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科学:5.1《种群和群落》教案

合集下载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分外重要的观点,了解它们对于我们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

本节课我们将深度探讨种群和群落的定义、特征、互相干系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目标1. 理解种群和群落的定义及特征。

2. 精通种群和群落之间的互相干系。

3. 了解种群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三、导入谈论1. 什么是种群?种群的特征是什么?2. 什么是群落?群落的特征是什么?3. 种群和群落之间有哪些互相干系?四、知识讲解1. 种群的定义: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地理区域内、同一物种个体的总和。

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结构、种群增长率等。

2. 群落的定义:群落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理区域内、互相依靠、互相影响的多个物种的总和。

群落的特征包括物种组成、生物量、生物多样性等。

3. 种群和群落之间的互相干系:种群和群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相干系,种群的数量和结构会影响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而群落的变化也会反过来影响种群的生存和繁殖。

五、案例分析1. 以森林为例,谈论森林中不同物种的种群和群落之间的互相干系。

2. 分析一个生态系统中某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何影响整个群落的生态平衡。

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对种群和群落有了更深度的了解,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分外重要的角色。

期望同砚们能够进一步探究生态学的玄妙,为保卫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做出自己的贡献。

七、作业1. 选择一个生态系统,调查该系统中的一种物种的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并分析它们之间的互相干系。

2. 沉思种群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写一篇短文进行总结。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期望同砚们能够勤勉进修,加深对生态学的理解。

祝大家进修顺畅!第二课时一、导入种群和群落是生态学中分外重要的观点,它们关乎着生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和互相干系。

本次导学将指挥同砚们深度了解种群和群落的观点、特点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目标1. 了解种群和群落的定义和特点;2. 精通种群和群落之间的干系;3. 理解种群和群落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五章 5.1 种群和群落 课件 (共14张PPT)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五章 5.1 种群和群落 课件 (共14张PPT)


是 是
探秘丛林:请同学们化身生物学家,带上你们的 行囊和工具进入这片未知丛林, 了解哪 些种群居民生活在其中。
二、多种生物的家族群
1、群落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种群的总和叫做 生物群落,简称群落。
1)一定区域内,可大可小 2、群落的三要素:
三者缺一不可
2)所有生物 (植物种群、动物种群、微生物) 3)总和
生活一片草地上的所有来杭鸡
生长在一棵腐木上的所有蘑菇
一个种群内的个体可以存在 大小、性别、年龄、形态的差异 生活在一片草原上的所有美洲狮
生长在一座山上的所有毛竹
以下描述是种群吗?
1、学校植物园中所有的植物 2、桔树林里的一棵桔树 3、池塘中所有的鱼 4、我国长江流域的全部白鳍豚 5、一 A.所有树木
D

B.所有的动物和植物
C.所有的生物和无机环境
D.所有的生物
(2)下列事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A.在一片草地上蝗虫的全部幼虫和成虫
D

B.一片朽木上的全部细菌
C.一棵枯木和其上的细菌、真菌、昆虫、蜗牛 D.一块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以及其他生物。
森林的垂直分层
乔木层 鸟类、昆虫
灌木层 昆虫、鸟类、哺乳类 草本层 地衣层 无脊椎动物
昆虫、蜘蛛、蛇、小鸟、哺乳类
既生 相活 互在 依最 赖适 ,合 又自 相己 互生 联长 系的 空 间 ,
课后调查: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调查我们的校园里有哪些
生物种群。设计并完成调查报告。
生态系统
———种群和群落
蹊跷的全家福
我要告森林医 院工作失职 它们是 一家人 吗?
物种是指长得很相像,能够相互交配 并繁殖后代的生物群体

单元整体教学《种群和群落》

单元整体教学《种群和群落》

单元整体教学《种群和群落》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相互关系。

2. 掌握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理解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

4.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种群和群落的概念、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过程。

2. 难点: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群体的图片,引入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
(1)种群的概念和特征
讲解种群的定义、基本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

(2)种群数量的变化
讲解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如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通过数学模型让学生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

(3)群落的概念和特征
讲解群落的定义、基本特征和结构,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群落的概念。

(4)群落的演替
讲解群落的演替过程和类型,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群落演替的原因和过程。

3. 实验教学
让学生进行种群数量调查的实验,通过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4. 课堂总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回顾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特征和相互关系,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5. 课后作业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种群和群落 教案

种群和群落 教案

种群和群落教案教案标题:种群和群落教学目标:1. 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3. 能够通过实例分析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和演替。

教学重点:1. 种群和群落的定义和特征。

2. 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3. 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和演替。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实例图片和图表。

