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双一流建设搭建科研创新高性能计算云平台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高水平研究平台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

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高水平研究平台与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一、引言随着科技发展的快速进步,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和技术创新能力对于实验室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
重点实验室作为科研机构的核心,需要具备一流的硬件设施和科研人才,以提升科研能力和技术创新水平。
本方案致力于探讨如何建设高水平的研究平台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以实现科学研究的突破和创新。
二、建立一流的研究基础设施为了建设高水平的实验室研究平台,首先需要建立一流的研究基础设施。
研究基础设施包括实验室建筑、仪器设备、数据管理系统等各个方面。
1.实验室建筑优化通过设计现代化、功能全面的实验室建筑,提供一个合理布局、先进设备的研究环境。
实验室区域分隔明确,设有专门的仪器、材料、生物、化学等实验室,以满足不同科研项目的需求。
2.更新先进的仪器设备投入资金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更新升级,购买先进的科研设备,确保研究人员能够获得准确、可靠的实验数据。
同时,保障设备的维护和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3.建立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引入先进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共享。
通过建立数据库和数据平台,实现科研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快速获取,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参考。
三、培养高级科研人才高水平的研究平台需要有高水平的科研人才进行支持。
通过培养和引进高级科研人才,提升实验室的科研能力。
1.重点人才引进计划制定具体的引进计划,通过广泛的聘请国内外知名科研专家,加强实验室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引领和推动科研的创新。
2.建立科研团队组建一支高效的科研团队,由一名优秀的负责人带领,各个方面的科研人员相互配合,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科研成果的最大化。
3.开展科研培训项目定期组织科研培训项目,提供相关科研技能培训,提高科研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验室的科研需要。
四、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为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实验室还应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1.合作研发项目与产业界建立密切的研发合作关系,开展符合产业需求的科研项目,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实际应用中的落地。
科研平台搭建措施方案

科研平台搭建措施方案摘要科研平台搭建是当前高等学府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将针对科研平台搭建的措施方案进行阐述,以期对相关领域有所帮助。
介绍科研平台是高校科研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教育教学和交流合作的基础设施。
为了保持高校科技创新的领先地位,必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科研平台。
本文将介绍科研平台搭建的措施方案,包括建设理念、用途和目的。
建设理念1.强化服务意识。
针对科技创新的发展需求,采用综合性的服务模式,提高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开放性和可拓展性。
2.优化服务方式。
建立健全的服务机制,提升科技创新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科研平台的整体实力。
3.加强团队协作。
鼓励资源共享,促进人才合作创新,提升科研平台的集聚度和竞争力。
4.树立服务品牌。
发挥科研平台在高等教育机构中的优越地位,营造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树立服务品牌。
用途1.科技创新:为高校师生搭建开展科学研究、开发新技术、注重理论探究的基础设施平台。
2.教育教学:为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实践研究的场所。
3.交流合作:为不同领域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沟通渠道和教学平台。
目的1.提高高校学科建设水平和整体实力,提升学校在科学研究的整体竞争力。
2.促进高校之间的深度合作,打破学科壁垒,推动学科交叉和创新。
3.浓厚学术研究氛围,为高校学科带来活力和创新力。
措施方案下面将介绍科研平台搭建的具体措施方案,包括硬件设施的建设和人才培养。
硬件设施建设1.建立全方位的科研平台。
建设涵盖化学、生物、物理、材料、光电和信息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平台以满足不同需求。
2.为实验研究提供先进的设备和设施。
建设先进的实验室,为科研平台提供必要的物理和技术支持。
3.创造更为先进的科学研究环境。
建设全自动实验系统,提高实验的效率和精度。
人才培养1.建立支撑科研平台的人才队伍。
培养具有独立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人才,打造一支具有高素质、多技能的科研团队。
2.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晋升平台。
科研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科研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科研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研工作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科研人员需要大量的信息支撑和资源共享。
因此,建设一套科研信息服务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效便捷的科研信息服务,将对科研工作的推动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平台目标本科研信息服务平台旨在打造一个集科研信息资源整合、数据管理、交流与共享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全方位、高效的科研信息服务,提升科研工作效率。
三、平台功能1. 科研资源整合:整合各类科研资源,包括文献数据库、专利数据库、学术期刊、会议论文等,提供科研人员全面的信息检索和查阅功能。
2. 数据管理:提供科研数据管理的功能,包括数据收集、存储、处理与分析等,助力科研项目的进展和成果的产出。
3. 学术交流与合作:建设交流与合作平台,为科研人员提供在线研讨会、学术讲座、学术会议等方式,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4. 科研项目管理:提供科研项目管理的功能,包括项目申报、经费管理、进度追踪等,帮助科研人员更好地管理和推进科研项目。
5. 知识共享与智能推荐:为科研人员提供知识共享平台,包括科研经验分享、学术成果展示等,同时根据用户的偏好和历史行为,智能推荐相关的科研资源和信息。
四、平台建设步骤1.需求调研:通过与科研人员的深入交流和调研,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明确平台的功能设计和优化。
