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性研究概述
质性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质性研究法又称质的研究方法,是科学地研究和解释科学事实的一种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一种不使用数理统计技术的研究方法,因此在国际上一直被人们视为客观的方法。
一、质性研究概述1。
质性研究方法的概念质性研究(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简称QER)是由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创造的一个心理学概念。
是一种科学地探讨行为和事件的方法。
它采用自由的、多变量、非实验性的观察,使用第一手资料而非第二手资料,并且强调理解而非解释。
虽然“科学”并不总是意味着数据和计算,但是质性研究不仅应当采用科学的方法而且要产生出可重复的结果,就像它所追求的那样。
从根本上讲,科学应当采用科学方法去了解事物,并运用这种知识和信息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质性研究是对科学实验所得到的感性资料进行分析,以提取出新知识的研究方法。
即不是依靠精确的实验设计,而是根据对一系列现象的观察和分析,通过归纳和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来得到结论。
由于没有对实验做精确的控制,不能得到精确的结果,但是通过多次重复可以减少失误率,从而提高质性研究的可靠性。
2。
质性研究的历史发展2。
质性研究的历史发展。
质性研究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英国心理学家埃米尔·伯克的《关于特殊儿童和问题儿童心理学的研究》(1835)这部著作中。
在19世纪后期,德国的格奥尔格·威特海默(Wolfgang Kanter, 1819-1894)、瑞士的阿道夫·迈尔(Adolph May,1819-1894)、奥地利的阿诺德·豪斯霍弗(Arnold Vos hetberg,1851-1926)等人开始对与态度相关的外界条件作定量的测量,他们认为,态度是行为的函数,因此他们将态度看作是能够测量的,并且对态度进行了许多实验研究。
到了20世纪30年代,科学方法的引入,使得我们能够建立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范式,使得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政治学、法学、教育学等各种学科能够广泛的应用实证的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同时也使得研究者能够更加充分地、更加透彻地、更加深刻地挖掘其背后隐藏的社会、文化、心理等内在原因。
深入理解质性研究
一、质性研究的定义与特点
质性研究是一种以描述和解释为主要手段,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获取数据的研 究方法。它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主观世界进行深入探究,理解其内在的动机、信 仰和情感。质性研究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主观性:质性研究个体的主观感受和认知,试图理解研究对象的世界 观、价值观和信念。
2、深入探究:质性研究通过深入观察和访谈,了解研究对象的行为、言语和 情感,探究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3、综合性:质性研究个体与社会、文化、历史等各方面的关系,力图全面地 理解研究对象。
二、质性研究的应用领域
质性研究在多个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如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它主要用 于探讨人类的主观世界和社会现象,如信仰、价值观、行为模式等。此外,质 性研究也可用于政策研究、教育研究和健康研究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 问题和社会需求。
五、质性研究的应用案例
1、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通过扎根理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者探讨 了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机制。通过对当地居民的深入访谈和观察, 研究者发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关键在于居民的利益诉求是否得到满足。这一 发现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协调旅游发展与社区利 益之间的关系。
3、如何编写自己的SERVLET
要编写一个SERVLET,需要以下步骤: (1)创建一个Java类,并使其扩展 HttpServlet类。
(2)重写 doGet()或 doPost()方法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并生成相应的响 应。
(3)将该类编译为Java字节码文件(.class),并将其部署到Web服务器上。
三、质性研究常用方法
1、扎根理论:扎根理论是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数据来构建理论的方法。 它强调从数据中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并通过建立它们之间的来形成理论。
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即定性研究,是一种在社会科学及教育学领域常使用的研究方法,通常是相对量化研究而言。
研究者参与到自然情境之中,而非人工控制的实验环境,充分地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的探究,采用归纳而非演绎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的实际互动来理解他们的行为。
包含但不限于民族志研究,人类学研究,论述分析,访谈研究等。
质性研究注重人与人之间的意义理解、交互影响、生活经历和现场情景,在自然状态中获得整体理解的研究态度和方式。
质性研究以描述的方式实现意义的理解,根本的问题,在近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与思辨的研究、科学的研究不同研究传统,具有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和特色。
相关理论及方法:ground theory(根基理论):现象学:认识论epistemology:批判理论critical theory女性主义个案研究(case study):实地勘察调查法(Fieldwork):参与观察法(Participant observation):视觉分析(visual analysis);论述分析(dicourse analysis)。
质性研究的概念质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又称质的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Leininger,1985).质性研究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质性研究对事物或现象进行整体的、深入的、层层相扣的研究,它通过揭示事物内涵认识事物,这一过程可帮助指导护理实践,并有助于构建护理知识、发展护理理论.。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
