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书如何看

合集下载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新版教科书目录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新版教科书目录

202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新版教科书目录前言本教科书根据教育部颁布的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编写,力求体现历史教育的时代精神,强调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和时空观念,提高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的能力。

目录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第一课原始社会- 内容提要:概述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以及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第二课奴隶社会- 内容提要:介绍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的历史变迁,突出奴隶社会的特点。

第三课封建社会的形成- 内容提要:阐述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以及秦朝的统一和封建社会的确立。

第四课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内容提要:叙述汉、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历史,展示封建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第二单元中国近现代史第五课鸦片战争与晚清社会- 内容提要:分析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和影响,阐述晚清社会的特点。

第六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内容提要:讲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以及中华民国的成立和民主政治的探索。

第七课国民革命与抗日战争- 内容提要:回顾国民革命运动和抗日战争的历史,强调国共合作的重要性。

第八课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 内容提要:描述解放战争的过程,以及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三单元中国现代史第九课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曲折- 内容提要:总结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经验教训,分析探索与曲折的原因。

第十课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内容提要:阐述改革开放的政策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第十一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内容提要:介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全球影响力。

第四单元世界古代史第十二课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 内容提要:概述古代埃及、巴比伦、印度、中国的历史,分析其文明特点。

第十三课古代希腊、罗马- 内容提要:讲述古希腊、罗马的历史,突出其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

第十四课古代阿拉伯、印度、东亚国家- 内容提要:介绍古代阿拉伯、印度、东亚国家的历史,展示其文化成就。

第五单元世界近现代史第十五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内容提要:分析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背景、过程,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学好高中历史的5个诀窍

学好高中历史的5个诀窍

学好高中历史的5个诀窍嘿,咱来说说学好高中历史的五个诀窍哈。

第一个诀窍呢,就是要喜欢历史。

你要是不喜欢,那学起来可费劲了。

我记得我高中的时候,有个同学特别喜欢历史。

他整天抱着历史书看,就跟看小说似的。

有一次我们去博物馆,他那兴奋劲儿哦,给我们讲这个文物啥年代的,那个故事咋回事。

我们都可佩服他了。

所以啊,要培养对历史的兴趣,这样学起来才带劲。

第二个诀窍是多看书。

历史书可不能只看课本,得看各种历史书籍。

有一回我去图书馆借了一本关于唐朝历史的书。

哇,那里面讲的故事可精彩了。

我才知道原来唐朝还有那么多好玩的事儿。

这样看的书多了,知识就丰富了,考试的时候也不怕了。

第三个诀窍是做好笔记。

历史知识点可多了,不做好笔记容易忘。

我那时候就有一个专门的历史笔记本,把重要的知识点都记下来。

有一次考试前,我就拿着笔记本复习,发现好多知识点都记得牢牢的。

所以啊,一定要认真做笔记。

第四个诀窍是多和同学讨论。

有时候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和同学一讨论就清楚了。

我记得有一次我们讨论秦始皇到底是个啥样的人。

大家各抒己见,有的说他厉害,统一了六国;有的说他残暴,焚书坑儒。

最后我们对秦始皇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第五个诀窍是多做练习题。

光看书不做题可不行。

有一回我做了一套历史模拟题,错了好多。

我就把错题都整理出来,一个一个地分析原因。

这样下次再遇到类似的题就不会错了。

总之啊,学好高中历史就得用这五个诀窍。

只要你认真去做,历史肯定能学好。

嘿嘿。

历史高中学习方法有哪些

历史高中学习方法有哪些

历史高中学习方法有哪些历史高中学习方法有哪些(详细)学好历史的三大法则:第一,爱好至上——对历史学习保持浓厚的爱好,其次,方法为主,最后要心态为辅——保持一颗平常心。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历史高中学习方法有哪些,期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鉴戒。

历史高中学习方法有哪些1.读历史教材。

“读历史教材”需要“读”目录、引言、课文、插图、材料、地图、引文、注释、摸索题和大事年表。

第一,在知道章节目录及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明确此章节讲了什么问题,以及环绕此问题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第二,根据教材,分析、归纳每个方面讲了几点,每点都包括哪些基础知识,并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达出来。

第三,找出书上的核心词、关键语,明确哪些是必须记住的,划出来加强记忆。

2.上课要专心听,下课后多记、多背,对一些历史年代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来记忆。

学到某个历史事件时,第一要对历史事件的背景有个清楚的了解,然后弄清它的意义、作用、影响等,做到知道记忆。

多浏览一些历史课外书,除了能增长知识外,还帮助你知道历史课文。

3.“温故知新”和善于摸索。

历史的学习是以记忆为基础的,所以不断地回想以前所学知识和对新的历史知识进行摸索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能增强记忆,还能锤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闲暇之余,突然想到一个历史名词或者某个故事中触及历史,应当立刻回想教材上的知识,如果有可能的话追本溯源,摸索通过其他渠道得到的历史知识和教材所述知识的联系,把知识弄清楚,这样也算是时间的充分利用。