2.平台规划设计:根据需求调研的结果,构思平台的整体架构和功能模块,并制定详细的开发计划。
3.开发与测试:根据规划设计,进行平台的开发和测试工作,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功能完善性。
4.上线与推广:平台开发完成后,进行线上上线,并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向科研人员推介平台的优势和功能。
5.反馈与优化:接受用户的反馈和建议,及时优化平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不断提升平台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满意度。
五、平台建设需注意的问题1. 数据安全问题:科研信息的安全性是重中之重,需建立完备的数据安全措施,确保用户信息和科研数据的安全。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案云平台建设原则1、标准化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
为保障⽅案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持能⼒,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可⽤为保证数据业务⽹的核⼼业务的不中断运⾏,在⽹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
在⽹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
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式或active-active⽅式⼯作。
关键主机可采⽤双路⽹卡来增加可靠性。
全冗余的⽅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
要求⽹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
具有良好扩展性,⽹络建设完毕并⽹后应可以进⾏⼤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性。
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
对突发数据吸附,缓解端⼝拥塞压⼒,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级⽹络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层⽹络⽀持。
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层⽹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甚⾄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内,⼤规模部署⼆层⽹络则带来⼀个必然的问题就是⼆层环路问题。
采⽤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层⽹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率低、⽹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络⽅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级⽹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虚拟资源池化是⽹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提⾼资源利⽤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性能由于云服务⽹络中的流量模型发⽣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都分布在各个服务器上,流量模型从纵向流量转换成复杂的多维度混合的⽅式,整个系统具有较⾼的吞吐能⼒和处理能⼒,满⾜PB级别的数据处理请求,具备对突发流量的承受能⼒。
科研平台建设方案

科研平台建设方案概述科研平台建设方案是为了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水平,整合研究资源,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而制定的一份计划。
科研平台是指提供科研服务和资源的综合性平台。
本方案旨在通过构建现代化科研平台,提高科研效率,加强科研交流和合作,推动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
应用场景科研平台建设是各级政府、科研机构、高校、研究院所等单位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
各种领域的科研人员需要一个开放、共享、高效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思想交流和学术合作。
以下是科研平台的主要应用场景:1.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科研平台最主要的应用场景。
科研平台提供各种科研服务,如科研数据共享、实验设备共享、人才资源共享等,尤其适用于多学科、大型、复杂、长期性的科学研究项目。
2.技术开发:科研平台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开发服务,推动产学研合作。
企业可以在科研平台上进行技术考察、研究、开发和测试,缩短技术开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
3.学术交流:科研平台是科研人员学术交流的平台,可以促进学术合作和交流。
研究人员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论文发表、学术交流、学术咨询等,增强学术氛围,促进学术进步。
科研平台建设方案在科研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人才培养:科研平台建设需要具有高水平的科研人才,需要加强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措施。
科研平台应该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共同培养和选拔优秀的科研人才。
2.设备和仪器共享:科研平台需要提供高端的科研仪器设备,并开放给科研人员共享使用。
科研平台可以通过设备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重收益。
3.数据共享:科研平台需要提供一个开放的数据共享平台,科研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共享数据和研究成果。
数据共享能够加速科研进程,缩短研究周期,避免重复研究。
4.学术交流:科研平台需要提供一个学术交流的平台,如学术研讨会、论坛等。
科研人员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学习、分享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学术合作和交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23•【字号】粤府〔2021〕31号•【施行日期】2021.04.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意见粤府〔2021〕31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部署,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广东,着力提升数字化生产力,构建广东发展新优势,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把握数字化发展带来的生产方式转型、经济结构重构、生活方式变迁和治理方式变革的历史大势,在数字时代构建广东发展新优势,抓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机遇,围绕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数字化发展重点领域,聚焦数字技术创新、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构建、数据要素高效配置、核心产业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关键环节,系统谋划推进、统筹资源要素、创新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数字化发展能力,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把广东建设成为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发展高地。
