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储氢技术发展

我国储氢技术发展
我国储氢技术发展

促进我国储氢技术发展的必要

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易泄漏的危险化学介质。日益加重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迫切要求人们开发新能源。氢能以其燃烧产物洁净、燃烧效率高、可再生等优点被认为是新世纪的重要二次能源。随着氢燃料电池和电动汽车的迅速发展与产业化,氢源技术及氢能基础设施的研究和建设已引起发达国家的高度关注

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确需要高效储氢技术,因为这是方便使用氢能源的必须.

传统储氢方法有两种,一种方法是利用高压钢瓶(氢气瓶)来储存氢气,但钢瓶储存氢气的容积小,而且还有爆炸的危险;另一种方法是储存液态氢,但液体储存箱非常庞大,需要极好的绝热装置来隔热。近年来,一种新型简便的储氢方法应运而生,即利用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来储存氢气。

研究证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一些金属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同时放出热量。其后,将这些金属氢化物加热,它们又会分解,将储存在其中的氢释放出来。这些会“吸收”氢气的金属,称为储氢合金。其储氢能力很强。单位体积储氢的密度,是相同温度、压力条件下气态氢的1000倍,也即相当于储存了1000个大气压的高压氢气。储氢合金都是固体,需要用氢时通过加热或减压使储存于其中的氢释放出来,因此是一种极其简便易行的理想储氢方法。目前研究发展中的储氢合金,主要有钛系储氢合金、锆系储氢合金、铁系储氢合金及稀土系储氢合金。

储氢合金还有将储氢过程中的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或热能的能量转换功能。储氢合金在吸氢时放热,在放氢时吸热,利用这种放热-吸热循环,可进行热的储存和传输,制造制冷或采暖设备。此外它还可以用于提纯和回收氢气,它可将氢气提纯到很高的纯度。例如,采用储氢合金,可以以很低的成本获得纯度高于99.9999%的超纯氢。

储氢合金的飞速发展,给氢气的利用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目前中国已研制成功了一种氢能汽车,它使用储氢材料90千克,可行驶40千米,时速超过50千米。今后,不但汽车会采用燃料电池,飞机、舰艇、宇宙飞船等运载工具也将使用燃料电池,作为其主要或辅助能源。

现在最常用的储氢手段

高压储氢是最常用和最直接的储氢方式。高压储氢可在常温下使用,通过阀门的调节就可以直接将氢气释放出来["],具有储氢罐结构简单、压缩氢气制备的能耗较少、充装速度快等优点,已成为现阶段氢能储运的主要方式

高压储氢缺点

高压氢气储罐不但有可能发生因强度不足(特别是高强钢脆化)引起的物理爆炸,而且有可能发生因氢气泄漏而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且其风险程度随罐体容积增大、压力升高而加大。因此,如何降低高压储氢的风险程度,是加氢站建设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

高压下运行的高压储氢罐,一旦发生破坏,罐内巨大的能量在瞬间释放,会产生冲击波、容器碎片猛然飞出和易燃、易爆氢气喷漏。冲击波的超压可以将建筑物破坏,也会直接危害在它所波及范围内的人身安全,冲击波后面的高速气流夹杂着碎片往往加重对人员的伤害。具

有较高速度或较大质量的碎片具有较大的动能,也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由于氢气的易燃易爆性,喷漏的氢气可能会燃烧或爆炸,将会造成惨重的损失,因而对储罐的承压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氢气储罐建造规范与标准

1.1.1 压力容器分类

压力容器的结构式很多,相应的分类方法也有很多种,为了便于压力容器的设计与分析,常见的分类方法主要有如下两种。

(1)、根据承载压力方式分类:压力容器分为内压容器和外压容器两类,当压力容器内部介质压力大于外部压力是称为内压容器,反之称为外压容器。内压容器按其设计压力p的大小,又可分为四种。

低压容器(代号L)0.1MPA≤P<1.6MPA

中压容器(代号M)1.6MPA≤P<10MPA

高压容器(代号H)10MPA≤P<100MPA

超高压容器(代号U)P≥100MPA

外压容器中,当容器的内压力小于一个绝对大气压(0.1MPA)时又称为真空容器。(2)、根据在生产过程中所起的的作用分类,压力容器可分为四种:

反压力容器主要用于完成介质物理、化学反应的压力容器。如各种反应器、反应釜、合成塔和煤气发生炉等。

换热压力容器主要用于完成介质热量交换的压力容器。如各种热交换器、冷却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等。

分离压力容器主要用于完成介质的流体压力平衡缓冲和气体净化分离的压力容器。如各种分离器、过滤器、洗涤塔和吸收塔等。

储存压力容器主要是用于储存、盛装气体、液体、液化气体等介质压力容器。如各种类型的储罐、缓冲罐、烘缸和蒸锅等。

压力容器形状有圆筒形(容积大于等于5m3)和球形(容积大于等于50m3),其中筒形有立式和卧式。

球形压力容器是多块瓶装焊接,在制造中焊接工艺要求严格,制造工艺复杂。

所以选用筒形压力容器。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会上升。因为瓶中的氢气对瓶口有压强,直立放置时瓶口小于倒立放置时的瓶身。氢气与接触面积大的瓶身接触后可能会使整个瓶子漂浮在空中。而直立放置就不会,因为他的接触面积小,有一定的压强,所以选择立式圆筒储罐。

球形圆筒圆筒形筒体

1.1.2、封头形式的确定

封头也是压力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常见的形状有:凸形(包括半球形、椭球形、蝶形和球冠形)、锥形和平盖。

(1)半球封头:半球形封头是半个球壳组成的,直径不大和厚度较小时,半球形封头通常采用整体冲压成型;直径较大(Di>2500mm)时,半球形封头则采用先分瓣冲压成型后拼装焊接的方法制作。由于半球封头的深度较大,故冲压成型较椭圆形封头和蝶形封头困难,多用于大型高压容器和压力较高的储罐上。

(2)椭球形封头:是有半个椭球壳和高度为h0的短圆筒(常称为直边段)组成。直边段的

作用是为了使封头和筒体的连接环焊缝不出现在经向曲面半径突变处,以改善焊缝的受力情况,其高度一般为25mm或者40mm。由于封头曲面深度hi比半球形封头浅(半球形封头:;标注椭球形封头:;),故冲压成型较为方便,是目前中低压容器中最常用的一种封头形式。

(3)蝶式封头: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以的球面部分,第二部分是r≥10%Di 且的固定环壳部分,第三部分是高度为h0=25mm或者40mm 短圆筒。对于蝶形封头,Ri=0.9Di,r=0.17Di。由于蝶形封头在相同直径和深度的条件下的应力分布不如椭球圆形封头均匀,因此,仅在加工椭球形封头有困难或者直径较大、压力较低的情况下才选用蝶形封头。

(4)除了上面三种封头之外,还有球冠形封头(连接处的封头和筒体上都存在着相当大的不连续应力,其应力分布很不合理。一般只用于低压和直径不大的压力容器上。)、锥形封头(锥形封头制作较为方便,但受压稍大时,其大小端可能需要局部加强,其结构就较为复杂了。就其强度而言,其与锥形封头和半球形封头、椭球形封头等封头相比较较差,但高于平盖。)、平盖(厚度要求最大,常用于常需要拆卸的入孔和手孔的盖板、某些换热设备的端盖等地方)。从受力与制造方面分析来看,球形封头是最理想的结构形式。但缺点是深度大,冲压较为困难;椭圆封头浓度比半球形封头小得多,易于冲压成型,是目前中低压容器中应用较多的封头之一。平板封头因直径各厚度都较大,加工与焊接方面都要遇到不少困难。从钢材耗用量来年:球形封头用材最少,比椭圆开封头节约,平板封头用材最多。因此,从强度、结构和制造方面综合考虑,采用椭圆形封头最为合理。

