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

合集下载

罗田旅游,民风民俗,饮食文化特色游玩,解说词

罗田旅游,民风民俗,饮食文化特色游玩,解说词

罗田旅游,民风民俗,饮食文化特色游玩,解说词
罗田旅游:体验民风民俗,品尝美食之旅
位于湖北省东部的罗田县,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美味的饮食而闻名。

在这里,你将有机会领略到那些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观、节日和美食,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魅力。

罗田县历史悠久,曾是道教名山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朝圣。

这里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其中以春节和端午节最为隆重。

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张灯结彩,欢庆新年。

端午节则会举行龙舟比赛、吃粽子等活动。

此外,罗田县还有许多传统手工艺品,如竹编、木雕等,深受游客喜爱。

罗田县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以山珍海味为主,如野生香菇、木耳、石耳等山珍,以及鲤鱼、团鱼等河鲜。

在这里,你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农家菜,如豆腐、腊肉等,口感纯正、回味无穷。

此外,罗田县还有丰富的特产,如板栗、桂花糕等,为游客的味蕾带来了无限惊喜。

在解说词方面,我们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场景和动作描述,向游客展示罗田县的景点和美食特色。

例如,在介绍端午节龙舟比赛时,我们可以描述选手们如何挥舞船桨、竞争激烈,让游客感受到节日的氛围和体育精神。

而在品尝美食时,我们可以生动描述食材的新鲜程度、烹饪技巧和口感特点,让游客产生共鸣和向往。

总之,罗田旅游将带领游客领略鄂东地区的民风民俗和美食文化,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的魅力。

在这里,你可以体验丰富的节日庆典、品尝地道的美食佳肴,还能购买到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和土特产。

让我们共同踏上这场美妙的罗田之旅,品味生活、寻找乐趣!。

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东江酿豆腐、椒盐鸭下巴等都是客家菜的代表作。

一般而言,传统客家菜多用肉类,主料突出,讲究“咸、烧、肥、香、熟、陈”。

咸:指客家菜偏咸,甚至有“吃在客家,咸是一绝”之说;烧:强调趁热吃,且“烧唔烧”成了品评菜肴是否好吃的标准之一;肥:普遍用油很重,肉食多选五花肉甚至纯肥肉,馅料用半肥瘦;香:做菜多煎、炸、炒、烧、焗、焖,以香口为佳;熟:做菜强调熟透、熟烂;陈:常用菜干等陈料,如梅菜扣肉。

客家饮食文化特征文化首先是环境的产物,随后才是交融的结果,饮食文化也不例外。

客家菜特征的形成,一方面与客家人的生活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相对当地居民而言,他们是客,因而被称为“客家人”。

明清时期,以广东梅州为基地,“一枝散五叶”,又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台湾、香港、东南亚各地,形成了独特的客家文化,包括以菜肴(客家菜)、小吃、茶、酒为系列的客家饮食文化,并因地域因素被吸纳到粤菜系中,使客家菜成为粤菜中独特的一支。

其中又以东江菜最负盛名,因广东境内客家人一向以粤东山区的梅县(现梅州市)为基地,并主要居住在东江流域,东江向西南流入广东省境内,故广东客家菜又称东江菜,与潮汕菜(潮州菜)、广府菜(广州菜)并称广东三大菜系。

明清时期,客家菜系基本定型。

其中东江盐焗鸡构成了客家菜的典型代一、二两重。

酒宴菜肴数量讲究“六碗八盆十样”,盛器多用大碗、盆、钵。

这些与一向节俭的客家日常生活形成极大反差。

客家妇女的社会地位从客家人独特的饮食文化来考察客家妇女的地位,可以看到客家妇女的地位呈现为一种奇特的矛盾状态。

一方面传统的男权思想及社会普遍对女性生理的误解,使客家妇女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歧视。

客家女性在吃饭时,通常是不能出现在餐桌上的,特别是未婚女性或未生育的小媳妇更是无权上桌。

盛了饭,夹了菜,她们的一日三餐只能在厨房灶台旁完成。

客家女性一般也不参加公共宴会,即使是小范围的家族餐会,女性也不能与男性同桌而食。

由此可见,在客家传统中,陈旧的社会性别话语权依然根深蒂固,客家妇女的传统角色定位并未改变,在社会总体价值体系下,客家女性依旧受封建礼教的束缚,尊崇的仍然是“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的价值观念。

第三讲饮食民俗 民俗学教案

第三讲饮食民俗 民俗学教案

第三讲饮食民俗一、饮食民俗概述饮食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一个人生存和改造自身身体素质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力量。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民俗,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如今,随着旅游业的兴起,饮食及其民俗也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

(一)饮食民俗的形成饮食民俗是指有关饮料和食物在加工、制作和食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习俗。

它是民俗中最富有特色的事项之一。

我国饮食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如果探寻其成因,则源于以下四个方面:1、经济原因。

饮食民俗虽然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其孕育和变异无疑会受到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和农业生产力布局的制约。

有什么样的物质生产基础,便会产生相应的膳食结构和肴馔(饭食)风格。

而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又为各地饮食民俗多样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农副产品是人类食物中最重要的物质来源,在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农业生产布局、耕作制度、农副产品种类等都有很大差异。

东部以种植业为主,西部以牧业经济为主;北方农区以面粉、杂粮为主食,南方农区以稻米为主食,茶和酒为主要饮料。

2、自然条件的原因。

自然地理条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饮食民俗对自然条件有很强的选择性和适应性。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各地的地形、气候、水文、土壤、生物等因素都有较大的差别。

地域及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食性和食趣也不一样,如东辣西酸南甜北咸的口味嗜好分别。

东南待客重水鲜,西北迎宾多羊馔,均与就地“取食”的生存习性相一致。

这种饮食民俗的地域差异,正是各种民间风味和各种菜系形成的重要原因。

3、民族原因。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由于各民族所处的自然和社会条件的不同,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经过世代的传承和变异,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民族的自己所特有的传统饮食民俗。

4、宗教信仰的原因。

人们常说,“民俗是退化的宗教”,这一说法有一定道理,不少饮食民俗就是从原始信仰崇拜和某些人为宗教仪式演变而来的。

什么叫旅游文化元素的概念

什么叫旅游文化元素的概念

什么叫旅游文化元素的概念旅游文化元素指的是旅游中包含的各种与文化相关的要素和特点。

旅游活动是人们在休闲和娱乐的过程中,以观光、参观、游览和交流为主要内容而进行的一种活动。

而文化,则是指人类对于环境的适应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非物质的精神财富。

因此,旅游文化元素是旅游活动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特征的总称。

旅游文化元素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且随着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民族特色等的不同而各有独特之处。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旅游文化元素的概念和举例:1. 建筑风格:建筑风格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文化特征之一。

