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2 (新版)沪科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
2023-2024学年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为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主要内容是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角的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角的性质和运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补角和余角的概念,掌握求补角和余角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角的概念和分类,对数学运算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补角和余角的概念和运算,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探索和发现补角和余角的性质和运算规律,从而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补角和余角的概念,掌握求补角和余角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体验成功的喜悦,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补角和余角的概念,掌握求补角和余角的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补角和余角的性质和运算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发现补角和余角的性质和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内容包括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学生准备笔记本,用于记录学习过程中的思考和发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例如,一个直角三角形,其中一个角为30度,求另一个角的度数。
学生尝试解答,引发对补角和余角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的概念、性质和运算规律。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学习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第1课时)》教学设计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第1课时)》这一节的内容,主要介绍角的补角和余角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角的分类和基本概念之后,进一步深化对角的理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角的概念和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补角和余角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以及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补角和余角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补角和余角的概念,以及它们的性质。
2.难点:如何运用补角和余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展示角的补角和余角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教学课件。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补角和余角的概念。
例如:在一条直线上,有一个角A,它的度数为30度,请问它的补角和余角分别是多少度?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角的补角和余角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补角和余角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补角和余角概念的理解。
教师在旁边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补角和余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新沪科版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教学课件
第十一页,共三十六页。
新课讲解
∠AOC是∠AOB与∠BOC的 和.记作∠AOC=
是∠AOC与∠BOC的 ,记作差:∠AOB=
∠BOC=
∠AOC. -∠AOB
∠AOB+∠;BO∠CAOB ∠;A类O似C地-∠,BOC
第十二页,共三十六页。
新课讲解
探究 利用一副三角板,你能画出哪些度数的角?这些角 有什么规律?
第三十一页,共三十六页。
当堂小练
4. 若一个角的补角等于它的余角的4 倍,求这个角的度数. 解:设这个角是x°,则它的补角是(180°-x°), 余角是(90°-x°) . 根据题意,得 180°-x°= 4 (90°-x°) 解得 x=60 答:这个角的度数是60 °.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六页。
拓展与延伸
新课讲解
知识点3 余角和补角 思 考 ∠1与∠2,∠3都互为补角,∠2与∠3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结论
1
2
∠2=180°-∠1
3
∠3=180°-∠1
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 类似可得: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
第二十五页,共三十六页。
新课讲解
填一填
结论
∠α 5° 32° 45° 77° 62°23′ x°(x<90)
度量法.
A D
70° B
C
E 40° F
∠ABC >∠DEF
第六页,共三十六页。
新课讲解
叠合法.
步骤
使两个角的顶点及一边重合; 两个角的另一边落在重合一边的同侧; 由两个角的另一边的位置确定两个角的大小.
第七页,共三十六页。
新课讲解
C
D
E
A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2 (新版)沪科版
CBA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⑵、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重、难点及关键: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平分线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3、关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解推理的意义和推理过程是掌握性质的关键。
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 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 、BC 、CD 的长短.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师活动: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 、BC 、CD 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并写出结论:AB>AC>BC .2.提出问题:怎样比较图中∠A、∠B、∠C的大小?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教师活动:(1)肯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3.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严密性和逻辑性。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
3.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勇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3)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置实际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角的度量单位及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授:讲解角的大小比较、补角与余角的概念及性质,结合实例进行解释,使学生理解并掌握。
(3)巩固:设计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巩固所学。
(3)个性化评价: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的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出示一张校园图片,图片中有两个角度明显不同的三角形,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分辨出这两个三角形中哪个角度更大吗?我们可以使用什么方法来比较角的大小呢?”
