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断句专题练习
断句小练习
• [参考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仲尼。子贡说:“(这样做)是没有 用的!仲尼是诽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 仲尼的贤德好比太阳和月亮,是无法超越的。即使有人要自绝于 日月,时日月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表明他不自量力而已。”
• 3、答案 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 之/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 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 始于顺辞/中于抗议/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 《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处)
• 解析边读边译,然后根据句末语气词“也”“焉”断开一部分 句子,再根据常用于句首的词“故”“此”断开一部分。
• [参考译文] 尧不用帝王的身份去会见善绻。面朝北恭敬地向 他请教。尧是天子,善绻是平民。尧为什么这样过分地礼遇他呢? 因为善绻是得道的人。对得道的人,不可傲视。尧衡量自己的德 行智谋不如善绻,所以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这就叫做无比公 正。不是无比公正,谁又能礼遇贤者呢?
•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
子孙孙无穷匮也。
2019年高考备考文言文:满分“断句”法
2019年高考备考满分“断句”技法断句的妙趣清明杜牧原式: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式1: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
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
断式2:传说苏轼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
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
苏轼欣然答应,脱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
断式3:1957年,《羊城晚报》刊出以“世界上最短的剧”为题的剧本,也是用杜牧《清明》诗改的:“时间:清明节。
地点:路上。
人物、情节: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断式4:戏曲小品——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断式5:电影剧本镜头: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考纲解读二、高考探究: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23分)(2016天津卷)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生宗质而罹.靖康之乱 罹:遭遇 B .愿霁.怒 霁:停止 C .除.知台州 除:罢免 D .终身饮.恨 饮:含着 9.依次填入文中空白处的词语,最前当的一项是(3分)① 东南无之,必也蜀 ②必宽譬之, 饮泣强食 ③宗质负其母 归 ④予一见不敢再 A .焉 乃 于 者 B .乎 其 以 者 C .乎 乃 以 也 D .焉 其 于 也10.文末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A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 .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 11.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出李台州“至孝”的一组是(3分)①既长,仕所至必求母 ②舟所经过州,若县若村市,必登岸,遍其地大声号呼 ③某倒囊钱为阿婆寿 ④右袒示之,于是母子相持而哭⑤自是奉板舆孝养者十余年 ⑥规无子,子台州之子 A .①②⑤ B .①③④ C .①⑤⑥ D .②④⑥ 12.下面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李宗质出生后因战乱母子失散,长达后曾四处寻访母亲下落而不得,以至茶饭不思,黯然神伤。
2019年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 含答案
抢分点一文言文断句——意标结合,三步断句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74页突破点一三步法断句[典例](2018·全国卷Ⅰ,节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思维流程]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理解大意初判断。
画线文字的意思是:第2步:结合选项定关键。
对比4个选项,可以确定如何断句关键点:①“芝坐爽/下狱/当死/”还是“芝坐爽下狱/当死;②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还是“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
第3步:意标结合细分辨。
统观四个选项,“芝坐爽下狱”是一个完整的意思,即意思,不能断为“芝坐爽/下狱”。
“志不苟免”是没有求得赦免的想法,“志”:。
【对点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徐锴,会稽人。
锴四岁而孤,母方教兄铉就学,未暇及锴。
锴自能知书。
稍长,文词与铉齐名。
