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高考语文复习杜甫诗词必背篇目总结

高考语文复习杜甫诗词必背篇目总结(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语文知识、练习题、试卷大全、教案教学、课件大全、知识扩展、阅读答案、课文内容、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Chinese knowledge, practice questions, exam papers, lesson plans, courseware, knowledge expansion, reading answers, text content, composition,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考语文复习杜甫诗词必背篇目总结摘要内容杜甫是我们在上学阶段接触最多的诗人之一、因此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背诵杜甫诗词必背篇目,让自己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必修三 杜甫诗三首 译文及评论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译文及汇评秋兴八首其一(唐·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秋露使枫树枯萎零落,巫山和巫峡气象阴森。
写景。
《围炉诗话》:《秋兴》首篇之前四句,叙时与景之萧索也。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大江涌流,波浪连天;边塞风云,笼罩大地。
写景。
周甸曰:江涛在地而曰“兼天”,风云在天而曰“接地”,见汹涌阴晦,触目天地间,无不可感兴也。
《杜诗解》:奈何流滞巫山巫峡,而举目江间,但涌兼天之波浪;凝眸塞上,惟阴接地之风云。
真为可痛可悲,使人心尽气绝。
钱谦益:颔联悲壮。
《昭昧詹言》:三、四,沈雄壮阔。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菊花两度盛开,忆及昔日,潸然泪下;孤舟一旦靠岸[返乡无期],故园让我魂牵梦萦。
抒情。
主旨即“故园心”。
《围炉诗话》:泪落于“丛菊”,心系于“归舟”,不能安处夔州,必为无贤地主也。
蒋一葵曰:五、六不独“两开”、“一系”为佳,有感时溅泪,恨别惊心之况。
钱谦益:颈联凄紧。
《昭昧詹言》:五、六,哀痛。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处处都在催着做御寒之衣,傍晚急促的捣衣声响彻高峻的白帝城。
《围炉诗话》:结不过在秋景上说,觉得淋漓悲戚,惊心动魄,通篇笔情之妙也。
《杜诗镜铨》:言外寓客子无衣之感。
《诗法易简录》:末二句写出客子无家之感,紧顶“故园心”作结,而能不脱“秋”字,尤佳。
《昭昧詹言》:收,别出一层,凄紧萧瑟。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千万山谷通向荆门,这里有个村子养育了王昭君。
《唐诗快》:昔人评“群山万壑”句,颇似生长英雄,不似生长美人。
固哉斯言!美人岂劣于英雄耶?《诗法易简录》:起笔亦有千岩竞秀、万壑争辉之势。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一旦离开皇宫远涉北方沙漠,在黄昏中留下孤坟一座)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皇帝通过绘画认识她美丽的容貌,月夜里只有伊人的香魂归来。
徐常吉曰:“画图”句,言汉恩浅,不言不识,而言“省识”,婉词。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导语:(杜甫)是唐代的大,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
下面由我为您整理出的必修3杜甫诗三首和翻译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裂,只有山河照旧;春天来了,人烟稀有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伤国事,不禁涕泪四溅,鸟鸣惊心,徒增离愁别恨。
连绵的战火已经连续了半年多,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索,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解释国:国都,指长安(今陕西西安)。
破:陷落。
山河在:旧日的山河仍旧存在。
城:长安城。
草木深:指人烟稀有。
感时:为国家的时局而感伤。
溅泪:流泪。
恨别:怅恨离别。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指安史之乱的战火。
三月:正月、二月、三月。
抵:值,相当。
白头:这里指白头发。
搔:用手指轻轻的抓。
浑:简直。
欲:想,要,就要。
胜:受不住,不能。
簪:一种束发的首饰。
古代男子蓄长发,成年后束发于头顶,用簪子横插住,以免散开。
创作背景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
其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
7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世称肃宗,改元至德。
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排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
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二)(望岳)唐代: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 曾通:层)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雄伟的泰山,究竟如何宏伟?走出齐鲁,依旧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奇妙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早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杜甫诗文言文翻译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
国家已经破败,但山河依旧耸立,城市里的春天,草木却长得十分茂盛。
感叹着时光的流转,看着花儿盛开,不禁泪如雨下;对于离别的痛苦,听到鸟儿的惊飞,心中更是惊心动魄。
战火已经连绵了三个月,家书却成了比千金还珍贵的宝贝。
因为忧国忧民,白发越来越多,我不断地挠头,发现头发已经短得几乎无法再插簪。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期所作,诗中充满了对国家沦陷和个人命运的深切忧虑。
以下是诗中各句的具体翻译:
1.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存在,城市的春天里,草木茂盛。
2.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慨时事,看到花儿盛开,泪水不禁洒落;对于离别之情,听到鸟儿的惊飞,
心中也感到震惊。
3.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战火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停息,一封家书的价值比万金还要珍贵。
4.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因为忧愁,白发越来越多,我不断地挠头,头发已经短得几乎无法再插簪。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里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战乱时期国家破败和个人悲苦的深切感受。
诗中的情感深沉,语言凝练,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之作。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第5课《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zhēn】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诗三首赏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

