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氧
溶解氧名词解释
溶解氧名词解释溶解氧又叫做饱和氧浓度,是表示水体中溶解氧含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一般地,凡是被水所溶解的气体总称为水溶氧,或简称为溶解氧,通常用溶解氧这一术语来表示。
它是以克/升( g/L)的形式表示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单位为毫克/升。
如果没有特殊说明,水溶氧测定时,常以国际单位( C·L/L)或毫克/升( mg/L)表示,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比性。
溶解氧是表示水中氧的质量分数,它与温度、水中物质组成等因素有关。
随着水温升高,溶解氧含量增多,在天然水中,它们随着溶解氧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达到一定限度后,溶解氧含量不再随温度的升高而改变。
同时溶解氧也与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的种类及含量有关。
随着水中所含溶解盐类的种类及含量增加,溶解氧也相应增多,但不能认为水中溶解氧就越多,因为盐类浓度过高时,反而会造成某些营养元素的富集,对鱼类生长不利。
2)在各种溶解氧的水体中,各种动物的需氧情况是不同的。
浮游植物要求溶解氧极少,只要水中有足够的碳素化合物就可生存;浮游动物则要求溶解氧较多,在较低溶解氧浓度下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底栖动物只要水中有足够的碳素化合物即可生存;大型底栖动物则要求在溶解氧中有较高的比例才能保证其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溶解氧浓度一般根据鱼类需要确定。
高温季节,鱼类需要氧较多,水体中必须具有一定的溶解氧。
冬季,鱼类的耗氧量不大,水体中的溶解氧即可满足需要。
4)溶解氧对于保护水生生物尤其重要。
如鱼类耗氧率很高,它们有不同的耐氧性,不同种鱼有不同的耐氧阈,因此要根据不同鱼的耐氧性选择适宜的溶解氧浓度。
常用的有机溶剂和水基质溶解氧监测仪等。
1)目前常用的溶解氧分析方法主要是测定溶解氧的电化学分析法,即在一定条件下利用被测物质的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使参比电极发生电位改变而进行分析的方法。
2)测量原理:阴极区被测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溶液呈酸性,可采用普通的酸碱指示剂;阳极区被测物质发生还原反应,溶液呈碱性,可采用普通的酸碱指示剂和一般的有机指示剂。
溶解氧的测定
测定溶解氧的三大方法分别是:
1、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
方法原理:水中溶解氧的测定,一般用碘量法。
在水中加入硫酸锰及碱性碘化钾溶液,生成氢氧化锰沉淀。
由于氢氧化锰性质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反应生成硫酸锰。
15分钟后加入浓硫酸使棕色沉淀与溶液中所加入的碘化钾发生反应,而析出碘,溶解氧越多,析出的碘也越多,溶液的颜色也就越深。
用移液管取一定量的反应完毕的水样,以淀粉做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计算出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
2、电极极谱法测定水中溶解氧
方法原理:两极间加恒定电压,电子由阴极流向阳极,产生扩散电流;一定温度下,扩散电流与溶解氧浓度成正比;建立电流与溶解氧浓度的定量关系;仪器将电流计读数自动转换为溶解氧浓度,并在屏幕上显示溶解氧值。
3、荧光法LDO测定水中溶解氧
方法原理:调制的蓝光照到荧光物质上使其激发,并发出红光,由于氧分子可以带走能量(猝息效应),所以激发红光的时间和强度与氧分子的浓度成反比。
采用与蓝光同步的红色光源作为参比,测量激发红光与参比光之间的相位差,并于内部标定值对比,从而计算出氧分子的浓度,经过一些处理,输出溶解氧。
溶解氧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溶解氧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1.温度影响:溶解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一般来说,水温越低,溶解氧的溶解度越高。
这是因为低温下,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增强,使得氧分子更容易与水分子结合形成溶解氧。
相反,高温下,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使得氧分子更容易从水中逸出,导致溶解氧减少。
2.氧气供应:溶解氧的含量还与环境中氧气供应的情况有关。
光合作用是生物体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因此,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溶解氧含量通常较高。
