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有效性活动策略探微
失败 , 我们 该怎 么办 呢 ? 自然而 然地 将讨 论 的焦 点呈现 在学
生 面前 , 而进 入 本节课 的话 题 。 从 2深入 体验 “ 点” . 基 时 品 德课 活动 的 目的是 引导 学生 积累 道德 经验 ,形 成道 德 价 值概 念 , 习道 德理 论 知 识 , 高 道德 判 断 力 , 是 品 学 提 这 德 课的 “ 点 ” 基 。说教 灌输没 用 , 蜒点 水无 效 。只有 深入体 蜻 验, 才能 引导 学生 通过 亲身经 历和 实 践活 动获 得真 实 感受 ,
败不 气馁 , 懂得 用 智慧 和毅 力战 胜失 败 , 要 学会 分析 失 败的 原因, 找到 解决 问题 的办 法 ” 教学 一开 始 , , 就可 通 过生 动有
趣 的“ 记忆 大王 ” 比赛 , 学生 分享 成功 的喜悦 , 让 倾诉 失 败带 来 的遗憾 、 失落 、 慕 , 而激 起学 生战 胜失 败 的欲 望 : 羡 从 面对
了 , 泛泛 而谈 爱迪生 故事 的启 示 。活动 设计 线条 太粗 , 就 不 够 细致 , 导致 学 生未 能 深入 体 验 , 动 成 了蜻蜒 点 水 , 草 活 草 走 过场 。 3前后 脱 节 . 教学 中 , 每一 个活 动 的创设都 是 前后 依托 的 , 有与 前 只 后 环节 相互 映衬 的教学 活动 才能 更好 地推 动教 学发 牢牢地 吸 引住 。 像 因此 , 教师设 计 “ 起
点” 活动 不仅 要有 艺术 性 , 要有 目标性 。 还
在新 鲜 的游戏 上了 , 其他 同学 的发 言 , 对 对交 流活动 本 身 却
关注很 少 。这样 的活 动设 计 , 形式 冲击 了 内容 , 活动 偏 离 了 目标 , 对达成 教学 目的 没有 太多 的帮 助 。 2蜻蜓 点水 . “ 爱迪 生发 明 电灯 ” 故事 是 本课 “ 的 故事 屋 ” 的 内容 , 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202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202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篇一】题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行三维教学的目标,即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
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方式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
而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重知识文化而轻情感品德的现状,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非常重要。
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新课程实施以后,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
依据《试行》中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思想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侧重传授知识形式的方式,而构建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使其在学习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可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是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重点内容。
因此清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含义,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的落实意义重大。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分析。
(一)以美学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把美学观点有效地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中,提取教材里美的元素,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以及教学艺术的美进行转化,变为现实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是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需重点落实的内容。
例如:在《我们生活的地球》单元里,侧重让学生认识地球的椭圆形状之美,地球的山川河流之美、神奇的自然景观之美等,另外,还有地球中的各种肤色之美,培养学生探索地球的欲望。
这样,老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采取具体的方式展开教学,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得以落实。
(二)规划教学情景,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浅谈如何增强思品课的实效性
霹程 教踅研究
2 0 1 3 年 1 月 下旬 刊
师 在 组织 教 学 的 过程 中要 循 循 善 诱 ,用 自己 的 真情 深 入 到 学 生 中去 。 创 设 与 营造 师 爱 的 场 景 , 为 学 生 培 养 健 康美 好 的 情 感 世界 。让每一位学生在教师 的热情与用心的呵护下获得成功 的快乐与体验。 培养学生应对未来社会 激烈竞争 的信 心 , 这就 充分体现了情感教育的内涵与本质 。 我们认 为真情呼唤 , 真爱 的付 出是 教 师 实现 情 感 教 育 高 层次 的思 想 境 界 ,这 种 精 神 必 须体现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 , 才能放射爱的无限能量 , 使 自己 的教育教学工作 与学生 的发展获得双赢 。 四、 实践 体 验 , 深 化 情感
二、 创设 情境 。 流 露 情感 个 人 在 不 同 的 情境 中会 产 生 不 同 的情 感 , 所 以, 在 思 想 品德 课 教 学 中 , 为了唤起 、 培养和强化某种情感 , 教 师 就 应 该 力 求 创 设 适合 于 教 育 教 学 内容 需 要 的情 境 氛 围 。 导语 的设 计
一
要从情感出发 , 以情感敲开学生心灵的大 门 , 以情击情。那些 充 满 感 情 的语 调 、 表情 、 心境 , 以及 结 合 教 材 所 做 的提 示 性 的 语言、 动作 , 会创设一种 良好 的学 习情境和氛 围, 会激活学 生 的思 维 。让 学 生产 生 期 待 的 情绪 。 当学 生 的情 感 被 调 动起 来 时, 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 , 走进教材 , 在情感 的体 验中 领 悟 道理 。同 时 , 作 为 初 中生 对 知 识 有 着 强 烈 的 渴 望 , 基 于 这 点, 教师 要 不 失 时 机地 调 动 学 生 的情 绪 , 激发 学生的兴趣 , 使学生思维和智力活动处于兴奋状态 。 除了课本上 的实例外 , 教 师 可 以根 据 实 际 需要 ,灵 活 机 动 地 补 充一 些 孩 子 们 感 兴 趣 的例 子 和话 题 , 深 入 浅 出地讲 清 道 理 , 使 学 生 感觉 学 习知 识 既 轻 松 又 有 收获 更 有 乐趣 。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思考