3. 学生小组讨论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并与他们讨论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种群和群落的关系,并提出相关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种群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种群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种群密度、种群分布和种群增长等。

2. 通过实例图片和图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种群的特征,并与他们讨论。

步骤三:群落的定义和特征(15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群落的定义和特征,包括群落结构、群落组成和群落演替等。

2. 通过实例图片和图表,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群落的特征,并与他们讨论。

步骤四: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2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种群和群落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包括种群对群落的影响和群落对种群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种群和群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并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步骤五: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和演替(20分钟)1. 使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向学生介绍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和演替,包括种群数量的波动和群落结构的变化。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种群和群落的变化和演替,并讨论这些变化的原因和影响。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种群和群落的重要性。

2. 让学生自评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并提供必要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相关阅读任务,进一步加深对种群和群落的理解。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5章 生态系统 5.1 种群和群落课件 华东师大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七年级科学下册 第5章 生态系统 5.1 种群和群落课件 华东师大级下册自然科学课件
第二十四页,共四十页。
12/9/2021
第二十五页,共四十页。
12/9/2021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页。
保护 森林 (bǎohù) 人人有责
12/9/2021
第二十七页,共
(bǎohù)
森 林 从 我 做 起
第二十八页,共四十页。
12/9/2021
小结(xiǎojié)
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分、雌雄之别; 但必须是同一物种; 是个集合体,不是个体;
12/9/2021
第三页,共四十页。
满江红
12/9/2021
珊瑚虫
第四页,共四十页。
水稻(shuǐdào)
12/9/2021
第五页,共四十页。
12/9/2021
第六页,共四十页。
二、群落(qúnluò)
1.群落:
D.八个种群
12/9/2021
第三十四页,共四十页。
6.下面所说(suǒ shuō)的四种情况,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 次来分析,各自对应的层次是( )B
①池塘中的一个衣藻 ②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③池塘中的所有衣藻 ④池塘
A.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B.个体、群落、种群、生态系统
C.细胞、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生物在自然界中能独立(dúlì)生存吗?
12/9/2021
第一页,共四十页。
第五章 生态系统(shēnɡ tài xì tǒnɡ)
5.1 种群 和群落 (zhǒnɡ qún)
12/9/2021
第二页,共四十页。
一、种群(zhǒnɡ qún)
1.种群:
一定地域或空间中,同一物种(wùzhǒng)个体的集合 体2.种。群特点:
特点(tèdiǎn):草本植物、羊马为多。

《第五章1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第五章1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种群和群落”这一科学概念,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种群特征、群落结构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围绕《种群和群落》第一课时内容展开,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预习复习:学生需预习《种群和群落》第一课时相关内容,并复习之前学过的生物多样性等知识。

2. 观察记录:学生需选择一个自然环境中的群落(如校园内的植物群落),并对其进行为期一周的连续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种群密度、空间分布等,并记录下观察数据。

3. 制作模型:根据观察到的群落结构,学生需制作一个简单的群落模型。

模型应包括至少三种不同的物种,并尽量还原真实群落的生态关系。

4. 撰写报告:学生需根据观察记录和制作模型的过程,撰写一份关于“我所观察的群落”的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分析、种群密度统计、空间分布描述以及模型制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记录要详细,数据要准确,需有明确的观察时间和地点。

2. 群落模型要具有生态学意义,能反映出真实群落的生态关系。

3. 报告需条理清晰,分析深入,能体现出学生对种群和群落概念的理解。

4. 按时完成作业,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结合学生的观察记录、群落模型和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1. 观察记录的详细程度和数据准确性。

2. 群落模型的生态学意义和制作质量。

3. 报告的条理清晰度、分析深度和对种群和群落概念的理解程度。

4. 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提交时间。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仔细评阅,并给出详细的评价和建议。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将在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和指导。

3.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对作业进行修改和完善,并在下次上课时进行讨论和交流。

4. 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第五章 1 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第五章 1 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加深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作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校园或附近的自然环境中,寻找至少三种不同的生物种群(如昆虫、植物、动物等),并记录它们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观察过程中,注意记录环境因素(如光照、湿度、温度等)对生物种群的影响。

2. 阅读作业:学生阅读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科普文章或书籍,了解相关概念和特征,并回答以下问题:(1)什么是种群?种群有哪些特征?(2)什么是群落?群落有哪些特征?(3)生物多样性对人类有什么意义?3. 思考作业: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中的种群和群落产生的影响,并提出至少一种可行的环保建议。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观察和阅读作业,不能抄袭;2. 小组合作:观察作业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成员需分工合作,共同完成观察任务;3. 提交作业:学生需将观察记录和思考作业的结果以书面或电子形式提交。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提交的观察记录和思考作业的合理性、可行性及创新性进行评价;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以教师评价为主。

