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
计算机网络技术(复习资料)李新宇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名词解释:【计算机网络】:将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用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和通信协议及网络管理软件的管理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传递的系统。
【访问节点】:又称端节点,是指拥有计算机资源的用户设备,主要起信源和信宿的作用。
【转接节点】:又称中间节点,直至那些在网络通信中起数据交换和转接作用的网络节点,这些节点拥有通信资源,具有通信功能。
【混合节点】:也称为全功能节点,是指那些既可以作为访问节点又可以作为转接节点的网络节点。
【通信链路】:是指两个网络节点之间传输信息和数据的线路。
【物理链路】:是一条点到点的物理线路,中间没有任何交换节点。
【逻辑链路】:是具备数据传输控制能力,在逻辑上起作用的物理链路。
【资源子网】: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由主机系统、终端控制器和终端组成。
【通信子网】:是计算机网络中负责数据通信的部分,主要完成数据的传输、交换以及通信控制。
它由网络节点、通信链路组成。
【网络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包括各种计算机系统、终端及通信设备。
【对等网】:在计算机网络中,倘若每台计算机的地位平等,都可以平等地使用其他计算机内部的资源,每台计算机磁盘上的空间和文件都为公共资源,这种网络就称为对等网。
填空题:1、1969年12月,Internet的前身――――美国的ARPANET 投入运行,标志着我妈常称的计算机网络的诞生、这个计算机互联的网络系统是一种分组交换网。
2、计算机网络是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
3、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构成的。
从拓扑结构看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节点和通信链路构成的;从逻辑功能上看,计算机网络则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的。
4、计算机网络中的节点由称网络单元,一般可分为三类:访问节点、转接节点和混合节点5、通信链路分为物理链路和逻辑链路两类。
计算机网络各章节总结
计算机网络各章节总结
计算机网络各章节总结思维导图(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_编程设计_IT干货网
物理层:
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主要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理信号,以便在物理媒介上传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的传输、数据的编码、数据的调制和解调、数据的传输介质等。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二层,主要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在相邻节点之间传输。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的分组和组装、差错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和访问控制等。
网络层:
网络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三层,主要负责将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帧转换为数据包,并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路由选择。
网络层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的分组和组装、差错检测和纠正、路由选择和转发等。
传输层:
传输层是计算机网络的第四层,主要负责在端到端的通信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传输层的主要任务包括:数据的分段和组装、差错检测和纠正、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
总体来说,计算机网络的各层之间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数据的传输和处理。
物理层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物理信号,数据链路层负责将物理层传输的比特流转换为数据帧并进行差错检测和流量控制,网络层负责将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数据包进行路由选择和转发,传输层负责在端到端的通信中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
计算机网络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从计算机网络系统组成的角度看,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2 按管理性质分类,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公用网和专用网。
3 计算机网络主要由计算机、通信设备、传输媒体、通信协议组成。
4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演变可概括为单机系统、多级系统和计算机-计算机网络三个阶段。
5 按交换方式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三种。
6 在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
其中,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是TCP/IP,由它组成了internet的一整套协议。
7 在OSI中,同层对等实体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协议,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必须遵守的规则称为接口,相邻层间进行信息交换时使用的一组操作语称为服务。
传输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端到端的信息传送,它利用网络层提供的服务来完成此功能。
8 计算机网络中,通信子网负责数据传输和通信处理工作。
还负责结点间通信任务。
9 网络协议: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10 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硬件、软件、数据。
1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由哪些组成?答:(1)、计算机网络就是计算机之间通过通信工具进行信息共享和能力共享。
(2)、计算机网络由计算机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12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图?答: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图是指利用拓扑学把网络中通信线路和站点(计算机或设备)连接起来的几何排列形式。
13 通信子网与资源子网分别由那些主要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什么?答:通信子网由传输线和交换单元两部分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把消息从一台主机传输到另一台主机。
14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根据你的兴趣和需求,举出几种应用实例。
.答: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包括网络通信、资源管理、网络服务、网络管理和交互式操作的能力。
例如电子邮件、网络浏览、文件传输、网络打印等。
第二章数据通信1 数字信号实现模拟传输时,数字信号变成音频信号的过程称为调制。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5篇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5篇第一篇: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题型总结计算机网络内容总结第一章网络概述一、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性(填)二、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核心部分(填)1、主机A和主机B通信,实质上是主机A的某个进程同主机B 的某个进程通信。
