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四川农业大学《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在线作业试卷

合集下载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实践)(专升本)》23年2月课程考核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实践)(专升本)》23年2月课程考核

《森林保护学(实践)(专升本)》23年2月课程考核-00001 2023年新学期作业参考含答案题目1:试述病原物的寄生性与致病性的关系?正确选项:【答案:植物病害的形成过程,是寄主和病原物在外界条件影响下的相互作用而诱发病害的过程。

寄主的抗病性和病原物的致病性都是固有的属性。

但是寄主不能单独表现为抗病或感病,病原物也不能单独表现为能致病或不能致病(5分)。

寄生性是指一种生物在另一种生物上寄生,并可获得营养的能力。

寄生性是一种生物固有的属性。

而致病性是指一种生物对另一生物寄生而产生的一种破坏作用,是引起病害的能力。

一般来讲,寄生物都具有寄生性,但并不一定都具有致病性。

寄生能力的强弱与致病性也没有直接的联系。

比如灰霉病菌的寄生性并不强,但它侵染各种园林植物,引起大量枝叶、花蕾和果实的腐烂,其致病性则很强。

相反,一些白粉菌属属于专性寄生的,但有时对寄主植物的为害并不如灰霉病菌大。

如果寄生物有致病性,则寄生物就是病原物,有时寄生物并不能引起植物病害,这时寄生物并不等于病原物。

]题目2:森林害虫生物防治有哪些具体措施?正确选项:【答案:(1)利用天敌昆虫治虫;(2)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治虫;(3)利用其他有益生物治虫;(4)利用昆虫激素和信息素治虫;(5)利用昆虫不育技术治虫。

]题目3:试以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为例,分析害虫口器结构特点、取食习性、为害状及其与药剂防治的关系正确选项:【答案:(1)害虫的口器结构特点决定了其取食方式和为害特性,而害虫的取食方式和为害特点又是进行化学防治时选择杀虫剂类型的重要依据;(2)阐述咀嚼式口器的结构特点、为害状及其化学防治时选择的杀虫剂类型;(3)阐述刺吸式□器的结构特点、为害状及其化学防治时选择的杀虫剂类型。

1题目4:林木抗病机制?正确选项:【答案:(1)固有抗病性:固有物理和化学抗病性、缺乏病害发生的基本因子。

(2)诱导抗病性:局部诱导抗病性、系统诱导抗病性1题目5:昆虫分目的主要形态特征有哪些?正确选项:【答案:(1)翅的有无和变化;(2)口器的类型;(3)胸足的类型;(4)触角的类型;(5)腹部附肢的有无及其形状等特征。

川农《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16春作业考核

川农《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16春作业考核

川农《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16春作业考核
1. 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的一种现象是()
A. 相互竞争
B. 互利共生
C. 寄生
D. 偏害作用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2. 群落的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称为()
A. 群落的垂直结构
B. 群落的水平结构
C. 群落的立体结构
D. 群落的成层结构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3. 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不能完成更新过程的树种是()
A. 喜光树种
B. 耐荫树种
C. 长日照树种
D. 短日照树种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4. 生态学上最常用的Raunkiaer生活型划分系统主要是以植物在不利生长季节里的划分依据为()
A. 树木高度
B. 休眠芽高度
C. 枝下高度
D. 开花结实高度
正确答案:B 满分:2 分
5. 水生植物的特点是()
A. 通气组织发达
B. 机械组织发达
C. 叶面积小
D. 根系发达
正确答案:A 满分:2 分
6. 霍普金斯物候定律说明:北美州温带植物每向北移动纬度1°,植物在春天和初夏的阶段发育(物候期)将各延迟()
A. 2天
B. 3天
C. 4天
D. 5天
正确答案:C 满分:2 分
7. 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以草食动物为开始的食物链是()
A. 草牧食物链
B. 腐生食物链
C. 寄生食物链。