通过游览古建筑,可以了解到当地的建筑技术、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北京的故宫和长城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则是法国建筑的象征。

2. 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是指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等方面表现出的文化特征。

通过观察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和参与一些传统节日活动,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文化。

例如,中国的春节和美国的感恩节都是具有浓厚民俗风情的节日。

3. 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指的是过去留下来的有文化、历史、艺术、科学和文化意义的物质和非物质传统。

世界遗产和国家级文化遗产是旅游中最常见的文化元素之一。

例如,埃及的金字塔、意大利的斗兽场和中国的敦煌莫高窟都是世界遗产。

4. 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一个地区或国家特有的食物制作和食用方式。

通过品尝当地特色食物和体验当地独特的用餐习俗,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区的饮食文化。

例如,法国的红酒和奶酪、意大利的比萨和意面以及日本的寿司和生鱼片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饮食文化。

5. 艺术表演:各种艺术表演如戏剧、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等都是旅游中的重要文化元素。

通过观赏当地的艺术表演,可以感受到一个地区独特的审美观和艺术形态。

例如,奥地利的维也纳音乐厅、印度的卡塔克舞和巴西的桑巴舞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艺术表演。

6. 符号与象征:文化中的符号与象征是人们对某种思想、观念或价值观的象征性表达。

浅析陕西韩城古城旅游饮食文化及其发展策略

浅析陕西韩城古城旅游饮食文化及其发展策略

食品科技浅析陕西韩城古城旅游饮食文化及其发展策略韩欣瑞(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 710065)摘 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与旅游愈发融合,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热情日益高涨。

饮食文化既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旅游6大要素中必不可少的一大要素。

饮食文化所蕴含的文化特质与感官体验性对游客产生了吸引力。

陕西省韩城市作为全国百强县市以及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其饮食文化彰显了鲜明独特的关中文化。

本文以陕西韩城古城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结合实际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韩城古城旅游饮食文化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古城;旅游;饮食文化;陕西韩城Brief Analysis of Tourism and Food Culture and ItsDevelopment Strategy in the Ancient City of Hancheng,ShaanxiHAN Xinrui(Xi’an Shiyou University, Xi’an 710065, China)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culture and tourism have become more integrated, people’s enthusiasm for folk culture is increasing day by day. Even if food cultur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parts of folk culture, it is also an indispensable element of the six elements of tourism.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sensory experience contained in food culture have attracted tourists. As one of the top 100 counties and cities in China and a famou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n China, Hancheng’s food culture highlights the distinct and unique Guanzhong culture. Taking the food culture of the ancient city of Hancheng in Shaan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its development are analyz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ourism food culture in the ancient city of Hancheng.Keywords: ancient city; travel; food culture; Hancheng Shaanxi韩城市距今已有2 000多年的历史,在陕西属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副地级市,有着“小北京”之称。

天津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特色-精品文档资料

天津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特色-精品文档资料

天津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特色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类进入全球性的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现代人的重要生活方式。

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逐步由观光旅游转向人文旅游转变。

民俗文化旅游是人文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鲜明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对中外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四大直辖市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在六百多年的城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浓郁的民俗民风和多彩的文化艺术。

这为天津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天津独具特色的民俗美食,极大地吸引了各地的旅游者,他们在品尝“天津三绝”――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和十八街麻花的同时,也会产生了解天津独特饮食文化的欲望,所以说天津的饮食和与之相关的各种民俗文化因素都可以成为民俗文化旅游的资源。

一、天津饮食民俗的形成与特点在天津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中,饮食民俗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所有民俗事象中延续时间最长的一种,是揭示和研究一个地区社会生产水平、社会文化水平、物产资源的种类及人们日常生活方式的一种最显而易见的佐证。

天津人饮食习俗的形成首先同它所处的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历史上的天津是退海之地,古有九河下梢之说,因为水域宽阔,距海又近,故水产极为丰富,品种也多,鱼、虾、蟹、蚌类,应有尽有。

天津人喜食海鲜、河鲜,就是由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养成的。

天津人有两句俗语:“吃上一顿鲜,死了也不冤。

”又说:“吃鱼吃虾,天津为家。

”都说明了天津人对海鲜、河鲜的嗜好。

天津饮食文化的形成也受着历史传承、居民变化、文化交流的深刻影响。

金代贞佑元年(1213 年),始被命名为直沽寨,开始形成市镇。

随着海运、漕运的发展,其地位日趋重要,明永乐二年(1404 年)正式改名为天津。

至清代中叶,天津已成为漕运、盐务并重的商业繁荣的大都会。

从饮食风俗上看,有浓郁的本地特色,同时由于商旅来往,晋、鲁、豫及苏杭的饮食,都对天津人的饮食有一定的影响。

饮食文化与旅游

饮食文化与旅游

饮食文化与旅游饮食文化与旅游是指旅游过程中涉及到的饮食习俗、饮食特色、美食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在旅游过程中,饮食文化不仅是旅行者感受当地风情的重要途径,也是了解当地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重要窗口。

因此,饮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饮食文化与旅游的关系1. 传承文化:饮食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通过旅游的方式得以传承和发扬。

旅游者可以通过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了解当地人的饮食习俗,进而了解当地的历史、传统文化等。

2. 促进经济:饮食文化与旅游的结合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当地的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从而增加了当地的旅游收入。

同时,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为当地的餐饮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

3. 丰富旅游体验:饮食文化作为旅游的一部分,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旅游体验。

品尝当地的美食,体验当地的饮食习俗,可以使旅游者更加融入当地的生活,增强旅游的互动性和参与感。

二、饮食文化与旅游的实践案例1. 法国的美食之旅:法国被誉为美食之国,其饮食文化享誉世界。

在法国旅游,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精致的法国菜,如法式奶油蛋糕、法式鹅肝、法式蜗牛等。

此外,法国还有许多知名的美食节,如戛纳美食节、巴黎美食节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品尝美食。

2. 日本的料理之旅:日本的饮食文化以其精致和健康而闻名于世。

在日本旅游,游客可以品尝到各种传统的日本料理,如寿司、刺身、烧烤等。

此外,日本还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传统活动,如茶道、和食体验等,可以让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日本的饮食文化。