1.2 材料的确定

压力容器用钢根据GB150《压力容器》所引用的钢材标准,主要为碳素钢、低合金钢和高合金钢三大类。由于压力容器作为过程工业生产中重要的过程设备,虽然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安全运行与很多因素有关,但其中材料性能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使用安全,压力容器在制造技术要求上非常严格,其承压元件应采用压力容器专用钢板。这类钢板要求质地均匀,对硫,磷(,)等有害元素的控制更加严格,且需要进行某些力学性能方面特殊项目的检验。

压力容器专用钢板有:Q245R,Q345R,Q370R,10MnMoNbR,13MnNiMoR,15CrMoR, 14Cr1MoR,12Cr2Mo1R,12Cr1MoVR。纯氢气腐蚀性很小,可以考虑Q345R这种钢种,Q345R 是制造压力容器专用的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焊接性能、工艺性能及低温冲击韧性,其力学性能见表1-1。Q345R钢板是目前我国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压力容器专用钢板,主要用于制造-20℃~400℃的中低压压力容器,多层高压容器及其承压结构件。所以在此选择Q345R钢板作为制造筒体和封头材料。

表1-1 Q345R的力学性能及冷弯性能(摘自GB713)

2、设计计算

2.1 确定设计参数

2.1.1 工作压力、设计压力、计算压力

(1)、工作压力PW是指在正常情况,容器顶部可能达到的最高压力(也称为最高工作压力)。(2)、设计压力P是指设定的压力顶部的最高压力,与相应的设计温度一起作为设计载荷条件,其值不低于最高工作压力。按《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1]规定,装有安全泄放装置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不低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或者爆破片的爆破压力;盛装液化气体无保冷设施的压力容器,其设计压力应不低于液化气50℃时的饱和蒸汽压力;对无实际组分数据的混合液化石油气压容器,由其相关组分50℃的饱和蒸汽压力确定设计压力。各类内压容器设计压力的选取见表2-1

(3)、计算压力Pc=设计压力P=1.1PW=0.88MPa

2-1 内压容器设计压力的选取

2.1.2 设计温度

设计温度是指容器正常工作时,在相应设计压力下,设定的受压元件的金属温度,其值不得小于元件可能达到的最高温度,在此设计中,设计温度t=150℃。

2.1.3 厚度计算(1)、各种厚度的定义

a、设计厚度容器受压元件满足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要求所需的厚度;

b、设计厚度

计算厚度与腐蚀裕量之和,即;

c、名义厚度设计后厚度加上刚才厚度负偏差后,向上圆整至钢材标准规

格的厚度,即图样上标注的厚度;

d、有效厚度名义厚度减去厚度附加量,即-C1-C2 (2)、厚度附加量

厚度附加量C有钢板或者钢管的厚度负偏差C1和腐蚀裕量C2两部分组成,即C=C1+C2. 《锅炉和压力容器用钢板》和GB3531《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板》C1为了防止压力容器受压元件由于腐蚀、机械磨损而导致厚度削弱减薄,对与腐蚀介质直接接触的筒体、封头接管等受压元件,都应该考虑腐蚀裕量C2,具体规定如下:

a、对有腐蚀裕量或磨损的元件,应根据预期的容器设计使用年限和介质对金属材料的腐蚀速率(及磨蚀速率)确定腐蚀裕量;

b、容器各元件受到的腐蚀程度不同时,可采取不同的腐蚀裕量;

c、介质为压力缩空气、水蒸气或者水的碳素结构钢或低合金制容器、腐蚀裕量不小于1mm。

本次设计中,介质为氢气,材料为低合金钢,此时可取C2=1.0mm。(3)压力容器的最小厚度

压力容器设计中,对于压力较低的容器,按强度计算公式得到的厚度很小,往往不能满足制造、运输和安装时的刚度要求,因此,对于壳体元件规定了加工成型后不包括腐蚀裕量的最小厚度。GB 150-2011《压力容器》[4]中对压力容器壳体的最小厚度的规定为:

a.对碳素钢、低合金钢,不小于3mm;

b.对于高合金钢制容器,一般不小于2mm

2.1.4设计温度下的需用应力

表示材料在t温度下的许用应力,其数值可查表得。在该设计中,假设罐体厚度范围为3~16mm,可查的150℃下,。

2.1.5 焊接接头系数

大多数压力容器采用焊接结构,而焊接接头又是容器上强度比较薄弱的环节,较多事故发生都是由于焊接接头金属部分焊接热影响的破裂引起的。由于焊接过程会使金属组织成分发生变化,导致晶粒变粗,韧性下降,同时焊缝中可能存在夹渣、气孔、和未熔透缺陷致使焊接接头本身的强度消弱。因此,在强度计算中需要引入焊接接头系数,表示焊接金属与母材强度比值,反应容器强度受消弱程度。根据受压元件对接接头的焊缝形式及无损检测的长度比例确定,中国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系数[5]可按2-2表选取.

表2-2 钢制压力容器的焊接接头系数

(1)、进料管的选择[9]

容器接管一般采用无缝钢管,所以进料口接管材料可选用无缝钢管标准。结构:接管伸进设备内切成45°,可避免物料沿设备内壁流动,减少物料对壁的磨损与腐蚀。

接管的壁厚除要考虑上述要求外,还需考虑焊接方法、焊接系数、加工条件、施焊位置等制造上的因素及运输、安装中的刚性要求。一般情况下,管壁厚不宜小于壳体壁厚的一半,否则,应采用厚壁管或整体锻件,以保证接管与壳体相焊部分厚度的匹配。不需要另行补强的条件:当壳体的开孔满足下述全部要求时,可不另行补强。

(2)、出料管的选择[9]

设计出料接管的尺寸

管法兰的选择

(3)、压力表的选择

查化工工艺设计手册[10] 表10-49 氢气压力表YTQ-60

HG/T20592 法兰WN25(B)-9.7 RF 16Mn (4)、安全阀的选择[10]

安装安全阀,其主要作用是保证压力容器或管道的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

安全阀是一种自动阀门,它不借助任何外力而是利用介质本身的压力,通过阀瓣的开启来排出额定数量的流动,以防止设备内的压力超过允许值。当压力恢复正常后,阀门自动关闭以阻止介质继续排出。

安全阀已广泛地用于多种类型的压力容器。安全阀的特点是:仅仅泄放出容器内高于规定的压力,一旦压力达到或低于容器可允许的压力时,阀瓣即自行闭合,容器仍能维持正常操作。安全阀主要由密封机构(阀座和阀瓣)和加载机构组成。弹簧作为加载机构紧压在阀瓣上形成密封比压力。

(5)、温度计的选择

化工工艺手册[10] 表10-4 电接点双金属温度计WSSX-401

HG/T20592 法兰WN15(B)-9.7 RF 16Mn.

3 结构设计

3.1 人孔选择[14]

为便于检查和清洗设备,一般在设备内径为以上,应至少开设1个人孔。此设计的内径为,所以该设计选择开设一个人孔。直径较小、压力较高的内压设备,一般可选用DN450mm人孔。室外露天放置的设备,考虑清洗、检修方便,一般可选用DN500mm 人孔。寒冷地区的常压大型容器如有薄衬层,或有较大内件需要经常更换取出时,选用DN500、DN600人孔。

3.2人孔补强

为了满足各种工艺和结构上的要求,不可避免的要在容器的筒体或封头上开孔,并安装接管,开孔后,壳壁因为出去了一部分金属材料,所以会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为了保证容器的安全运行,对开孔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补强以降低峰值的应力。本设计采用补强圈补强,因其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使用经验丰富。

由于人孔的筒节不是采用无缝钢管,故不能直接选用补强圈标准,

支座用来支撑容器的重量、固定容器的位置并使容器在操作中保持稳定。立式圆筒形容器的支座分为支承式支座、裙式、腿式、耳式支座四类。由于立式支座承压能力较好且对筒体产生的局部应力较小,故根据文献[11]设计中选用支承式支座。