二、增强数字化创新引领能力,打造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策源地(一)开展数字关键核心技术“强基筑魂”行动。
实施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集中力量开展基础通用技术、前沿颠覆技术和非对称技术的研究创新。
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领域开展基础理论、核心算法及关键共性技术研究。
加快布局6G、太赫兹、8K、量子信息、类脑计算、神经芯片、DNA存储等前沿技术。
加强集成电路制造设备、材料和工艺、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重点领域研发突破与迭代应用。
以揭榜挂帅等方式持续支持数字化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支持在数字化技术领域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布局。
(二)夯实以国家实验室为引领的创新能力支撑。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建设与管理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和“双一流”建设的深入推进,高校在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上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大型仪器设备在科研实验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设备昂贵、使用频率低等原因,高校大多数实验室和科研中心都存在设备利用率低的问题。
如何有效利用和共享高校大型仪器设备以提高其使用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建设和管理高校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成为了一个紧迫的任务。
一、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背景与意义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目标,其中科研实力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
而科研实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型仪器设备的先进程度和使用效率。
目前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低、仪器设备共享体系不健全等问题给科研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不仅是提高仪器设备利用效率的需要,也是高校提升科研实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举措。
1. 提高设备利用率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可以将各学科、各院系的仪器设备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共享的资源池,提高设备的利用效率。
通过平台的共享机制,可以让设备在不同学科、院系之间得到更广泛的利用,从而降低设备的闲置率。
2. 促进学科交叉和合作共享平台的建设可以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合作。
学科之间的合作需要依赖先进的仪器设备,共享平台可以为不同学科的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促进学科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交流。
3. 提升科研水平设备的共享使用可以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利用先进设备从事科研工作,有助于提升学校科研实力和水平。
共享平台也可以为科研项目的实施提供更广泛的支持和帮助,推动科研成果的产生和转化。
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对于高校科研实力的提升、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建设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的过程中,也会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1. 仪器设备整合难度大不同学科、不同院系的仪器设备种类繁多、规格不一,如何将这些仪器设备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形成一个统一的资源共享体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工作计划

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工作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深化,高性能计算平台在科研、工程、商业和政府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在这个背景下,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工作计划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讨论高性能计算平台工作计划的重要性、目标、关键步骤以及预期成果,以确保计划的实施能够顺利、高效进行。
**1. 背景**高性能计算平台,通常简称HPC(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是一种能够以超高速度处理复杂计算任务的计算机系统。
它在众多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包括科学研究、工程仿真、医药研究、气象预测、金融建模等。
在当前信息时代,高性能计算平台已经成为科研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2. 目标**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工作计划的主要目标是确保我们拥有一套强大的计算基础设施,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并支持创新研究和工程实践。
具体目标包括:- 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以支持科学研究、工程模拟和数据分析等任务。
- 降低计算资源的使用门槛,以促进多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的参与。
- 确保计算平台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保护敏感数据和研究成果。
- 持续更新和维护计算平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和技术。
**3. 关键步骤**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需要按照以下关键步骤进行:**3.1 确定需求**首先,我们需要与各个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紧密合作,明确他们的计算需求。
这将涉及到不同应用程序的性能要求、存储需求和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讨论。
