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 肛肠科 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中医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直肠脱垂编制说明
中医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直肠前突编号SATCM-2015-BZ(024)编制说明提出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归口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项目承担单位:河北省中医院项目工作组成员:高记华韩宝张虹玺黄德铨石荣陈诚豪曹波张重阳鲁明良魏峰明李国峰柳越冬二O一七年二月目录1工作简况 (3)1.1任务来源 (3)1.2协作单位 (3)1.3主要工作过程 (3)1.4标准主要起草人及其所做的工作 (5)2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5)2.1标准编制原则 (5)2.2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7)2.3修订标准具体修订内容及理由 (8)3标准评价工作 (17)4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 (17)5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17)6作为推荐性标准的建议 (22)7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 (22)8附件 (23)附件1调查问卷报告 (23)附件2专家论证会会议纪要 (25)附件3同行征求意见总结 (28)附件4质量方法学评价总结 (31)附件5临床一致性评价总结 (46)附件6专家指导组审核总结 (50)1.工作简况1.1任务来源: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2014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肛肠科专家指导组指导、监督下实施。
本指南的起草单位为河北省中医院,项目负责人高记华,课题编号:SATCM—2015—BZ〔024〕1.2协作单位本指南的组长单位为河北省中医院,同时还有11家协作单位,分别为北京马应龙长青肛肠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117医院、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河北省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四医院。
1.3主要工作过程按照《国中医药法监法标便函[2015]3 号“关于印发2015 年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和治未病标准制修订项目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中华中医药学会组织成立了中医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专家指导组。
脱肛病(直肠脱垂) 中医诊疗方案
脱肛病(直肠脱垂)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制定的脱肛病诊断标准,即二型三度分类法。
一型: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粘膜脱垂。
表现为直肠粘膜层脱出肛外,脱出物呈半球形,其表面可见以直肠腔为中心的环状的粘膜沟。
二型: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全层脱垂。
脱垂的直肠呈圆锥形,脱出部分可以直肠腔为中心呈同心圆排列的粘膜环形沟。
二型根据脱垂程度分为三度:I度为直肠壶腹内的肠套迭,即隐性直肠脱垂。
排粪造影呈伞状阴影。
Ⅱ度为直肠全层脱垂于肛门外,肛管位置正常,肛门括约肌功能正常,不伴有肛门失禁。
III度为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及肛管脱出于肛门外,肛门括约肌功能受损,伴有肛门不全性或完全性失禁。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七版(吴在德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
根据脱垂程度,分不完全脱垂和完全脱垂两种。
(1)不完全脱垂脱出部仅为直肠下端粘膜,故又称粘膜脱垂。
脱出长度为2~3cm,一般不超过3cm,粘膜皱襞呈放射状,脱垂部为两层粘膜组成。
脱垂的粘膜和肛门之间无沟状隙,指诊仅触及两层折叠的粘膜;直肠指诊时感到肛门括约肌收缩无力,嘱病人用力收缩时,仅略有收缩感觉。
(2)完全脱垂为直肠的全层脱出,严重者直肠、肛管均可翻出至肛门外。
脱出脱出较长,长度常超过10cm,甚至20cm,呈宝塔形。
粘膜皱襞续呈环状排列,脱垂部为两层折叠的肠壁组成,触之较厚,两层肠壁间有腹膜间隙。
直肠指诊时见肛门口扩大,感到肛门括约肌松弛无力:排便造影检查时可见到近端直肠套入远端直肠内。
(二)证候诊断1.气虚下陷证:便后肛门有物脱出,直肠脱垂呈半球形成或圆锥形,甚则咳嗽,行走,排尿时脱出,劳累后加重;伴有脘腹重坠,纳少,神疲体倦,气短声低,头晕心悸。
舌质淡体胖,边有齿痕,脉弱。
2.肾气不固证:直肠滑脱不收:伴有面白神疲,听力减退,腰膝酸软,小便频数或夜尿多,久泻久痢。
舌淡苔白,脉细弱。
肛裂临床路径
肛裂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裂的住院患者。
一、肛裂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ICD-10编码:K60.200 肛裂切除术ICD-9:49.3901: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4500201934:肛门皮下组织美兰注射神经阻滞术400201346)。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裂病(TCD编码:BWG030 )。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肛裂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肛裂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裂。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1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裂的患者。
2.有肛裂切除术手术适应证,且同意接受手术。