尝夜直召对论天下事因及用人才行孰先后主曰多难当先才锴曰:“有人才如韩、彭而无行,陛下敢以兵十万付之乎?”后主称善。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专题10:文言文阅读之断句(解析版)
专题10 文言文阅读之句式1.(2020·临川一中·月考)从文言文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全对的一项( )A.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式)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定语后置)B.为天下笑(被动句)沛公安在(状语后置)C.惟兄嫂是依(定语前置)函谷举(被动句)D.斯用兵之效也(判断句式)负而前驱(宾语前置)2.(2020·蚌埠二中·月考)从文言句式的角度来看,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客有吹洞箫者B.不拘于时,学于余C.渺渺兮予怀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2020·厦门一中·月考)从常见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A.客有吹洞箫者 B.不拘于时,学于余C.渺渺兮予怀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4.(2020·淮北一中·期中)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月出于东山之上B.大王来何操C.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5.(2020·合肥一六八·开学考试)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和“晋,何厌之有?”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方得意于五物也B.何为久读此C.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D.草木震动6.(2020·临川二中·月考)从文言句式特点看,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凌万顷之茫然C.渺渺兮予怀D.而今安在哉7.(2020·武汉外国语·期中)就文言特殊句式看,下面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A.甚矣,汝之不惠 B.而耻学于师C.句读之不知 D.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8.(2018·武汉外国语·期中)下列文言句式,不同于其它三句句式特点的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B.亦将有感于斯文C.客有吹洞箫者D.当其欣于所遇9.(2020·扬州中学·月考)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知识点梳理与练习(附答案解析)知识点古代的书籍没有标点,偶有符号,所以前人读书需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断句是古代启蒙教育的第一步,是读书人的一项基本功,有时候一首诗加上标点就便成了一首词。
如杜牧的那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被改成词: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人名、地名、年号、爵位、官职名、物品名往往做主语或宾语,是断句的重要标志。
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往往提名不提姓。
要联系前文,适当补充省略的成分。
【例题1】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
【解析】①仁宗是庙号,初指初年②庆国公是爵位③未几表示时间,单独停顿④起居注是皇帝的言行录,专有名词⑤玉清昭应宫判官、景灵宫会真观事、尚书礼部员外郎都是官职名。
【答案】仁宗初/封庆国公/王旦数言竦材/命教书资善堂/未几/同修起居注/为玉清昭应宫判官兼领景灵宫会真观事/迁尚书礼部员外郎【练习1】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2.代词往往做主语或者宾语,要注意划分。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
初中语文文言文考点之文言文断句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 25 分)1、(5分)1. 下列断句错误的是()A.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B.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C.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D.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C.句意为: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开”的宾语是“轩”,“把”的宾语是“酒”,中间都不能断开;“面”的对象是“场圃”,“话”的内容是“桑麻”。
断句为: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故选C。
2、(5分)1. 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湖中/人鸟声/俱绝B. 余拏/一小舟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D. 一童子/烧酒3、(5分)1. 《天上的街市》节奏舒缓,适合朗读。