4.整理、整合历史知识。

针对历史知识比较琐碎的问题,我们就需要自己动手去整理和整合所学知识,把教材中大量的史实根据历史发展的一样规律加以整理,简化成历史线索,以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和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当然,在整合的时候可以参考一下试题调研,把上面的杰出总结内容摘抄或剪下来,反复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

5.解题的摸索。

进入高三,考试会相应增多,所以公道安排考试策略并锤炼一定的解题能力是我们最大的目的。

如何学习高一历史的方法

如何学习高一历史的方法

如何学习高一历史的方法如何学习高一历史的方法1、主动学习培养自学能力高中历史教材每章前都有“引言”,它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同学们在学习每章之前,要认真阅读一下“引言”,把每章内容的线索和重点了解清楚。

形成习惯后,有助于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另外,每章选用的插图、表格、史料都要认真理解领会,以帮助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所以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是必须的。

总之,自己掌握了主动权,养成了良好的自学、独立思考的习惯,对学习历史至关重要。

2、学会听课充分利用课堂我们文科和理科不同,很多聪明的理科生不听课是可以照样考好的,但是一个历史生如果不听课他一定什么成绩都别想拿到。

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我认为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你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把你理解的这一课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大致构建出来,充分去领会书上每一个部分、每一个框题是为了说明什么;然后在听课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在原有的基础上调整你的思路和框架,形成一份完整的听课笔记,课后再和参考书上的知识重点、知识框架进行对比补充,拓展自己的思路。

3、学会构建知识体系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历史很烦琐,细节很多,有没有什么主线可以把它们串起来?当然有!你可以适当地进行发散思维,把历史事件串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不受课本的限制),比如说把一整个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整合在一起进行全面理解和思考,这样一来你会发现你的历史知识非常有条理,不光可以从宏观上解答很大的问题,也可以随便拿出一个部分进行微观细致的分析,这就达到了很高的境界,可以说"绝学无忧"了。

4、理解性背书高中历史的学习与初中完全不同,在想学习初中历史时靠死记硬背就基本能解决问题。

高中历史更需要的还是理解。

最好是能每星期复习一次,每个月再总复习一次。

复习时关键是要反复地看书,在反复中提高。

书才是最根本的。

离开书本谈能力是不现实的。

高一历史学习技巧新课标历史题重在探究近年来的新课标高考历史试题体现了“观察”、“考察”、“研究”的近代历史学特征,背历史事件、记忆历史结论的时代已结束,迎来了探究历史的新高考。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历史教材

如何从整体上把握高中历史教材


新 教 材 透 祝 一
何 从整体上把墀帝中 史熬 =j i
◇河北 唐山市乐亭第二 中学 王淑君
【 摘 要 】历史 学科 是一 门重要 的人文 学科 ,在 培 养学 生的素质 和能 力以面 对2 世 纪的挑 战的 总体 目标 中, 占有极 1
其 重要 的地位 ,它更是培 养学生形 成正确的 历史观 、人 生观 和价值观 的有 力工具 ,特别是 中学历 史教 学 ,是确 立人 的历
个事件 的影响是 后边一个 事件 的起 因 ,一旦我们 注意挖
掘 出这些 目录 中蕴 涵的用 意和宗 旨 ,对课本 知识 的理解 就 会 有一种顿悟 的感 觉 ,就会很轻 松地从整体上 把握教材 。 二 、重视小标题在 历史学 习中的作用 小标 题是每一 节 的子 目标题 ,在历史 学 习中的作用 非 常重要 ,但平时学 生却容 易忽视 。其实认 真分析 小标题 之
这 三节 的 目录排序 不是 随意的 ,其中蕴涵 着深刻 的用意 ,
他 们 之 间存 在 着 因 果 关 系 ,新 文 化 运 动 对 五 四爱 国 运 动 的
目录是全 书 的纲 ,蕴涵着 一些容易 被我们 忽视 的用 意 和宗 旨,仔 细研究 目录 ,我们 就能把握 住各个历 史时 期的 阶段特征 ,把 握全 书的基本线 索 ,有利 于我们从 整体 上把
期 ——秦汉 ;封建 国家 的分 裂和 民族融 合——三 国 、两晋
南 北朝 ;封建 社会 的繁荣——隋唐 ;民族 融合 的进一 步加 强和 封 建 经济 的 继续 发 展——五 代 、辽 、宋 、夏 、金 、 元 ;统一 多 民族 国家进 一步 发展 和封建 社会 由盛而 衰——
算 ,换算训练 。 ( 5)习题 同样 体现 当前 的科 技 、生 活现 象 。如 在介 绍完相 关 知识后 ,让 学生 计算 质量 为 太 阳1嘴 的天体 , 0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评析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评析