相反,在光照不足或者缺乏植物的环境中,溶解氧含量可能会较低。
3.水体运动:水体的运动可以促进溶解氧的增加。
水体的流动可以将氧气从大气中带入水中,增强氧气与水分子的接触,从而提高溶解氧的含量。
此外,水流的剧烈搅动也可以在水中形成气泡,增大氧气与水分子的表面积,有利于氧气的溶解。
4.水体污染:水体的污染也会对溶解氧含量产生影响。
污染物质的存在可能会阻碍氧气进入水体,从而降低溶解氧的含量。
例如,废水排放、化学物质溢出等都会对水体的溶解氧进行消耗或者抑制。
5.水体压力:水的溶解度随着压力的增加而增加。
在深水中,水的压力较大,溶解氧的溶解度也较高。
相反,在浅水中,水的压力较小,溶解氧的溶解度相对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因素会相互作用,互相影响,使得溶解氧的上升和下降不仅受单一因素的影响,而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
不同水体、不同环境条件下,溶解氧的含量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要全面了解和解释溶解氧的上升和下降,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溶解氧测定
溶解氧的测定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溶解氧。
天然水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水体与大气中氧的平衡。
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和空气中氧的分压、大气压力、水温有密切关系。
清洁地面水溶解氧一般接近饱和。
由于藻类的生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
水体受有机、无机还原性物质的污染,使溶解氧降低。
当大气中的氧来不及补充时,水中溶解氧逐渐降低,以至趋近于零,此时厌氧菌繁殖,水质恶化。
废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取决于废水排出前的工艺过程,一般含量较低,差异很大。
测定水中溶解氧常采用碘量法及其修正法和膜电极法。
清洁水可直接采用碘量法测定。
水样有色或含有氧化性及还原性物质、藻类、悬浮物等干扰测定。
氧化性物质可使碘化物游离出碘,产生正干扰;某些还原性物质可把碘还原成碘化物,产生负干扰;有机物(如腐植酸、丹宁酸、木质素等)可能被部分氧化,产生负干扰。
所以大部分受污染的水和工业废水,需采用修正的碘量法或膜电极法测定。
水样中亚硝酸盐氮含量高于0.05 mg/L、二价铁低于1mg/L时,采用叠氮化钠修正。
此法适用于多数污水及生化处理出水;水样中二价铁高于1mg/L,采用高锰酸钾修正;水样有色或有悬浮物,采用明矾絮凝修正法;含有活性污泥悬浊物的水样,采用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修正法。
膜电极法是根据分子氧透过薄膜的扩散速率来测定水中溶解氧。
方法简便、快速,干扰少,可用于现场测定。
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水样常采集到溶解氧瓶中。
采集水样时,要注意不使曝气或有气泡残存在采样瓶中。
可用水样冲洗溶解氧瓶后,沿瓶壁直接倾注水样或用虹吸法将细管插入溶解氧瓶底部,注入水样至溢流出瓶容积的1/3~1/2左右。
水样采集后,为防止溶解氧的变化,应立即加固定剂于样品中,并存于冷暗处,记录水温和大气压力。
一.实验目的(1)学会水中溶解氧的固定方法;(2)掌握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水样中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溶液,水中溶解氧能迅速将二价锰氧化成四价锰的氢氧化物沉淀。
溶解氧取样注意事项
溶解氧取样注意事项溶解氧(DO)是水中溶解的氧气的浓度,通常用来评估水体的水质和水生态环境。
在进行溶解氧取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采样时间选择:溶解氧的浓度在一天中的不同时间会有所变化。
通常,清晨(6点到8点)和傍晚(18点到20点)是溶解氧浓度较高的时段,而中午(12点到14点)是溶解氧浓度较低的时段。
因此,在取样时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的时间。
2. 采样地点选择:应选择正常流动的河流、湖泊或其他水体作为取样点。
避免选择静水或接近底泥的区域。
这是因为正常流动的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通常比较高,而静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会较低。
3. 器材准备:准备好清洁、干燥的玻璃瓶或塑料瓶作为取样容器。
在取样前,应将瓶子在取样点附近用采样水冲洗一至两次,避免残留的异物对溶解氧测量结果的影响。
4. 取样深度:溶解氧浓度在水体中通常存在不均匀分布,与水深、日光照射以及水流速度都有关系。