下面四项中朗读节奏(用“/”标示)和重音处理(文字下面用“·”标示)都正确的一项是()A.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B.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D.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4、(5分)下列朗读停顿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B.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C. 不足为/外人/道也D.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5分)1. 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B. 安求其能/千里也C.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二、文言文阅读(共 28 分)6-9、(28分)阅读下面文言选段,按要求完成各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019年高考语文高效得分简明手册:文言文断句【含答案】
一、考情分析本考点是近两年新增的考点。
文言文断句,传统上称之为“句读”。
明辨句读,是阅读古文最基本的能力。
平时教学中,我们就重视文言文的诵读,目的就在于能通过熟读培养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语感。
这个考点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能力层级为B级。
二、考点点睛方略一:名词、代词做主语了,就在它的前面断开;看见名词、代词做宾语了,就在它的后面断开。
方略二:如果有一个虚词是发语词,那么,当然就要在它前面断开,如“夫、盖、凡、窃、清、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常常用在句首。
方略三:有的词只是在语尾起一个帮助、表示语气的作用,如“也”、“矣”、“尔”、“欤”、“焉”、“哉”。
[: 方略四: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无乃……乎(无乃不可乎?);“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比如:“……者,……也”是典型的判断句式(有些省略“者”或“也”的判断句,或表示判断关系的词,如“为、乃、即、则”等,都可以为我们断句提供帮助);“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反问句式;“为……所……”“受……于……”“见……于……”等被动句式;还有“如……何”“况……乎”“何(以)……为”等固定句式。
方略五:利用修辞手法。
顶真: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
句子前后相承,前一句做宾语的词,在后一句又作了主语。
例如:“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王充《订鬼》)根据这一特点,我们也可以确定句读。
(全国版)2019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 对点精练一 文言断句
文言文阅读对点精练一文言断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王崇古,字学甫,蒲州人。
四十三年,改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
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
A.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B.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C.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D.崇古喜谭兵/具知诸边/厄塞身/历行阵/修战守/纳降附/数出兵捣巢/寇屡残他镇/宁夏独完答案 A解析该题关键处有两个:一是“谭兵”之后应断开,二是“捣巢寇屡残他镇”应在“巢”后断开。
画线处大意:王崇古喜欢谈论军事,完全知晓各边关的险要关隘,亲身参加部队作战,修治进攻和防御设施,接受投降和归附的人,多次出兵直捣敌人的巢穴。
敌寇屡屡残害其他的边镇,唯独宁夏完好。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
思伯(指传主贾思伯)上议曰:“……五室之理,谓为可按。
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
”学者善其议。
A.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B.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C.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D.其方圆高方/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之/议子干灵台之/说裴逸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取焉答案 B参考译文当时讨论兴建明堂,观点多有不同。
思伯上书论述道:“……五室的道理,认为是能够成立的。
它们的方圆和高宽,自可依时代不同而酌情计算度量。
戴氏的九室之说,蔡氏的太庙官论点,子干的灵台之论,裴逸的一屋观点,以及诸家的纷纭杂说,一概不可取。
【高中文言文专项】断句方法及真题练习
高中文言文断句方法和练习一、利用名(代)词断句因为名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
1、人称代词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代说话或写文章的人,即今之所谓第一人称代词。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代受话人,是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你”“您”。
其中“阁下”“陛下”在外交用语中还用。
之、其、彼,代谈话或为文所及的第三者,是第三人称代词,今作“他”或“它”,不仅代人,还可以代事代物。
“或”相当于现代汉语“有的人”,“有时”。