3.3.2支座的选择及校核(1)支座的选择

3.3.3 支座的安装位置

氢气储罐的种类(不同压力下)储罐的结构

低压氢气储罐

介质:氢气温度常温压力0.4MPA 材质碳钢数量1台

样式上下封头加裙坐式直径* 高度 * 厚度*按通用标准设计

规格2000L 进口、出口50,安全阀50,氮气置换进口15,置换出口

50,排净32,压力表标准口径,。按通用标准设计,沟通确定后制造。

制造单位有设计和制造资质,压力容器手续

高压氢气储罐

上下封头裙坐式进口、出口32,安全阀50,氮气置换进口15,置换出口32,排净32,压力表标准口径

新型储罐的安全性与可行性分析

为提高高压储氢的安全性,降低制造成本,本文提出了一种多功能全多层高压氢气储罐。它由储罐主体和在线健康诊断系统两部分组成。储罐主体结构多功能全多层高压氢气储罐主体由绕带筒体、双层半球形封头、加强箍和接管组成,如图1所示。

绕带筒体由内筒、钢带层和外保护壳组成。内筒通常由钢板卷焊而成,其厚度一般为筒体总厚度的1/6~1/8 。钢带层由多层宽80~160mm、厚度4~8mm的热轧扁平钢带组成。钢带以相对于容器环向15°~80°倾角逐层交错进行多层多根预应力缠绕,每根钢带的始末两端斜边用通常的焊接方法与双层封头和加强箍共同组成的斜面相焊接。外保护壳为厚3~6mm 的优质薄钢板,以包扎方式焊接在钢带层外面。双层半球形封头的厚度按强度要求确定,由厚度相近的内外层钢板经冲压成型。在工作压力下,即使内半球形封头因裂纹扩展等原因,导致内层泄漏,外半球形封头也能承受工作压力的作用。外层半球形封头端部有与加强箍相配合的圆柱面和锥面。加强箍先由钢板卷焊成短筒节(对接焊接接头经100%无损检测合格),再加工与外层半球形封头相配合的圆柱面和锥面。大接管与双层半球形封头通过角接或对接焊接接头连接,管径根据工艺要求确定。

在线健康状态诊断系统

在线健康诊断系统由主管路、传感器、显示报警仪、放空管、阻火器及防静电接地装置等组成,如图1所示。

在罐体的外保护薄壳上部和两端的外层封头上开孔,并连接氢气泄漏收集接管。泄漏氢气通过接管进入主管道并通过放空管排放到安全的地方。放空管端部设有管端氢气阻火器和防静电接地装置,以保证安全。在接管附近设置传感器探头,实时监测氢气的浓度,传感器探头与信号显示、报警仪相连。当有泄漏发生时,信号显示、报警仪会显示大致的泄漏位置,并发出声、光报警。多功能全多层高压氢气储罐的优点

(1)适用于制造高参数氢气储罐

随着压力和直径的提高,氢气储罐的壁厚增加。受加工能力和无缝钢管长度的限制,钢制无缝压缩氢气储罐的容积往往较小。多功能全多层高压氢气储罐由薄或中厚钢板和钢带组成,长度和壁厚不受

限制。

(2)具有抑爆抗爆功能

在工作压力下,失效方式为“只漏不爆”,不会发生整体脆性破坏。这是因为:内筒应力水平低。在钢带缠绕预应力作用下,内筒沿环向、轴向同时收缩。收缩引起的压缩预应力可以部分甚至全部抵消工作压力引起的拉伸应力,使得内筒处于低应力水平。内筒与钢带材料性

能优良。在材料化学成分和轧制状态相同的条件下,薄钢板、窄薄钢带的断裂韧性高于厚钢板,裂纹、分层等缺陷存在的可能性少,且尺寸小。钢带层摩擦阻力有“止裂”作用。当筒体承受内压时,若内筒上的裂纹开始扩展,位于裂纹上方的钢带层会在裂纹附近产生一些附加背压和阻止裂纹张开的摩擦力,抑制裂纹扩展。泄漏的介质不能剪断钢带层。内筒裂穿时,由于裂口不可能很大,泄漏的介质不足以剪断钢带层,只能通过钢带间隙形成的曲折通道,逐渐向外泄漏至外保护壳内。

(3)缺陷分散

储罐全长无深环焊缝,而绕带层与容器封头连接方式采用相互错开的阶梯状斜面焊缝代替传统的对接焊接结构,这样不仅增大焊缝承载面积,提高焊缝结构的可靠性,而且实现了筒体与封头应力水平的平滑过渡。

(4)健康状态可在线诊断

多功能全多层高压氢气储罐的双层封头结构和带有外保护壳的绕带结构给实施在线健康状态检测提供了条件。在罐体的外保护壳上部和两端的外层封头上开孔,并连接氢气泄漏收集接管。泄漏氢气通过接管进入主管道并通过放空管排放到安全的地方。在接管附近设置传感器探头,实时监测氢气的浓度,传感器探头与信号显示、报警仪相连。当有泄漏发生时,信号显示、报警仪会显示大致的泄漏位

可行性

1.政策可行性

此项目属于国家鼓励支持发展项目,符合国家大力发展产业链的战略部署,项目建设具备政策可行性。在国家政府的倾斜和大力扶持下,科技、资本、人才等资源将会进一步整合,从而为该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市场可行性

本项目将会提高我国储氢技术的研究水平,推进先进技术产业化,有力推动我国氢气储罐产业的发展,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二五”时期,伴随着政策、技术、和渠道逐步成熟,储氢相关产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峰时期,因而看好整个行业的发展前景。这充分说明该项目具备市场可行性

3.技术可行性

我国拥有作业技术纯熟、诚实敬业、年富力强、精干高效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队伍。从而为研究此项目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项目产品技术及质量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产品适合中国国情,适销对路。同时研究人员还会着重对项目产品的生产技术进行研发,结合当前储氢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品技术水平。因此本项目建设在技术上可行。

新型储罐的经济向和推广

全多层高压氢气储罐具有承压、抑爆抗爆、缺陷分散、健康状态在线监测等功能,结构合理、生产效率高、使用安全,可应用于不同条件下的高压氢气储存

制造经济简便

扁平绕带式容器的内筒厚度约为总壁厚的1/6~1/8,即使对于壁厚达200mm以上的大型容器,其内筒壁厚也只有25~50mm,仍为中厚板。因此内筒的制作并不困难,质量容易保证。容器厚度的大部分由绕带层组成,因此减少了置,并发出声、光报警。大量焊接、无损检测和热处理的工作量,尤其是避免了深厚环焊缝和整体热处理。所用扁平钢带轧制简易、成本低廉。钢带窄,缠绕倾角较大,因此钢带端部切割简单,钢带与封头端部采用斜面焊接,不仅施焊容易而且质量可靠。

制造过程中不需要采用大型重型设备和高难技术,除了需要一台绕带机床和采用特殊缠绕技术外,其它技术都类似于薄壁容器的制造技术,而且不需要起吊整台容器的重型厂房和桥式行车。

这样的氢气储罐不仅安全,更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需要。

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与研究现状

储氢材料的储氢原理与研究现状 氢能,即氢气中所含有的能量。具有环境友好、资源丰富、热值高、燃烧性能好、潜在经济效益高等特点[2]。目前,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日益严重。许多国家都在加紧部署、实施氢能战略,如美国针对运输机械的“Freedom CAR”计划和针对规模制氢的“Future Gen”计划,日本的“New Sunshine”计划及“We-NET”系统,欧洲的“Framework”计划中关于氢能科技的投人也呈现指数上升趋势[3]。但是,氢能的使用至今未能商业化,主要的制约因素就是存储问题难以解决。因此,氢能的利用和研究成为是当今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而寻找性能优越、安全性高、价格低廉、环保的储氢材料则成为氢能研究的关键。 目前,氢可以以高压气态液态、金属氢化物、有机氢化物和物理化学吸附等形式储存。高压气态液态[4]储氢发展的历史 较早,是比较传统而成熟的方法,无需任何材料做载体,只需耐压或绝热的容器就行,但是储氢效率很低,加压到15MPa时质量储氢密度不超过3 %。而且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成本也很高。 金属氢化物[5-7]储氢开始于1967年,Reilly等报道Mg2Cu能大量储存氢气,接着1970年菲利浦公司报道LaNi5在室温下能可逆吸储与释放氢气,到1984年Willims制出镍氢化物电池,掀起稀土基储氢材料的开发热潮[8-9]。金属氢化物储氢的原理是氢原子进入金属价键结构形成氢化物。有稀土镧镍、钛铁合金、镁系合金、钒、铌、锆等多元素系合金。具体有NaH-Al-Ti、 Li3N-LiNH2、MgB2-LiH、MgH2-Cr2O3及Ni(Cu,Rh)-Cr-FeO x等物质,

