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教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及解法》教案、教学设计
-教师针对分式方程的解法进行详细讲解,特别是换元法、消元法等难点。
-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逐步突破难点。
4.实践应用,提高能力
-设计实际应用题,让学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调整解题策略,提高解题效果。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分式方程的各种解法。
-练习一:求解分式方程,如:$\frac{2x+1}{3} = \frac{4}{x}$
-练习二:实际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如:某商品原价为x元,打8折后的价格为0.8x元,求原价。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五)总结归纳
1.分式方程的定义:给出分式方程的一般形式,讲解分母、分子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
-解释:分式方程就是含有分数的方程,其中分数的分母和分子可以是各种代数式。
2.分式方程的解法:
-换元法:通过设未知数,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然后求解。
-消元法:将方程两边的分母消去,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通分法:将方程两边的分式通分,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
7.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应以亲切、热情的态度对待学生,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通过表扬、鼓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实例引入:以学生熟悉的购物打折、银行利率等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4.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3分式方程的解法(教案)
1.教学重点
(1)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重点强调分式方程的形式特点,即方程中包含有分母,且分母不为零,让学生充分理解这一核心内容。
举例:如方程2/x = 3/(x+1),其中x≠0。
(2)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包括消元法、代入法、加减法等,特别是消元法在求解分式方程中的应用。
举例:消元法求解方程2/x = 3/(x+1):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分式方程是指含有分母的方程,它是代数方程的一种特殊形式。分式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处理比例、速率、百分比等问题。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假设小明和小红的糖果总数为10个,要平均分给两人,我们可以建立分式方程x/2 = 10,其中x表示每人应得的糖果数。通过解这个方程,我们可以得到答案。
2.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分式方程模型,并运用所学方法求解,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让学生熟练掌握分式方程的消元、代入、加减等解法,培养他们准确、迅速地进行数学运算的能力。
这些核心素养目标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旨在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提高数学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难点解析:代入法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
-不清楚应该将哪个表达式代入另一个表达式中;
-在代入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易忽视方程中的限制条件(如分母不为零);
-计算过程中可能因粗心导致错误。
(3)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学生需要学会将实际问题抽象为分式方程,并正确求解。
难点解析:实际问题抽象为分式方程时,学生可能会遇到以下问题:
分式方程(第一课时)教案-初二数学第十五章15.3人教版
第十五章分式的方程15.3分式的方程第一课时 15.3.1分式的方程(认识、解法)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3]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并掌握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
1.2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结合已有的数学经验,解决新问题,获得成就感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和勇气。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
[2]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的方法及其中的转化思想。
2.2 教学难点[1]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转化思想),基本方法是去分母(方程左右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而正是这一步有可能使方程产生增根。
3 专家建议本节课内容难度不大,但是难点在于灵活运用。
在讲授分式方程解法时,老师应该尽量说清楚以下知识点:(1)类比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的区别。
(2)在进行解分式方程时,注意出现曾根的情况。
从下一节起将开始分式方程的应用。
因此,可以在课下带领同学进行分式的乘除、加减、幂运算以及混合运算进行专题练习,锻炼同学综合运用分式运算知识进行解题的技能。
4 教学方法[1]分组讨论。
[2]类比推理。
[2]启发引导探索的教学方法。
5 教学用具多媒体,黑板6教学过程6.1复习提问【师】同学们好。
同学们看一下大屏幕上的这个题,我们一起回亿一下之前我们学过哪些方程?我们该如何求解它呢?【生】答:(1)前面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2)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3)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步骤是: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项⑤系数化一。
15.3 分式方程【教案】八年级上册数学
第1课时分式方程课时目标1.让学生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整式方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2.通过探究分式方程解法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增根产生的合理性及验根的必要性,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认知.3.通过使学生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分式方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化归的数学思想和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学习重点分式方程的解法.学习难点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无解的原因.课时活动设计新知引入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千米/时,它以最大航速沿江顺流航行9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分析:设江水的流速为v千米/时,(1)轮船顺流航行速度为30+v千米/时,逆流航行速度为30-v千米/时;(2)顺流航行90千米的时间为9030+v 小时,逆流航行60千米的时间为6030−v小时;(3)根据题意可列方程为9030+v =6030−v.想一想,像这样的方程属于什么方程,应该怎样解呢?设计意图:通过经历实际问题→列分式方程,让学生体会分式方程是一种有效描述现实世界的模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与学习热情,为探索分式方程的解法做准备.探究新知探究1 分式方程的概念问题1:什么是方程?我们学习过哪些方程?它们都是怎么定义的?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得到分式方程的概念.