3. 中国的美食之旅: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饮食文化的国家,各地都有着独特的美食文化。

旅游者可以品尝到四川的辣子鸡、广东的烧鹅、北京的烤鸭等各地的特色美食。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与饮食相关的传统节日,如中秋节、春节等,游客可以在节日期间体验当地的饮食习俗。

三、饮食文化与旅游的发展趋势1. 本土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目的地开始注重本土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

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举例子民俗旅游文化资源是指通过旅游活动来展示和传承某一地区的民俗文化特色的资源。

它包括了民俗节庆、传统手工艺、民俗表演、民俗美食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民俗旅游文化资源对民俗文化的继承。

1. 京剧表演:京剧是中国传统的戏曲形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北京,每天都有京剧表演,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不仅有助于传承京剧这一民俗文化,也为京剧表演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

2. 茶艺表演: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艺表演是通过展示泡茶、斟茶、品茶等过程来传递茶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一些旅游景点或茶叶生产地,游客可以欣赏到精彩的茶艺表演,了解茶文化的内涵,体验中国传统的茶道文化。

3. 民间音乐演奏: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音乐形式,如古筝、二胡、琵琶等。

在一些民俗旅游景点,游客可以欣赏到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演奏,了解当地的音乐文化,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

4. 民俗手工艺制作:中国有着众多的传统手工艺,如剪纸、刺绣、木雕等。

在一些旅游景点或传统手工艺村,游客可以亲自参与到手工艺制作过程中,学习传统手工艺的技巧,感受手工艺的魅力,推动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5. 民俗节庆活动:中国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节庆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在这些节日里,人们会开展各种民俗活动,如舞龙舞狮、放鞭炮、赏月等。

在一些民俗旅游景点,游客可以亲身参与到这些节庆活动中,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感受中国传统节庆的热闹气氛。

6. 传统民俗美食:中国各地都有着独特的传统民俗美食,如北京的烤鸭、四川的火锅、广东的点心等。

在一些旅游景点或传统餐馆,游客可以品尝到正宗的传统民俗美食,了解当地的饮食文化,感受传统美食的魅力。

7. 民间故事讲解:民间故事是传承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一些民俗旅游景点,游客可以聆听讲解员讲述当地的民间故事,了解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加深对当地民俗文化的认识。

中外民俗讲稿——第五章饮食的民俗

中外民俗讲稿——第五章饮食的民俗

第五章饮食的民俗筷子的传说现在世界上人类进食的工具主要分为3类:欧洲和北美用刀、叉、匙,一餐饭三器并用;中国、日本、越南、韩国和朝鲜等用筷;非洲、中东、印尼及印度次大陆以手指抓食。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名誉教授怀特调查后说:“用刀叉、手指和筷子吃饭的3类人,都以强硬态度维护自己的餐具。

”特别是以手抓食者,常被人看作不文明,可他们却自我感觉良好。

例如美国洛杉矶有一家菲律宾餐馆,大做广告以抓食为荣,公开警告那些不愿以手抓饭的顾客,谢绝他们光临。

中国是筷子的发源地,以筷进餐少说已有3000年历史,是世界上以筷为食的母国。

筷子看起来只是非常简单的两根小细棒,但它有挑、拨、夹、拌、扒等功能,且使用方便,价廉物美。

筷子也是当今世界上一种独特的餐具。

凡是使用过筷子者,不论华人或是老外,无不钦佩筷子的发明者。

可是它是何人发明?何时创造诞生?现在谁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

堂堂中华古国,都找不到记载这一对人类文明做出伟大贡献的点滴文字资料,也许是我们的先民当时缺少文字,或是记录筷子的书籍佚失殆尽?总之,回答这个悬案的只有“史无记载”4个字。

当然,研究筷箸(zhù)文化,也不是找不到任何旁证材料。

笔者曾先后收集到3个有关筷子起源的传说。

姜子牙与筷子这一传说流传于四川等地,说的是姜子牙只会直钩钓鱼,其他事一件也不会干,所以十分穷困。

他老婆实在无法跟他过苦日子,就想将他害死另嫁他人。

这天姜子牙钓鱼又两手空空回到家中,老婆说:“你饿了吧?我给你烧好了肉,你快吃吧!”姜子牙确实饿了,就伸手去抓肉。

窗外突然飞来一只鸟,啄了他一口。

他疼得“阿呀”一声,肉没吃成,忙去赶鸟。

当他第二次去拿肉时,鸟又啄他的手背。

姜子牙犯疑了,鸟为什么两次啄我,难道这肉我吃不得?为了试鸟,他第三次去抓肉,这时鸟又来啄他。

姜子牙知道这是一只神鸟,于是装着赶鸟一直追出门去,直追到一个无人的山坡上。

神鸟栖在一枝丝竹上,并呢喃鸣唱:“姜子牙呀姜子牙,吃肉不可用手抓,夹肉就在我脚下…。

国内外饮食文化旅游研究综述[权威资料]

国内外饮食文化旅游研究综述[权威资料]

国内外饮食文化旅游研究综述本文档格式为WORD,若不是word文档,则说明不是原文档。

摘要:饮食文化作为一种传统的民俗文化现象,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饮食文化旅游日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相关开发也越来越为旅游业所重视。

通过整理分析已有的研究文献,对饮食文化旅游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并找出了研究的空白点,希望在此基础上推动旅游业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饮食文化旅游;发展综述;研究综述饮食是旅游六大要素中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要素。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吃‖已不再是仅仅满足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而是渐渐成为一种休闲活动,一种丰富生活的象征。

如今,旅游者日益成熟,他们已不满足于传统的观光游览,而是希望通过全方位的参与和体验,感受旅游地的内涵与特色,而品味当地的美食成为了解当地生活和文化最便捷的途径。

因此,饮食文化旅游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笔者对饮食文化旅游的研究概况作了比较完整的综述,希望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为饮食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饮食文化旅游的概念(一)国外的概念关于这一概念,国外的术语比较多,其中采用比较普遍的是Culinary Tourism。

1998年,Lucy Long提出美食旅游(Culinary Tourism)这一概念,并在2004年将其定义为―经历和参与其他区域人民的饮食生活,而不仅仅是局限于消费、烹饪和饮食项目的介绍‖。

