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高考历史选修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第12页
返回导航
选修三 · 第 2讲
影响:二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争,给人类带 来巨大灾难; 战争摧毁了法西斯主义, 也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战后冷战开始,形成了两极格局,社会主义力量不断增强,民 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大战还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第13页
返回导航
选修三 · 第 2讲
专题四
第23页
返回导航
选修三 · 第 2讲
【典例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结束以来的半个多世纪,研究“二战史”的 著述很多。对于二战爆发的原因众说纷纭,但大多认为二战爆 发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第24页
返回导航
选修三 · 第 2讲
材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法西斯主义猖獗一时。法西斯
为协调今后作战,商讨战后世界安排,1943 年美、中、英 举行了开罗会议,发表了《开罗宣言》 ,(内容及影响让学生说)。 接着美、 英、 苏召开了德黑兰会议, 决定实施“霸王行动计划”,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4 年 6 月,美英联军在法国诺曼底开始 登陆,开始从东西南三面围攻德国。1945 年 2 月,美、英、苏 首脑举行了雅尔塔会议,讨论了处置德国、苏联对日作战,成 立联合国等问题,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15页
返回导航
选修三 · 第 2讲
(三)人类对和平的追求 法西斯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使人们感到必须创建一个新 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1941 年的《大西洋宪章》最早提 出这一设想,1942 年美、中、苏、英等国在华盛顿签订的《联 合国家宣言》第一次使用“联合国”一词。1945 年在美国旧金 山签署了《联合国宪章》 ,10 月 24 日,联合国正式成立。在成 立时,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了字, 1971 年 10 月, 在第三世界支持下,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 的合法席位。
第二次世界大战
……
教训: 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 致,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1938年3月德国 吞并奥地利 首定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原因:
1)两国丰富的资源
2)发达的军事工业
3)战略位置重要
■一、二战爆发前夜■
■一、二战爆发前夜■
1、背景: 1)德国在欧洲的领土要求 2)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2、时间: 1938年9月
英、法、美 5、美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忙于恢复经济 2)孤立主义思潮,竭力避免卷入欧洲战事 3)外交需要:阻止法西斯、压制英法、遏制苏联
6、目的(实质):
1)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保全自己既得利益(“丢卒保车”) 2)推动法西斯势力进攻苏联(“祸水东引”)
7、具体表现:
①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国联采取纵容政策
《战地钟声》
对西方列强来说,这场内战是又一次令人吃惊的
失败。正如在埃塞俄比亚的情况下一样,面对轴心 国的侵略,它们再次表现出自己的软弱和优柔寡断。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思考:西班牙反法西斯斗争的特点及意义?
特点: 1)法西斯势力异常强大,且相互支援 2)西方大国的不支持 3)得到世界进步力量的支持 意义:开始出现部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有利于 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海明威与西班牙内战 1937年初,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来到被围困中 的马德里,借了钱买救护车支援共和国政府。 1940年,《战地钟声》问世。 内容简介:1937年的西班牙, 共和军与代表法西斯势力的国 民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正在西 班牙教书的美国教师罗伯特毅 然加入了国际纵队,投入到反 法西斯的战斗中。
建立标志:1933年,希特勒出任政府总理
建立过程: 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二战发前的动荡局势
二战发前的动荡局势随着20世纪的到来,世界局势变得日益动荡不安。
政治、经济和军事力量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导致了二战爆发前的紧张局势。
本文将探讨二战发前的动荡局势,并分析其中的根源和影响。
一、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冲突20世纪初,许多欧洲国家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他们不断争夺殖民地资源和市场,导致利益冲突不断升级。
其中的经济矛盾转化为了政治矛盾,成为导致二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经济危机与社会动荡1929年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全球经济崩溃,失业率上升,贸易停滞。
这使得各国内部纷纷出现社会动荡和政局不稳定,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的经济大萧条,这为纳粹党上台提供了机会。
三、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冲突二战爆发前,民族主义情绪迅速兴起。
一些民族国家试图寻找新的领土,并试图重塑他们的国家地位。
这导致了许多领土争端和边界冲突,如意大利的阿比西尼亚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等。
四、国际联盟的失败1919年成立的国际联盟旨在通过国际合作解决争端,维护世界和平。
然而,由于缺乏真正的执行力量和一致行动的决心,国际联盟未能阻止日益嚣张的侵略行为。
这为纳粹德国和其他希望通过武力获得更大影响力的国家创造了机会。
五、军备竞赛和军事同盟二战爆发前,各国纷纷加强军备,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扩张,形成了几个军事同盟系统,如同盟国和轴心国。
这种军备竞赛使得军事冲突的风险不断升高,并为全球规模的战争奠定了基础。
六、权力平衡的破裂二战前的世界国家体系中,原本的大国和平衡机制逐渐瓦解。
英国和法国等传统大国的实力相对衰退,而新兴大国如德国、日本和苏联试图扩张自身的势力范围。
这种权力平衡的破裂使得国际关系更加不稳定,成为二战爆发的另一个原因。
结论二战发前的动荡局势由多个复杂因素交织而成,其中包括帝国主义与殖民主义冲突、经济危机、民族主义的兴起、国际联盟的失败、军备竞赛和权力平衡的破裂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终导致了全球性的战争爆发。