历史教材 的编写 中已被充分利用 。四种版本 的高中历史 : 本 采用大小 字的编排形式 , 课文分为基 本文 ( 大字 ) 和补 充文( 小字 ) 两种形式 。新课标高 中历 史教材人教版采取 新教材在不同程度上体现了这一理念 , 具体而言: 一是按 l “ 古今贯通、 中外关联” 的原则以专题的形式实行中外历 f 增加 “ 历史纵横” 栏 目的形式 , 补充课文正文 内容 。 人 民版
验) 》 ,用以替代以往实行多年的 《 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 1 是将 中国近现代史内容部 分地 融入 到世 界史 当中 ,从 而 站在全球视野 的高度考察 中外 历史的关联性;三是都选 纲》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科书以《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 【
( 实验 ) 》 为编写依据 , 每套共有 9 本。 目前 , 经教育部审查 。 择 了影响中国与世界历史进程 、人类共 同关心 的历史 问
块框架下 , 确立 了贯通古今 、 中外关联 的专题史体例 。教 : 汇在教材 的编撰 中。 如教材 “ 近代 中国经济结构 的变动与 资本 主义 的曲折发展 ” 和“ 欧美资产 阶级代议制 的确立与 科书采取专题史体例,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与初中历史教 l 材的简单重复 , 也有利于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l 发展 ” 两个专题的编写都体 现了编者现代化史观的理念 。
《 教 学 与管理 》
2 0 1 3年 2月 1日
新课标 高 中历史教科 书评析 ★
⑩ 四川 师范大 学历 史文化与旅游学 院 张利娟
2 0 0 3年 我 国颁 布 了 《 普通 高 中历 史课程 标准 ( 实 l 史合编 , 用一 系列专题展示 出人类历史发展的全景 图; 二
¥该 文为 四川师 范大学校级课题 “ 中学历 史课程价值观 目标研究” ( 1 0 Q N W0 6 ) 阶段 性成果

高中历史正确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正确学习方法

高中历史正确学习方法高中历史正确学习方法1(1)坚持正确的立场。

人民的立场、进步的立场、爱国的立场、全球利益的立场等等,就是正确的立场。

比如说希特勒的所作所为,完全是在拉历史的倒车,他违背了人性,企图从根本上抹煞人类文明。

因此,希特勒是整个人类的公敌,为人不耻,遭人唾弃。

(2)坚持历史评价而非道德评价。

这条原则涉及到的主要是人物的评价。

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作用来进行评价,不能用道德来衡量一个历史人物。

(3)评价历史应坚持阶级分析方法。

一般而言,历史人物生活在阶级社会,客观上都代表一定阶级的利益。

因此,只有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才能更深刻地揭示其活动的本质。

运用阶级分析方法,首先,在分析历史人物的历史活动时,应给历史人物以阶级定位,注意确定阶级属性的标准不是观其出身而是观其言行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

如康有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自幼饱读四书五经,一生从未当过资本家,但其思想主张和行为却符合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因此他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人物。

其次,对一定历史人物或社会集团,应该用其阶级属性来解释其言行。

如太平天国之所以失败,从主观原因来讲,是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另外,在运用阶级分析方法时,注意不要简单化、一刀切,如认为只要是地主阶级就一定反动、腐朽,只要是农民阶级就当然肯定。

(4)评价历史事物应坚持效果第一,动机第二。

历史是复杂和矛盾的。

在历史文明的进程中,主观上的善良愿望未必都能得到善的效果,恶的动机又常常成全了善的效果,以至以往文明处处交织着这种善与恶的二律背反。

在评价历史时,应将效果与动机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不可偏废,同时应将对效果的评价放在首位,因为对历史起作用较大的是结果而不是动机,同时动机对效果的实现又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也要兼顾动机。

高中历史正确学习方法21.上课好好听讲。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源思推 于想动
提出
关于思想的探究
【例3】中国主流思想发展大势
探究1 为何这两时期主流思想变化激烈?哪些因素 制约思想的变化?结合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内容进行 解释
探究2 某一时代新思想对历史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
探究3 为什么是杰出人物提出反映时代要求,推动时 代发展的新思想,而不是别人?是哪些行为、品质成 就了他们?
首相
(政府首脑)
重解 新散 选议 举会
提出内阁名单
内阁 (政
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
府)
与首相共进退