(二)国内的概念国内尚无统一概念。

傅文伟1994年给饮食文化旅游下的定义是―以旅游地的美食佳肴为主要吸引物而开发的一项特殊旅游,它通过愉悦多样的活动形式,将观光游览、美食享受结合起来,使游客从中获得物产、美食烹调制作的有关文化历史知识和技艺,增加情趣,以达到物质和精神上的极大满足‖。

李江教等人在《文化旅游开发》一书中提出:―所谓饮食文化旅游,就是指将饮食文化与旅游活动相结合,以品尝美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为主要内容,以游览所在地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辅助内容的特色旅游‖。

泰国饮食习俗及泰国主食探秘

泰国饮食习俗及泰国主食探秘

泰国饮食习俗及泰国主食探秘一、前言“食俗即饮食风俗,‘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世界各地各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进程以及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饮食习俗也不尽相同,构成了食俗庞大纷繁的体系。

”“饮食结构是指日常生活的一日三餐的主食、菜肴和饮料的搭配,即配餐方式。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习俗和饮食结构。

二、泰国古代、现代饮食习俗泰国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国家,是著名的佛教之国,世界最闻名的旅游胜地之一。

以灿烂多姿的民族文化,热带风情,文化遗产,特色美食等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

很多人到泰国不仅仅是为了玩,更为了品尝泰国的美食,感受泰国的饮食风俗文化,享受异域风情。

然而在泰国饮食文化中,古代饮食习俗和现代饮食习俗有所区别。

在古代饮食习俗中,泰人“掬而食之”和多餐,意思是泰人吃饭不用碗筷,捧而食之,这一习惯保存到近代,古代泰人没有固定的吃饭时间,所以一天可能多餐;嚼槟榔,古代泰人不分男女老少喜欢嚼槟榔,因为在古代,泰人以牙黑为美。

在当今饮食习惯中调料丰富,由于泰国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喜食酸辣,祛湿开胃,此外吃得杂,喜欢食用蛇虫鼠蚁等各种昆虫,这一点和中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很像(自然环境也很相像)。

另外,好吃生,喜爱凉拌,喜欢在饮料中加冰块,不管在什么饮料中都喜欢加冰块,泰国男子喜欢喝酒,泰国女子爱吃零食且爱吃酸辣味的零食,各种小吃丰富多彩。

三、泰国自然环境我们先来简单的了解一下泰王国的自然环境,泰王国,简称泰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中部;东南、西南均临海;地形上可划分为四个区域:北部山区、中部平原、东北部高原,以及南部岛屿。

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分为热、雨、旱三个季,降雨充沛,全年光照时间长,气温高。

充足的热量,丰富的水资源,极大的昼夜温差,肥沃的土地,有利于作物的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累积,这也是泰国农业发达的自然因素之一。