2019年车载储氢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车载储氢行业 分析报告 2019年7月

目录 一、车载储氢技术多元化,高压气态储氢是主流路径 (5) 1、车载储氢技术是燃料电池重点突破环节 (5) 2、高压气态车载储氢已达可使用状态 (7) (1)车用高压气态储氢 (7) (2)固定式高压气态储氢 (9) 3、其他车载储氢方式尚不成熟 (11) (1)有机液体储氢 (11) (2)低温液态储氢 (12) (3)金属氢化物储氢 (13) 二、高压气态储氢应用依赖于车载氢瓶技术 (14) 1、我国气瓶制造技术与国际存在一定差距 (14) (1)国内IV型瓶研发滞后 (14) (2)碳纤维依赖进口 (15) (3)液氢储罐汽车应用发展缓慢 (15) 2、国内以III型气瓶为主,未来需向IV型过渡 (16) (1)国内内衬材料多选用铝合金 (16) (2)纤维缠绕层选用碳纤维作为增强材料 (17) 3、国内以35MPa气态氢为主,未来需向70MPa过渡 (19) 三、高端碳纤维是制造储氢瓶的核心材料 (20) 1、储氢瓶等压力容器是碳纤维主要下游需求之一 (20) 2、高端碳纤维制造产业被美、日垄断 (23) (1)碳纤维行业属于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壁垒高 (23) (2)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潜在市场逐步成熟 (23) (3)日本及欧美领先企业垄断全球市场 (24)

(4)市场和政府在行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4) 3、我国碳纤维对外依存度超过70%,产能集中度逐步提高 (26) 四、相关企业 (28) 1、气瓶制造企业加速高压储氢瓶研发 (29) (1)京城股份 (29) (2)富瑞特装 (30) (3)中材科技 (31) 2、国内高端碳纤维产品研发能力逐步提升 (32) (1)光威复材 (32) (2)中简科技 (33)

车载氢气安全研究

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氢气安全研究 当前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紧张,世界上石油等传统能源面临枯竭的严重考验。同时,由动力机械使用传统能源引起的环境污染日益威胁到人们的生活,温室气体的排放、酸雨的形成无不与使用传统燃料相关。因此发展为动力机械使用的清洁可替代燃料,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此背景之下开发出了使用清洁能源氢气作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汽车。这种新能源汽车由氢气和氧通过燃料电池产生的电能提供动力,氢氧反应这一过程不仅有极高的能量利用效率,而且排放物只有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但是,氢气本身的特性如泄漏性、爆炸性和氢脆等,使得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这种新能源动力系统的安全性成为人们首先关心的问题。这些安全问题包括储氢安全、车载氢气系统的安全、燃料电池汽车发生碰撞以及发生氢气泄露时的安全等。因此,为了燃料电池汽车的推广使用,有必要对其安全性进行深入研究。 1 燃料电池汽车的储氢安全 对燃料电池汽车来讲,氢气的存储应当密度高、轻便、安全而且经济。一台装有24 L 汽油可行驶400 km 的汽车,行驶同样的距离,靠燃烧方式需消耗8 kg 氢,靠电池供能则仅需4 kg 氢。4kg 的氢气在室温和一个大气压下体积为45000L,这对汽车载氢是不现实的。目前限制燃料电池汽车推广的最主要因素就是氢气的储存问题。目前比较常用的储氢技术有高压压缩储氢、深冷液化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碳纳米管吸附储氢及有机液体氢化物储氢等。 目前大多数燃料电池汽车都采用高压压缩储氢方法,但是要携带足够行驶400 ~ 500 km 的高压气态氢,容器必须由能经受住高达70 MPa 压力的复合材料制成。同济大学研制的燃料电池汽车超越1 号使用的是20 MPa、50 L 车用压缩氢气铝胆复合气瓶储氢; 大连新源动力研制的燃料电池轿车使用30 MPa、40 L 车用压缩氢气铝胆复合气瓶储氢; 北京奥运会燃料电池示范车使用35MPa、140 L 车用压缩氢气瓶储氢; 武汉理工大学的楚天2 号中巴车使用20 MPa、汽车用压缩氢气铝胆复合气瓶储氢; 奔驰公司采用车顶设置高压储氢容器储氢。目前德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已经通过了37.5 MPa 的高压氢罐的相应测试以及生产许可,工作压力可高达68.9 MPa 的高压氢罐也已经通过了相应的实验。如此高的压力容器,如果发生撞车,后果不堪设想。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新的储氢方式,以减少高压储氢的危险。 液态氢存储具有较高的能量质量比,约为气态时的3 倍,但液态氢将气态氢冷却到- 235 ℃才能得到,耗损太大。另外,液态氢难以存储,无法避免蒸发( 每天大约损失1% ~ 3%) ,车辆停放__时间长时,蒸发的氢就会浪费,因此液态氢存储要求具有良好的绝热措施。德国戴姆勒-克

碳质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碳质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摘要 碳质材料由于具备质量轻、吸氢量大等优良特性,近年来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综述了碳质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碳质材料的储氢机理,并就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探讨了影响碳质材料储氢的各种因素。最后,对碳质储氢材料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碳质材料储氢储氢材料进展 Abstract Carbonaceous materials have been arousing increased research attention recently ,due to numerousadvantages such as low density and high storage capacity .Research advances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for hydrogenstorage are reviewed ,and hydrogen storage mechanism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is introduced .Moreover,based onrecent research highlights ,influence factors on hydrogen storage capacity of carbonaceous materials are discusseck E ventually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carbon materials for hydrogen storage is prospected Key wolds :Carbonaceous materials ,Hydrogen Storage ,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 Progress 、八、, 前言 能源和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球能源供应的日趋紧缺,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已有的能源和资源正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消耗。面对化石燃料能源枯竭的严重挑战,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把科技力量和资金转向新能源的开发。氢能作为一种可储可输的洁净的可再生能源,从长远上看,它的发展可能对能源结构产生重大改变。洁净无污染的氢能利用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己引起工业界的热切关注。 氢的规模制备是氢能应用的基础,氢的规模储运是氢能应用的关键,氢燃料电池汽车是氢能应用的主要途径和最佳表现形式,三方面只有有机结合才能使氢能迅速走向实用化。但是,由于氢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密度很小,仅为空气的1/14,故氢的储存就成了氢能系统的关键技术。

储氢材料综述

储氢材料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xxx 摘要: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储存技术是氢能利用的关键。储氢材料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也是氢的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已采用或正在研究的储氢材料,如金属储氢(镁基储氢、Fe-Ti基储氢、金属配位氢化物、钒基固溶体型储氢)、碳基储氢、有机液体储氢等材料,比较了各种储氢材料的优缺点,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关键字:储氢材料,储氢性能,金属储氢,碳基储氢,有机液体储氢。 1.引言 氢原料来源广泛、无污染且能量转换效率高,是解决未来清洁能源需求问题的首选新能源之一。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氢气燃烧后只产生水和热,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氢能利用技术,如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可以提供稳定、高效、无污染的动力,在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氢能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与环境两大方面的重大作用,国内外对氢能技术都有大量资金投入,以加快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美、日、德、中、加等国家的高度重视,以期在21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hydrogeneconomy)时代。氢能的利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氢的制取、储运和应用,而氢能的储运则是氢能利用的瓶颈。氢在正常情况下以气态形式存在、密度最小、且易燃、易爆、易扩散,这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当氢作为一种燃料时,必须具有分散性和间歇性使用的特点,因此必须解决储存和运输问题。储氢和输氢技术要求能量密度大(包含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能耗少、安全性高。当氢作为车载燃料使用(如燃料电池动力汽车)时,应符合车载状况的要求。对于车用氢气存储系统,国际能源署(IEA)提出的目标是质量储氢密度大于5wt%,体积储氢密度大于50kgH2/m3,并且放氢温度低于423K,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而美国能源部(DOE)提出的目标是到2010年质量储氢密度不低于6wt%,体积储氢密度大于45kgH2/m3;到2015年上述指标分别达9wt%和81kgH2/m3;到2010年车用储氢系统的实际储氢能力大于3.1kg(相当于小汽车行使500km所需的燃料)。图1给出了目前所采用和正在研究的储氢材料的储氢能力对比。