分式方程的概念: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分式方程的特征:①是等式;②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问题2:下列关于x 的方程中哪些是分式方程? (1)1x =5;(2)x5=1;(3)x 2-x +13=0; (4)2x+2-1x ;(5)4x +3y =7;(6)12x 2-2a =1. 学生独立完成.探究2 分式方程的解法 1.解方程:2x -13-3x -12=116.请两名学生上台板演,教师给出正确的解答过程. 解:去分母,得2(2x -1)-3(3x -1)=11. 去括号,得4x -2-9x +3=11. 移项,得4x -9x =11+2-3. 合并同类项,得-5x =10. 系数化为1,得x =-2. 2.解分式方程:9030+v =6030−v .分析:先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9030+v =6030−v去分母,两边同乘(30+v )(30-v )90(30-v )=60(30+v )去括号2 700-90v =1 800+60v移项-90v -60v =1 800-2 700合并同类项-150v =-900系数化为1v =6思考:v =6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吗?将v =6代入原方程中,左边=52=右边,因此v =6是原分式方程的解.总结: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去分母”,即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探究3 增根 解方程:1x -5=10x 2-25.解:方程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x -5)(x +5),得整式方程x +5=10. 解得x =5.将x =5代入原分式方程检验,分母x -5和x 2-25的值都为0,相应的分式无意义. 所以这个分式方程无解.思考:上面两个分式方程中,为什么9030+v =6030−v ①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就是①的解,而1x -5=10x 2-25②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却不是②的解呢?学生分小组进行交流,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总结:一般地,解分式方程时,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有可能使原方程中分母为0,因此应做如下检验: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的值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这个解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反思、对比方程①②的解法,得出解分式方程时检验的必要性和具体检验方法.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探究过程,促使学生深刻地领悟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产生的合理性,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典例精讲 例 解方程:(1)2x -3=3x ; (2)xx -1-1=3(x -1)(x+2).解:(1)方程两边同乘x (x -3),得2x =3x -9.解得x =9. 检验:当x =9时,x (x -3)≠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 =9.(2)方程两边同乘(x -1)(x +2),得x (x +2)-(x -1)(x +2)=3.解得x =1. 检验:当x =1时,(x -1)(x +2)=0,因此x =1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熟悉解分式方程的步骤以及检验方法,规范解题步骤及书写格式,加深学生对分式方程解法的认识.课堂小结1.分式方程的概念是什么?2.怎样解分式方程?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总结概括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150页,152页练习,第154页习题15.3第1题.2.作业.第1课时分式方程一、分式方程的概念.二、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化归.三、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1.化——化分式方程为整式方程(去分母);2.解——解整式方程;3.检验——检验所得整式方程的解是否为原分式方程的解.四、例题讲解.教学反思第2课时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工程、行程问题课时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2.通过让学生列分式方程解决具体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体会检验的必要性,渗透方程思想.学习重点会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难点实际问题中相等关系的提炼及转化为方程的过程. 课时活动设计回顾旧知1.解分式方程:1x -2+1=x+12x -4.2.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审、设、列、解、验、答 .3.常见等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顺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逆水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利润=售价-进价.设计意图:复习解方程的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常见等量关系式,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本节课的学习作铺垫.探究新知问题:一艘轮船顺水航行40千米所用的时间与逆水航行30千米所用的时间相同,若水流速度为3千米/时,求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分析: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顺水航行的速度为 x +3 千米/时,逆水航行的速度为 x -3 千米/时,顺水航行的时间为 40x+3 小时,逆水航行的时间为 30x -3 小时,根据题意,可得方程 40x+3=30x -3 .解:设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x 千米/时,则40x+3=30x -3,解得x =21. 检验:当x =21时,(x +3)(x -3)≠0, 所以,x =2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答: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21千米/时.对比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归纳总结出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审、设、列、解、验、答.设计意图:用同学们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入分式方程的模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通过这道实际问题的解决,加深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及解应用题的步骤的认识.典例精讲例1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13,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解: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1x .记总工程量为1,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得13+16+12x =1.方程两边乘6x ,得2x +x +3=6x.解得x =1. 检验:当x =1时,6x ≠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 =1.由上可知,若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可以完成全部任务,对比甲队1个月完成任务的13,可知乙队的施工速度快.例2 某次列车平均提速v km/h .用相同的时间,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是多少?解:设提速前这次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则提速前它行驶s km 所用时间为s xh;提速后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v )km/h,提速后它行驶(s +50)km 所用时间为s+50x+vh .根据行驶时间的等量关系,得s x =s+50x+v .