对外贸易在泰国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而泰国是世界上稻谷和天然橡胶最大出口国。

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探讨论文

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探讨论文

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探讨论文饮食文化旅游开发对策探讨论文预读: 摘要:摘要:饮食是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饮食的特色与质量直接影响着旅游者的体验质量.饮食对凸显地方文化、塑造旅游地形象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河北省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历史悠久,内蕴丰厚.但河北省在饮食文化开发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大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与保护力度,将饮食文化与旅游体验相结合,开发特色旅游餐饮,打造特色餐饮品牌.关键词:饮食文化;旅游体验;旅游开发;河北省地方饮食文化是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历史人文环境的相互作用下,人们围绕饮食所产生的系列行为和规范,包括与饮食有关的物质层面和非物质层面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中,物质层面主要表现为饮食来源、饮食加工、饮食结构、饮食器皿、饮食的色香味形,以及居住、保藏所反映的饮食团体、饮食方式等;非物质层面体现在与饮食相关的政策、饮食观念、饮食卫生、饮食保健、饮食理论以及在宗教、祭祀、人生礼俗、人际交往、岁时节庆、艺术等方面所反映的饮食文化现象.河北省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特殊的地理、历史人文环境孕育出丰富多样的饮食文化,为河北省旅游开发奠定了重要的资源基础.一、河北省饮食文化资源的特点(一)历史悠久,内蕴丰厚河北省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南部是传统的以汉族为主的农耕文化区域,北部为蒙古族和满族所代表的草原游牧文化与汉族的农耕文化相互碰撞、融合的区域.考古发掘的武安磁山文化遗址证明,早在七千多年前,河北先人已经种植谷物,饲养家禽,制作生产、生活用具,烧制陶器;《古考史》中说:“皇帝始造釜甑,火食之道成矣.”这说明在距今四五千年的黄帝时代,河北先民结束了历时几十万年的烘烤、石烹的饮食生活,进入以水做传导热量的蒸煮法和气蒸法饮食生活时代.河北的饮食文化发展经历了史前时代的萌芽期、夏朝至春秋战国时期的形成期、秦至唐代的发展期、北宋至清朝的成熟期和近现代的传承与嬗变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河北大地上孕育出了独特的、内涵丰富的饮食文化.古书中记载的与美食有关的故事,如《东周列国志》中有荆轲赞美马肝味美的记载,《战国策》中有中山君王以一杯羊羹亡国的故事.在饮食文化发展的中后期,还出现了许多技艺独特、味道绝佳的名菜以及相关典故,如黄瓜的由来、霸王肉、正定隆兴寺的罗汉斋席、承德的满汉全席、麒麟蒸饺、鲜花玫瑰饼、保定的锅包肘子、李鸿章烩菜、总督豆腐、芙蓉鱼头以及唐山的饹馇等.邢窑、定窑、磁州窑是河北历史上的三大名窑,曾生产过形制多样的饮食器皿,与食物配套使用,更是丰富了河北饮食文化的内容.《调鼎集》《热河御膳》《承德名菜》《清宫野味》《中国烹饪大师孙晓春菜品荟萃》等古今书籍是传承河北饮食文化的重要载体. (二)种类多样,地域分异明显河北省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为河北饮食提供了多样的食材资源.另外,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河北作为燕赵故地,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受黄河流域的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秦晋文化以及北方的游牧文化、宫廷文化等的深远影响,在饮食上体现出包罗万象的特点,烹饪方法及口味多种多样,故有“河北菜,不成系”之说.根据居民的饮食特点,有学者将河北省饮食文化分为坝上高原食风区、山地丘陵食风区、燕南赵北食风区、黑龙港流域和滨海平原食风区、少数民族食风区五大区域.各区饮食呈现明显的地域特征.(三)古今名食名饮众多,地位凸显河北菜因其杂,在古代没有自成一系而进入几大名菜系列.但清朝时候,河北地方菜已经形成了冀中南菜、宫廷塞外菜和冀东沿海菜三大菜系.经历了多年的传承和发展,2006年10月在由国家商务部、中国烹饪协会、中国饭店协会举办的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新菜系大赛中,冀菜被称为中国第九大菜系,包括以保定地区为代表的直隶官府菜、以承德等地为代表的宫廷塞外菜、以唐山等地为代表的冀东沿海菜和以石家庄为代表的冀中南平原菜四大流派,其中的直隶官府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隶官府菜以锅包肘子、炸烹虾段、李鸿章烩菜、鸡里蹦等为代表,宫廷塞外菜以化子山鸡、烤全鹿、龙舟鱼菜等名菜为代表,冀东沿海菜以鸿宴肘子、金刺金鳞、京东板栗鸡等为代表,冀中南平原菜以霸王肉、黄瓜宴、崩肝、热切丸子等为代表.河北的酿酒历史也很悠久,刘伶醉、板城烧锅酒、衡水老白干、山庄老酒等均获得“中华老字号”称号.藁城宫面、饶阳金丝杂面、保定槐茂酱菜、唐山麻糖、河间驴肉火烧、金凤扒鸡等均为河北传统名吃.二、河北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的问题“食”是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附加值潜力非常大的部分.但是旅游发展中,各地管理者和经营者往往忽视旅游饮食开发与经营的重要性.河北省饮食文化旅游开发中存在如下问题:(一)缺乏地方特色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不仅带来了人口的大规模迁徙和融合,也导致了各民族不同风格的饮食在世界各地的传播和交流.在许多城市人们都能品尝到来自世界各地不同风味的饮食.通过对河北省的石家庄、保定、承德、秦皇岛、唐山、邯郸等城市的调查发现,除了肯德基、麦当劳等西式快餐店外,川菜馆、湘菜馆、粤菜馆较多,具有河北特色的冀菜馆少之又少.尽管河北古今特色菜品众多,但是游客很难吃到地道的反映河北特色的地方菜.团队游客在省内各地吃的是廉价的千篇一律的团餐,很难真正体验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二)缺少文化意蕴饮食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之分.饮食文化的物质部分属于显性文化,而与饮食相关的思想、艺术、哲学等非物质层面属于隐性文化.当前河北省旅游饮食的开发偏重于以品尝为主,对菜品文化意蕴的挖掘和展示不够.旅游者所感受到的往往只是菜肴表面的色、香、味、形,导致留在游客印象中的只是一时的美味,很难了解一道菜品所承载的地方文化.(三)参与性不强从本质上讲,旅游是一种差异化的体验.尤其在体验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旅游者更喜欢个性化、参与性强的体验式旅游.如《礼记•乐记》所说,“酒食者,所以合欢也”.餐饮可以调动人的多种感官,使人有身心愉悦之感.这是近年来美食旅游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之一.不仅品尝佳肴美馔能给人带来愉悦感,而且参与食物制作能给人留下更难忘的印象,会强化进食时的愉悦感.对河北省内主要的旅游城市以及4A级以上景区周边的餐饮场所的调查发现,旅游者吃的大都是加工制作完成的食物成品,没有参与制作的机会.(四)市场营销宣传不够通过对电视、网络、户外媒体投放的旅游广告的调查发现,河北省旅游营销中更多的是对旅游景点和线路的推介,对“食”的宣传和发掘力度远远不够,致使游客对河北省饮食文化特色、地方特产了解不全、不深.近些年来,省内的主要旅游城市,如保定、承德、秦皇岛等地都举办过美食文化节,但美食节上展示的更多的是外地的名吃,对河北特色美食的挖掘和展示不够.三、河北省饮食文化资源旅游开发对策(一)注重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与创新冀菜四大流派的形成有着深刻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背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竞争,一些河北历史上的地方名吃逐渐萎缩、失传,甚至消亡,有的在当地已难觅踪迹,还有些已面目全非,丧失了真实的内涵与底蕴.整体形象的模糊破碎致使河北特色饮食文化一直是默默无闻,不仅外地人不了解,就连河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要对河北的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就要对河北特色饮食文化资源进行深入的挖掘、整理、保护与传承.首先政府要高度重视,组织业内的专家到烹饪古籍中去搜集,到老字号、老城镇、老食客、老前辈那里去讨教,抢救和采集失传或濒临失传的传统菜、民间菜、官府菜等,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地方风味精品饮食,要注意对其原有风格的传承和延续.其次,要注重对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搜集、整理与申报,对列入非遗名录的饮食传承人要有计划地提供资助、鼓励和支持其开展传习活动,确保传统经典菜品的传承.再次,组织专家和学者以河北饮食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为主线,以燕赵大地特有的人文地理和物产文化为背景,以挖掘收集到的散落在河北各地的特色饮食文化资源为基础,认真研究、整合河北饮食文化的风格特色,重塑独具特色的河北饮食文化.(二)挖掘传统饮食文化,打造特色餐饮品牌饮食是塑造地方性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特色餐饮场所应当是国内外宾客了解地方特色的一个文化窗口.河北省应当加大对旅游餐饮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餐饮文化龙头企业,打造特色餐饮品牌.餐饮企业在进行饮食开发与经营时,要将饮食文化与河北的燕赵文化和民俗文化结合起来,在菜品开发、环境营造等方面都要突出地方特色,将餐饮场所打造成“能吃饭的博物馆,河北人的会客厅”.这样,游客在进餐的同时,还可以了解到燕赵文化和河北的民俗文化.(三)注重饮食文化与旅游体验的结合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旅游经验与体验越来越丰富,其需求也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在饮食方面,游客不仅希望吃上色、香、味俱全的食品,而且希望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在旅游餐饮的开发上,旅游餐饮企业要注重文化和饮食的结合,深入挖掘河北省地方饮食文化资源的文化背景、非官方的传说、神话故事、风土人情等资料,让游客在享受河北地方饮食的同时,能边听(故事)、边看(原料、工序)、边尝(味道)、边思(意蕴),使游客乐在其中.另外,还要注重在美食中融入创意,注重美食特色的挖掘,从主题、装饰、菜品以及服务人员着装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情景化打造,将美食变为旅游吸引物.这样不仅可以弘扬地方饮食文化,还可以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为旅游者带来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享受,提高旅游地的综合吸引力.(四)搞好饮食类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旅游购物属于非基本旅游需求,是需求弹性较大的一项旅游收入.旅游购物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增长具有重要的贡献,而旅游购物则是多年来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块“短板”.饮食类商品作为旅游商品中的一种类型,河北省应当鼓励创新科研技术,大力开发绿色环保的冀味食品,保证食品质量安全.另外在商品的包装上,还要注重展现河北的文化元素,提升饮食类商品的的档次,满足旅游者的购物需求,通过饮食类旅游商品提升河北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五)加大营销力度改变以前旅游营销内容单一的局面,将旅游饮食文化产品与旅游景点、线路产品进行整合,多形式、多领域、多角度地进行宣传.一方面利用广播电视、本地网站专栏,邀请知名专家、记者采写、拍摄专题报道,在重要的交通节点设立比较明显的宣传牌等途径进行宣传;另外也可举办凸显地方特色的美食节庆活动,以此吸引游客,提升地方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此外,在条件成熟的时候,还可以推出河北美食旅游线路.旅游市场的竞争是全方位的,一定要认识到饮食在旅游竞争中的重要性.河北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需要政府和旅游企业加强认识,建立完整的食品安全体系,与河北省旅游目的地文化充分融合,挖掘传统美食,创造新的经典美食,提高美食与旅游的结合度,加强旅游市场的品牌竞争意识,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参考文献:[1]蔡晓梅,等.中国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6,18(9):83-88.[2]闫利军,等.内蕴丰厚的河北饮食文化[EB/OL].[3]杨丽,试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J].学术探索,2011(6):67-70.[4]吴晓东,等.基于游客需求的我国地方美食旅游发展探讨[J].江苏商论,2010(6):49-51.。