为了获得准确的取样结果,需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取样。
通常取自水体中间和离底部或水面一定距离的位置。
5. 取样方法:在取样时需要尽量避免空气接触。
通常采用倒水法,即容器倒置,与水流接触后迅速翻正收样。
若采用固定容积取样器,则应将样品从底部开始采取。
在取样前,应注意将瓶子完全浸入水中,避免空气进入。
6. 处理样品:为了保持样品中的溶解氧浓度,取样后应立即密闭容器,并将样品保存在黑暗、低温(4)环境中,最好在24小时内进行测定。
如不能立即进行测定,并存放较长时间后再测定,可能会导致溶解氧浓度降低。
7. 测定方法:溶解氧的测定方法有多种,如经典的Winkler法或电化学传感器法等。
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条件下。
在进行测定前,需详细了解所采用的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操作要求,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8. 数据记录和处理:在进行溶解氧测定时,应注意及时记录所有相关数据,如采样时间、地点、深度和测定结果等。
在数据处理时,应注意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其他参数的修正,如温度和盐度等,以获得更准确的溶解氧浓度。
水的溶解氧
水的溶解氧一、什么是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溶液中溶氧的含量。
在水中,氧气可以以分子形式溶解,也可以以单质形式溶解。
溶解氧的存在对维持水体中的生物生态环境非常重要。
二、溶解氧的来源1. 大气交换大气中的氧气可以通过气体交换进入水体中。
这是水体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之一。
气体交换是指氧气在水面和大气界面之间的传递。
氧气会自然地从高浓度的大气中向低浓度的水体中扩散。
2. 光合作用水中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以产生氧气。
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能量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植物会释放氧气到周围的水体中,增加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3. 水下植被分解水下植被的分解也是水体中溶解氧的来源之一。
当水下植被死亡或凋落,它们会被细菌分解。
细菌在分解的过程中会消耗氧气,这可能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降低。
4. 水体活动水体中的生物活动也会影响溶解氧的含量。
例如,鱼类通过呼吸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这会导致水体中溶解氧的减少。
此外,水体中的水藻和浮游生物也会对溶解氧的含量产生影响。
三、溶解氧的影响因素1. 水温水温对溶解氧的含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般来说,水温越低,溶解氧的含量越高。
这是因为低温可以增加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
相反,高温会降低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2. 盐度盐度也会影响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
一般来说,淡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比海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高。
这是因为盐度高会导致溶解氧的溶解度降低。
3. 水体中的压力水体中的压力也会对溶解氧的含量产生影响。
在较深的水域,由于水压增加,溶解氧的溶解度会增加。
因此,深水区域的溶解氧含量通常会高于浅水区域。
4. 溶解氧的呼吸生物呼吸是水体中溶解氧含量变化的重要因素。
生物通过呼吸消耗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因此,水体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会对溶解氧的含量产生影响。
四、溶解氧的重要性溶解氧对生物在水中的存活非常重要。
以下是溶解氧在水体中的重要作用:1. 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溶解氧是水体中生物生存所必需的。
溶解氧的测定
溶解氧的测定溶解氧的测定依据(GB7489-87)1含义及有关质量或排放标准1.1溶解氧含义溶解在⽔中的空⽓中的分⼦态氧称为溶解氧。
天然⽔的溶解氧含量取决于⽔体于⼤⽓中氧的平衡。
溶解氧的饱和含量和空⽓中氧的分压、⼤⽓压⼒、⽔温有密切关系。
清洁地表⽔溶解氧⼀般接近饱和。
由于藻类的⽣长,溶解氧可能过饱和。
⽔体受有机、⽆机还原性物质污染时溶解氧降低。