了解这一历史背景对于我们深入研究当今世界格局、维护全球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与战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与战术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具有全球性影响的重大冲突。
在这场战争中,各个国家采取了不同的战略与战术,争夺着胜利的机会。
本文将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与战术进行探讨。
一、战略1.同盟与敌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夜,各个国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同盟与敌对关系。
主要的同盟集团包括了以德国、意大利和日本为首的轴心国和以英国、苏联、美国为首的盟军。
这些同盟关系直接影响了各国的战略决策。
2.全面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战争的规模扩大到全球范围,并引入了全面战争的概念。
各国的战略目标从单纯的领土争夺转变为彻底摧毁对手的能力,包括其军事、经济和政治实力。
3.广泛调动各国采取了广泛的战略调动,包括陆军、海军和空军的行动。
同时,运用了各种战术手段,如兵员的调动、资源的调度、切断敌军的补给线等。
4.重要战略决策各国在战争中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决策。
例如,盟军在欧洲发动了海上登陆行动,并在诺曼底登陆后逐渐收复了法国;而轴心国则采取了闪电战的战略,迅速占领欧洲的大部分地区。
二、战术1.战术多样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国家的战术手段非常多样化。
德国军队采用了装甲部队的集中力量打击,以及空降部队的迅速推进;盟军则注重空袭和海上封锁战术;苏联则采取了大规模的红军冲锋。
2.技术与装备随着科技的进步,各国在战争中运用了先进的武器装备。
例如,德国发明了闪电战战术并大规模使用了坦克,而盟军则在诺曼底登陆时运用了大规模空投和坦克阵地突破。
3.特种部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国还建立了特种部队,以执行一些秘密任务和特殊行动。
例如,英国的特种空勤团在挪威执行了著名的特种行动“破坏者号”,成功炸毁了德军的重水工厂。
4.情报与破译情报在战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各国在战争中加强了情报工作,并尝试破译对方的密码。
英国在破解德国的恩尼格玛密码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为盟军提供了重要情报。
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略与战术反映了当时各国领导层的决策和军事实力。
诺曼底登陆的背后故事
诺曼底登陆的背后故事1944年6月6日,被誉为“D-Day”的诺曼底登陆开始了。
这次军事行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军事行动之一,也是盟军在欧洲反攻的关键一环。
然而,除了这一辉煌壮举,在背后,还有一系列的故事构成了这次历史性的登陆行动。
本文将带您了解诺曼底登陆的背后故事。
士兵的壮丽壮行在诺曼底登陆的前夜,数以万计的盟军士兵被集结在英国南部的港口和军事基地。
这些士兵中既有来自英美加等盟国的军人,也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者。
尽管他们分属不同的军种和国籍,却有着相同的使命——为了自由和世界的和平而战。
在登陆前夜,这些士兵们进行了壮丽的壮行仪式。
他们跪地祈祷,希望上天的庇佑;手挽手与战友们紧密团结;悄声唱着家乡的歌曲,仿佛能够凭借音乐的力量鼓舞士气。
这个时刻,每个人都明白,他们所要面对的挑战非同寻常,但他们坚定地相信,背后是全世界人民的期待和支持。
秘密行动的筹备诺曼底登陆的成功关键之一是秘密行动的筹备。
在战前数月,盟军进行了精心的计划和筹划,以确保登陆计划的保密性。
各国军事情报部门紧密合作,将德军的注意力转移至其他地区,以减小对登陆地点的怀疑。
同时,盟军进行了大规模的伪装工作。
为了迷惑德军的侦察机和间谍,他们在英法海峡地区建立了众多的虚假装甲师和军事设施。
这些虚假目标的出现,让德军无法判断真正的登陆地点,并分散了他们的兵力。
这样的伪装策略为盟军登陆行动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和空间。
激烈的战斗与牺牲诺曼底登陆的背后是一场激烈、艰苦的战斗。
当登陆舰队抵达诺曼底海滩时,德国军队已经做好了坚守防线并进行了充分准备。
士兵们需要冲上海滩、突破重重防线,才能够确保登陆的成功。
然而,这并非易事。
德国军队在海滩上设置了火力点,对登陆部队进行了猛烈的炮击和机枪射击。
海滩上躺满了士兵的尸体,沾满了鲜血。
然而,无论面临怎样的艰险和恶劣条件,士兵们并没有放弃。
他们用身躯挡住了敌人的子弹,用生命换来了登陆的突破口。
日夜奋战的医务人员在这次军事行动中,医务人员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国共内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纷乱的时代背景
国共内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纷乱的时代背景20世纪40年代,是一个充满纷争的时代,世界各地都面临着巨大挑战和变革,其中最为重要的两件事情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前夜,也就是国共内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德国纳粹主义的崛起和扩张,以及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
二战的战争规模巨大,参战国众多,一共持续了6年之久,最终以盟军的胜利结束。
二战是人类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争之一,共有超过7000万人丧生,其中大部分是平民。
除了这些巨大的人员伤亡之外,二战还对全球经济和社会造成了深远影响,并对今天的世界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战胜利的果实并非几个国家或者一两个人能够独善其身。
胜利是各个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在战争中,朝鲜、中国、苏联等国都承受了相当的牺牲。
战争结束后,各个国家之间开始了新的博弈,全球政治地图也发生了变化。
而在二战的同时,中国也经历了内战的时期。
国共内战从1927年开始,历时20年之久,最终在1949年取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胜利。
内战期间,中国的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唯一的恒定是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和对抗。
在中国这个一度被列强肆意掠夺的国度里,腐败、贪污、混乱是常态。
为了摆脱国家的困境,很多人都投身到了改革运动中。
中国革命的历程中,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南方革命时期,长达20年,也是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北伐时期,从1926年开始,持续了三年,在北伐中,国民政府取得了众多胜利,最终在1928年成功地统一了江浙、安徽和福建等省份。
然而,随着国共矛盾的加深和外部因素的干扰,内战升级,最终在1949年,中国共产党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全球范围内,这些事件的背景极不平静。
人民们在这些时光中,不得不应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并时刻保持警觉。
世界体系中各国的力量对比也在不断调整,在这种情况下,保持强大的独立性和胆略也变得尤为重要。
今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对比作文
