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87650d74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2.png)
• 大气的温度结构 • 大气的热源和热量传输 • 大气的热力过程 • 大气的热力效应 • 大气的热力作用的影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大气的温度结构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这是由于大气的密度和厚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导致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 收和保温作用减弱。
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率
在低纬度地区,由于大气较为稠密,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快;而 在高纬度地区,大气较为稀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的速度较慢。
04
大气的热力效应
对流层和平流层的温度变化
对流层温度变化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地面辐射的热量主要在对流层中传递。
平流层温度变化
平流层位于对流层之上,其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辐射的紫外线能量。
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定义
温室效应影响
温室效应是指大气层能够让阳光透进 来照射地面,阻止地面热量散发出去 的自然现象。
湿度的过程。
当水蒸气凝结时,它会释放潜热, 使得温度升高;当水蒸气蒸发时, 它会吸收潜热,使得温度降低。
潜热交换对于云的形成、降水、 风和气候变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非感热交换
非感热交换是指通过分子扩散和湍流 扩散等方式,在大气中传递热量和动 量的过程。
非感热交换对于大气的稳定性和气候 变化也有重要影响,它能够影响大气 的温度和湿度分布。
臭氧层破坏原因
人类活动释放的含氯和含 氟物质是导致臭氧层破坏 的主要原因,这些物质在 大气中分解臭氧分子。
臭氧层破坏影响
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和生态 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如皮 肤癌、白内障、生态平衡 破坏等。
高中地理 第二章大气-大气的热力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章大气-大气的热力作用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33ad9809bb68a98271fefa50.png)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就越短; 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就越短; 反之越长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水汽、二氧化碳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75%-95%) )
大气增温
放出红外线长波
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 大部分射向地面 大气逆辐射
弥补地面热量损失,起保温作用
大气反射
太阳 辐 射
到 达 地 面
大气的温室效应
大气发射
宇宙空间
大气吸收和散射Leabharlann 的 太 阳 辐 射太阳
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降低了白昼温度,提高了夜间温度,减少 了昼夜温差。 • 温室效应把地球平均温度提高到了15℃, 从而适宜地球生物的生存。
全球的热量平衡
1.自然的平衡:收支平衡(地面和大气) 自然的平衡:收支平衡(地面和大气) 自然的平衡
2.人为的不平衡: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为的不平衡: 人为的不平衡
谢谢! 谢谢!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
大气的热力作用
交通红 交通红绿灯
雨后天空
太阳表面温度: 太阳表面温度:6000 K 即:6000-273=5727℃ ℃
卢特沙漠(伊朗 卢特沙漠 伊朗) 71 ℃ 伊朗
世界最高温之地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能量传播的方式: 能量传播的方式: 辐射 对流 热传导
太阳辐射的方式: 太阳辐射的方式:电磁波
总结: 总结:
①
太阳高度不同: 太阳高度不同: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 辐射能不同
②
太阳高度不同: 太阳高度不同:阳光经历的大气路程 不同,削弱程度不同 不同,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bf258fe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75.png)
B
P1 P2 P3
结论1:同一垂直位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学以致用
结论2:气压高等压面向高处突,气压低等压面向低处突”高高低低”
结论3: 同一水平面上, 气流始终由高压流向低压
结论4:此处的高压与低压都是与同一水平面相比而言
结论5:同一近水地平面面,上,气温高形成低压,气温低形成高压
之间的气流方向是( )(甲→ 乙或乙→甲);甲乙两地的天气 分别是:甲(阴天)乙(晴天)
海洋
(2)若该图表示的是近地面的等温
线,则甲乙两地昼夜温差较大的
是(甲);若甲乙两地地球自转
线速度相同,则甲乙之间的风向
甲
是( )
A.西北风 B.东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等压面
陆地
a b c d 乙
例3.下图阴影 部分表示林地,空白部分表示均质裸地。若此时反
注: 1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
2 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
3 摩擦力——与风向相反
例1、下图表示海陆之间近地面的等压面的高度分情况,则此时是 ( )(夏季、冬季);甲海域现在的盐度( )(较大或较小)
例2、下图为北半球某一等值线的 垂直高度分布情况示意图
(1)、若表示的是等压线则甲乙
甲
D
A.该地区近地面为一低压槽
B.B近地面形成一个冷锋天气
C.A 近地面风向为西北风
D.此时C处近地面伴随着一次降水过程
高压
B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A 高压
C
高压 西
高压 东
返回
例5.右图为等高线分布图,2008年10月8 日,我校(28°N,120°E)一地理兴趣小 组用立杆测影法测量正午太阳高度,图 示区域内A处有一学校,此时该校操场的 国旗飘向什么方向(不考虑大气环流及 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 A.西北 B.东北 C.东南 D.西南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含答案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3821b1312b3169a551a4d9.png)