2、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之间的通信方式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对等方式(P2P)3、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选)三、三种交换方式: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填)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
电话交换机是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电路交换的线路的传输效率往往很低。
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
存储转发技术,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路由器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
(选)四、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地域(中英文名称):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填)五、(简答)时延:时延的 4 个组成部分、计算。
六、协议(定义、三要素及其含义):定义: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协议。
三要素及其含义:(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填选)七、5 层体系结构各层及功能:(填)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为用户应用进程提供服务λ运输层(transport layer)为主机中进程间通信提供服务λ网络层(network layer)为主机间通信提供服务λ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相邻结点间的无错传输λ物理层(physical layer)透明地传输原始的比特流第二章物理层一、关于信道(通信方式三种):单向通信、半双工通信、全双工通信(填)1、单向通信又称单工通信,无线电广播,有线电广播,电视广播2、双向交替通信又称半双工通信,对讲机3、双向同时通信又称全双工通信(选)二、常用的导向性传输媒体包括: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填)三、常用的非导向传输媒体:短波;微波:地面接力、卫星(填)四、信道复用:FDM、TDM、STDM、WDM(名称、复用方法、特点):(填选选)FDM:频分复用,复用方法:整个带宽划分为多个频段,不同用户使用不同频段。
计算机网络原理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信息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与物质与能源一起构成了三大资源支柱。
信息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它在使用中非但不会损耗反而会通过交流和共享得到增值。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信息高速公路雏形的因特网已逐渐演变为一个全球性的政府、经济、学术和生活信息交换网。
1.1计算机网络大发展计算机网络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他的演变可以概括为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计算机网络、开放式标准化网络以及因特网广泛应用和高速网络技术发展等四个阶段。
1.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就开创了把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尝试。
所谓联机系统就是由一台中央主计算机连接大量的地理上处于分散位臵的终端。
这类简单的“终端—通信线路—计算机”系统成为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这样的系统除了一台中心计算机外其余的终端设备都没有自主处理的功能还不能算计算机网络。
在通信线路和中心计算机之间设臵一个前端处理机FEP或通信控制起CCU专门负责与终端T之间的通信控制另外在终端比较集中的地区设臵集中器或多路复用起从而提高了通信线路的利用率节约了远程通信线路的投资。
2.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0世纪60年代中期出现了由若干个计算机互连的系统开创了“计算机—计算机”通信的时代并呈现出多处理中心的特点。
ARPA网标志着目前所称的计算机网络的兴起。
ARPANET是一个成功的系统它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此后各大计算机公司都相继推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IBM公司的SNA和DEC公司的DNA就是两个著名的例子。
凡是按SNA组建的网络都可称为SNA网而按DNA组建的网络都可称为DNA网或DECNET。
3.开放式标准化网络没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难以实现互连这种自成体系的系统称为“封闭”系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正式颁布了一个称为“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的国际标准ISO7498简称OSI参考模型或OSI/RM。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4.根据信号中代表的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 作者:
———————————————————————————————— 日期:
ﻩ
第一章概述
1.“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23.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其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24.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的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25.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6.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27.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28.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交付,但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交付。
8.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计算机网络》各章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1.计算机网络定义由通信信道连接的主机和网络设备的集合,以方便用户共享资源和相互通信。
2.网络组成网络实体可抽象为两种基本构件:结点:计算设备;链路:物理媒体。
3.构建网络的三种方法①直接连接(适用于有限的本地端系统联网):由某种物理媒体直接相连所有主机组成。
分类:I,点到点链路II:多路访问链路②网络云:③网络云互联:4.因特网的结构①网络边缘:应用与主机②接入网:连接两者的通信链路③网络核心:路由器(网络的网络)5.什么是“核心简单、边缘智能”原则?举例①将复杂的网络处理功能(如差错控制、流量控制功能、安全保障和应用等网络智能)置于网络边缘。
②将相对简单的分组交付功能(如分组的选路和转发功功能)置于网络核心③位于网络边缘的端系统的强大计算能力,用软件方式处理大量复杂的控制和应用逻辑,位于网络核心的路由器尽可能简单,以高速的转发分组。
6.协议和服务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即称为网络协议。