方程两边乘x (x +v ),得s (x +v )=x (s +50).解得x =sv50. 检验:由v ,s 都是正数,得x =sv50时,x (x +v )≠0. 所以,原分式方程的解为x =sv 50. 答: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sv 50 km/h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让学生巩固解题步骤,规范书写格式,亲身体验建立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1.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工程、行程问题中都存在哪些等量关系式?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154页练习第1,2题,第154页习题15.3第3题.2.作业.第2课时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工程、行程问题一、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设、列、解、验、答.二、例题讲解.教学反思第3课时 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销售及其他问题课时目标1.通过使学生经历用分式方程解决销售问题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2.通过让学生列分式方程解决销售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会列分式方程解决销售问题. 学习难点销售问题中相等关系的寻找及转化为方程的过程. 课时活动设计回顾旧知1.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 审、设、列、解、验、答 ;2.销售问题中基本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利润= 售价-进价 ;利润率= 利润进价;总价= 单价×数量 ;打折后的销售价= 单价×折扣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和销售问题中常见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探究新知问题:在某“爱心义卖”活动中,商家购进甲、乙两种文具,甲每个进货价比乙高10元,90元购买乙的数量与150元购买甲的数量相同.求甲、乙的进货价.分析:设甲的进货价为x 元,则乙的进货价为 x -10 元,150元可以购买甲的数量为 150x 个,90元可以购买乙的数量为 90x -10 个,根据题意,可得方程150x=90x -10 .解:设甲的进货价为x 元/个,则150x=90x -10,解得x =25.经检验,当x =25时,x (x -10)≠0,所以x =2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x -10=25-10=15.答:甲的进货价为25元/个,乙的进货价为15元/个.设计意图:用同学们熟悉的实际问题题引入分式方程的模型,激发学生们对本节课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解分式方程的步骤和解应用题步骤的认识.典例精讲例 某超市用5 000元购进一批新品种的苹果进行试销,由于销售状况良好,超市又用11 000元购进该品种的苹果,但这次的进货价比试销时的进货价每千克多了0.5元,购进苹果的数量是试销时的2倍.(1)试销时该品种的苹果的进货价是每千克多少元?(2)如果超市将该品种的苹果每次都按每千克7元的定价出售,当大部分苹果售出后,余下的400千克按定价的七折(“七折”即定价的70%)售完,那么超市两次销售该品种苹果共赢利多少元?解:(1)设试销时该品种的苹果的进货价是每千克x 元. 根据题意,得2×5000x=11000x+0.5,解得x =5.经检验,x =5是原分式方程的解.答:试销时该品种的苹果的进货价是每千克5元. (2)试销时购进苹果的数量为50005=1 000(千克),第二次购进苹果的数量为2×1000=2 000(千克).赢利为(1 000+2 000-400)×7+400×7×0.7-5 000-11 000=4 160(元). 答:超市两次销售该品种苹果共赢利4 160元.设计意图:通过例题引导学生再次体会建立分式方程解决销售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对销售问题中基本量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鼓励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体验到获得成功后的喜悦.巩固训练某商城销售一种商品,第一个月将此商品的进价提高25%作为销售价,共获利6 000元.第二个月商场搞促销活动,将商品的进价提高10%作为销售价,第二个月的销售量比第一个月增加了80件,并且商场第二个月比第一个月多获利400元.此商品的进价是每件多少元?商场第二个月共销售此商品多少件?解:设此商品的进价为每件x 元.根据题意,得6000+40025%x =600025%x +80,解得x =500.经检验,x =5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6000+40010%×500=128(件).答:此商品的进价是每件500元,商场第二个月共销售此商品128件.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小结1.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是什么?2.销售问题中常见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课堂8分钟.1.教材第155页习题15.3第7,8题.2.作业.第3课时 分式方程的实际应用——销售及其他问题一、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步骤:审、设、列、解、验、答.二、销售问题中常见量之间的关系.三、例题讲解教学反思。
2022年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五章分式教案 分式方程(第1课时)
第十五章分式15.3 分式方程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2.知道分式方程的意义,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3. 了解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解分式方程验根的方法.【过程与方法】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模型”的过程,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索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进取心,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2. 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使学生理解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是把分式方程转化成整式方程,把未知问题转化成已知问题,从而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正确、完整地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2.探索如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并掌握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教学难点】产生增根的原因.五、课前准备教师:课件、直尺等。
学生:三角尺、练习本、铅笔、圆珠笔或钢笔。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20 km/h,它沿江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100 km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流航行60 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出示课件2)解: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根据题意,得100 20+v =60 20−v这样的方程与以前学过的方程一样吗?(二)探索新知1.创设情境,探究分式方程的概念教师问1:为要解决导入中的问题,我们得到了方程10020+v =6020−v,仔细观察这个方程,未知数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出示课件4)教师问2:方程与上面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问3:上面所得到的方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方程吗?学生回答:不是.教师问4:以前我们学过什么方程?试举例说明.学生回答:以前学过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如x-1=3,x+y=7等.教师问5:仔细观察这两个方程,未知数的位置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分母中都含有未知数.教师问6:像这种,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你能再写出几个分式方程吗?学生思考后,找学生回答。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教案)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解决分式方程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7.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索、拓展学习,提高解题能力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分式方程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分式方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的理解总体上是不错的。他们能够跟随我的讲解,逐步掌握去分母、移项等基本操作。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面对高次分式方程或者分式方程组时,会感到困惑,这成为了他们学习的难点。
