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世系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3d09c2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6225e78.png)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齐国:祖先:姜姓世系表:齐桓公—齐庄公—齐宣公—齐悼公—齐懿公—齐威王—齐悼王—齐献王—齐襄王—齐襄王弟—齐昭王—齐景王—齐敬王—齐悼惠王—齐幽王—齐景公—齐宣公—齐湣王—齐丁公—齐孟公—齐哀公晋国:祖先:姬姓世系表:晋文公—晋襄公—晋惠公—晋景公—晋贞公—晋敬公—晋共公—晋悼公—晋献公—晋献公之兄—晋悼公弟—晋昭公—晋平公—晋杀贞公—晋殇公—晋闵公—晋冏—晋景公—晋厉公—晋文公—晋成公—晋康公—晋宣公—晋哀公—晋思公—晋武公—晋惠公楚国:祖先:姚姓世系表:楚康王—楚昭王—楚穆王—楚悼王—楚戊王—楚共王—楚顷襄王—楚吴王—楚为父王—楚庄王—楚戎王—楚昭文王—楚靖王—楚平王—楚昭王—楚宣王—楚敬王—楚僖王—楚庄王—楚襄王—楚昭王—楚熊王燕国:祖先:燕姓世系表:燕召公—燕章公—燕献公—燕噲—燕文公—燕简公—燕悼公—燕敬公—燕康公—燕開打—燕僖公—燕惠公—燕武公—燕炀公—燕庄公—燕文公—燕成公—燕哀公—燕惠公—燕戴公—燕桓公—燕孝公—燕文献公—燕懿公—燕悼公—燕惠公—燕威王—燕庄王—燕赵昭王—燕赵敬王—燕赵文王—燕赵武王—燕赵惠王—燕赵康王—燕赵宣王—燕赵昭王—燕赵哀王—燕赵惠王—燕赵隐王韩国:祖先:韩姓世系表:韩桓惠王—韩庄惠王—韩宣惠王—韩武惠王—韩文惠王—韩景惠王—韩平惠王—韩昭惠王—韩宣惠王—韩赵惠王—韩定惠王—韩赵哀王—韩赵宣王—韩赵昭王—韩赵哀王—韩元王—韩武王—韩惠王—韩康王—韩桓王—韩共王—韩彭仲—韩文侯—韩康侯—韩景侯—韩昭侯—韩平侯—韩悼侯—韩敬侯—韩桓侯—韩伯虎—韩庄侯—韩宣侯—韩庄襄王—韩景侯秦国:祖先:嬴姓世系表: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始皇赵国:祖先:赵姓世系表:赵武灵王—赵孝成王—赵文成王—赵惠文王—赵敬文王—赵孝文王—赵悼襄王—赵昭文王—赵幽疆王—赵幽显王—赵成安王—赵成平王—赵文穆王—赵元成王—赵平惠王—赵哀肃王—赵厉侯—赵孝成王—赵武成王—赵节侯—赵安平王魏国:祖先:魏姓世系表:魏武安平王—魏宣昭王—魏康昭王—魏惠昭王—魏哀昭王—魏夷昭王—魏武文王—魏文侯—魏文侯之弟—魏武侯—魏昭王—魏文成王—魏肃王—魏肃王之弟—魏惠王—魏景湣王—魏景湣王子—魏懿王—魏安釐王—魏安釐王之弟—魏悼惠王—魏孝襄王—魏哀平王—魏平王—魏平王之兄—魏荡平王—魏真隐王—魏真昭王—魏真情王这些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的世系表,按照他们的祖先姓氏进行排列。
春秋战国—帝王世系表
![春秋战国—帝王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21a66203de80d4d8d15a4ffd.png)
吴国世系表(?—— -473)(姬姓)┌─吴太伯│周太王时│└─吴仲雍───吴季简───吴叔达───吴周章───吴熊遂───吴柯相┐??????│┌────────────────────────────────────────────────────┘│└─吴疆鸠夷───吴桥疑吾───吴柯卢───吴周───吴屈羽───吴夷吾┐??????│┌────────────────────────────────────────────────────┘│└─吴禽处───吴转───吴颇高───吴句卑───吴去齐───吴王寿梦┐?????~-586 -586~-561 │┌────────────────────────────────────────────────────┘│├─吴王诸樊───吴王阖庐───吴王夫差│-561~-548 -515~-496 -496~-473 越灭吴吴亡│├─吴王余祭│-548~-531│└─吴王余昧───吴王僚-531~-527 -527~-515蔡国世系表(?—— -447)蔡叔度───蔡仲胡───蔡伯荒───蔡宫侯───蔡厉侯┐武王时开国????~-864?│┌───────────────────────────────────────────┘│└─蔡武侯───蔡夷侯───蔡厘侯蔡所事───蔡共侯蔡兴───蔡戴侯┐-863~-838 -838~-810 -809~-762 -761~-760 -759~-750 │┌───────────────────────────────────────────┘│└─蔡宣侯蔡考父─┬─蔡桓侯蔡封人-749~-715 │-714~-695│└─蔡哀侯蔡献午───蔡穆侯───蔡庄公蔡甲午───蔡文公蔡申┐-694~-675 -674~-646 -645~-612 -611~-592 │┌───────────────────────────────────────────┘│└─蔡景公蔡固─┬─蔡灵侯蔡般───── □ ───┬─蔡悼侯蔡东国-591~-543 │-542~-531 (楚灭蔡蔡亡) │-521~-519│││└─蔡昭侯蔡申─┐│-518~-491 │││└─蔡平侯蔡庐───蔡侯蔡朱│-529~-522 (复国) -522 │┌───────────────────────────────────┘│└─蔡成侯蔡朔───蔡声侯蔡产───蔡元侯───蔡侯蔡齐-490~-472 -471~-457 -456~-451 -450~-447 楚灭蔡蔡亡齐国世系表(?—— -221)(姜姓)齐太公姜尚───齐丁公姜吕伋───齐乙公姜得─┐成王时开国??│┌─────────────────────────┘└─齐癸公慈母─┬─齐哀公姜不辰?│?~-867│├─齐胡公姜静│-866~-860│└─齐献公姜山───齐武公姜寿───齐厉公无忌───齐文公姜赤───齐成公姜说┐-859~-851 -850~-825 -824~-816 -815~-804 -803~-795 │┌───────────────────────────────────────────────────┘│└─齐庄公姜赎───齐釐公姜禄父───齐襄公姜诸儿───齐桓公姜小白─┬─齐姜无忌-794~-731 -730~-698 -697~-686 -685~-643 │-643~-642│├─齐孝公姜昭│-642~-633│├─齐昭公姜潘│-632~-613│├─齐懿公姜商人│-612~-609│└─齐惠公姜元───齐顷公姜无野┐-608~-599 -598~-582 │┌───────────────────────────────────────────────────┘│└─齐灵公姜环─┬─齐庄公姜光-581~-554 │-553~-548│└─齐景公姜杵臼─┬─齐悼公姜阳生─┬─齐简公姜壬-547~-490 │-488~-485 │-484~-481│││└─齐平公姜骜───齐宣公姜积───齐康公姜贷│-480~-456 -455~-405 -404~-379 │└─齐晏孺子姜荼-489 田氏并姜齐姜齐亡齐太公田和───齐桓公田午───齐威王田因齐───齐宣王田辟疆───齐缗王田遂───齐襄王田法章───齐王田建-404~-384 -375~-357 -356~-320 -320~-301 -300~-284 -283~-265 -264~-221秦灭田齐田齐亡楚国世系表(?—— -223)(羋姓熊氏)楚熊绎┄┬─楚熊勇成王时开国│-847~-838│└─楚熊严─┬─楚熊霜-837~-828 │-827~-822│└─楚熊徇───楚熊鄂───楚若敖熊仪┐-821~-800 -799~-791 -790~-764 ││┌───────────────────────────────────────────┘└楚霄敖熊坎─┬─楚蚡冒熊昫-763~-758 │-757~-741│└─楚武王熊通───楚文王熊赀─┬─楚堵敖熊囏-740~-690 -689~-675 │-676~-672│└─楚成王熊恽───楚穆王熊商臣┐-671~-626 -625~-614 ││┌───────────────────────────────────────────┘└楚庄王熊侣───楚共王熊审─┬─楚康王熊招───楚郏敖熊员-613~-591 -590~-559 │-559~-545 -544~-541│├─楚灵王熊围│-540~-529│└─楚平王熊居───楚昭王熊轸───楚惠王熊章┐-528~-516 -515~-489 -488~-432 ││┌───────────────────────────────────────────┘└楚简王熊仲───楚声王熊当───楚悼王熊疑─┬─楚肃王熊臧-431~-408 -407~-402 -401~-381 │-380~-370│└─楚宣王熊良夫───楚威王熊商┐-369~-340 -339~-329 ││┌───────────────────────────────────────────┘└楚怀王熊槐───楚倾襄王熊横───楚考烈王熊元代─┬─楚幽王熊悼-328~-299 -298~263 -262~-238 │-237~-228│├─楚哀王熊郝│-228│└─楚王负芻-227~-223 秦灭楚楚亡秦国世系表(?