议会(下院)
选民选举
关节点3 民主代议制
民主代议制是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行使 国家权力的制度。
它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通常以议会作为代表 民意的机关。
英国议会改革的背景: 18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兴工业资产阶 级要求获取政治权利维护自身利益;同时,新兴工业 城市的选民人数与原有选区分配不合理的矛盾日益尖 锐。进入19世纪,要求议会选举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
任命大臣(行政权)
国王
任命法官(司法权)
护 证 封 资
建 本
统 主
治 义
通过法律(立法权)
议会
同意征税(征税权)
秩 发 序 展
(资产阶级 和新贵族)
议会权力高于国国王王权权力力高,于国议王会行权为力受法律制约
君君主主立专宪制制政确体立
关节点2 责任内阁制
18-19世纪内阁制的演变
1721年,乔治一世任命沃尔波为首席大臣,成为第一 任“首相”,主持内阁。
英国议会改革主要进程: 1832年以前, 5%成年人有选举权,绝大多数是贵族 1832年改革,中产阶级获得了选举权 1867年改革,城市工人有了选举权 1872年改革,秘密投票 1884年改革,农村工人有了选举权 1918年改革,男子21岁,女子30岁获得选举权; 1928年改革,21岁以上的男女公民均获选举权

美国高中教材《世界历史》内容特色简析——以中国史部分为例

美国高中教材《世界历史》内容特色简析——以中国史部分为例

美国高中教材《世界历史》内容特色简析——以中国史部分为例作者:梁艳芳刘洪生来源:《中学历史教学》 2018年第7期美国高中教材《世界历史》(Glencoe WorldHistory )是由麦格劳—希尔(McGraw-Hill)教育公司于2003 年所出版,大象出版社将其翻译成中文并于2006 年出版,本书的内容独具特色。

虽然它已经问世十多年了,但其中仍然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优点。

而时间上的距离能够让读者更全面地看待书中的一些问题,体察那些不易为人发现的历史痕迹。

本文尝试以其中有关中国历史的内容为例,阐述这些特色,以期为我国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一、《世界历史》的内容特色1. 时空结合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历史时间和地理条件下发生的。

只有将史事置于历史进程的时空框架当中,才能显示出它们存在的意义。

那么,历史教材的编写,如何体现这种时空结合的观念呢?首先,教材是按时间线索来编排历史事件的。

在中国历史部分,编者是按照早期中华文明、中华帝国的兴衰、中国的统一、元朝、明朝、清朝??这样的从古至今的顺序来安排相关内容的。

同时,教材处处有对时序性的提示。

以《亚洲》一章为例:单元标题注明了这一时期的起止时间点:公元400 年—公元1500 年;单元导言中则图文并茂地以时间轴的方式点明本单元的重要史事(见图1);在第一节《中国的统一》中又再以时间轴的方式将此时期中国发生的重大事件标出(见图2)。

教材对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条件也非常重视。

书中用大量的历史地图展示国家的疆域、资源的分布、人类的迁徙??内容丰富多样。

更为用心的是,编者通过简图标示出某个地区在世界中的位置,如图1 中用红色的方框标示出亚洲的地理位置。

在内容上,教材也注意考察地理因素对于历史形成的影响。

当讲到华夏文明的起源时,专门简介了中国的地理状况,指出它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发展”之间的联系。

2. 跨学科的视角这本教材在前言部分已经阐明了编者的理念:“‘世界史’包括像经济、政治和社会变迁这样重大的课题,但它也是一部有关人类梦想(不管这些梦想有没有实现)、人类创造力以及哲学、宗教的灵感、激情的故事集。

岳麓版高中历史

岳麓版高中历史

岳麓版高中历史岳麓版高中历史可真是个神奇的东西,它就像一把把小钥匙,带着我们打开一扇扇通往过去的大门。

我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刚开始接触岳麓版历史书,感觉就像在看一部部精彩绝伦的电视剧。

那时候,我们的历史老师是个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人,他总是能把那些历史故事讲得活灵活现。

有一次,我们学到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讲到秦朝那一段。

老师拿着课本,站在讲台上,就像一个说书人。

他说:“同学们,这秦朝啊,就像一个超级大的机器,秦始皇就是那个掌控机器的大老板。

” 我们都被他逗笑了。

然后他开始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那些事儿,像郡县制。

我就盯着课本上那郡县制的内容,想象着当时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秦始皇坐在那大大的宫殿里,和大臣们商量着怎么管理这庞大的国家。

