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教育)认识过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山香教育】山香通关宝典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辅导教材教育理论通关宝典第一部分教育学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
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上吐血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项选择题4.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A.《理想国》B.《政治学》C.《大教学伦》D.《论演说家的教育》5.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A.教育的科学属性B.教育的生产属性C.教育的社会属性D.教育的艺术属性52.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新式是()。
A.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民族性C.教育的历史性D.教育的社会制约性70.“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A.印度B.中国C.巴比伦D.埃及71.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
A.社会化过程B.学习与发展过程C.个体化过程D.认知与发展过程72.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
具有这一教育特征的社会是()。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二、多项选择题2.教育学的价值是在对教育习俗性认识与教育科学性认识的认识的比较中凸显出来的,主要体现在()上。
A.超越日常教育经验B.科学解释教育问题C.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学修养D.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E.促进教育发展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A.社会性B.生产性C.实践性D.意识性E.科学性5.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家庭教育B.学校教育C.自我教育D.社会教育E.社区教育6.()提出的教育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A.布鲁纳B.赫尔巴特C.赞科夫D.瓦·根舍因E.苏霍姆林斯基8.广义的教育包括()。
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家庭教育D.全民教育E.素质教育12.下列属于人文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维多利诺B.凯洛夫C.蒙田D.伊拉斯谟E.布尔迪尔14.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主要是需要()。
A.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协调发展B.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C.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有效衔接D.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共同促进E.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携手并进第二章教育的基本规律一、单项选择题8.从小学到大学,德国至今仍把宗教课列为选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
山香内部试题与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1.前联教育家赞可夫的教学理论是()A.最优化理论B.认知结构的理论C.发展性教学理论D.例教学理论E.全面和谐发展理论2.教育目的具有()作用。
A.导向B.评价C.激励D.规E.选择3.教育化向纵深发展的主要表现在()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B.提出教育机会均等的口号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D.强化教育的国家控制E.教育精英化的实现4.下列教育思想中属于赫尔巴特提出的有()A.教学过程的四个阶段论B.实科教育思想C.教育性教学D.自然主义教育E.实用主义教育思想5.指导教学模式由()环节构成。
A.激发B.讲演C.练习D.反馈E.迁移6.教师进行说服教育时,只提出正面材料的情况有()A.对理解能力有限的低年级学生B.理解能力较高的高年级学生C.学生没有相反的观点时D.学生原本就有相反的观点时E.说服的任务是解决当务之急时7.教师的威信表现为()A.工作水平B.知识水平C.工作态度D.工作作风E.教学能力8.动机的功能有()A.激活功能B.选择功能C.指向功能D.控制功能E.强化功能9.信息呈现的顺序会对社会认知产生影响,这种现象是()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效应E.远近效应10.舒茨提出人际交往需要的三维理论,容是()A.成就B.包容C.情感D.支配E.生存1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A.兴趣B.学习需要C.态度D.学习期待E.学习自觉性12.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A.人际关系B.对立统一关系C.心理互动过程D.人与人的矛盾E.课堂表现13.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条件反射E.消退14..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 ball后学习eye ball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A.一般迁移B.负迁移C.垂直迁移D.正迁移E.水平迁移15.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A.操作模仿B.操作整合C.操作熟练D.原型定向E.原型化16.当学生违反校规校纪时,我们会给他一个处分,经过一段时间教育,发现该生表现越来越好,为了巩固其良好行为,才撤销了处分,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A.消退B.惩罚C.负强化D.正强化E.间隔强化17.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A.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B.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容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18.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特点有()A.自主性B.实践性C.逻辑性D.开放性E.生成性19.不得变相体罚学生的法律有()A.中华人民国教育法B.未成年人保护法C.中华人民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务教育法20.《中华人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有以下权利()A.参加专业学术团体B.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D.对学校教育教学提出意见和建议E.参加进修和其他方式二、填空题1.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如果只看到学生差的地方,认为无可救药,那就违背了。
山香教育学试题及答案

山香教育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规律的科学,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法等。