—— -207)(嬴姓)中经二世秦非子┄┄┄秦仲───秦庄公───秦襄公───秦文公─────□───┐开国-844~-822 -821~-778 -777~-766 -765~-716 │┌────────────────────────────────────────────────────┘│└─秦宁公─┬─秦武公-715~-704 │-697~-678│├─秦德公─┬─秦宣公│-677~-676 │-675~-664││└─秦出公├─秦成公-703~-698 │-663~-660│└─秦穆公───秦康公───秦共公───秦桓公┐-659~-621 -620~-609 -608~-604 -603~-577 │┌────────────────────────────────────────────────────┘│└─秦景公───秦哀公─────□──────秦惠公───秦悼公─┐-576~-537 -536~-501 -500~-491 -490~-477 │┌────────────────────────────────────────────┘│└─秦厉共公─┬─秦躁公-476~-443 │-442~-429│└─秦怀公─┬───□──────秦灵公───秦献公───秦孝公┐-428~-425 │-424~-415 -384~-362 -361~-338 │││└─秦简公───秦惠公───秦出公│-414~-400 -399~-387 -386~-385 │┌────────────────────────────────────────────────────┘│└─秦惠文王─┬─秦武王-337~-311 │-310~-307│└─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秦王赢政-306~-251 -250 -249~-247 -246~-221 秦统一全国赵国世系表(-403 —— -222)赵简子赵鞅─┬─赵襄子赵毋恤───赵献子赵浣─┬─赵烈侯赵籍───赵敬侯赵章┐│-457~-425 -423~-410 │-409~-400 -386~-373 ││││└─赵桓子赵嘉└─赵武侯│-424 -399~-387 │┌───────────────────────────────────────────┘│└─赵成侯赵种───赵肃侯赵语───赵武灵王赵雍───赵惠文王赵何───赵孝成王赵丹┐-374~-348 -349~-326 -325~-299 -298~-266 -265~-245 │┌───────────────────────────────────────────┘│└─赵悼襄王赵偃─┬─赵幽缪王赵迁-244~-236 │-235~-228│└─代王赵嘉-227~-222 秦灭赵赵亡魏国世系表(-403 —— -225)魏文侯魏斯───魏武侯魏击───魏惠王魏罃───魏襄王魏嗣───魏昭王┐-445~-396 -395~-370 -369~-319 -318~-296 -295~-277 │┌───────────────────────────────────────────┘│└─魏安釐王───魏景湣王───魏王魏假-276~-243 -242~-228 -227~-225 秦灭魏魏亡韩国世系表(-403 —— -230)韩景侯韩虔───韩烈侯韩取───韩文侯───韩哀侯───韩懿侯───韩昭侯┐-409~-400 -400~-387 -386~-377 -376~-371 -370~-359 -358~-333 │┌────────────────────────────────────────────────────┘│└─韩宣惠王───韩襄王韩仓───韩釐王韩咎───韩桓惠王───韩王韩安-332~-312 -311~-296 -295~-273 -272~-239 -238~-230 秦灭韩韩亡。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8b188427e2bd960590c677fa.png)
懿王囏
孝王辟方 夷王燮
胡公 厉王胡
前872 前871 前870 前869 前868 前867 前866 前865 前864 前863 前862 前861 前860 前859 前858 前857 前856 前855 前854 前853 前852 前851 前850 前849 前848 前847 前846 前845 前844 前843 前842 前841 前840 前839 前838 前837 前836 前835 前834 前833 前832 前831 前830 前829 前828 前827 前826
湣王
襄王 惠王 武成王
齐王
顷襄王
前262 前261 前260 前259 前258 前257 前256 前255 前254 前253 前252 前251 前250 前249 前248 前247 前246 前245 前244 前243 前242 前241 前240 前239 前238 前237 前236 前235 前234 前233 前232 前231 前230 前229 前228 前227 前226 前225 前224 前223 前222 前221 前220 前219 前218 前217 前216
穆王满 共王繄扈
前919 前918 前917 前916 前915 前914 前913 前912 前911 前910 前909 前908 前907 前906 前905 前904 前903 前902 前901 前900 前899 前898 前897 前896 前895 前894 前893 前892 前891 前890 前889 前888 前887 前886 前885 前884 前883 前882 前881 前880 前879 前878 前877 前876 前875 前874 前873
春秋战国时楚国君主世系图,八百载时间传29代42君,拓地五千里
![春秋战国时楚国君主世系图,八百载时间传29代42君,拓地五千里](https://img.taocdn.com/s3/m/699054e1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9.png)
春秋战国时楚国君主世系图,八百载时间传29代42君,拓地五千里周代诸侯国楚国的始封君是熊绎,芈姓,熊氏,因先祖侍奉之功,被周成王分封到南蛮,居丹阳,赐子爵爵位,享地五十里。
据载,周爵共五等,而享地分三等,其中公、侯为百里,伯七十里,子、男只有五十里。
因地处草莽之地,故熊绎常常筚路蓝缕,跋涉山林以事天子。
自第六位君主熊渠开始,楚国趁周室衰微之际不断开疆拓土,楚厉王时向濮人之地进军,武王时灭权国,渡汉水伐随,文王灭申、息,成王灭弦、黄、英、燮,楚国势力已渗透至江淮腹地,具备了北上观中原之政的绝对实力。
据说楚国八百载时间灭六十余国,益地五千里,正是凭借持续吞并诸国的能力,楚武王熊通才敢僭越称王。
当时其不满自己爵低(仅是子爵),遂向周桓王讨要高级爵位,然遭拒。
楚君称王,发生在公元前704年,这可比秦、齐等国君主称王早了三百多年,由此可知楚国之盛。
楚庄王时,楚国终于在中原缔造霸业。
公元前606年,庄王进攻伊洛一带的陆浑之戎,兵至成周附近,“观兵于周疆”。
周定王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劳,庄王却趁机询问周王室所藏九鼎的重量,称霸之心昭然若揭。
当然这是以强盛国力为后盾的,当时庄王以孙叔敖为令尹,兴修水利,使农工商贾各守其业。
公元前597年,楚围郑,郑求援于晋,晋楚在邲地交战。
结果晋军败,“争渡,船中人指甚众”(晋军争相登船逃命,恐楚军迫近,砍杀后面攀爬船舷者的手指,因人数众多,所以被斩断而掉到船舱里的手指甚众)。