“莫”,相当于“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作互指代词,相当于“相互”“彼此”,也可以偏指,代“你”“我”“他”。
与“相”的偏指现象极相似的还有“见”字,多代“我”,即《辞源》所谓“表示他人行为及于己”。
2、疑问代词文言的疑问代词,问人的有“谁”“孰”“何”;“何”也问事。
问事的还有“奚”“胡“曷”“恶”“安”“焉”等。
3、指示代词文言常见的指示代词有“此”“是”“斯”“兹”“夫”等,另“之”“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词。
上海高中生注意: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二、利用文言虚词断句文言虚词(特别是语气词),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1、对话、引文定句读——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言、谓为标志,在它们的后面一般都要断开。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根据上下文判断对话双方,以确定使用的标点。
2、句首发语词:其、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题古文断句
近五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三套试题古文断句一、2019年1.2019年全国一卷: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这个语段是说,贾宜十八岁的时候,因为博通诗书会写文章而在郡中闻名,吴廷尉做河太守时,听说他才能优异,就召请他到自己的门下,非常宠幸喜爱他。
断句时,要注意主语、谓语以及特殊句式。
“洛阳人也”与前面内容形成判断,“以…闻于郡中”是人物传记中固定句式,“闻其秀才”是说“听说他才华出众”,“吴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门下”作“召置”的宾语,“于郡中”是“闻”的后置状语。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2.2019年全国二卷: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这段话是说,适逢公孙步座病了,魏惠王亲自去探病。
分叔座说:“公孙鞅年纪虽轻,但有特殊的才能,希望大王能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他,大王如果不能任用他,就一定要杀掉他,不要让他走出国境。
”“魏惠王”为“问病”的主语,“曰”在此处理解为“说”,“王”为后句主语,“奇才”作“有”的宾语,“不听用鞅”是完整句式,“举国”修饰“听之”。
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3.2019年全国三卷: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这段话意思是,有鲁国人说:“鲁国是小国,而有战胜的名声,那么诸侯们不要打鲁国的语音了。
况且鲁国、卫国是兄弟般的国家,而鲁君任用吴起,就是舍弃了卫国。
”鲁君怀疑吴起,就疏远了他。
“有”为动词“名”是其宾语,“之”意为“的”,“战胜之名”是一个整体;“矣”为句末语气词;“鲁君”为“疑”的主语。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二、2018年4.2018年全国一卷: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节选自《晋书·鲁芝传》)本段意思是,曹爽懦弱又糊涂,没有听取鲁芝的意见,于是束手就擒被杀。
2019高考·文言断句
11
真题初做体验
考点分解突破
解析 C项,“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有误,原文“两京言官交章 听”句中,“不听”是说权贵不予理睬,不是傅珪坚持离职。 答案 C
12
真题初做体验
考点分解突破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5分) (2)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5分) 解析 翻译时,注重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句(1)注意“权幸”和“嫉”的 “权幸”译为“权贵”,“嫉”译为“痛恨”。句(2)注意“忠谠”和“ 思,“忠谠”译为“忠实、正直(的话)”,“报”译为“回复”。 答案 (1)极力奏陈其时社会弊病十件事,话语多指斥受宠的权贵,权贵 他。 (2)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 复。
10
真题初做体验
考点分解突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傅珪进入仕途,参与纂修文献。弘治年间,他兼任司经局校书,参与 明会典》得以升职;武宗继位,他进位左谕德,充讲官,修撰《孝宗实录 B.傅珪任职礼部,劝谏讲究策略。他担任礼部尚书时,由于屡有争端,上 番僧因帝好佛求地百顷,他佯作不知皇上自称大庆法王,不理会给地的事 C.傅珪守正不阿,反遭诬蔑报复。每遇大事,他都能坚持己见,不肯随 因而触怒许多人;后因得罪权贵被迫退休,虽有言官请留,他仍坚持离职 D.傅珪为官清廉,死后受到好评。御史卢雍称赞他在位时有古代大臣风 后家无积蓄,艰难度日;嘉靖元年,他被列为先朝守正大臣,追谥为文毅
8
真题初做体验
考点分解突破
解析 结合语境理解画线句的意思,然后再根据职位的变迁进行断句。标点 《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 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答案 B
2019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专题18文言断句含解析
文言断句【母题来源】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母题原题】1.【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之书。