以下哪项不是教育学的研究内容?A. 教育的本质B. 教育的目的C. 教育的方法D. 教育的经济效益答案:D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会展现出不同的认知能力。
以下哪个阶段不属于皮亚杰提出的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E. 抽象思维阶段答案:E3. 教育心理学认为,以下哪种学习动机属于内在动机?A. 为了获得奖励而学习B. 为了取悦父母而学习C. 为了学习知识本身的乐趣而学习D. 为了超过同学而学习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教育质量?A. 教师的专业水平B. 学生的个人兴趣C. 学校的硬件设施D. 家庭的经济状况E. 教育政策的制定答案:A, B, C, E2. 在教育过程中,以下哪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采用启发式教学B. 频繁进行考试C. 利用多媒体教学D. 增加课堂互动E. 只讲授课本内容答案:A, C, D三、简答题1. 简述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答案: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负责设计和实施教育计划;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接受者,通过教育活动获取知识和技能;教育影响是连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媒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
三者相互作用,共同推动教育活动的进行。
2. 描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并说明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获得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探索和实践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山香教育学_各章重点及例题(河南招教考试专用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概念、属性与起源概念: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一词来自《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社会、学校、家庭。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
属性: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继承性;长期性;相对独立性;生产性;民族性。
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朱熹);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心理起源说(孟禄);劳动起源说(苏联)。
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2、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
教育媒介:指建构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起桥梁或沟通作用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组织形式和教育手段等。
受教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3、教育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连、全民性、单一性、宗教性。
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出现教师和学校教育。
封建社会:①古代中国,夏代有学校的设置,西周出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礼),春秋出现私学,两汉的西汉的董仲舒(废黜百家,独尊儒术)(郡国学,郡县学),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和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和六学两馆,宋朝的六大书院,明代的八股文,考试内容四书五经。
②古代印度的教育与宗教联系在一起,分为婆罗门教育和佛教教育。
③古代埃及教育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的特征。
④古代希腊和罗马(奴隶社会)的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
⑤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教育:以人为本,人文主义近代社会的教育:主要表现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学校崛起;②教育的世俗化;③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④教育法制化。
山香试卷答案

20:请写出5条教学原则。
直启循理因量巩21:简述班集体建设的内容。
一确二建一组培22:简述儿童记忆发展的基本特点。
(1)小学生记忆量的发展。
①小学生记忆量的发展表现在其记忆广度和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上。
②儿童的记忆广度随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扩大;儿童记忆保持时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延长。
(2)小学生记忆质的发展。
①从无意记忆为主转变为有意记忆为主②从机械记忆为主向意义记忆为主过渡③从具体形象记忆向抽象逻辑记忆的方向发展④短时记忆的容量发展迅速(3)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发展。
①小学生保持材料由偏重于具体的类型发展到抽象类型;②再认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③初入学儿童不会使用系统搜索和利用追忆去保持信息,而高年级学生在提取信息时,开始会系统地去寻找以往识记过的材料。
(4)小学生记忆策略的发展。
直到小学,儿童才逐渐有效地采用复述这种方法。
23:我国《教育法》规定学生享有哪些权利?24:试述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与提高过程。
①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心理因素构成②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2)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②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③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思想矛盾斗争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①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②学生在活动中,必定受到多方面影响③德育过程中活动和交往的特点更加有效地影响学生品德的形成。
(4)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25:试对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进行比较。
(1)课前计划的差异。
专家型的教师课前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预见性。
而新手型教师在制订课前计划时往往依赖于课程目标。
苏州山香教育题库

苏州山香教育题库(A)练习一一、单项选择题1.“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这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2.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孩子会打洞。
”这种观点实质是()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二因素论D.相互作用论3.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职业。