举例:重点讲解分式方程2/(x-3) = 1/(x+2),突出求解过程中每一步的关键操作,如交叉相乘去分母,合并同类项等。
2.教学难点
-分式方程去分母的技巧:对于复杂的分式方程,如何选择合适的去分母方法,避免出现计算错误。
-高次分式方程的求解:涉及高次方程的求解,如何运用降次或其他数学方法简化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定义与特点
2.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3.应用题: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分式方程的常见类型及解题技巧
a.简单分式方程
b.复杂分式方程
c.高次分式方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其基本性质:理解分式方程中分子、分母的关系,掌握分式方程的基本形式。
-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重点讲解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的步骤,强调每一步的运算规则。
-分式方程的验根方法:教会学生如何检验求得的解是否满足原方程,确保解的正确性。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 分式方程》(优质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础知识,如分式的概念、分式的运算等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章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之前,已经掌握了分式的基本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但学生在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会遇到理解上的困难,如分式方程的转化、求解过程中的运算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理解分式方程与一般方程的区别。
2.掌握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求解分式方程。
3.能够将分式方程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其与一般方程的区别。
2.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掌握分式方程的知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有关分式方程的PPT,内容包括: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案例材料: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分式方程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分式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分式方程?分式方程与一般方程有什么区别?2.呈现(15分钟)通过PPT呈现分式方程的解法,主要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步骤。
同时,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PPT上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5.3分式方程
设计教师
工作单位
学科
数学
课型
新授课
所教内容
新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第三节第一课时
课程标准
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及解法,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从章引言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分式方程的特点,给出分式方程的概念,接着从分式方程的特点入手,引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即通过去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再解出未知数.
教材分析
《分式方程》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分式方程》第三节内容,从知识上讲,分式方程是在掌握方程、分式相关概念基础上的一次知识拓展,本节课为分式方程第一课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分式方程,认识分式方程,初步掌握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为以后学习解打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分式方程的求解是转化为已经学习的整式方程的解法,从而找到解分式方程的途径,让学生逐步理解并掌握应用转化的思想方法。
(师总结新的根的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不为0,则整式方程的解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否则,就不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问:你能概括出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吗?解分式方程应该注意什么?
观察分式方程的两种检验方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愿上讲台解题,其他学生在下面独立完成.
学生自愿举手评价板书学生的解题过程.
1、如何把它化成整式方程?
2、如何去分母?
3、在方程两边乘什么样的式子才能把每一个分母都约去?
4、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师生共同分析解法,微视频展示系统地分析过程,师按照严格的格式板书详细的解方程过程)
再次展示规范的解题过程:
追问:x=6是原分式方程的解吗?怎样检验?
师总结道:在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的数学思想(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化分为整)。
八年级数学教案:分式方程(全3课时)
一.自学检测 1、什么叫做分式方程?解分式方程的步骤有哪几步?
个案补充
2、判断下面解方程的过程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加以改正。
解方程:x-2 1 =3-xx+ -11
解:两边同乘以(x-1),得
2=3-x+1, ①
x=3+1-2, ②
所以 x=2。
③
二.探究交流 探索点一:可以采用不同方式,探寻各个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 1、甲、乙两人加工同一种服装,乙每天比甲多加工 1 件,已知乙加工 24 件服装所用时间与甲加工 20 件服装所用时间相同。甲每天加工多少件服 装?
课外作业: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后札记
-6-
课时 NO: 教学课题
教学目标
主备人: 审核人
用案时间:
§10.5 分式方程(3)
年 月 日 星期
1.能将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用分式方程表示,列出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
根据实际问题的意义检验所得的结果是否合理. 2.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
4、因为解分式方程可能产生增根,所.以.
。
-4-
你能用比较简洁的方法,检验解分式方程产生的增根吗? 5、想一想解分式方程一般需要经过哪几个步骤?
探索点二:分式方程的解法会检验根的合理性
例 解下列方程:(1)30 = 20 ; x x+1
x-2 x+2 16 (2)x+2 -x-2 =x2-4 .