川农网络教育2022年春季森林生态学作业考试题

川农网络教育2022年春季森林生态学作业考试题

川农网络教育2022年春季森林生态学作业考试题1生活型:生活型是指植物长期在一定环境综合影响下所呈现的适应形态特征。

或者,生活型是指植物地上部分的高度与其多年生组织之间的关系。

2最小面积:能够包含群落绝大多数物种的群落的最小面积称为最小面积。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内,能够相互杂交、具有一定结构和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

4生物群落:在特定的空间和特定的生境下,若干生物种群有规律的组合,它们之间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营养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5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所需的养分元素从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流入生物部分,并在不同营养级间进行传递,然后又回到非生物部分,养分元素在生态系统中的这种传递过程称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6耐性定律:由谢尔福德于1913年提出: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为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其中包括最适生存区。

7叶面积指数:一定土地面积上所有植物叶表面积与所占土地面积的比率8环境因子:环境中所有可分解的组成要素9食物链:能量或食物依存关系具有高度的次序性,每一生物获取能量均有特定的来源。

这种能量转换连续依赖的次序称为食物链或营养链。

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

10 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叫顶级群落。

11生物量:任一时间某一地方某一种群、营养级或某一生态系统有机物质的总量。

12 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

13 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

14 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芜原上的群落演替。

15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耐受性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环境生态学(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环境生态学(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1.3、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C.蓝绿藻D.真菌答案: D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B.生态系统由自养生物、异养生物、兼养生物组成C.生态系统由植物、食植动物、食肉动物、食腐动物组成D.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组成答案: D3.4、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

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答案: B4.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答案: C5.4. 影响植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温度B.高度、纬度C.阳光、纬度D.阳光、地形答案: B6.3. 植物光合作用率与呼吸作用率相等时的光强称为 ( )A.光补偿点B.光饱和点C.光平衡点D.生理辐射答案: D7.6. 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与生活在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相比 ( )A.身体大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小变短B.身体小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小变短C.身体大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大变长D.身体小 , 身体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变大变长答案: A8.2. 小麦只在春末夏初才能开花 ,这是由于( )A.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高温B.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长日照C.它需要春末夏初的短夜D.它需要春末夏初的适宜温度答案: D9.7. 长白山植物的垂直分布与海洋藻类的垂直分布分别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所致 ( )A.海拔高度与海水深度B.温度与光照C.均受C02 的浓度D.均受光照的影响答案: A10.9. 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 , 阳坡的环境特点是 ( )A.温度较高 , 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 , 相对湿度较大C.温度较低 , 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 , 相对湿度较大答案: A11.11、形成次级生物量的生物类群是()。

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卷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专升本)生态学基础试卷与参考答案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气候2、生态学中,下列哪个概念表示生物种类在空间上的分布?A、物种多样性B、种群密度C、生物量D、空间格局3、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4、以下哪项不是生态学研究的三大基本原理之一?()A、能量流动原理B、物质循环原理C、物种多样性原理D、生态位原理5、在生态系统中,哪一类生物通常作为分解者发挥关键作用?A. 植物B. 食肉动物C. 微生物(如细菌和真菌)D. 食草动物6、在生态学中,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物群落B、非生物因素C、生物种群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 能量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 能量双向流动,逐级递增C. 能量循环流动,逐级递增D. 能量双向流动,逐级递减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因素E、合成者9、在生态学中,以下哪项不是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A. 气候条件B. 生物种类C. 火山爆发D. 水体污染10、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范畴?A. 生物种群的结构和动态B. 生物群落的结构和功能C.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D. 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二、Ⅱ卷-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与环境之间以及生物之间,通过_________ 的传递,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的过程。

2、生态学研究中,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年龄结构和 ______ 。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渠道是 _________ ,物质循环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 。

4、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遵循 __________ 定律,即能量在转换过程中总量保持不变,而能量在生态系统内的流动通常是单向的,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园林生态学(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园林生态学(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1.生物多样性指的是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程度以及生境的复杂性。