后来楚又围困宋国九个月,晋国未发一卒,中原诸国见晋国胆怯,纷纷调转船头,庄王终于饮马黄河,称霸中原。
然公元前575年,晋楚为争夺郑国又在鄢陵大打出手,楚败,庄王之子共王亦损一目,可知晋国仍是当时实力雄厚的军事强国。
如此在晋楚两强相互忌惮,谁也不敢轻启战端的情况下,致力于消除战争的弭兵会盟诞生。
公元前546年,晋楚与秦、齐等十二国诸侯会盟,约定晋楚同为霸主,除秦、齐外,所有小国都要向晋楚双方同时纳贡。
此举标志着春秋时期中原地区的大战基本结束。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4af1ebd2a45177232e60a293.png)
春秋战国主要诸侯国世系表春秋(约公元前770-前476)鲁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孝公/姬称 28 公元前796 乙巳年惠公/姬弗涅 46 公元前768 癸酉年隐公/姬息姑 11 公元前722 己未年桓公/姬允 18 公元前711 庚午年庄公/姬同 32 公元前693 戊子年泯公/姬启 02 公元前661 庚申年釐公/姬申 33 公元前659 壬戌年文公/姬兴 18 公元前626 乙未年宣公/姬馁 18 公元前608 癸丑年成公/姬黑肱 18 公元前590 辛未年襄公/姬午 31 公元前572 己丑年昭公/姬稠 32 公元前541 庚申年定公/姬宋 15 公元前509 壬辰年哀公/姬将 19 公元前494 丁未年齐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庄公/姜赎 64 公元前794 丁未年僖公/姜禄父 33 公元前730 辛亥年襄公/姜诸儿 12 公元前697 甲申年桓公/姜小白 43 公元前685 丙申年孝公/姜昭 10 公元前642 己卯年昭公/姜潘 20 公元前632 己丑年懿公/姜商人 04 公元前612 己酉年惠公/姜元 10 公元前608 癸丑年顷公/姜无野 17 公元前598 癸亥年灵公/姜环 28 公元前581 庚辰年庄公/姜光 06 公元前553 戊申年景公/姜杵臼 58 公元前547 甲寅年晏儒子/姜茶 01 公元前489 壬子年悼公/姜阳生 04 公元前488 癸丑年简公/姜任 04 公元前484 丁巳年平公/姜骜 05 公元前480 辛酉年晋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文侯/姬仇 35 公元前780 辛酉年昭侯/姬伯 06 公元前745 丙申年孝侯/姬平 16 公元前739 壬寅年鄂侯/姬卻 06 公元前723 戊午年哀侯/姬光08 公元前717 甲子年姬小子 03 公元前709 壬申年姬泯 28 公元前706 乙亥年武公/姬称 02 公元前678 癸卯年献公/姬诡诸 26 公元前676 乙巳年惠公/姬夷吾 14 公元前650 辛未年文公/姬重耳09 公元前636 乙酉年襄公/姬欢 07 公元前627 甲午年灵公/姬夷皋 14 公元前620 辛丑年成公/姬黑臀 07 公元前606 乙卯年景公/姬据 19 公元前599 壬戌年厉公/姬寿曼 08 公元前580 辛巳年悼公/姬周 15 公元前572 己丑年平公/姬彪 26 公元前557 甲辰年昭公/姬夷 06 公元前531 庚午年顷公/姬弃疾 14 公元前525 丙子年定公/姬午 36 公元前511 庚寅年秦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襄公 12 公元前777 甲子年文公 50 公元前765 丙子年宁公 12 公元前715 丙寅年出公 06 公元前703 戊寅年武公 20 公元前697 甲申年德公 02 公元前677 甲辰年宣公 12 公元前675 丙午年成公 04 公元前663 戊午年穆公 39 公元前659 壬戌年康公 12 公元前620 辛丑年共公 05 公元前608 癸丑年桓公 27 公元前603 戊午年景公 40 公元前576 乙酉年哀公 36 公元前536 乙丑年惠公 10 公元前500 辛丑年悼公 14 公元前490 辛亥年厉共公 01 公元前476 乙丑年楚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熊若敖 27 公元前790 辛亥年熊霄敖 06 公元前763 戊寅年熊蚡冒 17 公元前757 甲申年武王/熊通 51 公元前740 辛丑年文王/熊赀13 公元前689 壬辰年熊诸敖囏 05 公元前676 乙巳年成王/熊恽 46 公元前671 庚戌年穆王/熊商臣 12 公元前625 丙申年庄王/熊侣 23 公元前613 戊申年共王/熊审 31 公元前590 辛未年康王/熊招 15 公元前559 壬寅年熊郏敖 04 公元前544 丁巳年灵王/熊围 12 公元前540 辛酉年平王/熊居 13 公元前528 癸酉年昭王/熊珍 27 公元前515 丙戌年惠王/熊章 13 公元前488 癸丑年宋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戴公 34 公元前799 壬寅年武公/子司空 18 公元前765 丙子年宣公/子力 19 公元前747 甲午年穆公/子和 09 公元前728 癸丑年殇公/子与夷 09 公元前719 壬戌年子冯 19 公元前710 辛未年湣公/子捷 10 公元前691 庚寅年桓公/子御说 31 公元前681 庚子年襄公/子兹父 14 公元前650 辛未年成公/子王臣 17 公元前636 乙酉年昭公/子杵臼 09 公元前619 壬寅年文公/子鲍 22 公元前610 辛亥年共公/子瑕 13 公元前588 癸酉年平公/子成 44 公元前675 丙戌年元公/子佐 15 公元前531 庚午年景公/子头曼 41 公元前516 乙酉年战国(约公元前475-前221)秦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厉共公 34 公元前476 乙丑年躁公 14 公元前442 己亥年怀公 04 公元前428 癸丑年灵公 10 公元前424 丁巳年简公/嬴悼子 15 公元前414 丁卯年惠公 13 公元前399 壬午年出子 02 公元前386 乙未年献公 23 公元前384 丁酉年孝公/嬴渠梁 24 公元前361 庚申年惠文王/嬴驷 27 公元前337 甲申年武王/嬴荡 04 公元前310 辛亥年昭襄王/嬴则 56 公元前306 乙卯年孝文王/嬴柱 01 公元前250 辛亥年庄襄王/嬴楚 03 公元前249 壬子年秦王/嬴政 26 公元前246 乙卯年魏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文侯/斯 50 公元前445 丙申年武侯/击 26 公元前395 丙戌年惠王/嵤 51 公元前369 壬子年襄王/嗣 23 公元前318 癸卯年昭王/ 19 公元前295 丙寅年安釐王/圉 34 公元前276 乙酉年景泯王/增 15 公元前242 己未年魏王/假 03 公元前227 甲戌年韩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武子/启章 16 公元前424 丁巳年景侯/虔 09 公元前408 癸酉年烈侯/取 13 公元前399 壬午年文侯 10 公元前386 乙未年哀侯02 公元前376 乙巳年懿侯 12 公元前374 丁未年昭侯 30 公元前362 己未年宣惠王 21 公元前332 己丑年襄王 16 公元前311 庚戌年釐王/咎 23 公元前295 丙寅年桓惠王 34 公元前272 己丑年韩王/安 09 公元前238 癸亥年赵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襄子/无恤 51 公元前475 丙寅年桓子/嘉 01 公元前424 丁巳年献侯/浣 15 公元前423 戊午年烈侯/籍 22 公元前408 癸酉年敬侯/章 12 公元前386 乙未年成侯/种 25 公元前374 丁未年肃侯/语 24 公元前349 壬申年武灵王/雍27 公元前325 丙申年惠文王/何 33 公元前298 癸亥年孝成王/丹21 公元前265 丙申年悼襄王 09 公元前244 丁巳年赵王/迁 08 公元前235 丙寅年赵王/嘉 06 公元前227 甲戌年楚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惠王/熊章 57 公元前488 癸丑年简王/熊仲 24 公元前431 庚戌年声王/熊当 06 公元前407 甲戌年悼王/熊疑 21 公元前401 庚辰年肃王/熊藏 11 公元前380 辛丑年宣王/熊良夫 30 