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教师的形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的形象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教师的形象非常注重,今天谈一谈关于教师的形象问题。
在现代社会上,人们谈到教师的时候,首先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教师的形象,而教师礼仪对于规范教师形象,有重要的作用。
我们谈到教师形象,首先要解决一个问题,什么是形象?形象从传播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外界对于我们的印象和评价。
印象和评价二者有差别,印象是内在的感觉,而评价是外在的表述。
很多情况下,一个人对于别人的印象和评价,往往不可能完全划等号。
区别在哪里呢?印象往往更加全面,而评价往往是印象中的一个部分,就是有的时候因为种种考虑,不能把自己的真实的感受全部表达出来。
比如中国自古以来强调师道尊严,中国人对待教师的态度,和西方国家对待教师的态度不大一样,中国自古以来就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待之若父兄。
对老师,不能和老师叫板的。
而西方传统文化不这样讲,古希腊哲人就曾说过,“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敢于向自己的导师发出真理的挑战。
我们中国这个传统的话,你对老师有意见、有看法有的时候是不能直言不讳的,含蓄收敛的。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说这样的问题?我们实际上是想告诉我们的老师,有的时候别人对你的,口头的文字的一种评价未必是对方完全的内在的真实的感受,所以需要你有自知之明,具体而论。
形象有两个要素构成:
第一:知名度
比如我们说到一个中学,一个幼儿园,一个大学,我们说它形象好不好,首先是名气大不大。
我这儿不好具体举例子了,但是有些学校你一说起来,比如中国北大、清华数一数二,当然是清华第一还是北大第一,那我这儿不讨论了,但是数一数二。
说到中国大学北大、清华众所周知,非此莫属。
中学、小学恐怕在不同城市,不同地区也有类似,比如我们县里哪个中学是最有名的,那么我们市里哪个是市重点、区重点、省重点它实际上是有个知名度的问题。
老师也是这样,有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大学者,非大楼大房大广场地,而是有大师也”名校是出名师的名师是名校的招牌。
当人们说那个学校,那个专业数一数二,非常有名,不是它的大楼、操场、校园面积数一数二非常有名,而是那里的大师数一数二非常有名。
所以人们谈到一个人、一个专业、一个老师的形象的问题,首先是他的知名度,他的学术造诣,他的教学水准等等。
第二,美誉度
知名度不等于完全是正面的,很多情况下知名度是负面的,比如有一个现在是名人——拉登。
那我们一般来讲有公意有良知的人,恐怕不会给拉登正面的评价吧?恐怖主义者之一,恐怕你说到他的话,他名气很大,比我们俩可能都有名了,全世界知道他的人,绝对比知道我们的人多,但是不是好名,那是恶名,有时候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所以作为一个教师来讲,如果你人格不好、道德败坏、品行不良,你可能也很有名,但是恶名,而且你个人的恶名会损害你学校的名声学校的形象,所以我们谈到形象我们要明白,它是一个人一个组织的知名度,美誉度。
它的具体构成实际上,就包括了它的知名度、美誉度。
不同的侧面,那么具体而论在日常工作中和生活中,我们谈到教师形象,人站的角度不同,考虑的事情不一样。
比如社会上对教师的形象,有社会上的约定俗成的要求:学生有学生的要求,家长有家长的要求,上级主管教育部门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比如党和国家对我们教师的最基本的要求要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忠诚党、忠诚政府、忠诚党的教育方针。
那社会上老百姓的要求,可能更具体了,比如孩子对老师的要求(尤其是小学生、幼儿园、中小学生)他的要求有时候就是,这个老师和蔼可亲,理解我,和我平等相待。
而家长站的是另外一个角度,希望我的孩子在老师这儿学到更多的知识,充分的教育实用的知识。
甚至有的更具体,考上大学,考上重点中学。
现代社会有现代社会的要求,古代社会有古代社会的要求,时不我待,时代不同要求不一
样,行业不同,层面不同要求不一样,所以我们谈教师形象,有一个宏观地把握,教师的形象宏观地把握,实际上就是一个人民教师,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民教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中,如何对自己,对社会摆正位置,满足我们的职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对我们提出的要求。