A.自由化B.现实化C.专业化D.社会化4.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
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关系、全面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5.班级活动是指()A.以班级为单位的一切活动B.课堂教学以外的活动C.以建设班集体为中心的活动D.班会、晨会等常规活动二、填空题1.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和1903年的________。
2.根据课程的制定主体,可以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___。
3.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________教材和________教材。
4.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________为核心内容。
5.学生是否参加活动以及参加何种活动,最终的决定权都在学生自己,这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________特点。
6.教师教育专业素养除了应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应具有一定的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A3.D4.B5.C二、填空题1.“癸卯学制”2.校本(学校)课程3.感知理解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5.自愿性6.研究能力练习二一、单项选择题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甚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A.心理特征B.心理表现C.心理变化D.心理现象2.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多个阶段,其中小学生主要处于()A.幼儿园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3.学习迁移产生的客观必要条件是()A.学生的智力水平B.学习的理解和巩固程度C.学习对象之间的共同要素D.学生的学习方法4.当人接连不断地受到挫折,便会感到自己对一切都无能为力,丧失信心。
[试题]山香教育版的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docx
![[试题]山香教育版的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整理.docx](https://img.taocdn.com/s3/m/c3dfbcade009581b6bd9ebe5.png)
教育的个体功能体现在哪儿方血?(1)教育促进人的先天素质得到发展,使生理、心理索质得以呈现。
(2)教育把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的人类粹神文明移植于个体之屮。
(3)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培养出合格的社会成员。
10.简述夸美纽斯的《人教学论》体现的主要教育思想(1)教育要适应自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人是白然的一部分,教育要遵循人的口然法则的原则。
(2)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以及教学的原则、方法。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
11.教育的社会属性(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12.教育学发展经历了哪儿个阶段?(1)萌芽阶段(2)独立形态阶段(3)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阶段(4)现代教育理论发展阶段5. 20世纪以后教疗的改节和发展呈现出哪些新特点?(1)教育的终身化。
终身教育是适应科为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
(2)教冇的全民化。
全民教冇是近|•几年來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概念,就是让所有的人都受到教育,特别是使适龄儿童受到完全的小学教育和便中青年脱盲。
(3)教育的民主化。
教育民主化是本世纪最大的教育思潮z—, 首先是指教育机会均等,包括入学机会,教育资源分配机会和教冇结果的均等;其次是指师生关系的全民化;再次是指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的民主化,为学生捉供更多的H由选择机会。
(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4)教育的多元化。
包括教育思想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多元化,教育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评价标准等的多元8.试述为适应个体身心发展的(5)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现代科学一般规律,教育应采取怎样的相应策略。
技术在教育技术上的应用,包括教育设备、教育手段,工艺、(1)教育适应个体发展的顺序性6.程序、方法等的现代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简述身心发展的规律(2)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山香教育理论题

山香教育理论题特岗练习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一般认为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质变期或关键期是小学()A.三年级B.四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2.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B.瓦龙C.韦特海默D.弗洛伊德3.自我形象受到空前关注是在()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4.教案或教学材料初步形成后,向有经验的教师或专家咨询,也可以选取学生样本进行试讲,借此发现不足。
这一方式属于()A.形成性评价B.即时评价C.同行评价D.总结性评价5.新知识的学习会对已学知识产生干扰,这种现象被称为()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倒摄抑制D.前摄抑制6.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A.赫尔巴特B.裴斯泰洛奇C.杜威D.夸美纽斯7.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问卷法8.将学生按智力水平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班组,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组织教学,这种形式被称为()A.班级授课 B.分组教学C.小组合作学习D.复试教学9.为了与学生家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教师应扮演的角色是()A.权威者B.告状者C.指导者D.协商者10.操作性条件反射说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的条件是()A.模仿 B.认知C.期待D.强化1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实地参观、访问、考察,如让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玉饰、碑刻书画,这对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教学形式是()A.实物直观 B.模像直观C.言语直观D.意念直观1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A.布伦塔诺B.弗洛伊德C.亚里士多德D.冯特13.