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辩证法原理

辩证法原理

辩证法原理
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辩证法的基本原
理是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

辩证法的运用贯穿于自然界和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首先,辩证法强调对立统一。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原理,它指出事物发展
的基本规律是对立统一的规律。

任何事物都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矛盾,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例如,世界上存在着夜与昼、冷与热、阴与阳等对立统一的现象。

在社会历史中,阶级斗争、社会矛盾也是对立统一的具体表现。

只有正确把握对立统一的规律,才能深刻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导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

其次,辩证法强调否定之否定。

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发展规律,它指出事物
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过程。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旧事物被新事物所否定,但同时又保留了旧事物的一部分,并得到了新事物的肯定。

这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法规律。

例如,资本主义否定了封建社会,但又保留了封建社会的某些成果,然后被社会主义否定,但又保留了资本主义的某些成果。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螺旋式上升,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总之,辩证法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它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发展
规律。

正确运用辩证法原理,可以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指导实践,推动事物的发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深入学习和理解辩证法原理,不断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善于从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开展和取得更大的成绩。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系,建立在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和对阶级斗争的理论认识之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思维模式和研究方法,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一、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是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无限发展变化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来实现的。

辩证唯物主义反对形而上学的片面观点,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马克思主义坚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认识事物的基本工具,只有通过对事物的辩证的全面的认识,才能找到改造事物的途径和方法。

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历史的基本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一个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的过程,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不同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驱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历史唯物主义指导我们深刻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我们正确的改造社会的方向和路径。

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特之处在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方法论,而历史唯物主义则为我们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运动的动力。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和事物的矛盾运动,历史唯物主义则告诉我们如何理解和改造社会历史。

这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

总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方法。

只有深入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社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各章思考题绪论章思考题1.如何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什么?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3.马克思恩格斯是如何对人类文明成果进行批判、继承和创新的?4.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个人主观条件及其伟大实践是什么?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6.为什么说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7.怎样理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8.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9.为什么说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10.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11.为什么只有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才能学好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2.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一章思考题1.什么是世界观?为什么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2.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坚持哲学基本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及其重要意义?4.怎样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及其重要意义?5.怎样理解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6.为什么说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7.为什么说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8.如何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新生事物不可战胜性的原理?9.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0.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为什么说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11.如何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这一原理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2.怎样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坚持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对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3.什么是辩证的否定观?坚持这一原理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4.怎样理解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具有什么重要意义?15.怎样理解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关系?16.为什么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17.如何理解规律及其客观性?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坚持这一原理对于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什么重要意义?第二章思考题1.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运用实践和认识相互关系的原理,分析互联网的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哪些影响?3.怎样理解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

什么叫做辩证的看待问题?

什么叫做辩证的看待问题?

什么叫做辩证的看待问题?在哲学上看,辩证的看待问题就是用联系的观点看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用内外因的观点分析问题细化而言更多如:矛盾具有特殊性则要——事物的具体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等等要仔细,可以去看高中哲学课本的辩证法一章辩证的否定 (dialectical negation):表征否定本质特点的哲学概念。

指事物自身内在的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在事物内在矛盾推动下而进行的自身否定,是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辩证过程。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事物的新陈代谢,旧事物向新事物的飞跃,是事物辩证否定的结果。

只有通过事物的辩证否定,才能实现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实现事物由旧质态到新质态的飞跃。

辩证否定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彼此之间有着前后相继的内在联系;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并不是对原有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舍弃原有事物中陈旧的、消极的东西,吸取、保留原有事物中积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以改造过的形式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作为事物发展和联系环节的辩证否定就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克服体现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保留体现着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辩证的否定或“扬弃”,就是事物自身发展的克服和保留、间断性和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辩证的否定方式是多样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

这是由事物矛盾质的特殊性以及它们所处条件的多样性决定的。

不同性质的事物,以及同一事物处在不同的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辩证否定方式。

人们对事物辩证否定的方式,必须从事物自身矛盾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对立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人的认识,由于内在的矛盾性,都是通过扬弃自身而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它是关于自然界、科学技术和人类认识的哲学思考。