车载储氢系统标准统计

车载储氢系统标准统计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车载储氢系统标准统计 时间:2014-08-27 08:45:08来源: 随着各国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不断投入,燃料电池汽车技术逐渐成熟,全球各大汽车集团均有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计划。各国及各区域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标准也在不断制定和完善中。目前的燃料电池汽车新标准制定主要集中于燃料电池系统及车载储氢系统两大方面。其中车载储氢系统的标准主要侧重于储氢系统的测试及加注方面。 世界各国对于车载储氢系统标准制定的进展情况各不相同,主要的标准体系包括欧盟标准、美国标准及日本标准。我国燃料电池汽车车载储氢系统标准在北京奥运会及上海世博会燃料电池示范运行的基础上同时借鉴国外标准,已有了初步的发展。目前的车载储氢系统的主要标准统计如下: 表1 国内车载储氢系统相关标准 序 号 标准号标准名称备注1 GB/T24548- 2009 燃料电池汽车整车术语 2 GB/T24549- 2009 燃料电池汽车安全要求 3 GB/T29123- 2012示范运行氢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 术规范 4 GB/T26990- 201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技 术要求 5 GB/T29126- 2012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试 验方法

中各部件的性能要求及测试方法给出规定。JIGA标准针对车载储氢瓶的设计、制造/批试验及型式试验给出了明确规定。联合国即将发布的燃料电池车辆全球技术法规(GTR)将大部分采用日本的标准,因此日本的燃料电池汽车生产商将在新能参数方面不必做过多的调整,这也体现了目前日本在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未来中国燃料电池汽车事业的发展仍任重而道远。

金属储氢材料研究进展_范士锋

Chemical Propellants & Polymeric Materials 2010年第8卷第2期 · 15 · 金属储氢材料研究进展 范士锋 (海军驻西安地区军事代表局,陕西西安 710065) 摘 要:综述了金属储氢原理、目前国内外金属储氢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应用研究进展,对镁系、稀土系、Laves相系、钛系及金属配位氢化物等几个系列金属储氢材料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未来金属储氢材料在民品和军工方面的应用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金属储氢材料;研究进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 TG13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2191(2010)02-0015-05 收稿日期:2009-09-09 作者简介:范士锋(1978-),男,工程师,从事战略导弹总体与固体火箭发动机研究。电子信箱:jizhenli@126.com 作为燃料,氢具有最高的质量热值(其热值1.25×106kJ/kg,为汽油的3倍、焦炭的4.5倍), 是理想的高能清洁燃料之一[1-2]。目前,尽管高压(低于17MPa)气态储氢、低温(低于20K)液态储氢等技术手段使得氢在一些常规燃料和航天推进等领域得以应用,但高压气态氢体积热值小以及低温液态氢液化过程耗能高、使用条件苛刻等问题严重限制了氢作为火炸药能量供给组分的应用。利用吸氢材料与氢气反应生成固溶体和氢化物的固体储氢方式,能有效克服上述储存方式的不足,而且储氢体积密度大、安全度高、使用和运输便利。因此,今后储氢研究的重点将是新型高性能储氢材料的研发,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主要是金属储氢材料[3]。 储氢材料按氢的结合方式可分为化学键合储氢(如储氢合金、配位氢化物、氨基化合物、有机液体碳氢化合物等)和物理吸附储氢(碳纳米管、多孔碳基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纳米储氢材料、多孔聚合物等)。从上述储氢材料的性能(燃烧热、材料密度、储氢密度、反应活性)等衡量标准分析,高热值的金属储氢材料(包括金属氢化物或合金储氢材料)是火炸药燃料组分的发展重点。 文中主要针对当前金属储氢材料的研究热点和存在问题,对相关金属储氢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较为详细的综述,以期为此类高性能材料在火炸药中的应用提供研究思路。 1 金属储氢原理及储氢研究现状 传统的氢气存储方式中,气态储氢方式简单 方便,是目前储存压力低于17MPa的常用方法,但存在着体积密度小、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易燃易爆等缺点;液态储氢方法的体积密度(70kg/m3)较高,但氢气的液化需要冷却到20K的超低温下才能实现,此过程需消耗的能量约占所储存氢能的25% ̄45%,且液态氢使用条件苛刻,对储罐绝热性能要求高,目前只限于航天领域。金属储氢材料是目前研究较为广泛、成熟的新型高性能大规模储氢材料之一,其储氢密度高、安全性好、适于大规模氢气储运,最重要的特性是能够可逆地吸、放大量氢气。氢一旦与储氢合金接触,即在其表面分解为H原子,H原子扩散进入合金内部直至与合金发生反应而生成金属氢化物,氢即以原子态储存在金属结晶点内(四面体与八面体间隙位置)。在一定温度和氢压强条件下,上述吸、放氢反应式如下式所示: 其中,吸氢过程放热,放氢过程吸热,上述吸、放氢反应过程热力学和动力学与温度、氢压力密切相关,特别是放氢压力与反应温度呈指数变化关系[4]。 储氢材料性能的衡量标准主要用以下2个产量表示:体积储氢密度和质量储氢密度。其中,体积储氢密度为系统单位体积内储存氢气的质量(kg/m3),质量储氢密度为系统储存氢气的质量与系统质量的比值(质量分数)。考虑储氢材料在火炸药中的应用,系统燃烧热(与储存介质的热值和储氢质量分数的大小密切相关)、系统密度(与储存介质的密度和结构相关)和反应活性( 与氧化

储氢材料的发展现状、应用与制备综述

储氢材料的发展现状、应用与制备 摘要:能源危机和开发新能源一直是人类发展进程中相互依赖和相互促进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保护环境,开发新能源,可以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及海水等。其中,氢能是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它是一种高能量密度、清洁的能源,是最有吸引力的能源形式之一,具有热值高、资源丰富、干净、无毒、无污染等特性。而氢的贮存和运输一直是个技术难题,由于制造液氢的设备费用很高,液化时又要消耗大量的能量,氢气和空气混合还会有爆炸的危险,因此能否利用氢气作为能源的关键是能否解决氢气的贮存和运输技术。本文简要讲述了储氢材料的发展现状、主要应用与制备技术。 关键词:储氢材料、性质、应用、发展、制备 1引言 当前,人类面临着能源危机,作为主要能源的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由于长期的过量开采已濒临枯竭。为了开发新能源,人们利用太阳能、地热、风能及海水的温差等,试图将它们转化为二次能源。氢由于其优异的特性受到高度重视,首先氢由储量丰富的水做原料,资源不受限制;第二氢燃烧的生成物是水,环境污染极少,不破坏自然循环;第三,氢由于很高的能量密度;此外,氢可以储存、输送,用途十分广泛。本文主要简述了储氢材料的基本性质、发展现状以及制备工艺。 2储氢材料的基本性质 储氢材料是一种能在晶体的空隙中大量贮存氢原子的合金材料,具有可逆吸放氢的性质。大多数金属合金(M)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与氢生成金属 →MHx+ΔH(生成热)。 氢化物(MHx):M+XH 2 2.1储氢材料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作为储存能量的材料,储氢材料应具备以下条件: (1)易活化,氢的吸储量大; (2)用于储氢时,氢化物的生成热小;用于蓄热时生成热要尽量大; (3)在室温附近时,氢化物的离解压为203-304kPa,具有稳定的合适的平衡分解压; (4)氢的吸储或释放速度快,氢吸收和分解过程中的平衡压(滞后)小; 、水分等的耐中毒能力强; (5)对不纯物如氧、氮、CO、CO 2 (6)当氢反复吸储和释放时,微粉化少,性能不会劣化; (7)金属氢化物的有效热导率大,储氢材料价廉; (8)吸收和释放氢的速度快,氢扩散速度大,可逆性好。 2.2影响储氢材料吸储能力的因素