那些大臣们有的点头,有的争论,热闹得很。

然后,一道道命令传下去,在各个地方开始设立郡县。

每个郡县就像一个小齿轮,在整个国家机器里有序地运转。

老师为了让我们更清楚,还在黑板上画了简单的示意图。

他把秦朝的版图画得大大的,然后在上面标注一个个郡县。

我们都伸长脖子看着,感觉自己就像穿越到了秦朝,在参与国家制度的建设呢。

我们还学了唐朝的历史,这部分可有趣了。

课本上那些唐朝的图片,华丽的服饰、宏伟的宫殿,让我特别着迷。

讲到唐朝的科举制度,这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发明。

我就想象着那些书生们,穿着长衫,背着书箱,从各地赶来参加科举考试。

考试那天,考场外那是人山人海啊。

书生们一个个神情紧张,有的还在临时抱佛脚,拿着书快速地看着,嘴里念念有词。

走进考场,那一排排的小桌子整整齐齐的。

书生们坐在那里,拿到试卷后,有的眉头紧锁,思考着难题;有的则是文思泉涌,奋笔疾书。

我好像能听到那毛笔在纸上写字的“沙沙” 声,还有书生们轻微的呼吸声。

要是哪个书生考中了,那可不得了,就像中了超级大奖一样,全家都欢天喜地的。

他穿着新的官服,走在大街上,那是风光无限啊,周围的人都投来羡慕的目光。

岳麓版高中历史让我看到了人类一路走来的足迹,有辉煌,有沧桑。

探析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苏联解体原因描述

探析高中历史教科书中的苏联解体原因描述
而在政治领域,苏共在意识形态方面陷入了长 期的混乱。根纳季在《苏联解体三十年来的教训: 惨痛的背叛和未来的希望》一文中写道:“苏联解 体是由长期积累的许多面因素交织在一起造成的。 这最早可以追溯到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的一系列 动作。”[2] 赫鲁晓夫上台之后,在苏共二十大对斯 大林进行了全盘否定,勃列日涅夫通过政变上台之 后,对赫鲁晓夫的进行全盘否定。在这样没有目标
[3] 阿萨特·鲍里索维奇·拉赫曼诺夫,陈梦茹:《苏联
解体在文化方面的教训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世界马克思主 义研究》2021 年第 1 期,第 15 页。
[4] 马维先:《关于苏联解体的六大问题》,《世界社会主 义研究》2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 年第 10 期,第 36 页。
苏联解体的首要原因在于经济领域的畸形发 展。冷战格局下,苏联为了自身的国家安全将大部 分资源用于发展军事工业,催生出了一大批军工复 合体。而这些军工复合体组成的利益集团骑劫了苏 联的经济体系。导致在勃列日涅夫时期,即便美国 深陷越战泥潭,中东战争带来的石油价格上涨,在 冷战格局进入“苏攻美守”的态势下,苏联获得的 海量资源被尽数挥霍进军事工业中,而事关人民生 活福祉的轻工业部门长期得不到显著发展。经互会 体系对产业资本的帮助,却成为了后续金融资本发 展的阻碍。在经互会体系下,苏联及社会主义阵营 的部分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封闭的经济体系。这种 封闭而发展几近停滞的经济系统,在苏联入侵阿富 汗雪上加霜,被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孤立。根据温 铁军教授的观点,这样的体系导致苏联有货币而没 有对资产货币化。武卉昕等在《苏联解体 30 年: 俄罗斯社会对苏联评价的变迁及审思》一文指出: “戈尔巴乔夫推动的改革,彻底转变了社会主义的 发展方向,把改革变成了‘改向’,葬送了社会主 义制度,也失掉了对人民基本权利的制度保障。”[1] 这就使得在戈尔巴乔夫所谓“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 义”改革下,苏联的经济系统被“新自由主义”的 金融资本击溃。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

高中历史教材分析篇一:高中历史政治史教材分析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必修·1》教材知识结构分析:历史必修1一共有八个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5.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专题一、专题四、专题六、专题七主要介绍了中国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一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专题四属于中国近代史,专题六、七属于中国现代史或当代史。

专题二、三、五、八介绍了西方政治文明发展史:专题一属于世界古代史,专题三为世界近代史。

专题五、八为世界现代史。

历史必修一反映的是人类社会政治领域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重点反映的是中外历史政治领域的发展,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在政治制度发展中的作用的刻画,反映出政治制度的创新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在政治文明史教学中要着重传达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趋势。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

人类历史发展中一个基本趋势就是:从专制到民主,国际社会则是从无序走向一定程度的有序(对话协商机制、双边和多边的合作机制,多种国际组织的建立及国际条约协定等)。

在政治文明史教学内容中药反映时代政治的多元性和不同国家政治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用大文明史观建构历史,“厚今薄古,贴近时代”是其一贯体现。

我们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现代公民的政治素养。

就全书而言,人教版教材全书均由前言、目录、正文、附录等部分组成, 人教版还有“ 重要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注重历史与英语互相渗透) 和“历史学习推荐网站”( 向对历史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探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来源) ,其次还附有“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人教版的是政治领域中外大事对照, 以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为主, 中外分列, 并附经济、文化领域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 以资对照, 试图提供一个在各层面之间以及中国与外国之间横向的互动中纵向发展的脉络,将中外史事置于人类文明进程大背景下, 同时纵向展现社会的各横切面。

如何预习高中历史(最新)

如何预习高中历史(最新)

如何预习高中历史第一步,系统化的略读。

系统化的略读,强调在规定时间内明确一本书所属的类别与基本框架,这也就是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的要求,有的学生一拿起书就逐字逐句地看,这样既花费大量时间又抓不住课文的整体框架,“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一气呵成的通读一遍,切忌遇到困难就停顿下来,这样会打断思路,破坏理解的完整性,略读之后再将课文知识系统化,整理出基本框架。