饮食文化与旅游

饮食文化与旅游

饮食文化与旅游饮食文化与旅游是两个相互关联且相辅相成的领域。

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求之一,也是人们认识和了解一个地方的重要途径之一。

旅游则是一种体验和探索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方式。

当这两个领域相结合时,可以为旅游者提供更加全面、丰富的文化体验,也可以为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做出贡献。

一、饮食文化对旅游的影响1. 丰富旅游体验:饮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独特标志,通过品尝当地特色美食,旅游者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历史、地理、民俗等方面的文化。

美食可以激发人们的味觉和视觉享受,让旅游者在品尝美食的过程中感受到当地的人情味和文化氛围。

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饮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地的特色美食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从而带动了餐饮业的繁荣,促进了当地农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就业率和居民的收入水平。

3. 传承和保护文化遗产:饮食文化是一个地方的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当地的传统饮食方式和烹饪技艺传承下来,可以保护和传承当地的文化遗产。

同时,饮食文化的传承也需要当地居民的参与和支持,通过饮食文化的传承,可以增强居民对自己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旅游对饮食文化的影响1. 推动饮食文化创新:旅游的需求和多样化的旅游者口味,促使当地餐饮业不断创新和改进菜品,推出更加符合旅游者口味的美食。

旅游者的需求也成为餐饮业发展的动力,促使餐饮业不断提高菜品的质量和服务的水平。

2. 促进饮食文化交流:旅游者来自不同的地域和文化背景,通过旅游的方式,他们可以接触到不同地方的饮食文化,了解不同地区的烹饪技艺和食材的使用方式。

这种饮食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学习。

3. 增加饮食文化的知名度:旅游者通过品尝当地的美食,可以将当地的饮食文化带回自己的国家或地区,从而增加了当地饮食文化的知名度。

这对于当地的餐饮业和旅游业来说,都是一种宣传和推广的机会,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旅游者和投资者。

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的概念

饮食民俗:一场盛大的味觉盛宴导语:饮食民俗,一个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它以独特的方式传承着我们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饮食民俗的概念、历史渊源、文化特色以及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带您领略一场盛大的味觉盛宴。

一、饮食民俗的概念饮食民俗,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套独特的饮食习惯、食品制作方法和饮食礼仪等。

这些习俗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地域特色,是文化多样性和传承性的体现。

二、饮食民俗的历史渊源中国的饮食民俗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早在古代,人们就十分注重饮食的营养和健康,创造了诸如“五谷杂粮”、“汤饼面条”等丰富的食品种类。

随着历史的推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的饮食文化。

诸如“满汉全席”、“八大菜系”等具有鲜明特色的饮食习俗应运而生。

三、饮食民俗的文化特色地域性:中国的饮食民俗因地域不同而异,反映了各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特点。

例如,南方地区气候湿润、水源丰富,饮食多以清淡、爽口为主;北方地区气候寒冷、干燥,饮食则以油腻、热量高为主。

季节性:中国的饮食民俗深受季节影响,人们在不同的季节会选择不同的食品。

例如,冬季寒冷时吃火锅、饺子等热食;夏季炎热时吃凉面、冰镇饮料等冷食。

礼仪性:中国的饮食民俗蕴含着丰富的礼仪文化。

在古代,人们用餐时讲究“食不言”、“长辈先动筷子”等规矩,体现了尊老敬贤的传统美德。

民族性:中国的饮食民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例如,藏族人民的饮食以牛羊肉和青稞为主;回族人民的饮食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规定,不食用猪肉等。

四、现代社会的应用价值在当今社会,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饮食民俗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传统饮食民俗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源泉之一,有助于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

其次,传统饮食民俗蕴含着丰富的营养知识和健康理念,对现代人的健康饮食有着指导意义。

饮食文化的发展及原因

饮食文化的发展及原因

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及原因一、中国饮食文化饮食文化是属于旅游文化中的一种,它是指饮食、烹饪及食品加工技术、饮食营养保健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饮食生产和饮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饪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三个层次:1、物质层次,包括食结构和饮食器具。

2、行为层次,包括烹饪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

3、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中国的饮食文化其实可以分开从“饮”和“食”来看。

1、从“食”来分析(1)、中国的八大菜系中国菜肴在烹饪中有许多流派。

其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也为社会所公认的有:鲁、川、粤、闽、苏、浙、湘、徽等菜系,即被人们常说的中国“八大菜系”。

一个菜系的形成和它的悠久历史与独到的烹饪特色分不开的。

同时也受到这个地区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特产、饮食习惯等影响。

有人把“八大菜系”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为:苏、浙菜好比清秀素丽的江南美女;鲁、皖菜犹如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粤、闽菜宛如风流典雅的公子;川、湘菜就象内涵丰富充实、才艺满身的名士。