自然辩证法研究自然界的本质、结构、演化和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它关注自然界的客观性、规律性和普遍性,强调人类认识自然界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哲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它研究各种基本问题,如存在、知识、价值、真理等。

哲学的领域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伦理学、美学等。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的关系可以说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是在哲学的框架下,针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进行的具体研究。

它运用哲学的方法和原则,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以及科学技术的认识论和方法论问题。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相互依存、相互补充。

哲学为自然辩证法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和方法指导,而自然辩证法则丰富了哲学的研究领域,为哲学提供了具体的案例和实践基础。

总之,自然辩证法是哲学在自然界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和延伸,它与哲学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推动了人类对自然界和自身认识的深入发展。

辩证法原理方法论

辩证法原理方法论

辩证法原理方法论辩证法是一种哲学方法,通过辨别事物的矛盾、矛盾的斗争和统一的发展规律,探索和把握客观世界的本质。

辩证法的原理和方法论对于认识和改造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辩证法原理和方法论为题,进行探讨。

一、辩证法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转化、否定之否定等。

对立统一是辩证法最基本的原理之一。

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发展,构成事物的矛盾统一体。

例如,光和暗、好和坏等。

这种对立统一关系不仅存在于事物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

转化是指事物在内部矛盾的作用下发展变化的过程。

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无时无刻地在发展变化中。

事物的转化包括量变和质变两个阶段。

量变是指事物以渐进、逐步的方式变化。

质变则是指事物在一定阶段内以非渐进、非逐步的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

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之一。

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循环和重复,而是在一系列转化的过程中,旧的事物通过否定被取代,并形成新的事物。

这种新事物又会在新的矛盾和斗争的作用下进行发展和突破。

二、辩证法方法论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思维方式,具有一系列的方法论,包括分析方法、综合方法、质量和量的辩证法等。

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事物的内部矛盾和相互关系,将事物进行分解和研究。

分析方法注重剖析和解构事物,以揭示其内在的矛盾和本质特征。

综合方法是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各个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寻找事物的整体性和全面性。

综合方法强调整体和部分的关系,通过综合各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形成对事物的全面认识。

质量和量的辩证法是将质变和量变统一起来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质量的辩证法强调事物在转折点上的根本性改变和突破。

量的辩证法则关注事物在一定阶段内的渐进、逐步的变化。

总结起来,辩证法原理和方法论是研究和认识事物的重要工具。

通过揭示事物内在的矛盾和统一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改造客观世界。

而辩证法的方法论则是指导我们进行分析、综合和把握的实际手段。

哲学基础——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关系

哲学基础——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关系

唯物论、辩证法与认识论三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一般又分为辩证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三个部分。

学习哲学常识,不仅要明确这三个部分各自的知识范围,更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三个部分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整体上来把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内涵。

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研究对象是统一的,即都是客观世界,只不过二者研究的角度不同。

唯物论说明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辩证法则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怎么样”,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二者相互渗透,不可分割。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解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时贯穿着辩证法思想。

它把物质世界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充满着矛盾的统一整体和无限发展的过程;它在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的同时,又充分肯定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是辩证的唯物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在解释客观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时,是从唯物论原则出发的,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基础上的。

它把辩证法的规律首先看作是客观世界所固有的规律,把思维规律看作是外部世界的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它认为辩证法不外是人们从客观物质世界中高度抽象出来的、能从根本上反映事物固有的内在和本质联系的方法,而不是人的头脑臆想的产物。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是唯物的辩证法。

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来源、本质、内容、作用和发展规律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到思想”的路线,是建立在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的。

坚持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也就是坚持了物质第一、意识第二的唯物主义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它坚持并贯穿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思想,科学正确地解决了主体与客体、实践与认识的关系,揭示了认识发展的过程、本质与规律,为人们提供了探索真理的正确途径。