该概念包含了几个水平上的多样性?()A.物种、生态系统B.物种、群落、生态系统C.物种、生态系统、景观D.物种、生态系统、景观、遗传答案: D2.逻辑斯蒂曲线是:( )A.J型曲线B.S型与J型中间过渡型C.S型曲线D.双曲线答案: C3.极地和高山植物的芽或叶片常受到油脂类物质的保护,植物具有体形矮小、枝条匍匐、花色鲜艳等特点,这主要是植物对该地区什么生态因子的适应?()A.温度、光照B.温度、雪、紫外线C.低温、短波光D.海拔、光照、低温答案: C4.风信子,洋槐和丁香花的芳香物质,能抑制相邻植物的伸长生长。

这种作用是:( )A.竞争作用B.他感作用C.偏利作用D.互利共生答案: B5.C4植物与C3植物相比,前者比后者能利用更___的CO2浓度,具有较___的光补偿点:( )A.低,高B.高,高C.高,低D.低,低答案: A6.在形态上,有些植物有密绒毛和鳞片,这是植物对___的适应:( )A.高温现象B.低温现象C.骤冷现象D.失水现象答案: A7.四个季节中,在中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的淡水湖生产力最高时期是在:(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答案: A8._____的垂直结构最复杂.( )A.热带雨林群落B.常绿阔叶林群落C.落叶阔叶林群落D.寒带针叶林群落答案: A9.不同景观要素类型的斑块数越___,异质性越____;不同类型的斑块分布越___,异质性就越____。

( )A.少,小;均匀,小B.多,大;均匀,小C.多,小;均匀,大D.多,大;均匀,大答案: D10.消失最快的斑块类型是:( )A.残余斑块B.干扰斑块C.环境资源斑块D.引入斑块答案: B11.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 )A.生活环境B.生态环境C.生境D.生存环境答案: C12.植物对相同环境条件进行趋同适应的结果,形成了植物的:( )A.生存型B.生态型C.生活型D.生理型答案: C13.城市生态系统最突出的特点是:( )A.人口的发展代替或限制了其它生物的发展B.次级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人C.主体是人类D.能量流动表现出与“生态学金字塔”规律的相反性答案: A14.趋同适应是指:____种类的植物当生长在____的环境条件下时,往往形成_____的适应方式和途径.( )A.不同,不同,相同或相似B.不同,相同,相同或相似C.相同,不同,不同D.相同,相同,不同答案: B15.酸雨改变土壤酸碱度,使土壤酸化,土壤酸中和能力下降。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升本)》期末考试复习集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升本)》期末考试复习集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学(专升本)》期末考试复习集单选题:题目:病毒的繁殖方式是()。

A.芽殖B.裂殖C.两性生殖D.复制参考选项:D题目:影响病原菌侵入期最主要的环境因素是()。

A.温度B.湿度C.光照D.pH值参考选项:B题目:病毒病害主要是通过哪种方式传播()。

A.汁液摩擦B.蚜虫C.气流D.水参考选项:B题目:接合菌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是内生的()。

A.游动孢子B.孢囊孢子C.子囊孢子D.分生孢子参考选项:B题目:桃褐腐病菌以菌丝在()。

A.土壤中B.僵果或病枝C.落叶中D.杂草上参考选项:B题目:松材线虫病是由()传播而引起的茎干部线虫病害。

A.云斑天牛B.光肩星天牛C.松墨天牛D.脊胸天牛参考选项:C题目:由于环境条件的关系,使病植物暂时不表现明显的症状,甚至原来已表现的症状也会暂时消失,这种现象称为()。

A.多型现象B.同症异原C.同原异症D.隐症现象参考选项:D题目:病毒侵染林木的主要途径是()。

A.皮孔B.气孔C.直接侵入D.微伤口参考选项:D题目:下列病原细菌中,()属于革兰氏阳性。

A.欧氏杆菌属B.棒状杆菌属C.野杆菌属D.假单胞杆菌属参考选项:D题目:()引起的病害不具传染性。

A.真菌B.病毒C.线虫D.低温参考选项:D题目:桃缩叶病由()引起。

A.镰刀菌B.丝核菌C.外子囊菌D.外担子菌参考选项:C题目:松材线虫枯萎病主要由()传播。

A.气流B.雨水C.松褐天牛D.流水参考选项:C题目:最早防治植物病害的杀菌剂是()。

A.波尔多液B.石硫合剂C.多菌灵D.甲基托布津参考选项:A题目:菌丝寄生在寄主细胞间,在寄主细胞内形成球状、丝状、指状结构称为()。

A.子实体B.菌索C.吸器D.附属丝参考选项:C题目:真菌不经过性细胞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称为()。