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认知活动的方式是()A.运动技能B.智力技能C.一般技能D.特殊技能14.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低级的动机C.高尚的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5.“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学生,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学生”这种做法所坚守的德育原则是()A.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B.尊重热爱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道德教育和纪律约束相结合原则16.在班集体建设中,最关键的因素是()A.目标和规范B.学生人数C.班主任D.班干部17.小学生中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A.道德情感不深B.缺乏合理的行为技能C.道德认识不足D.道德意志力不够18.当一个人的思维发展处于“每个人对问题的看法都是不一样”的时候,其思维发展处于()A.二元论阶段B.多元论阶段C.相对论阶段D.约定论阶段19.在日常生活情况下,适当控制条件并结合教育教学工作,以引起某种心理活动而进行的心理研究方法是()A.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实验室试验法D.教育心理调查法20.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A.备课B.上课C.课后辅导D.练习21.体现了垂直迁移的具体事例是()A.汉语拼音的学习影响英语字母的发音B.“角”的掌握影响“直角”、“平角”等概念得学习C.“石”字的学习影响“磊”字的学习D.在学校形成的爱护公物的习惯影响在校外的行为表现22.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规范和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评价意义的特性叫做()A.品德B.道德C.个性D.人格23.教师采用图片、幻灯、电视录像、模型等的直观教学形式属于()A.模像直观 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操作直观24.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的心理学家是()A.奥尔波特B.卡特尔C.荣格D.斯普兰格25.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属性,以便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的形式是()A.比较 B.抽象C.概括D.变式26.教师讲课时,声音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分散注意27.最早提出“教学相长”教育主张的著作是()A.《学记》B.《论语》C.《孟子》 D.《苟子》28.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教学计划B.教学大纲C.教育目的D.教学工作29.一般来说,有利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是()A.强烈B.较弱C.微弱D.中等30.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B.中心品质C.晕轮效应D.刻板印象31.在教育主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32.反映事物个别属性的心理现象是()A.感觉B.知觉C.观察D.表象33.头脑中把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抽取出来,而舍弃其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叫做()A.分析B.综合C.抽象D.概括34.“谈虎色变”与“望梅生津”都是()的表现形式。
2021年山香教育情绪与意志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情绪与意志教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一、单项选取题2•情绪、情感外在行为体现是()A.热情B.表情C.激情 3.情绪与情感是以()为中介反映形式。
A.需要B.动机 C •态度 4•情绪、情感是在人()活动基本上产生。
5•下列情绪性质表述中,哪一项是不对的()A.情绪与动机关系不是很密切B.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6. ()状态下,人往往会浮现“意识狭窄”现象。
A.热情 B 应激 C.激情 D.心境7. ()状态下,有机体会发生一系列激烈生物性反映,叫适应综合症。
A.心境B.热情C.应激D.激情& “情急生智”所描述一种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 C •应激 D.理智9•“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S 这是受一种人()影响所致。
A.激情B.心境C.热情D.应激1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反映情绪状况是()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是()A.客观事物本质属性B.客观事物外部现彖C.客观事物之间关系D.客观事物与人需要之间关系 D.心情D.认知A.动机B.结识C.个性D.态度C.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D.情绪为刺激所引起A.心境B.激情C.应激D.焦急A.心境B.应激C.激情D.理智感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情绪状态是()17•小刚得知自己被抱负大学录取后,整个一周都很开心,这种情绪状态是()A.激情 B •应激 C.心境 D.理智感 18•“捧腹大笑、手舞足蹈”是()情绪状态。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9•“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A.激情B.应激C.心境 D •热情 20•“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惊中()A.心境状态B.应激状态C.激情状态D.热情状态21.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惊时手足无措情绪表达方式是()A.而部表情B.身段表情C.言语表情D.语调表情22 •愿望不能实现或达到目行动受挫时引起紧张而不髙兴情绪体验是()11 •绝望属于()12.狂喜、恐惊情绪状态属于()A.心境B.激情 13•学生临考怯场属于()A.心境B.理智感C.应激D.焦急C.应激D.激情14•车祸、地谡、水灾等突如其来劫难引起情绪体验是()A.心境B.应激C.激情D.热情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情绪状态是()A.心境B.激情C.抑郁D.焦急A •愤怒B.恐惊 C •应激 D.激情A •愤怒 B.恐惊 C.悲哀 D 痛苦23•积极情绪有助于身心健康,悲观情绪会引起人各种疾病。
四川山香教师编考试试题

四川山香教师编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A. 传授知识B. 培养人的社会活动C. 教育管理D. 教育评价2. 以下哪项不是教师的专业素养?()A. 专业知识B. 专业技能C. 专业态度D. 专业兴趣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必须贯彻()的教育方针。