高中杜甫诗原文
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
杜甫是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
小编收集了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欢迎阅读。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

高中杜甫诗原文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中杜甫诗原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扩展资料:人物生平家世背景杜甫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不过两支派甚远。
祖籍襄阳(今属湖北),曾祖父杜依艺为巩县令,遂居巩县(今属河南)。
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于唐睿宗太极元年正月初一(712年2月12日)生于巩县。
母亲崔氏,在杜甫年幼时就故去。
崔家也是有名望的世家大族,他一生中曾多次和亲疏不等的舅父、表弟相遇。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杜甫少年时期有机会受到各种文化艺术的熏陶,这对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他五六岁时在河南郾城看过舞蹈家公孙大娘的剑器浑脱舞;后在洛阳尚善坊的岐王李范宅里,遵化里玄宗宠臣崔涤堂前,听过李龟年的歌声;在洛阳北邙山顶玄元皇帝庙里欣赏过画圣吴道子画的五圣尊容、千官行列,这在他以后的诗歌创作中都有所反映。
杜甫诗三首【望岳】全文及翻译

杜甫诗三首【望岳】全文及翻译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五岳之首的泰山啊,怎么样?那一脉苍莽的青色横亘在齐鲁无尽无了。
天地间的神奇峻秀啊,都在这一山凝结聚绕,那山北山南一边暗一边明,判若黄昏和晨晓。
看峰峦层云迭起,胸中一阵阵荡涤波涛,睁裂双眼目送那渐入山林的点点归鸟。
啊,将来我一定要登上的峰巅站得
高高,俯首一览,啊众山匍伏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作者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州襄阳,一般认为出生于巩县。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他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相关阅读:
初三年级文言文全集翻译
八年级文言文全文翻译
初一年级文言文翻译与赏析
中考备考:阅读理解专项练习精选汇编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

《杜甫诗三首》(望岳、春望、石壕吏)课文原文望岳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国破河山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战火连三月,家信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 妇啼一何必。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进出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程,独与老翁别。
杜甫诗三首知识点【 1】望岳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剖析本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经过描绘泰山的奇特艳丽,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以及青年期间的激情和远大志向。
3.这首诗颔联是描绘近望泰山所见的光景,请简要剖析“钟”“割”字幸亏哪处。
①“钟”是“齐集”意思,大自然将奇特艳丽集中于泰山,运用拟人,将大自然写的有情,生动形象的写出大自然的奇特艳丽,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②“割”是“分开”的意思,写出了泰山将山南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一样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隐天蔽日的奇险,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剖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如何的壮心随和概 ?并品析此中包含的人生真理。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登攀绝顶、实现自己远大志向的壮心壮志。
人生真理:人生如爬山,只有不畏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成功的愉悦。
5.描述画面“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大自然将奇特和艳丽集中于泰山,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一面光亮,一面惨淡,形成两种不一样的自然景观。
【 2】春望1.本诗的作者是唐代伟大的“诗圣” 杜甫。
2.剖析本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经过写长安城陷落的破败情形,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恨别思家的情怀。
杜甫诗三首译文

望岳五岳之首的泰山啊,你到底怎么样呢?那苍翠的山色横跨在齐鲁两地,无尽无了。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泰山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两面,一面明亮,一面昏暗。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心胸摇荡,看归鸟入山,使人眼眶欲裂。
有朝一日,我终要登上泰山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余!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答案1.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2. 这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钟”、“割”用拟人手法,突出大自然的有情和泰山的“奇险”,流露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春望【注释】春望:在春天远望。
破:破败、破碎。
感时:感叹时局,即想起国家残破不全的景象。
烽火:指古代边疆遇到敌情用来报警而升起的烟火。
在这里指战争。
抵:值。
搔:用手指轻抓。
浑欲:浑,简直。
欲,要。
不胜:受不住、不能。
【参考译文1】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
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眼前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
诗人因感时恨别,见花而落泪,听到鸟鸣而感到惊心。
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信,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万两黄金那么宝贵。
面对沦陷的山河,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连簪子也插不上了。
《望岳》: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雄伟,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春望》:表达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
《石壕史》:揭露了官吏的横暴,表露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分析“钟”“割”字的好处。
钟:聚集,有拟人意味,写出了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分,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高中必背杜甫诗三首 原文及背景赏析