三个要素:①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②语义: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③定时: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7.网络体系结构a)OSI:(七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应用层,会话层,传输层,表示层,b)TCP/IP: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负责发现传输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
IP负责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c)5层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络层,链路层,物理层>>>>>>>>>>>>>>>>>>>>>>>>>>>>>>>>>>>>>>>>应用层:HTTP… SMTP DNS …. RTP运输层: TCP UDP网际层:IP网络接口层:网络接口1 网络接口2……网络接口3111<<<<<<<<<<<<<<<<<<<<<<<<<<<<<<<<<<<<<<<<8.应用进程的数据在各层间的传输1,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成为应用层PDU2,在传送到运输层,成为运输层报文。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归纳整理
第1章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1计算机网络的概述计算机网络的概念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多个独立的计算机通过通信线路和通信设备互连起来的系统,以实现彼此交换信息(通信)和共享资源的目的。
计算机网络功能:(1)数据通信。
(2)资源共享。
(3)并行和分布式处理(数据处理)。
(4)提高可靠性。
(5)负载均衡。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网络的分布范围来分,网络可分为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计算机网络基本网络拓扑结构有五种:总线形、星形、树形、环形、网状形。
计算机网络按使用者分类,可分为公用网,专用网。
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以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带宽:时延是衡量计算机网络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数据经历的总时延一般是指发送时延、传播时延、排队时延和处理时延。
吞吐量:速率(数据率,比特率):bit/s信道利用率:1.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参考模型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个层次及其相关协议的集合,是对计算机网络所完成功能的精确定义。
接口数据单元IDU、服务数据单元SDU、协议数据单元PDU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协议网络协议:为主机与主机之间、主机与通信子网之间或子网中各通信节点之间的通信而使用的,是通信双方必须遵守的,事先约定好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时序(同步)。
网络协议采用分层方式的优点: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灵活性好。
结构上可分隔开。
易于实现和维护。
有利于标准化工作。
协议族:协议栈,许多成员协议的集合。
接口相邻实体间的通信是通过它们的边界进行的,该边界称为相邻层间的接口,每一层都定义了向它的相邻高层提供的一组服务。
服务由服务访问点(SAP)提供上层使用,某一层的SAP就是上一层可以访问本层服务的地方,每个SAP都有一个唯一属于它的地址。
服务访问点SAP: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
服务服务原语主要分为:请求原语,指示原语,响应原语,证实原语。
计算机网络复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复习第一章:概述1.三网:电信网络,有线电视网络和计算机网络2.网络协议的基本概念:为进行网络中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和约定3.协议的三要素:@1语法@2语义@3同步4.网络中三种数据的交换方式与差别(1)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的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递(2)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递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3)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4)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5)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6)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7)分组交换和电路交换两种方式中,更适合传输实时数据的是电路交换(8)分组交换网以“分组”作为数据传输单元。
(9)分组交换的特征是基于标记(lable-based),分组交换在传送连接之前不需要先建立一条通信线路。
(10)这种不先建立连接的连网方式,称为无连接5.OSI与TCP/IP网络模型各层(1)OSI的体系结构(OSI的七层协议):1物理层2数据链路层3网络层4运输层5会话层6表示层7应用层(2)TCP/IP的四层协议:网络接口层,网际层IP,运输层(TCP或UDP),应用层6.网络分层的好处(1)各层之间是独立的(2)灵活性好(3)结构上不可分割(4)易于实现和维护(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7.计算机网络传输率,性能指标,时延的基本概念,时延的计算,时延带宽积(1)计算机网络的传输率: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的速率(2)性能指标是从不同的方面来度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速率(2)带宽(3)吞吐量(4)时延(5)时延带宽积(6)往返时间RTT(7)利用率(3)时延的基本概念:是指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的时间(4)时延分为: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第二章物理层1.基带信号与带通信号(1)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2)带通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的信号2.三种常见的调制方式(1)调幅(AM):即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2)调频(FM):即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3)调相(PM):即载波的初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3.信道复用技术(1)信道复用技术分为:@1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2波分复用@3码分复用(重点)(2)最基本的复用:频分复用和时分复用(3)波分复用WDM就是光的频分复用(4)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5)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频带宽度4.CDMA的基础知识,发送数据的计算(1)码分多址(CDMA):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的不同码型,因此各用户之间不会造成干扰,因此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2)CDMA一个重要的特点:这种体制给每一个站分配码片序列不仅仅必须各不相同,并且还必须相互正交。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计算机网络是现代信息技术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连接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设备,实现了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下面将对计算机网络的各章重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计算机网络是指由若干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互连而成的系统,它通过通信线路实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而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基于TCP/IP协议族,连接了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和网络设备。