2.学生活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尝试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部分学生可能会提到使用量角器等工具进行比较。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第四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角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学会使用量角器、直尺等工具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2.掌握角的补角与余角的概念,能够准确找出角的补角与余角,并能够运用补角与余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学案 (新版)沪科版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学习目标】1.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能分析图中角的和差关系.2.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会利用角的平分线求角的度数.3.理解互补、互余的概念,并能利用补(余)角的性质解决问题.【学习重点】认识角的大小,分析角的和差关系,理解角平分线和互补(余)的性质.【学习难点】认识角之间的关系.行为提示:创景设疑,帮助学生知道本节课学什么.行为提示:认真阅读课本,独立完成“自学互研”中的题目.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规律,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知识.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旧知回顾:1.角有哪两种定义方式?答:角可以看作是从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AOB也可以看作是射线OA绕点O旋转到OB的位置后形成的图形.2.如图:怎样比较图形中线段AB、BC、CA的大小?怎样比较∠A、∠B、∠C呢?答:比较线段大小用度量法、叠合法;角的大小,比较边也同样如此.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模块一角的大小比较阅读教材P147~P149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如何比较两个角的大小?方法指导:比较角的大小可以根据角之间的和、差关系来进行分析.说明:①一个角α的补角可用代数式(180°-α)来表示;一个角α的余角可用代数式(90°-α)来表示;②关于余角、补角的计算问题,通常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来解决.行为提示:教会学生怎么交流.先对学,再群学.充分在小组内展示自己,分析答案,提出疑惑,共同解决(可按结对子学——帮扶学——组内群学来开展).在群学后期教师可有意安排每组展示问题,并给学生板书题目和组内演练的时间.问题2:用叠合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答: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1)度量法:用量角器分别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数值的大小;(2)叠合法:把一个角放在另一个角上,使它们的顶点重合,其中的一边也重合,并使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这一边的同侧.典例1:在∠AOB的内部任取一点C,作射线OC,则一定有( D)A.∠AOC=∠BOC B.∠BOC>∠AOCC.∠AOC>∠BOC D.∠AOB>∠BOC典例2:如图,若∠AOB=∠COD,那么∠1=∠2(选填“>”“=”或“<”).知识模块二角的平分线及计算1.什么是角的平分线?答:从角的内部、以角的顶点为端点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角平分线.2.如图,OC平分∠AOB,OD平分∠AOC,若∠COD=25°,则∠AOB=100°.知识模块三补(余)角1.怎样的两角互补?怎样的两角互余?补(余)角的性质是什么?答: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那么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直角,那么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2.已知一个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的3倍大10°,求这个角的度数.解:设这个角为α,由题意得180-α=3(90-α)+10,解得α=50.答:这个角为50°.3.如图,∠ACB=∠CDB=90°,则∠ACD的余角有两个.4.两个角相等且互余,则这两个角都等于45°;两个角相等且互补,则这两个角都等于90°.5.如果一个角的补角是150°,则这个角的余角为60°.交流展示生成新知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角的大小比较知识模块二角的平分线及计算知识模块三补(余)角课后反思查漏补缺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近年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沪科版(最新整理)
4。
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第1课时比较角的大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
2。
理解角的和差,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的平分线。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体会角的大小,并简单说理,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及合情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角的测量和折叠,体验数、符号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
教学重难点【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以及角平分线的概念。
【难点】从图形中观察角的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我们是如何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的?生:测量法,分别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然后再比较大小。
生2:叠合法,把两条线段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活动(一) 角的大小比较师:如图,如何比较两角∠BAC与∠EDF的大小呢?学生回答.师评:角的大小比较的两种方法:1.度量法:即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通过比较角的度数来比较角的大小,度数大的角大,度数小的角小。