公元前369 壬子年威王/熊商 11 公元前339 壬午年怀王/熊槐 30 公元前328 癸巳年顷襄王/熊横 36 公元前298 癸亥年考烈王/熊完 25 公元前262 己亥年幽王/熊悼 10 公元前237 甲子年楚王/熊负刍 05 公元前227 甲戌年燕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献公 28 公元前492 己酉年孝公 15 公元前464 丁丑年成公 16 公元前449 壬辰年湣公 31 公元前433 戊申年釐公 30 公元前402 己卯年桓公 11 公元前372 己酉年文公29 公元前361 庚申年易王12 公元前332 己丑年姬哙09 公元前320 辛丑年昭王 33 公元前311 庚戌年惠王07 公元前278 癸未年武成王 14 公元前271 庚寅年孝王 03 公元前257 甲辰年燕王/姬喜 33 公元前254 丁未年齐帝王在位年数元年干支平公/姜骜 25 公元前480 辛酉年宣公/姜就匝 51 公元前455 丙戌年康公/姜贷 26 公元前404 丁丑年威王/田因齐 36 公元前378 癸卯年宣公/田辟疆 19 公元前342 己卯年湣王/田遂可编辑40 公元前323 戊戌年襄王/田法章 19 公元前283 戊寅年齐王/田建 44 公元前264 丁酉年 . .精品。
中华帝王诸侯世系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年表
![中华帝王诸侯世系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年表](https://img.taocdn.com/s3/m/3f627428a32d7375a4178067.png)
中华帝王诸侯世系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年表春秋战国各诸侯国年表——诸小国世系纪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纪国君主列表及在位年份纪文侯.(姜静)>1046-1026纪景侯996-1026纪昭侯975-996纪穆侯964-975纪烈侯948-964纪历侯942-948纪灵侯930-942纪怀侯903-930纪愍侯899-903纪悼侯897-899纪成侯891-897纪康侯889-891纪殇侯880-889纪炀侯880-865公元前纪献侯前862年至前865年纪泯侯前859年至前862年纪厘侯前859年至前848年纪襄侯前837年至前828年纪定侯前827年至前822年纪闵侯前821年至前800年纪共侯前799年至前791年纪懿侯前790年至前764年纪孝侯前763年至前758年纪夷侯前757年至前741年纪厉侯前740年至前708年纪武侯708-696公元前707年齐国和郑国想灭纪国特地来访问纪国,公元前706年他想和鲁国结盟,鲁国不同意,于是他把女儿嫁给周天子周恒王.然而齐国等仍敌对我国,与是他取得鲁国郑国的信任结盟击败了齐宋燕卫四国联盟纪哀侯(姜叔姬)696-690前695齐国入侵,693齐二次入侵并占据三城移走人民,691秋季,齐吞并纪国纪威侯,(姜季.上任之弟)690-673在纪国灭后作为一城之主并作为齐国的附庸国而又存在了167年纪宣侯前674年至前672年纪幽侯前671年至前626年冬季十月纪庄侯前613年至前591年秋季纪平侯前590年至前560年纪桓侯前559年至前545年九月或以后纪荘侯前544年至前541年冬季纪僖侯前540年至前529年五月纪隐侯前528年至前523年九月公元前693年,齐国军队驱走纪国的郱鄑郚三邑居民,占有三邑土地。
公元前691年,纪国分裂。
纪侯之弟纪季以纪国的酅地投降齐国,做齐国的附庸。
同年鲁庄公试图和郑君子婴商量保全纪国,郑君以国内部不安定为由拒绝。
公元前690年,齐国军队攻破纪国都城。
「历代王朝皇帝世系」春秋战国(齐国)国君即位顺序和世系图
![「历代王朝皇帝世系」春秋战国(齐国)国君即位顺序和世系图](https://img.taocdn.com/s3/m/6e814303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e.png)
「历代王朝皇帝世系」春秋战国(齐国)国君即位顺序和世系图齐国开国国君吕尚,又名姜子牙。
传说姜子牙才华横溢,但怀才不遇。
恰巧文王路过渭水河畔,看到姜子牙鱼钩露出水面垂钓,甚是好奇,上前搭话才知道姜子牙很有才华,后来就拜姜子牙为相,开创大周王朝八百年的基业。
这就是流传很广的文王访贤的故事。
文王去世后,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掉商朝,建立周朝。
因为建国有功,姜子牙被封在齐地建国,这就是齐国的开端。
齐国国君传承中出现两次大的波动,一次是齐桓公即位前后,一次是田氏代齐。
(一)桓公时代(1)桓公即位公元前686年,齐大夫连称、管至父杀掉齐襄公,让无知即位。
襄公在位期间,鲍叔牙让公子小白逃到莒国,管仲则让公子纠逃奔鲁国。
公元前685年,齐大臣雍廪杀掉无知,国内无君。
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相回国,管仲带兵伏击公子小白,小白中箭装死逃过一劫。
小白先回到齐国即位,即齐桓公。
齐桓公本想杀掉管仲,在鲍叔牙的劝说下,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确实有才能,没过多久齐国就富强起来,成为诸侯国中的霸主。
(2)诸子争位当贤臣管仲、鲍叔牙去世后,桓公晚年重用佞臣,齐国开始走下坡路。
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重,公子无亏、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元,各率党羽争位。
十月,齐桓公饿死,五公子互相攻伐,无暇顾及。
后来易牙、竖刁拥立公子无亏即位,才把桓公收殓。
公子昭逃奔宋国。
公元前642年,宋襄公发兵帮助公子昭回国即位,即齐孝公。
孝公死后,公子潘夺位,即齐昭公。
昭公死后,其子舍在位仅五个月,就被公子商人杀掉自立,即齐懿公。
四年后,懿公被杀,齐人迎立公子元即位,即齐惠公。
(二)田氏代齐田氏始祖田完,在陈国被排斥,流亡到齐国,被齐桓公任命为工正,田氏一族慢慢发迹。
公元前391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田和自立为国君,即齐太公。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封为诸侯。
姜姓齐国被田氏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史称田氏代齐。
战国七雄世系表
![战国七雄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708c0d6e011ca300a6c390c1.png)
秦国
{嬴姓赵氏(?)}
国君 名 在位时间
秦简公 悼子 前403-前400
秦惠公 仁 前399-前387
燕惠王 前278-前271
燕武成王 前271-前258
燕孝王 前257-前255
燕王喜 喜 前254-前222
秦出公 昌 前386-前385
秦献公 师隰 前384-前362
秦孝公 渠梁
前361-前338
秦惠王 驷 前337-前311
秦武王 荡 前310-前307
秦昭王 则(稷) 前306-前251
秦孝文王 柱 前250
秦庄襄王 子楚(异人)
前249-前247
秦始皇帝(秦王政) 政(正) 前246-前210
楚幽王 熊悍 前237-前229
楚哀王 熊犹 前228
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7-前223
魏国
{姬姓魏氏}
国君 名 在位时间
魏文侯 魏斯 前403-前387
魏武侯 魏击 前386-前370
魏惠王 魏罃 前369-前319
魏襄王 魏嗣 前318-前296
魏昭王 魏遬 前295-前277
【注】:先秦时期贵族有姓有氏,女子称姓,男子称氏;秦、赵皆为嬴姓,司马迁说:“秦之先为嬴姓。其后分封,以国为姓(氏),…然秦以其先造父封赵城,为赵氏。”但后世对此质疑,梁玉绳《史记志疑》说:“秦自非子得邑则以秦邑为氏,及襄公得国则以秦国为氏,相传至于始皇。若赵氏者自造父获赵城为赵氏,其后微弱而邑于晋,则以赵邑为氏,及三分晋国则以赵国为氏。岂有秦国之君而以赵国为氏乎?”