第二章:物理层物理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底层,它负责将数字数据转换为物理信号,并通过通信介质进行传输。
在物理层中,需要了解不同的传输介质(如铜线、光纤等),以及常见的调制和编码技术。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负责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通过帧的形式将数据从发送方传输到接收方。
在数据链路层中,需要学习帧的结构、差错检测和纠正等技术,以及常见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如CSMA/CD、CSMA/CA等)。
第四章:网络层网络层负责将数据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它通过路由选择算法来确定传输路径。
在网络层中,需要理解IP地址的结构和分类,了解IP协议,以及熟悉常见的路由协议(如RIP、OSPF等)。
第五章:传输层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可靠数据传输,它通过端口号实现进程之间的通信。
在传输层中,需要学习常见的传输协议(如TCP和UDP),并了解TCP的可靠性机制、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等技术。
第六章:应用层应用层是计算机网络的最高层,它提供各种不同的应用服务,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远程登录等。
在应用层中,需要学习常见的应用协议(如HTTP、FTP、SMTP等),以及网络中的安全问题(如加密和认证)。
第七章:因特网上的音频/视频技术随着网络带宽的增加和技术的发展,音频和视频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这一章节中,需要了解音频和视频编码技术(如MP3、H.264等),并了解视频流媒体和音频流媒体的传输原理。
第八章: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到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方面。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总结第一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互联网则把许多网络连在一起,是网络的网络,因特网是全球最大的互联网。
(2)internet是通用名词,它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
在这些网络之间的通信协议(即通信规则)可以是任意的。
(3)Internet是专用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 TCP/IP 协议族作为通信的规则,且其前身是美国的 ARPANET。
(4)三级计算机网络,分为主干网、地区网和校园网(或企业网)。
因特网的五个接入级:网络接入点 NAP,国家主干网(ISP ),地区 ISP,本地 ISP,校园网、企业或 PC 机上网用户。
(5)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1)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作用:信息处理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a.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的特点:被用户调用后运行,在打算通信时主动向远地服务器发起通信(请求服务)。
因此,客户程序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
不需要特殊的硬件和很复杂的操作系统.服务器程序的特点:一种专门用来提供某种服务的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需要强大的硬件和高级的操作系统支持.b. 对等连接方式: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可实现共享文档。
2)核心部分作用: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供连通性路由器: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
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a。
电路交换(面向连接):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特点: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传输效率低。
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源点直达终点,好像在管道中传送。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第一篇:计算机网络各章重点总结第一章:概述1、因特网的组成:从因特网的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以下的两大块:(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2、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方式:主机A 的某个进程和主机B 上的另一个进程进行通信”简称为“计算机之间通信”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1)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2)对等方式(P2P 方式)对等连接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两者的相同点与区别:对等连接方式从本质上看仍然是使用客户服务器方式,只是对等连接中的每一个主机既是客户又同时是服务器。
前者严格区分服务和被服务者,后者无此区别。
后者实际上是前者的双向应用。
3、因特网的核心部分: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因特网核心部分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4、(1)电路交换的主要特点:“交换”就是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2)分组交换的主要特点:在发送端,先把较长的报文划分成较短的、固定长度的数据段(3)报文交换: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知识点
第一章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发展Internet ARPAnet Intranet的关系解:主机-远程终端互联;主机-主机互连;网络标准化;局域网的兴起;Internet时代。
先有ARPAnet(主机互联),再有Internet(互联网),随后才有Intranet(企业网)。
2.计算机网络定义解:将地理位置不同的两台以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网络分类解: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结构、各结构形态解:总线结构:是将网上设备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不再单独连接。
环形结构:是将网上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星形结构:是将多台计算机连在一个中心节点(如集线器)上树形结构:是星型结构的扩展,具有星形结构连接简单、易于扩充、易于进行故障隔离等特点。