所以说中国“八大菜系”的烹调技艺各具风韵,其菜肴之特色也各有千秋。

(2)、地方小吃北方的小吃比较豪爽。

比如,兰州拉面!一碗拉面端上来,“一清、二白、三红、四绿”。

汤色清澈,香气很浓,萝卜片洁白纯净,鲜红的辣椒油漂在汤上,青菜新鲜碧绿。

尝一口面,韧而不硬,滑而不烂。

南方的小吃比较注重精工细作,比如,比如萝卜丝饼、梅干菜肉包、蟹壳黄、花生酥、香酥核桃等等,不仅造型精美,重要的是松软润口,清爽宜人。

2、从“饮”来分析(1)、茶文化茶文化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

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乡村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

乡村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

乡村的饮食文化有哪些特色?
一、农产品新鲜多样
乡村的饮食文化首先体现在农产品的新鲜多样上。

在乡村,人们可以
亲自种植蔬菜、养殖家禽,保证了食材的新鲜和质量。

此外,乡村的
农产品种类繁多,有时土特产和野味更是乡村饮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二、传统美食独特味道
乡村的饮食文化还体现在传统美食的独特味道上。

许多乡村的美食通
过代代传承,味道独特,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比如,土家族的腊肉、苗族的酸汤鱼等,都是乡村饮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节令食材搭配精妙
乡村的饮食文化还表现在节令食材搭配方面。

根据不同季节,人们会
选择适应当季天气和气候的食材,比如夏季多食清热解暑的凉菜,冬
季则多喝热汤保暖。

这种搭配不仅考虑到了口感和味道,更注重了身
体的健康和营养均衡。

四、丰富的餐桌礼仪
乡村的饮食文化还有丰富的餐桌礼仪。

在乡村,餐桌礼仪是一种传统,
人们在吃饭时注重礼貌和规矩。

比如,客人先喝酒主人敬,长辈先吃干儿女后上饭,这些都是乡村饮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

五、乡村美食与乡村生活的融合
乡村的饮食文化与乡村生活的融合是一种独特的氛围,乡村美食常常伴随着乡村生活的各种仪式和传统。

比如,农历新年吃年夜饭、收获节时的丰盛酒席等,都体现了乡村饮食文化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了解乡村的饮食文化,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乡村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感受到乡村的独特魅力。

希望大家在未来的生活中,能够多留意乡村的美食文化,感受其中的乡愁和温情。

第六章---民俗旅游景观欣赏

第六章---民俗旅游景观欣赏

粤菜
白果烧鸡 、白灼响螺片、 百花鱼肚 、爆羊肉、 菠萝古老肉 、炒鸡丝、 池塘莲花 、醋椒鱼、 脆 皮乳鸽、 大良炒鲜奶 、大良野鸡卷、豆腐蟹肉、 忌廉汤、 炖柠檬鸭、 蕃茄鸡煲、 佛手排骨 、咖 喱牛肉 、咕噜肉、 红椒爆鲜虾、 胡萝卜排骨汤 、 京都排骨 、客家封鸡 、伦教糕 、罗定鸡排 、满 坛香 玫瑰油鸡、 梅菜扣肉、 麒麟大桂鱼 、芹菜 鱼丝 、清蒸滑鸡 、清蒸鲈鱼、 清蒸石斑鱼 、雀 巢黑椒牛柳 、松子玉米、酸菜鱼 、豌豆黄 、西芹 鸡牛柳 、咸蛋蒸肉饼 、香菇醉鸡 、椰子马铃薯牛 肉汤 、夜香冬瓜盅 、鱼片蒸蛋、 植物扒四宝 、 醉排骨
饮食文化景观(一)
恬淡超然旳茶文化 “历来佳茗似佳人” 《茶经》 陆羽(唐代) “茶圣”
分类 按发酵程度:
全发酵茶、半发酵茶、不发酵茶 按制作季节: 春茶(明前茶、雨前茶)、夏茶、秋 茶
1、茶性 (指茶旳自然美旳审美属性) 1) 绿茶 “清汤绿水,滋味收敛性强”
又称不发酵茶,经过杀青、捻揉、干燥等
3、茶具 瓷器茶具、陶器茶具、玻璃茶具
白瓷
青瓷
紫砂壶
当代仿供春壶
茶具选用
从茶旳品类出发, 一般红茶和绿茶, 多种茶具皆宜;绿茶中旳高级茶和名 茶,以选用玻璃杯为好;多种花茶、 红茶及乌龙茶,以选用有盖瓷杯和陶 制茶壶为上,预防清香逸失。
宜小不宜大 不宜用保温杯
4、茶艺 在一定场合内进行旳饮茶活动,重 表演性。 四要素:茶、水、器、境 茶艺表演 ( “茶通六艺”:琴、棋、书、画、
之行
乐感文化
民间茶礼茶俗多吸收儒家乐感精神,欢乐气氛比较浓重
老庄思想
精神与物质旳统一
茶禅
佛茶文化
饮食文化景观(二)
独具魅力旳酒文化 1、 美酒

沂蒙民俗文化之饮食文化

沂蒙民俗文化之饮食文化

沂蒙饮食文化“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

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

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

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

高梁(那个)红来(哎),稻花香。

万担(那个)谷子(哎),堆满仓。

幸福的生活来哎,多美好。

沂蒙山的人民哎,喜洋洋……”《沂蒙山小调》悦耳动听的旋律已经飘向了大江南北,身为沂蒙人,我感到由衷的自豪。

沂蒙地区悠久,文化灿烂,民间传统文化古朴厚重且丰富多彩,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极具地方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绚丽奇葩。

如今山东临沂的街头巷尾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民间工艺品:民间剪纸、莒南石雕、印花土布、旋木玩具、楮庄泥塑、高桥手绣……曾在大型风情歌舞《蒙山沂水》中成功扮演主角的朱孟丽说:“沂蒙小调唱到京城,民间工艺也屡屡拿国际大奖,充分证实了民俗乡韵照样能够登上大雅之堂。

”浩浩沂蒙,绵延八百余里,中部有蒙山胜景,层峦叠翠,景色秀美,古来为道家养生之地;东部有沂水拖蓝的沂河,两岸土地肥沃,稻麦飘香,渔歌唱晚。

数千年来,勤劳纯朴的沂蒙人民在这片广饶的土地上辛勤耕耘,并受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烹饪思想的影响,继承儒家的文化体系,创造了灿烂广博的饮食文化。

古老的沂蒙山区,以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独有的饮食文化,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来一展才华,吟诗作赋。