今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对比作文全文共8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篇1题目:今年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对比大家好,我是小明,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今年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一些对比感受。
首先,从大环境来看,今年的世界和那个时候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
现在虽然也有一些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但大家还是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那个时候的世界像一锅沸腾的开水,到处充斥着战争的阴云。
日本对中国发动了残酷的侵略,德国纳粹疯狂扩张,想统治整个欧洲。
各国都在疯狂地制造武器,准备一场浩大的战争。
其次,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来说,现在我们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现在,我们可以上学念书,家里也有电视机、手机、电脑等高科技产品。
我们的父母也都有稳定的工作,挣钱养家糊口。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很多人连温饱都成问题,更别说上学读书了。
当时,欧洲很多国家经济一蹶不振,到处都是失业的人,生活非常困难。
再说说科技方面,我们现在拥有互联网、人工智能、5G网络等各种先进的科技,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科技还很落后,没有电视、互联网、手机,连收音机都是奢侈品,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先进科技。
最后,从人们的思想意识来看,现在我们都追求和平、自由、民主。
大家都认为战争是一种灾难,应该用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分歧。
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一些国家的领导人野心勃勃,渴望通过战争扩张疆土、夺取资源。
许多人对战争都抱有一种英雄主义的幻想,认为参加战争是一件光荣的事。
所以,通过上面的一些分析对比,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远离战争,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们应该学习历史,吸取教训,努力避免悲剧重演。
希望我们的世界永远和平,永不再有残酷的战争!篇2标题:和往常不太一样的一年大家好,我是小明。
今年对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很不平凡的一年呢!老师让我们写一篇作文,把今年和八十多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情况对比一下。
听起来好有意思哦!说实话,我觉得现在和那会儿的情况真的有一些相似之处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英国政治动荡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英国政治动荡二战前夜的英国,政治动荡一直是重要的话题之一。
当时英国的政治环境被两个重要的政治党派所掌控,他们分别是保守党和工党。
两者之间的政治斗争,不仅为英国的政治发展带来了意见分歧,也为二战前夜的政治局势添乱。
保守党的兴起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英国的政治环境非常混乱。
先后出现过自由党和保守党两大党派。
自由党主张政府应该拥有更多的权力,以此来保护普通民众的利益。
保守党则认为政府过于集权化会影响个人自由,主张政府能够掌控民生事务,但不应该过度干涉个人的日常生活。
然而在1914年爆发的一战中,这两大党派遭受了很大的打击,因为人们普遍认为,这场战争不仅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还使得英国一度失去了国际声誉。
此时,保守党开始兴起,他们想要通过恢复英国的国际地位来增强国家的实力。
这个想法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支持。
保守党的实力壮大后,他们开始着手采取一些政治改革的措施。
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保守党在1918年举行的大选中掌握了绝对优势。
这意味着保守党可以轻松地通过政治条例和法律,将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能力转化为实际政治力量。
英国保守党在二战前夜的政治动荡期,是保守党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
保守党在此期间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措施,为英国的战争和政治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党的兴起和保守党一样,工党也是由一些个人组成的政治力量。
工党成立于1900年,当时作为工会的代表组织,为了维护劳工利益。
不过,到了二战前夜的时候,工党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工党逐渐从维护劳工利益的组织,转型为政治党派。
二战前夜的英国政治动荡时期,工党的兴起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个人,特别是一些工会领袖的行动。
这些人对保守党的实用主义和自我利益有所不满,由此他们组织了工党,在这个时期,工党的影响日益壮大。
在英国政治动荡的二战前夜期间,工党和保守党之间有很多的政治分歧。
这些分歧主要体现在两大党派在对外政策方面的立场上。
工党反对英国参与战争,而保守党则支持英国加入战争。
选修三专题三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4、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5、德国法西斯上台特点:
以纳粹党为核心;利用复仇和 不满情绪进行欺骗和煽动,通过选 举合法得权;先掌权再发动战争
(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同:国际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
同 同 (1)历史原因: ①改革保留了大量 封建残余 势力; 民主基础薄弱 ②受到华盛顿体系的压制,民族主义情绪强.
(一)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 1933年1月30号,整个柏林几乎万人空巷,
喊着四句话:一个元首;一个政党;一个民族; 2、过程: 投一个人的票——阿道夫·希特勒。 德国共产党:谁选择了希特勒,谁就选择了战争 第一大
① 1932,纳粹党成为德国
100万
党
希特勒的帮凶希姆莱(党卫军)、戈林(重要设计)、戈培 ② 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 总理 ,掌握 尔(宣传)、马丁· 鲍曼(秘书、钱袋子) 国家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1934年任元 17.8万 首。
《凯旋门》
《我的老师》(七岁时作)
《日耳曼人》
举世骇然的希特勒:1889年4月20日——1945年4月30日
一战时希特勒的士兵证
希特勒的党证
纳粹党于1919年成立,全 称是“民族社会主义德国 工人党”。1921年6月希 特勒当主席,“纳 粹”(NAZI)为德语“民族 的”和“社会主义的”两 词缩写词的音译,
2、主要推行者: 表现形式 英、法 、美 英法的“不干涉”
目的
实质
美国的“中立”政策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3、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①英法实力的削弱 (不敢!) ②经济危机导致英法政局、社会动荡 (不能!) ③和平主义思潮占主导地位 (不想!)