3科技资讯科技资讯S I N &T NOLOGY I NFORM TI O N 2008N O .11SC I ENC E &TEC HN OLO GY I NFO RM ATI O N 科教平台小学思想品德课是少年儿童思想品质的奠基课程,提高这门课程的实效性,是现实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循序渐进地讲述有关的道理。
”它既强调了生活的教育价值,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又充分体现了课程指导思想对儿童的尊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努力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多元互动的过程,成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
这就为我们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指出了方向。
那么如何才能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这门课程的实效性呢?1走进生活,开展思想品德课教学在这个问题上,应做好两点:一是教学内容要强化新的教学观。
教科书是课堂教与学的工具,是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
在教学过程中,要更新和强化新的教学观,使教学内容紧贴学生的思想和社会生活实际,用好用活教科书这个教与学的工具。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内容、知识传授的深度和广度时,既要以教材为主要依据,又要结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思想水平、学习心理和生活实际,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二是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从自己的思想实际出发,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观察社会。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做实例,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增强学生对思想道德和社会生活的认知能力。
如教学《我为集体添光彩》就可以结合学校的各种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互帮互学,互相监督,形成一股凝聚力。
身边的事例可以形象直观地使学生受到感染,使他们增强集体荣誉感和对思想道德的认知能力。
小学品德课题研究题目
小学品德课题研究题目一、课题名称: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开放型研究二、课题研究时间三、概念的界定所谓“教学过程开放型”,是指教学指导思想打破“闭合式”教学的怪圈,冲破课堂的约束,冲破师资的限制,打破课程局限,参与社会实践,做到各科相互渗透,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育人网络。
四、研究背景及意义〔一〕对传统教学的反思: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及方法的闭合化。
课堂教学方法仍存在说教化、简单化、灌输化和成人化的倾向;课堂教学内容依然存在唯书至于上,照本宣科的现象。
这种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的道德灌输,不仅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甚至致使学生长期违背良知,在课堂上说着假话、套话、大话,严重影响了学生人格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思想品德课的实效性。
思品教育内容及方法的开放化,有利于把握时代的脉搏,切合学生思想品德实际。
2、小学思想品德课组织者和引导者的闭合化。
长期以来,学校是思品课唯一的上课场所,语文老师是思品课唯一的组织者、引导者、授予者。
地点与师资的局限,使思品课与学生生活严重脱节,致使有些学生在校一套,在家是另一种表现。
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整合,更能促使学生自觉历练道德标准,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3、小学思想品德课评价的闭合化。
历来小学思品课的评价者无非是班主任和学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表现难以评价全面。
评价要打破简单化,实现主体互动化、过程动态化、内容多元化,把评价作为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手段。
五、研究目标〔一〕研究主要目标以课程、教材、教法和师资建设为整体改革和研究实验的主导课题。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全体发展。
通过课题研究,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发挥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促进思想品德学科的师资队伍建设,促进思想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二〕项目目标和阶段目标1、制订实施方案。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小学德育实效性的研究》是我校承担的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xx年8月获准立项并开始研究,经过课题组全体人员近四年的努力,已经达到了课题研究的基本目标,此报告即课题研究的总结。
摘要本课题研究,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为主线,以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净化学生的心灵为目的。
针对过去“德育内容远离现实、教育方法陈旧、知与行脱节、评价手段单一”的教育现状,我们提出了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道德教育,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在研究中我们主要采用了“行动研究法”、“观察记录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
加强了校园文化特色建设,营造了育人氛围;拓宽了德育途径,丰富了德育内涵;狠抓了养成教育,提高了德育实效,取得了良好效果。