2。
叠合法:即把两个角叠合在一起(使两角的顶点和它们的一边重合在一起)进行比较。
师:用叠合法比较角的大小有哪几种情况呢?(1)AB在∠FED的内部∠ABC<∠FED(2)AB在∠FED的外部∠ABC>∠FED(3)AB与EF重合∠ABC=∠FED师:按角的大小来分,还记得我们可以把角分成哪几类吗?学生回答.师评:锐角:小于直角的角,如∠1。
直角:等于90°的角如∠2。
(直角可以用Rt∠表示,画图时常在直角的顶点处加上“┐”来表示这个角是直角.)钝角:大于直角而小于平角的角,如∠3。
活动(二) 角的平分线师:你能说出图中有几个角吗?它们有什么关系呢?生:∠1+∠2=∠3,∠1=∠3—∠2,∠2=∠3—∠1.师:如果图中的∠1与∠2相等,它们又有什么关系?生:∠3=2∠1=2∠2,∠1=∠2=∠3.师:从一个角的顶点出发,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角的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也叫做角的二等分线)。
七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作业设计(新版)沪科版
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1.已知∠A=25°12′,∠B=25.12°,∠C=25.2°,∠A,∠ B,∠ C的大小关系是() A.∠A=∠B<∠C B.∠ A=∠ C>∠ BC.∠A>∠C>∠B D.∠ B>∠ A>∠ C2.如图,若∠AOB=∠ COD,那么()A.∠ 1>∠ 2 B.∠ 1=∠ 2C .∠ 1<∠ 2 D .∠ 1 与∠ 2 的大小不可以确立3.已知∠ ABC=30°, BD是∠ ABC的角均分线,则∠ ABD=________.4.如图, OB是∠ AOC的均分线, OD是∠ COE的均分线,假如∠AOB=40°,∠ COE=60°,则∠ BOD的度数为 ()A.50° B .60° C .65°D.70°5.如图,已知直线AB, CD订交于点O, OE均分∠COB,若∠ EOB=55°,则∠BOD的度数是()A.35°B.55° C .70° D .110°6.如下图, OB是∠ AOC的均分线, DO均分∠ COE,若∠ AOE=128°,求∠ BOD的度数.7.假如α 与β 互为余角,则()A.∠α+∠β=180° B .∠α-∠β=180° C .∠α-∠β=90° D .∠α+∠β=90°8.以下说法中:①等角的补角相等;②锐角的补角是钝角;③两个互补的角中必定是一个锐角,一个钝角;④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①②④ D .①③④9.一个角的余角是36°35′,则这个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 ,它的补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_____ .10.如图,∠DOB是直角,∠COA也是直角,则()A.∠ 1=∠ 21B.∠ 3=2( ∠ 1+∠ 2)C.∠ 1=∠ 3D.∠ 2=∠ 311.如图,假如在阳光下你的身影的方向为北偏东60°方向,那么太阳相关于你的方向是()A.南偏西60°B.南偏西30° C .北偏东60° D .北偏东 30°12.如图,直线AB和 CD交于点 O,∠ AOE=90°, OF均分∠ AOE,∠1=15°30′,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2=45°B.∠ 1=∠ 3C.∠AOD与∠ 1 互为补角D.∠ 1 的余角等于75°30′13.如图,射线OC的端点 O在直线 AB上,∠1的度数比∠2的度数的2倍多10°,则∠1=________度.14.如图,把长方形的一角折叠,获得折痕EF,已知∠ EFB=35°,则∠ BFC的度数为____________.1115.若∠α和∠β互补,且∠α>∠β,则以下表示:① 90°-∠β;②∠α- 90°;③( ∠α+∠β) ;22 1④2( ∠α-∠β) .此中表示∠β的余角的式子是 _________. ( 填序号 )16. 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的 2 倍还多 40°,求这个角的度数.17.如图,直线 AB, CD订交于点 O,OE均分∠ AOD,∠ FOC=90°,∠1=40°,求∠2与∠3的度数.18.如图,点 A,O,E在同一条直线上, OB均分∠ AOC,∠ BOC+∠ COD=90°,猜想∠ COD与∠ DOE之间有什么关系?试说明原因.19.把一副三角尺的直角极点O重叠在一同.(1)如图 (1) ,当OB均分∠COD时,则∠AOD和∠BOC有何关系?(2)如图 (2) ,当OB不均分∠COD时,上述关系仍建立吗?请说明原因.答案1.B2.B3.15°4.D5.C16.解:∠ BOD=∠ AOE=64°23707. D 8. C 9.53°25′126°35′10. C 11. A 12. D 13.14.110°315.②④16.解:设这个角为x°,则180- x= 2(90 - x) + 40,解得 x= 40,故这个角为40°17.解:由于∠ 1+∠ FOC+∠ 2= 180°,因此∠ 2= 180°-∠ 1-∠ FOC= 50°,因此∠ AOD= 180°-∠ 2= 180°- 50°= 130°,11由于 OE均分∠ AOD,因此∠ 3=2∠ AOD=2× 130°= 65°18.解:∠ COD=∠ DOE.原因:由于∠AOE=180°,∠ BOC+∠ COD=90°,因此∠ AOB+∠ DOE=∠ AOE-( ∠ BOC+∠ COD)=90°,由于 OB均分∠ AOC,因此∠ AOB=∠ BOC,因此∠ COD=∠ DOE19.解: (1) 由于 OB均分∠ COD,因此∠ BOC=∠ BOD=45°,因此∠ AOD+∠ BOC=90°+ 45°+ 45°= 180°,即∠AOD与∠ BOC互补(2)当 OB不均分∠ COD时,设∠ COB= x,则∠ BOD=90°- x,因此∠ AOD+∠ BOC=90°+ ( 90°- x) +x=180°,即 OB不均分∠ COD时,∠ AOD与∠ BOC仍互补。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第2课时角的补余角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2课时角的补(余)角【知识与技能】理解互补、互余的概念,并能利用补(余)角的性质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从学生熟悉的角的比较和平分线中引出补(余)角的概念,并通过各种师生活动加深学生对补(余)角的概念的理解;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和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观察、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几何直觉.【情感态度】通过实际观察、操作体会直角和平角,能用符号语言描述直角和平角,能运用互补(余)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重点是理解互补(余)的性质.【教学难点】难点是认识角之间的关系.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情境1】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1)如图①,∠1+∠2=180°,则∠1和∠2之间的关系如何叙述?(2)如图②,∠α+∠β=90°,则∠α与∠β之间的文字关系如何叙述?【情境2】实物投影,并呈现问题:如图③∠1=∠3,∠1与∠2互补,∠3与∠4互补,那么∠2与∠4有什么关系?