A. 社会主义B. 爱国主义C. 集体主义D. 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4.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因材施教B. 以学生为中心C. 以教师为中心D. 以教材为中心5. 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A. 爱岗敬业B. 教书育人C. 为人师表D. 终身学习6.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 学习理论B. 教学理论C. 教育评价D. 教育测量7.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采取的管理方式是()A. 强制管理B. 民主管理C. 放任自流D. 严格管理8.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A. 教学目标B. 教学内容C. 教学方法D. 所有选项9.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A. 学生为本B. 教师为本C. 教材为本D. 考试为本10. 教师在课堂上应采取的教学策略是()A. 讲授法B. 讨论法C. 合作学习D. 所有选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__________。
2. 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个方面。
3. 教育评价的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 教师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 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 教学反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山香教育)山香教育学试题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单选1.由于教育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想方设法地以其自身的活动来引导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按照一定的方向和水平发展,才能保障()的有效进行。
A.社会活动B.教育活动C.生产活动D.集体活动2.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自我教育3.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
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A.生产活动B.精神活动C.社会活动D.精神运动4.教育从本质上是()活动。
A.认识B.实践C.交往D.学习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学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6.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A.目的B.内容C.方法D.功能7.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A.主体B.客体C.教的主体D.学的主体8.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古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9.历史上著名的“文翁兴学”,所兴之学属于()A.官学B.私学C.书院D.私塾10.雅典人提出“和谐发展的人”,主要是指下列哪些方面和谐发展的人()A.德、智、体、美B.体、智、德、美C.智、德、体、美D.体、德、智、美11.教育与劳动从分离到结合是在()时期。
A.奴隶社会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12.20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C.个别化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13.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体现了()A.教育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B.教育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关系C.教育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D.教育公平14.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A.自然形态的教育B.自我教育C.家庭教育D.社会教育1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
2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下

第一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 )关系到人得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A、后脑B、骨髓C、前脑D、延髓12、用所谓内省得方法研究心理学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得心理得基本元素得心理学派就是( )。
A、神经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认识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3、行为主义得观点就是( )。
A、主张研究意识B、人得本质就是好得、善良得C、重视对异常行为得分析D、用实验得方法研究行为24、把人瞧成一个信息加工者,一个具有丰富得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积极得有机体得心理学观点就是()、A、行为主义得观点B、生物学得观点C、现象学得观点D、认识心理学得观点25、瞧同一部电影或上同一堂课,不同得人感受却不同.这说明人得心理具有( )。
A、客观性B、主观性C、现实性D、能动性26、主张意识就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得过程得心理学流就是( )。
A、构造主义心理学B、精神分析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机能主义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得就是( )。
A、脑B、脑神经C、脊髓D、脊神经E、神经元2、下列属于巴浦洛夫提出得概念得有()。
A、操作性条件反射B、反射、反射弧与反馈C、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D、动力定型E、观察学习3、以意识为研究对象得西方心理学流派有()。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E、刺激—反应学派4、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
A、兴趣B、爱好C、信念D、理想E、世界观7、“怒发冲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上词语所描写得心理活动有( )。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 D、个性过程E、观察过程8、弗洛伊德把人得意识分为( )。
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E、无意识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一、单项选择题4、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 )线索有重要作用.A、视觉B、听觉C、嗅觉D、触觉5、审美活动中最突出、最活跃得心理因素就是( )。
(山香教育)认识过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

认识过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注意B.知觉C.想象D.观察2.“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4.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5.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不稳定D.注意的分配6.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不稳定D.注意的分散7.有了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8.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特性。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9.在中小学的注意发展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占主导地位。