课时 NO: 教学课题
主备人: 审核人
用案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10.5 分式方程(1)
1、经历“实际问题-分式方程方程模型”的过程,经历分式方程的概念,能将实际问题中
初二数学分式——分式方程(教案)
分式方程【知识导图】知识讲解知识点一 分式方程的定义分式方程的定义: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知识点二 解分式方程1.解分式方程(1)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具体做法是 “去分母”.即方程 两边同乘最简公分母.这也是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思路和做法.(2)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①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若遇到互为相反数时.不要忘了改变符号。
②按解整式方程的步骤移项,若有括号应去括号,注意变号,合并同类项,把系数化为1 求出未知数的值;③验根求出未知数的值后必须验根,因为在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的过程中,扩大了未知数的取值范围,可能产生增根.验根时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公分母等于0,这个根就是增根。
否则这个根就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若解出的根是增根,则原方程无解。
2. 由增根求参数值的步骤(1)确定增根(2)将原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3)将增根代入变形后的整式方程,求出参数值知识点三分式方程实际应用1. 分式方程应用的步骤:(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3)根据题目中的相等关系,列出分式方程(4)解分式方程;(5)验根,先检验是否是增根,再检验是否符合题意.(6)写出答案2. 分式方程的类型:营销类、工程类、行程类、浓度类,其中营销问题及行程问题中航行问题、总工作量为单位1的工程问题。
例题解析考点一 分式方程的识别【例题1】下列各式是是分式方程的是( ) A.35212=+x B.134131++-x x x C.112312=+--x x x D.34243-=+-x x 【答案】A 为一元二次方程,B 为分式,不是方程,C 为分式方程,D 为一元一次方程考点二 解分式方程【例题1】解方程(1)132+=x x (2)021211=-++-x x x x【答案】(1)去分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x(x+1)得:()x x 312=+解整式方程:2x+2=3x2x-3x=-2-x=-2X=2验根:检验:当x=2时,x(x+1)不为零,所以x=2是方程的根(2)略【例题2】(1)解方程:22121--=--xx x (2)569108967+++++=+++++x x x x x x x x (3)417425254=-+-x x x x (4)41315121+++=+++x x x x 【答案】(1)去分母:1-x=-1-2(x-2)解整式方程:1-x=-1-2x+4-x+2x=-1+4-1X=2检验:当x=2时,x-2=0,使分母无意义,所以x=2为方程的增根,所以方程无解。
鲁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教案
《分式方程》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分式方程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的意义.(2)通过观察,归纳分式方程的概念.(3)体会到分式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模型,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能归纳出分式方程的描述性定义.过程与方法:采用的是尝试——归纳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开始提出的多个实际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利用具体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归纳出分式方程的定义.情感与态度:在建立分式方程的数学模型的过程中培养能力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并从中获得成就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分式方程概念意义.难点:会从题中找出等量关系,列出分式方程.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了6教学环节:小麦实验田问题——高速公路问题——电脑网络培训问题——捐款问题——管理问题——课时小节.第一环节小麦实验田问题活动内容: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第一块使用原品种,第二块使用新品种,分别收获小麦9000kg和15000kg.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kg,分别求出这两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你能找出这一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吗?如果设第一块实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 kg,那么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是________ ___kg.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的:为了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在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作用,设置了这么一个例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在第一问中,同学们七嘴八舌,得到了许多等量关系.1、第一块实验田的面积=第二块实验田的面积.2、每公顷的产量土地面积总产量=. 3、第一块实验田每公顷的产量=+kg 3000第二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感觉到每人都能想一点,但都不全.第三问得到也有多种方案.例1、3000150009000+=x x ,2、1500030009000+=x x 这时教师就应适时引导9000,9000x x ,300015000+x ,150003000+x 每步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这样帮学生排除了第二种形式.第二环节高速公路问题活动内容:从甲地到乙地有两条长路:一条是全长600km 的普通公路,另一条是全长480km 的高速公路.某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比在普通公路上快45km/h ,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是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的一半,求该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如果设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x h ,那么它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________h .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的:再次让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分式方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体会分式方程的模型作用,设置了这么一个例题,关键是引导学生努力寻找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这次讨论的声音比第一次要少些,可能感觉比上一题容易.找出的等量关系有(1)600k m=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客车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2)480km=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客车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3)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减去客车在普通公路上行驶的平均速度=45km/h .(4)由高速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21由普通公路从甲地到乙地的时间. 同样注意引导学生每一步的实际意义.第三环节电脑网络培训问题活动内容:王军同学准备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部分同学参加电脑网络培训,按原定的人数估计共需费用300元.后因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费用享受了优惠,一共只需要480元,参加活动的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比原计划少4元,原定的人数是多少?这一问题中有哪些等量关系?如果设原定是x 人,那么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__元.人数增加到原定人数的2倍后,每人平均分摊_________________元.根据题意,可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目的:由浅入深,出了一道比上题难度大一点的问题.还是为了训练学生找出问题中的所有等量关系,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这次学生讨论的声音又大了点,找出了如下的等量关系(1)实际参加活动的人数=原定人数2⨯.(2)原计划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实际每个同学平均分摊的费用+4元. 根据题意:xx 2480300=4+ 第四环节捐款问题:这个题目不要求学生讨论.让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内容:为了帮助遭受自然灾害的地区重建家园.某学校号召同学们自愿捐款.已知第一次捐款总额为4800元,第二次捐款总额为5000元,第二次捐款人数比第一次多20人,而且两次人均捐款恰好相等.