【教学说明】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互补(余)的概念,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得出互补(余)的性质.情境1中(1)∠1叫做∠2的补角,∠2也叫做∠1的补角,∠1与∠2互补.(2)∠α叫做∠β的余角,∠β也叫做∠α的余角,∠α与∠β互余.情境2中∠2=∠4.【教学说明】引导学生自己小结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及数学方法,从而将本节知识点进行很好的回顾以加深学习的印象,同时使知识系统化.【教学说明】通过现实情景再现,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学生通过前面的情景引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观察,归纳出结论,进而体验到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补(余)角问题1 怎样的两角互补?怎样的两角互余?问题2 补(余)角的性质是什么?【教学说明】学生通过画图,在经过观察、分析、类比后得出结论.【归纳结论】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平角,那么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一个直角,那么我们就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一个角的补角和余角的大小关系是().A.余角比补角大B.余角等于补角C.余角比补角小D.不能确定2.如图,点O在直线PQ上,OA是∠QOB的平分线,OC是∠POB的平分线,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OB与∠POC互余B.∠POC与∠QOA互余C.∠POC与∠QOB互补D.∠AOP与∠AOB互补3.已知一个角的补角和这个角的余角互补,求这个角.4.(1)如图(1)所示,∠AOB=∠COD=90°,∠1与∠2相等吗?为什么?(2)如图(2)所示,直线MN与PQ相交于点E,∠1与∠2相等吗?为什么?【教学说明】通过新课的讲解以及学生的练习,充分做到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新知识.通过本环节的讲解与训练,让学生对补(余)角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也尽量让学生明白知识点不是孤立的,需要前后联系,才能更好地处理问题.【答案】1.D 2.C3.解:设这个角为x度,则它的补角是(180-x)度,它的余角是(90-x)度.根据题意,得(180-x)+(90-x)=180,解得x=45.所以这个角为45度.4.解:(1)相等.因为∠COD=90°,所以∠2+∠BOC=90°.因为∠AOB=90°,所以∠1+∠BOC=90°.所以∠1=∠2(同角的余角相等).(2)相等.因为点M,E,N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MEN=180°,即∠2+∠PEN=180°.因为点P,E,Q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PEQ=180°,即∠1+∠PEN=180°.所以∠1=∠2(同角的补角相等).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怎样的两角互补?怎样的两角互余?2.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大家交流.1.布置作业:从教材第149页“练习”和教材第150页“习题4.5”中选取.2.完成同步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角的比较和平分线的基础上来讲叙补(余)角的,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已学知识,得出补角的概念.在教学中选择激趣法、讨论法和总结法相结合.与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互动关系,营造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分析、概括、练习巩固各个环节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演示,增强几何图形的直观性,培养学生准确的运算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七年级数学上册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设计 (新版)沪科版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在现实情景中,让学生进一步丰富锐角、钝角、直角及大小的认识;2学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3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角平分线,能画出一个角的平分线;4在具体的情景中了解余角与补角,懂得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角的大小比较方法,从图形中观察角的和与差关系。
难点余角、补角的性质。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精讲点拨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师:请同学们回忆比较线段的大小有哪些方法?生:叠合法和度量法。
师:请看大屏幕,回顾线段的大小比较以及比较结果的表示师:角有大小吗?观察:大屏幕上的两个角的大小关系生:∠1=∠2;∠A>∠D师:好,那么我们怎么比较两个角的大小呢?新知探究探讨:大家手中有一副三角板,想想怎么比较一副三角板的各个角的大小?学生动手操作师:请看大屏幕。
总结叠合法的比较过程,以及比较结果的表示。
师:除了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度量法来比较。
大家在纸上任画两个角,用量角器测量角度。
总结角的比较方法:叠合法、度量法例1 如图,求解下列问题比较∠AOC与∠BOC,∠BOD与∠COD的大小;1将∠AOC 写成两个角的和与差的形式。
学生讨论后,教师出示答案进行校正。
动手操作请大家准备一张白纸,在纸上任画一个角∠AOB ,然后将这个角对折,折痕记作OC 。
师:你们所画的图形中有几个角?在对折中你发现这几个角有和关系?生讨论回答。
师:折痕OC 是在角的内部的一条射线将角平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角的平分线。
生记定义。
师:对这个定义的理解要注意以下几点:角平分线是一条射线,不是一条直线,也不是一条线段。
它是由角的顶点出发的一条射线。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2余角和补角授课课件新版沪科版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互余的两个角都是锐角 B.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本身 C.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锐角 D.互为补角的两个角不可能都是钝角
知1-练
知识点 2 余角、补角的性质
知2-导
思考 余角有无与补角类似的性质?如果有,你能说明 道理吗?