高中必背杜甫诗三首原文及背景赏析杜甫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的经典诗词,在高中时期我们就学过了他的很多首诗,下面是高中必背的三首杜甫的诗,一起来看吧!1、《秋兴八首》其一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咏怀古迹》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1、《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 (其一)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李唐王朝仍然面临着北方军阀重新割据的危险;另外,唐朝与吐蕃在剑南川西的战争也接连不断。
其时诗人客居四川夔州,在秋风萧瑟的傍晚,诗人目睹满地枫叶、遮天阴云,忧国思家之情涌上笔端,写成《秋兴八首》。
2、《登高》《登高》写于代宗大历二年 (767) 的重阳节,此时杜甫已 55岁,诗人怀才不遇,如今又沿江漂泊,年老多病,生计窘迫。
值其节日,诗人独登高台,举目临眺,百感交集。
于是,写就了这首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的旷世之作。
三年后,诗一条船上。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咏怀古迹》 (其三)和《秋兴八首》同作于大历元年的秋天。
夔州一带有很多古迹,有些历史人物的故事深入人心,千古流传。
杜甫深感其人其事,写了五首咏怀古迹的诗,每首各咏一人一事,分别为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
本文是第三首,吟咏的是王昭君。
杜甫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三第2单元《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鉴赏

第5课《杜甫诗三首》原文、译文及赏析秋兴八首(其一)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zhēn】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
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
凭看图汉元帝岂识美丽容颜?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杜甫诗三首赏析唐代宗永泰元年(765)4月,剑南节度使严武病逝,杜甫在成都失去了依靠,结束了五年来漂泊流离的生活,也促使他决计买舟东下,“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把回家的梦想付诸现实第二年春天,杜甫携家来到夔州(今重庆奉节)暂居。
在夔州居住的两年时间,杜甫创造了诗歌创作的又一个高峰,写下了四百多首诗,或追忆往昔似水年华,或感叹时事如棋局反复,或借古遣怀,或悲伤衰老。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翻译全文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翻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ad7132804d2b160b4ec0f6.png)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杜甫诗三首翻译全文语文课文中的杜甫诗三首分别是那三首呢?应该怎么翻译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诗三首翻译全文,欢迎参考阅读!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的面貌怎么样?绵延不绝的青色在齐鲁也看得见。
大自然在这里聚集了英灵之气,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与晚上。
层出不穷的云雾使人心胸荡漾,我睁大眼睛极力看见想要归巢的飞鸟。
应当要登上泰山的最高峰,在上面俯视的话,众山都会显得矮小。
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感叹时局,看到花开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战火连绵,如今已是暮春三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辞: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傍晚我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
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
官吏喊叫得是多么得愤怒,老妇啼哭得是多么得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道:“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在最近的战争中才死了。
活着的人苟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
家中再也没有什么男人了,只有个吃奶小孙子。
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套完整的衣服。
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从您夜里走。
赶紧去河阳服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饭。
”深夜说话的声音已经消失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一号杜陵野客、杜陵布衣,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其著作以社会写实著称。
生于中国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又被称杜拾遗、杜工部、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虽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在身后,杜甫的作品最终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作品集为《杜工部集》。
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1、秋兴八首其一唐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2、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长江滚滚涌来奔腾不息。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衰颓满心偏又暂停了浇愁的酒杯。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杜甫诗三首必修三原文