春秋战2
![春秋战2](https://img.taocdn.com/s3/m/ecd4fa43c850ad02de80417a.png)
春秋战国【东周及秦世系】-秦世系及简介(1)第二部分:秦国世系秦国世系简表:夏王朝时期:女修:颛顼孙女,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大业:女修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伯益:大业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大廉:嬴伯益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商王朝时期:嬴孟戏:嬴大廉玄孙,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中衍:嬴孟戏之弟,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中谲:嬴中衍玄孙,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蜚蠊:嬴中谲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恶来:嬴蜚蠊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西周时期:嬴女妨:嬴恶来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旁皋:嬴女妨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太乙:嬴旁皋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大骆:嬴太乙之子,生卒年待考,葬地待考嬴□□:嬴大骆之子,公元前897~前858年,秦非子,葬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嬴□□:秦非子之子,公元前857~前848年,秦侯,葬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嬴□□:秦侯之子,公元前847~前845年,秦公伯,葬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嬴□□:秦公伯之子,公元前844~前822年,秦仲,葬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春秋时期:嬴□□:秦仲之子,公元前821~前778年,秦庄公,葬于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瓦泉嬴□□:秦庄公之子,公元前777~前766年,秦襄公,葬于甘肃省礼县红河乡嬴□□:秦襄公之子,公元前?~前716年待考,公元前765~前716年在位,秦文公,葬于甘肃省礼县红河乡嬴□□:秦文公之孙,公元前724~前704年,公元前715~前704年在位,秦宪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宪公之子,公元前708~前698年,公元前703~前698年在位,秦出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宪公之子,公元前697~前678年,秦武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武公之弟,公元前677~前676年,秦德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德公之子,公元前675~前664年,秦宣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宣公之弟,公元前663~前660年,秦成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成公之弟,公元前659~前621年,秦穆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穆公之子,公元前620~前609年,秦康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康公之子,公元前608~前604年,秦共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共公之子,公元前603~前577年,秦桓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桓公之子,公元前576~前537年,秦景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景公之子,公元前536~前501年,秦哀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哀公之子,公元前500~前491年,秦惠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嬴□□:秦惠公之子,公元前490~前477年,秦悼公,葬于陕西省凤翔县南指挥乡。
春秋战国时齐国君主世系图,姜姓齐国20代32君,田氏齐国7代8君
![春秋战国时齐国君主世系图,姜姓齐国20代32君,田氏齐国7代8君](https://img.taocdn.com/s3/m/8c8df00b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ed.png)
春秋战国时齐国君主世系图,姜姓齐国20代32君,田氏齐国7代8君周朝齐国的始封君是姜子牙,其因克商之功,被分封到东夷强国蒲姑旧居的营丘,以震慑东夷。
因是在未开垦的草荒和盐碱之地建国,齐太公遂奉行“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政策,因地制宜的发展鱼盐业和纺织手工业,由此人民多附,齐为大国。
春秋齐国君主中最出名的当属春秋首霸齐桓公。
桓公本是齐僖公的庶子,因其哥哥齐襄公在位时朝政昏聩,纲纪松弛而引发宗室内斗,襄公被其堂兄弟公孙无知弑杀,后君位空缺,使得避居莒国的公子小白入主临淄,是为齐桓公。
而襄助桓公成就霸业的首位功臣当属管仲。
其在桓公支持下大规模整顿内政,主要措施有三:一是“相地而衰征”,就是根据田地好坏和产量多寡征收田税。
二是“叁其国而伍其鄙”,所谓“叁其国”即将国人居住区分区管理,其中的士农工商“四民”各有定所,不得杂处,亦不得随便迁徙或者变更职业;而“伍其鄙”是指将控制的“野”划分成五个“属”,建立严密的行政管理体制,规定三十家为一邑,十邑为卒,十卒为乡,三乡为县,十县就是一属。
三是加强军队建设,设三军,每军一万之众,分别由国君和上卿国、高二氏统领,利用农闲时间进行军事训练,此举直接提高了齐军战力。
但晚年的齐桓公是悲催的,据说遭禁锢病饿而亡,随后五公子争立,闹得齐国乌烟瘴气。
桓公更是横尸在床六十七日,蛆出于户,齐国霸业瞬间土崩瓦解。
春秋时期,随着诸侯国的兴起,诸侯国内卿大夫的势力亦发展壮大,如此某些诸侯国君逐渐失去了对国家的主导权,形成了“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现象,如鲁国三桓、晋国六卿。
而齐国则是田氏代齐。
田氏代齐还要追溯到田完,田完是陈厉公之子(陈国统治区域为豫东周口一带),妫guī姓,田氏,因为避祸而寄居齐国,时为齐桓公时期。
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侍奉齐庄公,甚得宠。
而田桓子之子田乞时,施恩德于百姓,借给百姓贷粮时用五进制的新制,还贷时却用四进制的旧制,也就是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好治宫室,厚赋重刑的齐景公,田乞借公事施私恩,故“齐之民归之如流水”。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c235809d4028915f804dc26b.png)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