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
每诏令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
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
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
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
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
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为长沙王太傅三年。
后岁余,贾生征见。
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
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
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
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
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
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
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下列对文中画被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答案】C【试题解析】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2019高考文言文断句限时练
2019高考文言文断句限时练2019高考文言文断句限时练(时间60分钟)(一)(2019惠州月考)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题岳飞受命招捕杨幺。
飞所部皆西北人,不习水战。
飞曰:兵何常,顾用之何如耳!先遣使招谕之。
贼党黄佐曰:岳节使号令如山,若与之敌,万无生理,不如往降,必善遇我。
遂降。
飞单骑按其部,拊佐背曰:子知逆顺者。
果能立功,封侯岂足道?欲复遣子至湖中,视其可乘者擒之,可劝者招之,如何?佐感泣,誓以死报。
时张浚以都督军事至潭州,参政席益与浚语,疑飞玩寇,欲以闻。
浚曰:岳侯,忠孝人也。
兵有深机,胡可易言?益惭而止。
黄佐袭周伦砦,杀伦,擒其统制陈贵等。
会召浚还防秋。
飞袖小图示浚,浚欲俟来年议之。
飞曰:以王师攻水寇,则难;以水寇攻水寇,则易。
水战,我短彼长,以所短攻所长,所以难;若因敌将用敌兵夺其手足之助离其腹心之托使孤立而后以王师乘之八日之内当俘诸酋。
浚许之。
飞遂如鼎州。
黄佐招杨钦来降,飞喜曰:杨钦骁悍,既降,贼腹心溃矣!表授钦武义大夫,礼遇甚厚,乃复遣归湖中。
两日,钦说余端、刘诜等降,飞诡骂曰:贼不尽降,何来也?杖之,复令入湖。
是夜掩贼营,降其众数万。
幺负固不服,方浮舟湖中,以轮激水,其行如飞;旁置撞竿,官舟迎之,辄碎。
飞伐君山木为巨筏,塞诸港汊,又以腐木乱草,浮上流而下。
择水浅处,遣善骂者挑之,且行且骂。
贼怒来追,则草木壅积,舟轮碍不行。
飞亟遣兵击之。
贼奔港中,为筏所拒,官军乘筏,张牛革以蔽矢石,举巨木撞其舟,尽坏。
幺投水,牛皋擒斩之。
飞入贼垒,余酋惊曰:何神也?俱降。
飞亲行诸砦慰抚之,纵老弱归田,籍少壮为军,果八日而贼平。
浚叹曰:岳侯神算也![冯评]岳飞谋亦欲造大舟,湖南运判薛弼谓岳曰:若是,非岁月不胜。
且彼之所长,可避而不可斗也。
今大旱,河水落洪,若重购舟首,勿与战,遂筏断江路。
藁其上流,使彼之长坐废。
而精骑直捣其垒,则彼坏在目前矣。
岳从之,遂平幺。
人知岳侯神算,而不知计出薛弼。
从来名将名相,未有不资人以成功者。
2019版语文培优增分一轮全国经典版考案:专题十五 文言文阅读 考案三 断句
考向一根据语法结构断句例1用“/”给下面的文言文语段断句。
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答案吕蒙正以宽厚为宰相/太宗尤所眷遇/有一朝士/家藏古镜/自言能照二百里/欲因公弟献以求知/其弟伺间从容言之/公笑曰/吾面不过碟大/安用照二百里解析断句时,首先疏通文意,再关注陈述对象的变化,如本语段中的“吕蒙正、太宗、朝士、其弟”,据此可断开一些句子;还要关注动词的变换,如“藏、言、欲、伺、曰、用”等,据此判断与其关联的主语、宾语,从而断句.译文吕蒙正做了宰相后以宽厚待人,宋太宗尤其赏识他.有一位朝廷中的官员,家里藏有(一面)古镜,自己说这面镜能照二百里。
(朝士)想通过吕蒙正的弟弟(把古镜)献给吕蒙正来求得(他的)赏识.吕蒙正的弟弟等到他有空闲的时候不慌不忙地告诉他,吕蒙正笑着说:“我的脸不过碟子般大小,怎么用得着能照二百里的(镜子)?”成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
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
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
”自辰至酉未起。
帝意解,得遣戍。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八年卒于家.赠少保,谥文穆.(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答案C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专有名词和动词谓语等。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之方法指导与基础训练(含解析 )
高考文言文断句专题之方法指导与基础训练(含解析)一、必备语法知识完整的句子结构是:(定)主//[状]谓<补>+(定)宾例如:(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句子成分主语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宾语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定语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例如:(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金黄)的珍珠。