符合人们的标准化的要求,要爱岗敬业、要忠于职守、要完成教育任务,同时教书育人。
教师的形象,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业精于勤、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得越来越好,好上加上——那是总体要求。
但具体是不一样的,在现代社会上中国也好外国也好,恐怕我们说到社会对教师的约定俗成的形象,恐怕这三点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基本要求:
第一点: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素养
教书育人,教师以教在先,你没有知识,你不懂知识你没有广博的知识你教什么呀?你误人子弟,你误导别人,所以当代社会对教师形象最重要的一个基本要求要有良知,要有真知要有广博的知识,要具有专业的知识准备。
不仅要有一般性的广博的知识,而且要有专业的知识,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要爱护学生
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时代尤其包括当代社会,要讲友善待人,要讲爱护他人,教师主要的工作目标、工作对象是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教育,当代教育以学生为本,既然是以学生为本,实际上当代教师的一个主要工作是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生就应该不厌其烦,就应该理解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以学生为自己的中心目标。
第三点:有正义感和使命感
所谓正义感就是要主持公道、坚持正义,在大是大非面前要泾渭分明。
比如我们以前,上一讲我们讲到教师的素养,我们讲他要有政治素养,有道德素养,有法律素养这都是教师也是一个现代公民的立足点,立足之本。
教师你不能带头违法乱纪,不能不讲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德,更不能够和党和政府离心离德。
要有正义感,与此同时他还要有使命感,教师是一种神圣的职业“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做的工作很微薄,很微不足道,甚至很渺小很辛苦,但是以我们的辛勤的劳动,培养了国家的未来的人才和栋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讲:教师是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我们民族素质为使命的任重而道远。
所以这样的使命感我们要有,我们不能够信口开河,我们不能够为所欲为,我们不能够做出任何有悖师德的所作所为。
所以这三点恐怕是当代社会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这三点你缺了一条这个教师形象就不好。
教书的人,你书都教不好,你的形象好吗?不能以追求升学率为目标,你是你要给学生真知良知,与此同时你作为一个教师你教书育人,你不关心孩子,你能把他培养好吗?他不跟你互动,同时你还有一个社会定位,要为社会服务,要为国家服务,是要有正义感和使用命感的。
这是当代社会对教师形象的基本要求。
那么学生与家长他们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这个恐怕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们站的角度不同,年龄不一样,可能提的事也不一样。
比如以我个人为例,上幼儿园的时候,其实心目中老师最好的形象是什么呢?对我好,长得好看。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到很多小朋友家里吹牛,我们老师最好看了。
小孩的时候比较注重自己直观的感受,那你到了中学恐怕是老师对我照顾,老师给我补课,老师批改作业给我认真,甚至老师在关键的时候多给我点儿鼓励和支持,我对他评价就高。
到了大学恐怕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到大学和研究生阶段,这个老师他要有专业的素养,他要有良好的学术造诣,这也是他人格魅力中不可或缺的一条。
一般而论,那么我个人理解:学生所希望的,学生所期待的,教师的形象有两点是不可或缺的:
第一:要平等相待
传统的中国教师的形象,是讲师道尊严的,我教你学不平等。
我是供货商,你是消费者,给什么吃什么不能够挑的。
而现代社会,现代意识讲“平等”二字,既然如此,教师和学生相处的时候,要有平等心,要有爱心。
学生恐怕跟老师平等相待很重要,小孩子有的时候他觉得能跟老师说到一块儿去就很有感觉了,幼儿园的孩子不懂平等。