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少子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韓国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成西周、东周吴(?——前473)齐(前1046——前378)鲁(前1046——前256)燕(前1046——前222)燕召公姬奭→1燕侯克└2燕侯旨→3燕侯舞→4燕侯憲→5燕侯和→□→□→□→6燕惠侯→7燕釐侯姬莊→8燕頃侯→9燕哀侯→10燕鄭侯→11燕穆侯→12燕宣侯→13燕桓侯→14燕莊公→15燕襄公→(以下至文公親子關係不詳)16燕前桓公17燕宣公18燕昭公19燕武公20燕前文公21燕懿公→22燕惠公(以下至簡公親子關係不詳)23燕悼公24燕共公25燕平公26燕孝公(43年) 27燕成公28燕閔公29燕簡公姬戴30燕後桓公→31燕後文公→32燕易王→33燕王噲姬噲→34燕昭王姬職→35燕惠王→36燕武成王→37燕孝王→38燕王喜姬喜蔡(前1046——前447)曹(前1046——前487)陈(前1046——前478)杞(前1046——前445)侯爵01东楼公→02西楼公→03题公→04谋娶公(24,721-698)→05武公(47,前697-651/前679-633)→06靖公(23,前650-628/前632-前610)→07共公(8,前627-620/前609-602)→08惠公(18,前619-602)→09成公(德公)(18,601-584) →弟10桓公姑容(17,前583-567)→11孝公匄(17,前566-550)→弟12文公益姑(14,前549-536)→弟13平公郁(18,前535-518)→14悼公成(12,前517-506)→15隐公乞(1,前505)→弟16釐公(僖公)遂(,19,前504-485/前505—487)→17湣公维(愍公) (16,前484-469/前486—471)→弟18哀公阏路(湣公弟,10,前468-459/前470—461)→侄19出公敕(12,前458-447/前460—449)→20简公春(1,前446-445)楚(前1042——前223)晋(前1042——前369)卫(前1020——前209)宋(前1020——前286)秦(前891——前206)郑(前806——前375)田齐(前672——前224)赵(前661——前221)魏(前661——前224)韩(前661——前229)越国(前1888~前110)越(前1888~前232)一份完整的越王世系(六)西汉时期:61闽越王无诸前202.2—前192.2(复国)前202定都东冶(福建福州)63南海王织前195.3—前178.5(分封)前195定都南武(福建武平)62瓯越王摇前192.5—前185.9(复国)前192定都东瓯(浙江温州鹿城)64闽越王獏前192.2—前176 前192迁都崇安(福建武夷山)65瓯越王昭襄前185.9—前176(某:前185—155)66闽越王前176—前163(被杀)67瓯越王建前176—前16368闽越王甲前163—前155(被杀)69瓯越王贞复前163—前138.7(阵亡) (贞复:前185—前168)70闽越王郢前155—前135.9(被杀) 前155迁都东冶(福建福州)71瓯越王望前138.7—9(降汉)(望:前168—前138)72 越繇王丑前135.9—前120(分封) 前135定都繇(福建将乐)73 东越武帝余善前135.9—前110.初(称帝/被杀) 前135定两都崇安(武夷山)/东冶(福州)74 越繇王居股前120—前110.初(降汉)越国前后一千七百七十八年,总共七十四位国王,建立了十六个都城,四次危亡,四次复国,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历史上的几个楚国君主世系表
![历史上的几个楚国君主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e67753e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8d.png)
历史上的几个楚国君主世系表历史上的几个楚国君主世系表春秋战国楚国楚(春秋战国楚国)目录起源疆域西周时期春秋早期起源先秦芈姓(芈本作幁)周朝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
亦称荆。
芈姓是所谓“祝融八姓”之一,始祖为季连。
季连的后世子孙鬻熊为周文王师。
古书记载,鬻熊以下楚君皆以熊为氏,但据出土战国晚期楚国铜器铭文,楚君名号皆以酓为氏。
鬻熊曾孙熊绎僻处荆山(在今湖北南漳、保康一带),跋涉山林,以事周成王,被封以子男之田,居丹阳(今湖北秭归),从此立为国家。
补充:南方之国曰楚,芈姓,子爵。
出自颛顼帝孙重黎,为高辛氏火正之官,能光融天下,命曰祝融。
重黎死,其弟吴回嗣为祝融。
生子陆终,娶鬼方国君之女,得孕怀十一年。
开左胁,生下三子;又开右胁,复生下三子。
长曰樊,己姓,封于卫墟,为夏伯,汤伐桀灭之。
次曰参胡,董姓,封于韩墟,周时为胡国,后灭于楚。
三曰彭祖,彭姓,封于韩墟,为商伯,商末始亡。
四曰会人,妐姓,封于郑墟。
五曰安,曹姓,封于邾墟。
六曰季连。
芈姓,乃季连之苗裔。
有名鬻熊者,博学有道,周文王、武王俱师之。
后世以熊为氏。
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得鬻熊之曾孙熊绎,封于荆蛮,胙以子男之田,都于丹阳。
五传到熊渠,甚得江汉间民和,僭号称王。
周厉王暴虐,熊渠畏其侵伐,去王号不敢称。
又八传至于熊仪,是为若敖。
又再传至熊峋,是为眴冒。
眴冒卒,其弟熊通,弑眴冒之子而自立。
疆域楚的疆域最初主要在今湖北西部山区和江汉平原一带,后逐渐向西溯江而上扩展到今四川东端,向北溯汉水而上扩展到今河南西南的南阳盆地和丹江流域,向南扩展到今湖南北部的洞庭湖平原,向东沿淮水和江水扩展到今河南东南、安徽北部、江西北部和山东南部、江苏、浙江一带。
西周时期楚对西周保持相对独立,往往叛服无定。
周昭王曾两次率师伐楚。
一次在昭王十六年,周师有较多俘获;一次在十九年,周师还济汉水,全军覆没,昭王本人也死在汉水中。
这是西周历史上的著名事件。
夷王时,王室衰微,熊绎的后代熊渠乘机出兵攻打庸和扬粤(即扬越),至于鄂,分其土,封长子毋康为句亶王,中子挚红为鄂王,少子执疵为越章王。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c235809d4028915f804dc26b.png)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世系表揭于河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西周小国。
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前367年,西周威公去世,少子根在东部争立,赵国、韓国用武力加以支持,遂分裂成西周、东周吴(?——前473)齐(前1046——前378)鲁(前1046——前256)燕(前1046——前222)燕召公姬奭→1燕侯克└2燕侯旨→3燕侯舞→4燕侯憲→5燕侯和→□→□→□→6燕惠侯→7燕釐侯姬莊→8燕頃侯→9燕哀侯→10燕鄭侯→11燕穆侯→12燕宣侯→13燕桓侯→14燕莊公→15燕襄公→(以下至文公親子關係不詳)16燕前桓公17燕宣公18燕昭公19燕武公20燕前文公21燕懿公→22燕惠公(以下至簡公親子關係不詳)23燕悼公24燕共公25燕平公26燕孝公(43年) 27燕成公28燕閔公29燕簡公姬戴30燕後桓公→31燕後文公→32燕易王→33燕王噲姬噲→34燕昭王姬職→35燕惠王→36燕武成王→37燕孝王→38燕王喜姬喜蔡(前1046——前447)曹(前1046——前487)陈(前1046——前478)杞(前1046——前445)侯爵01东楼公→02西楼公→03题公→04谋娶公(24,721-698)→05武公(47,前697-651/前679-633)→06靖公(23,前650-628/前632-前610)→07共公(8,前627-620/前609-602)→08惠公(18,前619-602)→09成公(德公)(18,601-584) →弟10桓公姑容(17,前583-567)→11孝公匄(17,前566-550)→弟12文公益姑(14,前549-536)→弟13平公郁(18,前535-518)→14悼公成(12,前517-506)→15隐公乞(1,前505)→弟16釐公(僖公)遂(,19,前504-485/前505—487)→17湣公维(愍公) (16,前484-469/前486—471)→弟18哀公阏路(湣公弟,10,前468-459/前470—461)→侄19出公敕(12,前458-447/前460—449)→20简公春(1,前446-445)楚(前1042——前223)晋(前1042——前369)卫(前1020——前209)宋(前1020——前286)秦(前891——前206)郑(前806——前375)田齐(前672——前224)赵(前661——前221)魏(前661——前224)韩(前661——前229)越国(前1888~前110)越(前1888~前232)一份完整的越王世系(六)西汉时期:61闽越王无诸前202.2—前192.2(复国)前202定都东冶(福建福州)63南海王织前195.3—前178.5(分封)前195定都南武(福建武平)62瓯越王摇前192.5—前185.9(复国)前192定都东瓯(浙江温州鹿城)64闽越王獏前192.2—前176 前192迁都崇安(福建武夷山)65瓯越王昭襄前185.9—前176(某:前185—155)66闽越王前176—前163(被杀)67瓯越王建前176—前16368闽越王甲前163—前155(被杀)69瓯越王贞复前163—前138.7(阵亡) (贞复:前185—前168)70闽越王郢前155—前135.9(被杀) 前155迁都东冶(福建福州)71瓯越王望前138.7—9(降汉)(望:前168—前138)72 越繇王丑前135.9—前120(分封) 前135定都繇(福建将乐)73 东越武帝余善前135.9—前110.初(称帝/被杀) 前135定两都崇安(武夷山)/东冶(福州)74 越繇王居股前120—前110.初(降汉)越国前后一千七百七十八年,总共七十四位国王,建立了十六个都城,四次危亡,四次复国,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战国七雄世系表