A.无性繁殖B.复制C.有性繁殖D.裂殖参考选项:A题目:花木白粉病是由()亚门的真菌引起的。

A.子囊菌B.担子菌C.鞭毛菌D.半知菌参考选项:C题目:香石竹()病主要通过汁液传播,蚜虫也可传播。

川农大《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20年12月作业考核

川农大《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20年12月作业考核

《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20年12月作业考核共20道题总分:100分100分单选题一、单选题共20题,100分15分在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一般生物学零度是()A0℃B5℃C10℃D15℃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C解析:暂无内容25分生态学上最常用的Raunkiaer生活型划分系统主要是以植物在不利生长季节里()为依据来划分的。

A树木高度B休眠芽高度C枝下高度D开花结实高度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B解析:暂无内容35分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表示的种群密度称为( )A粗密度B生态密度C多度D盖度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B解析:暂无内容45分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形态:即气、液、固态水。

对森林而言()A气态水意义最大B液态水意义最大C固态水意义最大D三者意义同等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B解析:暂无内容55分一个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则该种群具有()分布格局。

A随机型B群聚型C均匀型D镶嵌型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C解析:暂无内容65分大多数森林树种属于()Ar-选择BC-选择CK-选择DS-选择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C解析:暂无内容75分种内竞争可能导致种群成()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团块分布D嵌式分布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B解析:暂无内容85分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的一种现象是()A相互竞争B互利共生C寄生D偏害作用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A解析:暂无内容95分森林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层次在()A林木B灌木C草本植物D灌木和草本植物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A解析:暂无内容105分常常将处于幼年阶段的乔木层个体统称为( ) A乔木层B草本层C更新层D活地被植层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C解析:暂无内容115分霍普金斯物候定律说明:北美州温带植物每向北移动纬度1°,植物在春天和初夏的阶段发育(物候期)将各延迟()A2天B3天C4天D5天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C解析:暂无内容125分从繁殖体开始传播到新定居的地方为止,这个过程称为()A迁移B定居C竞争D反应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A解析:暂无内容135分两种或更多物种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时产生的相互竞争作用称为()A种内竞争B种间竞争C干扰性竞争D利用性竞争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B解析:暂无内容145分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以草食动物为开始的食物链是()A草牧食物链B腐生食物链C寄生食物链D分解食物链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A解析:暂无内容155分通过小气候而起作用的局部地形产生一种具有特色的植被,这些地方的顶极群落称( )A土壤顶极群落B地形顶极群落C气候顶极群落D偏途演替顶极群落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B解析:暂无内容165分只能在全光照条件下正常生长,不能忍耐庇荫,林冠下不能完成更新过程的树种是( )A喜光树种B耐荫树种C长日照树种D短日照树种我的得分:5分我的答案:A解析:暂无内容175分喜光树种的同龄林,林下往往缺少同种更新的幼苗幼树,常存在一代就被其它树种所代替。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卷3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卷3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他感作用指一种植物通过向体内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

()A.错误B.正确2.优势种是指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

()A.错误B.正确3.生态幅亦称生态价,即每一个种对环境因子适应范围的大小。

()A.错误B.正确4.根据栖息地,通常把植物划分为()A.挺水植物B.浮水植物C.湿生植物D.中生植物E.旱生植物5.互利共生指互利共生是两物种相互有利的共居关系,彼此间有直接的营养物质的交流,相互依赖、相互储存、双方获利。

()A.错误B.正确6.警戒色是指动物能在身体內储存有毒物质时即具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同时以较鲜艳的色彩來告知捕食者。