在孔子“登东山(蒙山)而小鲁”之后,李白、杜甫携手翩然而来,写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千古诗句,李白更是为兰陵镇的美酒佳肴而吸引,乐不思蜀,留下“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是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千古名句,醉出一段极致。

历史上,诸葛亮、王羲之等名人都出生在这里,他们为沂蒙饮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物产的丰富、食俗的久远、使沂蒙人民流传下来许多独具特色的食品,如:糁、八宝豆鼓、民间伏酱、六姐妹煎饼、莒南锅饼、沂水丰糕、郯城挎包火烧等都是沂蒙独有的地方小吃;能登大雅之堂的沂蒙菜有:光棍鸡、蒜泥鱼、烩肉丝鱿鱼、蒙山全蝎、莒南炉肉等都是土生土长的民间特色菜;档次较高的饭店流行的新潮菜有:果味银杏、灯笼虾片、龙珠鲍翅、清汤乌穗、桃源焖鱼头、甲鱼丸子等已成沂蒙美食的新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讨民俗旅游中的饮食文化的开发价值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俗文化作为一个地区、一个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发展的结晶,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内容,由于地方特色和民俗特色是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具有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因而,从某种意思上来讲,民俗旅游属于高层次的旅游。

旅游者通过开展民俗旅游活动,亲身体验当地民众生活事项,实现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从而达到良好的游玩境界。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饮食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而且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

饮食民俗,亦称食俗、食风、食性、食礼或食规,它是指有关食物和饮料,在加工、制作和食用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及礼仪常规。

饮食民俗隶属于生产消费民俗的范畴,是民俗中最活跃、最持久、最有特色,最具群众性和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分支。

饮食民俗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伴随着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和民族有不同的饮食习惯,在长期的历史传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民俗,他们共同构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

如今,随着民俗旅游业的兴起,饮食及民俗也成了重要的旅游资源。

中国各地饮食文化差异很大,传统菜肴对于烹调方法又极为讲究,而且长期以来,由于物产和风俗的差异,各地的饮食习惯和品味爱好迥然不同,源远流长的烹调技术经过历代人民的创造,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如闽菜、川菜、粤菜、京菜、鲁菜、苏菜、湘菜、徽菜、沪菜、鄂菜、辽菜、豫菜等。

中国饮食之所以有其独特的魅力,关键就在于它的口味精美。

而美味的产生,主要在于五味调和。

同时,追求色、香、味、形、艺的有机统一。

中国饮食民俗是一种古老而又年轻的文化,具有生生不息的神韵和魅力;中国饮食民俗是一种自成体系的文化文化形态,独具特色;中国饮食民俗是中华文明的标尺,也是中华民族特质的体现。

作为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饮食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有着巨大的旅游价值,它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需要,促进旅游地的经济发展,在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旅游地独特的饮食文化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是一种旅游资源。

以合肥市最大惠民夜市—“罍(léi)街”为例,罍街以拯救、挖掘安徽老字号餐饮为己任,寻根安徽饮食文化;以发展壮大安徽传统特色餐饮为目标。

在资深旅者兼饕客的旅行地图上,罍街已成为必去之处。

罍街汇聚了合肥本地、大江南北、淮河两岸以及全国各地的特色知名小吃老字号餐饮。

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耿福兴、刘鸿盛、同庆楼、庐州烤鸭店等安徽本土的中华老字号,更可以品尝到武汉热干面、上海亿方生煎、台湾美食、香港美食等30多家百余种全国特色小吃,体味各地风俗民情。

今年5月6日下午,第四届中国(合肥)餐饮产业大会暨首届民俗餐饮文化旅游节在合肥罍街开幕,这不仅为我们展现出一场饕鬄盛宴,也带我们领略了一次民俗风情。

首先,民俗饮食可满足旅游者口腹之欲。

罍街的地方饮食,不乏美味,旅游者对这些美酒佳肴的消费,可满足其口腹之欲,获得生理上的快感和精神上的愉悦,从而增加旅游者在一次旅游活动中的积极体验。

中国的饮食民俗历史悠久,定能让游客满意。

其二,地方特色饮食可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和好奇的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是希望得到一种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体验,这是旅游者最基本的动机。

来到合肥,罍街的地方饮食,在旅游者日常生活中难以得见,即便有人移植而来,或多或少都出现了变异,远不如原产地那么原汁原味,因此,旅游者对这些地方饮食充满新奇之情。

加之许多地方饮食知名度颇高,旅游者早知其名,例如合肥的小龙虾、臭鳜鱼、八公山的豆腐等,这无疑会激发人们希望探究竟,以偿夙愿的心情。

中国的许多饮食影响深远,被国内外的旅客所熟知。

其三,饮食文化可满足旅游者的文化需要。

地域饮食文化的形成,受到了当地的地理环
境、社会经济条件、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饮食文化,其实是地域文化在饮食生产、制作、习俗、礼仪等方面的表现,可以说饮食文化是探悉地域文化的一个最佳切入点。

如今,罍街二期配套一个茶馆式剧场,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风格贴近民国时期平民茶馆,打造合肥首家具有地方特色的茶馆式剧场,为市民呈现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生活。

庐剧、京剧、折子戏、话剧、相声、脱口秀……传统国粹精华汇集,现代曲艺尽显风流。

走进罍街茶馆,喝一碗大碗茶,品味其中的古朴、典雅,文化味儿。

赏一曲咿呀婉转的黄梅戏,在青衣水袖间遍览徽州风情;听一段令人捧腹的相声,说学逗唱样样皆精;于罍街茶馆方寸舞台上,看尽人生百态。

民俗旅游正是展现我国民族文化的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旅游者可以综观我国民族文化的机体,亲自观察、体验我国民族文化的形态、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

旅游借助民俗文化而发展,民俗文化同样可以借助旅游而交流传播。

民俗旅游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经济现象。

它的开发,促进了一批新兴产业和产品的发展。

最后,很多饮食产品可以作为旅游购物品。

在中国各地林林总总的土特产中,饮食产品占了很大比重,比如名茶、名酒,再如各种糕点小吃之类。

这些饮食产品不仅可在当地食用,还可以供旅游者携回,作为旅游体验的延续,或者作为礼品赠与他人,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

这些饮食产品就是旅游地的名片和标志物,游客将之作为礼品赠送给亲朋,无疑会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这是对旅游地信息的传递和推广。

总之,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文化古国,文化遗迹点缀大江南北,风光名胜遍布全国各地,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民族饮食民俗与风光名胜一样具有极好的民俗旅游开发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