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在教育学中的应用一、质性研究的概述1、质性研究的概念和特点我国学者陈向明将质的研究方法定义为: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通过深入现场,在自然情境下采取体验、访谈、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并运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因而质性研究方法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强大的人为关怀和平民意识。
在自然情景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探究,提倡研究者对情景的参与,直面现实,与研究对象共情,对他们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对事物的长期性和过程性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考察。
质性研究方法不仅仅是一种研究的操作规程,更是一种本体论和认识论的自然运用。
质性研究方法采取的对世界探究的态度和方式源自自然主义、阐释学和后现代主义,处于这三种理论的张力之间。
质性研究方法秉承自然主义对自然研究情境的追求、阐释学对主体间理解交流的钟情和后现代理论对边缘性知识的尊重。
它根植于后实证主义、批判理论和建构主义三种理论范式,受到现象学、阐释学以及其他诸如民族志、人种学、口述史、会话分析、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象征互动主义等思潮和方法的影响而逐渐发展而来的。
2、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关系定量研究依靠的是对事物依靠量化的部分以及相关关系进行测量、计算和分析以达到对事物本质的一定的把握;而质性研究是通过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对事物进行深入、细致、长期的体验,以对事物的质达到一个比较全面的解释性理解。
可以说两者可以互为补充,数量证据补充质性分析,质性研究为数量研究指明方向,二者相互包含,相互补充,共同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方法。
质性研究方法是比较教育研究中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它不仅仅是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对“全球化”和“后现代理论”挑战的回应,以及对定量研究不足的弥补,还标志着比较教育研究主题和研究内容的转换。
当代比较教育研究者把研究的视角从宏观层次转向了微观层次,越来越注重微观层面的教育现象,如个别学校、社区和少数人群的教育问题,而质性研究则是进行研究的最佳途径。
什么是质性研究
什么是质性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研究者常常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回答他们的研究问题。
其中,质性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它与定量研究相对应,主要用于探索和理解人类行为、观点和经验。
本文将探讨质性研究的定义、特点、方法和应用,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和价值。
首先,质性研究是什么?质性研究是一种基于文字、图像和声音等非数字化数据的研究方法,它旨在深入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
与定量研究不同,质性研究强调对研究对象的理解和解释,而不是对其数量和频率的测量。
因此,质性研究通常采用开放式的、灵活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捕捉和描述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质性研究有哪些特点?质性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旨在发现和理解新的现象和关系。
其次,它强调对研究对象的深入理解和解释,以便揭示其内在的逻辑和意义。
再次,它通常采用开放式的、灵活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更好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最后,它强调研究者对研究对象的主观理解和解释,以便更好地捕捉和描述其个体差异和社会背景。
然后,质性研究有哪些方法?质性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首先,它可以采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来收集个体经验和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其内在的逻辑和意义。
其次,它可以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来观察和记录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以便更好地揭示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再次,它可以采用文本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和解释书面材料和口头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其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最后,它可以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来比较和对比不同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便更好地揭示其共性和差异性。
最后,质性研究有哪些应用?质性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以便更好地发现和理解新的现象和关系。
其次,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和描述个体差异和社会背景,以便更好地揭示其复杂性和多样性。
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质性研究的适用范围 特殊性问题 过程性问题 意义类问题、情境类问题 描述性问题、解释性问题
六、质性研究的伦理问题
质性研究伦理是指研究者在整个质性研究过程中道 德上的考虑、选择和责任。
1.质性研究伦理的必要性
❖在纳粹德国时期,医生曾强制性地利用集中营的人进行研 究和实验;
❖杜宝娃(Cora DuBois)提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印尼的 阿罗岛上一个叫Atimilang的村庄中,日本人杀死了她的五 位报道者和朋友。这些报道人因为提到了杜宝娃所说过的 美国而被紧张的日本人误认反叛而惨遭不幸;
1.什么是量性研究??