**3.2 设计基础设施**在明确需求后,我们将制定高性能计算平台的技术规划和架构设计。
这将包括硬件设备的选购、网络架构、存储系统以及并行计算资源的配置等方面。
**3.3 安全策略**数据安全是高性能计算平台的关键问题。
我们将建立强大的安全策略,以确保用户的数据得到妥善保护,防止潜在的威胁和数据泄露。
**3.4 培训和支持**为了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我们将提供培训和支持,帮助他们更好地利用高性能计算平台进行研究和工程实践。
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

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介绍科研平台是科学研究和实验的基础组织系统,是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高效、稳定和可靠的科研平台不仅可以提高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果,还可以降低科研成本,增强组织的竞争实力。
但是科研平台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些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旨在提高科研平台的效率与质量。
建设目标建设一个高效、稳定和可靠的科研平台是目前许多组织的共同需求。
其中主要目标包括:•提高工作效率和研究成果•降低研究成本和时间•加强平台的安全性与稳定性•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方案建议升级硬件设施科研平台建设需要配备相应的硬件设施,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等。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需求,可以考虑升级硬件设备,提高处理速度、存储容量和数据传输带宽。
此外,对设备进行维护和升级,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完善平台软件系统科研平台需要相应的软件系统来支撑研究工作。
建议对已有的软件进行完善和升级,提高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兼容性。
此外,根据研究需求,可以开发一些适用于科研工作的应用软件,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网络安全是科研平台建设的重要方面。
建议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采取安全策略和技术手段保护平台的数据和信息。
应加强网络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漏洞修补、备份和恢复等方面的保护。
实行科学管理科研平台管理需要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
建议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流程,规范平台的操作规程,提高效率和质量。
此外,应加强平台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提供优质支持服务科研平台建设还需要提供高质量的支持服务,包括技术、培训和咨询等方面的服务。
应建立专业的技术支持团队,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此外,应提供适时的培训,帮助用户提高操作技能和应用水平。
结语科研平台建设是组织和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研究水平的重要途径。
本文介绍了一些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包括升级硬件设施、完善软件系统、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科学管理和提供优质支持服务等方面的建议。
科研平台创建方案

科研平台创建方案概述科研平台是指为科研机构、科研项目等提供科学计算、数据存储及管理、科学可视化、科研协作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相关服务的信息化平台。
科研平台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科研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为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文旨在探讨科研平台的创建方案,包括平台的需求分析、建设目标、主要功能及实现方式等,并针对现有平台的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需求分析科研平台的建设应根据科研工作的实际需求和用户的使用习惯进行需求分析。
一般来说,科研平台需要具备以下特性:•高可用性:保证平台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安全性:确保平台的数据安全、用户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等;•兼容性:能够支持多种操作系统和数据格式,适应各种科研领域和需求;•互操作性:能够与现有的科研系统集成,实现数据共享和协作;•可扩展性:支持灵活的平台拓展和功能扩展;•易用性:用户友好的平台操作界面和操作流程,降低使用门槛。
建设目标科研平台的建设旨在提高科研效率、优化研究结果并降低科研成本。
具体建设目标如下:•提高计算效率:通过提供高性能计算、分布式计算等计算服务,有效提高科研计算效率;•优化研究结果:通过数据管理、可视化展示、决策分析等服务,优化科研结果的质量和领域应用价值;•降低科研成本:通过平台共享资源、信息和服务,降低科研项目的成本和风险;•支持协作创新:通过数据共享、交流合作等方式,促进科学研究的协作创新。
主要功能科研平台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管理与存储•数据管理:实现数据的索引、查找、存储、传输、备份等一系列数据管理功能;•数据存储:提供大规模存储空间,实现高性能、高并发的数据存储服务;•数据访问:支持数据的远程访问和下载,降低数据传输的成本和复杂度。
计算服务•高性能计算:提供高性能计算资源和分布式计算服务,支持科研数据的模拟、仿真、计算等科研工作;•虚拟化计算:提供虚拟化计算服务,实现云计算、容器化等一系列计算服务;•网格计算:支持网格计算、分布式任务调度等科研计算任务。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

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若干意见文号:深府〔2010〕158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在深圳经济特区新的发展起点,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是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深圳新一轮经济大发展,更好地完成特区新使命新任务的首要主攻方向。
为加强指导,推动我市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现就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出如下意见:一、提升工业经济自主创新能力(一)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
依托深圳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基础,继续完善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保护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打造核心技术创新之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加强统筹规划,构建从人才培养、研发、孵化到产业化的创新载体体系。
大力引进国内外一流创新团队,促进高校、科研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加速创新资源的集聚和整合。