状语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例如:他[已经]走了。
咱们[北京]见。
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
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修饰全句的]+(定)主+[状]谓<动补>+(定)宾+<宾补>。
补语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例如: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他生〈于1918年〉。
他坐〈在桌子旁〉。
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注意:一个完整的句子必须有谓语!二、断句方法1、根据语法结构断句(1)名词、代词——多作主语和宾语国名、朝代名、人名、地名、官职和事物名作主语,常可在前断开;作宾语,常可在后断开。
例: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2021全国甲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B.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C.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D. 九月/契丹大举入寇时/以虏寇深入/中外震骇/召群臣问方略/王钦若/临江人/请幸金陵/陈尧叟/阆州人/请幸成都/(2)动词、形容词——常作谓语,一般前后不断开;若不带宾语,其后常可断开。
2019断句专题练习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19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正确判断文言句读(断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在通读句子的基础上,粗通大意,借助“彼”“而”“或”“独”等关键词断句。
“彼”提示下面举例,故在“有未尝失母”后断开;“而”表示承接,“有母不待求母”是一个整体,其后断开;句中第二个“而”表示转折,“而母存或忽而不敬”中间不能断开,此“或”与第二个“或”所带的文字并列,故在“或忽而不敬”后断开;“或悖而不爱者”讲另一种情况,故在其后断开;“独”表示反问,领起后面的文字,增强后面的语气,“独何心欤”中间不断开。
附【译文】赞曰: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
”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亲,成年以后知道了,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
昔日苏东坡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
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和神明相通,不是和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定哭泣。
重磅-2019专题二断句
第二专题文言断句/9第二专题文言断句文言断句主要考查断句能力。
此题延续了全国卷前两年的考查方式。
〖真题导引〗【高考全国卷Ⅰ】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
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
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
(节选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解析】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
然后再考虑三个人物(“曾公亮”“盗贼”“使客”),两个地名(“他境”“吾境”);句中动词有“有、窜、闭、亡、移、诘、报、藏、廋、索”等。
然后以动词为中心,首先“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中“他的地方达到夜不闭户”显然是不符曾公亮管辖郑州的句意,所以排除C与D两项。
A与B 两项中,关键是“移书”(发文书),按其句意,应是“移书诘盗”,如果是“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物”为名词作“亡”的宾语,“移书”也是名词,如果有一个连词连接“物”与“移书”也成立。
所以,选B项。
【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
推举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
老百姓在镜湖旁耕种农田,常常担心镜湖水泛滥。
曾公亮建立斗门,将湖水排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
2019年高考专项复习:文言文断句方法+练习
断句方法:一、名词断句法。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而后考虑:什么人,办什么事情,采纳什么方式,获得什么结果等。
(找动词)文言句式中,主谓构造居多,但主语常省略。
借助句子成份,重点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构造关系,确立骨干,进而断开句子。
我们把这一步总结为标名(代)词,定主宾。
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常常用全称,此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
比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二、虚词断句法。