量性研究是一种对事物进行量化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研 究者有关理论假设的研究方法。
量性研究具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随 机抽样、分层抽样、系统抽样、整群抽样等)、资料收 集方法(如问卷法、实验法)、数字统计方法等。
2.质性研究与量性研究的区别
目的
内容 (焦点)
手段
批判主义 认为所有研究都带有政治和道德的目的,声称 他们的研究是为了弱势群体,为了改变社会的 不公平。研究重点是学校如何在学生中再造社 会价值和组织。
四、质性研究在中国的发展
20世纪20—30年代: 是中国社会调查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两个著名的社会调查机构: 北京“中华教
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社会调查部”;南京“国立 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社会学组”。
MURPHY/DINGWALL伦理理论的四个主题:
无伤害性——研究者应该避免对被研究者造成伤害; 有益性——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应该有积极的、能鉴别出
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第一节
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 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
论或一类研究的传统,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 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一、质性研究的涵义
• Denzin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 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 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
建构主义具有3个主要特征:①建构主义在本体论 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②在认识论上,建构主义主张 交往互动;③在方法论上的阐释与辩证取向。
建构主义的经典例子
当我们看见在一个房间里有一些七八岁的孩子一 排排坐在桌子后面,手里拿着书,眼睛望着前面正 在说话的成年人,我们马上会将这一场景解释为 “上课”。而我们对这一事物的理解是基于我们对 自身文化的了解和认同之上的。如果我们从来没有 在这个星球上居住过,或者从来没有上过学或者目 睹过此类场面,我们有可能将其解释为“一些孩子 坐在一个屋子里,前面有一个大人在讲话”。或者 更有甚者,我们对“孩子”、“坐”、“屋子”、 “大人”、“讲话”这些概念都会有不同的解释。 (摘自: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二)后实证主义
19世纪初叶, 法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 德创立了实证主义哲学, 提出用实证方“批判的现实主义”。它与19世纪初叶,法 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孔德所创立的实证主 义哲学有区别。
与实证主义不同之处包括:
➢ 在本体论上,后实证主义者认为客观实体是存在 的,但是其真实性不可能被完全描述,即客观真 理虽然存在,但是不可能被人们完全证实;
2.对事物的认识只有在特定的情形中才有意义,质 性研究的推理方法是将片段整合,以整体观分析 事物。
第1章:质性研究概述
6
「影响我们所说和所做的事,大部分都发生在意识层 面之下,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新技术的原因:获 得隐而不显的知识——人们知道却无从表达的事。」
ZMET方法的創作者 哈佛大學教授Gerald Zaltman
7
与其他的研究方法相比,质的研究具有非常明显的
“平民性”,由于强调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待问题,重视
五、质性研究的特征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对意义的“解释性理解”
研究是一个演化的过程 使用归纳法,自下而上分析资料 重视研究关系
25
自然主义的探究传统
质的研究必须在自然情境下进行,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 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研究。 质的研究认为,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运作 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分不开的。如果要了解和 理解个人和社会组织,必须把他们放置到丰富、复杂、 流动的自然情境中进行考察。研究者必须与研究对象有 直接的接触,在当时当地面对面地与其交往。
研究者个人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动,这种研究方法给参 与研究的“人” 以极大的尊重。这种从事研究的态度使 得研究与“人”的日常生活更加接近,使社会科学研究 中本来应该具有的人文精神得到了肯定和倡导。正如法
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所认为的,社会学家们可以坚定地确
立他们的福楼拜式的座右铭:“好好地写写那些平庸无 奇的世事人情吧!”
1930年到1960年的30年,„„
人类学家的反思:
第一,被研究者与自己的关系是否能保持完全无关?