加快组建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公共研发平台,在深圳布局建设一批国际先进水平、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要科研机构。
力争到2015年,建成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工程中心和技术中心40家。
加快建设国家超级计算深圳中心,推动建设一批高层次企业研发中心。
积极开展多边和双边国际科技合作,承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转移。
在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上开展一批重大攻关项目与应用示范工程,增强工业核心竞争力。
积极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实现创新资源的有效分工与合理衔接。
积极探索创新投融资体系建设,进一步密切科技创新企业与创投企业的交流合作。
(二)积极构建技改服务平台。
支持企业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向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不断提升工业产品技术含量、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利用大企业大集团在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其在技术改造中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龙头企业的外协配套需求和低成本扩张趋势,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深发展;发挥行业协会的纽带和桥梁作用,完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体系,形成政府引导支持、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竞相参与的技术改造体系。
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方案

高性能计算平台建设方案1.验证理论、发展理论的重要工具,另一方面,它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实用技术,直接为经济发展服务;计算科学的发展也有相当悠久的历史,只是在计算机这一强大的计算工具问世之前,计算只能利用人类的大脑和简单的工具,计算应用于科学研究有天然的局限性,限制了它作用的发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用科学计算这一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普及,逐渐走向成熟。
科学计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代替实验科学,并能在很多情况下,完成实验科学所无法完成的研究工作。
科学计算也直接服务于实用科技,并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依据和机会。
在许多情况下,或者理论模型过于复杂甚至尚未建立,或者实验费用过于昂贵甚至不允许进行,此时计算模拟就成为求解问题的唯一或主要手段了。
目前,高性能计算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a) 基础学科中深入的知识发现,问题规模的扩大和求解精度的增加需要更高性能的计算资源。
例如,计算立体力学、计算材料学、计算电磁学。
b) 多学科综合设计领域中大量多部门协同计算需要构建高性能的综合平台。
例如,汽车设计、船舶设计。
c) 基于仿真的工程科学结合传统工程领域的知识技术与高性能计算,提供经济高效地设计与实践方法。
例如,基于仿真的医学实践、数字城市模拟、核电、油田仿真工具、新材料开发、碰撞仿真技术、数字风洞。
d) 高性能计算提升众多行业服务、决策的时效性,提高经济效益。
例如,实时天气预报、城市交通控制、视频点播服务、动漫设计、网络游戏、基于RFID 的货物跟踪、智能电子商务。
e) 数据密集型应用需要高性能数据处理,以应对数据爆炸式增长带来的难题。
例如,高能物理实验数据处理、遥感数据处理、商业智能、生物信息学、RFID 数据挖掘、金融业分析抵押借贷、移动电话流量分析。
1.1建设内容高性能计算平台是面向全校提供高速计算服务的公共计算平台,主要运行科研计算任务,并且能够根据应用任务对硬件资源的不同需求,动态分配和调整平台资源,管理计算作业。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

上海市进一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6年)为进一步推进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根据国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主要目标到2026年底,全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能级迈上新台阶,人工智能、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数字李生等新技术更加广泛融入和改变城市生产生活,支撑国际数字之都建设的新型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基本建成。
——初步建成以5G-A和万兆光网为标志的全球双万兆城市。
5G-A网络、万兆光网的覆盖广度和应用深度全球领先,支持“双循环"内连外通的国际网络枢纽节点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全球网速最快、覆盖最全、时延最低的城市之一,率先迈入全球双万》&城市行列。
——加快建成支撑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区块链创新应用的高性能算力和高质量数据基础设施。
建成多元供给、云边协同、随需调度、高效绿色的城市高性能算力网络体系,力争建成支撑万亿级参数大模型训练的智能算力资源、高质量语料库和专业数据集,初步建成以浦江数链为核心的城市区块链基础设施。
一初步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的创新基础设施集群。
初步建成全球领先的光子科学大设施集群,面向第六代移动通信(6G)、芯片制造与数字挛生、AI+生物、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初步建成若干3 .打造连通内外的国际网络枢纽设施。
推进东南亚-日本二号海底光缆建设及已建海底光缆系统扩容,推动临港海底光缆登陆站等国际通信设施建设。
争取扩容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推动上海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国家(上海)互联网交换中心扩容。
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T本化发展示范区新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扩容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降彳氐跨境网络访问时延,提升网络服务质量。
4 .建设深度覆盖特色园区的工业互联网。
增强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上海)服务能力,建成30个以上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3个以上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30家以上行业或区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者:朱卫丰来源:《江西教育A》2022年第04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