如果设第一次捐款人数为x 人,那么x 满足怎样的方程?活动目的:这次让学生独立思考,不再借助别人的力量.根据前面几题的练习,看同学们对找等量关系到底掌握了多少.特别关注那些后进生.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效果:这次不允许讨论,学生花的时间比上二题多些.当然有的学生还是反应很快,还有一部分学生则花了有5分钟的时间.在这个班,说明学生之间的差异还是很大的.第五环节管理问题活动内容:某商场有管理人员40人,销售人员80人,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和销售量,商场决定从管理人员中抽调一部分人充实销售部分,使管理人员与销售人员的人数比为1:4,那么应抽调的管理人员数x满足怎样的方程?活动目的:这个例题还是采取独立思考的原则,主要是针对刚才教师发现上一题做慢,做错的同学.努力引导他们找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教学效果:再次提醒刚才做错的和做的很慢的同学.让他们找到等量关系.由于我的提醒和同学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从检查的效果来看,比上一次大有进步.第六环节课时小节活动内容:对于一个现实问题⇒找到它的等量关系⇒建立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同时注意每一步的实际意义.活动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在实际问题中,一定要找到它的等量关系,最好是越多越好.根据等量关系来列方程,这个方程不是唯一的,今天的分式方程就是以前没有接触过的.同时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效果:小节最好由同学们讨论,再派代表来叙述.而不是让老师说.教师只是顺势把学生的话进行一个归纳.关注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能否尝试用不同方法寻求问题中数量关系,并用分式方程表示,能否表达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大家基本都知道核心是找到等量关系,从而找到它的方程.布置作业:P38——随堂练习第一题.P38——习题2.8——1,2,3.。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教案
初中数学分式方程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分式方程》。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分式方程的定义、分式方程的解法以及分式方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2. 能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分式方程的解法。
难点:分式方程的解法,分式方程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学具:课本、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可以用分式方程来表示。
例如,某商品的原价是100元,商店进行了一次8折优惠活动,请问优惠后的价格是多少?2. 例题讲解: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典型的分式方程题目,引导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解法。
例如,解方程:$$\frac{x2}{3}= \frac{4x}{2}$$3. 随堂练习: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解方程:$$\frac{2x+1}{5}= \frac{3x}{4}$$4. 分式方程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一些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会分式方程的重要性。
例如,某工厂生产A、B两种产品,生产A产品需要2小时,生产B产品需要3小时,如果每天工作8小时,那么一天可以生产A、B产品各多少件?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例如:分式方程:$$\frac{x2}{3}= \frac{4x}{2}$$解法:去分母,得:2(x2)=3(4x)去括号,得:2x4=123x移项,得:2x+3x=12+4合并同类项,得:5x=16系数化为1,得:x=$$ \frac {16}{5}$$七、作业设计:1. 解方程:$$\frac{3x1}{4}= \frac{52x}{3}$$答案:x=$$ \frac {13}{18}$$2. 某商店进行了一次8折优惠活动,原价是100元的商品,优惠后的价格是80元,请问原价是多少?答案:原价是100元。
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的解法》教案、教学设计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整式方程的解法有较好的掌握。但在面对分式方程时,可能会因为分母不为零的条件、解法的多样性等问题感到困惑。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难以将问题转化为分式方程,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引导。
4.反馈与指导: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给予及时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纠正错误,提高解题能力。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引导学生进行以下思考:
1.分式方程解法的要点:总结分式方程解法的步骤和关键点,加深学生的记忆。
2.解题策略:讨论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分式方程,并熟练运用所学的解法求解。
2.过程与方法方面的重难点:
-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解题策略的选择和运用。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如何有效沟通、分享解题思路。
-学生对解题规律的总结,以及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重难点:
-培养学生对分式方程解法的兴趣,克服对数学学习的恐惧心理。
3.提出问题: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如“整式方程与分式方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分式方程的解法有哪些?”等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分式方程的定义:讲解分式方程的定义,强调分母不为零的条件。
2.解法讲解:详细讲解交叉相乘法、通分法等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教案)
1.对于分母处理这个难点,我将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多加练习,熟练掌握通分和约分的技巧。
2.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会尽量选择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
3.加强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观点,及时解答他们的疑惑,提高课堂效果。
4.注重培养学生的细心和严谨,提醒他们在解题过程中关注细节,避免出错。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15.3分式方程:
1.分式方程的定义与特点;
2.分式方程的求解方法,包括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3.应用问题:根据实际情境列出分式方程,并解决相关问题;
4.分式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现实问题的能力,提高抽象概括和建模素养;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有的小组讨论不够深入,可能是因为我对主题的引导不够明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更多有见地的观点,提高讨论质量。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忽视细节,导致最终答案出错。我需要在教学中强调细心和严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审题和检查,培养他们良好的解题习惯。
-分式方程求解过程中的移项和合并同类项,尤其是对于含有多个变量的分式方程;
例:演示如何将含有多个变量的分式方程3/(2x-1) - 5/(x+3) = 2/(x-2)进行移项和合并同类项。
-将实际情境转化为分式方程的能力,尤其是对于复杂问题的抽象和建模;
例:针对实际问题(如两个不同速度的人同时出发,问多长时间后两人相距一定距离),指导学生如何建立分式方程。
八年级数学上册分式方程教案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其特点。
2. 培养学生解决分式方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分式方程的解法及求解步骤。
3. 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 难点:分式方程的求解步骤,以及如何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分式方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探究: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教师适时给予指导。
3. 案例分析:分析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 课堂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5. 总结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点评和鼓励。
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和作业,评价学生对分式方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注重评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数学上册青岛版。