《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题一、单选题1.下图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和“甘肃月牙泉地区景观图”。
读图分析,到此旅游的人感觉当地昼夜温差较大,其合理的解释是 ( )A.②弱、③强B.①强、③弱C.②强、④强D.②强、④弱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季呈现多变的天气现象。
2.上面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①④3.图④中大洋上天气系统强烈发展,使下列地区天气发生变化,正确的是A.加大蒙古草原冻害B.增加黄土高原降水C.缓解长江流域伏旱D.太湖平原泥石流灾害加大下图是2016年3月13日东亚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图,图中东北部的天气系统自11日以来持续东移。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3月13日,下列城市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 )A.上海B.香港C.台北D.东京5.3月13日,受天气系统影响,最有可能出现狂风巨浪的海域是( )A.日本海B.南海C.渤海D.东海6.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东京的风向变化是( )A.东风转为西风B.西南风转为偏东风C.东南风转为西南风D.西南风转为西北风下图中a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等速线,b表示该地某时近地面稳定风向轨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甲地可能位于( )A.北半球高压中心B.北半球低压中心C.南半球高压中心D.南半球低压中心8.虚线附近可能出现的天气系统及天气状况是( )A.冷锋,乙地为阴雨天气B.冷锋,丙地为阴雨天气C.暖锋,乙地为晴朗天气D.暖锋,丙地为晴朗天气9.多云的白天,气温比晴天低,正确的解释是()A.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B.云层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C.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D.云层对地面辐射的削弱作用2013年9月3日中国南海海军舰艇编队从三亚某军港启航,对南美智利、巴西和阿根廷三国进行友好访问,在南美海域舰艇经历了漫天大雾、风大浪高等恶劣天气的考验。
舰艇于北京时间10月31日1时抵达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34°20′S,58°30′W),为此次编队出访南美三国的最后一站。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的热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5a9414c96294dd88d0d26b6c.png)
逆辐射。阅读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地球表面受热过程图,分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的作用。 大气对地面辐射几乎全部吸收, 同时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 从而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活学活用 阅读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受热过程比较图,回答下列问题。
运用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原理,解释夜晚月球表面温度可以达到-183℃的原因。
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 没有大气对月面的保温作用, 温度下降速度很快,可达-183℃。
归纳总结:
一、太阳暖大地: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
大气反射 二、大地暖大气: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云层、较大颗粒)三、大气还大地:大气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 CO2、H20
O3 CO2、H20Leabharlann 吸收感谢您的聆听!
地面吸收
月球: 白天热到127℃
夜晚冷到-183℃
大气的热力作用
学习目标
1、运用示意图,说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2、通过与月球的对比,分析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探究一:大气的削弱作用
一、太阳暖大地:削弱作用:吸收、反射 二、大地暖大气: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阅读大气的受热过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表面的热量来自哪里? 太阳辐射 2、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 有何不同? 大气吸收少量的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大量的地面辐射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会对地球
产生哪些影响。
削弱了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使得地表白天温度不会很高。
归纳总结:
一、太阳暖大地: 削弱作用:吸收、反射
大气反射 二、大地暖大气: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云层、较大颗粒)
大气吸收 CO2、H20
O3 CO2、H20
《大气受热过程》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
![《大气受热过程》地球上的大气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7555aa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1.png)
臭氧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红外线 有选择性
云层、尘埃具有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与云量呈正相关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的作用 有选择性,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红黄光最不易被散射
合作探究: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受哪些因素影响?