3.患者伴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痢疾或严重腹泻、严重心肺疾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者;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临产期孕妇、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均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ABO血型、RH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胸部正位片、心电图、肛门指检。
(八)治疗方法1.肛裂切除术:2、肛门内括约肌侧切术3、肛门皮下组织美兰注射神经阻滞术:利多卡因1ml+美兰注射液1ml,肛门周围皮下注射4.术后中药坐浴熏洗、适时扩肛。
5.根据患者病情及创面情况选择药物外擦、栓剂直肠给药。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肛肠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内蒙古中医药
中 医护 理 临床路 径在肛 肠 手术 患者 中的应 用
陆 姜燕 ’ 王 赛 荣 云 长林 陈艳 华 任 亚 莉 曹雨 芹 于 楠 陈 辰 摘要: 目的 : 探 讨 中医护 理临床路 径在肛肠 手术 患者中的应 用效果。方 法 : 将8 O 例肛肠 手术患者 采用随机单盲 对照原 则分成 实验组 和对
结论 : 将 中医护理 临床路 径应 用于肛肠手 术患者 中, 可提 高临床 护理干预 效果 , 使 患者得到 最佳的护理 照顾 , 是一种 较为理 想 的 中医护理
工作模 式 。
关键词: 中医护 理路 径 ; 肛 肠手术
中图分类号 : R 4 7 3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4 ) 2 5 — 0 1 4 2 ~ 0 1 护 理 临床 路 径是 为 已确 诊 的一 组病 人 制 订 , 以病 人 为 中心 , 本t 检验, 计 数资料 采用 x 。 检验 , P < 0 . 0 5 为差 异有 统计 学意 义 。 从 人 院 到 出院 为病 人提 供 有 时问 和有 效 的 照顾 ,使 临 床治 疗 护 2 结 果 理 有 序 进行 , 提 高 护理 质量 的 管理 方 法l 】 1 。本研 究 选择 肛肠 科手 2 . 1 实 验组 患 者 住 院天 数 、 住 院 费用 明显 低 于对 照 组 ( P < 0 . 0 5 ) 。 术患者 , 运用 护 理 临 床 路径 模 式 , 对 患 者 进行 中 医护 理 照 顾 , 探 见 表 2 。 讨 运 用 临床 路 径对 患 者实 施 中 医护理 干 预 的效 果 ,以促进 患者 表 2 两 组 患者 住 院 天 数 、 住 院 费用 对 比 l 临床 症 状 的改 善 , 提 高 中医临 床护 理 专业 的支持 能力 。 现 将应 用
肛肠科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临床路径(试行版)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临床路径(试行)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门诊患者。
一、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属骶尾部疼痛(ICD-10编码:M53.385)、会阴痛(ICD-10编码:R10.252)范畴。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2)西医诊断:参照《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标准》(2006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临床常见证候:气滞血瘀证肝脾不调证湿热下注证中气下陷证阴虚火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药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范畴。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患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不进入本路径。
4. 患者合并肛门直肠周围感染、直肠炎症或狭窄等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肛门指检。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肛管直肠测压、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直肠腔内超声、腰骶部MR和精神科C类量表等。
(八)治疗方法1. 针灸治疗。
2.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气滞血瘀证:理气活血,化瘀止痛。
(2)肝脾不调证:疏肝解郁,行气健脾。
肛肠科临床路径病种
国家规定西医临床路径
济宁市中医院西医临床路径
国家规定中医临床路径
济宁市中医院中医临床路径
序号
病种名称
序号
病种名称
备注
序号
病种名称
序号
病种名称
备注
1
肛裂
1
肛裂
重复疾病分为县级医院适用版和通用版
1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
1
肛漏病(单纯性高位肛瘘)
2
血栓性外痔
2
血栓性外痔
2
痔病(混合痔)
8
肛门湿疡病(肛门湿疹)
8
肛门湿疡病(肛门湿疹)
9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9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10
痔病(内痔)
10
痔病(内痔)
11
痔病(外痔)
11
痔病(外痔)
12
肠澼(溃疡性结肠炎)
13
锁肛痔(肛管直肠癌)
14
息肉痔(直肠息肉)
总计
5种
总计
7种
总计
11种
总计
14种
2
痔病(混合痔)
3
肛裂
3
肛裂
3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3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4
肛周脓肿
4
肛周脓肿
4
脱肛病(直肠脱垂)
4
脱肛病(直肠脱垂)
5
血栓性外痔
5
血栓性外痔
5
肛裂病(肛裂)
5
肛裂病(肛裂)
6
肛乳头瘤
6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
6
肠澼(放射性直肠炎)
7
肛隐窝炎
7
中医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 直肠脱垂
中医肛肠科临床诊疗指南直肠脱垂1范围本《指南》提出了直肠脱垂的诊断、辨证、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直肠脱垂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直肠脱垂rectalPr0IaPSe⑴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并脱出肛门外的一种慢性疾患。
本病任何年龄均可罹患,多发生于小儿、老人和经产妇。
目前发病机理不明确,西医学认为,全身机能状况尤其是神经系统机能减退、局部解剖结构缺陷和机能不全、肠源性疾病、腹压增高等均为直肠脱垂的重要因素。