五、作业反馈1. 反馈方式:学生在完成作业并提交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反馈;同时,小组成员之间也可进行互评和交流;2. 反馈内容:反馈包括对作业的点评和建议,以及鼓励和肯定学生的表现。

通过这次作业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阅读思考,加深对种群和群落的理解,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作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包括了观察和记录,也包括了阅读和思考,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在作业要求部分,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团队的力量来完成任务。

提交作业的方式也多样化,既可以书面提交,也可以电子提交,方便了不同学生的选择。

《第五章 1 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第五章 1 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巩固学生对种群和群落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分析群落组成的能力,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作业的完成,使学生能够加深对种群增长规律及群落结构特征的认识。

二、作业内容1. 基础概念理解:请学生根据课本内容,简述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实例。

2. 群落组成分析:选择一个校园内或附近的自然环境,观察并记录该环境中的植物和动物种类,分析其群落组成,并尝试分类。

3. 种群增长模拟:设计一个简单的种群增长模拟实验,可以是通过饲养某种小动物或种植某种植物,观察并记录其种群数量的变化,分析种群增长的可能影响因素。

4. 案例分析:提供一起关于群落变化的现实案例(如某地区森林群落的变迁),学生需分析其变化原因及可能的影响。

三、作业要求1. 完成时间:本作业应在课后一周内完成。

2. 格式要求:所有作业需用A4纸打印或手写,字迹清晰,条理分明。

3. 内容要求:(1)基础概念理解部分需有明确的定义和实例;(2)群落组成分析需有详细的观察记录和分类依据;(3)种群增长模拟需有明确的实验步骤、观察记录和结论;(4)案例分析需有原因分析和影响评估。

4. 提交方式:请将完成的作业交至教室指定的作业收集处或通过教师指定的在线平台提交。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1. 准确性:概念理解是否准确,实例是否恰当;2. 完整性:作业内容是否完整,是否有遗漏;3. 创新性:在种群增长模拟和案例分析中是否展现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4. 格式与字迹:作业格式是否规范,字迹是否清晰。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在课堂上进行点评;2. 对于优秀作业,将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表扬;3. 对于存在问题的作业,教师将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改进建议;4.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使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并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5.1 种群和群落教案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5.1 种群和群落教案

种群和群落教案教学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

2.联系实例说明估算种群密度的常用方法。

3.尝试用样方法调查周边地区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并根据所得数据进展准确计算,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

4.体验、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不断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种群的密度特征教学难点: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教法学法:以学生自学展示为主,教师引导归纳为辅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新课:展示章题图并讲述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俗语云“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每种生物都以集体的形式存在,我们通常把这一集体称为种群提问:1、此题图中的一群企鹅是一个种群吗?2、我们在座的全班学生是一个种群吗?质疑:种群有什么特征呢?讲述:在种群的特征中,种群密度是最根本的特征,根据自己的理解大家能说出什么是种群密度吗?引导:怎样控制害虫数量,以防止虫灾发生? 牧民在承包的草场上该放养多少头羊,既能保护草原,又能取得最好经济效益?对于某水体中的鱼,何时捕?学生倾听思考答复下列问题学生倾听思考答复学生倾听思考展示题图引起注意,激发兴趣问题引导回忆种群的概念内涵引起学生探求知识兴趣捕捞多少?才能既不会使资源枯竭,又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需要把这些种群的数量做一个统计,研究它们的种群密度。

如何进展种群的数量统计呢?大家的桌上有发下的资料卡,假设这卡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

图中黑圆点代表一株蒲公英,其他符号那么代表其它植物。

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蒲公英的数量,得出其种群密度。

教师巡视请几位同学上台报告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展估算的。

教师点评并解疑:〔1〕都不是逐个统计?为什么?〔2〕几位同学采用的方法的共同之处是“划分假设干等份,计数其中1份或几份〔取平均值〕,以此密度作为总体的密度〞。

好,聪明,巧妙地使用了调查中常用的“抽样调查法〞。

但是,方法一样,可是结果差异很大,什么原因?教师点评,再引导:〔3〕既然不是全面统计,其结果只能是估算。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5.1种群和群落 学案

初中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5.1种群和群落 学案

导学案一、要点梳理1、同一物质在一定蚋集合在一起形成;当有多种生物的种群在一定的条件下聚集在一起形成;2、一个种群里的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之差、之别,只要它们是属于物种,就是一个种群;3、一个群落内的各个种群之间相互、相互,组成一个有多种种群的集合体。