纳米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纳米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刘战伟?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广西 桂林 541004) 摘 要:储氢材料的纳米化为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储氢材料性能提高的机理,综述了纳米碳纳米管储氢材料、镁基纳米储氢材料以及复合纳米储氢材料 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储氢材料纳米化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储氢材料;储氢性能 中图分类号:TB3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551(2009)01-0033-04 1 引言 当今世界,随着传统能源石油、煤炭日渐枯竭,且石油、煤炭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又分别产生温室效应和酸雨危害,使人类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寻找新的能源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氢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已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1]。近年来,在镍氢二次燃料电池等氢能的应用方面不断取得进展。20世纪60年代末,研究者发现Mg2Ni、LaNi5、FeTi等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可逆储放氢气的特性,并且储氢密度大,可与液氢和固氢效果相比拟[2,3]。此后随着对于金属氢化物作为能量储存以及能量转换材料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开发的贮氢合金主要有AB、AB5、AB2、A2B和镁基五大类型[4],储氢合金主要由可与氢形成稳定氢化物的放热型金属A(La、Ti、Zr、Mg、V等)和难与氢形成氢化物但具有氢催化活性的金属B(Ni、Fe、Co、Mn等)按一定比例组成。传统的AB、AB2和A2B型储氢合金储氢量不超过2wt%,这对储氢合金的某些应用领域(如燃料电池)是远远不够的。国际能源协会(IEA)要求储氢量至少为5wt%,并且放氢温度低于423K,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而传统镁基储氢量高,但有放氢温度高和吸放氢动力学慢的缺点。如何获得容量大,充放氢速度快,放氢温度低的新型储氢材料,成为储氢材料与储氢技术研究和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纳米材料是指一类粒度在1~100nm之间的超细材料,是介于单个原子、分子与宏观物体之间的原子集合体,是一种典型的介观体系。由于纳米材料的比表面能高,存在大量的表面缺陷,高度的不饱和悬键,较高的化学反应活性以及自身的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从而使其具有常规尺寸材料所不具备光学、磁、电、热等特性,成为继互联网和基因研究之后科学领域的又一研究热点,引发了世界各国科学工作者在相关理论研究及应用开发的广泛兴趣。纳米尺度的贮氢合金呈现出许多新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其活化性能明显提高[5,6],具有更高的氢扩散系统[7,8],并具有优良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7,9,10]。储氢材料的纳米化为新兴的储氢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储氢材料性能提高的机理,综述了纳米碳纳米管储氢材料、镁基纳米储氢材料以及复合纳米储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储氢材料纳米化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 2 纳米储氢材料储氢性能提高机理 一般认为,储氢合金纳米化提高储氢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对于纳米尺寸的金属颗粒,连续的能带分裂为分立的能级,并且能级间的平均间距增大,使得氢原子容易获得解离所需的能量,表现为贮氢合金活化能降低和活化温度降低;(2)纳米材料的表面效应:纳米颗粒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电子的输送将受到微粒表面的散射,颗粒之间的界面形成电子散射的高势垒,界面电荷的积累产生界面极化,而元素的电负性差越大,合金的生成焓越负,合金氢化物越稳定,金属氢化物能够大量生成。单位体积吸纳的氢的质量明显大于宏观颗粒。(3)比表面积和催化特性:纳米贮氢合金比表面积大,表面能高,氢原子有效吸附面积显著增多,氢扩散阻力下降,而且氢解反应在合金纳米晶的催化作用下反应速率增加,纳米晶具有高比例的表面活性原子, 有利于反应物在其表面吸附,有效降低了电极表面氢原子的吸附活化能,因而具有高的电催化性能。另外,由于纳米晶粒相当细小,导致晶界和晶格缺陷增加,而晶 *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2008105950805M438) ? 通讯作者:liuzhanwei@https://www.360docs.net/doc/1b14969422.html, 收稿日期:2009-01-13 33

(完整版)镁基储氢材料发展进展

Mg基储氢材料的进展 一、课题国内外现状 氢能作为一种资源丰富,能量高,干净无污染的二次能源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1],随着“氢经济”(以氢为能源而驱动的政治和经济)时代即将来临,氢能成为新世纪的重要二次能源已为科学界所广泛认同。 氢能的发展涉及到很多方面,如氢能技术、工程、生产、运输、储存、经济及利用等,其中储存问题是制约整个氢能系统应用的关键步骤,在已经探明的储存方法中,金属氢化物储氢具有储氢体积密度大、安全性好的优势,比较容易操作,运行成本较低,因此,金属氢化物技术的开发与研究近年来在世界各国掀起极大的热潮。其中,由于Mg密度小(1.74 g/cm3)、储氢能力高(理论上可达到7.6 wt.%)、价格低、储量丰富而使之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储氢合金材料。在众多储氢合金中,Mg基储氢合金因其储氢量大且资源丰富,价格低廉,成为最具潜力的储氢材料[2]。 然而,镁及其合金作为储氢材料也存在吸放氢速度慢、温度高及反应动力学性能差等缺点,因而严重阻碍了其实用化的进程。研究表明,将Mg基合金与具有催化活性的添加剂(过渡金属、过渡金属化合物、AB5型储氢合金等)混合球磨制备Mg基合金复合材料是提高Mg基合金吸/放氢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上述Mg基储氢复合材料的研究,科研工作人员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1) 镁与单质金属复合 在球磨过程中添加其它单质金属元素,特别是过渡金属元素对镁的吸放氢性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用于镁基材料复合的单质金属元素主要包括Pd、Fe、Ni、V、Ti、Co、Mo等。 Milanese等[3]研究了Al、Cu、Fe、Mn、Mo、Sn、Ti、Zn、Zr对镁吸放氢性能的影响,发现A1、Cu、Zn有助于镁的吸放氢,只有Cu能降低MgH2的稳定性,从而使其放氢温度降至270 ℃。Kwon等[4]球磨Mgl0%Ni5%Fe5%Ti混合材料,复合后其在300 ℃、1.2 MPa H2条件下吸收氢,吸氢时间分别为5 min和1 h,吸氢量分别为5.31%(质量分数,下同)和5.51%。初始吸氢速率从200 ℃升到300 ℃时增长较快,但在350 ℃时开始下降,放氢速率从200 ℃升到350 ℃时速度快速增长。他们认为添加的Ni、Fe和Ti元素能够产生活性点,并降低颗粒粒度,从而减少氢原子的扩散距离,形成新的高活性表面。同时,Ni、Fe、Ti也起到活性基点的作用,并能在球磨过程中创造缺陷,这些缺陷可以起到活性基点的作用,产生裂缝并能降低颗粒粒度。Varin等[5]在镁中添加0.5%~2.0%的纳米镍粉进行球磨储氢,结果表明,球磨70 h后,MgH2的粒径只有11~12 nm,当镍的添加量增加到2%时,储氢速率明显加快,球磨15 h,储氢密度就可达到6.0%以上;与MgH2相比,放

车载储氢技术和氢-电安全防护

低成本车载储氢技术及氢电安全技术 近年来,氢作为一种清洁的“能源载体”引起了广泛关注。氢燃料电池汽车以其能量转化率高、燃料经济性好、零排放等优点,已成为最为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储氢技术是氢能源推广环节中的一项关键技术。然而,由于氢气的特殊性质,氢气的储存成为现今阻碍氢能推广应用的瓶颈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各国科学家纷纷研究开发了多种储氢技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的储氢手段主要有高压储氢,液态储氢,金属氧化物储氢,碳基材料储氢以及化学储氢等。下面将车载燃料电池的几种储氢方式进行简单介绍。 高压储氢 目前,工业上应用最多的储氢方式就是高压储氢。高压储氢所用的储氢容器一般为钢制气瓶,通常商用的贮气瓶可耐受20MPa的氢气压力,从安全角度考虑,一般只贮压15MPa以下,由于氢气密度小,钢瓶自身的重量大,因此这样的方式质量储氢密度一般都低于3%。远远没有达到美国能源部提出的质量分数为6. 5% 的质量储氢密度标准和6. 2 kg/100 L 体积储氢密度标准,对于耐高压材料,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碳复合材料,其所制的容器经测试可耐受 60MPa的高压,常规情况下其可装盛45MPa的氢气,与钢瓶相比,储氢能力大幅度提高。美国通用公司首先研发出了用于燃料电池,耐压可达70MPa的双层储氢罐,该储氢罐内层为碳复合材料,外层为抗冲击外壳,可储存3.1kg高压氢气。德国基尔造船厂也研究开发出内置特种合金栅栏的新型储氢罐,其储氢性能要远高于一般容器,这