同时,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最科学、最本质、最抽象的反映,是人们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正确认识,这种正确认识的来源是实践,并且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且也必然要服从认识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范畴

第一,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即任何事物都具有内在的结构性。

第二,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

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任何事物都是统一的联系之网上一个网结,并通过它体现出联系的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联系构成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存在状态和发展趋势。

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即规律性。

恩格斯关于联系的客观普遍性的观点,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恩格斯说过:“当我们深思熟悉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

”这就是说,世界上没有绝对孤立的东西,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任何事物都是整个世界这个普遍联系之网的网上纽结,这就是联系的客观普遍性。

3.坚持事物普遍联系原理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关于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要求人们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当代中国正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和持续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联系日趋紧密,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世界发展进程中诸方面的相互联系,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抓住机遇,努力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科学地阐明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把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作自己学说的一个总的特征,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为什么唯物辩证法又是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呢?这是因为,事物既不是绝对孤立的,也不是绝对静止的。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就是一般的变化,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是新陈代谢。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科学地揭示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本质和规律、形式和内容、方向和道路,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唯物辩证法又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是关于永恒发展的科学。

哲学中的十五大辩证关系

哲学中的十五大辩证关系

哲学中的十五大辩证关系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1、全面和片面对一个人的评价不应该只看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应该全面的去看待一个人。

不但看其在公众场合的表现还要看其在私人场合的表现,不但看其现在的表现,还要看其过去的表现,不但看其缺点,还要关注其优点,这样才能做到客观的评价,形成正确的结论。

一句话,不了解矛盾各方的特点。

这就叫做片面地看问题。

或者叫做只看见局部,不看见全体,只看见树木,不看见森林。

看人如此,对待事情也是如此,只有全面的了解事情的缘由经过,才能找到事情的本质,才能达到全面客观的认识,进而作出符合规律的决策来。

2、绝对和相对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

这就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而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把事物绝对化就是静止观点的一种,比如说,这个人是个坏蛋,这样评价一个人是不客观的,因为也许他曾经很坏,现在却变好了,也许他对一部分人很坏,但对另一部分人却很好,也许有时很坏,有时也很好,所以说不能绝对的从一而论,对任何事情要用联系的、变化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要结合历史的情况,现在的现状和未来的趋势去看待事物,做到相对的、正确的认识。

3、本质和现象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本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现象,现象往往是其表面的,浅显的东西,要透过现象抓主事物的本质,只有抓住了本质,才能找到问题的要害,才可以按照事物的规律办事,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来。

例如:股票市场价格波动是现象,其波动的本质是什么房价上涨是现象,上涨的本质问题在哪里呢政府经常下发各种各样的政策,这些政策的本质是什么?4、内容和形式5、整体和局部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二者的地位与功能不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各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当部分以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就会损害整体功能的发挥。

辩证法和认识论探讨

辩证法和认识论探讨

辩证法和认识论探讨辩证法和认识论探讨在哲学领域中,辩证法和认识论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帮助我们理解现实世界以及人类对于真理和认识的探索过程。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并且通过比较和分析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一、辩证法1.1 辩证法的概念和起源辩证法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种思维方法,它认为事物的本质就是矛盾的存在。

辩证法强调矛盾对立的存在以及相互转化和统一的规律。

1.2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1.2.1 矛盾普遍存在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因为矛盾是事物发展和变化的动力。

1.2.2 矛盾的斗争和转化矛盾不仅存在于事物的内部,也存在于事物之间。

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转化,事物能够发展和进步。

1.2.3 矛盾的统一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通过矛盾的统一,事物能够达到新的境界。

1.3 辩证法的应用和实践辩证法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实践方法。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辩证法的原理来解决问题,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

二、认识论2.1 认识论的概念和意义认识论是研究人类对于事物认识和思维过程的理论。

它探讨人类如何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以及如何从片面认识到全面认识。

认识论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2.2 认识论的主要观点2.2.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可以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个阶段。