网状结构:是一种不规则的连接,通常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有两条以上的通路。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知识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协议及其三要素解:网络协议:网络中各种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
三要素:1.语义:指在数据传输中加入哪些控制信息。
2.语法:指传输数据的格式。
3.时序:指数据传输的次序或步骤。
2.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解:分层:网络通信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人们将网络完成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子任务,然后针对每个子任务分别制定相应的协议,在网络术语中将这样一种任务分解的方法叫分层。
网络体系结构:把网络的这种分层结构以及各层协议的集合。
3.OSI参考模型;有哪些层次、各层主要作用解:第1层:物理层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传输服务,确保比特在通信子网中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上;物理层协议主要定义传输介质接口的电气的、机械的、过程的和功能的特性,包括接口的形状、传输信号电压的高低、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传输距离、引脚的功能、动作的次序等等。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知识点资料
第一章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发展Internet ARPAnet Intranet的关系解:主机-远程终端互联;主机-主机互连;网络标准化;局域网的兴起;Internet时代。
先有ARPAnet(主机互联),再有Internet(互联网),随后才有Intranet(企业网)。
2.计算机网络定义解:将地理位置不同的两台以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网络分类解: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结构、各结构形态解:总线结构:是将网上设备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不再单独连接。
环形结构:是将网上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星形结构:是将多台计算机连在一个中心节点(如集线器)上树形结构:是星型结构的扩展,具有星形结构连接简单、易于扩充、易于进行故障隔离等特点。
网状结构:是一种不规则的连接,通常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有两条以上的通路。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知识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协议及其三要素解:网络协议:网络中各种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
三要素:1.语义:指在数据传输中加入哪些控制信息。
2.语法:指传输数据的格式。
3.时序:指数据传输的次序或步骤。
2.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解:分层:网络通信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人们将网络完成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子任务,然后针对每个子任务分别制定相应的协议,在网络术语中将这样一种任务分解的方法叫分层。
网络体系结构:把网络的这种分层结构以及各层协议的集合。
3.OSI参考模型;有哪些层次、各层主要作用解:第1层:物理层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传输服务,确保比特在通信子网中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上;物理层协议主要定义传输介质接口的电气的、机械的、过程的和功能的特性,包括接口的形状、传输信号电压的高低、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传输距离、引脚的功能、动作的次序等等。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版复习整理期末考试必备精选
《计算机网络》整理资料第1章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两大功能:连通性和共享;2、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①从单个网络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②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③逐渐形成了多层次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结构的因特网。
3、NAP(或称为IXP)网络接入点:用来交换因特网上流量;向各ISP提供交换设施,使他们能够互相平等通信4、因特网的组成:①边缘部分:用户利用核心部分提供的服务直接使用网络进行通信并交换或共享信息;主机称为端系统,(是进程之间的通信)两类通信方式:✧客户服务器方式: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程序:一对多,必须知道服务器程序的地址;服务程序:可同时处理多个远地或本地客户的请求(被动等待);✧对等连接方式(p2p):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既是客户端又是服务端;②核心部分: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主要由路由器和网络组成);核心中的核心:路由器(转发收到的分组,实现分组交换)交换——按照某种方式动态地分配传输线路的资源:✧电路交换:建立连接(占用通信资源)→通话(一直占用通信资源)→释放资源(归还通信资源)始终占用资源;✧报文交换:基于存储转发原理(时延较长);✧分组交换:报文(message)切割加上首部(包头header)形成分组(包packet);优点:高效(逐段占用链路,动态分配带宽),灵活(独立选择转发路由),迅速(不建立连接就发送分组),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存储转发时造成时延;后两者不需要预先分配传输带宽;路由器处理分组过程:缓存→查找转发表→找到合适端口;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作用范围:W AN(广),MAN(城),LAN(局),PAN(个人);●按使用者:公用网,专用网;●按介质:有线网,光纤网,无线网络;●按无线上网方式:WLAN,WW AN(手机);●按通信性能:资源共享,分布式计算机,远程通信网络。
大学期末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整理
第一章网络基础知识1网络是允许在不同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协调工作的通信系统2 internet泛指由多个计算机网络互连而成的网络;Internet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3融合网络:将声音、视频和数据网络融合4 HTTP是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协议5 kbps ----Mbps ----Gbps ----Tbps(1000倍)。
小数点左边1-3位,不能以0开始2,300 Mbps ------2.3 Gbps 0.5 Mbps ------500 kbps .0021 Gbps -----2.1 Mbps6速率指理论速度,流量(吞吐量)指实际速度,吞吐量一般小于速率7表示网络服务质量的技术指标:速率、吞吐量、可用性、出错率(分为数据包出错率和位出错率)延迟(对实时的网络应用影响大)、抖动(衡量相邻数据包之间的延迟变化)8网络标准:网络标准管理着不同计算机上的硬件和软件之间相互交换信息,包括消息的语序、语义、语法、可靠性和连接。
也称为协议9 HTTP是开放标准,不受任何供应商控制(专有标准),可降低产品成本10混合TCP/IP-OSI标准体系结构(主流):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第二章物理层1双绞线(水晶头):屏蔽双绞线(STP)+无屏蔽双绞线(UTP)UTP特点:RJ-45标准连接头,购买和安装成本低、是计算机和交换机之间用的最多的连接线、具有鲁棒性2双绞线限制:UTP存在电磁干扰(EMI),需两两相绞末端干扰是双绞线最严重的电磁干扰问题,末端不两两相绞的长度≤1.25cm双绞线长度不超过100米,保证信噪比(SNR)高,使衰减和噪音问题可忽略3 5e类双绞线的最大速率1 Gbps,6A类双绞线的最大速率10 Gbps4 光纤的纤芯只有8.3, 50, or 62.5微米的直径。