中医学认为主要与小儿气血未旺或先天不足,成人气血衰退,中气不足,或妇女分娩、耗气伤血,以及慢性泻痢、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等导致气虚下陷,固摄失司,以致肛管直肠向下脱出。
属于中医“脱肛”范畴。
⑵3诊断⑴1.1诊断要点临床症状01主要症状排便时和排便后或者咳嗽、走路、下蹲及其他因素引起腹压增加时出现直肠脱出肛门外。
02伴随症状可伴有排便异常、肛门分泌物、出血、坠胀⑶及瘙痒等。
体征肛门视诊:直肠脱出肛门外,直肠黏膜充血、水肿,严重时表面溃疡,黏液分泌物多,出血。
肛门指诊:直肠脱垂肛门松弛,肛门括约肌功能下降。
3.2辅助检查直肠脱垂辅助检查主要有脱垂长度测量、排粪造影检查、肛管直肠测压、下消化道造影、MRI、结肠镜检查、肛管直肠腔内超声。
⑷⑸3.3诊断分型直肠脱垂根据脱出组织分为两型:不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黏膜脱垂。
表现为直肠黏膜层脱出肛外,脱出物为半球形,其表面可见以直肠腔为中心的环状的黏膜沟。
完全性直肠脱垂:即直肠全层脱垂。
脱垂的直肠呈圆锥形或圆柱形,脱出部分可以直肠腔为中心,呈XX圆排列的黏膜环状沟。
4.4诊断分度直肠脱垂根据脱垂程度分为三度:I度为直肠黏膜脱出,脱出物淡红色,长3-5Cnb触之柔软,无弹性,不易出血,便后可自行还纳。
肛门对气、液可自主控制;∏度为直肠全层脱出,脱出物长5-10Cnb呈圆锥状,淡红色,表面为环状而有层次的黏膜皱裳,触之较厚,有弹性,肛门松弛,便后有时需用手回夏。
肛瘘临床路径心悸临床路径
肛瘘临床路径、心悸临床路径附件1肛瘘临床路径(2017年县医院适用版)一、肛瘘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K60.301),行肛瘘挂线术、肛瘘切除术、肛瘘切开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病史: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粘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
当外口愈合,瘘管中有脓肿形成时,可感到疼痛,同时伴有发热、寒战、乏力等全身感染症状,脓肿穿破或引流后,症状缓解。
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是瘘管的临床特点。
2.体格检查:检查时在肛周皮肤上可见到单个或多个外口,呈红色乳头状隆起,积压时有脓液或脓血性分泌物排出。
3.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分泌物培养。
4.辅助检查:肛周彩超、直肠腔内彩超,必要时瘘管造影,盆腔CT、盆腔MRI。
5.鉴别诊断:肛周皮脂腺囊肿感染、肛周毛囊腺感染、大汗腺炎等。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K60.301疾病编码。
2.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3-7日(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体格检查:直肠指诊新入院病人检查抽血: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凝血全套及输血前检查辅助检查:心电图,胸片,肛周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肛门镜肠镜盆腔CT、MRI等(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诊断明确者,建议手术治疗。
2.对于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等),需向患者或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充分告知风险,予加强抗炎保守治疗。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
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可加用甲硝唑;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67 肛肠科 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2017年版)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混合痔的住院患者。
一、痔病(混合痔)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痔病(TCD编码:BWG000 )。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混合痔(ICD-10编码:I84.901 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手术编号: 49.45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病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结直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痔临床诊治指南(2006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痔病(混合痔)临床常见证侯: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痔病(混合痔)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痔病(混合痔)。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痔病(混合痔)的患者。
2.有混合痔外切内扎术手术适应证,且同意接受手术。
3.患者伴肛门周围有急性脓肿、痢疾或严重腹泻、严重心肺疾病、严重肝、肾疾病或血液病者;因腹腔肿瘤或门脉高压引起的混合痔、临产期孕妇、不能配合手术的精神病患者均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证、舌、脉特点。
注意证侯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潜血、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乙型肝炎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凝血功能检查、胸部正位片或胸透、心电图。
肛漏病1
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瘘的单纯高位肛瘘患者。
一、肛漏病(肛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漏病(TCD编码:BWG05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瘘(ICD-10编码:K60.3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2.疾病分类低位肛瘘:单纯低位肛瘘复杂低位肛瘘高位肛瘘:单纯高位肛瘘复杂高位肛瘘⏹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参照2006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联合制定的“肛瘘诊治指南”。