2. 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分式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3. 案例素材:用于分析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分式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
2. 第3-4课时:分析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第5-6课时:进行案例分析和练习。
九、教学反馈与调整:1. 课后收集学生作业,了解学生对分式方程的掌握情况。
2. 根据学生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3分式方程及其解法优秀教学案例
3.互动评价:学生之间进行互动评价,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教学策略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他们的自我评价能力。具体包括:
1.自我反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
五、案例亮点
1.生活情境的创设:通过引入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分式方程的实际意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我会强调分式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以及解题时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可以更好地梳理所学知识,形成体系。
(五)作业小结
最后,我会布置一些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同时,我会提醒学生在做作业时要注意检查,培养他们的细心和耐心。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我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帮助他们发现并改正错误,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2.问题情境:我将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激发他们的思考。
3.操作情境:我将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实际操作,如实验、演示等,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具体应用。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问题。具体包括:
1.问题发现:我将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15.3分式方程及其解法优秀教学案例
分式方程教案 分式方程数学教案(精选6篇)
分式方程教案分式方程数学教案(精选6篇)解分式方程练习题篇一分式方程的教学设计分式方程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渗透方程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根据题意,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例解方程:(1)2x+xx+3=1; (2)15x=2×15 x+12;(3)2(1x+1x+3)+x-2x+3=1.解(1)方程两边都乘以x(3+3),去分母,得2(x+3)+x2=x2+3x,即2x-3x=-6所以x=6.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2)方程两边都乘以x(x+12),约去分母,得15(x+12)=30x。
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12.检验:当x=12时,x(x+12)=12(12+12)≠0,所以x=12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3)整理,得2x+2x+3+x-2x+3=1,即2x+2+x-2 x+3=1,即2x+xx+3=1.方程两边都乘以x(x+3),去分母,得2(x+3)+x2=x(x+3),即2x+6+x2=x2+3x,亦即2x-3x=-6.解这个整式方程,得x=6.检验:当x=6时,x(x+3)=6(6+3)≠0,所以x=6是原分式方程的根。
二、新课例1 一队学生去校外参观,他们出发30分钟时,学校要把一个紧急通知传给带队老师,派一名学生骑车从学校出发,按原路追赶队伍。
若骑车的速度是队伍进行速度的2倍,这名学生追上队伍时离学校的距离是15千米,问这名学生从学校出发到追上队伍用了多少时间?请同学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
答:骑车行进路程=队伍行进路程=15(千米);骑车的速度=步行速度的2倍;骑车所用的时间=步行的时间-0。
5小时。
请同学依据上述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分式方程》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式的概念、性质、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分式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数学的基础。
通过学习本章,学生可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分式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对分式方程的理解不深而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分式方程的内涵,提高解题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能熟练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以及应用。
2.教学难点: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以及解分式方程的技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引导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探究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学手段,结合数学软件和网络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分式方程的学习。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总结解题规律。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教师巡回指导。
4.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讲解,重点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和解题技巧。
5.巩固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解答和反馈。
6.拓展应用:让学生运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7.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分式方程的理解。
八年级分式方程教案
八年级分式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式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分式方程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解分式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3. 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式方程的定义、解法及应用。
2. 难点:分式方程的解法,特别是含字母系数和分式系数的分式方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式方程的解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分式方程的应用。
3. 采用合作交流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式方程的定义和应用。
2. 讲解:讲解分式方程的定义、基本性质和解法。
3. 练习:让学生独立解决一些简单的分式方程问题。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分式方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后续章节待您提供要求后,我将为您编写。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分式方程定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
2. 评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分式方程的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分式方程的解法和应用的掌握。
七、教学资源:1. 教材:八年级数学教材及相关分式方程教学辅导书。
2. 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 练习题:提供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课时:介绍分式方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第2课时:讲解分式方程的解法和技巧。
3. 第3课时: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分式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第4课时:进行分式方程的综合练习。
5. 第5课时:总结本单元内容,进行复习和检测。
九、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题策略,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1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育点
1. 理解分式方程的意义,掌握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
2. 了解解分式方程时可能产生增根的原因,并掌握验根的方法.