外面有125微米的玻璃保护层。
纤芯中的光全反射,信号几乎无损失。
计算机网络知识点总结 超全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概述基本概念1.网络(network)由若干结点(node)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link)组成。
2.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
3.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
4.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
5.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6.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的工作方式分为两大块:(老师提到)(1)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
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
(2)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
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概念:处在因特网边缘的部分就是连接在因特网上的所有的主机。
这些主机又称为端系统(end system)。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 方式)即Client/Server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即 Peer-to-Peer方式概念:客户(client)和服务器(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
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
服务器软件的特点:系统启动后即自动调用并一直不断地运行着,被动地等待并接受来自各地的客户的通信请求。
因此,服务器程序不需要知道客户程序的地址。
对等连接(peer-to-peer,简写为 P2P)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路由器处理分组的过程是:1.把收到的分组先放入缓存(暂时存储);2.查找转发表,找出到某个目的地址应从哪个端口转发;3.把分组送到适当的端口转发出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概述1. “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3. 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5. 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6.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7.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8. 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10.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12.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
(面向连接的)13.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面向无连接。
14.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15. 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16. 分组交换的优点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17. 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到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18. 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19.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有: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20. 中央处理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则一般就称之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称它为计算机网络。
2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22. 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23.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其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24. 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的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25. 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6.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27.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28.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证提供可靠交付,但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交付。
29.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30. OSI把层与层之间的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31. OSI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的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第二章物理层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主要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2.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
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源点和发送器;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两个部分:接收器和终点。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4.根据信号中代表的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5.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6.来自信源的信号通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
经过载波调制的信号称为带通信号。
7.调制可分为两大类:基带调制(波形变化-基带信号)、带通调制(载波-带通信号)。
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有: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8.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两个: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信噪比。
9.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严重的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10.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11.传统的微波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12.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13.数字传输系统:脉码调制PCM、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14.SONET的层次自下而上为:光子层、段层、线路层、路径层。