④法西斯“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法等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导学案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国际形势和主要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状况。
2、分析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和背景。
3、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及其危害。
4、探讨各国在战争前夜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决策。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的国际政治格局。
(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行动。
(3)主要大国的应对策略。
2、难点(1)深入理解战争爆发的深层次原因。
(2)分析各国在复杂局势下的利益权衡和决策过程。
三、知识梳理(一)国际形势1、经济危机的影响1929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给各国带来了沉重打击。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生产大幅下降,失业人数剧增,社会矛盾激化。
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一些国家走上了法西斯道路,试图通过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
2、法西斯主义的兴起(1)意大利:墨索里尼在 1922 年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成为第一个法西斯国家。
(2)德国:希特勒在 1933 年上台,建立了纳粹德国,大力鼓吹种族主义和复仇主义,积极扩军备战。
(3)日本: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在 20 世纪 30 年代逐渐抬头,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
3、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英法等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采取了绥靖政策,企图通过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换取和平。
例如,在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时,英法选择了默认和纵容。
(二)主要国家的状况1、德国(1)政治: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实行恐怖和高压政策,镇压反对派。
(2)经济:通过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和军事订货来刺激经济,实现了经济的快速恢复和发展。
(3)军事:大力扩充军备,组建了庞大的军队,积极准备战争。
2、日本(1)政治:军国主义势力掌握了政权,实行专制统治。
(2)经济:以军事工业为核心,实行战时经济体制。
(3)军事:不断扩大侵略范围,企图建立“大东亚共荣圈”。
3、意大利(1)政治:墨索里尼实行独裁统治,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
二战前的紧张局势
二战前的紧张局势二战前的紧张局势,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国际形势非常紧张,各个国家之间的冲突与矛盾逐渐升级,为后来的战争埋下了伏笔。
本文将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二战前的紧张局势,并分析其中的原因。
一、帝国主义扩张和殖民地争夺帝国主义国家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地争夺和经济侵略。
这引发了诸多冲突,包括英国与德国在非洲、亚洲等地的殖民地争夺,日本与俄国在远东地区的冲突等。
这些争夺导致各国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为战争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二、民族主义和民族矛盾在二战前,一些国家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民族矛盾逐渐升级。
例如,德国的纳粹党利用民族主义情绪,扩大了对少数族裔的迫害,引发了德国与其他国家的矛盾。
此外,东欧、巴尔干半岛等地的民族问题也成为引发战争的导火索。
三、殖民地解放运动与帝国主义的冲突二战前,殖民地解放运动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
这些殖民地地区的人民渴望自由和独立,而帝国主义国家则坚决维护殖民地的统治地位。
殖民地解放运动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如英印冲突、法印冲突等,加剧了国际局势的紧张。
四、军备竞赛和阵营对抗在二战前,各大国加大了对军事力量的投资,进行了大规模的军备竞赛。
这些军备竞赛导致各国军力不断壮大,相互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深。
同时,一些大国也开始形成以自己为核心的阵营,如法国、英国和苏联的盟友关系,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对立。
五、政治意识形态冲突二战前各个国家之间的政治意识形态差异加剧了紧张局势。
纳粹德国崛起,推行法西斯主义,与西方民主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此外,共产主义势力的兴起也引发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担忧与反弹,这些政治冲突为战争埋下了伏笔。
综上所述,二战前的紧张局势是由多个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结果。
帝国主义扩张和殖民地争夺、民族主义与民族矛盾、殖民地解放运动、军备竞赛和阵营对抗、政治意识形态冲突等问题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了解二战前的紧张局势对于我们深入研究战争的起因和发展趋势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为我们总结历史教训,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日 本 (历史根源) 法 2)经济危机 西 (经济根源) 斯 3)阶级矛盾 上 台 2、标志:广田宏毅
1、原因: 1)封建残余华 体系限制。
3、统治政策: 对内: 独裁;扩军。 对外: 制定侵略扩张国策。
成为亚洲战争策源地的过程
1931年,日本发动了侵占中国_____ 九 ________” · 一八 事变; 东北 的“ 华 北 ,并退出_____ 国联 ; 1932年,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______ 二· 二六 事件,确立了 天皇 1936年,日本发生“________” _____制的法西斯军事专政; 德国 签订了《______________ 反共产国际协定 1936年,日本同______ 》
绥靖政策演变
①1931年日“九一八”,国联纵容日。 ②1935年意大利侵埃塞俄比亚,国际联盟虽然对意大 利实行经济制裁,却石油。苏伊士运河。美国推行 “中立”政策。 ③1936年西班牙内战,英法不干涉,美“中立”。 ④1938年9月,慕尼黑阴谋使绥靖政策达到顶点。 ⑤二战爆发后,英法“静坐”“奇怪”是绥靖政策继 续 ⑥1939年8月《苏德》签定意味着该政策开始破产 ⑦1940年英国首相邱吉尔上台,正式放弃这一政策。
西班牙内战 1.内战的爆发 2.德意干涉 1原因 支持佛朗哥;战略地位;战略资源;检验实力 2西班牙内战性质的变化 3.国际反应 英、法、美“不干涉”苏联、国际纵队的援助
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⑴1935年,中共提出“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⑵同年底,中共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方针; ⑶1936年,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 两党合作抗日的序幕;
卐
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过程
1933年退出____ 1. ____ 国联; 1935年宣布重建空军 2. ____ ____、扩建海军 ____,实行________ 制; 义务兵役 1936年德军开进____________ 3. ____ 莱茵不设防区 ; 1936年德日签订《______________ 4. ____ 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 ____年,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柏林 —罗马—东京 轴心。 意大利 加入,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年表(从开战前夜到战争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大事记年表(从战争序幕到战争结束)1914年8月德国、奥匈帝国宣战布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1918年11月德国与协约国停战条约的签订,德国战败。
1919年1月巴黎和会。
3月意大利成立“战斗的法西斯”。
6月德国所有的海外殖民被协约国没收。
1920年1月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倡导的国际联盟成立,44国参加。