总之,我们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建设的特色和规律,挖掘了德育的教育功能,构建科学、高效的德育管理体系,营造了“崇尚先进、健康向上”的道德氛围,使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一、课题研究的问题(一)课题的提出古语有云:“百行以德为首”,可见德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少年儿童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思想道德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乎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因此,新时期的德育工作必须追求务实、高效。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感, 面对整个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学校要增强“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紧迫感,特别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当前,学校德育现状已有很大改进,但面对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任务,小学德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新特点、社会生活新变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要求的问题:问题之一:内容远离现实德育内容来自于生活世界,因而德育内容也应该是丰富、生动活泼、现实、具有道德意蕴的。
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探析
曼墨
曾成 功
( 重 庆 市万 州 区枇 杷 坪 品 德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 陛 评 价 探 析
摘 要: 小 学 品 德 课 堂教 学 有 效 性 评 价 应 以 现 代 教 育 理 论 为指 导 , 以课 程 标 准 为 准 则 。对 课 堂 教 学 活动 进 行 价 值 判 断. 促 进教 师 有 效 开 展 教 学。 本 文 以 万 州 区 为例 , 分 析 了小 学 品 德 课 堂有 效性 教 学评 价 的现 状 , 阐述 了品 德 课 堂有 效性 评 价 的意 义 , 指 出 了品 德课 堂 有 效性 评 价 的发 展 方 向 。 关键词 : 小学 品德 课 堂教 学 有 效 性评 价 现 状分 析 意
义 发 展 方 向
随 着 新 课 改 向纵 深 发 展 . 改 变 凭 固有 的认 识 评 析 课 堂 、 感 觉评析课堂教学 、 以 点 带 面 的 评 析 课 堂 教 学 的状 态很 有 必 要 。 品 德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评 价 应 以现 代 教 育 理 论 为 指 导 。 以新 课 标准为准则 , 开放 、 整体 、 全程 的 评 析 课 堂 教 学 环 节 与行 为 , 全 面 深 刻 审 视 课 堂 教 学 场 景 中呈 现 的教 育 价值 ,指 导 教 师 追 求 教 学 效 果 和 教 育 价 值 的最 大 化 。探 讨 小 学 品 德 课 堂 教 学 有 效 性 评 价 是 每 位 品 德 教 师 的 重 要课 题 。 小 学 品德 课 堂教 学 评 价 的 现 状 分 析 品 德 学 科 各 校 都存 在专 任 教 师少 、 兼职多的现象 。 新 课 程 改 革 初 期 参 加 过 全 员 学 科 培 训 的教 师 , 由 于 年 龄 、岗 位 等 原 因, 有 的退 休 , 有 的更 换 了 任 教 的 学 科 教 学 , 而 后 期 担 任 本 学 科 教 学 的 教 师 基 本 上 没 参 加 过 系 统 的学 科 培 训 .更 别 说 教 师 从 教 前 所 学 专 业 。目前 。 我 区 的 品德 学 科 教 师 为 9 6 0 多人 . 其 中 8 6 %为 兼 职 ,专 任 教 师 仅 l 6 %,兼 职 教 师 中3 3 %是 学 校 领 导 、 5 0 %是 班 主任 , 1 7 %的 教 师 主 要 承 担 其 他 学科 教 学 。 虽 然 各 校 基 本 按 课 程 计 划 的 课 时 上 课 ,但 各 校 开 展 的 品 德 学 科 教 研 活 动极少 。 更 没 有 在 学 校 层 面组 织 过 品 德 学 科 教 师 培 训 。 对 品德 学科教师备课情 况 、 课堂监控 、 实践 活动 、 学 业 评 价 等 常 规 管 理基本上没触及。全区思品任课教师 中, 参加过 区、 市 等 上 级 组织的教材培训活动 的占1 6 % .参 加 过 品 德 学 科 国培 的 教 师 近1 O 人。 教师课程标准意识淡漠 , 对 课 程 的理 解 停 留在 教 师 自 己作 为学 生 时候 接 受 的 观 念 和 学 习 行 为 层 面 ,课 堂普 遍存 在 忽视 学生 的体 验 感 悟 , 忽 视 学 生 的探 究 合 作 。 忽 视 学 生 的 生 活 基 础 等现 象 。 品德 教学 方 法 简 单 , 教 学 方式 单 调 , 教学 思 想 封 闭, 对 学 生 道 德 观 念 的 形 成 缺 少有 效指 导 和有 层 次 的训 练 。 品 德 教 学 的 有效 性 和 针 对 性 大 打 折 扣 ,离 品德 课 程 标 准 要 求 相
浅谈如何提高思品课活动教学的实效性
浅谈如何提 高思 品课活动教 学的实效性
江 苏省 大丰 市草堰镇初级 中学 刘广骥
摘要 : 新课程提 出 要赋予学生更多自 主活动、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因此,“ 活
动”教 学成为新一轮课 改中很 受欢迎的全新教 学模 式。然而 ,活动教 学的 实效性如何? 怎样提 高活动教 学的实效性?本文分析 了思想品德课 活动教 学的现状 以及 思品课 活动教 学缺乏 实效性的原 因,并试 图探索提 高思品课 活动教 学实效性 的对策 。 关键 词 :思品课 活动教 学 实效性 对 策 新 课程 提 出要 赋予 学 生更 多 自主 活动 、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的机会 ,以 丰 富学 生 的直接 经验 和感 性认 识 。因 此 ,“ 活动 ” 教 学成为新一轮课改 中很 受欢迎 的全 新教 学模式 。然而 ,活动教 学 的 实效性 如何 ? 怎样提 高 活动 教学 的实效性 ?这 是值得我们 思考 的。笔者 试 图结合 思想 品德 课活 动教 学 的现状 探讨这一问题。 当前思品课活动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形式主义严重。在课堂教学中 , . 许多老师 以为 ,活动 次数越 多越好 ,环 节越复杂越好 ,因而过 于追求形式 :短 短 四十五分钟 ,十八般 武艺都用上 ,表 演小 品、朗诵诗歌、正反 方辩论 、有奖 竟猜 、分组讨论 ,一派生机勃勃、热 闹 非 凡的景象 。但美 丽的外表 只是一种形 式 ,无法掩饰其空虚的内在 ,导致课堂
( ) 一 、思品课活动教 学应 以明确
的教学 目标为前提 ,活动设计应与教学 内容紧 密结合。 在 设计 活 动时 ,我 们 首先 应认 识 到 ,思品课的活动开展 ,并不是简单地 为 活 动 而 活 动 ,而 是 应 该 在 活 动 中 明 理 ,在活动 中导行 ,在 活动 中提 高全体 同学的全面 素质。因此 ,思想品德课 堂 活动 ,要与教学 内容紧密结合 ,并根据 具体的教学 目标而精心设 计 ,这是活动 教学开展的前提。活动的成败 ,也应以 教学 目标是否得 以落实加以评估。当前 本 课程 教 学 目标 上将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放在第一位 ,这是教 师在 活动设计 、开 展过程 中必须高度重视的地方 。可是在 教 学中 ,尤其是公开课上 ,常常发现教 师课堂活动形式 五花八 门,各种活动形 式轮番 上阵 ,追求表面的热闹 ,实质性 的内容却很 少。究其原因 ,课 堂活动 的 设计 、开展缺乏明确的教学 目标是重要 因 素 。 因 此课 堂 活 动 教 学 的开 展 ,应 克 服为 “ 活动 ”而活动 的情况 出现 ,否则 就演变成追求表面形式 ,这样做反而会
运用网络平台,提高小学思品教研的有效性