(二) 能力训练点
1.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训练学生的运算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三) 德育渗透点
转化的数学思想.
(四) 美育渗透点.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渗透化归的数学美.
二 学法引导:
1. 教学方法: 演示法和同学练习相结合,以练习为主.
2. 学生学法:选择一个较简单的题目入手,总结归纳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三 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 重点
分式方程的解法及把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求解的转化思想的渗透.
(二) 难点
了解产生增根的原因,掌握验根的方法.
(三) 疑点
分式方程产生增根的原因.
(四) 解决办法
注重渗透转化的思想,同时要适当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 教具准备:
投影仪
六 教学过程:
(一) 课堂引入
1.回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且解方程16
3242=--+x x 2.提出P53的问题
李老师的家离学校3千米,某一天早晨7点30分,她离开家骑自行车去学校.开始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匀速行驶了6分钟,遇到交通堵塞,耽搁了4分钟;然后她以每分钟v 米的速度匀速行驶到学校.设她从家到学校总共花的时间为t 分钟.
问: (1) 写出t 的表达式;
(2) 如果李老师想在7点50分到达学校,v 应等于多少?
分析:① 李老师在遇到交通堵塞时,已经走了多少米?还剩下多少米?
② 剩下的这一段路需要多少分钟?
③ 如果李老师想在7点50分到达学校,那么她从家到学校总共花的时间t 等于多少?
由此可以得出:
(1) t 的表达式 t=6+4+
v
2100 (2) v 应满足 20=6+4+ v 2100 观察(2)有何特点?
【概括】方程(2)中含有分式,并且分母中含有未知数,像这样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辨析:判断下列各式哪个是分式方程. (1) ; (2) ; (3) ; (4) ; (5)
根据定义可得:(1)、(2)是整式方程,(3)是分式,(4)(5)是分式方程.
1. 思 考: 怎样解分式方程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怎样解一个分式方程.(板书: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为了解决本问题,请同学们先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回忆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是怎么去分母的,从中能否得到一点启发?
2)有没有办法可以去掉分式方程的分母把它转化为整式方程呢?
上面的例子可以整理成:
10=v
2100 两边乘以v,得10v=2100
两边除以10,得v=210
因此,李老师想在7点50分到达学校,她在后面一段的路上骑车速度应为每分钟210米.
概 括:
上述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的两边乘以同一个整式,约去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来解.所乘的整式通常取方程中出现的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例1 解方程: x
x 325=- 解: 方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x(x-2),得
5x=3(x-2)
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
x= -3
检验:把x= -3带入原方程的左边和右边,得
左边= x x 325=-, 右边= 3
3-=-1 因此x=-3是原方程的解 例2 解方程:
44212-=-x x 解: 方程两边都乘最简公分母(x+2)(x-2),得
x+2=4
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得
x=2
检验:把x=2代入原方程的左边,得
左边=
1221=- 由于0不能作除数,因此01不存在,说明x=2不是分式方程的根,从而原分式方程没有根.
注意:由于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过程中,要去掉分母就必须同乘一个整式,但整式可能为零,不能满足方程变换同解的原则,有时可能产生不适合原分式方程的解(或根),这种根通常称为增根.因此,在解分式方程时必须进行检验.
由此可以想到,只要把求得的x 的值代入所乘的整式(即最简公分母),若该式的值不等于零,则是原方程的根;若该式的值为零,则是原方程的增根.如能保证求解过程正确,则这种验根方法比较简便.
例3: 解方程:
1
317-=+-x x x 解 (略)
随堂练习: P57 练习
小 结: 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1.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看结果是不是零,使最简公分母为零的根是原方程的增根,必须舍去.
作 业: P60 第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