⏹肛漏病(肛瘘)临床常见证候:湿热下注证正虚邪恋证阴液亏虚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漏病(肛瘘)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漏病(肛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漏病(TCD编码:BWG050)和肛瘘(ICD-10编码:K60.301)的患者。
2.单纯高位肛瘘者。
3.无手术禁忌证。
4.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5.患者同意接受手术。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凝血功能。
(3)传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
(4)肝功能、肾功能。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临床路径(XX1.9.20)
肛门痛病(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
一、肛门痛病(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门痛,属痹病范畴(TCD编码:BNV1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属骶尾部疼痛(ICD-10编码:M53.385)、会阴痛(ICD-10编码:R10.252)范畴。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门痛病诊疗方案”。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标准》(2006年)。
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门痛病诊疗方案”。
肛门痛(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血瘀证(2)肝脾不调证(3)湿热下注证(4)中气下陷证(5)阴虚火旺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肛门痛病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门痛(功能性肛门直肠痛)。
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日为≤3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门痛病,(TCD编码:BNV100)和功能性肛门直肠痛(ICD-10编码:M53.385和R10.252)范畴。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 患者合并严重精神障碍或长期使用精神类药物不进入本路径。
4. 患者合并肛门直肠周围感染、直肠炎症或狭窄等不适合经肛门治疗不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苔、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肛门指检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肛管直肠测压、盆底表面肌电评估、直肠腔内超声,腰骶部MR,精神科C类量表等。
肛肠科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住院手术患者。
一、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痈(TCD编码:BWG04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ICD-10编码:K61.001)。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7-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外科学》第8版(陈孝平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2)成脓期(3)溃破期3.疾病分类(1)低位脓肿(肛提肌以下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窝脓肿、肛管后脓肿。
(2)高位脓肿(肛提肌以上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粘膜下脓肿。
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临床常见证候:火毒蕴结证热毒炽盛证阴虚毒恋证(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患者。
2.有手术适应症的患者。
3.由肛周外伤、结核病、克隆恩病、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引起肛痈(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肛门视诊、肛门指检、血常规、C反应蛋白;尿常规;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凝血功能;心电图;胸部X线片;乙肝五项;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
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发表时间:2018-07-18T15:56:58.643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17期作者:石惠榕[导读] 手术治疗目前已成为肛肠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1],肛肠疾病术后的临床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便秘。
(四川省广元市中医院肛肠科四川广元 628000)【摘要】目的:探讨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的意义与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临床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临床症状的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的出血、便秘、尿潴留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临床护理路径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的应用有利于降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不良临床症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护理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临床护理;肛肠疾病;围手术期【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7-0281-02 手术治疗目前已成为肛肠疾病治疗的有效手段[1],肛肠疾病术后的临床常见并发症主要有便秘、尿潴留,延长患者康复所需时间,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因此围手术期的临床护理质量十分重要[2]。