感性认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获取的,而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推理得出的。

2.2.2 片面认识和全面认识认识论认为,初步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和局部的,只有通过不断的积累和比较才能达到全面认识。

2.3 认识论的发展和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思维的进步,认识论逐渐从传统的哲学领域扩展到科学、教育和社会学等领域。

认识论的发展对于人类认识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关系3.1 辩证法与认识论的共同点辩证法和认识论都是研究人类思维和认识的理论,它们都关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人类如何获取真知和进一步认识世界。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 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答: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其二、思维能否认是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意义:①理论上,是划分唯物主义与维新主义的标准。

②这是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基础③也是人类实践中的基本问题2.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科学前提和思想理论来源。

答: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思想理论来源: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①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②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3.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是什么?答: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理论意义: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 体现了唯物主页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简述意识能动性的表现及其实现途径。

答: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①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③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 意识还具有知道、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实现途径:①认识和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能动性的前提。

②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和手段,是其重要条件。

③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基本途径是通过实践活动,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5.试述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以及这一原理的重要现实意义答:二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正确的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高中政治选修三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高中政治选修三第八课 把握辩证分合

【第八课】把握辩证分合一、辩证思维的含义与特征㈠辩证思维的含义1.形而上学思维方式⑴形而上学思维的含义:认为事物是一成不变的,事物之间的界限都是绝对分明和固定不变的,并把这种看法变成一种世界观、方法论,就是形而上学思维。

⑵形而上学思维的弊端:完全切断事物及其各个部分、各种性质之间的联系,就不能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

2.辩证思维方式⑴辩证思维的客观基础: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

客观世界的存在方式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的。

人的认识要正确反映客观世界,就应该按照客观世界的存在状况去反映它,这就需要运用辩证思维。

⑵运用辩证思维的必要性:我们认识事物,既要分别认识事物的各个局部、各种层次、各个阶段以及个别属性,又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趋势。

因此,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就要克服形而上学思维,运用辩证思维。

⑶辩证思维的含义:所谓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

⑷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3.辩证思维的发展历程:⑴认识应该反映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规律。

⑵辩证思维的发展和人们对辩证思维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由自发走向自觉的过程。

①古代人以朴素的辩证思维方式把握世界的整体发展和矛盾运动。

②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开始自觉地、系统地研究辩证思维,但这时的研究大多带有唯心主义性质。

③在总结人类最新科学成果、批判地继承以往辩证思维研究的合理因素,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辩证思维学说是科学形态的辩证思维。

④在当代,随着社会实践和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研究复杂大系统的系统科学的兴起与发展,辩证思维学说得到丰富和深化。

【易混易错】科学思维方法不能等同于辩证思维方法。

辩证思维方法是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不能将二者等同。

科学思维方法除了包括辩证思维方法之外,还包括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思维抽象和思维具体的方法等。

㈡辩证思维的特征:整体性、动态性1.整体性的辩证思维⑴客观基础:客观事物是以整体的方式存在的,决定了辩证思维的整体性。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

简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意义:1,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2,意义;唯物主义世界的的本源,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吧世界的本源归结为精神。

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

简述马克思哲学的物质观及其重大的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物质基础。

简述运动是标致一切事物的现象的变化过程的哲学范畴1,运动事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2,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着,世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主体,设想无物质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简述新生事物的不可战胜性:1,就新生事物与环境的关系而言,新事物之所以新,是因为有新的结构与功能,它适应以变化的环境与条件。

2,就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新生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消极腐朽的东西,有保留了旧事物合理的元素,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事物。

3,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事物是社会上进的,富有创造力的人们创造性活动的产物。

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列主义的活的灵魂。

2,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的关键。

3,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的不显著变化2,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绪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绪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绪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1世界观: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观点、根本看法。

2哲学:是人们的世界观用理论的形式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通过一系列特有的概念,范畴和系统的逻辑论证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以总体方式把握世界及人和世界关系的理论体系。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哲学作为世界观的理论体系,不是自发的而是通过自觉的学习和训练才能学会的。

