X (s) 1/ A K Q f (s) s s
小惯性电动机
m(s) Km
Ua(s) s
三、理想微分环节 微分方程为:c(t) dr(t)
4. 调节时间ts:整个过渡过程所经历的时间,有时也叫过渡过 程时间。
30
5. 超调量σ%: 响应过程中,输出量
超出稳态值的最大偏差值, 一般用它与稳态值的比值 的百分数表示,即
% h(t p ) h() 100%
h()
6. 振荡次数N: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在0→ts时间内,穿越稳态 值次数的一半称为振荡次数。
31
7.稳态误差ess:对单位 负反馈系统,当时间t 趋于无穷时,系统单 位阶跃响应的期望值 [即输入量1(t)] 与实际值 (即稳态值)之差,定义为 稳态误差:
ess =1 - h(∞)
当h(∞) =1时,系统的稳态误差为零。
32
注意: σ%
第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sa
1
(s a)n
18
拉普拉斯变换简表
f (t)
9
sin t
10
cost
11
1 (1 eat )
a
12
1 a
(a0
(a0
a)eat
)
13
1 a2
(at
1
e at
)
14
a0t a2
(
a0 a2
t)(eat
1)
F (s)
s2 2
s
s2 2
s s(s a)
s a0 s(s a)
1 s2 (s a)
(1)独立性(可加性):线性系统内各个 激励产生的响应互不影响
xi1(t) xi2(t)
xo1(t) xo2(t)
xi1(t)+xi2(t) xo1(t)+xo2(t)
(2)均匀性(齐次性)
8
线形系统的一般形式
an
dn dtn
y(t) an1
d n1 d t n 1
y(t) ... a1
d dt
dt
s
则
证:
f (0) lim sF (s)
s
由微分定理有:
L( df (t)) sF (s) f (0) dt
两边取极限
lim[ df (t) est dt] lim[sF (s) f (0)]
s 0 dt
s
27
lim[ df (t) est dt] lim[sF (s) f (0)]
0 dt s0
s0
lim est 1
s0
[ df (t) dt] lim[sF (s) f (0)]
控制工程基础4-第2章 (数学模型-2:传递函数)
第三节 传递函数
拉氏变换可以简化线性微分方 程的求解。还可将线性定常微分方 程转换为复数S域内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
一、传递函数的概念
二、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一、 传递函数概念
输入
输入拉氏 变换
设一控制系统 r(t) c(t) 系统 G(S)
R(S)
输出 输出拉氏 变换
C(S)
传递函数的定义:
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系 统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R(s)
G1(s)+G2(s)
C(s)
+ G2(s) C2(s)
n C1(s)=R(s)G1(s) C2(s)=R(s)G2(s) G (s)=Σ Gi (s) n个环节的并联 i=1 C(s)=C1(s)+C2(s) =R(s)G1(s)+R(s)G2(s) C(s) =G (s)+G (s) G(s)= R(s) 1 等效 2
2) 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与外施信号的大小和形式无关。
3) 传递函数为复变量S 的有理分式。
4)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 的,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运 动过程。
二、 基本环节的传递函数
不同的物理系统,其结构差别很 大。但若从系统的数学模型来看,一 般可将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看作 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所组成。研究和掌 握这些典型环节的特性将有助于对系 统性能的了解。
结构图特点
• 结构图是方块图与微分方程(传函)的结合。一方面它直观反映了整 个系统的原理结构(方块图优点),另一方面对系统进行了精确的定 量描述(每个信号线上的信号函数均可确定地计算出来) • 能描述整个系统各元部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零初始条件下的动态性能, 但不能反映非零条件下的动态性能 • 结构图最重要的作用:计算整个系统的传函 • 对同一系统,其结构图具有非唯一性;简化也具有非唯一性。但得到 的系统传函是确定唯一的. • 结构图中方块≠实际元部件,因为方框可代表多个元件的组合,甚至 整个系统