但是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包括我们成人教育,职业教育和老师平等才容易对话。
居高临下,我讲你听,有的时候效果未必佳,这恐怕也是现代教育需要思考解决的一个问题,这是第一。
第二:
我理解学生不仅希望和老师是一个平等的关系,而且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应该是个朋友的关系,推心置腹、你来我往。
朋友所谓良师益友,那么中国的人际关系有的时候,你去琢磨琢磨非常有意思,中国的人际关系这样几个关系非常重要:首先,血缘关系,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其次,地缘关系,邻居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有的时候跟老乡跟邻居的关系,可能比跟亲朋关系还好,远亲不如近邻。
那么中国人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关系终身受益不可缺少的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你注意了没有,有什么事,找我同学去呀,看我老师去呀。
中国人交际圈非常大的一个比例,同学和师生的关系,那么如果这种师生关系,不是应付的话,有的时候是应付的,是客套。
很重要的一点,它是一种朋友的关系,朋友者平等是前提,朋友者推心置腹是基本要求。
一个好的老师,一个学生接受的老师是不居高临下的,是不强加于人的,是不气指颐使用的,而是和对方平等相待,相互沟通。
当然家长他恐怕要求不同,家长一般对教师的最重要的要求,据我理解是这样几个:第一点,书教得好。
我把孩子送到你那儿是学习去了,你别的再好,你再平等,再朋友,书教不好,考试不好,过不去,不行。
第二点,对我家孩子好。
那是有私心的呀,老师作为来讲,我经常跟家长讲,我说你不要跟我讲什么亲戚朋友之类的,在我眼里,谁家的孩子都是祖国的孩子,厂长也好,你经理也好,你处长也好,你省长也好,甚至你国务院的部长也好,谁都有孩子孩子都是国家的孩子。
我们作教师的是应该平等相待的。
但是家长有私心你现在年龄小,你没有感觉,你有了感觉你会知道,我在当大学教师之前我当过中学的老师,我上大学之前,我那时候小,我不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是个职工子弟学校,我教初中语文,当时我们上面有个主管的领导他的孩子在我这儿,这个领导年龄比较大老年得子,小宝贝。
这个领导问我:“我的孩子怎么样?”我跟他说实话,我说你家孩子学习不大好,你严格要求,我还真要求。
当然我那时候也简单粗暴,也不懂得现代教育方式让他孩子,我教他语文,要他背书,背不了罚站。
家长不高兴,不是体罚的问题。
他实际上家长有个潜意识:他嘴上说你要对我孩子严格要求,但实际上他有底线,他底线严格要求是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
如果看不到成绩,或者跟成绩不搭界的话,倒过来说他是希望你照顾我的孩子。
书教得好,对我家孩子好,家长对老师的要求。
所以你有时候你跟家长互动的话,你自己要注意这两个点,否则你不沟通。
那么我们谈一谈中国古代文化中对于教师的形象有什么样的要求呢?
那说起来很有意思,我们都是在前人的肩膀上,发展和进步的。
那么我们祖国的古代文化、传统文化对教师的形象,是给了非常重的的规范,最基本是讲师道尊严。
教师要不苟言笑,教师要精通业务,教师要善于教化。
古人也给教师非常高的一个定位——教化社会。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要讲教化,我们综述起来其实古代文化,对教师的形象就是要求什么呢?要高高在上,拉开距离,维护尊严,严格要求学生。
当然对教师自身也有要求:要精通业务的。
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教师的形象是怎样的呢?
我们刚才其实已经谈到现代社会中对教师的形象的一些要求了,比如要有爱心、要平等相待、要与时俱进,具有现代的社会科学视野和现代文化,要以学生为本。
其实我更想谈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教师在现代社会上怎样塑造形象。
我们刚才讲的实际上是,对方对我们的要求和评价。
现在我们进行一个换位思考,我现在讲教师礼仪我的目的是我们要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那么良好的教师形象的塑造,有赖于你定位准确。
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给了我们教师的形象的一些基本定位。
我们刚才已经讲了了一些素养的问题,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科学文化的、专业素养的、为人处事的,我们要有个意识,我们要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要注意什么呢?大概有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要注意首轮效应