运用网络平台,提高小学思品教研的有效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语文、数学等学科教研活动蓬勃开展的今天,小学品德学科却还处在“有时间就上,没时间靠边站”“口头上重视,教学中忽视”的尴尬境界,使得小学品德与别的学科相比,教研能力严重滞后,出现了“新课程,旧观念,老方法”的怪现象。
统计显示,小学品德课程大多数都是领导或班主任兼任的,平时工作繁忙,较少有精力投入品德教研。
为了让更多的品德老师主动参与到教研活动中来,增强品德教研活动的实效性,近年来,我们尝试利用网络进行品德学科的教学研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建立基于传统模式上的网络教研平台,实现品德教研的常态化管理(一)立足传统,多方整合——打造多元、立体的“宝塔形”教研团队我镇小学思品教研组由四所学校、六个年级、两个学科(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一共有21位教师组成,大多数老师兼任学校领导或总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这是一支较复杂的队伍。
为了组织这样一支队伍有效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以长乐镇校为龙头,下设开元中心学校、锦水小学、绿溪小学三个教研小组,全体思品教师共同参与的“宝塔形”教研结构和教学研究管理机制。
(如图1所示)这种分工明确、组合有序、各司其职的多元、立体的教研团队的建立,为“网络化”教研奠定了扎实的运作基础,提供了实施保障。
(二)全员参与,不限时空——建构全方位、多渠道的“常态化”教研框架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让网络教研的有效实施成为可能。
网络教研为品德学科教研工作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
在信息技术的快车道上,网络教研主要“搭乘”论坛、qq群与微博这三列“动力火车”。
1.论坛——“环状式”教研模式(如图所示)。
在长乐镇中心小学的网站上,“教师论坛”成为最有教研氛围、最具教研活力的版块。
老师们在这一版块中纷纷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真正起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作用。
我们要求大家围绕一个主题,在认真学习理论、在实践中应用理论的基础上,各教研小组对一种主题现象进行反思与归纳,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跟帖讨论。
把握教学目标 提高课堂实效——浅谈思品课堂中教学目标的有效实施
整 个过 程 , 应 在 教 学 目标 调控 下完 成 的 。 都 课 堂的 每 一 个 环 节 、 一 个 引导 、 一 个 活 每 每 动 都 应 该 紧 扣 目标 来 进 行 。 首 先 , 们 在 设 计 活 动 时 就 应 该 有 非 我 常 鲜 明 的 目标 意 识 : 了 完 成 哪 个 目标 我 为
曾记 得 在 Ⅸ 江 日报 》 到 这 样 一 则 报 浙 看 摸 , 出 了 奶 瓶 和 小鞋 子 , 集 出 生 时 的 身 摸 搜
目标 定 位 , 当地 确 定 教 学 起 点 , 强 学 恰 增
生 强 烈 的 参 与 感 , 有 效 地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也
的效 果 。
高 体 重 和 现 在 的 身 高 比 重 进 行 比 对 , 活 在
清楚 , 师也 很 模 糊 。 其 原 因 , 要 是 课 动 中 , 位老 师在 执 教 学 二 年 级 上 册 长 成 长 , 受 到 了 成 长 带 来 的 喜 悦 。 确 的 教 究 主 一 我 感 准 堂 教 学 目标 的 缺 失 。 证 课 堂 教 学 的 实 效 大 了 一 课 时 : 师 让 学 生 从 魔 盒 中 摸 一 保 教 性 是 课 程 改 革 要 走 向 深 入 必 须 面对 的一 个 问题 。
都 这 么 简 单 啊 ! 幼 稚 啦 ! : 在 谁 还 看 太 生 现
始 终 没 穿过 去 。 师 也 不 断 安 慰 着 。 别急 , 教 ) 慢慢 穿 。… - 分 钟过 去 了 , 个学 生 始 终 - 几 这 没有 成 功 , 师 只 能换 一 个 学 生 来 尝 试 。 教 但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摘要:品德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关键在于学生是否通过思品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教师应当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是一门新兴的综合课程。
“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目标,以综合课为其课程形态”。
课程教学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衡量思品课的教学质量,不在于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道德知识,也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道德观念,关键在于学生是否通过思品课的学习将课堂上接受的道德观念自觉地用于指导生活实践,并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也就是要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如何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性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我在上《关爱残疾人》一课时,设计了体验活动。
我先让学生戴上眼罩,在本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感受眼睛看不见时做事的难受。
当孩子摘下眼罩时,全班孩子“哇”地叫起来。
我问为什么?孩子回答:“字太难看了呗!”我又问:“眼睛看不见有什么影响呀?”孩子说:“不能写好字了。
”“回家不认识路了。
”“做游戏,我就找不到人了。
”……七嘴八舌,都急于表达看法。
我让他们用嘴叼着笔写名字,体验肢残人的生活,问:现在有什么感觉吗?他们说“根本就写不了。
”“没法穿衣服。
”“没法上厕所。
”……通过亲身体验,孩子们懂得了残疾人在生活中会遇到重重困难,他们非常需要关爱。
这节课,我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下获得正确的道德认知。
二、在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教育家雅斯贝尔说:“有一种爱叫唤醒。
关于提高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探索和体会
教学实效性 的一些思考和做法 ,如何进
一
学方法 , 将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结合 , 认识
学生发展 的差 异性 ,鼓 励 冒尖 ,允许失 败, 因材施教 , 发展每一个学生 的兴趣爱
好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步提 高课 堂教学实效 ,还需要我们在
如 果 学 生 不 喜 欢 教 材 以 及 所 学 内
新课 程改革要求让学生走进真实生
教材 里处处有活动 ,时时可 以有活 动。教师应依据新 的教学理念 , 创设 教与 学的情境 , 设计 诸如讨 论 、 抢答 、 品表 小