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由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原因: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短,被大气削弱得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两极地区的情况则相反。
学以致用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 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晴朗的夜晚地面气温很低,容易出现霜冻。
学以致用
地 面 辐 射
• 白天塑料薄膜、玻璃等材料能够透 过太阳光,照射到地面,地面产生 长波辐射,而透明覆盖材料能够阻 挡长波辐射,从而通过土壤、墙体 蓄积更多的热量;
02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
概念: 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又对外(主要是向大气层)释放辐射能量。地面辐射为 长波辐射,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 作用: 对流层能够直接吸收部分的地面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大气辐射
概念: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影响因素: 大气中含有水汽、二氧化碳越多,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大气辐射越强。
大气反射
大气吸收
地面 反射
大地 暖大气
大气层
削弱作用
大气的反射
参与的大气成分:水汽、云 (最显著)和浮尘
特点:无选择性 白天多云,厚厚的云层阻挡了到达地面的太 阳辐射温度不会太高
大气的散射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0da81d2a910ef12d2af9e7fa.png)
太
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阳
辐
射
反射
散射 0
大
O3吸收
气
紫外线
吸
收
CO2、H2O 吸收红外线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反射 散射
0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宇宙空间
太 阳 辐 射
O3吸收 紫外线
CO2、H2O 吸收红外线
大 气
辐大 射气
吸 大气 收
逆辐 射
大气上界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面
温
大气
吸收
地面增温
地
射向宇宙空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大 气
逆
辐
辐
射
射
射向地面
面
1.“太阳暖大地”2.“大地暖大气”3.“大气还大地”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随堂联系:
B •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 A.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 B. 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 C. 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 D. 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B •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 )
• A、A B、B C、C D、D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演示(优秀课件)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四种辐 射特点
①太阳辐射 ②地面辐射
大气环境二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环境二大气的热力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5767a23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ec.png)
思索
1、拉萨有“日光城”之称,为何其 昼夜温差大? 2、赤道地域为何昼夜温差小??
思索: 太阳辐射旳波长范围
1.太阳辐射根据波长共分为哪几种波段?
2.太阳辐射最强部分旳波长集中在哪个光区?
可见光 0.4 紫 蓝 青 绿 黄 橙 红 0.76
1.吸收作用
大气上界
1、从臭氧、二氧 化碳和水汽旳吸收 作用,可知大气吸 收具有什么特征?
选择性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2、为何大气直接
吸收旳太阳辐射能 量是极少旳?
旳距离和太阳高度不同 D.西北地域旳光照资源丰富,但热量不丰富——主要是
海拔较高
课后作业
大气对太阳辐射旳减弱 作用体现在哪 些方面?
下垫面原因
太
阳
辐
射
84-95
29-35
20
22-32
26
10-15
14
50 7(平均) 2(赤道)
地面性质 沙土 黏土 浅色土深色土草地 耕地 新雪 冰 海洋 海洋
不同性质地面旳反射率
一般规律:颜色越浅旳物体,其反射就越强、 吸收就越弱;颜色越深旳物体,其反射就越弱、 吸收就越强。陆地表面旳反射率高于海洋。
2.有关平流层旳论述,正确旳是( B )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种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旳关系最为亲密
3.有时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忽然中断,这可能是( C )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大气受热过程(共25张ppt)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3.2大气受热过程(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1b2fbac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bd690a0.png)
大气热力作用
返回目录
地球
月球
白天温度可达127°C
夜晚温度降至-183°C
北京某日白天温度达29°C
夜晚温度降至13°C
大气热力作用
返回目录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白天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球表面因此获得大量太阳辐射而强烈升温,而夜晚也没有大气对月球表面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因迅速丧失热量而大幅降温。
学习目标
Core literacy objectives
Atmosphere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思考:1、晴天和阴天哪个的白昼更热?为什么? 2、晴朗的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警示灯为什么都用红灯?阴天天空为什么是灰白色的?3、朝霞和晚霞为什么大都是红色的?为什么没有“午霞”?