这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重大举措,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立足中国實际解决中国教育问题的一次重大制度突破和体制创新,对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高等教育、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提高站位,凝聚共识,深刻认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总体方案》指出,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
高等教育评价对于高校人才培养和学术创新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
用好教育评价“指挥棒”,进一步科学定位,办出特色和水平,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主动服务国家需求,是新时代高校树牢“四个意识”,彰显“四个服务”,推进“三全育人”的必然选择。
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的评价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内容,对教育活动的质量状况展开全方位、全时段的评定。
于高校而言,要坚持立德树人,着力推进评价导向、评价标准、评价机制和评价管理等方面的改革,坚决破除“五唯”,纠正量化指标为主导的单一评价方式,侧重从师德师风、教学实绩及潜心育人等角度评价教师的教学行为,切实提升教育评价的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要从各方面促进育人方式的变革,构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评价体系,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寓于教育实践之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推进学校、社会、家庭相互协同,逐步构建提升学生素质、促进学生能力整体性发展的格局。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江西中医药大学党委、行政高度重视,成立了党委书记、校长任双组长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认识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重大意义,按照《总体方案》精神和我省“两清单一安排”要求,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牢牢抓住教育评价改革的“牛鼻子”,进一步科学定位,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知行合一、“五育并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引导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人才成长观、选人用人观,遵从教育规律,推进教育评价改革,探索改进与新时代相匹配的育人评价模式、教育评价方式、管理评价机制;坚持主动服务国家需求和江西经济建设发展,充分发挥江西中医药优势,培养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助力江西中医药强省建设。
中大科技园:依托高校创新资源优势_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孵化高地

典型案例中大科技园:依托高校创新资源优势 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孵化高地文/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大科技园由中山大学全资建设,依托中山大学优势学科,集聚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多元创新要素,聚焦创新资源集成、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业孵化、创新人才培养、开放协同发展五大功能,构建全链条孵化载体和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孵化绩效优异,是国家大学科技园、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依托中大科技园规划建设的生物医药与新型移动出行未来产业科技园入选全国首批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名单,致力于打造未来产业科技创新和孵化高地,服务中山大学“双一流”和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密切产学研联系 构建中大特色创新生态体系中大科技园集聚高校孵化载体科技创新、人才资源优势以及校企合作、园区大企业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大科研平台、高价值科技成果、高水平导师队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作用,推动中山大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实现校企协同创新、合作共赢。
第一,推动园区企业与中山大学开展产学研合作。
中大科技园作为中山大学知识产权运营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提供包括但不限于专利布局、科技成果价值评估、技术需求分析、项目撮合、科技成果就地孵化等服务,中山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下简称“中大科技园”)以培育高水平创新创业群体为抓手,以孵化独角兽企业和上市企业为目标,以服务中山大学“双一流”建设、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为使命,正努力发展成为粤港湾大湾区乃至全国标杆性孵化载体。
[导语]中大科技园举办中山大学·广州市属国企校企合作专题交流座谈会加速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
近年来,中大科技园先后举办中山大学·广汽集团科技合作对接研讨会、中山大学·广州市属国企校企合作专题交流座谈会、新材料与人工智能未来技术成果对接会等活动,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附属医院等开展交流对接,为20余个学院、医院的150余位教授及科研人员提供支持和服务,助力学校成果向企业转化140家次。
高校云平台建设方案

以我给的标题写文档,最低1503字,要求以Markdown 文本格式输出,不要带图片,标题为:高校云平台建设方案# 高校云平台建设方案## 1. 引言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高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云计算作为一种创新的计算模式,已经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高校云平台的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教学、科研和管理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高校信息化建设。
本文将介绍高校云平台建设的方案,包括需求分析、架构设计、实施和推广等内容。
## 2. 需求分析高校云平台建设的需求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2.1 教学需求- 提供在线课程资源,包括教材、课件、习题等,方便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
- 支持远程教学,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
- 提供虚拟实验室环境,满足实验课程的教学需求。
### 2.2 科研需求- 提供大规模数据存储与计算能力,支持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 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满足科研人员进行复杂计算和模拟的需求。
- 提供协同办公环境,方便科研团队的合作与交流。