本研究在肛肠疾病围手术期患者中采用中医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肛肠科收治的肛肠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男16例,女14例,平均(42.7±4.7)岁;混合痔20例,肛痈6例,肛瘘4例。
对照组患者男15例,女15例,平均(43.8±4.5)岁;混合痔18例,肛痈7例,肛瘘5例。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病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后护理,包括注意事项讲解、饮食用药监督、心理护理、出院前健康教育宣教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中医临床护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肛门疾病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效果
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在肛门疾病患者围术期应用的效果发表时间:2016-06-22T15:06:53.53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9期作者:谢雪茹李淑萍宋秀娟[导读] 肛门疾病围术期护理中,通过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创口愈合。
福建省莆田市第一医院 351100【摘要】目的:观察肛门疾病患者围术期应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中医肛肠科2014年6月~2015年8月收治的肛门疾病患者168例,均给予手术治疗,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实验组患者围手术应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创口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情况。
结果: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5.3±1.1)d、创口愈合时间(10.5±1.4)d低于对照组患者(7.2±1.8)、(16.4±2.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17,t=6.11,P=0.00<0.05);术后,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6%,低于对照组1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98,P=0.03<0.05)。
实验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80.95%(68/84)高于对照组61.90%(52/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7.47,P=0.01<0.05)。
结论:肛门疾病围术期护理中,通过中医护理临床路径的应用,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创口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中医护理临床路径;肛门疾病;围术期肛门部位疾病为临床常见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高,影响手术切口愈合,影响治疗效果,护理为降低术后并发症率,促进切口愈合的有效手段,常规护理中,方法过于单一,护理效果并不理想,本院以收治的行手术治疗的肛门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临床路径,取得满意效果,现将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肛肠科直肠脱垂临床诊疗指南
肛肠科直肠脱垂临床诊疗指南【概述】直肠脱垂是指肛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肠壁黏膜或全层向下移位。
仅有直肠黏膜脱出至肛门口外称不完全脱垂,直肠全层脱出至肛门口外称完全性脱垂。
肛管及直肠脱垂常见于儿童及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儿童型多在5岁前逐渐消失,可以自愈。
成年型只要产生脱垂的因素存在,脱垂将逐渐加重。
长期脱垂将会导致肛门括约肌松弛、节制功能障碍及阴部神经损伤,产生大便失禁。
肛管及直肠脱垂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明了,目前主要有滑动疝学说和肠套叠学说。
其解剖病理改变主要包括:1.肛提肌分离;2.Doug1as陷凹加深;3.直肠与骶骨分离;4.乙状结肠冗长;5.肛门括约肌松弛。
【临床表现】1.直肠脱垂病人均有缓慢的发病史,早期时仅在排粪时有包块自肛门脱出,便后可自行回缩。
随着病情的发展,因肛提肌缺乏收缩力,则需用手帮助回复。
严重者在咳嗽、喷嚏、用力或行走时亦可脱出。
2.肛门溢液由于肛门节制功能障碍和脱垂而致肛门溢液,并可致肛门周围皮肤湿疹、瘙痒等症状的发生。
3.疼痛如未能及时复位,脱垂肠段可以发生水肿、绞窄、嵌顿甚至有坏死的危险,则有疼痛、肛门部酸胀、下坠感。
【诊断要点】‘1.肛门视诊及蹲位检令病人蹲位做排便动作时,不完全脱垂:可见直肠下端黏膜脱出,直肠黏膜呈“放射状"皱襞,脱垂部由两层黏膜组成。
完全性脱垂:直肠甚至乙状结肠下端全层脱出,直肠黏膜皱襞呈环状,脱垂部由两层肠壁组成。
黏膜表面还可见充血、水肿、溃疡等。
2.肛管直肠指检可感括约肌松弛无力,直肠壶腹可以触及折叠黏膜,柔软且上下活动。
3.直肠镜检直肠内有折叠的黏膜,并可发现黏膜充血、水肿等。
【治疗方案及原则】1.非手术治疗(1)治疗直肠脱垂的诱因,如营养不良、包茎、慢性便秘、咳系善雩a压升高的因素,发生直肠脱垂时即时回复。
(2)硬化剂注射治疗,适用于不完全性脱垂或(和)较轻的完垒宴篾垂.于脱垂处直肠黏膜下或直肠周围注射1周,使直肠与周围组织粘连匡毛:2.手术治疗成人完全性直肠脱垂以手术治疗为主。