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10.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11.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C.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D.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1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1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14.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A.提高B.降低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15.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感觉适应17.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的现象是()A.联觉B.幻觉C.感觉对比D.感觉适应18.“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山香招教共14分试卷

综合试卷二(山香内部资料)一、单项选择1.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2.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受()的制约。
A.生产力水平B.生产关系C.国家的社会制度D.自然环境3.循序渐进原则要求教学要()A.温故而知新B.不陵节而施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D.学而时习之4.活动和交往是学生品德形成的()A.关键B.基础C.内容D.途径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B.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C.指导本班班委、共青团组织工作D.评定学生操行6.被公认的第一部现代教育学著作是()A.《学记》B.《雄辩术原理》C.《大教学论》D.《普通教育学》7.启发式教学本质上是一种()A.教学方法B.教学原则C.教学规律D.教学思想8.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9.以下表述,哪个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含义?()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C.不可逆转的时期D.0~3岁的时期10.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研究,强调心理学应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为()A.人本主义学派B.格式塔学派C.行为主义学派D.精神分析学派11.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的方法是()A.自陈量表法B.主题统觉测验C.罗夏克墨迹测验D.句子完成法12.关于创造力与智力的关系,下列哪种表述是正确的?()A.高智力必有高创造力B.高创造力必有高智力C.创造力与智力无关D.低智力也能产生高创造力13.手足无措表现了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B.心境C.激情D.应激14.由于数学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某小学生学好数学的愿望,这种学习动机属于()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低级的动机C.高尚的动机D.远景的间接性动机15.在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动觉控制开始起主导作用。
2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下)吐血整理

第一部分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关系到人的生命,被称为“生命中枢”。
A.后脑B.骨髓C.前脑D.延髓12.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学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是()。
A.神经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认识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3.行为主义的观点是()。
A.主张研究意识B.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C.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D.用实验的方法研究行为24.把人看成一个信息加工者,一个具有丰富的内在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积极的有机体的心理学观点是()、A.行为主义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识心理学的观点25.看同一部电影或上同一堂课,不同的人感受却不同。
这说明人的心理具有()。
A.客观性B.主观性C.现实性D.能动性--WORD格式--可编辑--26.主张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的心理学流是()。
A.构造主义心理学B.精神分析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机能主义心理学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是()。
A.脑B.脑神经C.脊髓D.脊神经E.神经元2.下列属于巴浦洛夫提出的概念的有()。
A.操作性条件反射B.反射、反射弧和反馈C.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D.动力定型E.观察学习3.以意识为研究对象的西方心理学流派有()。
A.构造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行为主义心理学D.人本主义心理学E.刺激—反应学派4.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
A.兴趣B.爱好C.信念D.理想E.世界观--WORD格式--可编辑--7.“怒发冲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以上词语所描写的心理活动有()。
A.认识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过程E.观察过程8.弗洛伊德把人的意识分为()。
A.意识B.前意识C.潜意识D.后意识E.无意识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一、单项选择题4.知觉恒常性受各种因素影响,其中()线索有重要作用。
1教师招聘重点考点(山香版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_上)吐血整理

第一部分教育学一教育特征的社会是()。
A. 原始社会B. 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 资本主义社会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二、多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2. 教育学的价值是在对教育习俗性认识与教育科学性认识的认识的比较中凸显出4. 代表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最高成就的著作是()。
来的,主要体现在()上。
A. 《理想国》B. 《政治学》 A. 超越日常教育经验 B. 科学解释教育问题C.《大教学伦》D. 《论演说家的教育》 C.提高教育者的教育学修养 D.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5.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定了()。
