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的综合治疗(2)精品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转移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优先原则及内分泌药物的迅 速发展。
• 止吐、升白、止痛药物的进展。 对生存总体无负面影响,但提高了生活质量。
4
途径:诊断、治疗规范化
• 强调有依据:尽可能应用为规范临床 研究证实可提高生存率和/或生活质量 的方法诊断、治疗(循证医学原则)
• 严格按照原研究方案实施诊治措施
6~8倍,1%/年,双侧相同, 1/3为小叶浸润癌。
7
导管原位癌特点
• 可以形成肿块。 • 可触及,可有X线直接征象。 • 普查可以提高检出率。 • 有多种亚型。 • 侵犯范围、恶性度不一。 • 少数有微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甚至可能存
在亚临床的全身性转移。 • 本身一般不会有致命危险。 • 很多患者将来会发生浸润癌。 • 浸润癌一般发生在导管原位癌附近。 • 也可以在其他部位出现新癌灶。
13
浸润性乳腺癌
全身性疾病的概念
• 全身性转移是乳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 • 一旦出现浸润,就有全身性转移的可能。 • 全身性转移有临床转移和亚临床(微小)转移之分。 • 有临床转移者即为Ⅳ期,基本不能治愈。 • 只存在亚临床转移的乳腺癌属可治愈乳腺癌。 • 亚临床转移灶发展为临床转移灶便会对生命构成
5
非浸润性(0期)乳腺癌
• 小叶原位癌(LCIS): TisN0M0;
• 导管原位癌(DCIS): TisN0M0.
6
小叶原位癌特点
• 镜下病灶。 • 不可触及,无直接X线征象。 • X线检查和普查是疑及本病的关键。 • 良性疾病活检偶然检出。 • 多中心(60%~80%)、双侧发生(约1/4)。 • 本身没有致命危险。 • 为乳腺癌发病高危因素:
• 生活质量方面: 可以保持较为满意的体态和性别角色,维持良好的生 活质量、家庭、社会生活的稳定性。
17
Ⅰ、Ⅱ期浸润性乳腺癌局部治疗
保留乳房治疗组成
• 保留乳房治疗 保留乳房手术+放疗(所有病人)
56%(NSABP P-1, 1998)。 • 导管原位癌5年三苯氧胺(NSABP B-24, 1998):
浸润癌复发危险降低44%, 同侧、对侧乳腺癌和远隔转移危险总计下降 37%。 • 受体状况不影响三苯氧胺应用。
11
非浸润性乳腺癌
全身性治疗常见“缺憾”
• 应用化疗。 • 依据受体状况选用三苯氧胺。
8
原位癌
局部治疗原则
• 重在防止发生浸润癌。 • 小叶原位癌——双侧全乳切除效果肯定。 • 导管原位癌——患侧全乳切除效果肯定。 • 目前小叶原位癌多主张观察,多数导管原位癌可
以考虑保留乳房。 小叶原位癌——无须切缘干净和放疗。 导管原位癌——要求切缘干净;
——病灶弥漫者宜行全乳切除; ——放疗常可降低复发率。 • 无须常规腋清扫。
12
早期(Ⅰ、Ⅱ)乳腺癌
• Ⅰ期: T1N0M0 • ⅡA期:T0N1M0、T1N1M0、
T2N0M0 • ⅡB期:T2N1M0、
T3N0M0 ----------------------------------------肿瘤≤5cm,未侵犯胸壁和皮肤 腋窝淋巴结未融合或粘连 没有全身性转移(包括锁骨上)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1
趋势:发病率上升
• 很多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均逐年上升。 • 1950s后,亚洲低发国家和地区乳腺癌发病
率几乎翻番。 • 美国部分地区1930s起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
升,1940-1982升高65%。 • 美国全国1973-1995各年龄组非裔、白人乳
腺癌发病率上升了10%-51%。
2
9
非浸润性乳腺癌
局部治疗常见“缺憾”
• 小叶原位癌 ——患侧全乳切除; ——患侧改良根治术; ——加用放疗。
• 导管原位癌 ——患侧保留乳房治疗切缘不净; ——保留乳房不进行放疗(非低危者); ——患侧全乳切除加放疗; ——患侧改良根治术; ——患侧改良根治术加放疗。