3 为什么人们的世界观都不一样:第一,在人类各个历史阶段,由于实践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认识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

第二,人们的经济地位,根本利益的不同,社会的分工不同,导致对社会的发展,人生追求、看法和态度不同。

*在阶级社会中,一定的哲学只是一定阶级的世界观的理论表现。

是从属于一定阶级并为该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4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推动的。

但科学和文化也起了不可忽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的解决了哲学同具体科学的关系:A 对象:哲学的对象是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从整体上和运动中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内容和普遍形式。

B就知识形态说来: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各门具体知识是人们对世界某一领域的认识和把握。

C 哲学作为世界观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这是它的显著特点之一。

它不是各类知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其中最普通、最一般的本质的关系加以高度的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关于从整体上把握世界、把握人与世界关系的一般知识。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和具体科学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二者来自实践,这是它们的共性;但具体科学同实践的关系更为直接,哲学则相对地比较间接,这又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哲学和具体科学密切相关。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以具体科学的成果为自身生长的土壤;而具体科学则以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把哲学划分为两大不同的基本派别。

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

辩证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彻底唯物主义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的运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

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

人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

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

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而又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存在。

但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148页)。

物质和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

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关系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关系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关系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不同的哲学观点,它们在认识论、本体论和价值论上存在着根本的分歧。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则是哲学中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论体系。

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哲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概念。

唯物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物质性是世界的基本实质,精神只是物质的产物。

唯心主义则是认为精神是世界的基本实质,物质只是精神的表象。

在认识论上,唯物主义强调通过感觉、经验和科学方法来认识世界,而唯心主义则认为认识是由精神活动来完成的。

在本体论上,唯物主义强调物质的存在和运动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和心灵是世界的本质。

在价值观念上,唯物主义强调世界的进步是由物质条件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来实现的,而唯心主义则认为思想和道德是世界的基本价值。

辩证法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哲学体系,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和运动的统一。

形而上学则是一种思维方法和哲学体系,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由永恒和不变的本质所决定的。

在辩证法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而在形而上学中,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的矛盾和斗争推动的,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本质所决定的。

辩证法强调事物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统一体,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事物是独立存在和孤立的。

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关系是辩证唯物主义,它强调事物的发展是在矛盾的统一和斗争中实现的。

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是形而上唯心主义,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永恒和不变的本质所决定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唯物主义与辩证法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强调物质的发展是在矛盾的统一和斗争中实现的。

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也是相互关联的,它们认为精神的发展是由永恒和不变的本质所决定的。

在现实生活中,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在不同的范畴和领域中得到了应用。

唯物主义强调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动力,唯心主义强调道德和文化的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动力。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是哲学的基本范畴之一,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之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种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必然性和偶然性等。

首先,对立统一是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

对立统一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着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同时又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相互转化。

例如,事物的存在和消亡、运动和静止、质和量等都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在对立统一中,两个对立的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否定之否定是辩证法的发展规律之一。

否定之否定是指事物的发展不是简单的线性发展,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一次否定,然后再通过新的肯定而达到更高的层次。

这种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再次,质量互变是辩证法的重要原理之一。

质量互变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事物的质量会发生变化。

例如,水在不同的温度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这就是质量互变的表现。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重要规律,也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最后,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原理。

必然性是指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偶然性是指事物发展中的偶然因素,是事物发展的偶然变异。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总之,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否定之否定、质量互变、必然性和偶然性等。

这些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武器。

通过对辩证法基本原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指导实践,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理解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之间的关系
辩证法是关于对立统一、斗争和运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学说,实则为一种思维方式,思维把握存在的方式。

辩证法不是一种事实,而是一种理论学说,一种科学的理论,它是反映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的一种科学的理论。

辩证法最初是作为哲学特有方法而提出的,而作为哲学方法的辩证法是要对我们所知的一切进行彻底的、完备的、不容置疑的说明,而这种说明最终是通过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哲学基本问题——才得以实现的。