第二,自己研究的利益驱动是什么?其实国家殖民利益 是最重大的驱动力,因此能够完全保持“价值中立”? 第三,文化并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各种文化存在的模 式,都是社会发展的环节,被研究者所处的文化是值得我 们尊重,而被研究者本身的价值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质性研究
扎根理论
• 扎根理论的操作程序一般包括:
• 1)从资料中产生概念,对资料进行逐级登录;2)不 断地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系统询问与概念有关的 生成性理论问题;3)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 概念之间的联系;4)理论性抽样,系统地对资料进
行编码;5)建构理论,力求获得理论概念的密度、
变异度和高度的整合性。
从案例研究的数量上看,主要在于反映典型性,由此分为 选择一个案例的单案例 研究和选择两个及以上案例的多 案例研究。单案例研究相对深入,可以用于比较典型、独 特甚至罕见的案例; 多案例研究更具比较价值,也可互相 形成证据,更具说服力。
• 从案例研究的用途上看,案例研究分为研究型案例和教学 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强调的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的互 动,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原有研究设计,最终得出 相关结论。
• 质性研究是各类质性研究方法的集合或统称,可结合具体 实际采取某种或多种研究方法,在管理学、社会学、教育 学等领域应用广泛,代表性的如参与式观察、案例研究、 追踪研究、扎根理论等。
案例研究
• 案例研究( Case Study) 是质性研究的重要组成,其本质 上属于现象学范畴。简单地说就是用真实的例子来解释某 一研究现象,或者发现和构建某一研究命题 ,具有探索 性、描述性和解释性,能够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复杂的社会 现象。
• 从案例研究的目的上看,案例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理论构建和 理论验证,由此案例研究分为理论构建型案例( 也称“理论建
构型案例”) 和理论检验型案例( 也称“理论验证型案例”) 。
• 理论建构型案例的主要目的在于发现新的研究问题、探索新的 研究领域、提出新的研究理论,并供将来的质性研究、量化研 究来进一步检验。
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
质性研究资料
质性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中,研究方法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它强调对现象和意义的深入理解,而不是定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
质性研究概述质性研究是一种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行为动机、社会交往以及各种背后的含义和现象。
质性研究不侧重于量化数据,而是通过观察、访谈、文本分析等手段来获取和分析研究对象的经验、感受和态度。
质性研究的特点1.主观性强: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的主观感受和理解起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受到研究者的主观判断和解释的影响。
2.深度理解:质性研究注重对研究对象的深度理解,通过深入交流和观察获得细致详尽的研究数据。
3.灵活性:质性研究的研究设计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较为灵活,可以根据研究需要进行调整和拓展。
质性研究方法与应用质性研究方法包括访谈、观察、文本分析、焦点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通常适用于社会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能够为研究者提供对研究对象更加深入和细致的了解。
质性研究在社会学、人类学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探索社会现象、人类行为和社会交往规律。
通过质性研究,研究者可以获取到更加真实和生动的研究数据,为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有力支持。
质性研究的局限性尽管质性研究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质性研究结果的普适性较低,很难对广泛群体进行推广。
其次,质性研究在研究者主观感受和观点的影响下,可能存在研究结果的主观性和偏见。
结语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其独特的优势和特点使其在社会科学领域备受重视。
通过深入理解和剖析研究对象的内在特征和背后的含义,质性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更加深刻的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理解。
质性研究名词解释
质性研究名词解释质性研究是指一种基于非统计数据的研究方法,其目的是通过深入理解和描述个体或群体的经验、观点、信念、意义等,来解决研究问题或研究目标。
与数量研究相比,质性研究注重对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揭示,而不是对其进行量化和统计分析。
下面对几个与质性研究相关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参与者观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参与者观察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参与和观察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行为和交互,来获取对其情境和经验的深入理解。
研究者作为一个参与者,与研究对象建立信任和亲密关系,以获取更真实和具体的数据。
2. 个案研究(Case Study)个案研究是一种深度探究个体或事件的质性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收集和分析有关特定个体、组织或事件的详细信息,来理解其特征、背景、行为和思维等方面的细节。