群落内的生物包括、和;4、群落都有现象;各种生物各自生活的空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联系;5、群落有多种类型,根据群落的及其,可将地球外表的群落分成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6、覆盖地面的及其,称为群落。

二、温馨提示1、生命系统的构造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种群、群落指生物,不包括环境中的非生物成分;3、种群与群落都可大可小。

种群无分层现象,群落往往有分层现象。

三、解题指导[例题1] 某学者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属于生命系统的哪一层次〔〕A.个体 B.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解析] 种群指某一区域内的同一物种的生物之和。

[答案] B[例题2] 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这个森林中的〔〕A.水源和土壤B.细菌和真菌C.各种动植物D.有害的生物[解析]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

它包括该地区所有动物、植物、微生物等。

不包括非生物成分。

[答案]A四、稳固练习1、以下属于种群的是( )2、以下关于种群或群落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一个种群B.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C.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群落D.种群密度是种群最根本的数量特征3、某生物学家研究一片草原上的生物群落,他应该研究〔〕A.草原上的全部植物B.草原上的全部生物C.草原上的全部动植物D.草原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4、我国“三北〞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主要是〔〕A.净化空气、美化环境B.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C.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D.防风固沙、保护农田5、利用森林的正确做法是()A.制止伐树,把森林全部保护起来B.人类需要多少,就采伐多少C.有方案地伐树,及时更新林木D.全部采伐光,再重新植树6、以下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B.群落总是处在不断开展变化之中C.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D.种群内各种生物总是斗争剧烈7、农贸市场上新鲜的白菜、萝卜、菠菜、活鸡、猪以及附在上面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共同组成一个〔〕A.种群B.群落C.不予有确定D.以上都不是8、以下陆地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类最多的是〔〕A.荒漠B.草原C.热带雨林D.苔原9、原本在同一地域的某种群,现人为地把其分隔成A、B两个种群,如果A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而B种群的生活环境保持原状,那么〔〕10、在水池群落中,人们发现不同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的水层.利用这一现象,人们在淡水养殖过程中,将淡水鱼进展混合放养,它的依据是( )A,鱼有大小,大小不同的鱼生活在不同的水层B,鱼类所需温度和光线不同,栖息的水层不同C,鱼的食性不同,栖息的水层不同D,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养殖不同的鱼类参考答案:要点梳理:1、种群生物群落〔群落〕2、性别雌雄同一3、依存联系动物植物微生物4、分层最适合自己生长5、根本特征生活环境6、植物群落同步训练:3、B 生物群落应该包括该区域内的全部生物;4、D 森林是一种重要的环境资源,具有多种环境效益。

七年级科学下册 5.1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2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自

七年级科学下册 5.1 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2 (新版)华东师大版-(新版)华东师大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自

种群和群落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种群的概念;(2)判断自然界中的种群;(3)说出群落的概念;(4)说出群落的四个分层结构(5)说出群落的分类;(6)通过描述,学生能够说出为何种群落;2、过程与方法(1)在阅读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学生初步掌握在材料中查找关键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群落中各种种群间的关系,学生能够意识到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在生活中能够爱护动物。

(2)通过群落的类型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能够意识到环境对生物生存的重要意义,从而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情分析我的学生是初一的学生。

本节内容的知识来自对自然的观察和归纳总结,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生能够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

但是部分学生对物种的概念理解还不够到位,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这里要再稍微提一提物种的概念。

学生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不能进行很好的归纳总结,所以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给予一些帮助。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种群的概念;(2)群落的概念;教学难点:(1)种群的概念;(2)群落中各种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3)群落为什么存在分层现象;(4)生物如何适应它们生存的环境。

本节内容的重点就是两个概念的理解。

种群是自然界中生物常见的群体,学生有比较多的生活经验,那么结合图片和前面生物个体的引导,学生意识到生物还有另一种生存方式就是以群体的方式生存。

再通过观察这些群体有什么样的共同性,让学生归纳出种群的概念。

在理解种群概念的基础上,在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在自然环境中往往不止一个种群生活着,从而理解群落的概念。

配合相应的习题,从而突出重点。

创设一个公园的情景,让学生来说公园中有哪些生物种群,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引导他们将群落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明白群落中各个种群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

从多种多样的群落中挑选两种群落,对它们中的主要植物形态进行比较,说明它们是如何适应当地的环境的,从而突破难点。

《种群和群落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种群和群落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华东师大版2012》