### 2.3 管理需求- 提供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机制,保护敏感信息的安全。
- 提供校园网、互联网和移动网络的无缝集成,提高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 提供集中化的设备管理和监控功能,方便进行维护和管理。
## 3. 架构设计基于以上需求分析,高校云平台的架构设计如下:### 3.1 整体架构- 前端界面: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方便用户进行操作。
- 云计算平台:提供虚拟化、资源调度和自动化管理等功能。
- 存储与计算:提供大规模存储和计算能力,支持教学和科研需求。
- 网络与安全:提供网络接入、身份认证和安全防护等功能。
- 数据库与应用:提供数据库存储和应用服务。
### 3.2 分层架构- 用户接入层:提供用户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的功能。
- 平台管理层:提供设备管理、资源调度和监控等功能。
- 计算服务层:提供高性能计算和虚拟实验室等服务。
科研平台创建方案

科研平台创建方案背景在当前越来越注重科技创新的时代,科研机构和科技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
为了确保科研团队能够顺利开展科研工作,需要一个高效的科研平台来支持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开发。
为此,制定一个科研平台创建方案是非常必要和关键的。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创建一个高效,多功能的科研平台,可以支持科学家进行研究和开发工作,提供快捷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协作工具,提高科研效率和质量。
需求分析功能需求•数据存储:平台应支持大数据存储和快速处理,方便科学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计算能力:平台应提供高性能计算能力,可以支持缩短计算周期和提高科研效率。
•协作管理:平台应支持多人在线协作和项目管理,可实现通过PC端及移动端快速的线上交流。
•科研工具:平台应提供丰富的科研工具,如图形化分析工具、数学工具、算法库等。
•开放API:平台应提供开放的API,以便科学家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开发和应用。
非功能需求•完整性和可靠性:平台应具备高可靠性和完整性,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平台应具有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
•数据安全性:平台应具有高级别的数据安全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保密。
平台构建技术选型•分布式文件系统:使用分布式文件系统实现数据存储,以确保数据安全和完整性。
•高性能计算平台:采用高性能计算平台实现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处理能力,以缩短计算周期和提高科研效率。
•协作与管理平台:搭建协作与管理平台,方便多人在线协作和项目管理,以提高科研效率和减少沟通成本。
•数据处理工具:搭建各种类型的数据处理工具,可使用数据分析工具、数学工具、机器学习工具等。
平台架构平台架构采用微服务架构,将不同的模块拆分为不同的服务,以实现高灵活性和高可扩展性。
•数据存储服务:存储数据,并提供数据访问接口。
•数据处理服务:处理数据,并提供编程接口和调用接口。
•计算服务:提供高性能计算服务,以提高科研计算效率。
•协作与管理服务:提供项目管理和协作工具,以提高科研协作效率。
科研平台搭建措施方案

科研平台搭建措施方案科研平台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基础上的科学研究平台。
科研平台的搭建对于学术交流、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科研平台的搭建应该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硬件环境的搭建科研平台的搭建首先需要具备一定的硬件环境支持,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其中,服务器是科研平台的核心部件,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更为专业的服务器。
存储设备可以选择按需配置的硬件,用于存储科研数据。
网络设备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用于实现科研平台内部网络的连通和安全。
二、软件环境的搭建科研平台的软件环境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程序开发工具等。
其中,选择操作系统要根据服务器的类型和要求来确定,通常可以选择Linux或Windows操作系统。
数据库则可以选择MySQL、Oracle等常用数据库软件。
程序开发工具包括开发语言和集成开发环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三、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科研平台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方案非常重要。
在科研过程中,研究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必须实现数据的及时备份。
备份方案应该考虑到数据量、备份频次、备份存储介质等因素,最好采用多层次的数据备份策略和技术,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平台的安全技术措施科研平台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它需要多种技术手段来保证。
科研平台应该具备完善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安全防护和监控管理等措施,以保障所承载的研究数据和项目的安全。
五、运维管理方案科研平台的运维管理方案主要包括维护、监控和更新等方面。
对于硬件设备,需要定期进行巡检、检修和更新等工作。
对于软件环境,需要定期更新版本、修复漏洞、维护稳定性等工作。
同时,需要有专门的运维人员进行实时监控和紧急处理,以保证科研平台的稳定运行。
六、团队建设与培训方案科研平台的建设与培训也非常关键。
在搭建科研平台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专业、高效、团结的科研团队,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科研水平。
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

科研平台优化建设方案概述科研平台是科研机构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所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之一。
然而,很多科研平台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系统功能不完善、使用不便捷、安全性低等。
因此,本文提出了针对科研平台的优化建设方案,旨在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
方案1. 硬件设备优化科研平台需要配备高性能、大容量的计算机、服务器等硬件设备,以满足科研人员对数据处理和计算资源的需求。
除此之外,还需要考虑硬件设备的可扩展性、稳定性和安全性等问题。
因此,建议在硬件设备的选择与购置过程中,充分考虑科研的发展需要和长远规划,选择具有良好性价比和可靠性的硬件设备。
2. 软件平台优化科研平台需要配备相应的软件平台,以提供科研人员进行数据处理、模拟、仿真等科研活动所需的软件支持。
在软件平台的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科研人员的需求和使用习惯,选择功能齐全、易用性高、安全性好的软件平台,并定期更新和升级,以保证软件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 数据管理和共享科研平台需要具有良好的数据管理和共享机制,以便科研人员进行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共享。