肛肠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肛肠科临床路径实施方案黄冈市中医医院肛肠科临床路径工作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规范肛肠科临床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我们特制定本临床路径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通过临床路径的实施,规范科室医务人员的诊疗行为,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医疗质量;缩短患者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成本,避免过度诊疗现象。
通过患者参与诊疗行为,增进医患沟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通过监测、评价和总结不同患者的诊疗差异,及时发现诊疗活动和医院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有利改善诊疗和管理质量,不断优化诊疗方案,提高诊疗质量,保持医院的可持续发展。
二、实施小组(一)、为进一步加强科室临床路径管理工作,规范临床诊疗行为,根据医院实际,组织成立肛肠科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实施本科临床路径管理,具体成员如下:组长:xxx个案管理员:xxx成员://///(二)、工作职责1)临床路径实施小组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临床路径相关资料的收集、记录和整理;○2、负责提出科室临床路径病种选择建议,会同药学、临床检验、影像及财务等部门制订临床路径文本;○3、结合临床路径实施情况,提出临床路径文本的修订建议;○4、参与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和效果评价与分析,并根据临床路径实施的实际情况对科室医疗资源进行合理调整。
2)实施小组组长职责:○1、组织制定临床路径实施方案并实施。
○2、明确内科医护人员的职责并负责组织协调工作。
○3、确定实施临床路径病种与标准。
○4、组织人员培训。
○5、实施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
○6、定期召开科室会议,研究解决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实施方法,促进医疗质量的全面提高。
3)个案管理员履行以下职责:○1、负责实施小组与管理委员会、指导评价小组的日常联络;○2、牵头临床路径文本的起草工作;○3、指导每日临床路径诊疗项目的实施,指导经治医师分析、处理患者变异,加强与患者的沟通;○4、根据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定期汇总、分析本科室医护人员对临床路径修订的建议,并向实施小组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临床路径
(2017年版)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直肠脱垂的住院患者。
一、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脱肛病(TCD编码:BWG06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直肠脱垂(ICD-10编码:K62.302)。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发布的《中医肛肠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脱肛病诊断标准。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发布的《直肠脱垂诊治指南》。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脱肛病(直肠脱垂)临床常见证候:
气虚下陷证
肾气不固证
气血两虚证
湿热下注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诊疗方案(2017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脱肛病(直肠脱垂)。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脱肛病(TCD编码:BWG060)和直肠脱垂(ICD-10编码:K6
2.302)的患者。
2.有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患者同意接受手术治疗。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
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指检、肛门镜检、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传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血清梅毒抗体、艾滋病抗体检查;凝血功能;胸部X线片;心电图;腹部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排粪造影检查、肛管压力测定、电子纤维结肠镜检查、腔内超声等。
(八)治疗方法
1.注射疗法:直肠黏膜下层注射法或直肠内外双层注射法。
2.手术治疗:直肠黏膜结扎术、肛门紧缩术、会阴部直肠乙状结肠切除、肛提肌折叠术(Altemeier手术)。
3.辨证论治
(1)气虚下陷证:补中益气固脱。
(2)肾气不固证:温补肾阳固脱。
(3)气血两虚证:益气养血固脱。
(4)湿热下注证:清热利湿。
4.针灸治疗
5.中药保留灌肠
6.饮食疗法
7.西药对症治疗
8.护理调摄要点
(九)出院标准
1.病情稳定,主要症状(脱出)消失或有所改善,能正常排便。
2.无需继续住院治疗的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病情加重,需要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
2.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其他系统疾病者,住院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导致住院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3.治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出现严重并发症时,退出本路径。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时,退出本路径。
二、脱肛病(直肠脱垂)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脱肛病(直肠脱垂)(TCD编码:BWG060;ICD-10编码:K62.302)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发病时间:年月日时分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北京长青肛肠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