《种群和群落》导学案一、导入你是否曾经想过,为什么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会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共存?为什么有些动植物会聚集在一起形成群落?今天我们将进修种群和群落这两个生态学观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干系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二、认识种群1. 什么是种群?- 种群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具有相同物种特征的个体总体。

种群的大小、密度、分布等都是我们钻研的重点。

2. 种群的特点- 种群的大小会受到环境、资源、竞争等因素的影响。

-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的个体数量,密度过高会导致资源竞争激烈。

- 种群分布可以是随机分布、聚集分布或均匀分布。

3. 种群的增长- 种群的增长受到出生率、死亡率、移入率、移出率等因素的影响。

- 种群增长模式包括指数增长、对数增长和S型增长。

三、认识群落1. 什么是群落?- 群落是指在同一地区、同一时间内,由多个种群组成的生物群体。

群落中的种群互相依存、互相影响。

2. 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结构包括物种组成、种间干系和生态位。

- 物种组成指的是群落中存在的各种生物种类。

- 种间干系包括共生、捕食、竞争、共生等。

-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所占据的地位和作用。

3.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 群落演替包括先锋群落、次生群落和稳定群落。

四、总结与拓展1. 种群和群落之间有什么联系?- 种群是群落的组成部分,群落是由多个种群组成的。

2. 为什么钻研种群和群落很重要?- 通过钻研种群和群落,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互相干系,为生态系统的珍爱和管理提供依据。

3. 你可以选择一个你感兴趣的物种,钻研它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种群和群落特点,并分享给同砚们。

通过本次进修,置信大家对种群和群落这两个观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大家能够关注生物多样性,珍爱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更加美好!。

《第五章1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第五章1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初中科学华东师大12七下

《种群和群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能够:1. 理解种群和群落的基本概念;2. 掌握种群的基本特征和群落的分类;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种群和群落现象。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巩固:- 要求学生阅读《种群和群落》的教材内容,重点掌握种群的定义、特征及群落的类型与特点。

- 完成相关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以检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 提供几个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实例(如森林生态系统、湖泊生物群落等),要求学生分析其中种群的数量变化及群落的组成结构。

- 学生需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案例讨论,并记录下观点与讨论结果。

3. 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校园内植物种群的调查,记录不同植物种群的数量、分布及生长情况。

- 学生需绘制种群分布图,并尝试分析校园植物种群的特点。

三、作业要求1. 按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不得拖延。

2. 独立完成:作业应由学生独立完成,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3. 格式规范:答案需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书写工整。

4. 实践活动的数据记录需真实可靠,分析应基于实际观察与调查结果。

5. 小组合作时,每位成员需积极参与讨论,并确保每个成员都能贡献自己的观点与想法。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予相应的评价与反馈。

2. 对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学生,教师需加强辅导与指导。

3. 对于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完成出色的学生,给予表扬与鼓励。

4. 结合学生之间的互评与自评,综合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对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 针对共性问题,教师需在课堂上进行讲解与指导。

3. 对于个别学生的问题,教师需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将学生的优秀作业进行展示,以供其他学生学习与借鉴。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维度、多形式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种群与群落

初中科学备课参考 种群与群落

华东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1节种群与群落要点精讲一、种群所谓种群就是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种群概念的三个要点: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二、群落群落内各种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单独的个体不能很好的生存,同样的单独的种群也无法完美的存在。

许多生物种群在一定的环境中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组合成一个多种生物的大家族,这就是群落。

1.群落的三要素:(1)一定区域内。

它决定群落的大小,可大可小,由人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各种生物种群实际是这一区域内各种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种群。

(3)总和的关键是指这一区域内的所有生物,具体有:动物群落、植物群落和微生物。

2.以森林为例,在这样一个群落中,有很明显的分层现象。

而此现象的出现,是以各种群的生存条件为需要的。

具体的说,群落是由各种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并且在相似的环境中会有相似的生物群落出现,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森林中,有许多特定植物的种群,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上层有高大的乔木,一般喜欢阳光,中层有矮一些的灌木,下面是一些草本植物,喜欢阴湿的环境。

上中下三层植物在利用空间和生物所学的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等方面很好的协调着:上层的乔木遮挡了大部分阳光,使下面比较阴湿,有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中层的小灌木需要较弱的阳光,所以下层的草本植物依赖于上层的乔木遮挡阳光,而上层的乔木依赖于下层的草本植物使地面保持阴湿。

又如高大的大树的根系发达,可以深达地下几米,范围也大,而草本植物根系较浅,范围很小,这样他们可以在同一地面的不同深度获得各自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群落的这样要类型根据群落的生存环境,主要可分为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