因此溶解氧是评价⽔质的重要指标之⼀。
1.2溶解氧的地表⽔环境质量标准2.1碘量法时测定⽔中溶解氧的基准⽅法。
在没有⼲扰的情况下,此⽅法适⽤于各种溶解氧浓度⼤于0.2mg/L和⼩于氧的饱和浓度两倍(约20mg/L)的⽔样。
易氧化的有机物,如丹宁酸、腐殖酸和⽊质素等汇对测定产⽣⼲扰。
可氧化的硫的化合物,如硫化物硫脲,也如同抑郁消耗氧的呼吸系统那样产⽣⼲扰。
当含有这类物质时,宜采⽤电化学探头法。
亚硝酸盐浓度不⾼于15mg/L时就不会产⽣⼲扰,因为它们会被加⼊的叠氮化钠破坏掉。
2.2原理在样品中溶解氧与刚刚沉淀的⼆价氢氧化锰(将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加⼊到⼆价硫酸锰中制得)反应。
酸化后,⽣成的⾼价锰化合物将碱化物氧化游离出等当量的碘,⽤硫代硫酸钠滴定法,测定游离碘量。
存在氧化性物质时,要滴定第⼆个样品来测定除溶解氧意外的氧化性物质的含量。
存在还原性物质,加⼊过量次氯酸钠溶液,氧化第⼀和第⼆个样品中的还原性物质。
测定⼀个样品中的溶解氧含量。
测定另⼀个样品中过剩的次氯酸钠量。
2.3试剂分析中仅使⽤分析纯试剂和蒸馏⽔或纯度与之相当的⽔。
2.3.1硫酸溶液⼩⼼地把500ml浓硫酸(ρ=1.84g/ml)在不停搅动下加⼊到500ml ⽔中。
2.3.2硫酸溶液c(1/2H2SO4)=2mol/L2.3.3碱性碘化物—叠氮化物试剂将35g的氢氧化钠(NaOH)[或50g的氢氧化钾(KOH)]和30g碘化钾(KI)[或27g碘化钠()NaI]溶解在⼤约50ml⽔中。
单独地将1g叠氮化钠(NaN3)溶于10ml⽔中。
溶解氧
§-1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溶解速率
一、影响气体在水中溶解度的因素: 1、温度------水温的升高而降低,温度较低时, 温度系数较大。
温度 DO mg/ L 0 14.6 5 12.8 10 11.3 15 10.2 20 9.2 25 8.4 30 7.6
2、含盐量------温度、压力一定,含盐量增加, 溶解度降低(?)离子的水合作用,空隙减少
式中的压力为P为该组分气体的分压力,与混合 气体的总压力无关 ,气体B的分压力等于混 合气体的总压力PT乘以气体B的分压系数φB, 这就是道尔顿分压定律: PB=PT×φB 即:
4、气体本身的性质:如N2 、H2、O2在水中的溶解
度较小 ;而NH3、HCl、CO2在水中的溶解度较大。
通入空气--增氧
DO 14.6 14.19 13.81 13.44 13.09 12.75 12.43 12.12 11.83 11.55 11.27 11.01 10.76 10.52 10.29 10.07 9.85 9.65 9.45 9.F 23 73.4 24 75.2 25 77 26 78.8 27 80.6 28 82.4 29 84.2 30 86 31 87.8 32 89.6 33 91.4 34 93.2 35 95 36 96.8 37 98.6 38 100.4 39 102.2 40 104 41 105.8 42 107.6 43 109.4 44 111.2 45 113
3.气体的分压------在温度和含盐量一定时,气体 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液面上该气体分压的增大 而升高。 亨利定律Cs= Kst • P Cs—— 氧在水中知道溶解度; P——达到溶解平衡时,液面上气体的分压; Kst——溶解度系数,其数值随温度、水的含 盐量而变也与所采用的单位有关。
cst饱和溶解氧
cst饱和溶解氧溶解氧(DO)是水体中氧气溶解在水中的浓度,是水质中重要的指标之一。
DO 对于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鱼类和其他水生动物而言更是重要。
DO的浓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水温、压力、搅动、光照、水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水体对大气的接触等。
在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受到水温的影响。
一般来说,水温越高,水中溶解氧的浓度越低,因为氧气在较高温度下更容易从水中挥发到大气中。
这也是为何夏季湖泊或者河流中的鱼类更容易因缺氧而死亡的原因之一。
因此,及时监测水体的温度对于保护水生生物是至关重要的。
除了水温以外,DO的浓度还会受到水体的搅动程度的影响。
水体的搅动可以增加水体与大气之间的接触面积,促进氧气的溶解。
因此,湖泊或者河流中有较强的水流或者波浪的地方,通常溶解氧的浓度会相对较高。
相反,停滞的水体容易出现低溶解氧的情况,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此外,光照也会对水中溶解氧的浓度产生影响。
光合作用是水中植物进行的一种重要的生理活动,通过光合作用,水中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因此,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往往会较高。
而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会减弱,导致水中溶解氧的浓度下降。