()A.错误B.正确7.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的效率与光强成正比,但是到达一定强度,倘若继续增加光强,光合作用的效率不仅不会提高,反而下降,这点称为光饱和点。

()A.错误B.正确8.在寒冷地区土壤粘重、含水量过大、地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条件下,苗木最易受到的的伤害是()A.寒害B.冻裂C.冻举D.冻害9.常常将处于幼年阶段的乔木层个体统称为()A.乔木层B.草本层C.更新层D.活地被植层10.次生演替有不同的途径,植物种类成分替代的演替途径为()A.促进途径B.抑制途径C.忍耐途径D.顺行途径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B3.参考答案:B4.参考答案:CDE5.参考答案:B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C9.参考答案:C10.参考答案:A。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doc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doc

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含参考答案)课程概况一、课程性质、内容与设置目的、要求《森林生态学基础》课程既是学习和应用林学类专业课的基础,更是林业科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使用的教材《森林生态学》是生态学的一个分支,它在专业课和基础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的内容既包含了传统的森林生态学:即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四个方面讲述森林植物与环境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

从层次上来划分,森林生态学内容应包括:生态系统的概念;功能生态学;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生物环境;森林生态系统的变化过程;森林生态系统的应用。

最后总观全球森林地理分布,站在更高层次生物圈水平上,关心全国和全球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和经营问题。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学习能系统地掌握森林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奠定学习基础;帮助学生树立生态学观点,使之在以后的工作中能正确按照自然生态规律处理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不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应系统地掌握森林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的基本规律和理论,生态因子变化和作用的规律性,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森林群落发生、发展、更新、演替的规律和理论,森林群落分类和分布的规律和理论。

在能力技能方面,要求学生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运用森林生态学原理分析和解决所研究的森林生态学问题,如森林植物种群和森林群落数量特征调查和评价分析、生态因子评价分析、森林植物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现lj定评价等。

二、使用教材《森林生态学》(第2版)森林生态学课程习题第一章绪论简述题1.阐述森林生态学的定义。

2.简述森林生态学的发展历史。

为什么近几十年来森林生态学得到快速发展?3.你认为森林生态学在协调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方面有何意义?4.森林生态学主要研究方向有哪些?第二章森林与生物圈简述题1.你是如何认识自然与生物圈的?2.森林在生物圈具有哪些生态功能?第三章森林的环境一、填空题(1)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2020年6月课程考试考试《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网考资料及答案.doc

单选题1.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表示的种群密度称为( )A.粗密度B.生态密度C.多度D.盖度答案: B2.温度降到冰点以下,植物组织发生冰冻而引起的伤害称为( )A.生理干旱B.冻裂C.冻害D.寒害答案: C3.植物群落演替由高级阶段退向低级阶段的演替称( )A.进展演替B.逆行演替C.循环演替D.原生演替答案: B4.森林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层次在()A.林木B.灌木C.草本植物D.灌木和草本植物答案: A5.同龄林是组成种群的林木年龄基本相同,如有差异,其差异范围在()之内。

A.二个龄级B.10年C.20年D.一个龄级答案: D6.林木种群随着年龄增长和个体增大而出现的种群密度减小的现象称为( )A.自然稀疏B.正常死亡C.异常死亡D.非密度调节答案: A7.高斯假说是反映两种之间的一种现象是()A.相互竞争B.互利共生C.寄生D.偏害作用答案: A8.在自然状态下,大多数的种群个体分布格局是()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集群分布D.泊松分布答案: C9.通过小气候而起作用的局部地形产生一种具有特色的植被,这些地方的顶极群落称( )A.土壤顶极群落B.地形顶极群落C.气候顶极群落D.偏途演替顶极群落答案: B10.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答案: B11.种内竞争可能导致种群成()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团块分布D.嵌式分布答案: B12.磷循环属典型()A.气态循环B.沉积循环C.生物地球化学循环D.养分直接循环答案: B13.在亚热带地区的植物一般以()作为生物学零度。