活, 强化真情体验 , 就是要使学习过程成
为学生完整生命投入的过程 ,真正实现 情感、 态度 、 行为习惯和知识技能 的内在 统一。反对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说教 , 或单
能使他们产生强大的 内驱力 , 自觉地 、 兴
致勃勃地去进行行为实验 ,加深道德认 识、 推动 道德行为 、 坚定 道德 意志 , 这样 也就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 ,提高 了
学 习 的实 效 性 。
1 设 情 境 。 染 教 学气 氛 . 创 渲
了这样 一个 教学环节 :讲述汶川大地震 中父母 以 自己的生命换得子女生命 的事 例, 化“ ” 强 爱 的情感 体验 , 生感 动落 学 泪 ,然后 引导学生结合切身体验谈对父
为 动 , 声 有 色 , 思 品 课 的教 学 带 来 了 有 给 生 机 ,给课 堂 教 学 的 改 革 开 辟 了新 的天
的爱。这样 的合作探究课堂使教师与学
生真正达到了情感上的深切共鸣 ,以情 育人 , 以理服人 , 教学的实效性可谓不言
而喻。
学生 素质的形成 ,不是在整齐划一 的指导加工 中完成 的。由于各种原 因, 学
如何增强小学思品活动课的教学实效性
题 ,而 将 获 得 认 知 ,寻 找 资 料 的任 务 放 到 了课 外 。课 内 则 主 要通 动 时 ,要 明 确活 动 的 目的 、落 脚 点 和 价 值 ,充 分 考 虑 活动 的 针 对 过 各 种 活 动 让 学 生 进 入 情境 ,激 发 道 德 情 感 ,产 生 道 德 需 要 ,使 性 。 如果 目的性 不 强 ,效 果 不 明显 ,哪 怕 是 形 式再 好 的 活动 ,也 他 们 能 为 自 己的 道 德 行 为 感 到幸 福 ,体 验 到 自我 实 现 和 被 别 人认 要 忍痛 割 爱 。 可的快乐。 3 .可 操 作 。活 动 要 适 合 学 生 参 与并 能 实 践 操 作 。 我 们 在 选 3 .从 学 习 主 体 上 说 ,思 品 活 动 课 应 遵 循 以 学 生 为 主 体 的 原 用 活 动 方式 时 要 注 意 以下 几 点 :①立 足 教 室 ,选 择 合适 的活 动 形
统性 。 我们 对 小 学 阶 段 思 品 课 教 学 内 容进 行 了重 新 组 合 , 括 为 : 概
良好 的学 习 、生 活 习 惯 的 教 育 ,爱 劳 动 、 勤 俭 节约 的教 育 ,尊 老
标 物 品 。这 个 活 动 能 使 学 生真 切体 会 到 盲人 行 动 的不 便 ,进 而 萌 发 “ 帮我 ,我 帮 你 ” 的 情 感 冲 动 ,产 生 强 烈 的 “ 你 助人 ” 欲 望 ,
收 到 了很 好 的 教 育 效 果 。
爱 幼 、孝 敬 父母 的 教 育 ,以 及 集 体 主 义 、 爱 国 主义 的教 育等 。根 据 小 学 生 的 心 理 年 龄 特 点 和 班级 教 育 的 实 际情 况 ,我 们 对 这 些 主 无序 的 缺 点 , 强 化 训 练巩 固学 生 的 规 范 行 为 , 成 良好 的道 德 。 以 形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践与研究一、体验式教学的实践意义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融道德品质教育和社会知识教育于一体,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
以往的小学社会、思品学科教育,存在着较多的注重“结果”的弊端。
课程内容往往强加于学生,成为一种不可亲近和不可体验的东西,无法与学生的精神的完整性、体验的个体性、生活的独特性联系起来,没有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社会背景结合起来,因而教育效果不佳。
而体验式教学,正是倡导:教学不仅是一个学生凭借书本,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获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凭借自己情感、直觉和灵性等直接直观的感受、体味和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
因此,从“过程”教学的角度而言,体验式教学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极好形式。
二、体验式教学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优势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体验是认知内化的催化剂,它起着将主体的已有经验与新知衔接、贯通,并帮助主体完成认识升华的作用,它引领主体从物境到情境再到意境,有所感悟。
它是认识主体与认识客体之间的通道,使主体可以深刻地理解事物,体会到他人的情感,实现移情、观念的转换。
体验,又是教育中主体情感的生发剂,只有有主体体验参与的教育活动和过程,才能激发出真正的情感。
1、体验式教学能真正激发人的情感。
传统心理学把体验与感受作为同一种心理过程。
认识论视野中的体验与感受则不同:感受是主体的感情、价值、伦理等因素对作为客体的各种信息的选择、同化和净化;体验是主体把自身当作客体,从而获得关于客体的感性信息的一种感知方式。
体验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心理体验,一种是实践体验。
所谓心理体验方式,是指认识主体在观念上把自己当作客体,使自己暂时根据客体环境、立场、观点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这种体验中去获得关于客体的信息。
所谓实践体验方式,是指认识主体在实践中把自己暂时变为现实客体,不仅站在他所研究的对象的立场和观点去观察和思考问题,而且直接作为客体中的一分子去生活。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
和 谐 、愉 悦 的 环 境 有 利 于 学 生 健 康 心 理 品 质 的 形 成 。陶冶 法 就 是 努 力 营造 良好 的 教 学 环 境 ,如建 设 良好 的 班 集 体 、创 设
优 良的校风 、设置成功教育 的情境 等等 ,使学生 的身心 于潜移
默 化 中得 到 陶 冶 。
《 歌唱祖国 》和 《 红旗飘飘 》两首歌 曲,从 而了解 了国旗和国 家的关系和五星红旗对我们 中国的意义 。整堂课中教师仅仅 作 为一名参与者与学生一 同表述 ,有些 内容和录像 场面使 教师们
理 健 康 教 育 ,是 每 位 思 品课 教 师 应 该 思 考 也 应 解 决好 的 重要 问题 。 关 键 词 : 小 学 思 想 品德 教 育 ; 实效 性 ;心 理 健 康 教 育 中图 分 类 号 :G 6 2 2 文 献 标 识 码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2 — 7 6 6 1( 2 0 1 3 )2 9 — 1 7 卜O 1 方 面 有 进 步 的 同学 ,就 能 得 到 一 个 相 应 的 荣誉 称 号 ,并 且 他 的 名字还要被写 上 “ 班 级 之 最 ”光 荣 榜 。这 样 ,就 在 班 级 营 造 起
现 在 笔 者 就 小 学 思 品 课 教 学 中 三 种 常 用 的心 理 健 康 教 育 策 略 作 些探索 。
一
了一种和 睦相处 、团结互爱 、积极 向上的氛围 。久 而久之 ,这 个班学生 的情感得 到了熏陶 ,自信心得到 了增强 ,学习劲头更 足 了,班 上因一点小事而相互吵闹的现象也就基本绝迹 了。小
学 生 的心 理 比较 脆 弱 , 而 且 师 生 之 间 的行 为 方 式 和 人 格 特 质 往 往 会 对 学 生 的 心理 产 生 较大 影 响 。因 此 ,在 思 品课 教 学 中有 机
如何增强小学思品课实效性论文