除了自然因素之外,水体中有机物的分解也会对DO的浓度产生影响。
有机物的分解会消耗氧气,从而导致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下降。
因此,对于湖泊或者河流等水体,及时清理有机废物,减少有机物的分解是保护水体中水生生物的有效措施之一。
最后,水体对大气的接触也是影响溶解氧浓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水体与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氧气的溶解速度就会越快。
因此,保持水体表面的清洁,减少污染,可以提高水体中溶解氧的浓度,保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总的来说,溶解氧的浓度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至关重要。
要保护水体中的水生生物,我们需要关注DO的浓度,及时监测水质,减少有机废物的输入,增加水体的搅动,保持水体的清洁,以维护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实现水生态的良性循环。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溶解氧(DO)是研究水体水质的重要指标,是清洁的、健康的水体活性组分之一,常用来衡量水体健康状况。
根据溶解氧浓度水体能否支持生物的生存,检测溶解氧对水质评价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溶解氧测定方法有滴定法和比色法。
滴定法:
滴定法是检测溶解氧最常用的测定方法,试样中的溶解氧一般通过硝酸铜滴定反应,将溶解氧的形式转变为氧气,用刻度瓶来测定氧气的体积。
这种方法一般操作时间较长,耗时约20min,实验技术也要求较为严格。
比色法:
比色法是一种相对快速、准确度也较高的检测溶解氧的方法,它主要是通过试剂中的有色物质吸收光谱来表征溶解氧的浓度。
比色法可以测量检测水样中溶解氧的浓度,其操作过程简单快速,一般只需要几分钟即可准确测定溶解氧的浓度。
总结:
滴定法和比色法是目前检测溶解氧最常用的两种方法,滴定法操作简单但耗时较长,比色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度也较高。
但实验过程中还需要正确操作准备样品,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 1 -。
厌氧池溶解氧
厌氧池溶解氧一、引言厌氧池是生物处理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废水。
在厌氧池中,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代谢有机物质,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此外,厌氧池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微生物群体,它们可以利用硫酸盐、硝酸盐等作为电子受体进行代谢反应。
二、溶解氧溶解氧是指水中溶解的分子态氧(O2)的浓度。
在水中,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存所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大多数水生动植物而言,其呼吸过程需要消耗溶解氧,并且缺乏充足的溶解氧会导致它们死亡。
此外,在废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氧也被广泛应用于探测废水中有机物质分解效率以及维持微生物群落稳定性。
三、厌氧池1. 厌氧池原理厌氧池是一个没有或者只含微量溶解氧的水体环境,主要用于处理含有高浓度有机物的废水。
在厌氧池中,微生物通过厌氧呼吸代谢有机物质,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
此外,在厌氧池中还存在一些特殊的微生物群体,它们可以利用硫酸盐、硝酸盐等作为电子受体进行代谢反应。
2. 厌氧池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处理目标和工艺要求,厌氧池可以分为不同类型。
常见的厌氧池包括:完全混合式厌氧池、上升式流动床式厌氧池、内循环流化床式厌氧池等。
3. 厌氧池中溶解氧的影响由于厌氧池是一个没有或者只含微量溶解氧的水体环境,因此溶解氧对其处理效率影响较小。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一些原因(如供水管道漏水、进水口未正确设置等),可能会导致部分空间出现较高浓度溶解氧。
此时,溶解氧会对厌氧菌群落产生影响,降低其代谢效率,从而影响厌氧池的处理效果。
四、溶解氧的检测方法1. 传统检测方法目前,传统的溶解氧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法、电化学法和光学法。
其中,化学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其原理是通过添加还原剂将水中的溶解氧转化为其他物质,并根据反应后产生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水中溶解氧含量。