10
原位癌
全身性治疗原则
• ≈特定高危人群的乳腺癌预防。 • 小叶原位癌5年三苯氧胺可以降低浸润癌危险
趋势:死亡率开始下降
• 死亡率总体与发病率平行。 • 低发国家和地区死亡率持续上升。 • 美国1973-1990死亡率每年上升0.2%,但1990年起乳
腺癌死亡率每年下降1.7%,现为1950年以来最低值。 • 英国、瑞典、荷兰等高发国家乳腺癌发死亡率也开始
下降。 • 下降原因:X线普查、全身性辅助治疗的规范和普及。 • 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适应证趋于放宽、高效化疗方
威胁。 • 不同患者存在亚临床转移灶及发生临床转移的危
险不同。 • 并非所有病人都存在亚临床转移灶。
14
浸润性乳腺癌
全身性疾病与治疗
• 非临床转移浸润性乳腺癌治疗重点:清除全身性亚临 床转移灶,预防临床转移的发生,进而避免死亡。
• 亚临床转移灶的清除需要全身性治疗。 • 局部治疗措施对已有全身性转移灶无能为力。 • 局部治疗目的:去除发生全身性转移的局部危险,保
案得到认可、三苯氧胺应用时间已经延长。
3
趋势:生活质量提高
• 同一时期乳腺癌手术趋于保守。 标准术式:(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 腋窝淋巴结清扫Ⅰ、Ⅱ、Ⅲ级→ Ⅰ、Ⅱ级
• 根治性手术后放疗趋于保守。 适应证:全部→ Ⅱ 期以上、中央和内侧肿瘤等→ 4 个或更多LN+的Ⅱ期及全部Ⅲ期 范围:胸壁、腋窝、内乳、锁骨上→胸壁、锁骨上
➢ 局部治疗措施强调适度。 ➢ 全身性治疗措施强调有选择。
1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Ⅰ、Ⅱ期浸润性乳腺癌局部治疗
保留乳房为首选
• 生存率方面: 保留乳房治疗与根治性手术的5、10、15年以上长期生 存率相同。即保留乳房不增加全身性转移机会,亦即 再扩大切除范围也不会提高生存率。
• 局部复发率: 既往研究表明局部复发率略高于根治性手术,一般低 于1%/年。近期一些研究中某些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的 局部复发率已经控制在0.5%/年以内。
证一定的局部控制效果。
• 达到这一目的后,过度应用局部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 并无价值。
• 局部治疗措施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局部复发危险。 • 在可手术患者,全身性转移危险不影响局部治疗措施
的选择。
15
浸润性乳腺癌
治疗原则
➢ 最大限度争取长期生存机会,在保证生存机 会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生活质量损失。
➢ 强调诊治过程的整体性,合理选用、有序应 用、规范实施相应的治疗手段。
• 止吐、升白、止痛药物的进展。 对生存总体无负面影响,但提高了生活质量。
4
途径:诊断、治疗规范化
• 强调有依据:尽可能应用为规范临床 研究证实可提高生存率和/或生活质量 的方法诊断、治疗(循证医学原则)
• 严格按照原研究方案实施诊治措施
6~8倍,1%/年,双侧相同, 1/3为小叶浸润癌。
7
导管原位癌特点
• 可以形成肿块。 • 可触及,可有X线直接征象。 • 普查可以提高检出率。 • 有多种亚型。 • 侵犯范围、恶性度不一。 • 少数有微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甚至可能存
在亚临床的全身性转移。 • 本身一般不会有致命危险。 • 很多患者将来会发生浸润癌。 • 浸润癌一般发生在导管原位癌附近。 • 也可以在其他部位出现新癌灶。
13
浸润性乳腺癌
全身性疾病的概念
• 全身性转移是乳腺癌致死的主要原因。 • 一旦出现浸润,就有全身性转移的可能。 • 全身性转移有临床转移和亚临床(微小)转移之分。 • 有临床转移者即为Ⅳ期,基本不能治愈。 • 只存在亚临床转移的乳腺癌属可治愈乳腺癌。 • 亚临床转移灶发展为临床转移灶便会对生命构成
5
非浸润性(0期)乳腺癌
• 小叶原位癌(LCIS): TisN0M0;
• 导管原位癌(DCIS): TisN0M0.