A.0℃B.5℃C.10℃D.15℃答案: C14.种内竞争可能导致种群成( )A.随机分布B.均匀分布C.团块分布D.嵌式分布答案: B15.次生演替有不同的途径,植物种类成分替代的演替途径为( )A.促进途径B.抑制途径C.忍耐途径D.顺行途径答案: A16.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答案: A17.生态系统组成中,微生物属于()A.生产者B.自养生物C.分解者D.非生物组分答案: C18.危害性最大的森林火是()A.地表火B.地下火C.林冠火D.急进地表火答案: B19.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形态:即气、液、固态水。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培育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1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培育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1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林学”《森林培育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5题)1.确定造林密度时()。

A.阴性树种宜稀B.阳性树种宜稀C.慢生树种宜稀2.在采伐迹地、火烧迹地采取人工栽培恢复森林的方法称_______。

A.人工更新B.人工造林C.人促更新D.天然更新3.下列适合于薪炭林树种选择的要求()。

A.早实高产性B.速生丰产优质性C.生长迅速萌芽力强D.根系发达落叶丰富4.杉木造林时要求苗木不反山是指_______。

A.苗梢朝上坡B.苗梢朝下坡C.苗梢直立5.过去生长过森林植被,但在多年前已采伐,原有的植被已被荒山植被所更替,土壤也丢失了森林土壤湿润、疏松、多根穴等特性,这样的荒地称()。

A.荒山荒地B.撩荒地C.采伐迹地6.确定造林密度时_______。

A.阴性树种宜稀B.阳性树种宜稀C.慢生树种宜稀7.需要补植造林的幼林地造林成活率范围是_______。

A.40-85%B.40%C.85%8.植苗造林一般不宜太深,其栽植深度小苗应比原土印深多少厘米 _______。

A.1-3B.3-10C.10-15D.15-209.营造速生丰产用材林应选用()。

A.木麻黄B.杉木C.木荷D.杨梅10.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水是影响林木生长的()。

A.因素之一B.次要因素C.较重要的因素D.决定因素11.在林分生长过程中,对五大生活因子起再分配作用的立地因子是()。

A.降水量B.土壤理化性质C.地质地貌D.地形12.今有一片人工营造的桉树林,计划在若干年后培育为工业原料林,但现阶段每年通过抚育可获取一定量的薪材,该林分应划分为()。

A.用材林B.薪炭林C.用材林或薪炭林D.用材林和薪炭林13.下列树种中能在贫瘠土壤上正常生长的树种是()。

A.毛竹B.马尾松C.泡桐D.杉木14.杉木造林时要求苗木不反山是指()。

A.苗梢朝上坡B.苗梢朝下坡C.苗梢直立15.国防林属于()。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试卷及解答参考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试卷及解答参考

成人高考成考生态学基础(专升本)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中,植物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属于()。

A.氮循环B.碳循环C.水循环D.硫循环2、下列关于物种概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B、物种是一个生物学单位,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C、物种之间可以完全交配并繁殖出可育后代D、物种之间不能存在任何生物学的差异3、下列生态系统中,哪一个是典型的自然生态系统?A. 农田B. 城市公园C. 热带雨林D. 温室4、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5、生态学中,哪一项不是生态因子的特征?A、作用的必要性B、作用的不可替代性C、综合效应D、作用的可叠加性6、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最基本单位是什么?A. 生物群落B. 气候系统C. 生物个体D. 生物种群7、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A. 北极熊有厚厚的毛皮抵御寒冷B. 沙漠中的仙人掌叶子退化成刺状减少水分蒸发C. 城市里的麻雀在噪音环境中改变鸣叫频率以便更好地交流D. 冬季来临时,人们穿上厚重的羽绒服8、下列哪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A. 青蛙B. 腐生细菌C. 森林D. 水稻9、生态学中,物种丰富度的直接测量通常基于哪种方法?A、样方法B、标记重捕法C、资源利用效率法D、群落结构分析法10、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A、单向流动,逐级递减B、环形流动,循环再生C、双向流动,无级递增D、多向流动,逐级增加二、Ⅱ卷-填空题(本大题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通常遵循______ 定律,即在能量从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的过程中,大约只有10%的能量能够被有效利用。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能量传递效率通常用 ________ 表示。