2. 现代检测方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溶解氧检测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目前,较为常用的现代检测方法包括:荧光探针法、纳米材料探针法和光谱分析法等。
溶解氧和饱和溶解氧的概念
溶解氧和饱和溶解氧的概念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是指溶解于水中分子状态的氧,即水中的O2,用DO表示。
溶解氧是水生生物生存不可缺少的条件。
溶解氧的一个来源是水中溶解氧未饱和时,大气中的氧气向水体渗入;另一个来源是水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出的氧。
溶解氧随着温度、气压、盐分的变化而变化,一般说来,温度越高,溶解的盐分越大,水中的溶解氧越低;气压越高,水中的溶解氧越高。
溶解氧除了被通常水中硫化物、亚硝酸根、亚铁离子等还原性物质所消耗外,也被水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以及水中有机物质被好氧微生物的氧化分解所消耗。
所以说溶解氧是水体的资本,是水体自净能力的表示。
天然水中溶解氧近于饱和值(9ppm),藻类繁殖旺盛时,溶解氧含量下降。
水体受有机物及还原性物质污染可使溶解氧降低,对于水产养殖业来说,水体溶解氧对水中生物如鱼类的生存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溶解氧低于4mg/L时,就会引起鱼类窒息死亡,对于人类来说,健康的饮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于6mg/L。
当溶解氧(DO)消耗速率大于氧气向水体中溶入的速率时,溶解氧的含量可趋近于0,此时厌氧菌得以繁殖,使水体恶化,所以溶解氧大小能够反映出水体受到的污染,特别是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它是水体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水质的综合指标[2]。
因此,水体溶解氧含量的测量,对于环境监测以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饱和溶解氧是指当水体与大气中氧交换处于平衡时,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它只随水温T而变化。
财务管理工作总结[财务管理工作总结]2009年上半年,我们驻厂财会组在公司计财部的正确领导下,在厂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全组人员尽“参与、监督、服务”职能,以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核心,以成本管理为重点,全面落实预算管理,加强会计基础工作,充分发挥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财务管理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溶解氧的测定标准
溶解氧的测定标准
溶解氧的测定标准:
1.国家标准GB/T 5750-2018《水质标准》规定了水中溶解氧的标准限值。
其中,一类水体的溶解氧标准限值为6mg/L,二类水体的溶解氧标准限值为5mg/L,三类水体的溶解氧标准限值为4mg/L。
这些标准限值是根据水体的用途和水生生物的需求而制定的,不同的水体类型有不同的标准限值。
2.国家标准GB/T 11914-2012《水质-溶解氧的测定》规定了溶解氧的测定方法。
该标准规定了两种测定方法:氧电极法和亚硝酸盐还原法。
其中,氧电极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测定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氧电极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亚硝酸盐还原法则是通过还原亚硝酸盐来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溶解氧概述(原理、测定、影响因素)
注意事项
碘量法是测定水中溶解氧的基准方法。在没有干扰的 情况下此方法适用于各种溶解氧浓度大于0.2mg/L 和小于 氧的饱和浓度两倍(约20mg/L)的水样。 易氧化的有机物如丹宁酸、腐植酸和木质素等会对测 定产生干扰,可氧化的硫的化合物如硫化物、硫脲也如同 易于消耗氧的呼吸系统那样产生干扰,当含有这类物质时 宜采用电化学探头法。 亚硝酸盐浓度不高于 15mg/L 时就不会产生干扰,因 为它们会被加入的叠氮化钠破坏掉,如存在氧化物质或还 原物质,则需预处理,采用修正后的碘量法。
2.步骤HACH Sension6