6
小叶原位癌特点
• 镜下病灶。 • 不可触及,无直接X线征象。 • X线检查和普查是疑及本病的关键。 • 良性疾病活检偶然检出。 • 多中心(60%~80%)、双侧发生(约1/4)。 • 本身没有致命危险。 • 为乳腺癌发病高危因素:
• 生活质量方面: 可以保持较为满意的体态和性别角色,维持良好的生 活质量、家庭、社会生活的稳定性。
17
Ⅰ、Ⅱ期浸润性乳腺癌局部治疗
保留乳房治疗组成
• 保留乳房治疗 保留乳房手术+放疗(所有病人)
56%(NSABP P-1, 1998)。 • 导管原位癌5年三苯氧胺(NSABP B-24, 1998):
浸润癌复发危险降低44%, 同侧、对侧乳腺癌和远隔转移危险总计下降 37%。 • 受体状况不影响三苯氧胺应用。
11
非浸润性乳腺癌
全身性治疗常见“缺憾”
• 应用化疗。 • 依据受体状况选用三苯氧胺。
8
原位癌
局部治疗原则
• 重在防止发生浸润癌。 • 小叶原位癌——双侧全乳切除效果肯定。 • 导管原位癌——患侧全乳切除效果肯定。 • 目前小叶原位癌多主张观察,多数导管原位癌可
以考虑保留乳房。 小叶原位癌——无须切缘干净和放疗。 导管原位癌——要求切缘干净;
——病灶弥漫者宜行全乳切除; ——放疗常可降低复发率。 • 无须常规腋清扫。
12
早期(Ⅰ、Ⅱ)乳腺癌
• Ⅰ期: T1N0M0 • ⅡA期:T0N1M0、T1N1M0、
T2N0M0 • ⅡB期:T2N1M0、
T3N0M0 ----------------------------------------肿瘤≤5cm,未侵犯胸壁和皮肤 腋窝淋巴结未融合或粘连 没有全身性转移(包括锁骨上)
乳腺癌的综合治疗
1
趋势:发病率上升
• 很多国家乳腺癌发病率均逐年上升。 • 1950s后,亚洲低发国家和地区乳腺癌发病
率几乎翻番。 • 美国部分地区1930s起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
升,1940-1982升高65%。 • 美国全国1973-1995各年龄组非裔、白人乳
腺癌发病率上升了10%-51%。
2
9
非浸润性乳腺癌
局部治疗常见“缺憾”
• 小叶原位癌 ——患侧全乳切除; ——患侧改良根治术; ——加用放疗。
• 导管原位癌 ——患侧保留乳房治疗切缘不净; ——保留乳房不进行放疗(非低危者); ——患侧全乳切除加放疗; ——患侧改良根治术; ——患侧改良根治术加放疗。
10
原位癌
全身性治疗原则
• ≈特定高危人群的乳腺癌预防。 • 小叶原位癌5年三苯氧胺可以降低浸润癌危险
趋势:死亡率开始下降
• 死亡率总体与发病率平行。 • 低发国家和地区死亡率持续上升。 • 美国1973-1990死亡率每年上升0.2%,但1990年起乳
腺癌死亡率每年下降1.7%,现为1950年以来最低值。 • 英国、瑞典、荷兰等高发国家乳腺癌发死亡率也开始
下降。 • 下降原因:X线普查、全身性辅助治疗的规范和普及。 • 辅助化疗和内分泌治疗适应证趋于放宽、高效化疗方
威胁。 • 不同患者存在亚临床转移灶及发生临床转移的危
险不同。 • 并非所有病人都存在亚临床转移灶。
14
浸润性乳腺癌
全身性疾病与治疗
• 非临床转移浸润性乳腺癌治疗重点:清除全身性亚临 床转移灶,预防临床转移的发生,进而避免死亡。
• 亚临床转移灶的清除需要全身性治疗。 • 局部治疗措施对已有全身性转移灶无能为力。 • 局部治疗目的:去除发生全身性转移的局部危险,保
案得到认可、三苯氧胺应用时间已经延长。
3
趋势:生活质量提高
• 同一时期乳腺癌手术趋于保守。 标准术式:(扩大)根治术→改良根治术→保留乳房 腋窝淋巴结清扫Ⅰ、Ⅱ、Ⅲ级→ Ⅰ、Ⅱ级
• 根治性手术后放疗趋于保守。 适应证:全部→ Ⅱ 期以上、中央和内侧肿瘤等→ 4 个或更多LN+的Ⅱ期及全部Ⅲ期 范围:胸壁、腋窝、内乳、锁骨上→胸壁、锁骨上
➢ 局部治疗措施强调适度。 ➢ 全身性治疗措施强调有选择。
1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Ⅰ、Ⅱ期浸润性乳腺癌局部治疗
保留乳房为首选
• 生存率方面: 保留乳房治疗与根治性手术的5、10、15年以上长期生 存率相同。即保留乳房不增加全身性转移机会,亦即 再扩大切除范围也不会提高生存率。
• 局部复发率: 既往研究表明局部复发率略高于根治性手术,一般低 于1%/年。近期一些研究中某些患者保留乳房治疗后的 局部复发率已经控制在0.5%/年以内。
证一定的局部控制效果。
• 达到这一目的后,过度应用局部治疗对挽救患者生命 并无价值。
• 局部治疗措施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局部复发危险。 • 在可手术患者,全身性转移危险不影响局部治疗措施
的选择。
15
浸润性乳腺癌
治疗原则
➢ 最大限度争取长期生存机会,在保证生存机 会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生活质量损失。
➢ 强调诊治过程的整体性,合理选用、有序应 用、规范实施相应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