因陆地环境变化较大,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又可大致分为六大群落: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沼泽。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种群和群落》1

华东师大2011课标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生态系统第一节种群和群落》1

种群和群落选一课时教课方案1.课题种群和群落选1课时章五学科年级七2.知道种群的看法、特色和生物群落学习2.可以正确判断种群和群落目标要点种群的看法和群落的看法难点正确判断种群和群落教课过程教课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企图导入新课在观看视频从前,老师有个小小的任务,看谁观察得最认真,能辨识出更多的生物,准备好了吗?引入新课(播放视频)指出生物,发问以上这些生物,属于同一物种观看视频回答问题吗?解说新课那什么叫做物种呢?物种:生物性状相像,可以相互交配并能生殖认识个体集群现象认识物种出有生殖能力后代的生物集体。

在刚才的视频中 ,这些生物个体是独自存在的拓展物种定义吗?经过刚才的视频我们看到这里有一片的芦苇、一群麋鹿、一群的中华秋沙鸭以及一池的睡莲。

所以我们说在杭州湾湿地公园这个自然地域内,同一物种的个体常常是齐集在一起的,他们是一个集体是一个种群。

举例,让学生给出种群定义。

经过多个案例认识种群经过多个案例指引学习种群的概一、种群念在自然环境中,同一物种的个体是常常齐集在一起的。

即:同一物种也可以在必定空间内会集在一起,形成种群。

思虑与谈论:它们是同一物种吗?【是】赤麻鸭生活在哪里?【生活在河滩边】它们是同一物种吗?【是】赤麻鸭生活在哪里?【生活在水中】在公园里可以看到一片水杉林。

树干固然有粗有细,若是它们是同一物种,就是一个水杉种群。

在一个蜂箱里,有工蜂和蜂王,固然它们的行为有差异,但它们是同一个物种会集在一起,是一个蜜蜂种群。

一群大天鹅不单是同一个物种,并且生活在同一水域中,所以它们就是一个大天鹅种群一个种群里的个体,可以有大小之分、年龄之差、雌雄之别,只需它们是属于同一个物种,那就知道种群的定是一个种群。

义综上所述,所谓种群就是在必定的地域或空间中,同一物种个体的会集体。

拓展种群的特色种群有三个特色:①种群包含的是同一种生物。

②它们要占有了必定的地域和空间。

③它们是一个集体而不是个体若是构成种群的个体同属一种植物,那么就称为该种植物的种群,如水杉种群;若是构成种群的个体同属一种动物,那么就称为该种动物的种群,如大天鹅种群。

第五章第一节 种群和群落 第2课时(教案)

第五章第一节 种群和群落 第2课时(教案)
天然森林的整个形成过程进行得十分缓慢,据估计,从裸露的沙丘到稳定的森林群落(如山毛榉-槭树林)大约要经历近千年的历史。森林的形成需要如此长的时间,所以我们没有人能够看到过天然森林形成的过程,我们只能看到已形成的森林。
三、森林的功能
森林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在保持生态平衡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不要忘记选一块没有植物生长的裸地作对照。
2.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设计,于8时、14时和17时将温度计和湿度计放在树林适当的地方(如1.5 m高处、地面、土壤中等处)测定,每次测定时间为10 mim,并设计一个表格记录测定的数据。
3.各小组写出观测报告。
4.比较各小组测定结果,并讨论什么样的树林有利于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
森林还是消除污染、美化环境的清洁工。对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都能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1公顷(0.01km2)松林一年可消除36t烟尘,是一台天然的吸尘器。
森林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地球上各种类型的森林群落,对人类生存非常重要,因此,我们更要保护好天然森林。
“世界森林日”英文为“World Forest Day”,又被译为“世界林业节”。1972年3月21日为首次“世界森林日”。有的国家把这一天定为植树节,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特定环境和需求,确定了自己的植树节,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3月12日。
常绿阔叶林
亚热带地区
种类多,结构复杂
常绿乔木,各种动物种群
针叶林
寒温带地区
种类较少,结构简单
松属和杉属
草原
草原
种类少,层次少
草本植物为主,主要有羊、马种群。
荒漠
干旱地区
种类稀少,结构简单
超旱生灌木占优势,植物稀疏
沼泽
低洼地和排水不良地带