按照仪器说明书进行,用水饱和空气进行校准。 测定时,将探头浸入样品,不能有空气泡截留在膜上, 停留足够的时间,待探头温度与水温达到平衡,且数字显 示稳定时读数。必要时,根据所用仪器的型号及对测量结 果的要求,检验水温、气压或含盐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 校正。 探头的膜接触样品时,样品要保持一定的流速,防止 与膜接触的瞬间将该部位样品中的溶解氧耗尽,使读数发 生波动。
溶解氧相关知识简介
taosy@
一、概述
• 1.概念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缩写为DO,指溶解在 水中的分子态氧,单位为mg/l。 水中溶解氧量是水质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水体净化的 重要因素之一,溶解氧高有利于对水体中各类污染物的降 解,从而使水体较快得以净化;反之,溶解氧低,水体中 污染物降解较缓慢。
3.注意事项
测定时,注意手不要碰触热敏元件,并应将其没入液 面以下。 当将探头浸入样品中时,应保证没有空气泡截留在膜 上。 样品接触探头的膜时,应保持一定的流速,以防止与 膜接触的瞬时将该部位样品中的溶解氧耗尽而出现错误的 读数。应保证样品的流速不致使读数发生波动,在这方面 要参照仪器制造厂家的说明。
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中形成溶解氧的过程
空气中的氧进入水中形成溶解氧的过程
一、空气中氧的进入
空气中的氧是从大气当中进入水中的,大气中的氧源于地球表面的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本身有较高的浮力,而且氧的质量分子较小,因此,氧在水面上也有较强的漂浮性,而非溶解性。
因此,氧在水面上会形成一种空气层,也就是被称为水膜的一层气体。
而大气的氧,从水膜上可以慢慢的渗透过去,最终溶解到水中。
二、氧在水中的溶解
当氧慢慢渗透到水中,水膜开始逐渐稀释,而氧水分子也越来越多,在水的表面张力及温度变化影响下,氧水分子开始在水中游动,相互碰撞,氧水分子在水中越来越多,其水溶性越来越大,相应的浓度也随之增加,最终达到一定的溶解度,就形成了溶解氧。
三、溶解氧的作用
溶解氧对水体非常重要,它是水体中的生命,也是水质中的重要指标。
溶解氧能够改善水体的新鲜度,同时也是鱼类和水生植物及其它水生生物生存的必要元素,是水体生态系统正常运行的必要因素,溶解氧对清洁水体的重要性可以想象。
四、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温度、湿度、陆地表面的植被现状,水体流量等,都是溶解氧的影响因素。
当水温升高或湿度升高,水体中的溶解氧会降低;当陆地表面植被面积减少,地表污染增多,水体含氧量会减少;水体流量快,溶解氧更易消耗;水体有污染物沉淀,会吸收溶解氧。
溶解氧最大值
溶解氧最大值
溶解氧,又称溶解氧浓度,是水中溶解氧气的量,衡量水质的重要参数,对水
生物的存活条件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
溶解氧浓度受多因素的影响,水环境的健康有时取决于溶解氧高低,溶解氧最大值也很重要。
一般而言,溶解氧最大值也与某一时刻水体中光合作用或氧化作用及水体温度
和其他影响水质的化学反应均有关系。
当氧化作用活性有限或受到显著阻碍时,溶解氧最大值将会降低;但是如果湖泊表层水中有足够的碳酸钙,温度较高,或受到太阳光的照射,则溶解氧值最大值会得到提升。
此外,溶解氧最大值也会受细菌的数量以及可同化有机物的浓度的影响。
正常
情况下,只要水体混合是正常的,溶解氧最大值通常稳定在7-14毫克/升。
可是,一旦受到污染,溶解氧最大值便会变的更低,或者出现高含量的污染物。
对于湖泊环境,一旦溶解氧最大值降低到达5毫克/升以内,绿藻以及水生生物就受到威胁,从而使水体环境发生破坏。
因此,从维护水体环境的角度出发,应当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持溶解氧最大值在
正常范围。
比如提升水源的混合,加强污染物的除收,增加水体光合作用区域和氧化作用区域,减少有毒物质等等。
如此,溶解氧最大值有望得到稳定,从而保护和优化水环境,实现湖泊环境保护。
溶解氧的计算公式
溶解氧的计算公式
溶解氧的计算公式是指用数学公式来计算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一般来说,溶解氧的含量与水温、压力、水体的流动状态和水中生物量等因素有关。
在标准条件下,可以采用以下公式来计算水中的溶解氧含量:
溶解氧含量(mg/L) = 溶解氧饱和度(%) x 水温系数 x 气压系数
其中,溶解氧饱和度是指水中已溶解氧的含量与其最大溶解氧含量之比,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水温系数和气压系数是指水温和气压对溶解氧含量的影响,可根据不同的水体特性进行不同的调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计算公式可以用来计算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如针对生物反应和水动力学等方面的公式。
但无论使用哪种公式,都需要考虑到水体的实际情况,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 1 -。
溶解氧原理
溶解氧原理
溶解氧是指在液体中溶解的氧气分子。
其原理可以通过气体的溶解和分子扩散来解释。
溶解氧的存在主要取决于气体溶解的两个过程:传递和扩散。