如何增强小学思品课的实效性摘要:本论文主要论述了增强小学思品课的实效性,就一定要使学生明确文中的观点和道理,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培养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小学思品课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为主,明理是教学的重点。
所谓明理,是指学生要明确的观点和道理。
但思品课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按照道德规范去实践,化为实际的行动。
所以,要想切实增强小学生思品课的实效性,就要着重抓好明理和道德行为训练这两个方面。
一、明理与道德思维训练首先,从感知具体的材料开始,只有让小学生的头脑中留存相应的表象,才能有效地进行道德思维训练。
例如:在教学《科学技术造福人类》这一课,要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力量的巨大,就要运用典型事例、图表具有说服力的数据,以及现代化的家用电器,让学生感知我国科技震惊世界,以及我国人民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深刻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发明创造的愿望。
对于小学生来说,感受的信息越形象、越典型、留存的表象越多,他们的想像就越丰富,思考的内容就越符合实际,就越有利于思想道德观点的结构。
其次,从分析综合中明理,分析是将道德对象作一定的分解、划分出对象的结构因素、属性、特征等,而综合则是对分析出的各个成分加以组合。
例如:在教学《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课时,要让学生认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思想道德价值。
教学中就要启发学生要在道德思维中运用分析综合自己的策略,先借助课文的插图、练习所提供的形象化思维信息以及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序地从三个层面作出分析:哪些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减轻父母的家务劳动负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自己的处理能力。
然后,将分析过的各部分进行整合,就能引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有利于小学生成长的结论。
再次,从比较中明理。
比较,是对两种和两种以上的道德事物和道德现象进行审度,从中找出他们的相似点或不同点。
比较是和分析连在一起的,只有当分析出道德事物的特征后再加以比较,才能确定道德事物相互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究竟在哪里。
新教学方法 提高小学思品课实效
的特点和认识 水平 , 揭示故事所 展示的思想道 德观念 。 除了使 学生 揭示问题或现 象的本质 , 形成正 确的思想观念 , 从而初步
用教材里讲述 的故事外 , 还可 以讲 述发生在 身边的故 事 , 使 教 培 养学生的科学精 神和科学态 度。( 1 ) 指导 学生根据 自己的兴 学 更贴近生活贴近 实际 , 从而具有 更强的说服 力 , 收到更 好的 趣爱 好 自主选择具有 教育意义 的问题 ,所选 择的课题 必须要 教 学效果 。 也可 以举 一些反例 , 正反对 照 。 如, 教师在 教学《 敬 与当前课程的教育 主题相关联 的制 定研究方 案 ;( 2 ) 指 导学生 礼, 五星 红旋》 时, 可以讲解《 红旗飘飘 》 这 首歌 曲的创作故事 , 依照 科学研 究的方法 , 制定 简明扼要 的研 究方案 , 以解决课题
“ 传声筒 ” 。因此 , 在教 学过程 中 , 教师应 启发 引导 学生 围绕本 课主题进 行讨论 。 教师在 设计 、
这是小学思 想品德课教 学 中常 用的一种方 法 。根据 教学
由表 及里的层次性 原则 ;要 注重 贯穿激情—— 明理——导 行 目标 , 选择领 袖人物 、 英雄模 范或 身边 的朋友 同学作 为典型 , 的全 过程 , 坚持 知行 合一观 ; 充分发 挥教 学 民主 , 让学 生各抒 分析其所具 有的高贵 品质 和产生高贵 品质的原 因。通过 典型 己见 , 只有这样 , 教师 才能 在教学 民主 中充分发 挥主 导作 用 。 分析 , 使得 道德观 念具体 化 , 又使 学生 感到可 亲 、 可敬 、 可信 、 例如 , 课前让 学生预 习课文 , 写 好读书笔 记 , 并按 要求 搜集 素 可学 。 典型 具有巨大的感染 力和说服 力。 典 型分析必 须要 有选 材; 课 中让学 生开展讨论 , 自主探究 , 自由发挥 , 实 现课堂 角色 择 , 即根据教学 目标 来确定选择 什么样的典型 , 学习典型 的 目 转变 , 老师和 学生共 同归纳 ; 课后再让学生 在学校 、 家庭 、 社会 的在于 行动 , 引导学生 实践 。如教 学《 劳动不 分 贵贱》 这 一课 生活 中去感悟和拓展 , 在实践 活动 中加 深理解和巩 固。 这样不 时 , 不 要光从书本 中讲述 , 还可 以让 学生的思绪从 课堂走 向社
也谈思品课的课堂实效性
功 的教育 依赖 于一 种和 谐 的安全 的 课堂气氛 。” 上课时 , 师要营造和渲 教
染 } 一 种 让 学 生 感 到 美 好 的 、亲 切 n
的 的 教 学 实践 谈 一 谈 认 识 。 验 中 亲近学 生生活是提高 课堂教 课 、 学 ^ 学实效- 眭的前 提 堂 1 学 的氛 围贴 近 学 生 生 活 . 教
、
f 性 效 实 妹 立 王 、 _ ,
感。
著 名 心 理 学 家 罗 杰 斯 认 为 : 成 “
2 . 2…一 1 o8 0
厂 谈 也 江 阴 苏 一 韭 l 课市 口 L J 、 口 、 士
一
随 着 新 课 程 改 革 的深 人 和 发 展 ,
关 系 亲 近 , 一 观 点是 否 正 确 ?为什 么? 果 发 现 , 这 结 在两
涌 现 了 许 多 生 机 勃 勃 的 思 品 课 堂 教
果 张 英 和 叶侍 郎 互 不 相 让 可 能 导 致 什 么 后 果 ? 这 个 故
事给我们什么肩示?同学们既得到了视觉上的享受 , 又
通 过 讨论 明 白了 道 理 : 襟 开 阔 、 让 友 善 才 是 与 人 相 胸 谦
处的法宝 。最后 , 我又选取了一个发生在学生身上 的事
情 : 场 大 雪 过 后 , 上 结 了冰 , 滑 , 季 同学 正 走 在 一 路 很 小 上 学 的 路 上 。他 远 远 地 看 见前 面一 个 骑 自行 车 的人 摔 倒 在 地 上 , 长 时 间也 没 有爬 起 来 。 当他 走 近一 看 , 好 此
思品课教学实践活动环节研究
课教学 改革必须进 一步激 活学 生内 式 ,促进 学生 主动 参与到教 学过程 和教 育情境 , 实践 活动的开展 , 不仅
8
维普资讯
_日疆 丽丽圜 教 要 与实 德 教 在 本 略 导 ,思 品 课 “一” 形 式 织 学 活 确 地 使 德 育 求 现 材 基 策 指 下 主 要 想 米露 手i动 课有 组 课 生动 从 如 》 为设 堂 开 等 社 会 生 活 发 生 关 联 . 而 且 迁 能 剖 设 为俄 据 和 凭 惜 ,应 其 主蛋 亍 I ;
化。 在 社 会 实践 课 方 面 ,我 们 可
趣, 开发新 的德 育球 程资源. 促进德 套思想 品德教 材 ( 鄂教版)设置 了 遵循儿 童身心 发展 规律的德育 动项 目。
16项 与学 生生活 相关 联 的课 前活 受 、 5 体驻 有关道德问题。例如 《 比童
蛮践 活动 , 学生愿 意参 与其 中, 兴趣