4月俄波战争。
1921年4月协约国在伦敦会议上确定德国战争赔款为1320亿德马克。
1922年4月约瑟夫.维.斯大林当选为俄共中央总书记。
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树立宣言。
1923年11月巴伐利亚“啤酒馆政变”,希特勒被捕入狱。
1925年7月希特勒《我的奋斗》出版。
1926年9月德国国际联盟加入。
1929年10月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同时德国600万人失业。
1933年1月希特勒内阁成立。
10月德国国际联盟的退脱声明。
1934年1月德国与波兰不可侵犯条约签订。
8月兴登堡总统死亡,希特勒总统继任。
1935年3月德国重整军备,德装甲师成立。
1935年10月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攻。
1936年3月德军进驻莱茵兰非武装区。
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德国义勇军被派遣。
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7年6月苏军“大清洗”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
9月“慕尼黑协定”缔结,捷克斯洛伐克割让苏台德区给德国。
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终结。
英法同波兰签订互助条约。
4月意大利吞并阿尔巴尼亚。
4月苏联日本签订《苏日和平协定》5月4日~9月诺门坎战役7月末-8月初张鼓峰事件8月23日签订含有瓜分波兰秘密条款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9月1日-10月6日德国闪击波兰1939年-1945年大西洋争夺战(潜艇战反潜战)1940年4月9日-6月10日挪威战役4月至6月德国掠下荷兰,挪威,卢森堡,瑞典,法国等西欧低地国家5月~6月法国战役5月至6月4日敦刻尔克战役5月至6月1日克里特岛空降战役(巴尔干)12月-1941年2月10日利比亚战役(北非)12月~1942年6月昔兰尼加会战(北非)1941年5月20日~6月1日菲律宾战役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7月-1944年8月9日列宁格勒战役7月-9月10日斯摩棱斯克战役8月敖德萨战役9月基辅会战9月30日-1942年4月20日莫斯科会战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1942年2月15日马来战役12月马来亚海战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个同盟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1月20日-5月20日缅甸战役2月14日-3月15日爪哇战役5月7日-8日珊瑚海战役6月中途岛战役7月17日~1943年2月3日斯大林格勒战役10-11月北非登陆战役10月23日-11月4日阿拉曼战役(北非)1943年2月~3月14日哈尔科夫反击战役3月17日-5月13日突尼斯战役(北非)4月库尔斯克会战4月下半月至6月初库班空战7月10日-8月17日西西里岛战役7月意大利投降8-12月第聂伯河战役9月3日-10月6日意大利南部战役11月22~26日开罗会议,签署《开罗宣言》11月28日-12月1日德黑兰会议12月24日-1944年1月14日日托米尔-比尔季切夫战役1944年1月蒙托卡西诺战役6月6日-8月24日诺曼底登陆战役8月24日巴黎解放6月13日塞班岛战役6月23日—8月29日白俄罗斯战役9月华沙起义9月17日-11月10日荷兰战役10月—1945年2月13日布达佩斯战役10月24-25日莱特湾海战12月-1945年1月阿登战役1945年1月-2月3日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1月13日—4月25日东普鲁士战役2月4日-2月11日雅尔塔会议,签署《雅尔塔协定》和《联合国家宣言》2月16日~3月26日硫磺岛战役2月-3月马斯河—莱茵河战役4月25 日美军与苏军在易北河会师4月16日-5月8日柏林战役25日攻入柏林市区5月8日德国签字投降5月6-11日布拉格战役4月1日-7月2日冲绳岛战役4月9日-5月2日意大利北部战役7月7日至8月2日波茨坦会议8月6日美国在日本广岛投下原子弹9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原子弹8月9日-9月2日远东战役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投降9月2日日本签字投降,二战结束。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共同发展
九一八事变的国际影响力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共同发展九一八事变,即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行动,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前夜。
这场事变不仅在中国国内造成了严重的混乱和伤害,也对国际局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影响到了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共同发展。
首先,九一八事变使得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此之前,中国一直是国际上的一个重要力量,被认为是亚洲的中心国家。
然而,日本的侵略行动却让中国陷入了困境,国家领土受到了严重的侵犯。
这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受到了严重的动摇,国际形势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其次,九一八事变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强烈谴责。
作为联合国的创建国之一,中国在事变发生后迅速向国际社会寻求支持,希望得到更多的援助和支持。
世界各国纷纷表示对中国的支持,并对日本的侵略行为进行了谴责。
这种国际声援为中国提供了一定的外交压力,也为中国在战争中争取到更多的利益提供了契机。
此外,九一八事变对中日两国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变发生后,中日两国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也为接下来的全面战争埋下了伏笔。
中国人民在事变中表现出了坚定的抵抗精神,形成了全民抗战的觉醒。
而日本则通过事变实现了对东北的控制,并进一步向中国内地发动进攻,加深了中日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最后,九一八事变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壮大,成为了全球霸权争夺的重要角色之一。
同时,事变也加剧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而中国则在事变的艰难环境下逐渐崛起,成为了世界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
综上所述,九一八事变不仅仅是中国国内历史的重要事件,也对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与共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这场事变使得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日本的谴责,对中日两国之间的互动与共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及对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造成了长期的影响。
人类历史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史实
人类历史世界大战中的战争史实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尤其是在世界大战中,战争的规模和影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本文将探讨人类历史世界大战中的一些战争史实,并对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战争主要在欧洲、中东和非洲等地展开。
这场战争由于使用了新的武器和战术,给战场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力和残酷程度。
在此期间,各国的军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平民也深受战争之苦。
二、二战前夜的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数十年里,全球政治局势日趋紧张,各国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逐渐升级。
纳粹德国的崛起以及意大利、日本等国的扩张野心,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战争广泛蔓延到欧洲、亚洲、非洲等地。
这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力最强的一次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影响。
在二战期间,军事技术的进步和战争策略的变革使战争的性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四、大屠杀和种族灭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进行了广泛的大屠杀和种族灭绝行为,导致数百万犹太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惨遭屠杀。