拉氏变换可以简化线性微分方 程的求解。还可将线性定常微分方 程转换为复数S域内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
一、传递函数的概念
二、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
一、 传递函数概念
输入
输入拉氏 变换
设一控制系统 r(t) c(t) 系统 G(S)
R(S)
输出 输出拉氏 变换
C(S)
传递函数的定义:
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拉氏变换与系 统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R(s)
G1(s)+G2(s)
C(s)
+ G2(s) C2(s)
n C1(s)=R(s)G1(s) C2(s)=R(s)G2(s) G (s)=Σ Gi (s) n个环节的并联 i=1 C(s)=C1(s)+C2(s) =R(s)G1(s)+R(s)G2(s) C(s) =G (s)+G (s) G(s)= R(s) 1 等效 2
2) 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和参数, 与外施信号的大小和形式无关。
3) 传递函数为复变量S 的有理分式。
4) 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定义 的,不能反映非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运 动过程。
二、 基本环节的传递函数
不同的物理系统,其结构差别很 大。但若从系统的数学模型来看,一 般可将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看作 由若干个典型环节所组成。研究和掌 握这些典型环节的特性将有助于对系 统性能的了解。
结构图特点
• 结构图是方块图与微分方程(传函)的结合。一方面它直观反映了整 个系统的原理结构(方块图优点),另一方面对系统进行了精确的定 量描述(每个信号线上的信号函数均可确定地计算出来) • 能描述整个系统各元部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零初始条件下的动态性能, 但不能反映非零条件下的动态性能 • 结构图最重要的作用:计算整个系统的传函 • 对同一系统,其结构图具有非唯一性;简化也具有非唯一性。但得到 的系统传函是确定唯一的. • 结构图中方块≠实际元部件,因为方框可代表多个元件的组合,甚至 整个系统
传递函数和系统框图.pptx
第3讲 系统传递函数 和系统框图
控制工程基础
本讲主要内容
1 系统传递函数 2 系统框图(动态结构图) 3 系统框图化简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 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R(s)
Y(s)
G(s)
G(s) Y (s) R(s)
现代控制理论
R(s) G(s)
前移
Y(s)
Q(s)
R(s)
Q(s)
G(s) Y(s)
后移
R(s)
Y(s) G(s)
R(s) G(s)
Q(s)
1/G(s)
Q(s) G(s)
Y(s)
比较点移动
R(s)
G3
R(s)
G1
向同类移动
G3
G1
G2 Y(s)
H1
F(s) G2 G1 G3
1 G1G2H1
G2 G1 H1
Gs
H s
➢ 信号线 变量
➢ 方框
➢ 比较点 加减关系 ➢ 引出点
代数关系:
Y (s) R(s)F(s)
乘积关系 等量关系
控制工程基础
【例4】 绘制双T网络的框图
I1
R1
U1
R2 I2
1
1
Ur
C1s
C2s
Uc
Ur U1
I2 1/ R1 I1
[[UUI11(r(s(1ss))/)CIUU21(C1ss(()ss]U))]s1RC11R1112UIU1I(12cs(()s1s))/ R2 I2
G1
H2 G2
G1G2G3G4
H1
1 G3G4H3 G2G3H2 G1G2G3G4H1
控制工程基础
本讲主要内容
1 系统传递函数 2 系统框图(动态结构图) 3 系统框图化简
控制工程基础
控制系统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线性定常系统在零初始条件下,输出 与输入的拉氏变换之比,称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
R(s)
Y(s)
G(s)
G(s) Y (s) R(s)
现代控制理论
R(s) G(s)
前移
Y(s)
Q(s)
R(s)
Q(s)
G(s) Y(s)
后移
R(s)
Y(s) G(s)
R(s) G(s)
Q(s)
1/G(s)
Q(s) G(s)
Y(s)
比较点移动
R(s)
G3
R(s)
G1
向同类移动
G3
G1
G2 Y(s)
H1
F(s) G2 G1 G3
1 G1G2H1
G2 G1 H1
Gs
H s
➢ 信号线 变量
➢ 方框
➢ 比较点 加减关系 ➢ 引出点
代数关系:
Y (s) R(s)F(s)