![战国七雄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ae0b251cbb68a98270fefa0b.png)
韩桓惠王 韩然 前272-前239
韩王安 韩安 前238-前230
燕国
{姬姓燕氏}
国君 名 在位时间
燕简公 载 前414-前373
燕桓公 前372-前362
燕文公 前361-前333
燕易王 前332-前321
燕王哙 哙 前320-前314
楚幽王 熊悍 前237-前229
楚哀王 熊犹 前228
楚王负刍
熊负刍 前227-前223
魏国
{姬姓魏氏}
国君 名 在位时间
魏文侯 魏斯 前403-前387
魏武侯 魏击 前386-前370
魏惠王 魏罃 前369-前319
魏襄王 魏嗣 前318-前296
魏昭王 魏遬 前295-前277
赵武灵王 赵雍 前325-前299
赵惠文王 赵何 前298-前266
赵孝成王 赵丹 前265-前245
赵悼襄王 赵偃 前244-前236
赵幽缪王 赵迁 前235-前228
代王嘉
赵嘉 前227-前222
齐国
{姜姓吕氏—妫姓田氏}
国君 名 在位时间
齐康公 吕贷 前404-前386
齐太公
田和 前386-前385
齐废公 田剡 前384-前375
齐桓公
田午 前374-前357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6-前320
齐宣王 田辟疆 前319-前301
齐湣王 田地 前300-前284
子之 前316-前314
燕昭王 职 前312-前279
燕惠王 前278-前271
燕武成王 前271-前258
春秋战国诸侯世系表及周天子世系表
![春秋战国诸侯世系表及周天子世系表](https://img.taocdn.com/s3/m/90c7c442dd3383c4ba4cd294.png)
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秦哀公前536年-前501年在位36年秦夷公前501年-前500年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秦出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为秦王),前221年-前210年(为秦帝国皇帝)秦二世皇帝(壬辰前209年)秦子婴前206年(从赵高建议,废帝号,称秦王)。
同年,秦帝国亡。
楚国世系表:楚熊泽熊泽(前1043--前???)楚熊艾熊艾(前???--前???)楚熊瞻熊瞻(前???--前???)楚熊胜熊胜(前???--前???)楚熊杨熊杨(前???--前???)楚熊渠熊渠(前???--前???)楚熊挚熊挚(前???--前???)楚熊延熊延(前???--前848年)楚熊勇熊勇(前847年--前838年) 10年楚熊严熊严(前837年--前828年) 10年楚熊霜熊霜(前827年--前822年) 6年楚熊徇熊徇(前821年--前800年) 22年楚熊咢熊咢(前799年--前791年) 9年楚若敖熊仪(前790年--前764年) 27年楚霄敖熊坎(前763年--前758年) 6年楚蚡冒熊眴(前757年--前741年) 17年楚武王熊通(前740年--前690年) 51年楚文王熊赀(前689年--前675年) 15年楚堵敖熊艰(前674年--前672年) 3年楚成王熊恽(前671年--前626年) 46年楚穆王熊商臣(前625年--前614年) 12年楚庄王熊侣(前613年--前591年) 23年春秋五霸之一楚共王熊审(前590年--前560年) 31年楚康王熊招(前559年--前545年) 15年楚郏敖熊员(前544年--前541年) 4年楚灵王熊围(前540年--前529年) 12年楚平王熊居(前528年--前516年) 13年楚昭王熊珍(前515年--前489年) 27年楚惠王熊章(前488年--前432年) 57年楚简王熊中(前431年--前408年) 24年楚声王熊当(前407年--前402年) 6年楚悼王熊疑(前401年--前381年) 21年楚肃王熊臧(前380年--前370年) 11年楚宣王熊良夫(前369年--前340年) 30年楚威王熊商(前339年--前329年) 11年楚怀王熊槐(前328年--前296年) 33年楚顷襄王熊横(前298年--前263年) 36年楚考烈王熊元(前262年--前238年) 26年楚幽王熊悍(前237年--前229年) 9年楚哀王熊犹(前228年--前228年) 2月楚王负刍熊负刍(前228年--前223年) 6年公元前299年,秦楚和平谈判失败,楚怀王被秦国扣押,3年后死在秦国燕国世系表:燕惠侯38 (前864年――前827年)燕厘侯36 (前826年――前791年)燕顷侯24 (前790年――前767年)燕哀侯2 (前766年――前765年)燕郑侯36 (前764年――前729年)燕穆侯18 (前728年――前711年)燕宣侯13 (前710年――前698年)燕桓侯7 (前697年――前691年)燕庄公33 (前690年――前658年)燕襄公40 (前657年――前618年)燕前桓公16 (前617年――前602年)燕宣公15 (前601年――前587年)燕昭公13 (前586年――前574年)燕武公19 (前573年――前555年)燕前文公6 (前554年――前549年)燕懿公4 (前548年――前545年)燕惠公9 (前544年――前536年)燕悼公7 (前535年――前529年)燕共公5 (前528年――前524年)燕平公31 (前523年――前493年)燕孝公38 (前492年――前455年)燕成公16 (前454年――前439年)燕闵公24 (前438年――前415年)燕简公姬载42 (前414年――前373年)燕后桓公11 (前372年――前362年)燕后文公29 (前361年――前333年)燕易王12 (前332年――前321年)燕王哙姬平9 (前320年――前312年)燕昭王姬职33 (前311年――前279年)燕惠王7 (前278年――前272年)燕武成王14 (前271年――前258年)燕孝王3 (前257年――前255年)燕王喜姬喜33 (前254年――前222年晋国世系表:晋唐叔虞姬虞(前1042年--前???) 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晋侯燮姬燮(前???--前???)晋武侯姬宁族(前???--前???)晋成侯姬服人(前???--前???)晋厉侯姬福(前???--前859年)晋靖侯姬宜臼(前858年--前841年) 18年晋厘侯姬司徒(前840年--前823年) 18年晋献侯姬籍(前822年--前812年) 11年晋穆侯姬费王(前811年--前785年) 27年晋殇叔姬殇(前784年--前781年) 4年晋文侯姬仇(前780年--前746年) 35年晋昭侯姬伯(前745年--前740年) 6年晋孝侯姬平(前739年--前724年) 16年晋鄂侯姬却(前723年--前718年) 6年晋哀侯姬光(前717年--前709年) 9年晋小子侯姬小子(前708年--前705年) 4年晋缗侯姬缗(前704年--前679年) 26年曲沃桓叔姬成师(前744年--前731年) 14年曲沃庄公姬鳝(前730年--前716年) 15年曲沃武公(晋武公) 姬称(前715年--前677年) 39年晋献公姬诡诸(前676年--前651年) 26年晋惠公姬夷吾(前650年--前637年) 14年晋怀公姬圉(前637年--前637年) 1年晋文公姬重耳(前636年--前628年) 9年春秋霸主之中原霸主晋襄公姬欢(前627年--前621年) 7年晋灵公姬夷皋(前620年--前607年) 14年晋成公姬黑肩(前606年--前600年) 7年晋景公姬据(前599年--前581年) 19年晋厉公姬寿曼(前580年--前573年) 8年晋悼公姬周(前572年--前558年) 15年晋平公姬彪(前557年--前532年) 26年晋昭公姬夷(前531年--前526年) 6年晋顷公姬弃疾(前525年--前512年) 14年晋定公姬午(前511年--前475年) 37年晋出公姬凿(前474年--前452年) 23年晋哀公姬骄(前451年--前434年) 18年晋幽公姬柳(前433年--前416年) 18年晋烈公姬止(前415年--前389年) 27年晋孝公姬欣(前388年--前357年) 32年晋静公姬俱酒(前356年--前349年) 8年注:公元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封给晋文侯的弟弟桓叔,晋国开始处于分裂时期.