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这种认识主要是通过通行教科书中普遍认为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表现出来的,还有一种认为是辩证法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的组成部分,甚至就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辩证法的普遍性贯穿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每一个原理,每一个问题的论证之中。

”像这种通过通行教科书对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关系的理解,其实未尝不是用经验常识去解释辩证法的本质及其特点。

这不是哲学式的证明,也就自然不能够充分的证明辩证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的深刻关系。

另外针对把辩证法看成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的解释,它实则也并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用辩证法这一条线贯穿其始终。

然而,在对哲学基本问题的通常解释中,是把辩证法排斥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外的。

按照通常解释,哲学基本问题被分解为关于思维和存在“谁为第一性”的“本体论问题”,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认识论问题”。

辩证法则变成与哲学基本问题无关的另一类问题。

具体说来就是,辩证法通常被分为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客观辩证法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矛盾运动即关于“存在”的运动,主观辩证法是关于人类认识和人类思维的矛盾运动即关于“思维”的运动,这样辩证法就变成了关于“存在”和“思维”的实证知识。

而关于“存在”和“思维”的实证知识是具体科学研究领域,不是哲学研究领域,哲学是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而辩证法作为哲学的重要理论形态同样是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两种基本思维方式,也就是揭示思维如何把握存在,人如何处理自身与世界的关系的思维方式,因此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实际上是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上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从经验层面上升到哲学层面去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从最深层的理论问题上即从哲学基本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去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也就是从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的统一中去理解辩证法。

作为哲学世界观的辩证法理论,它包含着两条基本的原则:“发展原则”和“统一原则”。

“发展原则”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发展,“统一原则”是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在发展中实现统一。

如果离开了思维和存在的统一原则去讲发展,那么这种发展就是片面的发展,如果离开了思维和存在的发展原则去讲统一,那么就会是一种直接的、不变的统一,因此,只有把“发展原则”与“统一原则”联系起来,把存在的运动与思维的运动联系起来,也就是把辩证法与哲学基本问题联系起来,才能构成作为“发展学说”的辩证法理论。

同样,也只有把哲学基本问题与辩证法联系起来,从思维与存在的矛盾统一中去理解哲学基本问题,才能对哲学基本问题做出超越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回答。

针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二者都没有把哲学基本问题和辩证法联系起来。

旧唯物主义并不是一般地否认“发展原则”和“统一原则”,旧唯物主义的“发展原则”只能达到对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肯定,而没有反省思维的运动、变化、发展,这种发展是片面的发展,而不是统一的发展。

旧唯物主义的“统一原则”只是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解释为思维对存在的消极、直观、被动的反映,这种统一是直接的统一、不变的统一。

唯心主义同样不是一般地否认“发展原则”和“统一原则”,唯心主义的“发展原则”只能是在思维层次上说明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并抽象地发展了思维对存在的能动性。

这种发展仍然是片面的发展,而不是统一的发展。

唯心主义的“统一原则”只能把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解释为思维的自我运动和自我认识,这种统一只是抽象的统一,而不是现实的统一、矛盾中的统一。

因此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本质上都是形而上学,是两种片面的“发展学说”。

这两种片面的“发展学说”都不是关于思维与存在的现实统一的发展学说,都不是把发展变化看成与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有关的发展变化。

旧唯物主义描述了“存在”的运动变化发展,唯心主义描述了“思维”的运动变化发展。

可见,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并不是一般地否认联系和变化,甚至也不是一般地否认“矛盾”和“发展”,而是它否认了思维与存在之间的矛盾关系,否认了思维与存在的矛盾关系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辩证唯物主义,从根本上说,就在于它唯物地、辩证地回答了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如果把辩证法作为与哲学基本问题无关的“发展学说”而排斥于哲学基本问题之外,就无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中也有哲学)。

离开哲学基本问题去看待辩证法,离开辩证法去看待哲学基本问题,就都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及其在哲学发展史上所实现的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