在数据管理和共享过程中,应注意对科研数据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制定明确的数据管理和共享规范和标准。
建议采用云存储技术,并对数据进行备份和恢复,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4. 交流和协作平台科研平台需要具有良好的交流和协作平台,以方便科研人员进行交流和合作。
建议搭建基于互联网的交流和协作平台,以方便科研人员进行远程交流和协作。
同时,应制定交流和协作规范和标准,保障交流和协作的质量和效率。
5. 安全防护和管理科研平台需要具有良好的安全防护和管理机制,以保护科研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建议采用多层次、综合性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方面的安全措施。
同时,应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对安全隐患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制定安全管理规范和标准,保护科研数据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临的挑战二:技术的发展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系统结构、操作系统、支撑软件 多种多样
– 系统架构:两路节点、四路胖节点、八路肥节点、GPU节点到双路机群、 四路机群、GPU机群等;从传统的MPI机群到大数据处理机群
• 从2000年上海超级计算中心成立,到目前有国家超算中心(天津、广 州、深圳、长沙、济南、无锡),省级和地区超算中心,各高校超算 中心,院系、课题组计算平台
山东大学高性能计算平台
• 山东大学是国内最早建设高性能计算平台的高校之一
– 2002年8月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依托山东大学软件学 院,由山东大学和济南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共同投资建设
工作圈”
思考
• 指导思想:以人为本
– 让想计算的人更方便计算 – 重点解决:“Dependency hell”,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定制 – 让服务走向用户 – 让参与其中的人都有“获得感”、“存在感”
• 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为根本、以计算和数据为引擎
– 把与计算有关的人和事连接起来,环境即服务(Environment-as-aService)
• 目前是国家高性能计算环境的主要节点,也是教育部的ChinaGrid主 要节点
– 承担了国家十一、十二五国家863和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以及教育部中 国科研教育网格项目
• 开展化学、物理、材料、能动、生物信息、信息安全及动漫渲染等高 性能计算应用
– 2004年8月数学院王小云院士的团队在平台上完成了对单向散列函数MD5算法安全 攻击的成功实现,实现了国际密码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面临的挑战一:计算需求多样性
• 山东大学学科门类众多,涉及计算的学科逐渐增加,计算需 求多样
– 从计算的传统学科理工科,发展到实证科学、医学、药学、人文学科 – 从传统的连续问题离散化的高性能计算(OpenMP、MPI)到离散问题的大数据
、深度学习、统计分析 – 从单纯计算应用到软件调试、优化模型、实验教学 – 大多数处于中、小规模(几百个核),个别(上千核),还有一部分处于入
– 操作系统:centos 6.*, 7.*、ubuntu 12.04,14.04,16.04,17.04,18.04 ,windows HPC server
– 支撑软件:python 2.7,3.4,3.5,3.6、各种compiler、library等
• 大数据:数据量大,代码迁移 • 深度学习:软件版本多,GPU
面临的挑战三:思维和服务模式
• 新技术、新思维、新模式出现
– 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快速、分享,以人为本 – 云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按需提供服务,用户体验 – 移动互联:将计算有关的人和事连接 – 大数据:以数据为中心,为用户精准画像,提供个性化服务
• 有益的尝试
– 天津超算、上海超算的云服务模式,高校计算云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 大学等
使用面临的问题
• 使用门槛比较高,初入计算比较难,特别是对非计算机专业 • 使用方式单一,用户体验差 • 缺乏用户自己定制、开发的途径,难以实现个性化定制 • 缺少技术交流的环境和应用激励机制 • 只提供单纯的计算,缺乏工作流和对整个科研过程的支持
总结
• 两个难点:运维管理难,用户使用难 • 两个目标:减少运维的工作量,提高使用的灵活性 • 核心:打包与部署分离 • 解决方法:智能微模块 + 容器技术,就如“集装箱” • 引入基于社交通讯的移动应用,打造围绕计算和数据的“
• Ecosystem:生态
– 面向课题生态 – 面向项目生态 – 面向问题生态
平台建设目标
• 围绕学校的高性能计算、云计算、大数据、深度学习、数 据分析统计的科研需求,建设一个基于混合架构、容器和 移动应用技术的计算云服务平台,计算能力达到 380TFLOPS,存储能力为1.6PB,构建“依托学科、专管共 用、开放共享、服务需求” 大型设备的管理和应用体系 ,为学科发展提供支撑,助力科研创新
– HPC in Cloud:公有云,AWS、Azure、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 – 容器技术:singularity, shifter, udocker, charliecloud, ubercloud
决策面临的问题
• 大平台、小平台的矛盾
– 大平台如何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 小平台建设分散,人员、空间、设备资源难以整合
• 如何实现“依托学科、专管共用、开放共享、服务需求” • 扩大计算应用领域,加强交叉学科的融合,带动计算相关
学科的发展,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运维面临的问题
• 传统的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应用需求
– 从硬件维护、软件安装部署、作业提交、权限分配、用户记账
• 应用部署存在“Dependency hell” • 运维服务、应用支持人员不足 • 缺乏资源优化分配和应用激励机制 • 收费模式单一
服务“双一流”建设
搭建科研创新高性能计算云平台
--教育科研EaaS模式
山东大学软件学院 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
龚斌
目录
• 平台建设背景 •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 平台的建设 • 典型应用场景
建设背景
• 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和发展大数据战略 • 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双一流” • 高性能计算已同理论研究和科学实验一起成为人类探索未
知世界的三大科学手段,被称为支撑科学发现的第三个支 柱。科技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家科技综合实力的 综合体现
建设背景
• 高性能计算近年来发展迅速
– 从2010年11月天河-1排名TOP500第一名到2013年后,“神威太湖之光”连续排名 第一
– 2016、2017年连续两次获高性能计算应用“戈登•贝尔”奖
– 把相关计算的人和人连接起来,生态即服务(Ecosystem-as-a-Service)
• 面向教育科研的EaaS模式
EaaS:以环境(生态)为服务
• Environment:环境
– 计算应用环境:个人,课题组 – 实验实训环境:Linux、DB、network、software – 软件研发环境:深度学习 – 交叉研究环境:生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