第二要注意近因效应
第三要注意定型效应
第四要注意亲和效应
第五要注意光环效应
我刚才讲的这五个效应,实际上是心理学概念,是社会学概念,是讲了一个我们和交往对象接触时,我们主要是跟学生、跟家长接触的时候,和社会层面接触时,怎样和对方良性互动的问题。
对方怎样要求我们,我们如何满足对方,人和人之间打交道是有个供求关系的。
刚才讲的是社会的要求和评价,那我们怎么去满足他呢?我们要了解首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亲和效应和光环效应。
这样有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
首轮效应实际上又叫第一印象效应,它告诉我们一个教师也好,一个政党人也好在人际交往中,留给交往对象的第一印象是非常重要的。
留给交往对象的第一印象最重要,首轮效应是首先的首,车轮的轮,就是你转的第一圈。
我们对一个人印象好不好,我们对一个单位一个产品印象好不好,往往是接触对方头一眼一刹那。
比如我们一个教师,因为他的生活背景,生存空间以及其它因素的考虑,不可能重要场合出来都西服革履满身喷芳,也不可能涂脂抹粉,在我国现在这么大的地域中,这么多的教师中,你要求我们女教师都化妆上岗,淡妆上岗也不大可能,但是仪表整洁恐怕是个基本要求。
你一个教师你总不能蓬头垢面,衣冠不整如果不是特殊原因,你恐怕衣衫槛楼给孩子印象也不好。
至少教师服饰干净整洁,教师要注意衣冠,衣冠正则仪容正,古人讲礼都讲得很清楚讲礼仪者要正仪容、修辞令、齐颜色。
你想想如果你是小学生、你是中学生、你是大学生、一个老师第一次来给你上课,进来的时候穿着一双拖鞋,露着大脚指头,两个裤腿一个高一个低,还露着一双飞毛腿,衬衫袖子一个卷起来一个不卷起来,胡子拉茬蓬头垢面,您印象如何?首轮效应其实告诉我们:教师和学生接触时,教师和外人打交道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初次出场和头一次亮相。
要在和对方第一次接触时,努力给他留下规范的良好的印象。
换一句话来讲,一个人对我们印象的好坏评价的好坏,往往来自对我们的第一眼的观察,有时候时间很短,就是前30秒甚至前几秒钟。
在陌生人接触时,初次亮相登场时要讲首轮效应,那么首轮效应是第一次见面留下的印象。
那么近因效应,就是和这个人有一段接触,或者长期接触之后留下的印象。
我们和对方接触时,常来常往经常交往的人接触时,最近的这件事给你的印象。
比如我举个例子,那有一次我交代一个学生,我说我请你帮我个忙,我有一篇文章我要把它送到一个报社去,本来我电脑上可以发E-mail过去,但是我家电脑遭遇病毒了。
我说不好意思了。
这个稿子我也闹不成了,你帮我打一打电脑录入,然后你帮我发E-mail,或者你帮我送去好不好?那学生说行。
其实这个事很简单的一件事,不管他愿不愿意我交给他了,那学生就得做。
那这个学生给我印象非常深,他不仅把这篇稿子发出去,然后他把发出去的那个稿子,打印件他给我打了一份。
我眼睛不大好,我眼有点花,我年龄不大,我大概42岁就眼花了,看东西不行,我可能偶尔跟他说过电脑上看东西花,所以他也没有发E-mail来让我看,他发出去之前,他有个打印件给我,他说金教授你让我帮你发的文章,帮我录的文章,我已经录了但是我不
知道有没有什么疏漏,会不会有什么错别字,引证错误,包括英文单词拼写,金教授您要方便的话您再给我把把关,非常认真。
毛主席讲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非常认真,我看了一下没有问题,我谢谢他,我给他打了个电话,他发过去了,发过去之后他又告诉我,金老师这篇文章是几点钟给你传过去的,我打电话确认那边收到了。
你觉得这个孩子是不是很懂规矩的一个人——善始善终。
其实这个近因效应有时候我们又把它叫末轮效应。
就是离你最近的那个事最后的那个收尾的那件事,有始有终,善始善终。
毛主席说过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做事认真很重要。
做最近的这件事做好它更重要所以我们教师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不仅要善待他人,而且要在本职工作上做好每一件事,做好任何一件事,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因为有的时候,你给孩子一个忠告、一句话、一个鼓励、一个眼神很关键。
十年文革的时候我父亲母亲受冲击,有一个老师他说,就给我讲了一句话,其他那个小朋友不理我,我当时当红小兵的中队长也给我免职了,这个老师过来拍了拍我,“好孩子,好好读书,你学习好,好好学习。
”就讲了这么几句话,也没有说别的,也没有说声明要支持我爹我妈,他也没说那个话。
我估计他也不一定有那个觉悟,但是他给我的印象好好读书最重要他肯定了我,我感到很大的鼓励。
关键的时候有人拉你一把很重要。
近因效应——离你最近的那件事,适用于于和熟人常来常往的接触。
所谓亲和效应是讲人接触人,人选择人。
人交朋友的时候他最容易选择的是谁呀?和自己具有共同点的人。