知2-讲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知1-讲
由于互余的两个角之和为90°,所以这两个角都为 锐角;互补的两个角之和为180°,所以这两个角为 一个锐角、一个钝角或两个角都为直角.
知1-练
1 (中考·株洲)已知∠α=35°,那么∠α的余角等于 () A.35° B.55° C.65° D.145°
2 (中考·崇左)下列各图中,∠1与∠2互为余角的是 ()
知2-讲
1.补角的性质:同角的补角相等,即:若∠A+∠B =180°,∠A+∠C=180°,则∠B=∠C.等角的 补角相等,即:若∠A+∠B=180°,∠D+∠C =180°,∠A=∠D,则∠B=∠C.
知2-讲
2.余角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即:若∠A+∠B =90°,∠A+∠C=90°,则∠B=∠C.等角的 余角相等,即:若∠A+∠B=90°,∠D+∠C =90°,∠A=∠D,则∠B=∠C.
导引:因为∠AOC=∠BOD=90°,所以∠AOD与 ∠COD互余,∠BOC与∠COD互余,所以 ∠AOD=∠BOC,再运用方程思想或整体代 换等方法求解.
知3-讲
解: 方法一:因为∠AOC=∠BOD=90°,
所以∠AOC+∠BOD=90°+90°=180°, 即∠AOD+∠COD+∠BOC+∠COD=∠AOB+∠COD= 180°. 又因为∠AOB=150°, 所以∠COD=180°-∠AOB=30°. 方法二:因为∠AOC=∠BOD=90°, 所以∠AOD+∠COD=90°,∠BOC+∠COD=90°, 所以∠AOD=∠BOC. 设∠COD=x,则∠AOD=∠BOC=90°-x. 由题意可得:x+2(90°-x)=150°. 解得:x=30°,即∠COD=30°.
顺昌县一中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第2课时角的补(余)角课件新版沪科
1-80%
1-90%
设去年第一块农田的花生产量为x千克 , 那么第二块农田的 花生产量为(470-x)千克 , 根据题意 , 得(1-80%)x+(1 -90%)(470-x)=57 , 解得x=100.所以100×(1-80%)= 20 , 370×(1-90%)=37.答 : 该农户2018年第一块农田的 花生产量是20千克 , 第二块农田的花生产量是37千克
例 如下图 , ∠1=∠3 , ∠1与∠2 互补 , ∠3与∠4互补 , 那么∠2与∠4 有什么关系 ?
2
1
3
4
解 因为∠1与∠2互补 , 所以∠2=180°-∠1 , 因为∠3与∠4互补 , 所以∠4=180°-∠补3 角的性质 : 同角〔 又 因为∠1=∠3 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所以∠2=∠4.
C D
∠AOC = ∠BOC ;
A
O
B
〔2〕∠AOD的补角是 ∠BOD ,
∠COD的余角是 ∠BOD , ∠BOD的补角是 ∠AOD ,
∠AOC的补角∠是BOC .