华师大科学版七下5-1种群和群落

华师大科学版七下5-1种群和群落

课堂小练
3、下列关于种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的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曲线
一定呈“J”型 B.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不属于种群数
量特征 C.由于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飞扬,故在野地里呈均匀分布 D.竹林中的箭竹个体高低错落有致,其在垂直结构上有
分层现象
课堂小练
4、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
的一只 狗,院子里栽的一棵树,它们都是生物 个体,可以单独生活。 在自然环境中,同一物种的个体 是经常聚集在一起的,它们是
一个集体,也就成为一个种群。
二、种群
1、种群: 在一定的地域或空间中,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体。
赤麻鸭种群
菲氏叶猴种群
大熊猫种群
2、种群举例
A、大天鹅种群:一群大天鹅
不仅是同一个物种,而且生活 在同一水域中,因此它们就是 一个 大天鹅种群。
§ 5. 1 种群和群落
华师大版 七下
一、物种
1、物种: 物种是一群可以交配并繁衍后代的个体。
一般条件下,一个物种的个体不和其他物种中的个体交配,即
使交配也不易产生出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如,马和驴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物种。而骡虽是他们的后代,
但骡不能称为一个物种,因为骡是不能产生后代的。



2、个体: 若干个器官和系统协同完成复杂生命活动的单个生物。 单细胞生物是一个细胞构成的个体。 在日常生活中,家里养的一只猫, 种的一盆花,或者在路上看到
草原群落内,以多年生的 草本植物为主,其中以禾本科、豆 科 和莎草科植物占优势,动物种群则主要有羊、马等种群。
莎草
(5)荒漠群落
a.分布: 主要分布 在降水稀少的干旱地区。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节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2.doc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一节种群和群落教学设计2.doc

1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种群的概念、特征和生物群落的概念、组成,简单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促使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通过对种群和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2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物种的相关的基础知识,所以就从物种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新知一种群,建立起概念与现象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围绕生活经验和积累的知识,在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联系与相互作用,以动态发展观引导学生对种群和群落进行学习与思索。

3重点难点1.种群的概念是本课题的重点。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进行种群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身边就存在具体的各种种群,而不是死背种群的概念。

2.种群的特征是本课的难点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了解种群的概念、特征和生物群落的概念、组成,简单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关系。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促使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通过对种群和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学时重点种群的概念是本课题的重点。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进行种群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身边就存在具体的各种种群,而不是死背种群的概念。

学时难点种群的特征是本课的难点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种群与群落教学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引入新课播放歌曲《我们是大自然的伙伴》,提问1:“听--我们是大自然的伙伴!大自然的伙伴还有哪些?”提问2:“他们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展示各种金鱼的图片提问3:“他们是同一种生物吗?为什么?”欣赏歌曲,寻找歌曲中大自然的伙伴有哪些(蜜蜂、青蛙、啄木鸟、海鸥、雄鹰)回答物种的概念形态、结构相似,并能相互交配而繁衍后代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群和群落
教学目标
1.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两个重要层次;了解种群的概念、特征和生物群落的概念、
组成,简单了解种群和生物群落的关系。

2.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促使学生参与形成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提高形成概念和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种群和群落的生态调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了解种群和群落的概念,使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和变化发展、相互联系、统一整体等观点。

3.通过对种群和群落动态规律的研究,使学生懂得合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从而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重点、难点分析
1.种群的概念是本课题的重点。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比较熟悉的实例出发,进行种群概念的教学,让学生切身体会到他们身边就存在具体的各种种群,而不是死背种群的概念。

2.种群的特征是本课题的难点
3.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是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基础,而生态系统生态学又是生态学的核心内容,为学习生态系统生态学知识打好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因此,生物群落的概念及其结构也是学习的重点,尤其是群落的概念。

群落不是一定空间内各种生物简单的集合,而是通过种内的斗争或互助,种间的共生、竞争、捕食等关系进行种内和种间的信息交流、能量的传递、物质的循环建立起的有机整体。

只有剖析一个典型的生物群落,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群落,万万不可以空谈群落的概念。

群落与种群是什么关系,在教学中也必须阐明。

可以说群落是占有一定空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这些不同生物种群彼此相互作用,保证群落内的每一个生物种群都比单独存在时更加稳定。

教学过程设计
一、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一课时。

二、教学思路:
本课题内容的教学严防空洞无物,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生态调查,使学生对种群和群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典型的讨论素材,在学生充分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再进行归纳。

(一)、关于种群概念的教学。

种群的概念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得出。

如:猫狗花草的个体与整体。

也可根据书本图8.1.1-8.1.4设计:
活动:根据图8.1.1-8.1.4讨论回答
1、图8.1.1和图8.1.2中的赤麻鸭生活在哪里?(湖塘边的陆生环境)
2、图8.1.2中有几只赤麻鸭?(8)
3、图8.1.3和图8.1.4的植物生活在哪里?(水生环境)
4、图8.1.3和图8.1.4中的植物是同一个物种吗?(是)
根据活动设计,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同一物种的个体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体,就是一个种群。