2019新课标湘教版必修一
第三章第二节
通过图片及材料,从时空综合的角度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能够在给定区域中(区域图),归纳出大气受热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自主辨识给定区域大气受热状况的特征。通过生活中典型的案例,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结合资料,探究人类活动导致温室效应的原理机制,树立低碳生活的理念。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地面吸收透过大气的太阳辐射后升温,同时形成地面辐射。地面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因此地面辐射的波长比太阳辐射长,主要集中在红外线区,称为长波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返回目录
O3
水汽、CO2
太 阳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可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因此只有少数的地面辐射能回到宇宙空间。大部分地面辐射被对流层大气吸收,使该层大气升温,所以说地面辐射才是对流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大气垂直分层热力作用热力环流风课件
![大气垂直分层热力作用热力环流风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6ddd20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9.png)
风力冷却技术已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 得到了应用和推广,具有广阔的应用 前景。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布局,建筑物可以 利用自然风来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对 空调的依赖,从而降低能源消耗和碳 排放。
风力农业
风力农业是指利用风能来促进农 业生产的技术和方法。
通过风力驱动的风机、风车等设 备,可以为农田灌溉、温室通风 等提供动力,同时还可以为农业
外太空是人类探索宇宙的重要领域, 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特点
外太空没有大气,温度极低,真空度 高,对人类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 意义。
02
热力作用
辐射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的主要热源, 通过大气层时受到吸收、反射和 散射作用,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 和气候变化。
长波辐射
地球表面和大气通过长波辐射将 热量传递到空间,对大气温度的 垂直分布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影响
三圈环流对气候、天气和气候变化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如季风的形成、气候带的分布等。
季风环流
01
定义
季风环流是指由于季节变化引起的风向变化形成的环流。
02 03
形成过程
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和地球自转的影响,季风环流在北半球夏季时表现为 南风和东南风,冬季时表现为北风和西北风。季风环流的形成与三圈环 流也有一定的关系。
热成层位于平流层之上, 高度在80-85千米左右, 是地球大气的第三层。
特点
热成层中的气体温度极高, 气流运动强烈,是地球大 气中最重要的热量来源之一。
影响
热成层中的气体运动对天 气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 如形成臭氧层空洞等。
外太空
定义
影响
外太空是指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空间, 包括地球的卫星轨道和宇宙空间。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9067f2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c1.png)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这架飞机是从()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答案】B【解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上界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
所以这架飞机是从对流层飞往平流层。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故选C。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答案】B【解析】近地面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获得热量;而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大气辐射是大气散发热量。
故选B。
【3】能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归还地面散发热量,进而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③。
选C。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3.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此图表示的是_____月份季风图。
此时是北半球的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低)气压,它切断了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E的风向为_____风,F的风向为______风。
(3)半年后,A处盛行季风(风向),B处盛行季风(风向)。
(4)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是;而南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答案】(1)7 夏季低副热带高(2)东南西南(3)西北东北(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1)该季节盛行东南和西南季风,为7月份季风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dd008e3b90d6c85ed3ac691.png)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
1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能运用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地面是近地面大 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说明大气的受热过 程;
2、了解大气的热力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3、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生活实例。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这对夜晚的气温有何影响?
现象探究二(独立思考):
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晴朗的白天与多云的白天, 晴朗的晚上与多云的晚上相比,气温有无不同, 请说明原因。
现象探究三、大气的保温作用(月球表面和地球表
面受热过程比较)
夜
大气 上界
没有大气的月球情况
有大气的地球的情况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 的热源是 地面!
离地面越高,气温越 低(高、低)
“高处不胜寒”
气温随海拔变化的一般规律: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太阳
气 大
层
地
面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2、大气的热力作用
太阳
大
反射 吸收
气
吸收
层 大气逆辐射 大气还大地
地
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这对白天的气温有何影响?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少。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 有矛盾吗?为什么?