式 。所 谓课 堂 活 动 , 指 在 思 想 品德 型 现 行 教 材虽 还 未 f .但 已蕴 含 课 的 设 计 主 要 是 借 助 校 外 教 育 基 是 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思品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小学思品课程——《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设置的,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这门课程涉及到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思品课、自然课或生活课程,它以活动为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方式,兼具了品德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生活教育等多重价值。
这些年,《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为小学德育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们以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涨的热情投身于教学改革和研究中,使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但笔者在下班听课时发现,不少课堂仍然存在着与新课程理念“形似而神异”的低效现象,甚至在某些地方还步入了误区,这些现象非常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思考:1是忽略了主体性课堂的主体应该是谁?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观念上,我们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已经认识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中心,一切朝着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向前进,但在实际操作时,又往往陷入以教师为中心的泥潭之中。
这说明了一个问题:新课程理念在很大程度上还只是停留在教师的观念层面,远没有成为广大教师自觉自愿的教学行为。
如,在一节课题为《皮诺曹的鼻子》的一年级品德课上,一开始,上课的教师指着课件画面问:“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小男孩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吗?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话音未落,很多孩子举起了手高声说:“我知道,我知道!”但教师没有理会,而是按部就班的开始演示课件……教学进入尾声时,教师说“现在,我给小朋友们讲一个《狼来了》的故事。
”孩子们几乎全部举起了手:“我知道,我知道!”可这位教师并没有给孩子机会,只是示意大家安静,然后认认真真地讲起了故事。
在我们的品德课堂上,类似的细节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并不引人注意。
但就是这些细节,反映了一些深刻的东西。
从小处讲,是教学机智问题,是教师不尊重学生的意见,没有给予学生表达的机会。
从大处讲,这种不关注学生,只是死板地把自身的教学设计与流程凌驾于学生的学习实际之上的低效行为,则是教育理念的问题,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德育课堂的生成性,这就违背了德育规律,走上了一条与新课程理念南辕北辙的路。
2是活动流于形式活动性是小学思品新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
它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实践活动为组织和实施的方式,教师引导儿童在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验的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的活动性综合课程。
但不少教师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把握不好,出现偏差,使活动流于形式。
2.1自主学习成了自由学习我们请看一个教学片断——《春天的盛会》:师:春天来到了我们人间,大家喜欢吗?生:喜欢。
师: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呢?生:唱歌、画画、说一说、表演……师:好吧!就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表达对春天的喜爱吧!(教师走到一边,静观学生的活动。
教室里一片欢腾,教师成了旁观者,整堂课都是学生自己叽叽喳喳地交流、吵吵闹闹地议论,课堂教学缺乏目的性,效率很低。
即使在学生汇报自己的感受时,教师也是不置可否。
学生的认识和交流始终处于在一种浅层次上,有的甚至有不正确的认识,自主学习成了自由学习。
)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的“自主学习”,教师既没有指导学生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类筛选,也没有提供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学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纯属无效劳动,完全是背离了新课程的理念。
2.2合作学习无实效我们来看另一个教学片断——《春天的盛会》:师:大家喜欢春天吗?生:喜欢。
师:好吧,大家分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喜欢春天?(课堂上出现了热烈讨论的场面)只要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这只是表面上热闹,活而无序,小组内的成员谁也不听谁的,有的借此聊天,有的什么也不干。
教师组织教学时,由于事前缺乏合理分工,在这种小组合作中,只有少数尖子生可以即兴发挥,合作变成了谁想说谁就说,谁能说谁就说,多数学生特别是后进生,很难得到参与的机会。
发言时,尖子生争先恐后,而后进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这种无序的合作失去了合作学习的本来意义。
2.3探究学习随意化探究性学习是一个积极能动的学习过程,它注重让学生在亲身经历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但在实施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我们的课堂出现了偏差。
请看一个案例——《影子的探究》片断实录:师:大家在哪儿见过影子?生:在阳光下、在灯光下……师:那么,影子有什么特点呢?我们来研究一下。
(每个学生的桌子上都放着一把手电筒。
教师没有进行任何的提示,学生就开始操作起来。
很多学生拿着手电筒乱照一通,有的显得有些不知所措,大多数学生没有得出结论。
)上面这一案例,教师在实施探究性学习时,对活动内容缺乏提升的意识,探究学习很随意,使体验活动只孤立地停留在对知识点理解层面,不能为探究活动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3是情感体验不真实《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2]由于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低,接触新生事物少,所以在参与教学活动中,对教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的行为范例,学生往往不能举出与其年龄相吻合的事例来。
例如,一位教师在上《新年到了》一课时,问学生:“新年到了,同学们想做什么?”学生纷纷回答:“我帮妈妈煮饭”“我帮妈妈洗衣服”“爸爸,我帮您干农活”,等等,教师都对此一一作了鼓励,并表扬他们说得好。