随堂练习
1.以下说法不准确的选项是B 哪一项:〔 〕 A.任意两直角互补 B.任意两锐角互余 C.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D.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思考
余角有无上面补角类似的性 质 ?如果有 , 你能说明道理吗 ?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练习
已知 : 如下图 , 点O为直线AB上 一点 , OC是∠AOB的平分线 , OD在 ∠COB内.〔选填〞<”〞>”或〞=”〕 :
C D
A
O
B
〔1〕∠AOD < ∠AOB , ∠AOD > ∠DOB ,
去年第一块田的产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470千克 ;
2020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案1 (新版)沪科版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1.会比较角的大小,理解两个角的和、差、倍、分的意义;(重点)2.掌握角平分线的概念,能够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解决相关计算问题;(难点)3.在具体情景中认识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其进行简单的推论.(重点)一、情境导入有一天聪聪和明明各带了一把折扇(状态如下).下面是他们的一段对话:聪聪:“我的折扇张开大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明明:“我的折扇长一些,所以我的折扇的角也大一些.”同学们有办法帮他们进行判断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角的大小比较如图,射线OC,OD分别在∠AOB的内部,外部,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A.∠AOB<∠AOD B.∠BOC<∠AOBC.∠COD<∠AOD D.∠AOB<∠AOC解析:A.∠AOB与∠AOD的边OA重合,OB在∠AOD内,所以∠AOB<∠AOD,A正确;同理B、C正确;D.∠AOB和∠AOC的边AO重合,OC在∠AOB内,所以∠AOB>∠AOC,D错误.故选D.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角的大小比较,解题的关键是掌握角比较大小的方法.探究点二:角的平分线及有关角度的计算【类型一】利用角平分线进行角度的计算如图,∠AOB=120°,OD平分∠BOC,OE平分∠AOC.(1)求∠EOD 的度数;(2)若∠BOC =90°,求∠AOE 的度数.解析:(1)根据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可知∠DOE =∠DOC +∠EOC =12(∠BOC +∠AOC )=12∠AOB ,由此即可得出结论;(2)先根据∠BOC =90°求出∠AO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解:(1)∵∠AOB =120°,OD 平分∠BOC ,OE 平分∠AOC ,∴∠EOD =∠DOC +∠EOC =12(∠BOC +∠AOC )=12∠AOB =12×120°=60°;(2)∵∠AOB =120°,∠BOC =90°,∴∠AOC =120°-90°=30°,∵OE 平分∠AOC ,∴∠AOE =12∠AOC =12×30°=15°.方法总结:能够根据图形正确找到角之间的和差关系,理解角平分线的概念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 利用三角板叠合进行角度的计算如图,将一副三角板折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点O,则∠AOC+∠DOB=( )A.120° B.180° C.150° D.135°解析:由图可得∠AOC+∠DOB=∠AOB+∠COD=90°+90°=180°.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角的计算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示,发现几个角之间的关系.【类型三】折叠问题中角的计算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D点落在D′处.若∠EFC=119°,则∠BFC′为( )A.58° B.45° C.60° D.42°解析:∵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C点落在C′,D点落在D′处,∠EFC=119°,∴∠EFC′=∠EFC=119°,∠EFB=180°-∠EFC=61°,∴∠BFC′=∠EFC′-∠EFB=119°-61°=58°,故选A.方法总结:掌握折叠的性质,要善于发现题中的隐含条件:折叠前后两图形是完全重合的,其角不变.探究点三:余角和补角【类型一】利用余角和补角计算求值已知∠A与∠B互余,且∠A的度数比∠B度数的3倍还多30°,求∠B的度数.解析:根据∠A与∠B互余,得出∠A+∠B=90°,再由∠A的度数比∠B度数的3倍还多30°,从而得到∠A=3∠B+30°,再把两个算式联立即可求出∠2的值.解:∵∠A与∠B互余,∴∠A+∠B=90°.又∵∠A的度数比∠B度数的3倍还多30°,∴∠A=3∠B+30°,∴3∠B+30°+∠B=90°,解得∠B=15°.故∠B的度数为15°.方法总结:此题把角的关系结合方程问题一起解决,即把相等关系的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利用方程组来解决.【类型二】余角、补角和角平分线的综合计算如图,已知∠AOB在∠AOC内部,∠BOC =90°,OM、ON分别是∠AOB、∠AOC的平分线,∠AOB与∠COM互补,求∠BON的度数.解析:根据补角的性质,可得∠AOB +∠COM =180°,根据角的和差,可得∠AOB +∠BOM =90°,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BOM =12∠AOB ,根据解方程,可得∠AOB 的度数,根据角的和差,可得答案.解:由∠AOB 与∠COM 互补,得∠AOB +∠COM =180°.由角的和差,得∠AOB +∠BOM +∠COB =180°,∠AOB +∠BOM =90°.由OM 是∠AOB 的平分线,得∠BOM =12∠AOB ,即∠AOB +12∠AOB =90°.解得∠AOB =60°.由角的和差,得∠AOC =∠BOC +∠AOB =90°+60°=150°.由ON 平分∠AOC 得∠AON =12∠AOC =12×150°=75°.由角的和差,得∠BON =∠AON -∠AOB =75°-60°=15°.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余角与补角及角平分线的相关知识,利用了补角的性质,角的和差,角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计算,解决问题一定要结合图形认真分析,做到数形结合.三、板书设计1.角的比较方法:(1)度量法;(2)叠合法. 2.角的计算:(1)角平分线;(2)角的折叠. 3.角度的换算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和差关系、角平分线及余角和补角;学习角的大小比较时可以类比于线段的比较的学习方法;教学时利用多媒体软件,演示角的有关问题,增加教学趣味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年级数学 第4章 直线与角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第2课时 角的补(余)角
12/8/2021
第十六页,共十六页。
2
1
3
4
第七页,共十六页。
解 因为∠1与∠2互补(hù , bǔ)
所以∠2=180°-∠1,
因为∠3与∠4互补,
所以∠4=180°-∠3 补角(bǔ jiǎo)的性质:同
又 因为∠1=∠3
角(或等角)的补角(bǔ
所以∠2=∠4.