E. 促进教育发展A. 教育的科学属性B. 教育的生产属性 3. 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
C. 教育的社会属性D. 教育的艺术属性 A. 社会性 B. 生产性52. 教育社会性的最主要表现新式是()。
C.实践性 D. 意识性A. 教育的生产性B.教育的民族性 E. 科学性C.教育的历史性D. 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5. 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70.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是古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A. 印度B. 中国C. 自我教育D. 社会教育C.巴比伦D. 埃及E. 社区教育71. 从个体的角度定义“教育”,往往把“教育”等同于个体的()。
6. ()提出的教育理论被视为现代教学理论的三大流派()。
A. 社会化过程B. 学习与发展过程 A. 布鲁纳 B. 赫尔巴特C.个体化过程D. 认知与发展过程 C. 赞科夫 D. 瓦·根舍因72. 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和浓厚的宗教性。
具有这 E. 苏霍姆林斯基-第1 页-8. 广义的教育包括()。
C.文化传统 D. 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A. 学校教育B. 社会教育10. 下列不属于教育传承文化的功能的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过程教育理论高分题库精编一、单项选择题1.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A.注意B.知觉C.想象D.观察2.“万绿丛中一点红”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这主要是由于刺激物具有()A.强度的特点B.新异性的特点C.变化的特点D.对比的特点3.“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典型地表现了()A.注意的指向性B.注意的集中性C.注意的稳定性D.注意的分配性4.只有人类才具有的更积极主动的注意形式是()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5.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不稳定D.注意的分配6.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这是()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不稳定D.注意的分散7.有了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8.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的()特性。
A.广度B.强度C.时间D.空间9.在中小学的注意发展中,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占主导地位。
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10.当个体专注某一对象时,视听感觉器官会产生周期性的加强和减弱的变化,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之为()A.注意的分配B.注意的起伏C.注意的稳定D.注意的转移11.喧嚣的闹市中,大声地叫卖未必能引起人的注意,但在安静的阅览室中小声交谈就可能引起人的注意,这是因为()A.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对注意产生的影响B.刺激物的新颖性对注意产生的影响C.人的感觉阈限在不同环境中是不同的D.注意具有集中性的结果12.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A.阈限B.绝对阈限C.差别阈限D.相对阈限13.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称为()A.绝对感觉阈限B.绝对感受性C.差别感觉阈限D.差别感受性14.视觉适应表现为感受性()A.提高B.降低C.有时提高有时降低D.既不提高也不降低15.人从明处突然进入暗处,人的感觉阈限()A.缓慢下降B.急速下降C.缓慢上升D.急速上升16.“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味觉刺激B.听觉适应C.嗅觉刺激D.感觉适应17.一种感觉引起另一种感觉变化的现象是()A.联觉B.幻觉C.感觉对比D.感觉适应18.“月明星稀”是感觉的()现象。
A.适应B.对比C.后象D.错觉19.吃糖后接着吃橘子会觉得橘子特别酸,这是感觉的()A.适应B.同时对比C.继时对比D.差别感受性20.看两歧图形时,知觉的对象和背景可以发生变化,这说明了知觉的()A.理解性B.恒常性C.整体性D.选择性21.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A.知觉的选择性B.知觉的规律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恒常性22.看见一面红旗,人们马上能认出它,这时的心理活动是()A.感觉B.视觉C.色觉D.知觉23.客观事物的整体特征在人的头脑中的反应是()A.知觉B.感觉C.思维D.想像24.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25.在嘈杂的环境中,人们依然能够敏感地听见有人喊自己的名字,这是知觉的()A.理解性B.整体性C.选择性D.恒常性26.一个人换了衣服和发型,但是我们仍然能够认出他,这体现了()A.知觉的整体性B.知觉的恒常性C.知觉的理解性D.知觉的不变性27.“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8.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是利用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9.人们在对整体的知觉和对部分的知觉上()A.前者优于后者B.前者劣于后者C.两者没有差别D.两者相辅相成30.在刺激作用停止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保留的感觉现象属于()A.感觉对比B.感觉适应C.同时对比D.感觉后效31.漫画家在画人物时仅勾勒数笔,人们就能看出画的是谁,这里反映出的是知觉()特征。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32.无论是清晨、中午、还是傍晚,我们都会把国旗看作是鲜红色的,这是知觉的()A.恒常性B.选择性C.理解性D.整体性33.关于错觉的说法正确的是()A.错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感觉B.错觉产生的原因是由于个人心理的原因C.错觉不存在个体差异D.错觉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来纠正的34.在观察中,善于迅速发现事物重要特征的品质称为观察的()A.目的性B.客观性C.精细性D.敏锐性35.老师带领学生学生参观博物馆,观看前人创造的金银首饰、碑刻书画,促进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史及文明史。