这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事件震惊了世界,并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核武器的使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这次行动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核武器的使用改变了战争的本质,同时也引发了对核武器扩散和核军备竞赛的担忧。
六、世界大战的影响人类历史世界大战的发生和结束,不仅给世界带来了巨大伤痛,而且深刻影响了各国的发展和政治格局。
战争后,许多国家进行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调整与改革,为整个世界带来了新的格局。
七、战争的反思和和平的重要性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使人们深刻反思战争的可怕性,强调和平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联合国成立以来,致力于促进和平与安全,维护世界的稳定。
结语:人类历史世界大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带来的巨大破坏和深远影响仍然在我们的记忆中。
中国历史选修三专题三
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考纲] 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课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
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前夜1.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打击下,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它们对外侵略扩张,并逐步走上了结盟道路。
2.法西斯战争的乌云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国人民开展了反法西斯的局部战争,但由于没有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这些斗争没能阻止世界由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3.慕尼黑阴谋面对法西斯的扩张,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企图避免战争,并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
思维升华(1)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是随着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和不断发动局部侵略战争而形成的。
(2)日、意、德三国在中国、非洲和欧洲不断发动局部侵略战争,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日益逼近。
(3)《慕尼黑协定》不仅没有带来“时代的和平”,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过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苏联建立“东方战线”,苏联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德国闪击北欧、西欧,英法联军完成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德国占领法国,法国成立维希政权。
(4)不列颠之战:希特勒下令执行“海狮计划”,武力入侵英国,不列颠之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空战。
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新阶段(1)1941年,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面对法西斯的侵略,世界人民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反法西斯力量大大加强。
南京大屠杀与二战的关系
南京大屠杀与二战的关系二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涉及到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南京大屠杀则是二战期间发生的一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事件,发生在日本占领下的中国南京城。
本文将探讨南京大屠杀与二战的关系,以及事件对于二战的影响。
一、南京大屠杀的背景南京大屠杀发生在1937年12月至1938年1月期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占领了中国的首都南京。
这场大屠杀造成了数十万中国平民和军人的死亡,以及大规模的强奸、抢劫和纵火事件。
二、二战背景二战是自1939年至1945年期间全球大规模的战争。
论及二战的起因,时间可追溯到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和约。
凡尔赛和约导致了德国的艰难局势,为后来希特勒上台创造了条件。
三、南京大屠杀与二战的关联1. 背景联系南京大屠杀发生于1937年底,正值二战爆发的前夜。
日本已经在东亚地区扩张,而它在南京的残暴行为,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于日本侵略的关注和愤怒,成为二战前日本侵略行为的一个具体例证。
2. 国际影响南京大屠杀是二战中最恶劣的战争罪行之一,引起了全球的震惊和谴责。
这一事件促使国际社会对日本采取制裁措施,并对南京进行调查和援助。
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在世界各地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使得更多国家意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
3. 形象影响南京大屠杀使得日本在世界上的形象大幅下降。
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这一事件成为判断日本侵略行为与殖民暴行的标志。
南京大屠杀成为了日本侵略行为的象征,加强了国际对于二战中日本军国主义所犯下战争罪行的谴责。
四、南京大屠杀对二战的影响1. 战争动员和准备南京大屠杀的发生,使得中国人民更加认识到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邪恶本质,激发了人民抵抗日本侵略的决心。
大屠杀事件加强了中国人民对于乡村游击战的支持,对于中国在二战期间的抗战起到了推动作用。
2. 国际共识和呼吁南京大屠杀使得国际社会更加重视反法西斯和反殖民主义战争。
各国政府和民间组织通过援助南京和调查屠杀事件,呼吁对日本实施制裁,加强了国际共识和合作抵制日本军国主义。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原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出现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7日地点:彼得格勒领导人:列宁性质:社会主义革命主要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结果: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历史意义: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苏俄三年国内战争时间:1918—1920年措施:加强红军建设,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背景:国内战争结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经济;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强烈不满。
时间:1921年领导人:列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作用: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巩固了政权。
苏联成立时间:1922年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初的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斯大林模式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过程:经济: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两个五年计划,1928—1937年)。
政治:1936年新宪法颁布,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
评价: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具有严重弊端,对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巴黎和会目的:缔结和约,建立战后世界新秩序。
时间:1919年1月-6月参加国:27个国家(苏维埃俄国被排除在外)操纵国:英、法、美结果:签订《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有利:中国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
目的: 转移矛盾 转嫁危机 ;建立亚太地区霸权
三、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了解)
二战前和战争初期,西方大国推行的对法西斯侵略 行为姑息、纵容,以牺牲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为代价, 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卷入战争的一种外交思想。
