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浅议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既是科学,自该有规律可循;既称艺术,也必有技巧可取。正如设计师在绘制蓝图之前先要有一个模型的构想,文学家落笔之初便要谋篇布局一样,教师上课也应未雨绸缪,在登上讲台之前便对教学内容和技巧作出一些必要的设计和处理。一节课不过四十五分钟,可谓寸时寸金,剪裁不易,但若是内容安排精巧,方法运用得体,这短短的时间也大有文章可做,一样可以搞得有声有色。对教师而言,不仅可以找到最佳的讲授方式,也可以求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而学生思路清晰,兴致盎然,也会得到一种学习的享受和乐趣。其起到的灌输效果和熏陶作用,均可事半而功倍。
一节课的教学,首要之急则在于内容展开前的巧妙导入。授课伊始,学生一般都较为兴奋,也相对清醒,但同时又都对教学内容感到茫然。教师此际便宜因势利导,用一个简短精要的导言,吸引学生进入内容,否则,学生很快便会兴趣减退,意向不定,从而使这节课失去吸引力,课前的几句话,如古书的入回词,理出线索,描出轮廓,又如唱戏的开场锣鼓,定好基调,渲染气氛,必须把握好。但其方式却大可因人而异,因材制宜,比如要讲初二物理第十二章浮力,向学生提出悬疑,世界上有个著名的海名叫死海,但死海不死,人能趟在水面上看书,钢铁平时是沉入水底的,但用钢铁制成的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等。学生可能一时答不上来为什么,但好奇心却诱发了,学生急于了解答案,便会自觉留心听课。导入方式
可以不拘一格,但务求用语精炼、生动,有吸引力,有戏剧性。几句话过去,便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使之领会教学意图,增其兴味,也通其思路。
介入主题后,教师便要对问题分轻、重、缓、急和点、块、线、面来旁征博引,广加阐述,但考虑到学生思路虽然随教学而走,本身却不可能要求他们同教师一样脉络清晰,内容连贯,教师此时还宜适时地对所讲的内容加以归纳和阐明。为学生提供一根主线,帮助他们把感知到的散点串联起来,融会贯通而至豁然开朗。如通过演示实验弹簧测力计物体浸入水中示数减小,演示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等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通过概括精要,由于上下表面的压力差而产生浮力,言简意赅,有说服力,也易于理解。学生也会顿悟“浮力”的深刻含义,不仅与导言内容合榫入缝,也与下文衔接呼应,思之犹有余味,忆之历历在目,效果大是不同。
在物理教学中,传授知识是前提,培养方法是关键。提高能力是目的。因为知识是方法的载体,方法则是能力的体现。在物理课本中,用科学方法建立物理概念,探索物理规律的内容是很多的。例如实验观察法,理想法,等效法,科学想象法等等。知识方法教育要灵活。在课堂上,探索型课应注意发现法,验证型课应注重实验观察法。论证型课应注重逻辑推理法等。同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恰当设疑,热情鼓励,积极引导,通过类比,联想等手段,培养学生掌握获取知识方法的灵活性。思维方法训练要灵活。在解决物理问题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分
析问题。做到一题多思,一题多变,一题多解。教师应当有目的对学生进行各种思维训练。具体表现为在常规思维解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挖掘特殊的思维方法技巧。逐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俗话说:世事洞明,皆是学问。而以世界之大,学问之多,实在有什么不知,也勿须引以为耻。但正如韩愈所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个老师,要为人授业解惑,则应在知识积累上有一个高于常人的要求。如果老停留在过去的水平上,甚至一般的原理和常识都茫然不知,则以已昏昏,焉能使人昭昭,不惟误人子弟,而且有夸师责。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节课终究短暂,容量有限。教师讲一个问题时,发挥得过多,牵扯得太远,以致本末倒置,喧宾夺主。则又不可取,便似放多了味精而抢了原味,反倒适得其反。大凡一门学科,原理上总是贯穿相通的,需要由浅入深,逐层阐发。教师一次性倾其所有,不仅为时间所不许,也会导致在以后论及类似问题时老调重谈,失去新意。发挥要适度,也要适时,在关键点、精要处点拔一下,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茅塞顿开,所受之益为远比猎奇、显能式的发挥为大,好的教师,也应能将同一课题不断地阐发出新意。徐徐而发,便如源远流长,既可时时胸有成竹,也可使整个教学均衡协调,衔接相通。
总之,教师授课,应是全身心投入,其思路、其情绪都要随内容而走。自己仿佛置身话外,未进入角色,自然也很难引导学生入门。所以,举例说事,均可适当的有点情绪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音形其意、神似其境。教师在教态上大可自在洒,亦庄亦谐,但在自身形象上则须严肃、庄重。大凡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安排都自我感觉良好,对学生而言,则不一定是最乐于接受的。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谦虚讨教,认真听取,既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扬长避短,也可以博得学生的好感与尊重,从而在师生间自然地形成配合和默契,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作者单位:贵州省赫章县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