第二步、带问题的通读。

略读后列出提纲相当于抓住文章的重难点。

接下去要解决重难点捍就要精读了,要带着问题精读。

这就是阅读的第三个层次分析阅读。

1、带着主题寻找问题。

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本中的思考题或课后的自我测评题,结合主题思考。

如上述专题的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这节课的主线是民族工业的`兴起,那么学习中应该了解兴起的背景、成员、构成状况,通过相关问题来释疑,课文中的一道学习思考题就针对民族工业的成员来设计的。

题目是“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阶段,为什么创办民族工业的多是官僚和地主呢?”“官僚”和“地主”这两个团体同时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重要构成,由他们去创办中国的民族工业会是个怎样的结果呢?在学生头脑中出现了这一对矛盾,由此激发他们的想象,激发他们思考的欲望。

2、找准关键词句解读问题。

仍以上题为例,题目中关键词是“官僚”、“地主”。

“官僚”是属于政治高层,是中国人中较早接触西方的集团,他们从接触到模仿西方,其途径是最便捷的,而且他们还拥有许多政治特权,这是其他集团不具备的,“地主”是中国社会财富最大拥有集团,他们去发展新兴行业在经济上是最便捷的。

另外,这道题目解答时还要结合时代背景,背景中关键词句是“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这表明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仍是自然经济,因此没有大量地对资本扩张有强烈追求的新兴生产关系者。

所以在中国19世纪60、70年代,创办民族工业的职责就落在落后社会生产关系集团中官僚和地主身上了。

这种矛盾的组合对中国的民族工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顺着这个思路探究下去,本节课的主题“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就跃然纸上了。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绝对干货)

高中历史必修一新旧教材对比(绝对干货)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教材对比对比版本:16年12月第12次印刷与17年7月第14印刷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P9《秦朝疆域图》突出各郡郡名;标注“五岭”位置2.P16 知识链接“腹里”特指今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南部以及河南北部等元大都周围地区。

3.P19 《清时期全国(1820年)》标注各水系、省会、南海诸岛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1.P23 导语第三段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的生存再次受到严重威胁,中国人民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奋起反抗,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就此开始。

从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开始,抗日战争发展为以国共合作抗日为基础的全民族抗战。

中国人民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并终于在1945年8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维护了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中华民族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P25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3.P27《19世纪末列强在华划分的“势力范围”示意图》标注“京师”、“赤尾屿”、“钓鱼岛”、“台湾岛”、“海南岛”4.P32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图》更改图名;删去水系;标注“琉球群岛”5.P33 《义和团运动形势图》标注“朱红灯率领义和团武装起义的地点和时间”、“井陉”、“吴桥”、“平原”6. P35(1)课前提示◆在民族危机面前,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互相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全国人民团结抗日,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经过14年抗战,1945年,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成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转折点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2)第二段1931年,受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

浅析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插图

浅析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插图

教学研究浅析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插图段荣根(江苏省泰州市田家炳实验中学,江苏泰州225300)摘要:历史插图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是直观的教材,也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插图与文字相互照应,图文并茂,它既是文字信息的补充,又有文字形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它不仅形象直观地反映历史,而且能丰富贴切传达历史,用好历史插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益,大有裨益。

本文从“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插图很有必要,高中历史插图在教学中的功用,利用教科书插图存在的不足”三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浅析;高中;历史插图一、插图很有必要历史学习从来离不开图片。

历史插图是对某一片段、某一事物的侧面反映和历史形貌的“再现”,直观描述历史事件、人物的活动和历史现象,是直观化、形象化的历史教材,有了图,可以减少许多说明,少了图会使学生有茫然之感。

[1]它和文字内容如鸟之双翼,共同构成完整的教材内容。

现在高中历史学习也是如此,学生依靠课本文字来获取历史信息,教师通过语言文字的表达来传递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文字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但如果学生面对的是一本只有文字的历史教科书,那么就会显得枯燥乏味,学习历史的兴趣也会下降,美国著名教育心理专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而如果在文字内容旁边配有一幅与之相呼应的图片,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而且也更直观地解释说明了课本文字内容。

二、插图在教学中的功用简单实用,导入新课。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成败的关键。

利用插图导入新课,可谓形象直观。

比如,在讲《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时,在导语中有一幅《手持玉米的赫鲁晓夫》插图,图中赫鲁晓夫兴高采烈的手持玉米向外宾介绍他的玉米培植计划,而这幅图的背景是当时苏联在斯大林模式的发展下,面临严重的粮食危机,从图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非常自信的人,但从玉米种植结果来看,赫鲁晓夫又是一个缺乏理性思考的人,结果可想而知。