个案研究可以提供对复杂现象的深入理解和揭示。
3. 访谈研究(Interview Study)访谈研究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通过与个体或群体进行面对面或远程的交谈,来获取他们的观点、信念、经验等有关主题的详细信息。
研究者可以采用结构化、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访谈形式,根据研究目标和问题进行灵活调整。
4. 现象学(Phenomenology)现象学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旨在探究和理解个体或群体对于某种现象的主观经验和意义。
研究者通过深入地访谈和观察研究对象,来获得他们对于现象的意识、感受和理解等方面的详细描述和解释。
5.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用于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可视化的技术工具。
在质性研究中,GIS可以用于收集和分析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数据,如地理标志、地理环境等,来深入理解地理环境对个体或群体行为和决策的影响。
质性研究方法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护理学、组织管理等。
通过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可以获取个体或群体的深层次理解,为问题解决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质性研究概述
第三组::马江平 2013-10-24第四次课质性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一题质性研究概述一、质性研究的概念质性研究又称质的研究,或称定性研究,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的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的过程。
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个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①Denzin和Lincoln把质性研究看成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的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的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理解、体会和解释的过程。
②Strauss认为“质性研究的目的不在验证或推论,而是在深奥、抽象的经验世界之意义。
研究过程重视被研究者的参与及观点之融入;同时对于研究结果,质性研究不重视数学与统计的分析程序,而强调借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的诠释”。
③陈向明将质性研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质性研究是一个从实际观察的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的过程,属于探索性和叙述性的研究。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本质的区别是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观和专业范式的基础上的。
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的专业范式的基础上,遵循客观、有效、实用的原则;而质性研究则建立在诠释主义的专业范式或批判主义的专业范式基础上,该类范式认为理解一个过程的最佳途径是去经历和体验这一过程。
二、质性研究的基础理论质性研究不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论或者一种研究传统,它受到多种不同社会思潮、理论和方法的影响。
在质性研究中也存在很多其他不同的建构理论的方式,研究者个人所受训练的流派不同、看问题的方式不同、研究的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一种不同的对待和处理理论的方式。
目前主要还是从以下几种理论取向来剖析质性研究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
(一)建构主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的态度。
质性研究概述
第三组:: 马江平2013—10—24第四次课质性研究得基本方法第一题质性研究概述一、质性研究得概念质性研究又称质得研究,或称定性研究,就是对某种现象在特定情形下得特征、方式、涵义进行观察、记录、分析、解释得过程。
对于质性研究尚缺乏一个统一得定义,不同得学者有不同得理解。
①Denzin与Lincoln把质性研究瞧成就是一种在自然情境下,对个人得生活世界以及社会组织得日常运作进行观察、交流、理解、体会与解释得过程。
②Strauss认为“质性研究得目得不在验证或推论,而就是在深奥、抽象得经验世界之意义。
研究过程重视被研究者得参与及观点之融入;同时对于研究结果,质性研究不重视数学与统计得分析程序,而强调借由各种资料收集方式,完整且全面地收集资料,并对研究结果做深入得诠释”。
③陈向明将质性研究定义为“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主要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与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与意义构建获得解释性理解得一种活动”、质性研究就是一个从实际观察得资料中发现共性问题得过程,属于探索性与叙述性得研究。
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本质得区别就是建立在不同得哲学观与专业范式得基础上得。
量性研究建立在实证主义得专业范式得基础上,遵循客观、有效、实用得原则;而质性研究则建立在诠释主义得专业范式或批判主义得专业范式基础上,该类范式认为理解一个过程得最佳途径就是去经历与体验这一过程。
二、质性研究得基础理论质性研究不就是来自一种哲学、一个社会理论或者一种研究传统,它受到多种不同社会思潮、理论与方法得影响。
在质性研究中也存在很多其她不同得建构理论得方式,研究者个人所受训练得流派不同、瞧问题得方式不同、研究得情境不同,都可能采取一种不同得对待与处理理论得方式。