jiǎo)相等
第八页,共十六页。
思考
余角有无上面补角类似(lèi sì)的性 质?如果有,你能说明道理吗?
第2课时(kèshí) 角的补(余)
角
第一页,共十六页。
新课导入
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一个角折叠后,折痕与 长方形的边形成(xíngchéng)了几个角?
∠1与∠2有什么数量(shùliàng)关 系?∠1+∠2=90° ∠3与∠4又有什么数量关系?
∠3+∠4=180°
第二页,共十六页。
1 2
43
180°
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即其中每一个角是 另一个角的余角,简称互余.
第五页,共十六页。
α β
如图,∠α+∠β=90°,∠α叫做 (jiàozuò)∠β的余角,∠β叫做∠α的余角,∠α 与∠β互余.
第六页,共十六页。
例 如图,∠1=∠3,∠1与∠2互补, ∠3与∠4互补,那么∠2与∠4有什么(shén me) 关系?
第2课时 角的补(余)角。第2课时 角的补(余)角。一张长方形纸片,沿一个角折叠后,折痕(shé hén)与长方形的边形成了几个角。∠1与∠2有什么数量关系。∠1+∠2=90°。∠3与∠4又有什么数量关 系。∠3+∠4=180°。解 因为∠1与∠2互补,。所以∠2=180°-∠1,。所以∠4=180°-∠3。补角的性质: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④一个锐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大90°。B.∠POC与∠QOA互余。 D.∠AOP与∠AOB互补
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4章 直线与角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教学课件
Image
12/10/2021
第二十八页,共二十八页。
北
乙地对甲地(jiǎ dì)的方位角
1. 先找出中心点,然后 (ránhòu)画出方向指标
2. 把中心点和目的地用线连接 起來
甲地(jiǎ dì)
3.度量向北的射线和蓝色线之间的角度。
乙地
2021/12/10
第二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甲地(jiǎ dì)对乙地的方位角
1. 先找出中心点,然后(ránhòu)画 出方向指标
∠1、∠2互为余角(yújiǎo) 即:∠1是∠2的余角(yújiǎo),或∠2是∠1的余角
2021/12/10
第十二页,共二十八页。
比萨斜塔(bǐ
sà xié tǎ)
3
2021/12/10
第十三页,共二十八页。
1
互为补角(互补):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píngjiǎo)),那
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
2021/12/10
第七页,共二十八页。
问题:已知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你能 写出图中各角的关系吗?
A
∠AOC =∠BOC=1/2 ∠AOB
OC是∠AOB的二等分线
O
C B
2021/12/10
第八页,共二十八页。
类似(lèi sì)地:还有角的三等分线 ,如图
C
D
B
32
⌒
1
A
O
OB、OC是∠AOD的三等分线
2021/12/10
第九页,共二十八页。
嘉祥县X中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4章直线与角4.5角的比较与补(余)角第2课时角的补(余)角课件新版沪科
解 : 错误的选项是哪一项:①②⑤ , 去分母 , 得3(1+x)-2(2x+1)≤6. 去括号 , 得3+3x-4x-2≤6. 移项 , 得3x-4x≤6-3+2. 合并同类项 , 得-x≤5. 两边都除以-1 , 得x≥-5.
9.(导学号09124128)(2017·丽水)假设关于x的一元一次方程x-m+ 2=0的解是负数 , 那么m的取值范围是( C)
C D
∠AOC = ∠BOC ;
A
O
B
〔2〕∠AOD的补角是 ∠BOD ,
∠COD的余角是 ∠BOD , ∠BOD的补角是 ∠AOD ,
∠AOC的补角∠是BOC .