目的:维护既得利益,牺牲弱小民族;
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国防落后
⑶失利原因 意军强大蓄谋已久 残忍——施放毒气
大国绥靖缺乏国际援助
埃塞俄比亚军队开赴前线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 (1)背景 ① 1936年,西班牙左派政党组织的人民阵线 在大选中获胜,成立了共和国政府 ② 共和国政府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击法西 斯势力 ③ 佛朗哥等法西斯军官发动叛乱,西班牙内 战开始
日本法西斯专政建 立的标志: 1936年,广田弘毅 上台组阁
军部: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所在
墨索里尼
国家 意大利 德国 日本
墨索里尼 希特勒 军部 法西斯党 纳粹党 军部
墨索里尼漫画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922年墨索里尼任首相 1933年希特勒出任总理 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
法西斯头目 法西斯主力
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
1938年9月英、法、 德、意通过慕尼黑协定 强行把苏台德地区割让 给德国。
波 兰
第二年控制了捷克 斯洛伐克全境。
二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列强 之间矛盾不断激化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加速了德日法西斯专 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3、德、日法西斯对“凡---华”体系的仇视 4、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蓄意发动侵略战争 5、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苏联在集体安全失败后 实行自保政策 6、中国、埃塞俄比亚、西班牙等弱国的局部抗争未能 遏制法西斯势力的扩张。
高二历史人民版选修3课件:专题三 第一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
料鉴别能力。第(1)问从这种“中立”的后果来思考,注意
要结合相关史实论述。第(2)问涉及史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要明确史料不同于历史实物,具有主观性,不可盲信,所
以要结合史实,去伪存真,辩证客观看待。也可多借助其
他的史料多方加以佐证。 返回
[答案]
(1)不是“好心肠”:英国是以牺牲别国的
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安全。不是“安全的”办法:“中立”
不久,法国和英国就遭到了德国的进攻。由此可见,
对待法西斯势力绝不能姑息纵容 返回
[例]
(2011·山东高考)下列材料摘编自丘吉尔《第
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一卷。阅读材料:
材料一
丘吉尔在本卷中探求了二战的起源,他为本
卷定下的主题是:“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 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 材料二 西班牙内战期间,丘吉尔说:“即使德国继
(3)英、法、美的政策:实行绥靖政策,虽对意大利实 施经济制裁,但未将石油等 战略 物资列入制裁范围。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1)背景:1936年,佛朗哥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推翻西 班牙 人民阵线 政府,西班牙内战爆发。 (2)概况:德意联合对西班牙进行武装干涉,支持佛朗 哥叛军。
(3)英、法、美政策:英法两国采取“ 不干涉政策 ”,
伯伦说:“制裁是绝顶疯狂的事”,提议取消对意制裁。 当时英国奉行什么政策?对当时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 亚的战争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英国奉行纵容法西斯国家侵略的绥靖政策,这
一政策助长了意大利的侵略野心和胆量,导致埃塞俄比亚
被迅速占领。
返回
三、慕尼黑阴谋
1.背景 (1)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企图进一步吞并 捷克斯 洛伐克 。 (2)英法继续奉行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2.概况 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签订《 慕尼黑协定 》, 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概念阐释: 法西斯(Fasces )一词来自拉丁文,原指古 罗马官吏出巡时卫队所执的仪仗,形状为 一束棒中间插一把斧头,象征暴力和权威。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意大利最早出现法 西斯专政; 最通俗、最简单的解释就是:一种疯狂地 侵略其它国家,残害别族人生命以换取本 国利益、发展乃至称霸的思想。 是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公开独裁统治、对外 疯狂侵略的资产阶级政权。 一战后意、德先后于法西斯化。西班牙、 匈牙利等国也推行过法西斯主义。其实质 是垄断资产阶级的专制和恐怖统治。
1、背景
1)法西斯加紧侵略扩张,欧洲战云密布 2)英法推行绥靖政策,企图祸水东引 3)苏联构筑集体安全努力失败 4)德国提议苏德和解
2、主要内容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署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秘密议定书:
第一条 波罗的海国家(芬兰、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立陶宛)所属领土发生领土和 政治变动,立陶宛北部边界应成为德苏两 国势力范围德边界。…… 第二条 一旦波兰国家所属领土发生领土或 政治变动,德国和苏联的势力范围将大体 上以纳雷夫河、维斯杜拉河和桑河一线为 界。…… 第三条 对于东南欧,苏联方面提请注意 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德国方面宣布它在 这些地区完全没有政治上的兴趣。 第四条 本议定书将由双方视为绝密。
希特勒演讲
在任何公开场合 的演说中,希特勒 总能以其激昂的 情绪、戏剧般的 表情,引起听众 们歇斯底里的狂 热激情,吞噬掉 绝大多数听众的 理智和明辨是非 的能力。
群众听希特勒演讲
处于声望颠峰时期的希特勒
希特勒向哪些人进行欺骗宣传?
向农民许诺土地和贷款,提高农民的地位; 向中小企业主许诺保存私有制和提供国家定货; 向工人许诺就业和面包,保证实行社会主义; 向垄断资本家表明反共和侵略扩张的立场。 向德国民众宣扬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束缚, 复兴日耳曼民族
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
日本:不是依靠法西斯党,而是依靠现存
的天皇和军部法西斯势力来实现政权的法西斯 化,通过由军部控制内阁来建立法西斯专政, 进而实现国家的法西斯化。
异 ……
为了永远地纠正我 们经济制度中的严 重缺点,我们依靠 的是旧民主秩序的 新应用。
新帝国必须....用德 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 得土地,为德国人民 取得每天的面包。 思考: 面临同样的危机,美国能够实行新政途径来 解决危机,而德国、日本却走上法西斯道路, 您认为造成这种明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④对苏联:加深了苏联对英法的不信任,促使苏联与德国签订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推行祸水西指的中立自保政策。 ⑤对世界: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纵容
慕尼黑阴谋
德国
签定《苏德互不侵犯约》
苏 联
英 法
祸水东引
慕尼黑 会 议
捷克斯洛伐克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1939.8)
纳粹党旗、 军旗和党徽
希特勒(1889—1945年)出生于奥地 利布劳瑙的一个海关职员家庭。受过 初中教育,没有固定职业,曾经两次 投考美术学院均未录取(希特勒一直 认为自己有美术天才,他上台以后更 是如此)。1913年,移居德国的慕尼 黑。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入德国 军队,曾获一枚他一生都引以为自豪 的铁十字奖章。1919年,希特勒加入 德意志工人党。凭着三寸不烂之舌, 希特勒逐渐控制了该党。1920年,该 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 (即纳粹党),希特勒成为党魁。 1923年,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 。在狱中撰写了《我的奋斗》。1932 年取得德国国籍。次年,取得德国国 家政权,1939年,挑起了第二次世界 大战。1945年4月30日,在柏林总理 府地下室自杀身亡。
裕 仁 天 皇
军部:日本法西斯的主力所在
日本法西斯专 政建立的标志: 1936年,广田 弘毅上台组阁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⒈都是利用了经济危机这一时机 ⒉都是受到本国军事、封建主义历史传 统的影响 ⒊国际关系中不利地位的影响
(对凡-华体系极度不满,都极力想打破)
⒋统治阶级的支持
同
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有何异同?