比如你注意了吗?上大学的一年级新生,第一学期一到学校之后,他最喜欢找的是老乡。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一听家乡语如见家乡景,对不对?那我们同样的道理,学习同一个专业的人,他有共同的专业语言,你搞播音,你谈播音你跟广播专业,播音专业的人能谈到一块儿去。
恐怕你跟其他的工程技术专业的人有点距离,顶多谈那个播音设备。
所以孩子最喜欢的教师的形象是什么样一种形象?和他有共同语言的。
我刚才在讲礼仪的概述的部分,我讲你要摆正位置,你教师要摆正一个什么位置呢?要以对方为中心,你要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所虑,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想干什么,不想干什么。
为什么而快乐,为什么而发愁,这样你才会有共同语言。
一个真正被学生接受的人,不管这个学生是孩子是成人,是什么层次的人,什么文化背景的人,是应该是和学生有共同语言的,真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以学生为本的人。
是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的,了解学生才有尊重可言,不了解学生就没有尊重可言。
礼者敬人也,要尊重人,首先要了解人。
亲和效应实际上是讲,我们在为学生服务时,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
要和学生有共同的话题,达成共识,共同交流非常重要。
一个人对一个人印象一旦形成之后,往往一成不变,你有没有这样的印象。
比如一个歌星一个影星,实际上他的专长往往是一段的。
比如我打个比方:在我眼里,赵薇她性格活泼,她的性格有点肆无忌惮,大概演环珠格格小燕子恰如其分,百年不遇的角色碰上了,她一举成名天下知。
但是我说个不该说的话,希望赵薇听了也不要生气,如果让赵薇演一个淑女,演一个很讲闺范,我讲的闺是闺房的那个闺,很讲闺范的那种公主,不对路。
你理解我的意思吗?其实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人和人不大一样。
金教授我研究公关礼仪,我讲公关礼仪绝对行,但是有人不同,有人认为你这方面行那方面也行,那天一个老师就跟我讲了,说金教授你能不能帮帮忙,我说我帮个什么忙,他说我要出国去,临时有门课你帮我讲讲行不行?我说你让我帮你讲什么,他说我让你帮我讲经济学,我说你杀了我吧。
我也想省钱,我也想挣钱,经济学我就知道这三个字怎么写。
我知道这基本研究经济规律、宏观经济、微观经济,你让我具体说来我根本不清楚。
我经济盲,你理解我的意思吗?但是孩子也好,家长也好,社会也好,看你教师不这么看。
而且他有个问题在哪里呢?他对你的印象一旦形成往往一成不变,比如他对你这个教师印象好,觉得你就是好。
比如我们小的时候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说老师好,如果别人说老师不好。
我们不
干,立刻反驳。
当时我记得我上中学的时候,评先进教师,我们老师没有评上,我们这些学生都要找别的班学生打架,因为他们老师评上了,我们还找校长请愿去了,不容忍我们老师的坏话。
当然倒过来说,如果我们对一个老师的印象不好的话,也不容易改,就是不好,别人说他好我们不都不信。
定型效应,他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的教师在公众场合塑造形象维护形象慎之又慎。
因为形象一旦恶化难以逆转,其实光环效应跟这个定型效应有相同,光环效应实际上就是个名人效应,一旦人们对一个人的印象好,对一个产品对一个事物印象好的话,就认为他一俊遮百丑什么都好。
换句话来讲,就是你刚才说的那个往往人们对教师期望值是比实际上教师自我评价要高。
比如一个孩子,一个幼儿园的孩子,啊呀,老师伟大呀!你想一想你上幼儿园的时候,你最听老师的还是最听父母的,肯定听老师的。
我们都被人家教,但是我们那个时候,因为自己的精力和知识有限,所以我们老师就是偶像。
我经常回家讲,我们老师这么说的。
光环效应,换而言之,社会上对我们的教师,对我们人民教师,有很高的期望有很高的要求,甚至有过高的附加值了。
有时候盛名之下,我们难免,其实难副。
但是我们要不辜负国家、社会、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所以我们要好自为之,努力满足时代对我们的要求,努力满足党和国家、社会和人民、学生和家长对我们的期望。
光环效应告诉我们:有的时候人家会对我们有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理解是苟求,我们应该理解。
这是人们对我们的一种希望。
我们刚才讲这五种效应,首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亲和效应、光环效应,实际上给我们教师塑造形象,维护形象一个思路。
一方面我们了解了别人对我们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了解怎样去满足对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