其实,这些孩子说的大多并不是真心话,内心流露的也不是真情实感。
这就给人一种华而不实之感,教学效果也大大打折扣。
4是资源取舍不当在新课程中,编者已经给教师留有伸缩余地,教师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应该根据当地、学校和学生的实际丰富教学资源,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但在听课中发现有的教师进行资源开发时,对其良莠不分,或囫囵吞枣,或取舍不当,以至影响教学效果。
如一位教师在上《秋天的发现》的公开课,准备了许多教具,有玉米棒子、爬山虎的叶子、苹果、雪梨、萝卜等,其目的是想通过这些教具的展示,让学生认识秋天、发现秋天、体验到发现的快乐,感受秋天的美。
但不足之处是,他忽略了对教材的取舍,没有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因为苹果和雪梨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却不是本地种植的,况且苹果、雪梨可以保鲜,一年四季市场上都有,这就削弱了学生对秋天的感性认识,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对于上述的低效现象,笔者认为要从如下几点提高课堂的实效性:⑴彻底转变观念,让自主在课堂中高效运行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应该彻底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居高临下者变成与学生平等互动的交流者,把课堂实实在在地还给学生,并学会利用自己丰厚的文化内涵和智慧解决课堂上的突发问题,带领学生多触角地感受学习和成长。
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理想教育”。
要把课堂实实在在地还给学生,课堂上除了要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角色转换之外,还应该特别注意处理好课堂上的“意外生成”,千万不要让自己被教学设计或教学预案牵着走,要努力想办法让这个“意外”成为你课堂上没有预约的精彩。
比如,前面提到的《皮诺曹的鼻子》这节思品课,上课的教师在引课时遭遇了“意外”——学生对老师的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小男孩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吗?”反应很强烈,纷纷举手表示自己知道。
面对这个“意外”,我们该怎样处理呢?笔者以为,教师最聪明的做法就是,丢开你的教学预案,放下你漂亮的课件,给机会、给时间充分地让学生说一说“这个小男孩的鼻子为什么这么长”,而教师则需要在一旁相机引导:那我们该怎样做呢?再让学生好好说出自己的想法。
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课堂、高效课堂。
不但让我们看到了教师的角色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还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教师的尊重和关爱,以及自主学习的快乐。
⑵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获这门课程是一门开放性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儿童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与行为实践实现的。
教师要在认真学习和总体把握课程标准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这门课程的特殊性质,采取符合活动型综合课程的指导策略,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所体验、感悟和收获。
例如,《春天的盛会》这一课时的学习活动,不管是开展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教师都要进行认真组织,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个活动中进行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合作的意义,并享受着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影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不管是阳光下还是灯光下的影子,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
因此,《影子的探究》这一课时关于影子特点的探究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探究。
在活动前,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明确合作研究的方法,指导学生对影子的大小、长短、方向进行观察,要求学生将观察结果填写在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表格上。
有了表格的引导,学生的探究就有了方向,学习就有了针对性,学习目标就能很快地达成了。
小学思品课程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灵活地选用、精心地组织、认真地指导,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收获。
⑶努力营造氛围,让真情在学生中自然流露《小学思品课程标准》指出:课程在实施时要遵循实效性原则。
也就是说,本课程的教育活动必须追求儿童真实的而非虚假的、持久的而非一时的发展。
为此,教师必须重视儿童在活动过程中的真实表现和反应,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的问题;指导和评价必须尊重差异,不追求每个儿童达到同样的目标,而允许每个儿童以适合自己的速度和方式去获得成功;遵循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重视儿童生活中真实的道德表现。
因此,在课堂上,如果发现学生的情感体验不真实,教师应该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鼓励和指导他们勇敢地流露真情。
上述那位教师在上《新年到了》一课时,发现学生对“新年到了,同学们想做什么?”这一问题大多不是真实反映,教师就应该指导、鼓励他们说出心里最真实的想法。
这时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新年到了,我小时候最想做什么?或者是,我的孩子做什么最开心?这样一来,在教师的启发和带动下,学生肯定会开心地说出最想做的事情,那么教师就能针对孩子的真实情感进行有效地引导。
⑷巧妙运用智慧,让教材在创造中开发使用小学思品课程的教科书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教师组织活动的资源之一。
由于该课程是一门开放的、强调儿童个性和学校与地方特色的课程,它与其他学科课程的教科书明显不同的是,本课程的教科书要为教师因时、因地制宜地创造和开发课程留有一定的空间,是教师设计、组织活动,引导儿童通过自己的活动而去获得知识的一种资源,而不是供教师照本宣科地看图讲述或让儿童死记硬背的课本。
因此,在使用教科书时,教师一定要改变“以教科书为中心”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