杜甫诗三首必修三原文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代表了唐代文学的高度成就。
在他的众多作品中,有三首被誉为必修三原文,即《登高》、《月夜忆舍弟》和《月夜》。
这三首诗作展示了杜甫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以下将分别介绍这三首杜甫诗的原文。
首先是《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这首诗是杜甫在长江边徜徉时所作。
诗中描绘了风急天高,猿啸哀鸣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悲叹和对自己身世的思考。
他以万里悲秋、百年多病来形容自己的困境和苦衷。
最后两句诗写诗人苦苦思索的心情,他停止了手中的浊酒杯,深刻地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烦恼和不解。
接下来是《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这首诗是杜甫写给舍弟的一封信,表达了他对舍弟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杜甫描写了戍鼓声声,边秋中一只雁的声音打破了宁静的夜晚,突显出战争带给人们的伤痛和分离的痛苦。
接着诗人写道,夜晚的露水从今以后便变得更加明亮,而明亮的月亮则是他们的故乡的灯火。
杜甫感慨舍弟们纷纷分散,无家可归,他对时间的流逝和命运的无情感到了深深的悲伤。
最后两句表达了他寄给舍弟的信信件长期无法送达,更加增添了诗中的凄凉和不安。
最后是《月夜》:战国策中,恶狗堕崖,速亦速,非常情趣。
剽缺性於,愠怒球星於片,碎碎断开。
《月夜》厍以其简洁玲珑之作风,一方面传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抱怨,另一方面通过对简洁明快的表达方式,展示了杜甫丰富的想象力和文学创作才华。
以上就是杜甫诗三首《登高》、《月夜忆舍弟》和《月夜》的原文介绍。
这些诗作展现了杜甫对自然景物的感慨、对人生命运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体现了他在唐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独特风格。
杜甫诗三首文言文翻译

一、《春望》原文: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国家破败,山河依旧;城中的春天,草木茂盛。
感叹时光流逝,泪水洒落花瓣;离别时,惊动了鸟儿,心中充满悲伤。
战火连绵三个月,家书如同万金;白发越来越少,梳理时几乎无法插簪。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和对亲人的思念。
首联描绘了国家破败的景象,次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颈联描绘了战火连绵的惨状,尾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二、《月夜忆舍弟》原文: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译文:边防的鼓声中断了人们的行走,边塞的秋天传来一声雁鸣。
露水从今夜开始变白,月亮还是故乡的明亮。
弟弟们都离散了,没有家可归,生死未卜。
寄出的书信久久未能送达,更不用说战争还未停止。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首联描绘了边塞的荒凉景象,次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颈联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担忧,尾联抒发了诗人对战争的憎恶。
三、《登高》原文: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无尽的树叶萧萧飘落,长江滚滚向前流淌。
万里悲秋,常年客居他乡,百年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艰难困苦,痛苦使白发增多,潦倒之余,新停的酒杯。
赏析:此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的感慨。
首联描绘了凄凉的景象,次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颈联抒发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尾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厌倦。
以上三首诗均反映了杜甫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展现了他作为“诗史”的巨大价值。
杜甫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杜甫的《春望》
国家虽然破败,但山河依旧存在,城市的春天里草木茂盛。
感叹时局,看到花儿盛开不禁泪流满面,痛恨离别,听到鸟儿的惊飞使心惊。
战火连绵不断已经三个月,家书如同价值万金的珍宝。
白发搔首,头发更加短了,简直无法再插簪。
这首诗描绘了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对国家破败、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之情。
诗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以及对战争带来的破坏的感叹。
接下来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战乱中亲人离散的哀伤。
而“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则描绘了连绵不断的战火和家书的珍贵,反映了诗人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最后两句“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通过对自己外貌变化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因忧国忧民而加速了衰老的过程。
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悲凉,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胸怀。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

高一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1秋兴八首·其一《秋兴八首》是唐大历元年(公元766年)秋杜甫在夔州时所作的一组七言律诗,因秋而感发诗兴,故曰“秋兴”。
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在非常寂寞抑郁的心境下创作了这组诗。
本诗是其中的第一首唐代:杜甫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译文枫树在深秋露水的侵蚀下逐渐凋零、残伤,巫山和巫峡也笼罩在萧瑟阴森的迷雾中。
巫峡里面波浪滔天,上空的乌云则像是要压到地面上来似的,天地一片阴沉。
花开花落已两载,看着盛开的花,想到两年未曾回家,就不免伤心落泪。
小船还系在岸边,虽然我不能东归,飘零在外的我,心却长系故园。
又在赶制冬天御寒的衣服了,白帝城上捣制寒衣的砧声一阵紧似一阵。
看来又一年过去了,我对故乡的思念也愈加凝重,愈加深沉。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2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作者从夔州出三峡,到江陵,先后游历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宫、先主庙、武侯祠等古迹,对于古代的才士、国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写下了《咏怀古迹五首》,以抒情怀。
本首诗是组诗中的第三首。
唐代: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夜月一作:月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译文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如向荆门奔去一般,王昭君生长的山村还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最后只留荒郊上的一座孤坟对着黄昏。
糊涂的君王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语文必修三杜甫诗三首3登高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
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
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诗三首为秋兴八首其一、登高、咏怀古迹其一。
1杜甫诗三首原文1、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