然后分别以书本中竹子、蜜蜂、大天鹅等为例,说明种群中的个体,可以有大小、年龄、性别上的差异,但需是属于同一物种。

最后归纳出种群的概念:所谓种群就是同一物种的个体集合,并且占有一定的地域或空间。

思考与讨论:看图8.1.9回答问题
1、个体之间有差异吗?(有大小、年龄、性别等差异)
2、它们属于同一物种吗?(是)
3、它们占据的地域是什么?(一张叶片)
4、从以上三条考虑,右图是瓢虫种群么?(是)
小结:种群概念的三个要点:①一定空间和时间内(一个区域);②同种生物(一个物种);③个体的总和(一群个体)。

(二)、关于生物群落的概念教学。

在教学中要剖析一个或两个具体的生物群落,明确群落内各种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单独的个体不能很好的生存,同样的单独的种群也无法完美的存在。

许多生物种群在一定的环境中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组合成一个多种生物的大家族,这就是群落。

活动:观察不同季节中森林外貌的变化
问题:同一片森林中,在不同的季节中其外貌有何变化?(叶片、枝条、森林中的生物的繁荣、地面景观的变化等)。

思考与讨论:组成群落的各种生物种群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以森林为例,在这样一个群落中,有很明显的分层现象。

而此现象的出现,是以各种群的生存条件为需要的。

具体的说,群落是由各种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并且在相似的环境中会有相似的生物群落出现,这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森林中,有许多特定植物的种群,生长习性各不相同。

上层有高大的乔木,一般喜欢阳光,中层有矮一些的灌木,下面是一些草本植物,喜欢阴湿的环境。

上中下三层植物在利用空间和生物所学的阳光、水分和营养物质等方面很好的协调着:上层的乔木遮挡了大部分阳光,使下面比较阴湿,有利于草本植物的生长,中层的小灌木需要较弱的阳光,所以下层的草本植物依赖于上层的乔木遮挡阳光,而上层的乔木依赖于下层的草本植物使地面保持阴湿。

又如高大的大树的根系发达,可以深达地下几米,范围也大,而草本植物根系较浅,范围很小,这样他们可以在同一地面的不同深度获得各自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群落的这样要类型
根据群落的生存环境,主要可分为陆生生物群落和水生生物群落。

因陆地环境变化较大,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又可大致分为六大群落。

1.热带雨林(特征)
2.常绿阔叶林(特征)
3.针叶林(特征)
4.草原(特征)
5.荒漠(特征)
6.沼泽(特征)
植被
(四)、天然森林的形成
以图为例,逐步解释森林的形成过程,这里需强调森林的形成是极其缓慢的。

因此对于现有的森林,应予以保护,对环境应有环保意识。

阅读:森林的功能
森林的功能:涵养水分,调度水分,调节气候,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还具有防风固沙、防洪固土的能力,还能消灭污染,美化环境。

结束语: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体构成种群。

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有着各种关系的各个种群的集合体构成群落。

群落中的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也处于相互作用之中。

总之,课题结束语既要概括归纳学过的内容,又要为学习生态系统埋下伏笔。

小资料
一、森林之最
二、群落的演替:
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这个过程直到出现一个顶极群落才会中止。

群落这种依次取代现象就叫演替。

如:一块农田,如果人们不去耕耘和种植,任其自然发展,不用多久,就会长满各种野草。

多年以后,农田又会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减少,各种灌木又繁茂地生长起来。

再过若干年,一些高大的乔木也在这里生长起来,灌木又处于次要地位。

经过漫长的时间,最终这块农田演变为一片森林。

在不受外力的干扰情况下,它将成为一个非常稳定的森林群落,而不会被别的群落所取代,成为顶极群落。

三、种群为什么不能无限增长?
种群所需要的资源(食物、空间等)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种群数量就会被迫下降。

此外,种群内部的相互关系和其他一些环境因素,如气候、食物、空间、营巢地、天敌、疾病、种间竞争等环境阻力都会抑制种群数量无限增长。

根据对很多生物种群在有限食物和有限空间条件下数量动态的研究,可以看出:种群在开始时增长比较缓慢,以后逐渐加快,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所允许的最大数量的一半时,增长速度最快,但是以后由于环境阻力将随着种群的增长而成正比例增加,种群增长速度又逐渐缓慢下来,直到停止增长,这时种群数量将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