① 文言文中常有放在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斯等等;② 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耶(邪)等等;③ 以、于、为、则、而,常常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并且后边为一个比较长和完好的句子时,“而”字前方要断开)④ 有些复音虚词大概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
比方:且夫、若夫、乃夫、已而、至若、于是、固然、至于、是故、向使、纵使等等。
⑤ 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何如、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构造以后,一般可组成疑问句,只需贯穿上下文意,便可断句。
⑥ 复句中的关系词:虽、固然、纵、纵使、向使、倘若、苟、故、是故、则、然而、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莫非,在它们的前方一般要断开。
三、对话标记断句法。
文言文中对话、引文经常用“曰”“云”为标记,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出现人名,此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碰到对话,依据上下文判断对话两方,来断句。
四、固定句式断句法.文言文中的特别句式和固定格式断句有着特别大的帮助。
① 判断句、被句、疑句等特别句式。
“⋯⋯者,⋯⋯ 也”是典型判断句式;“不亦⋯⋯ 乎”“孰与⋯⋯ 乎”“其⋯⋯乎”“安⋯⋯哉”“何⋯⋯”等反句式;“ ⋯⋯ 所⋯⋯”“受⋯⋯于⋯⋯”“ ⋯⋯ 于⋯⋯”等被句式;② 倒装句的序最得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专项突破演练19文言文阅读专项练·正确判断文言句读(断句)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赞曰:孔子曰:“孝悌之至通于神明。
”若李台州,生而不知失母,壮而知求母,求母而不得,不得而不懈,遍天下之半,老而乃得之。
昔东坡先生颂朱寿昌,至今咏歌以为美谈。
若李台州,其事与寿昌岂异也,兹不谓之至孝通于神明乎?非至孝奚而通神明,非通神明奚而得母?予每为士大夫言之,闻者必泣。
人谁无母?有母谁无是心哉?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A.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B.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C.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D.彼有未尝/失母而有母不待/求母而母存/或忽而不敬/或悖而不爱者/独何心欤【解析】选B。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要在通读句子的基础上,粗通大意,借助“彼”“而”“或”“独”等关键词断句。
“彼”提示下面举例,故在“有未尝失母”后断开;“而”表示承接,“有母不待求母”是一个整体,其后断开;句中第二个“而”表示转折,“而母存或忽而不敬”中间不能断开,此“或”与第二个“或”所带的文字并列,故在“或忽而不敬”后断开;“或悖而不爱者”讲另一种情况,故在其后断开;“独”表示反问,领起后面的文字,增强后面的语气,“独何心欤”中间不断开。
附【译文】赞曰:孔子说:“孝悌达到极点是和神明相通的。
”像李台州,生下来就不知道失去母亲,成年以后知道了,寻找母亲,寻找母亲却找不到,找不到却不懈怠,走遍半个天下,到老了才找到。
昔日苏东坡歌颂朱寿昌,至今人们都咏叹歌颂并以为美谈。
像李台州,他的事迹难道和朱寿昌有什么不同吗?这不就是所说的至孝和神明相通吗?如果不是至孝怎么能和神明相通,不是和神明相通怎么能找到母亲?我每次对士大夫们说起这件事,听到的人必定哭泣。
人们谁没有母亲?有母亲谁没有这样的心呢?他们有母亲,未曾失去母亲,拥有母亲,不用去寻找母亲,母亲活着的人却有忽视并且不尊敬(母亲)的,也有违背甚至不爱惜(母亲)的,他们这是什么心啊?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也。
初平元年,义兵起,董卓迁帝于长安。
幽州牧刘虞叹曰:“贼臣作乱,朝廷播荡。
身备宗室遗老,今欲遣使展效臣节,安得不辱命之士乎?”众议咸称畴。
虞乃备礼请与相见,大悦之,遂署为从事,具其车骑。
既取道,畴乃更上西关,出塞,傍北山,直趣朔方,循间径去,遂至长安致命。
诏拜骑都尉,畴以天子方蒙尘未安,不可以荷佩荣宠,固辞不受。
朝廷高其义。
三府并辟,皆不就,愿归侍虞。
得报,驰还。
未至,虞已为公孙瓒所害。
畴至,谒祭虞墓,陈发章表,哭泣而去。
瓒闻之大怒,购求获畴,谓曰:“汝何自哭刘虞墓,而不送章报于我也?”畴答曰:“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
”瓒壮其对,释不诛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十一》,有删改)A.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B.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C.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D.汉室衰颓人/怀异心/唯刘公不失忠节/章报所言/于将军未美/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解析】选B。
“汉室衰颓”是主谓句,意思相对完整;“人”是“怀异心”的主语,不能割裂;“不失忠”还是“不失忠节”不易看出,可先放下;而“节章”一词,古汉语中没有复用的情况;“章”是奏章,于是可判“节”归上句;“于将军未美”意思相对完整;“恐非所乐闻”“故不进也”,这样断句意思清楚明白。
附【译文】田畴,字子泰,是右北平郡无终县人。
初平元年,讨伐董卓的“义军”兴起,董卓胁迫皇帝迁都长安。
幽州牧刘虞叹息说:“奸逆之臣发动叛乱,朝廷流离动荡。
我作为宗室老臣,现在(我)想派使者(去朝见皇帝),以表达我(对朝廷)的节操,可怎样才能找到不辱使命的人呢?”他的下属全都推举田畴。