二)、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原因
(1)历史原因: •①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保留 了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②日本虽是一战的战胜国,但受到华盛顿体系的 压制,有不满情绪. (2)现实原因: •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受危机打击严重,阶级矛盾 ——客观原因 尖锐; •②以军部为核心的法西斯势力发展,要求建立独裁政 ——主观原因 权;
思考:德国法西斯上台有何特点? 以纳粹党为核心
通过选举途径,合法取得政权
利用民族复仇情绪,进行欺骗和煽动手段 先掌权再发动战争
3、德国法西斯的内外政策
(1) 对内:法西斯独裁统治
•①政治上: 恐 怖 独 裁
•②经济上: •③文化领域 : •④民族政策 : ⑤军事政策:
国民经济军事化 思想文化专制
极端民族主义
------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二、局部的反法西斯斗争
非洲: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欧洲:西班牙内战 亚洲: 抗日战争
一)、中国的抗日战争(1931--1945)(世界最早)
二)、埃塞俄比亚的抗意斗争
地中海
⑴原因
战略位置重要
自然资源丰富
红
海
埃塞俄比亚
印 度 洋
1935 意大利不宣而战,粉碎意速胜企图
⑵过程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思考:结合材料分析英法等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 英法尽管为一战的主要战胜国,但其经济地 位和军事地位仍因战争受到巨大的削弱,这种状况使得英 法统治集团的部分人士不敢同德、意、日侵略扩张政策进 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 方法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战后英法两国国内政治也极 为复杂。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规定了颇为苛刻的条 件,这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而且在英法两国相 当一部分居民中造成了一种负罪感。它们对战后德国出 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理解的态度,对 30 年代德国的违约行动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
“荒唐的伴侣”
思考: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苏德互
不侵犯条约》?
3、评价(影响)
对苏联: A避免首பைடு நூலகம்卷入战争,赢得备战时间;
B粉碎西方大国“祸水东引”的阴谋;
C争夺势力范围(与帝国主义的强权政治无别。
对德国: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 对世界:
不利于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提示: 1、力量对比 2、国际环境
3、大国政策
三.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1.背景:
⑴ 德国对外侵略扩张
吞并奥地利 矛头指向捷克斯洛伐克
⑵ 英法继续推行绥靖政策 1938年9月 2、时间: 割苏台德区给德国 3.内容:
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
荷 比
德
意
波
捷 奥 奥
法
接着,德国侵略捷克。
7. 影响
它牵制了德、意法西斯30年代的侵略活动
海明威与西班牙内战
1937年初,海明威以记者身份来到被围困中的马德里,借了 钱买救护车支援共和国政府。1940年,《战地钟声》问世。
所有的人是一个整体,别人的 不幸就是你的不幸。所以,不要问 丧钟是为谁而鸣——它就是为你而 鸣。”
——海明威《钟为谁鸣》
2、过程 (1)九一八事变 (2)二二六兵变 (3)标志:广田弘毅组阁(1936年) 3、统治政策; (1)政治:禁止工人罢工,限制人民自由 (2)军事:加紧扩军备战 (3)对外:积极准备扩大侵略战争 (在对外侵略的主要方向上,军部确定 了“南进”的目标;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思考:日本法西斯上台有何特点? 以军部为核心;通过政变、侵略手段;先发动战争后上台 4、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实质: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小
结
日本侵略中国
加 速 二 战 爆 发
西方大国: 绥靖政策
意大利入侵埃塞 德、意干涉西班牙 慕尼黑阴谋
苏
联:避战自保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1.含义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统治阶级为了维 护自身利益和安全,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姑息 纵容,不惜牺牲受害国利益以满足法西斯国家的要 求, 同时企图把法西斯祸水引向苏联的政策。
荷 比
德
苏台德区
波
捷
奥
法
意
----祭坛上的牺牲品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绥靖政策的顶峰
4.影响:
①对捷克:牺牲了捷克的利益,捷克后来被德国完全吞并。
没有当事国参加,严重违背了国际惯例,是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
②对英法:公开与法西斯国家勾结,明目张胆地出卖他国利 益。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
③对德意: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增强了他们的侵略力量。
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暂时失利
⑶失利原因
主观: A埃塞俄比亚国小力弱 B缺乏先进阶级的领导 C战术指导思想失误 客观: A缺乏国际援助:绥靖政策 C意军强大残忍:施放毒气……
4、内战性质变化: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的民 族解放战争
英、法、美“不干涉”政策 5.国际反应 苏联、国际纵队的援助 6.失败 叛军攻陷马德里,佛朗哥法西斯独裁建立
面临同样的危机,美国能够实行新政途径来解决危机, 而德国、日本却走上法西斯道路,您认为造成这种明 显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原
因
美
强
国
德
国
弱
历史传统
民主传统
专制传统
经济实力 凡—华体系地位
领袖个人素质 矛盾激化程度