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统一晋国,周厘王封曲沃武公为晋国君主,并列为诸侯,封号公爵,曲沃武公改号为晋武公.公元前453年,晋国大夫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家族.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韩,赵,魏三家为诸侯,战国时代从此开始.公元前376年,韩,赵,魏三家正式瓜分晋国土地建立国家.公元前349年,韩,赵两国瓜分晋国都城,弑杀晋静公,晋国自此灭亡.01唐叔虞─02晋侯燮─03晋武侯─04晋成侯─05晋厉侯─06晋靖侯─07晋僖侯─08晋献侯┬09晋穆侯┬11晋文侯┐└10晋殇叔└曲沃桓叔┐│┌────────────────────────────────────────────────┘││┌────────────────────────────────────────────────┘│└12晋昭侯─13晋孝侯─14晋鄂侯┬15晋哀侯─16晋小子侯│└17晋侯愍└曲沃庄伯─18晋武公─19晋献公┬20晋君奚齐├21晋君悼子├22晋惠公─23晋怀公└24晋文公┬25晋襄公┬26晋灵公│└捷(桓叔)─谈(惠伯)─30晋悼公─31晋平公─32晋昭公┐└27晋成公─28晋景公─29晋厉公│┌─────────────────────────────────────────────────┘├33晋顷公─34晋定公─35晋出公└雍(戴子)─忌─36晋哀公─37晋幽公─38晋烈公─39晋孝公─40晋静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国世系表:帝王姓名世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韩虔启章之子403—400景侯待考韩取韩虔之子399—387烈侯待考韩取之子386—377文侯待考文侯之子376—375哀侯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韩若山哀侯之子374—363懿侯河南新郑郑韩故城若山之子362—333昭侯河南新郑郑韩故城昭侯之子332—312宣惠王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韩仓宣惠王子311—296襄王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韩咎韩仓之子295—273厘王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韩咎之子272—239桓惠王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韩安桓惠王子238—230韩王待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国世系表:帝王姓名世系生卒年代在位年代庙号谥号死因及陵址赵籍赵浣之子403—387烈侯山西太原市晋源镇赵章赵藉之子386—375敬候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赵种赵章之子374—350成侯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赵绁赵种之子349—326肃侯河北石家庄市元氏县赵雍赵绁之子325—299武灵王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赵何赵雍之子298—266惠文王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赵丹赵何之子265—245孝成王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赵偃赵丹之子244—236悼襄王河北邯郸县陈三陵村赵迁赵偃之子235—228幽穆王被秦流放到湖北房县不知所终赵嘉赵迁之子227—222代王河北省蔚县猫八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战国七雄国君世系传承战国时期,群雄逐鹿。...
![战国七雄国君世系传承战国时期,群雄逐鹿。...](https://img.taocdn.com/s3/m/84ac5db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6.png)
战国七雄国君世系传承战国时期,群雄逐鹿。
...
战国七雄国君世系传承
战国时期,群雄逐鹿。
众多诸侯国中有七个实力最为强大,被称之为“战国七雄”,即秦国、楚国、齐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
除秦国以外,其余六国均在崤山以东,故被称之为“山东六国”。
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统一天下,七国争雄的局面结束。
其中:
秦国(含统一后之秦)存国563年,传33位国君;
楚国存国800余年,传42位国君;
齐国分姜齐和田齐,立国共计825年;
燕国存国822年;
韩国立国173年,传11位国君;
赵国立国181年,传11位国君;
魏国立国178年,传8位国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世系秦国(?——前221)
1、秦原为附庸,秦襄公因对周王室有功,被赐予岐山以西的土地,自此成为独
立诸侯国;
2、秦王政26年(公元前221年)同一全国,称始皇帝。
齐国(前1046?——前221)
1、齐献公以前在位时间目前尚有争议;
2、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史称“田氏代齐”,此后齐国君主便在
田氏后裔中传,因此也称“田齐”。
鲁国(?——前256)
1、从伯禽到鲁武公在位时间有一定争议;
2、鲁悼公以后在位时间有较大争议,暂参考杨宽教授的研究成果。
晋国(前1033?——前376?)
1、唐叔虞为周武王之子,周成王同母弟,周公旦灭亡唐国后,把唐地封给他,
故史称“唐叔虞”。
2、燮继位后迁居晋水之旁,改国号为晋。
3、公元前745年晋昭侯继位后,把旧都曲沃分封给了晋文侯弟弟成师,从此造
成了晋国近70年的内乱,此后翼(当时晋国国都)政权与曲沃政权相互攻伐,直至公元前678(679?)年曲沃武公灭晋侯缗,重新统一晋国。
4、郄被曲沃庄伯打败逃至鄂地,故晋人称之鄂侯,无谥号。
5、晋侯缗在位时间以及曲沃武公统一晋国的时间在《左传》和《史记》中记载
不一,目前尚有争议。
6、晋出公后晋国国君在位时间争议较大,暂参考杨宽教授的研究成果。
楚国(?——前223)
卫国(?——前209)
1、卫惠公复位;
2、卫成公复位;
3、卫献公复位;
4、卫出公复位;
5、卫出公复位后卫国国君在位时间争议较大,暂参考杨宽教授的研究成果。
宋国(?——前286)
1、宋景公以下在位时间有较大争议,暂参考最新研究成果。
陈国(?——前478)
1、公元前534年陈国被楚灵王所灭,后楚国内乱,公元前529年陈惠公被楚平
王复立,陈国复国,其追述公元前533年为其继位元年。
蔡国(?——前447)
1、公元前531年蔡国被楚灵王所灭,后楚国内乱,公元前529年蔡平侯被楚平
王复立,蔡国复国。
郑国(前806——前375)
1、郑昭公复位;
2、郑厉公复位。
燕国(?——前222)
1、燕成公至燕简公在位时间有较大争议;
2、公元前316年燕王哙模仿古代禅让制度把王位让给丞相子之;
3、公元前314年齐国利用燕国内乱占领燕国,但公元前312年燕昭王在赵武灵
王的帮助下复国。
曹国(?——前487)
韩国(前403——前230)
1、韩哀侯在位时间有一定争议,暂参考杨宽教授研究成果。
赵国(前403——前222)
魏国(前403——前225)
吴国(?——前473)
1、太伯、仲雍为古公亶父之子,为让父亲传位给季历,便离去至荆蛮之地,被
当地土著拥立,自号“句吴”,后传至周章时期,周王朝寻找太伯、仲雍后裔正式册封其为诸侯。
越国(?——前222)
1、公元前306年,越王无疆在与楚国交战中被杀,由于其生前未指定继承人,
导致其多个儿子自立建立政权,越国虽失去了绝大多数领土,但并未灭亡,而是分裂成多个小政权偏居一隅,直至公元前222年为秦所降服,去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