刘虞于是就准备好礼物邀请田畴与他相见,(见面后)对田畴非常满意,于是任命田畴担任从事的职务,为他准备好出使的车马。
上路之后,田畴就改道去西关,出边塞,沿着北山直奔朔方,顺着小路走,终于到达长安完成了使命。
朝廷下诏任命他为骑都尉,他认为天子正流亡在外,作为臣子不应该承受荣宠,坚决推辞不肯接受。
朝廷很赞赏他的道德。
三公府同时召他做官,他都没有应命,希望回去侍奉刘虞。
得到朝廷的答复后,他就快马加鞭往回赶。
可还没到幽州,刘虞已经被公孙瓒杀害。
田畴回到幽州后,就去拜祭刘虞墓,在墓前念了朝廷的章表,大哭着离去。
(公孙瓒)听说田畴拜谒刘虞墓,非常愤怒,悬赏捉拿他,最后将他捕获,公孙瓒对田畴说:“你为什么擅自到刘虞墓去哭祭,而不把朝廷的章表送给我?”田畴回答说:“汉王室衰败,人人怀有不忠之心,只有刘先生不失忠诚的节操。
朝廷章表所说的,对于你来讲并不是什么好听的话,恐怕不是你所愿意听到的,所以就没有送给你看。
”公孙瓒很佩服他的回答,就释放了他,没有杀他。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
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
(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有删改)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解析】选A。
解答文言断句题目,要注意分析句中的专有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句中“至”,从前文分析,“至”是指刘廷让率领的军队到达夔州,由此判断“至”的主语是“师”,“至”后要停顿,故排除B、C两项;再如“夺”,其宾语是“桥”,往前分析,“夺”没有主语,但有状语“先”,由此判断“先”的前面和“桥”的后面要停顿,故排除D。
附【译文】当初,夔州有浮桥封锁长江,岸上设有三道栅栏,江两岸排列着炮具。
等到刘廷让的军队到达那里,距长江封锁三十里,下船从陆路前进,首先夺下这座桥,然后又牵船而上,攻占了夔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
于是攻克了万、施、开、忠四州,峡中的郡县全部被攻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避宣宗讳,以字行。
万历三十五年进士。
历司经局洗马,署国子监司业事。
基命性宽厚,每事持大体。
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坐私书事,将置重典。
基命力救,不听,长跪会极门,言:“祖宗立法,真死罪犹三覆奏,岂有诏狱一讯遽置极刑?”自辰至酉未起。
帝意解,得遣戍。
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
八年,卒于家。
赠少保,谥文穆。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三十九》,有删改) A.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B.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C.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D.逢申初劾基命/后以炮炸下狱/拟戍帝犹以为轻/亦以基命/言得如拟/为首辅者数月/帝欲委政延儒遂为其党所逐【解析】选C。
解答本题,要注意把握专有名词和动词谓语等。
这句话中的专有名词有“逢申”“基命”“帝”“首辅”“延儒”等,判断这些专有名词前后的动词,以此来判断词语在句中的成分。
句中的“帝”,前有动词短语“下狱拟戍”,后有动词“以为”,分析语句的意思可以看出,“帝”不能做“下狱拟戍”的宾语,而应做“以为”的主语,由此可以判断第一个“帝”前一定要停顿,故排除B、D 两项。
这句话中的动词有“劾”“委”“逐”等,比如“劾”,主语应该是“逢申”,宾语是“基命”,故第一个“基命”后面应停顿,排除A项。
附【译文】成基命,字靖之,大名人,后来因为避宣宗的名讳,以字行于世。
万历三十五年考中进士。
历任司经局洗马,代理国子监司业事务。
成基命性情宽厚仁慈,每件事情都能顾全大局。
御史李长春、给事中杜齐芳因为密信一事,将要被处以重刑。
成基命极力营救,皇上不听,他就长时间跪在会极门,说:“祖宗立法,真正的死罪还三次审问上奏,哪有在诏狱被审讯一次就立刻处以极刑的?”从辰时到酉时(都一直跪着)没有起来。
皇帝情绪平静了,他们得以被遣送戍边。
李逢申起初弹劾成基命,后来因为大炮爆炸下狱被拟罪戍边,皇帝还认为处罚太轻,也因为成基命进言得以按照原来拟定的罪处理。
成基命做首辅几个月,皇帝打算把朝政委任给周延儒,于是(成基命)被周延儒的党羽排斥。
崇祯八年,在家中去世。
追赠少保,谥号文穆。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李顺之乱,王师西征,命(有终)与裴庄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
调发兵食,规画戎事,皆有节制。
师行至峡中,遇盗格斗,众渴乏。
会天雨,军士以兜牟承水饮之,且行且战,进至广安军,军垒濒江,三面树栅。
会夜阴晦,贼众奄至,鼓噪举火,士伍恐惧,有终安坐栉发自若。
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贼围守数重,及坏寺入,惟击柝者在焉。
贼平,改知许州。
A.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B.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C.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间道而出/D.贼围既合/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贼众惊扰/赴水死者无算/次简州/寓佛舍/度贼必至/命左右重闭/召土人严更警备/ 间道而出/【解析】选D。
“贼围既合”是“敌人的包围圈合拢之后”的意思,而“有终”是人名,是事件的指挥者,所以排除B、C两项。
“严更”是“警夜行的更鼓”,因此“严更警备”是一个词,不能分开,依此也可以排除C项。
句中“其”指代“贼人”,结合后面的“贼众惊扰”,可判断“有终引奇兵出其后击之”中间不能停顿,据此可排除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