高中历史背书方法,历史到底怎么背

高中历史背书方法,历史到底怎么背

高中历史背书方法,历史到底怎么背高中历史背书方法历史到底要不要背?大家请试想这样一个问题,如果高考历史是开卷考,会不会人人满分高分?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上海高考历史主考历史的思维,重点已经从史实史论史观的具体结构转移到历史思维,历史价值观多元结合。

简而言之,上海历史考得是发现与思考,而不是背诵与套用。

然而,恰恰是这种转变造成了许多学生在学习时的重大误区,学生认为只要背几条时间线,背几个大结构,大轮廓就能在高考里披荆斩棘了,然而在高考的具体中,决定成败,或者说决定高分的,往往就是相当细腻的史实。

今年等级考的最后一题狠狠地惩罚了那些不重视史实,不重视背书的学生以及老师。

的确,上海高中历史,上海历史等级考对于史实记诵的要求已经大幅度下降,特别表现在对于具体事件年份几乎不再要求,然而历史是由史实沟通建立的,如果基本史实不清楚,思考材料枯竭,很难完成基本答题。

没有史实的支撑,何来大结构?大认识?多角度?背诵史实练的是内功,技巧和方法学的是招式,内功不足,即使有再厉害的招式也只是花架子,再厉害的答题技巧在缺乏史实的情况下也是苍白的。

在+1时代的上海高考评分标准中,如果只有论述没有史实,论述得天花乱坠也没分。

历史到底怎么背?1、数学代表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通过一个或几个数字概括出来,形成要点。

如:中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可概括为“一化三改”即:工业化、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名词五点法即用五个要点概括名词即: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内容;⑤评价或意义。

此法适合于人物、事件、著作等类别的名词。

如:《孙子兵法》可这样概括:①春秋时期;②吴国;③军事家孙武所著;④总结了前人及自己作战经验写成《孙子兵法》;⑤世界闻名的古代兵书。

3、谐音趣味记忆法即把某一历史知识的几个关键知识用谐音或组成有趣味的几个字帮助记忆。

如:记苏联在1924年刚成立时的加盟共和国,可记做“乌外有两只鹅”。

即乌克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外高加索。

如何预习高中历史

如何预习高中历史

如何预习高中历史一、预习时要注意看教材每章开头的引言,有意识地培养我们书面语言的概括和提炼能力现行高中教材每章的篇首有一段简短引言,主要介绍本章的基本内容、历史脉胳和基本观点,且语言概括、精炼。

上课前应该精读,从而对本章内容有一个浅层次的整体印象。

当学完课文内容后,再回首详细理解该段引言,我们就能站在宏观角度去理解课文,试着学会繁中求简,详中求略。

我们的历史书面语的概括和提炼能力也一定会有提高。

二、预习教材的文献资料,培养自己的史料阅读和材料处理能力现行教材,突出历史学科特点,针对高中学生实际,适当地增添了文献资料的数量和份量,采取了在一段史实的旁边设置一则史料,或在一些重要历史问题的叙述中穿插一段史料的方式。

近年历史高考大量引入教材之外的新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提出新问题。

而教材原始材料的引入,无疑为培养我们的材料阅读能力和材料处理的应变能力提供了极好素材,奠定良好基础。

因而我们在预习历史的过程中不能熟视无睹、轻意放过,不要冷落或遗忘了它们,要主动地学习史料——读懂史料——理解史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献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文献资料融入正文部分之中。

三、预习要利用好材料图表,培养自己的口头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现行高中教材,图表数量增多了,有原始照片图、后人画图、表格图、地图等。

这些图表简洁明快,但功能各异,我们在预习时应该学会看图学史、看图说话、看图复述正文部分相关的史实,可以以此来培养自己口语组织和表达能力。

四、预习教材后的练习题,培养我们理解记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本后的一些练习题虽是一个较低层次的训练,但其作用不可小视。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低层次能力的积累是高层次能力的基础和载体。

这些练习题有的再现本章节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的是针对教材重点内容进行设疑。

通过练习,有助于我们把握知识重点并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有三本必修书和四本选修书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有三本必修书和四本选修书

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有三本必修书和四本选修书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新课改后高中历史有三本必修书和四本选修书。

我们的任务是首先要完成三本必修书的背诵,之后在四本选修中挑取两本进行背诵,因为时间精力毕竟有限,四本选修全部背诵下来不光意义不大而且费时费力。

三本必修书的内容分别是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这三个方面里面也有重点和次重点。

我个人在高三复习时将经济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复习,不是说其他两个不重要,而是说你要学会有所侧重。

具体背诵高中历史时,我们要有技巧。

比如说改革,我们可以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发生的改革总结在一起来进行背诵,总结的质量非常影响最后记忆的效果。