没有矛盾。因为:1.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海拔高,大 气稀薄,大气吸收的来自于地面的热量少,地面热量大 量散失到宇宙空间;2.云量少,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 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也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有关大气热力作用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A.③只出现在晚上B.①为长波辐射,②为短波辐射C.地面热量得收入主要来自③D.近地面大气得热量主要来自②2.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关,关于两地热力状况得比较,正确得就是()A.青藏高原得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大小有关B.四川盆地得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大小有关C.四川盆地得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①③大小有关D.青藏高原得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大小有关下图为成都与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辐射强ﻩ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ﻩD.夜晚地面辐射强4.成都与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得根本原因就是两地()A.纬度差异较大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D.人类活动得差异下图就是某山区学校地理兴趣小组于夏季绘制得等压面与等温面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发现她们已绘制得信息①、②、③、④中,只有一项就是正确得。
据此完成下题。
6.她们进行测量得时间可能就是( )A.9:00—10:00B.21:00—22:00C.7:00—18:00 ﻩD.13:00—14:00读下面四幅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回答13~14题。
13.如果四图都位于北半球,a、b、c、d四地风向分别为( )A.西北风东北风东南风西南风B.东北风西北风西南风西南风C.东南风西南风西北风西北风D.西南风东南风西北风东北风14.四幅气压分布图中,风力最大得点就是( )A.a ﻩB.bC.cﻩD.d下图为三圈环流示意图(局部)。
读图完成5~6题。
5.关于①②③④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A.④为东北季风B.③形成寒冷干燥气候C.①就是由热力作用形成得D.②由低压流向高压6.当③在近地面形成得气压带被大陆上得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得就是()A.塔里木河断流B.潘帕斯草原绿草茵茵C.华北平原正值小麦生长季节D.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流动读某半球大气环流图。
回答11~12题。
11.此时,图示半球得季节可能就是( )A.春季ﻩB.夏季C.秋季ﻩD.冬季12.受海陆分布得影响,可能在其周围出现强低气压中心得就是( )A.① B.②C.③D.④读“某等压线与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回答2~3题。
2.该地得空间位置可能就是()A.北半球;近地面B.北半球;高空C.南半球;近地面ﻩD.南半球;高空3、若该地位于上海4 000米得高空,则此时上海得天气状况为( )A.高温多雨 B.低温少雨C.阴雨连绵ﻩD.炎热干燥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
读图,完成8~9题。
8.导致图中雨雪风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得主要因素就是( )A.纬度B.大气环流C.地形ﻩ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9.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得叙述,正确得有(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④甲、乙两地风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A.①③B.①④C.②③ ﻩD.②④下图中实线为锋线且正向西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
读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该天气系统过境时天气状况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A.天气转晴ﻩB.气温剧降C.连续性降水D.狂风暴雨11.若该锋线两侧a、b、e三点得气压对比就是a=b>e,则下列气压对比正确得就是()A.a<cB.b>dC.c=d D.d>c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3~4题。
3.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得就是( )A.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D.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 °C4.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变化得主要原因就是( )A.地形得变化ﻩB.冬季风势力强弱C.城市化得发展 D.降水得变化读下图,回答9~10题。
9.每幅图表示一种气候类型,其中表示温带海洋性气候得就是( )A.图甲ﻩB.图乙C.图丙D.图丁10.可能存在于热带得气候类型就是( )A.图甲 B.图乙C.图丙 D.图丁读几种气候类型气温与降水量年内变化图,完成13~14题。