这种教学形式是()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语言直观D.形象直观36.在教学生领会历史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A.表象直观B.模像直观C.语言直观D.形象直观37.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的最后一个阶段是()A.编码B.提取C.保持D.加工38.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39.学生在做问答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40.奥运会期间,人们看游泳比赛的记忆属于()A.情景记忆B.语义记忆C.程序性记忆D.陈述性记忆41.对弹琴、骑车等活动的操作的记忆是()A.陈述性记忆B.长久性记忆C.程序性记忆D.语词性记忆42.在对学习材料理解的基础上,依据学习材料的内在联系,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的记忆是()A.有意记忆B.无意记忆C.意义记忆D.机械记忆43.人们在游览过“万里长城”后,在头脑中留下了生动的长城形象,这种记忆是()A.情绪记忆B.形象记忆C.动作记忆D.情景记忆4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A.言语记忆B.逻辑记忆C.情绪记忆D.动作记忆45.一种记忆特点是:信息的保存是形象的,保存的时间短、保存量大,编码是以事物的物理特性直接编码,这种记忆是()A.短时记忆 B.瞬时记忆C.长时记忆 D.动作记忆46.记忆信息的保持时间为0.25~2秒之间的记忆是()A.瞬时记忆B.短时记忆C.长时记忆D.形象记忆47.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A.幻觉B.感觉记忆C.静止运动D.错觉48.感觉记忆的主要编码形式是()A.图像记忆B.听觉编码C.语义编码D.情境编码49.关于感觉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容量大B.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时间短C.整体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D.采用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出感觉记忆的容量50.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秒钟。
A.1~2B.20~40C.60~120D.70~8051.短时记忆的容量是()A.3~6个组块B.5~9个组块C.6~8个组块D.7个组块52.下列哪种现象与其他三种有所不同()A.组块B.复述C.选择注意D.编码53.信息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A.思维B.想象C.注意D.复述54.短时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是()A.听觉编码B.图像编码C.形象编码D.视觉编码55.艾宾浩斯发现的遗忘规律是遗忘进程的不均衡性,表现为()A.先慢后快B.先快后慢C.时快时慢D.均匀递减56.遗忘曲线的最先提出者是()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柏林D.弗洛伊德57.识记的内容,因消退原因,完全不能再认或回忆称为()A.暂时性遗忘B.永久性遗忘C.干扰性遗忘D.逆向性遗忘58.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前学习材料的识记与回忆的干扰是()A.单一抑制B.双重抑制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59.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
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是()A.双重抑制B.前摄抑制C.单一抑制D.倒摄抑制60.学习后立即睡觉,保持的效果往往比学习后继续活动保持的效果更好,这是由于()A.过度学习B.记忆的恢复现象C.无倒摄抑制的影响D.无前摄抑制的影响61.存储短时记忆信息的有效方法是()A.组块B.编码C.联想D.复述62.为避免暂时的信息提取失败,教师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知识网络,这种做法依据的记忆理论是()A.提取失败说B.消退说C.动机说D.同化说63.研究认为,为了提高复习的效果,第四次复习的时间应该安排在()A.一星期后B.半个月C.半年后D.一个月后64.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A.表象B.想象C.后象D.印象65.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示意,在头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有意想象D.幻想66.人们对已储存在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A.表象B.想象C.幻想D.印象67.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68.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在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思维B.表象C.注意D.联想69.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A.记忆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70.设计师设计、描绘城市规划的蓝图的过程属于()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空想71.幻想是()的一种特殊形式。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空想72.演讲采用的语言形式主要是()A.书面言语B.内部言语C.对话言语D.独白言语73.个体借助语言传递信息的过程是()A.语言B.言语C.对话D.独白74.具有展开性的、有准备的、有计划特点的言语活动是()A.独白言语B.书面言语C.内部言语D.对话言语75.聊天、辩论、讨论等言语活动属于()A.独白言语B.书面言语C.内部言语D.对话言语76.具有情境性、简略性、反应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A.书面言语B.独白言语C.对话言语D.内部言语77.具有随意性、开展性、计划性特点的言语形式是()A.内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白言语78.()是非交际性言语,是指借助言语进行思维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言语现象。
A.内部言语B.对话言语C.书面言语D.独白言语79.言语理解的初级水平是对()理解和识别A.语音B.词汇C.句子D.课文80.言语理解的最高水平是()A.语音知觉B.词汇理解C.词汇加工D.课文理解81.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A.感知B.记忆C.思维D.表象82.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是由于思维的()A.直接性B.间接性C.广阔性D.创造性83.儿童根据不同年龄的人的形象特征区分“叔叔”“爷爷”,其中体现了思维具有()特征A.直接性B.间接性C.概括性D.创造性84.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分析与综合B.判断与推理C.比较与比较D.系统化与具体化85.灵感现象是()思维的结果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聚合思维D.分析思维86.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知识概念后,可以将这些数概括为有理数,这是思维过程的()A.具体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87.学生掌握数的概念时,把数分为实数和虚数,又把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有理数又可分为整数、小树和分数等属于()A.思维的抽象过程B.思维的具体化过程C.思维的分类过程D.思维的概括过程88.把文章的各个段落综合起来,把握其中心思想,这是思维过程的()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89.人脑把抽象出来的事物间共同的、本质的特征联合(综合)起来的过程叫()A.抽象B.概括C.分析D.综合90.在思想上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区别与其他属性、特征的思维过程称作()A.分类B.概括C.抽象D.比较91.小明在学习了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虎是哺乳动物这些概念后,得出虎是胎生的这一判断,小明的这种思维形式是()A.抽象概念B.关系判断C.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92.下列属于“笔”这一概念的内涵是()A.钢笔B.毛笔C.书写工具D.圆珠笔93.“好老师”这个概念结合了各种属性,如“工作努力、知识渊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