我当时在寒假时完成的一项作业就是将具有相同特征的历史事件都总结在一起,写在A4纸上方便以后复习。

虽然总结的时候很费时费力,但是最后在复习的时候通过快速浏览A4纸上的内容找到我不清楚的知识点这一做法省去我不少找资料的时间。

在这里还要跟同学们说一句忠告,对于时间的爱惜并不是通过你熬夜到几点不睡觉进行完全无效率的复习来体现的,真正爱时间、会省时间的人都是注重细节的人。

如果你能够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去花一点儿时间整理归类你的复习资料,你就不会在老师快讲完卷子的时候才把卷子翻出来。

同样的,通过花时间总结也可以使你的记忆更加牢固。

历届高分学霸教你怎样学好高中历史仔细审题,注意题目中关键点与我们高中历史书上的知识之间的联系或映射,然后揣摩出题人的考查意图。

如果你能做到这三点,那么我相信12道选择题你最少对10个。

在日常复习时我们要注意提高唤醒我们脑中特定知识点以及由这个特定知识点发散思维出去的能力。

这样我们在做题的时候才能比较活,不会将一道活题做成一道死题。

在复习高中历史的时候要重视跟老师之间的交流,老师的建议往往是一针见血的。

因为老师们已经经历过很多次高考,他们看过很多学生走了弯路。

所以有问题有困惑就去问老师,多多跟老师沟通将省去不少你一个人孤军奋战时的麻烦,能够让你在要求高效率的高三让自己的时间充分用在有产出、有回报的复习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历史学生如何看教材
很多学生不会看书,这个不会就是不知道如何看书的意思,而不是不去看书;而历史的学习是需要以看书为主的。

这就产生出一批“学困生”,老师头痛,学生也痛苦。

学生需要一个指导看书策略的机会,教师也需要意识到这种指导的重要性,并付诸实施。

如何看书呢?现在很多学校强调学生背书。

这让我想起从前的一个同学,他能将课本倒背如流,而我从来不去背的,但他还是需要我给他讲解,在高考的时候,他考得也没我高。

我的学习以理解为主,就是找出教材的结构,使每个部分都发生意义,这样不用去背也就记住,而且丢掉课本后很长时间也不会遗忘。

我当时甚至可以将地图、注释建构进一个结构,所以我一直很为自己的逻辑推理能力骄傲。

我羡慕那些会背书的学生,但也为他们担心,因为再好的背书,没有建构成一个有机的内在关系系统,就不能将背的东西意义化,因此就不可能有悟的境界,也便达不到升华与运用的水平。

因此,我建议,学生看书的的第一个要诀就是将书的内容结构化。

结构化就是不建构就不看书,看书即要建构,将每一课、目、段、层、句都要读出独特的意义,然后建立相互之间的逻辑推理关系,并放置在一定的逻辑结构的树上,最后成为一个具有灵魂的认知生命系统。

这而就是对课本重新组合,简约化也好,规律化也好,网络化也好,总之,重新整合是必要的。

有一些人会因为浮躁而感觉这种建构耗时费力,还没等建构好,好没等尝到建构的好处,就气馁放弃了。

还有一些人,他的结构不是自己的,而是照抄于教师或者教辅的,因此结构就没有理解的基础,这结构的价值就体现不出来,长久下去,学生就会觉得结构反而没有什么意义,可能最后排斥结构的任何努力。

教师的工作,第一就是要力争给学生一个有质量的结构,第二就是帮助学生去领悟结构的魅力,并引导他们自己形成建构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学生看书的第二个要诀就是思悟。

将结构建立起来后,要在脑子里不断梳理,不断推敲,不断再现,不断体悟,达到闭目即结构活灵活现在眼幕上,结构的逻辑推理就如电流一样畅通并在每一个意义点上产生脉冲。

要做到半日读半日思,不忘记思这样一个环节,用思到结构活灵活现来作为思的水准。

我一直强调程门立雪这个成语的学习策略意义。

理学从佛教那里借鉴过来修行的方法,一是求静入山林,一是打坐为静悟,在蒲团上坐一坐,让所读在头脑中发酵,最终悟出知识中的内在道理,从而内化进自己的知识系统。

如果说建构是激活并网络知识的过程,则思悟是内化并呈现结构的过程,就是知识、结构于人合一的过程。

第三个要诀就是丢掉课本。

结构并思悟实现后,就可以丢掉课本了,因为一切都在头脑里了。

这个阶段,就是利用头脑里的结构,去大量的运用实践,检验和强化头脑里的结构,达到结构和问题解决的畅快淋漓,并建立问题解决策略结构系统。

这个阶段就是知识结构、问题解决策略结构与人合一的过程。

到了距离高考还有半个月的光景,再回归教材,达到短短几个小时就将所有的书本都看完的水平。

这半个月,就是通过回归,而实现教材与人的浑然统一的涅槃境界,你可以将书抛在半空里,来一个欢呼,以奖励自己。

看——结构——思悟——丢弃——回归——考场,这就是看书策略的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