目前主要还就是从以下几种理论取向来剖析质性研究得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后实证主义、批判主义、(一)建构主义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在本体论上持相对主义得态度、在建构主义者瞧来,所谓“事实"就是多元得,就是社会得建构。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现象学研究
• 目的
– 观察某一特定现象 – 提炼出该现象中的要素(essence) – 找出要素之间的关系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人种学研究
• 人种学研究/民族志研究率先 是由人类学家使用来了解文化 和传统的,目的是从文化群体 中的成员身上了解文化
• 现作为不同专业(如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政治学、教育学 和护理学)研究文化研究
• 目的
–理解某文化包括价值观、行为特 征、习俗等
而称Participants,多用目的性抽样 –达到饱和状态:质性研究不预先决定所
需参与人数,而是在收集资料过程中, 不再有新的资料出现时,便终止收集资 料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现象学研究
• 现象学是一门描述特殊现象或事 物的现实经历的学科。
• 现象学研究是哲学、社会学和心 理学专业常用的研究方法。
• 现象学研究基本上讲是以了解人 的生活经历为目的的技术
– 描述该文化群体的特征 – 发展理论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根基理论
• 根基理论/扎根理论是由两个社 会学家创立的。
• 根基理论强调社会过程和结构, 主要目的是形成植根于现实、资 料收集、资料分析和抽样基础上 的对现象的解释。
• 用以发现存在于社会背景中的问 题以及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重 点在于观察和发展变量间以实践 为基础的关系。包括构想、验证、 再发展主题直到理论形成。资料 是理论的根基。
护理研究中质性研究
质性研究的特点
• 以文字而不是数字回答问题 • 设计灵活 • 综合多种资料收集的方法 • 具有整体性 • 不施加干预 • 立意或理论取样 • 无特定收集资料的工具 • 收集资料与分析资料同时进行 • 最终形成的是适合于所研究的现象
报告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介绍
报告中的质性研究方法介绍质性研究是一种以理解和解释社会现象为目标的研究方法。
与定量研究不同,质性研究注重描述和分析现象背后的意义和感受,强调对于个体经验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质性研究的基本概念、常见方法和应用领域。
一、什么是质性研究质性研究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行为、语言和社会互动来理解社会现象的研究方法。
质性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深入探讨人们的行为动机、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背景,揭示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
与定量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大量数据不同,质性研究更注重于从少数个体或群体的经验和观点中提取共性和差异,通过个案的深入分析来获得对整体情况的理解。
二、质性研究的常见方法1. 访谈访谈是质性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研究者通过与受访者的面对面或电话交流,了解他们的观点、感受和经验。
访谈可以是结构化的,即按照预定问题进行;也可以是半结构化的,即在主题框架下灵活探索。
通过访谈,研究者可以深入了解受访者的背景、态度和看法,获取丰富的质性数据。
2. 观察观察是另一种常见的质性研究方法。
研究者通过观察个体或群体的行为和互动,得到对于研究问题的直接印象。
观察可以是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中;也可以是非参与观察,即研究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记录被观察者的行为。
观察的优势在于可以获取真实的行为数据,但也存在观察者主观偏见的可能。
3. 文本分析文本分析是一种通过对书籍、文件、报告、广告、宣传材料等文本资料的分析,了解社会现象和意义的方法。
研究者可以通过词频分析、语义分析、内容分析等手段,揭示出文本中隐含的观点、价值观念和社会文化背景。
文本分析可以结合其他质性研究方法,为研究提供更丰富的证据和解释。
三、质性研究的应用领域1. 社会学在社会学领域,质性研究常被用于探究社会互动、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意义等方面。
研究者可以通过访谈、观察和文本分析等方法,了解个体或群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现象。
2. 教育学教育学研究中,质性研究可以用于探究学生学习经验、教师教学策略和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等问题。
质性研究的名词解释
质性研究的名词解释质性研究是一种主要关注人类行为、经验和意义的研究方法。
与定量研究相对应的是定性研究,两者在研究的目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质性研究注重深入理解和揭示背后的现象和因果关系,而不仅仅是对事物的数量性描述。
一、质性研究的目的及特点质性研究的目的在于探索现象的本质和背后的原因,了解人类行为和体验背后的动因与意义。
与定量研究相比,质性研究更加关注个体的主观体验、情感、态度和行为,力求从参与者的视角深入理解问题。
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通常采用适应性的、灵活的方法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以便充分捕捉被研究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质性研究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包括深度访谈、焦点小组讨论、观察和文本分析等,而数据分析则包括归纳、整理和模式识别等过程。
质性研究一方面强调研究者对研究者的参与性,例如,在访谈过程中,研究者应采取开放的姿态,倾听和理解参与者的体验和观点,以消除不必要的主观假设和偏见。