15.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
16.DMT(离散多音调)调节技术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把40kHz以上一直到的高端频谱划分为许多的子信道。
17.HFC网主要特点有:其主干线采用光纤、采用结点体系结构(提高网络的可靠性)、具有比CATV更宽的频谱,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每个家庭要安装一个用户接口盒UIB。
18.HFC网的最大优点是它具有很宽的频带,并且能够利用已经有相当大的覆盖面的有线电视网。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2.链路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3.数据链路除了必须要有一条物理线路以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4.在因特网中,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IP数据报(或简称数据报,分组或包)。
5.数据链路层协议有许多种,但有三个基本问题则是共同的,这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6.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
7.所有在因特网上传送的数据都是以分组(即IP数据报)为传送单位的。
8.为了解决透明传输问题,就必须设法使数据中可能出现的控制字符“SHO”“EOT”在接收端不被解释为控制字符,在其前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这种方法叫做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9.传输错误的比特率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特率称为误码率BER。
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测CRC的检错技术。
10.为了进行检测而添加的冗余码常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11.OSI的观点是必须把数据链路层做成是可靠传输,因此在CRC基础上,增加了帧编号、确认和重传机制。
12.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3.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简单、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电路、差错检测、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
14.RFC明确了PPP协议不需要的功能:纠错、流量控制、多点线路、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15.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16.局域网的优点有:1.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
2.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
3.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17.共享通信媒体资源在技术上的两种方法:静态划分信道、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又称多点接入,包括随机接入和受控接入)。
18.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
19.适配器的重要功能:1.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2.对数据进行缓存3.设备驱动程序安装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
20.为了通信的简便,以太网采用了两种措施:第一,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
第二,以太网发送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
21.以太网采用的协调方法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
22.在使用CSMA/CD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因此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不可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23.以太网使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解决碰撞问题。
24.以太网把争用期定位,帧间最小间隔为。
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25. 10BASE-T以太网的出现,是局域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26.“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单播帧、广播帧、多播帧。
27.数据链路层使用以太网要使用网桥,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28.网桥可以带来一下好处:1.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
2.扩大了物理范围。
3.提高了可靠性。
4.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29.网桥的缺点有:1.对接收的帧要先存储和查找转发表,然后才转发,而转发之前,还必须执行CSMA/CD算法,增加了时延。
子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3.网桥只适用于用户不太多和通信量不太大的以太网,否则还可能会由于传播过多的广播而产生网络拥塞,即广播风暴。
第四章网络层1.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2.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3.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的一些中间设备:转发器(物理层)、网桥/桥接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网络层)、网关(网络层以上)。
4.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分类的IP地址(最基本的编址方法)2.子网的划分(最基本的编址方法的改进)3.构成超网(无分类编址CIDR 方法)。
5.IP地址分类:A类(1`126)、B类(128~191)、C类(192~223)、D类(用于多播)。
6.每一个IP地址都是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7.TTL的意义是指明数据报在因特网中至多可经过多少个路由器。
8.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必须包含以下三项内容: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9.CIDR最主要的两个特点: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
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10.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差错报告报文共有五种: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
11.ICMP的两个重要应用:分组网间探测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用来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TRACEROU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