乘积关系 等量关系
控制工程基础
【例4】 绘制双T网络的框图
I1
R1
U1
R2 I2
1
1
Ur
C1s
C2s
Uc
Ur U1
I2 1/ R1 I1
[[UUI11(r(s(1ss))/)CIUU21(C1ss(()ss]U))]s1RC11R1112UIU1I(12cs(()s1s))/ R2 I2
G1
H2 G2
G1G2G3G4
H1
1 G3G4H3 G2G3H2 G1G2G3G4H1
自动控制理论第二章传递函数_图文
解:前向通路4条 独立回路3个
§2.6 一般反馈控制系统
传递函数的各种术语 误差传函 扰动传函 一般控制作用
1. 一般控制系统
前向通道传函 闭环系统的开环传函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系统在给定作用下的输出
1、由系统输入到系统输出端的信号通路定义为系统 前向主通路(道)[简称主通路或前向通路]
②方框:表示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传递 关系。
③引出点(测量点):表示信 号引出或测量位置,从同一 点引出的信号完全相同。
④比较点(综合点):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信号,在该点相加、减。注意,比较点 处信号的运算符号必须标明正(+)、负(-), 一般不标者取正号。同时进行运算的信号 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梅逊公式
回路总增益 (闭环传函)
第i条前向通 道余子式
第i个前向 通道增益
特征式
例:三级RC滤波网络如
图所示,求传递函数G(s)。
解: 前向通路1条 独立回路5个
两两不接触回路6个
三三不接触回路 特征式 余子式 传递函数
例:试求取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前向通路3条
独立回路2个
例: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其传递函数
积分器框图
特性:调节系统稳态误差,也称为无差 环节。
电压的传递函数
三、纯微分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响应正比于输入信号的变化率 。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测速发电机
四、惯性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不能立即复现输入,而是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复现输入的变化。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运算放大器
五、振荡环节
定义:在输入作用下,环节输出响应随时间变化的 过渡过程总是在某一稳定值上下出现衰减振荡,而 最终趋于稳定值。
§2.6 一般反馈控制系统
传递函数的各种术语 误差传函 扰动传函 一般控制作用
1. 一般控制系统
前向通道传函 闭环系统的开环传函 系统闭环传递函数 系统在给定作用下的输出
1、由系统输入到系统输出端的信号通路定义为系统 前向主通路(道)[简称主通路或前向通路]
②方框:表示输入、输出信号之间的传递 关系。
③引出点(测量点):表示信 号引出或测量位置,从同一 点引出的信号完全相同。
④比较点(综合点):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信号,在该点相加、减。注意,比较点 处信号的运算符号必须标明正(+)、负(-), 一般不标者取正号。同时进行运算的信号 必须具有相同的量纲。
梅逊公式
回路总增益 (闭环传函)
第i条前向通 道余子式
第i个前向 通道增益
特征式
例:三级RC滤波网络如
图所示,求传递函数G(s)。
解: 前向通路1条 独立回路5个
两两不接触回路6个
三三不接触回路 特征式 余子式 传递函数
例:试求取图示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前向通路3条
独立回路2个
例:系统结构图如图所示,试求其传递函数
积分器框图
特性:调节系统稳态误差,也称为无差 环节。
电压的传递函数
三、纯微分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响应正比于输入信号的变化率 。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测速发电机
四、惯性环节
定义:环节的输出不能立即复现输入,而是经过 一定时间后才能复现输入的变化。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运算放大器
五、振荡环节
定义:在输入作用下,环节输出响应随时间变化的 过渡过程总是在某一稳定值上下出现衰减振荡,而 最终趋于稳定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方程:
(一) 滑阀的流量方程
qL Kq xv Kc pL
qL Kq xv Kc pL
定义负载流量:
q1 q2 qL 2
(二) 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进油腔流量:
V1 dp1 q1 Ap Cip ( p1 p2 ) Cep p1 dt e dt
三、传递函数简化
(一)、无弹性负载:
s FL Xp mV 2 m K B pVt t t t ce s s 2 s 1 2 2 4 e Ap Ap 4 e Ap Kq Kce Vt X v 2 1 Ap Ap 4 e K ce
Kq K ce Vt X v 2 1 Ap Ap 4 e K ce
式中,分子的第一项是液压缸活塞的空载速度。第二项是外负 载力作用引起的速度降低。其分母特征多项式各项意义如下: 第一项: mV 3 是惯性力变化引起的压缩流量所产 t t s Xp 2 4 e Ap 生的活塞速度; 第二项: mt Kce 2 是惯性力引起的泄漏流量所产生的 s X p活塞速度; 2 A
(二)、有弹性负载:
s FL Xp mt K ce B pVt 2 mV KVt KK ce 3 t t s 2 s 1 s 2 2 2 2 A 4 A 4 e Ap 4 A Ap p e p e p Kq K ce Vt X v 2 1 Ap Ap 4 e K ce
综合阻尼比:
1 o 2o
忽略Bp后近似为:
K h ce Ap
e mt
Vt
2 h
K c mt 2 h Ap
标准传递函数形式:
K ps Ap 1 Vt X v 1 s FL K K 4 e K ce Xp s s 2 2 o 1 2 s 1 o r o
由方框图求得液压缸输出位移传递函数:
s FL Xp mt K ce B pVt 2 B p K ce mV KVt KK ce 3 t t s s 1 s 2 2 2 2 2 2 4 e Ap A 4 A A 4 A A e p p e p p p
简化为:
Kq K ce Vt X v 2 1 Ap Ap 4 e K ce Xp s 2 2 h s 2 s 1 h h
s FL
液压固有频率:
h
2 4 e Ap
液压阻尼比:
K ce h Ap
:BpVt 2 s 2 X p
是粘性力变化引起的压缩流量产生 4 e Ap 的活塞速度; 第四项是活塞运动速度; B p K ce 第五项: 是粘性力引起的泄漏流量所产生的活 sX p 2 Ap 塞速度; 第六项: KVt 2 sX p 是弹性力变化引起的压缩流量所产生 4e Ap 的活塞速度; 第七项:KK2ce X p 是弹性力引起的泄漏流量所产生的活 Ap 塞速度。
Bp 4 Ap
Vt emt
忽略Bp后近似为:
K h ce Ap
e mt
Vt
2 h
K c mt 2 h Ap
对指令输入Xv的传递函数:
Xp Xv Kq Ap s 2 2 h s 2 s 1 h h
对指令输入FL的传递函数:
s Xp FL s 2 2 h s 2 s 1 h h K ce Vt 2 1 Ap 4 e K ce
简化为:
Kq K ce Vt X v 2 1 s FL Ap Ap 4 e K ce Xp 2 s 2 h K K ce K s 1 s 2 2 h h Kh Ap
综合固有频率:
K o h 1 Kh
4 e K ce Bp Vt 1 K K h mt
液压动力元件
本章摘要
液压动力元件(或称液压动力机构)是由液压放 大元件(液压控制元件)和液压执行元件组成。有四 种基本型式的液压动力元件:阀控液压缸、阀控 液压马达、泵控液压缸、泵控液压马达。 本章将建立几种基本的液压动力元件的传递函 数,分析它们的动态特性和主要性能参数。
四通阀控制液压缸
基本结 构形式
dx p
回油腔流量:
V2 dp2 q2 Ap Cip ( p1 p2 ) Cep p1 dt e dt
液压缸工作腔的容积:
dx p
V2 V02 Ap x p
V1 V01 Ap x p
综合以上各式得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
dx p Cep q1 q2 qL Ap Cip ( p1 p2 ) ( p1 p2 ) 2 dt 2 1 dp1 dp2 Ap x p dp1 dp2 V02 V01 2e dt dt 2 e dt dt
根据:V01 = V02 = V0 = Vt /2 dp dp 同时: Ax V, 0
1 2 p p 0
dt
dt
则液压缸流量连续性方程简化为:
Vt dpL qL Ap Ctp pL dt 4e dt
(三) 液压缸和负载的力平衡方程:
dx p
Ap pL mt
d xp dt
2
2
Bp
dx p dt
Kx p FL
二、方框图与传递函数: 根据阀控液压缸的基本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
QL Kq X v Kc PL
Vt QL Ap sX p Ctp PL sPL 4e
Ap PL mt s2 X p Bp sX p KX p FL
根据阀控液压缸的拉氏变换方程式绘出系统方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