13.图中①②③④代表得气候类型正确得就是( )A.①就是热带沙漠气候ﻩB.②就是热带雨林气候C.③就是亚热带季风气候ﻩD.④就是热带草原气候14.图中②代表得气候类型最大得分布区位于 ( )A.亚马孙平原B.撒哈拉沙漠C.西西伯利亚平原 D.西欧在我国边境县中,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部得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接壤国家数量最多。
彰化高雄花莲甲乙据此回答3~4题。
1.关于该县得叙述,正确得就是A.热量丰富,光照充足,农业生产条件优越 B .接壤国家有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 C .因接壤国家多,使其成为边境贸易最发达得县 D.接壤国家均为内陆国,县内河流均为内流河2.该县县城街道两旁得绿地在种植花草时铺设了塑料薄膜,主要目得就是 A .防治病虫害 B .改善热量C.增加水分 D 、改良土壤读“我国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分布图,图中I 为海洋性气候区,Ⅱ为海洋性过渡气候区,Ⅲ为大陆性过渡气候区,Ⅳ为大陆性气候区。
完成5~6题。
3.关于图中甲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因素得组合正确得就是A .海洋性气候一地形、地势B .海洋性过渡气候一经度位置C .大陆性过渡气候一纬度位置 D.大陆性气候一地形、地势4.下列关于各类气候区气候资源得评价正确得就是A.I 类地区纬度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B.Ⅱ类地区雨热同期,适于谷物生产 C.Ⅲ类地区降水均匀,洪涝灾害少见 D .Ⅳ类地区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下图中甲为台湾某海岸地区得月降水量与月蒸发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9~11题: 5.该海岸最有可能位于下列 哪个城市附近A.台北 B.花莲 C.彰化 D.高雄6.该地区农业生产中最突出 得限制性条件可能就是A.土地涝洼B.土地盐渍化C.风沙威胁D.光照不足7.就自然环境而言,该地区 最适宜发展得产业活动就是 A .晒盐业 B.水稻种植业 C.石油化学工业D .茶叶栽培读我国某山1月与7月平均气温垂直分布图,回答1-2题。
8.该山可能位于A.甘肃省B.江西省 C.河南省ﻩD.福建省9.关于该山气温垂直分布得正确说法就是A.该山山顶可能有永久积雪B.7月气温递减率400米以下最小C.l月份在400米以下呈现逆温现象D.海拔600米以上1月气温递减率远远大于7月10.下列四地中,年温差最小得就是A.甲B.乙C.丙ﻩD.丁下图为2010年我国甲、乙、丙、丁四个省级行政区得用水结构图,读图回答13~14题。
11.甲、乙、丙、丁代表得行政区最可能就是A.北京、上海、广西、新疆B.上海、广西、C.广西、新疆、上海、北京ﻩD.新疆、北京、上海、广西12.据图,可以判断A.甲生活用水比例高与该地喀斯特地貌广布有关B.乙地工业用水比例高就是由于该地高科技工业发达C.生态用水比例丙小于丁说明丙地区生态用水量小于丁D.丁地农业用水比例高于其它三地与丁地干旱得气候有关(2013·河北质检)下图就是北京时间2012年11月18日甲、乙、丙、丁四地得昼夜长短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读图完成3~4题。
3.四地自北向南排列正确得就是()A.甲、乙、丙、丁ﻩB.丙、丁、乙、甲C.乙、甲、丁、丙D.甲、乙、丁、丙4.四地中最有可能为石家庄得就是()A.甲地B.乙地C.丙地ﻩD.丁地读寒带不同纬度地区出现某种地理现象得天数变化图,回答5~6题。
5.若图示地理现象为极昼现象,则T地开始出现极昼现象得时间大约在( )A.3月21日ﻩB.4月22日C.5月23日ﻩD.6月22日解析本题考查极昼现象得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得能力。
由图中信息可知,T地出现极昼现象得天数约为60天,而极圈上出现极昼现象得时间为1天,这说明T地比极圈早一个月出现极昼现象、晚一个月结束极昼现象;故T地极昼现象开始于6月22日之前得一个月,约在5月23日。
答案 C6.除极昼现象外,该图还可以表示哪些地理现象()①极夜②正午太阳高度小于0°③正午太阳高度大于0°④极光A.①② B.②③C.③④ﻩD.①④(2012·四川)下图就是以极点为中心得东半球图。
此刻,曲线MN上各点太阳高度为0°,MN与EP相交于N点,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
读图回答9~10题。
9.由图文信息可知()A.M位于N得西北方向B.悉尼正值少雨得季节C.此季节就是南极考察得最佳时期D.这一天甲地日出时刻早于乙地解析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得地理意义、气候类型得判断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得能力。
该季节北美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说明该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图中所示半球为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因此M位于N得东北方向,A选项错误;悉尼为南半球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正值多雨季节,B选项错误;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就是南极考察得最佳时期,C选项正确;此时南半球为夏季,昼长夜短,甲地纬度低于乙地,故甲地昼长短于乙地,甲地日出时刻晚于乙地,D选项错误。
答案 C10.图示时刻( )A.东经10°各地处于夜B.澳大利亚与巴西不在同一日C.全球属于夜得范围大于昼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远日点附近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A对应得日期为6月22日),回答11~12题。
11.该地得纬度可能就是( )A.0°ﻩB.10°NC.10°S ﻩD.23°26′N解析该地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且两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曲线波谷不对称,纬度位置应位于0~23°26′。
较小波谷值出现时为太阳直射23°26′N得6月22日,故位于0°~23°26′N。
答案B12.在AB区间内(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B.地球得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