3、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生态学基础(本科)》在线作业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以种群实际占据的空间个体数表示的种群密度称为( )
A. 粗密度
B. 生态密度
C. 多度
D. 盖度
-----------------选择:B
2. 在寒冷地区土壤粘重、含水量过大、地表温度容易剧变的立地条件下,苗木最易受()的伤害。

A. 寒害
B. 冻裂
C. 冻举
D. 冻害
-----------------选择:C
3. 演替开始阶段和终阶段为同一群落的演替称( )
A. 进展演替
C. 循环演替
D. 次生演替
-----------------选择:C
4. 能量来源完全来自于周围的无机环境的生物属于( )
A. 自养生物
B. 异养生物
C. 腐生物
D. 分解者
-----------------选择:A
5. 林业生产上划分龄级的标准因树种而异,针叶树种和硬阔叶树种常以()为期。

A. 5年
B. 10 年
C. 20年
D. 30年
-----------------选择:C
6. 酸雨是指()的降水或降雪。

A. pH<5.0
D. pH<5.6
-----------------选择:
7. 水在自然界中有三种形态:即气、液、固态水。

对森林而言( )
A. 气态水意义最大
B. 液态水意义最大
C. 固态水意义最大
D. 三者意义同等
-----------------选择:
8. 一个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的距离大致相等,则该种群具有()分布格局。

A. 随机型
B. 群聚型
C. 均匀型
D. 镶嵌型
-----------------选择:
9. 喜光树种的同龄林,林下往往缺少同种更新的幼苗幼树,常存在一代就被其它树种所代替。

这种种群称为( )
C. 稳定种群
D. 增长型种群
-----------------选择:
10. 在哈钦森生态位观点中,植物的生态位可分为四种,表示在生物群落中,能够为某一物种所栖息的理论最大空间称为( )
A. 空间生态位
B. 营养生态位
C. 基础生态位
D. 实际生态位
-----------------选择:
11. 使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结构遭到破坏和使资源基质的有效性或物理环境发生变化的任何相对离散的事件在生态学上称( )
A. 破坏
B. 干扰
C. 灾难
D. 失调
12. 森林的蒸腾作用主要发生在()层次。

A. 林木
B. 灌木
C. 草本植物
D. 灌木和草本植物
-----------------选择:
13. 同龄林是组成种群的林木年龄基本相同,如有差异,其差异范围在()之内。

A. 二个龄级
B. 10年
C. 20年
D. 一个龄级
-----------------选择:
14. 常常将处于幼年阶段的乔木层个体统称为( )
A. 乔木层
B. 草本层
C. 更新层
D. 活地被植层
15. 以绿色植物为基础,以草食动物为开始的食物链是( )
A. 草牧食物链
B. 腐生食物链
C. 寄生食物链
D. 分解食物链
-----------------选择:
16. 次生演替有不同的途径,植物种类成分替代的演替途径为( )
A. 促进途径
B. 抑制途径
C. 忍耐途径
D. 顺行途径
-----------------选择:
17. 林木种群随着年龄增长和个体增大而出现的种群密度减小的现象称为( )
A. 自然稀疏
B. 正常死亡
C. 异常死亡
D. 非密度调节
18. 植物群落演替由高级阶段退向低级阶段的演替称( )
A. 进展演替
B. 逆行演替
C. 循环演替
D. 原生演替
-----------------选择:
19. 一个树种的相对基面积是该树种基部底面积与()之比。

A. 全部调查树种胸高断面积
B. 该树种胸高断面积
C. 所占土地
D. 全部树种基部底面积
-----------------选择:
20. 生态学上最常用的Raunkiaer生活型划分系统主要是以植物在不利生长季节里()为依据来划分的。

A. 树木高度
B. 休眠芽高度
C. 枝下高度
-----------------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