随堂练习
1.以下说法不准确的选项是B 哪一项:〔 〕 A.任意两直角互补 B.任意两锐角互余 C.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D.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 息时间,你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 动一动,久坐对身体不好哦~
课后小结
等角〔同角〕的补角相等. 等角〔同角〕的余角相等.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5x+6y= 7 ① 例5
2x+3y=4 ②
解 : ②×2 得 : 4x+6y=8 ③ ①- ③得 : x=-1
把 x=-1代入②得 :
-2+3y=4 y=2
x=-1
y=2
已知a、b满足方程组
则a+b= 5
a+2b=8 ,
2a+b=7
将二元一次方程组中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 , 或进行适当的变形后在加减〕 , 消去一个未知数 , 得到一元一次方程.通过求解一元一次方程 , 再求得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式称为加减消 元法,简称加减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B
A
4.5 角的比较与补(余)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在具体的现实情境中,运用类比的方法,学会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认识一个角的余角和补角,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⑵、通过动手操作,学会借助三角板拼出不同度数的角,•认识角的平分线.了解方位角,能确定具体物体的方位。
2、过程与方法: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认识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知识运用能力,学会简单的逻辑推理,并能对问题的结论进行合理的猜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观察、归纳、推理对数学知识中获取数学猜想和论证的重要作用,初步数学中推理的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能在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中获益。
重、难点及关键:
1、重点:比较角的大小,认识角平分线认识角的互余、互补关系及其性质,确定方位是本节课的重点。
2、难点:通过简单的推理,归纳出余角、补角的性质,并能用规范的语言描述性质是难点。
3、关键:比较两个角的大小,了解推理的意义和推理过程是掌握性质的关键。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在黑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如右图所示) 1.提出问题:比较图中线段AB 、BC 、CD 的长短.
学生活动:回顾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小组交流,得出适当的比较线段长短的方法. 教师活动:归纳学生的讨论结果,并演示用圆规比较AB 、BC 、CD 三条线段长短的过程,并写出结论:AB>AC>BC .
2.提出问题:
怎样比较图中∠A、∠B、∠C的大小?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比较方法,得出结论:可用量角器先量出角的度数,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
教师活动:(1)肯定评价学生提出的方法,并动手测量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板书结论:∠C>∠B>∠A.(2)启发引导学生,类比线段长短的比较方法,•也可以把它们叠合在一起比较大小.
3.让学生观察意大利著名建筑比萨斜塔。
比萨斜塔建于1173年,工程曾间断了两次很长的时间,历经约二百年才完工。
设计为垂直建造,但是在工程开始后不久便由于地基不均匀和土层松软而倾斜。
二、新课讲解:
1.提出问题:
如何用叠合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
学生活动:进行小组交流讨论,动手操作:每个学生都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然后剪下这个角,并与小组中其它同学所画的角进行比较后归纳出比较方法和比较结果,然后观看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
教师活动:巡视并指导学生进行角的比较活动过程,打开多媒体演示角的比较过程:把一个角移到另一个角上,顶点与一条边重合;两个角的另一边都在重合边的同侧.观察这两边的位置关系,就能得出两个角的大小关系.
注:讲解过程应强调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角的比较的操作过程.
2.认识角的平分线.
教师活动:在透明纸上画一个角,沿着顶点对折,使角的两边重合.
学生活动:观察老师演示过程,并思考下面问题.(如下图)
提出问题:∠AOC被折痕OB分成的两个角有什么关系?
在图中,射线OB把∠AOC分成相等的两个角,即∠AOB=∠BOC,∠AOC与∠AOC•和∠BOC 有什么关系?这个关系怎样用式子来表示?射线OB叫做什么?
学生活动:回答上面问题.
80︒
65︒
46︒44︒
25︒
10︒
170︒
120︒
100︒
150︒
80︒
10︒
30︒
60︒
教师活动:讲解角平分线定义,板书:角的平分线 3.探究互为余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
即:∠1是∠2的余角或∠2是∠1的余角。
4.练习⑴:
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余角?
5.探究互为补角的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
即:∠3是∠4的补角或∠4是∠3的补角。
6.练习⑵:
(1)图中给出的各角,那些互为补角?
(2)填下列表:
∠a ∠a 的余角
∠a 的补角
5° 32° 45° 77° 62°23′
x°
结论:同一个锐角的补角比它的余角大90°。
(3)填空:
①70°的余角是,补角是。
②∠(∠ <90°)的它的余角是,它的补角是。
三、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余角和补角,并通过简单的推理,得到出了余角和补角的性质。
2、了解方位角,学会了确定物体运动的方向。
四、课外作业: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