种储氢罐理论使用寿命可达25年。高压储氢的另一个研究方向是在容器内填装吸附氢气的材料,使氢气在高压时处于“准液态”状态,以此提高储氢密度。高压储氢现在虽然应用较多,但它并不是理想的储氢方式。首先是这种储氢方式需要高压氢气的注入,而升压过程便需要消耗能量,使成本提高。其次,高压储氢对于受压容器的要求高,无法保证在实际应用中各种环境条件下储氢容器的稳定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而有些国家明令禁止高压储氢类汽车与普通汽车行驶同一路线。 低温液化储氢 低温液化储氢指的是将纯氢气冷却到-253℃,使之液化,而后将其装到低温储罐中。液态氢的密度为70.6kg/m3,其质量密度和体积密度都远高于高压储氢,对于交通工具用氢内燃机和燃料电池而言,应用前景十分诱人。然而,氢气的深冷液化过程十分困难,首先需要将氢气进行压缩,再经热交换器进行冷却,低温高压的氢气最后经节流阀进行进一步冷却,制得液态氢。墨西哥SS.SOLUCIONES 公司开发了一种内部是特殊冷却材料CRM的冷却装置,其主要优势是热焓变化大,该液化储氢装置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可得到推广。目前,液态储氢技术主要用于火箭、卫星等航天领域。液态储氢技术虽前景诱人,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多级压缩冷却过程使其耗能严重,目前制备1L液氢需耗能l 1-12 KW·h。如此,液态储氢制备成本过高。另外,液态储氢对低温储罐的绝热性能要求苛刻,因此对低温储氢罐的设计制造及材料选择也成本高昂,尚属难题。

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目录 1.前言 (3) 2.储氢材料 (4) 2.1金属储氢材料 (4) 2.1.1镁基储氢材料 (5) 2.1.2钛基(Fe-Ti)储氢材料 (8) 2.1.3稀土系合金储氢材料 (9) 2.1.4锆系合金储氢材料 (10) 2.1.5金属配位氢化物 (11) 2.2碳质储氢材料 (11) 2.3液态有机储氢材料 (12) 3.储氢方式 (14) 3.1气态储存 (14) 3.2液化储存 (14) 3.3固态储存 (15) 4.氢能前景 (15) 参考文献 (17)

储氢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前景 摘要: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 正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储存技术是氢能利用的关键。储氢材料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也是氢的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已采用或正在研究的储氢材料, 如镁基储氢材料钛碳基储氢材料、稀土储氢材料、碳质储氢等材料的研究进展、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字:储氢材料,储氢性能,储氢方式,发展前景 1.前言 当今世界, 化石燃料储量正在迅速减少, 现存储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世界能源的80%来源于化石燃料, 但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了大量有害物质, 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 加速能源系统向可再生能源转换以适应当前和未来世界能源需求, 是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氢原料来源广泛、无污染且能量转换效率高,是解决未来清洁能源需求问题的首选新能源之一。氢是宇宙中含量最丰富的元素之一。氢气燃烧后只产生水和热,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氢能利用技术,如氢燃料电池和氢内燃机,可以提供稳定、高效、无污染的动力,在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氢能技术在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与环境两大方面的重大作用,国内外对氢能技术都有大量资金投入,以加快氢能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美、日、德、中、加等国家的高度重视,以期在21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hydrogeneconomy)时代。氢能的利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氢的制取、储运和应用,而氢能的储运则是氢能利用的瓶颈。氢在正常情况下以气态形式存在、密度最小、且易燃、易爆、易扩散,这给储存和运输带来很大困难。当氢作为一种燃料时,必须具有分散性和间歇性使用的特点,因此必须解决储存和运输问题。储氢和输氢技术要求能量密度大(包含质量储氢密度和体积储氢密度)、能耗少、安全性高。当氢作为车载燃料使用(如燃料电池动力汽车)时,应符合车载状况的要求。对于车用氢气存储系统,国际能源署(IEA)

氢气储存方法的现状及发展

2018年第2期 作者简介:于忠华(1990-),男,辽宁大连人,主要从事对于气体的存放、监测,做系统的统计工作。 时代农机 TIM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第45卷第2期Vol.45No.2 2018年2月Feb.2018 氢气储存方法的现状及发展 于忠华1,云建2 (1.,116600; 2.(),116600) 摘要:氢能是当前一项重要新能源,如何有效存储氢是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为此文章将对几种常用的氢气储存方法及其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趋势,以供广大同行参考与交流。 关键词:氢气;储存;方法;现状;发展 1氢气储存方法的现状 (1)压缩储氢。当前,一种较为常见的氢气储存方法就是加压压缩储氢,一般来说都是使用质量较大的钢瓶作为容器。但是因为其氢气密度较低,所以储氢效率不高,将压力增加到15MPa 时,质量储氢密度在3%以下。而对于移动用途来说,将氢气压力提高来增加其携氢量则容易致使氢脆情况出现或是氢分子在容器壁逸出。所以近几年对该种存储方法进行研究,一方面是优化容器材料,让使用的容器耐压更高,且自重更轻,并能够降低氢分子透过容器壁的几率,切实防止氢脆情况出现。当前主要使用的是外面包覆浸有树脂,锻压铝合金为内胆的碳纤维作为储氢容器。另一方面研究在于将部分吸氢物质添加至容器内,用以将储氢密度有效提升,一旦压力减小,便能够自动释放氢出来。 (2)液化储氢。在一般压力情况下,液氢熔点在-253℃,而在-253℃和正常压力情况下气态氢能够液化成液态氢,而液态氢密度是气态氢的845倍,且每kg 液氢热量是汽油的3倍,所以液态储氢非常适合用在储存空间较为有限的场所,例如汽车发动机、航天飞机用的火箭发动机等运输工具当中。但是液化储氢需要使用到超低温用的特殊容器,如若所使用的容器绝热与装料达不到相应要求则容易致使大量蒸发损失。所以当前研究重点在于研究高度绝热的储氢容器。 (3)空心玻璃微球储氢。结合实践来看,空心玻璃微球具有一个特点,即高温状态(300~400℃)呈现出多孔性而常温状态则是非渗透性。而空心玻璃微球的这个特点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可以用于储存氢气。首先,空气玻璃微球放到10~200MPa 的高压状态中,然后利用设备将氢气加热到200~300℃压进玻璃微球里面,最后待压力和温度降低下来氢气扩散性便因此降低了,这样空心玻璃微球中便完成了氢气储存。通过对相关实验研究可知,空心玻璃微球在一定条件下(比如62MPa 或370℃等情况),微球之中储氢含量可达95%左右。而要想使用氢气的时候只需使用加热储器即可。相较于别的储氢方法,空心玻璃微球具有使用较低成本、稳定性强以及储氢能力高等优点,使其成为了当前氢气储存行业一个重点研究方向。 (4)金属氢化物储氢。氢几乎能够和元素周期表上的惰性气体外的其他元素发生反应生产氢化物,而部分金属间化合物、合金、过渡金属等因为其特殊的晶格结构等因素,在特定 条件下,氢原子能够进到金属晶格的四面体或八面体间隙中生成金属氢化物。在1×106Pa 压力下,金属氰化物有着储氢能力在100kg/m 3以上不过因为金属具有较大密度,从而使得氢的质量在2%~7%左右。除此之外,因为氢不可逆损伤,所以在使用金属储氢方式是常常会出现氢沉淀、高温氢腐蚀、氢化物致使的脆性、氢化物析出而导致的弹性畸变、氢致马氏相变等大大缩短了储氢金属的使用寿命。当前,该项技术正朝着研发更便宜、更轻的金属材料、缩短金属氢化物对氢的充放市场、降低因为充放氢频率过快而损害到储存系统、有效结合压缩储氢与金属氢化物以更好的提高氢气存储数量与效率等方向发展。 2氢气储存的发展探究 总得来说,作为氢能利用的一项关键技术,氢气储存的成本、效率以及含量等等都直接决定着氢能是否得到更好地利用。虽然从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氢气存储在技术、材料等方面距离氢能实用化还有很长的道路要走。但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进步的背景之下,氢气储存领域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以氢气储存方式来说,在现实中氢气储存行业上有着多种方式。①压缩的方式相比于液化具有众多优点,比如效率高、成本低以及带来环境污染低等等;②液化储氢方式虽然成本相比于压缩成本要高的多,但其能量密度却很高,所以它被应用在航空以及军事领域当中;③金属氢化物方式缺点在于成本较高、质量大,但其优点则是储氢密度是当前所有方式最大的,高达100kg/m 3;④碳质吸附方式。该方式是氢气储存领域最新的技术,虽然其仍处在初期研究时期,但碳质吸附方式所具有储氢机理、条件简单以及含量高等诸多优点是使成为了氢气储存行业中的一个重点研究及发展方向。另外,氢气储存今后一个重点发展方向在于实现更高的安全性,为此当前在存储介质材料、安全标准等方面都有着很大的研究。 3结语 总而言之,在能源极为紧缺的今天,氢气作为一种来源广泛、储量丰富、具有较高能量密度的绿色能源正逐步受到社会的关注。在常温常压装填下,氢是以气态形式存在,密度是空气的1/14,所以如何有效储氢是一个关键问题。文章对当前我国氢气储存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起到 抛砖引玉作用。 参考文献 [1]张超,鲁雪生,顾安忠.天然气和氢气吸附储存吸附热研究现状[J ]. 太阳能学报,2004,25(2):249-253. 95