传递过程是指氧气从气体相向液体相的传递过程,而扩散过程是指氧气在液体中的分子运动过程。
氧气分子在液体表面与液体相接触时,会发生传递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气体浓度和液体性质等。
传递过程达到平衡后,液体中的氧气分子数量与气体相的氧气分子数量之间建立了均衡。
溶解氧还受到扩散过程的影响。
扩散是指氧气分子在液体中以无序和随机的方式运动。
在液体中,氧气分子会通过与液体分子的碰撞来实现运动。
这个过程中,氧气分子会从浓度较高的地方向浓度较低的地方扩散,直到达到均衡。
总的来说,溶解氧的存在是由传递和扩散两个过程共同作用所决定的。
传递过程使氧气从气相向液相传递,而扩散过程使氧气在液相中进行混合和分散。
这些过程共同决定了液体中溶解氧的浓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氧
一、填空题
1. 碘量测定水中溶解氧时,为固定溶解氧,水样采集后立即加入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水中溶解氧将低锰氧化成高价锰,生成_______沉淀。
2. 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应选择溶解氧瓶采集水样,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不使水样_______在采样瓶中。
3.一般来说,水中溶解氧浓度随着大气压的增加而_______,随着水温的升高而_________。
4.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水样中氧化性物质使碘化物游离出I2,若不加以修正,由此测得的溶解氧值比实际值_______,而还原性物质可消耗碘,由此测得的溶解氧比实际值_______。
5.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若水样有色或含有消耗碘的悬浮物时,应采用__________法消除干扰。
二、判断题
1.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量,当水样中含有大量的亚硫酸盐、硫代硫酸盐和多硫代硫酸盐等物质时,可用高锰酸钾修正法消除干扰。
()
2. 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采样时,应沿瓶壁注入至溢出瓶容积的1/3-1/2、()
3.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若亚铁离子含量高,应采用叠氧化钠修正法消除干扰。
()
4.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中,配制淀粉溶液时,加入少量的水杨酸或氧化锌是为了防腐。
5.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碱性碘化钾溶液配制后,应储于细口综色瓶中,瓶用磨口玻璃塞塞紧,避光保存。
()
三、选择题
1. 采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用高锰酸钾修正消除干扰时,加入草酸钾溶液
过多,将使测定结果偏________。
()
A. 高
B. 无影响
C. 低
2. 采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如遇含有活性污染悬浮物的水样,应采用消除干扰。
()
A. 高锰酸钾修正法
B. 硫酸铜-氨基磺酸絮凝法
C. 叠氮化钠修正法
3. 采用碘量法(叠氮化钠修正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所配制氟化钾溶液应贮存于________中。
()
A.棕色玻璃瓶
B. 聚乙烯瓶
C.加像皮塞的玻璃瓶
4. 采用碘量法(叠氮化钠修正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在加入固定剂前加入氟化钾溶液,以消除_________的干扰。
()
A. Fe3+
B. Fe2+
C. NO2-
5. 若水体受到工业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牧渔业废水污染,会导致水中溶解氧浓度_________。
()。
A. 上升
B. 无影响
C. 下降
四、问答题
采用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配制和使用硫代硫酸钠溶液时要注意什么?为什么?
五、计算题
采用碘量法(高锰酸钾修正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时,于250ml溶解氧瓶中,加入了硫酸、高锰酸钾、氟化钾溶液、草酸钾、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叠氮化钠等各种固定溶液共9.80ml后将其固定;测定时加2.0ml硫酸将其溶解,取100.00ml 于250ml锥形瓶中,用浓度为0.0245mo/L的硫代硫酸钠滴定,消耗硫代硫酸钠溶液3.56ml。
试问该样品的溶解氧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