另一方面,质性研究也充分重视研究的可信度、可靠性和可重复性,例如通过多次交流、反馈和验证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二、质性研究的应用领域质性研究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社会科学、教育学、心理学和医学等领域中被广泛采用。
例如,社会科学领域的质性研究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了解社会现象和组织行为背后的因素和动机,揭示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方案。
在教育学领域,质性研究可以用于研究学习过程、教育政策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深入理解学生、教师和教育工作人员的主观体验和观点,可以为改善教育环境和提高学习成果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心理学领域的质性研究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内在机制。
通过对个体的心理体验、情感和态度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揭示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原因,从而为心理干预和治疗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在医学领域,质性研究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预防、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患关系等问题。
通过深入了解患者的主观体验和医疗机构的内部运作,可以为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提供实用的建议和策略。
质性研究的名词解释
质性研究的名词解释质性研究是一种研究方法,旨在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的意义和背后的原因,通过深入的观察、访谈、文献分析和理论构建等方法,收集和分析非数值化的数据。
质性研究强调对实际情境的整体理解和深入描述,以发现新的观点和理论,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在质性研究中,研究者通常不预先设定假设,而是尝试在研究过程中从数据中识别出模式和主题,并从中形成理论或结论。
质性研究通常用于社会科学领域,如教育、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行为研究等,以及某些医学、管理和市场研究等领域。
质性研究有几个主要的特点。
首先,它强调对个案或现象的深入和全面的研究。
这意味着研究者不仅关注因果关系,而且关注背后的意义和背景。
其次,质性研究是灵活和开放的,允许研究者根据研究问题的变化进行调整和修正。
第三,质性研究使用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如访谈、观察、文献分析和理论构建等,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最后,质性研究强调研究者的主观解读和理解,在理论构建和分析过程中,研究者的观点和背景对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质性研究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教育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观点,帮助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在社会学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问题和社会变迁,促进社会发展和改变。
在心理学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了解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表现,对心理问题进行探索和解释。
在市场研究领域,研究者可以通过质性研究方法来了解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态度,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提供参考。
总之,质性研究是一种重视对实际情境和个案的深入理解和揭示,通过多样化的数据收集方法,帮助研究者探索新的观点和关系,为实际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它在社会科学和其他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深度理解和解释人类行为和社会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质性研究概述
设计
抽样和样本 含量
资料收集方 法
结果报告
采用发生性设计,根据 收集的资料灵活调整设 计方案
严格按研究设计 实施
目的性抽样,样本含量 一般偏小,根据信息收 集情况进行样本量和抽 样方法的调整
强调随机抽样, 需计算样本含量
结采多主合用以。互多观动种察、资法人料、文收访特集谈点方法,法为。根种收问为据或集卷主设者方法。计多法、采种,测用资多量一料以法
(三)人种学研究
人种学研究(Ethnographic research)就是人种 学者进入田野(field),周密地观察、记录、参与 当地日常生活,并收集资料,进而进行理论构建和 分析活动,以图探索一个文化的“整体性”生活、 态度和模式。一般来说,研究者要求学会当地语言, 以求得和当地人一致的文化体验和直觉,正确地 感受、认识。人种学研究在方法上采用的主要手 段是参与式观察、非结构性访谈,对所得数据的解 释也是非预设性的,即不以已有的理论来剪裁事 实,而是力争从得到的材料中分析、概括出新理 论,并对原有的理论进行补充和修正。
(五)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不是单一的研究方法,之所以说 行动研究不是一种方法是因为原则上行动研 究可以使用量性或质性的研究方法,只要能达 到目的就行。评价行动研究和检验研究效果 的标准是;行动者的意识和能力是否提高,问 题是否被解决,生存环境是否有改善。
➢ 社会现实与社会思想之间存在辩证关系: 人 同时是认知者和行动者, 社会既是认知也是 意志和行动的对象, 社会现实本身就是人的 行动及其后果构成的, 命运的因果不同于自 然的因果。
(三)批判主义(续)
➢ 批判主义所持的是一种“历史的现实主义”, 认为 真实的现实是由社会、政治、文化、经济、种族和 性别等价值观念塑造而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