纳米储氢材料研究

纳米储氢技术 摘要:氢能是未来最有发展前景的绿色能源之一,致力于发展以氢作为能源载体的清洁可再生能源技术已成为全球的共识,然而氢的安全高效存储一直是制约氢利用的瓶颈。因此,探寻新型的具有高容量储氢性能和良好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储氢材料是目前国际上高度关注的研究课题。正在研究的储氢技术主要包括高压储氢、金属氢化物材料、配位氢化物材料、化学氢化物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等,但目前它们均无法完全满足储氢量高、吸放氢速度较快、吸放氢温度适中、循环性能较好、安全和价格经济等储氢材料的要求。因此,研究者的方向转向了具有多孔和高比表面积的纳米储氢材料。研究者发现,将氢原子在吸放氢的过程中所需要运动的活动范围限制到纳米级,储氢材料能够体现出良好的动力学性能。此外,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当颗粒尺寸减少到纳米级时,金属氢化物会因为表面能的急剧增加,使其热力学性能大大改善。因此,制备纳米级的储氢材料是提高材料吸放氢性能的重要途径。例如,碳基纳米结构以其具有轻质量和大比表面积的特点受到关注;使用金属原子对纳米结构的表面进行修饰,包括过渡金属元素、碱金属元素或碱土金属元素等都可以显著的提高纳米结构的化学活性,从而提高储氢量。 关键词:多孔、低维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硼纳米管、金属原子修饰

目录 纳米储氢技术 (1) 1.研究背景 (3) 1.1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概况 (3) 2.研究现状 (3) 2.2.1高压储氢技术 (5) 2.2.2液化储氢技术 (8) 2.2.3金属氢化物储氢技术 (8) 2.2.4有机液体储氢材料 (9) 3纳米储氢技术 (10) 3.1碳复合纳米材料 (11) 3.1.1碳纳米管或纤维 (11) 3.1.2Ti掺杂碳纳米管 (12) 3.2镁基储氢材料的纳米改性 (15) 3.2.1复合材料储氢性能及温度对储氢性能的影响 (17) 3.3硼基纳米材料储氢 (19) 3.3.1硼化锂低维结构 (19) 3.3.2硼氮纳米结构储氢 (20) 3.3.3金属硼烷结构储氢 (22) 4总结与展望 (22)

储氢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储氢材料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摘要:氢能作为一种新型的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 正引起世界各国的 重视。储存技术是氢能利用的关键。储氢材料是当今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 也是 氢的储存和输送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本文综述了目前已采用或正在研究的储氢材 料, 如镁基储氢材料、碳基储氢材料、纳米储氢材料、稀土储氢材料、氨硼烷基 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词:储氢材料、研究现状、发展前景、研究方向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of th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Abstract: As a new type of green energy with high energy density, hydrogen has at 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on research and applicat ions al l over the world. Consequently,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which are important carriers in hydrogen storage and transport , are one of the hot research topics nowadays.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such as magnesium 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carbon-based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nanotechnology,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rare earth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ammonia boron alkyl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we review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nd direction. Keywords: 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s; Research; Prospects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Orientation 引言 当今世界, 化石燃料储量正在迅速减少, 现存储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目前世界能源的80%来源于化石燃料, 但化石燃料的使用产生了大量有害物质, 对环境造成巨大影响。因此, 加速能源系统向可再生能源转换以适应当前和未来世界能源需求, 是迫切需要解决问题。 氢能作为一种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能量密度高的绿色能源及能源载体, 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氢能的开发和利用受到美、日、德、中、加等国家的高度重视, 以期在21 世纪中叶进入氢能经济时代。氢能的利用需要解决三个问题:

储氢合金的制备技术及发展与现状综述

储氢合金的制备技术及发展与现状 摘要:氢能是人类未来的理想能源。一是因它具有较高的热值;如燃烧1kg的氢气可产生1.2 5x106kJ的热量,相当于3kg汽油或4.5kg焦碳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热量。再是氢资源丰富;我们知道,地球表面接近3/4是被水覆盖的,水中含氢量达到11.1%(虽然目前工业上主要是分解一些简单的有机物如甲烷来制得氢,但以后有可能通过分解水来制得氢)。而其最大的优点是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会产生环境污染的问题。储氢材料(hydrogen storage material)是能可逆地吸收和释放氢气的材料。就储氢材料的发展方向而言,大致可分为碳系列储氢材料和金属合金系列储氢材料。本文主要讲述储氢合金材料的制备(如Mg-RE-Ni系储氢合金)、现状及发展。 关键词:储氢合金材料制备技术现状发展 1、储氢合金分类 迄今为止,人们对许多金属和合金的储氢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现已开发出稀土系、钛系、锆系和镁系等几大类。典型的储氢合金一般由A、B两类元素组成,其中,A是容易形成稳定氢化物的金属,如Ti、Zr、Ca、Mg、V、Nb、稀土等,他们控制着储氢合金的储氢量,与氢的反应为放热反应;B是难于形成氢化物的金属,如Ni、Fe、Co、Mn、Cu、Al、Cr等,他们控制着储氢合金吸放氢的可逆性,起调节生成热与金属氢化物分解压力的作用,氢溶于这些金属时为吸热反应。A、B两类元素按照不同的原子比组合起来,就构成了集中典型的储氢合金,如:AB5型稀土系、AB2型Laves相系、AB型钛系和A2B型镁系等 2、储氢合金的制备 储氢合金的制备方法对其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各种类型的合金也有不同的制取方法,其中包括感应熔炼法、电弧熔炼法、粉末烧结法、机械合金化法、置换扩散法和燃烧合成法等。一下简单介绍几种制备方法 2.1、感应熔炼法 2.1.1感应电炉的熔炼工作原理 通过高频电流流经水冷铜线圈后,由于电磁感应使金属炉料内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在炉料中流动并产生热量,从而使金属炉料被加热和熔化。加热过程:交变电流产生交变磁场交变磁场产生感应电流交变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